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串起城乡融合新“途”景

嘉兴:串起城乡融合新“途”景
2024年10月24日 07:01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本版图片由南湖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本版图片由南湖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本版图片由南湖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本版图片由南湖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本版图片由南湖区交通运输局提供

  ■记者 朱葭苇 通讯员 张 屹 魏晓凤 制图 张利昌

  “嘀——老年卡!”昨天上午9时,在南湖区七星街道兴民路七星路公交站,陈建根手持老年卡,免费乘坐115路公交车,准备前往广益路庆丰路,“刚在附近找亲戚聊了一会儿天,现在去市区看望孙子。”

  陈建根今年76岁,曾是七星乡(即如今的七星街道)的村民。“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从七星到嘉兴市区是要坐火车的,农民进一趟城,麻烦得很。现在有了四通八达的公交,我们的活动圈子大多了!”回望这些年的发展,陈建根感慨万千。

  而这也是大多数嘉兴农村居民的共同感受。

  改变,往往是从一条路开始。

  “十五”以来,嘉兴先后实施“康庄工程”、联网公路建设等系列工程,2005年实现全市“村村通公路”,2008年基本建成纵横相通的农村公路网络,2011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2018年启动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提升行动,全市农村公路经历了从通达、联网到提升的三大跨越式发展。

  据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为7599公里,公路密度为1.94公里每平方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为6480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85.3%,农村公路密度为1.65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及联网程度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唯一实现镇(街道)、5A级景区一级公路通达率“双百”的地市,农村路网畅达水平全面提升;路通畅了,农村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也显著提高,目前全市62个镇、740个行政村城乡公交覆盖率均为100%,实现“村村通公交”。

  从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泥土路、砂石路,到现在“出门沥青路,抬脚公交车”,如今广大农村交通运输整体改善、面貌一新,不仅出行更加方便,更实实在在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因路而畅行——我们一块儿赶时髦

  几场秋雨后,田野一片金黄。昨天,记者抵达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时,已是傍晚6时,村舍内一盏盏暖黄色的灯亮了起来,脚下宽阔整洁的沥青路,向远方蜿蜒伸展。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吃过晚饭,永红村村民陈佩珍一边轻声哼唱着歌谣,一边在宽敞的道路上散步。

  邻居家的小孩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从她身边掠过,留下一串清脆的车铃声,“佩珍姨,又出来‘Country Walk’啦?”

  “那当然,现在村里的环境变了,你不也在‘Country Ride’吗?我们一块儿赶时髦!”

  对于广大村民而言,村里的环境“变”了,最直观的变化就体现在一条条农村道路的变迁上。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还会积水。后来修了水泥路,过了几年又改成了柏油马路,路好了,干啥都方便了,现在我们村还是‘全国文明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谈起脚下的路,陈佩珍感慨不已。

  以去年2月完工的Y219清池—永红公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该路段全长2.5公里,是凤桥镇美丽精品线(王祥里—永红)段大中修工程的其中一段。工程完工后,有效串联起了永红村白坟墩遗址、田间自然学校、拉非馆、神润斋园艺场、千亩荷塘、亲子乐园等村游业态,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出行保障,还盘活了旅游资源,融合了一二三产业,有效提升美丽乡村精品线的整体形象,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在我国公路路网体系中,农村公路是交通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Y219清池—永红公路的蝶变,是嘉兴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建设的缩影。

  记者从嘉兴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今年“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被列为省、市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全市目标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5公里、养护工程390公里,完成投资14.0亿元,目前已全部完成。

  如今,放眼望去,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已然织就。

  当然,变化与创新远不止于此。

  一条好公路,三分建七分养。简而言之,农村公路建设,“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才是长久之计。一条条靓丽农村路的背后,总是离不开嘉兴路长们的身影。

  “姚书记,又来巡路了,进屋喝口水!”

  10月22日中午,匆匆吃完午饭,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党委书记姚健来到村里的通马公路,开始了每月的巡查工作。

  作为马厩村村级总路长,他平时“管”的有点多,“路面的裂缝、坑洼,或是路边设施的损坏,我们都要拍照处理,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浙路智富’系统。在村里,每一条公路都有它的‘身份证’,你瞧,就在那儿!”

  顺着姚健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通马公路旁矗立着一块特别的“路长制”公示牌,上面写着道路名称、类别,路长的姓名、职务和手机号码等信息,以及一个二维码,村民只需用手机一扫,便可根据路况进行投诉和监督。

  “在嘉兴,几乎每一条县道、乡道、村道上,都能看到这样一块牌子。”嘉兴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县乡公路科科长刘端阳告诉记者,2021年嘉兴完善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在县、乡、村三级路长工作体系形成的同时,科学完备的多级责任体系也同步建立。截至目前,嘉兴各级路长数量达2557名,构建起了高效的基层管理新模式。

  因路而兴旺——城里人坐着公交来“村游”

  昨天早上6时,公交车司机庄正新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首班“开往春天的101路”公交车迎着朝阳,从嘉兴市区大新路站准时发车,途经南湖景区、中央公园、三星村、梅花洲、联丰村……最终停靠在凤桥镇公交枢纽站。一路驶来,只见农田宛如棋盘,阡陌纵横、沟渠相连,编织出一幅现代农业锦绣图。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嘉兴的乡村之变,庄正新认为,非“不可思议”莫属。

  1994年,庄正新筹资5.2万元购买了营运中巴当起了售票员。1996年,他又成为一名私营车主,跑起了嘉兴市区至凤桥的农村客运班线。2003年,嘉兴在全国首批启动城乡公交改革,将农村客运改造为城乡公交,庄正新摇身一变,成为嘉兴首批城乡公交司机。

