【本报讯】近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以来,我省不断加强政策、资金和技术投入,有力推动了黄河流域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开展。
在全面摸清历史遗留矿山底数方面,我省2022年11月全面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工作,查明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共3463个,总面积1.06万公顷,约占全省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总数的57.32%、总面积的47.19%。2023年完成我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明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地形地貌破坏和土地资源损毁程度、土壤破坏等情况,为下一步分区分类科学组织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提供数据支撑。根据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调查评价和2024年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变更调查成果,目前我省黄河流域仍有未治理矿山图斑1906个,面积5847公顷,占总面积55.08%,主要分布在兰州、白银、定西3市。
在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方面,我省编制并发布了《甘肃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细化治理时限和任务分解,明确了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坚持集中连片示范治理与重要点位重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围绕兰州、平凉、白银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集中连片区域积极谋划示范工程,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实施。我省平凉、白银示范工程分别于2023年、2024年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2个项目总投资10.26亿元,争取中央资金支持6亿元,截至目前已到位4.7亿元。针对生态区位重要、影响人居环境严重以及公路河流沿线等重点区域,累计投入资金3.87亿元,在黄河流域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1个,治理面积4800公顷。
在完善矿山生态修复制度方面,我省制定并出台了《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基金管理办法》和《非金属类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常态化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充分运用遥感卫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加大对重点矿山的监测,将未及时履行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的矿权人纳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异常名录。跟踪督办,限期整改,严格督促矿业权人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加强政策激励,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平凉、白银示范工程计划引入社会资本2.11亿元,通过复垦土地获取一定收益,拓宽治理资金渠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