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下的“碎片”

转自:新安晚报

  前几日听一位年轻同事的公开课,讲的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经典作品,经典的人鲨大战片段,主题自然也逃不开那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老师讲得很好,教学有序、有方,详略得当,曾经的我也是这样选择重点去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多少年来,这种“硬汉”形象和“硬汉”精神也真实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可是那节课坐在台下的我却神游了,我想到了海明威的死,想到那样一个塑造出“硬汉”鼓舞众人的人怎么就没能拯救出自己。那个创造出“冰山理论”的伟大作家,是不是也把自己的大部分深藏于文字的冰山之下呢?

  也许,他真的没有被打败,只是亲手毁灭了自己而已。

  魏小河的书里写道:“海明威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体,参加了数次战争,经历了四次婚姻,大半辈子和抑郁症纠缠不清。他痛恨富人,但终于成为富人;他崇尚勇敢,但内心敏感甚至脆弱;他厌恶父亲的自杀,却最终以一把霰弹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海明威的一生,仿佛也是很多人的一生,在各种矛盾中自我挣扎、自我救赎,最终却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理想和现实之间似乎永远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命运把你卷入漩涡和低谷,也会把你抛上高峰、天空,乃至天堂。你左右不了自己的轨迹,更看不见那只命运的手,只是在最后的最后,才惊觉生命如一场流动的盛宴。有多么美好,就有多么虚幻。

  言为心声,理当如此,可心是浩淼的宇宙啊,装得进天地万物,却不见得容得下一粒尘沙。心声不尽是现实,从此种意义上来说,文字或可算是内心的某种“不可得”或“有所失”。因为“不可得”而寄希望于幻想,因为“有所失”而祈求依靠外在的力量。真实与虚构纠缠相依,在笔下寻得一个短暂的融合与完满。

  我们总是这样自欺欺人么?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

  喜欢从不同的文字中拼拼凑凑,心情犹如捡起那些沧海遗珠,仿佛这样就能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存在”。事实是,的确可以,但也仅仅是“更”而已,永远无法做到百分百。冰山一角尚不能窥尽,遑论全貌?完美和破碎如同一朵双生花,散发出妖冶迷人的光芒。尘世的冰燃起了思想的火,字字珠玑,滴滴原是心头血。无法自拔的又何止一人?

  万物充满矛盾,但,万物也正因此向前。内卷时代削弱了我们的审美能力,执著地坚信,那些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都正真实存在着。冰山之上是晴川,冰山之下是深渊。星星点点的碎片之中,总会有一缕光偷偷跃出水面,拭亮你的眼睛,摇晃着你的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