  “在农村公路上跑了30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路越跑越通畅,景越跑越美丽。”庄正新回忆,以前过了嘉兴一中站,道路就坑坑洼洼的,车子难开得很,“现在,双向六车道,两边都是商品房、小洋楼,一路开过去都是美景,很多城里人喜欢坐着公交来‘村游’。”

  “还有票价,从最早的5元,到现在的2元,刷卡1元,越‘乘’越便宜啦!”同车的乘客王师傅笑着说。

  变化,不是一朝一夕。这背后,离不开嘉兴城乡公交的三次深刻改革。

  2003年,嘉兴在全国首批启动城乡公交改革,同时实施“康庄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2005年,嘉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公路通村率100%和硬化率100%的“双百”目标,依托发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市构筑起串联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行政村的三级公交网络,实现了从农村客运向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转变;

  2008年,嘉兴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村村通”,极大方便了农村老百姓进城返乡;

  2009年,为解决农村客运改革后,原有经营主体“散、小、弱、差”等问题,嘉兴市区启动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市区37条线路、202辆民营公交车全部收归国有,实行和城市公交相同的公益票价,投币2元、刷卡1元;

  2021年,随着城乡融合不断深入,嘉兴启动实施市域公交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市域公交一体化的地级市,全市31条城际公交由原先3至15元的阶梯票价改为“两元一票制”,实现了从城乡公交一体化到全市域公交一体化的蝶变跃升和跨越式发展;

  ……

  “长期以来,城市与农村在公共交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农村地区公交服务匮乏,居民出行极为不便。而城乡公交一体化,缩小了城市与乡村的空间距离,让城乡居民同享便捷、高效的公交服务。”嘉兴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公交管理科科长贺晓民介绍。

  一边是都市高楼,一边是乡村沃野。路网在这里延伸,各路公交车穿梭其间,截至2024年6月底,嘉兴全市累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94条,投入车辆1530辆,线路总里程达9027.6公里。车轮前进间,让城与乡渐行渐近,农民从“走得出”到“行得美”,还有城里的游客一拨又一拨地坐着公交车往村里涌,徜徉在“美丽乡村”的田趣和惬意中。

  因路而致富——物流畅通了,销路拓宽了,收入也提高了

  当下,正值三色堇、紫罗兰、雏菊上市的季节,10月22日下午,记者走进南湖区大桥镇云东村的安禾家庭农场,只感觉芳香四溢、绿意盎然。农场负责人蒋亚芳正在花卉大棚里忙碌着,浇水、施肥、打包装箱,准备把花卉装车运往嘉兴市区、杭州等地,

  一条公路何以改变一个村庄、带富一方百姓?蒋亚芳对此深有感触:“从前村里路窄坑多,交通不方便,老百姓种的鲜花,只能靠花农自己拉到市场去卖。如今,村里的路越修越宽,直接通到田间地头,物流畅通了,销路拓宽了,大家伙儿的收入也提高了!”

  道路通了,农产品自然不愁销路,好东西也能卖上个好价钱。蒋亚芳算了一笔账,今年,从她的种植基地订购出去的花卉达200多万盆,利润有40多万元。

  与此同时,十几公里外的家庭农场直播共富工坊,也热闹非凡。

  摆好支架、打开手机、调整坐姿,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之后,顾卫军开始吆喝道:“我们家的玉米粒粒饱满,口感香甜软糯,大家可以拍一袋回去尝尝,包邮哦。”

  顾卫军是南湖区大桥镇“80后”家庭农场负责人,也是一名直播电商创业者,同时还是大桥镇的直播电商培训导师,“当前,直播带货正引领着电商销售潮流,我们村里的农产品也要跟上时代,拓展销售渠道。”

  而谈及产品畅销的原因,顾卫军不假思索地回答,村里的路四通八达,快递网点就在家门口,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都方便了!

  道路畅通,百业兴旺。农村公路如同一条条生命线,一端扎根于田间地头,另一端则连接着全国商户。近年来,嘉兴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不断拓展合作模式,创新发展客货邮融合“平原模式”,打造包括农产品零售、物流寄递服务等40多个应用场景,形成功能集成式服务网点,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

  随着公路网络的不断拓展和完善,农村客货邮的流通效率显著提升,特色农产品的运输瓶颈被彻底打破,实现了从产地到市场的无缝对接。三星村的水蜜桃保鲜上市,新塍大米迅速进入各地市场,余新镇的白玉蜗牛、万金黑大蒜等农产品享誉四方……

  如今,俯瞰嘉禾大地,6480公里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将村庄串珠成链、连线成网,为一个个和美乡村带去发展机遇和振兴的希望。乡村旅游红红火火,村口弥漫咖啡香味,乡村文化礼堂节目丰富多彩,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正在田埂上逐梦奔跑,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已连续“霸榜”20年。

  一条农村公路,就是一个盘活农村特色资源的突破口,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引擎。

  “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放眼嘉禾大地,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蜿蜒,为千家万户带来富足希望。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要求的“四好农村路”,提出已有10年。

  10年来,在嘉兴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全市建成“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6个,获评部省级美丽农村公路3条,101路红色旅游线入选文旅部第一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10年来,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村货进城、城货下乡”“早上进城赶集,下午下地干活”“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10年来,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的是乘车环境,从中巴到大客车再到新能源公交车,乘坐舒适度大大提升;变的是乘车客源,从以前的农民进城,到现在的城里人坐着公交去“村游”;变的是沿途风景,一条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如诗如画,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田园风光……而“百变”背后,不变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望未来,嘉兴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提升百姓公交出行体验上持续发力,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农村更好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让农村的绿水青山迎来八方宾客,让农村与城市发生更加密切的要素流动。

  “嘉一度 加1°,让新闻态度丈量新闻深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农村 嘉兴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2 科拜尔 920066 13.31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10-18 科力股份 920088 7.3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