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交易周(11月18日~11月22日),A股在前一周下跌的基础上,整体先扬后抑,上周五出现显著下跌,将前3天累积的涨幅回吐殆尽。这也导致市场形成了周线两连阴,本轮行情以来首次下穿5周均线。
数据显示,上周全市场仅1739只个股累计上涨,3560只个股收跌。
主要指数全线飘绿,跌幅最低的中证2000和红利指数,隐隐对应了当下市场的两种思路——极致的投机炒作,或是单纯的防御。
机构策略
重视市场与政策 态度冷静偏正面
不论上周五下跌究竟有什么原因,面对这种盘面,即便是对牛市绝对乐观的投资者,也应当在战术上多点谨慎。
我们注意到,多家券商在最新发布的策略研报中,最常提及的词乃至情感色彩,都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
透过这些变化,我们也能对当下市场情绪有更细致的把握。
结合实际行情,比较10月以来每周行情结束后,机构后市策略高频词的变化,可以大致总结几点:
1.市场与政策,一直是本轮行情最受机构重视的两件事;
2.资金面亦持续受关注,而“流出”现象,受重视程度极大提升;
3.“风险”一词,首度成为机构高频词——就像“震荡”一词,在前一周A股收阴后,首次被高频提及;
4.在市场以涨为主时,机构更愿意讨论板块,包括金融、证券、基本面等具体话题。
回到机构观点,机构整体态度仍是偏正面的——当然,与本轮行情早期比确实冷静了不少。说了这么多,到底机构最新的观点是什么?这里节选两篇比较典型的研报。
继续战术谨慎
做好出击准备
本周市场先扬后抑,权重指数震荡整理。
展望后市,结合当前下跌速度和时间运行规律,我们推测本轮日线调整有望在12月上旬结束。届时,逐步抬升的60日线将有可能成为有效支撑,我们依旧对调整之后的中线走势保持乐观。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先厘清手中的标的。其中,对于本轮行情尤其是10月中旬以来涨幅较大的标的,应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可以适当止盈或采取“高位切低位、先涨后涨”思路调整组合;而对于目前涨幅相对落后(尤其是强势板块中没有升破10月8日高点)的标的,则无需过分恐慌。
待本轮日线整理结束、权重指数形成稳健中线底部结构之时,即是可以增配“进击”之时。
调整后可以“回归震荡市思维”
市场已从只反映国内政策单边影响,转向考虑特朗普交易与国内政策对冲的相对力量。
短期A股市场正在完成主要矛盾转换,强趋势已被破坏。前期,增量资金驱动的闪电牛行情,使得市场产生了过度乐观预期。后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框架的有效性可能逐步回归,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估政策影响和中期展望。
我们观察到,上周总体市场热度继续回落,余温向小盘成长风格聚焦。部分投资者预期中期“政策效果待观察+政策还会再发力”的组合可能一直存在,叠加交易性资金反复活跃,主题活跃可能持续引领总体市场上涨。
我们认为,小盘成长占优,可能是后续反复演绎的市场特征。但小盘成长引领市场是有边界的。当赚钱效应扩散充分,挖掘新主题性机会的难度增加,市场总体可能先于主题投资降温。交易性资金更加注重赚钱效应,更要顺势而为。短期市场调整的直接原因是主题轮动演绎充分+增量资金流入减速+市场主要矛盾切换,基本面影响回归。小盘成长上行阶段,资金可能追逐动量;但调整阶段,愿意回调配置的力量却明显偏弱,这是短期市场调整速度较快的微观结构原因。
我们认为,调整后可以回归震荡市思维。后续还会有乐观预期容易发酵的窗口,可以积极做结构。调整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的时间窗口,大概率会成为A股市场反弹的契机。这波反弹,顺周期资产借政策预期修复是基本盘,高弹性的方向可能仍是小盘成长主题。
展望2025年全年,我们认为上涨行情可能分为两波。岁末年初的行情,始于政策拐点,终于主要矛盾切换,内外政策影响被同时定价。最晚到2025H2,A股基于中期盈利能力向上拐点(2025年是供给压力缓和的中继,2026年供给增速将回到大波段低位,A股盈利能力很容易改善)的行情可能启动,这可能是一个中级别的上涨行情。
后市研判
“百点长阴”后 谁是反击的主角
上周,中国股市一波三折。其中,上周五上证指数时隔1个多月又一次收出了“百点长阴”——这也是上证指数2019年以来,第10次出现100个点以上的下跌行情。
那么,业内人士是如何看待“百点长阴”的?对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几位证券人士为投资者把脉后市。
银河证券江南大道总经理唐贺文表示,单独就上证指数来讲,短期应该是在构筑一个对称的、重心微微向上的“头肩顶”形态,目的是形成“双底”,为跨年度升势做技术准备。假如对称头肩顶形态判断正确的话,那么未来2至3周,多方有望在3230点附近触底回升,至3340点后再向下考验但不跌破3152点前低,以此勾勒完“双底”形态,从而将跨年度上涨行情指向3867点量度升幅理论值,即突破10月8日3674点与2021年2月18日3731点两个顶部。
