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2024年11月25日 02:53 媒体滚动

转自:光明日报

【光明学术笔谈】

  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实践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在理论上形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学界在关于生态文明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理论建构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已成为当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而知识的生产与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等因素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和文化个性,应当“自主”也必须“自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立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价值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等,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具有方向性、奠基性和引领性意义。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任何一种知识体系的建构,必然会预设一种基本的价值立场。正如古代社会的政治哲学是为了奴隶主、封建君主的利益,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理论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科学理论体系。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无论是以“生态中心主义”为价值基础的“深绿”生态理论,还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基础的“浅绿”生态理论,均无法完全脱离以资本为中心的窠臼。作为“人格化的资本”,资本家的灵魂就是拼命榨取剩余价值。自然由此被商品化和资本化,成为资本增殖和逐利的牺牲品。对于殖民古巴的西班牙种植园主焚烧森林获得木灰肥料的行为,恩格斯讽刺道:“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保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这同他们又有什么相干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环境权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权的重要内容。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源、放心的食物、宜居的环境等,就是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效益。“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既要考虑当代人的生存发展,也要考虑子孙后代的生态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等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立场。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作为一切生命的摇篮,自然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延续的物质基础,具有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就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从来也没有靠人类而存在,相反“人靠自然界生活”,“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工业文明之前,在人类的认知中,自然是被敬畏的神灵,是大地母亲般的象征性存在。工业文明以降,在西方近代哲学“主客两分”的思维模式下,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发展而言的客观先在性和物质基础性被彻底否定,沦为人类开发利用、控制征服的纯粹客体。在此意义上,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爆发的深层次社会文化根源就是自然内在价值的被剥夺,也即自然价值观的异化。与西方文化传统中人与自然主客两分的思维模式不同,中华文明中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并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文化。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就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同样,我们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根脉,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建构,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魂脉,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古老的自然价值观在生态文明时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0多年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两全似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先增长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也似乎成为人类文明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无奈选择。无论是为了经济增长而不惜牺牲生态环境的西方早期现代化道路,还是鼓吹“去增长”的极端生态中心主义主张,均无法完全走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境地。与西方的发展道路不同,我们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认识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理论源于实践,知识高于经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大计的高度,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作者:叶海涛,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习近平 中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