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的全新打开方式

一片叶子的全新打开方式
2024年11月25日 01:00 媒体滚动

转自:衢州日报

  吴照生

  看到此书时,即被其淡雅的封面所吸引,而逐页阅读,则又敬佩于作者用全新的方式破译了开化茶叶的诸多密码。书的副标题虽冠以“浙西绿茶”,主视角却瞄向了浙西一隅的开化。作者沈学政为艺术学博士、大学副教授,他以田野调查的方式,由点到面、由古至今、由人及事……深耕于开化茶事之中,对开化茶叶的前世今生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此书也以其独特的学术表达和相应的科研价值,被著名作家王旭烽称为“乡土中国的茶域报告”。

  本书将开化茶叶放在整个中华茶事的历史演进中叙述。从徐偃王南迁启篇,书中对茶树这种植物在先秦时即由巴蜀一带向衢州开化传播的种种可能作了猜想。虽然这种猜想很难得到史料的印证,毕竟中国茶事兴起于唐,唐代以前的茶史只是极少而零星散落于各种文献之中,要从这吉光片羽中去拼起吴根楚角的开化在几千年前的植茶场景,当是需要更多的想象力。而作者的这种猜想绝不是凭空臆断,他把茶叶的传播路径“巴蜀—两湖—赣皖—江浙”与姑蔑南迁路线对比,并辅以相关文物对照,进而将衢州及开化产茶史溯至汉唐以前,这是具有较高可信度的。

  唐宋以降,茶叶更广泛地进入普通百姓生活中,在此背景下,作者提出当初设“开化场”之“场”和宋代设立的买卖茶叶场所“十三场”之“场”为同一概念,“开化场”即为官置茶场,这个观点更为大胆和新颖。开化设场在历史上是有据可考的,《开化县志》记载开化于公元981年设县,在此之前的乾德四年(966年),吴越王钱俶析常山县西境七乡置开化场。在唐宋年间,县乡之间应无“场”这一级组织机构,倒有“十三场”、两浙路“二十九场”等因茶政制度变革而设的官立茶场。从茶叶产区分布角度来看,开化在宋设茶场亦不为过。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茶之出”中,茶之八大产区中有浙东之婺州及浙西之歙州,其间虽无开化之名,但开化正处于两浙范围,而唐朝重要的茶产区和茶叶贸易中心——“万国来求”的江西浮梁离开化更相去不远。作者提出,开化在唐代已经作为一个茶叶集中生产区存在了,而到宋时两浙茶场异常发达的情况下,开化设“场”也就顺理成章。本书的这一观点,为我们研究开化的建县史增加了更多的纬度和内涵。

  在空间上,本书显现出田野调查的特质。从有“浙西小上海”之称的华埠镇到“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的金村乡,从一山一园到一院一亭,作者在开化山水间寻觅开化茶叶的前世今生。当然,作者在调查中并没有拘于一隅,而是将开化茶放置在浙西这块绝佳的产茶之地去探究,放在浙皖赣绿茶金三角的大区域中去定位。于是,我们从衢州“茶芽二十斤黄绢袋袱”中看到,明代时衢州所属五县皆产茶;我们从民国大上海关于“玉山华埠茶”的茶叶出口记录中看到,开化茶和玉山茶因地理位置相连而合名并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它总是透着浓浓的文化味,开化茶亦是如此。于是,从县志中,从家谱里,从茶农的口口相传中,本书完成了开化茶叶的艺术表达。说起开化茶,自是离不开朱元璋,无论是他在制茶历史上改团茶为散茶的贡献,还是在开化赐村名、茶名,开化的乡野里最不缺的是关于朱元璋和开化、开化茶的故事,作者如在历史的夹缝中寻找珍珠般,将这些民间传说和故事一粒粒挑出来。另一方面,作者又尽其所能,在故纸堆里翻找出关于开化茶事的记载,如“茶圣”陆羽好友、《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张志和的长子张承业,在巡视开化时找到了父亲“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便举家迁至开化定居下来。这样的故事,在书中还有很多,它让我们不经意间触碰到历史的一角,听到那些珍爱茶叶的古人在钱江源发出的啧啧赞叹,也让我们理解当下这种探究与记录的无比重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衢州市 开化县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