因此,短线来讲,“百点长阴”不改变区间整理格局,震荡行情一个是要避免追涨杀跌,另一个是要注意个股可操作性较强的特点。预计估值偏低且具有成长性的次新股,以及努力化债、具有重组并购潜力的非ST超跌低价股,有望成为多方反攻的主角。
华龙证券人民大道总经理牛阳表示,尽管上周五各大指数跌幅很大,然而A500为首的指基跌幅明显偏小,说明经过这段时间的震荡整理后,主力资金更加重视核心资产成分股的投资价值,原因在于这些上市公司往往属于行业龙头或者细分领域龙头,即便不是龙头也具有龙头潜力。因此,随着前期爆炒的绩差股纷纷陷入回调,主力机构的风险偏好必然转向具有核心技术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品种。
所以,沪指“百点长阴”后,核心资产成分股才是反攻的主角。投资者可跟随机构积极把握A500、上证50、深证50、沪深300相关ETF的机会,也可从上述成分指数中挖掘“相交”次数最多的标的进行价值投资。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上游新闻
基金动态
规模突破2500亿元
61家基金公司
“参战”中证A500
指数化投资渐成趋势的当下,中证A500指数成为最火宽基赛道。新发市场中围绕这一指数的产品正在陆续结束募集,上报脚步也尚未停歇。
据统计,目前“参战”的基金公司数量已经扩大至61家,这一赛道的产品申报数量也突破90只关口。截至11月23日,第二批发行的12只中证A500ETF均已成立,市场上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基金规模突破2500亿元。
逾90只中证A500主题产品上报
距离10月25日首批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集体启动发行一个月后,基金公司布局中证A500主题产品的脚步仍未停歇。
根据证监会官网及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1月24日,上报的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数量达92只,包含ETF及其联接基金、场外标准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类型,共涉及61家基金管理人,其中如广发基金、华夏基金、招商基金等大型公募针对这一指数布局了3只不同类型产品。
众多机构几乎同时参与针对某一指数的产品布局,这在公募行业较为罕见。此前,一家正忙于募集的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市场对中证A500相关产品的关注度高,除了得到监管层面的鼓励支持外,根本原因还是指数化投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面对当下的同质化竞争,各家的渠道资源、后续持营能力也尤为重要。
记者注意到,近期新一轮上报的中证A500主题产品中,有基金公司也在尝试挖掘新意。例如,泓德基金除了布局指增基金外,还上报了一只中证A500优选混合基金,这是目前市场上申报的唯一一只普通混合型基金。
基金规模突破2500亿元
11月23日,华宝基金、万家基金、大成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发布成立公告。至此,第二批发行的12只中证A500ETF均进行了比例配售,且均已成立,发行规模合计达到240亿元。与9月下旬成立的首批10只中证A500ETF的募集情况相同,这12只新基金也都达到了20亿元的首次募集规模上限。
当前22只中证A500ETF规模合计超1700亿元。此外,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密集成立。wind数据显示,21只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成立,发行规模合计达804.92亿元。也就是说,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基金规模突破2500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邓虎认为,中证A500指数上市以来备受关注,指数相较传统宽基有些显著的不同和更进一步的创新,未来有成为中国版标普500指数的潜力。该指数借鉴了标普500指数的编制方案,强调分布要与全市场的行业市值分布一致,而不是简单地在大市值公司中挑选,极大增强了指数的代表性。这将A系列指数与传统的宽基指数鲜明地区分开来,纳入更多新经济领域龙头公司,方便投资者对各领域龙头企业进行配置。
据红星新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