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云南省民宗委
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稳推产业发展,打牢富的基础。围绕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西双版纳州委工作部署,紧扣勐腊“三区”定位,以“三园区 两片区”发展建设为重点,细化制定系列三年行动方案49个,深入推进天然橡胶、普洱茶等“8+2”重点产业。构建了“县乡贯通、部门联动、高效运作、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思想基础。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强化政治引领,将民族工作纳入勐腊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巡察的重点事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融入“勐腊县望天树大讲堂”。目前,共开展讲堂16期33场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等新闻媒介,特别是发挥“勐腊发布”“勐腊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微信公众号主阵地作用,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联合25个边境县和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网络知识竞赛,参与人数达11.38万余人。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实施文化惠民,促进交往交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题,开展文化惠民“戏曲进乡村”演出,2024年以来累计演出33场次,不断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举办首届热带雨林文化旅游节,持续搽亮“渔”文化节、贡茶文化节、中老边民“国际老庚”大赶摆 、曼龙勒雨林赶摆等活动品牌,以节庆文化搭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推进“枝繁干壮”工程,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举办“遇见·非遗”民俗文化展,使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为契机,大力实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实现212个边境村小组国旗、党旗全覆盖。建成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路、主题街道、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深化基层治理,强化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在落户、医疗、就学、就业等领域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发展格局。发挥石榴籽服务驿站功能,认真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落实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工作。打造零工市场“1+N”建设和“家门口”就业服务阵地,进一步提升勐腊县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保护生态文明,共享绿色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年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956次,惠及党员群众7万多人次,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752次7456人次。健全“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林业资源实现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实施天然林保护、雨林保护、雨林修复、雨林回归工程,开展“植树造林万人行”活动,勐腊全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9个乡镇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其中7个国家级),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亚洲象种群数量增至110头左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成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州绿美村庄55个、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17个,勐腊县获评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生态赋能产业发展成效不断突显。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团结凝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压实各级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责任。巩固深化村级组织“大岗位制”,80个村(社区)有专人负责民族团结工作,保证基层民族事务有人抓、有人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内容,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15期,轮训党员9849名。各基层党组织常态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不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着力培育践行民族团结进步的先锋队伍,注重在各民族优秀代表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注重将维护民族团结、引领发展致富的基层党组织和少数民族党员推荐为“两优一先”“两代表一委员”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