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高占义:灌区建设向实现水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农民日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高占义:灌区建设向实现水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2024年11月23日 09:05 水利部网站

  “我国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5%,生产的粮食占总粮食产量的77%,生产经济作物产量总占总量90%。所以说,灌区对确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10月20日,在第四届节水论坛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高占义在演讲《灌区现代化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时说。

  我国一直持续重视灌区的建设和发展。从1949年-1980年期间的大规模灌区建设,从1980年以后的改革深化改革,因缺水而实施的节水改造,从2000年以后的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整个灌区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

  “从总的来讲,灌区给农业供水、生态供水,现在又是缺水的情况,就是要实现对水精细化的管理。”高占义解释,从黄河流域来看,灌区水一般是引黄河水,还有当地的降水,黄河的水有不确定性,如何在不确定性当中最大可能地把资源调动好这是一个问题。

  高占义认为,现在灌区的发展走到新阶段是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并举,水利部推出数字孪生灌区实践建设,用先进的手段进一步提升灌区管理;“十四五”期间国家实施了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推动农业水效综合改革,靠各种措施来提升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基础。

  高占义介绍,灌区现代化建设从感知开始,用多少水,有多少水,作物不同生产环节需要多少水,把不同的生产阶段水作精准的预测和分析。数据分析之后,怎么样做才能使每一滴水生产出最多的粮食灌水效率最高?这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有感知、预测、预告和智慧化的决策,最后对整个灌控水就是闸门泵站实现深度化的调度,及时的反馈信息,依据信息及时作出调整,做到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力和效率。

  “智能化技术在水利上的运用,把过去最难管的,只能靠人工管的,都变成靠现代化的技术,都能精准地预先感知、预先设计、预先计划,做到可持续实时的调度。”高占义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农民日报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