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热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孩子一旦发热,家长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担忧。其实,小儿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健康是有益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小儿发热现象,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是指小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正常小儿的腋下体温一般为 36℃-37℃,当体温超过37.5℃时,可认为是发热。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此外,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多、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导致小儿体温暂时升高,但这种情况通常在去除诱因后体温会恢复正常。
二、小儿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
病毒感染:这是小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具有自限性,一般在3-5天内会逐渐消退。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也会引起小儿发热。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往往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他病原体感染:除了病毒和细菌感染外,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也可能导致小儿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也会引起小儿发热。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可能导致小儿发热。
其他:中暑、药物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引起小儿发热。
三、小儿发热的症状
小儿发热时,除了体温升高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
1、全身症状:小儿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2、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流涕、鼻塞、呼吸急促等。
3、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烦躁、嗜睡、惊厥等。
四、小儿发热的处理方法
1、观察体温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小儿的体温变化,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下来。如果小儿体温在 38.5℃以下,且精神状态良好,家长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给小儿多喝水、用温水擦浴等。
2、物理降温
多喝水:让小儿多喝温水,以补充体内水分,促进散热。
温水擦浴:用温水(32℃-34℃)擦拭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擦拭时间为10-15分钟。
冷敷: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小儿的额头、颈部等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冻伤。
3、药物降温:如果小儿体温超过 38.5℃,或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痛、烦躁等,家长可以给小儿服用退烧药,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小儿服用。需要注意的是,两次退烧药的服用时间间隔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服用退烧药的次数不应超过4次。
4、及时就医:如果小儿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急促、咳嗽剧烈、精神萎靡等,家长应及时带小儿就医,查明发热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小儿发热时的饮食注意事项
1、多喝水:发热会导致小儿体内水分丢失增加,因此要让小儿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2、清淡饮食:发热时,小儿的消化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应给小儿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
3、避免油腻食物:发热时,小儿的胃肠功能较弱,应避免给小儿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4、适量补充维生素:可以给小儿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等,以增强小儿的免疫力。
六、小儿发热的预防
1、加强锻炼:让小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室内通风等。
3、合理饮食:给小儿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4、预防接种:按时给小儿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总之,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们不必过于惊慌。在面对小儿发热时,家长们应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小儿的体温变化和症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如果小儿发热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带小儿就医,以便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