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而多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SLE的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新进展,以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表现
SLE的症状表现极为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因此也被称为“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
全身症状:大多数SLE患者在疾病活动期会出现发热,以低、中度热为常见,并伴有疲倦、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
皮肤与黏膜表现:约80%的SLE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皮疹,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是蝶形红斑,即面颊部出现的固定性红斑,形似蝴蝶翅膀。此外,盘状红斑、指掌部和甲周红斑、口腔溃疡及脱发也较为常见。
关节与肌肉表现:关节痛是SLE的常见症状之一,常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但一般很少引起关节变形。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肌痛、肌无力甚至肌炎。
肾脏表现:肾脏受累在SLE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和高血压,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
心血管表现:SLE患者常出现心包炎,少数患者可伴有心肌损害、冠状动脉受累及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
肺部表现:SLE可引起肺间质病变,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磨玻璃样改变及慢性期的纤维化。约2%的患者可能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神经系统表现:SLE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癫痫、狼疮性头痛、脑血管病变、无菌性脑膜炎等,外周神经系统受累则表现为吉兰巴雷综合症、自主神经病等。
消化系统表现:SLE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并发急腹症如胰腺炎、肠坏死等。
血液系统表现:活动性SLE中常见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方法
SLE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目前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院1997年推荐的诊断分类标准,该标准共有11条表现,符合其中的4条或以上即可诊断为SLE。这些标准包括:
皮肤黏膜病变:如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等。
口腔溃疡:无痛性口腔溃疡。
关节炎:非侵蚀性、非畸形的关节炎,累及两个以上关节。
浆膜炎:如心包炎、胸膜炎等。
肾脏病变:如蛋白尿、血尿等。
神经系统病变:如抽搐、精神异常等。
血液系统异常:如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
免疫学异常: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阳性。
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SLE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例如,新型自身抗原特异性IgG和IgA抗体的发现为SLE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些抗体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能帮助医生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新进展
SLE的治疗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疾病活动、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SLE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
一般治疗:包括心理治疗、休息与睡眠管理、合理饮食和定期锻炼等。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树立乐观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合理的饮食和定期锻炼则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发热和关节痛的患者可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可给予降颅压、抗癫痫和抗抑郁等治疗。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依然是SLE的主要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在诱导缓解期具有重要作用,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和长期使用的风险。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用于联合治疗,以减少激素的用量和副作用。此外,新型生物制剂如抗CD20单抗、抗CD22单抗等也在SLE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复杂而顽固,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