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毛艺融
2024年是央国企市值管理元年。今年1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提出,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并要求其及时运用回购、分红和增持等各种资本工具箱,实现企业价值和投资者回报的共同跃升。6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提及要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在此背景下,沪市主板公司积极践行相关理念。一方面,聚焦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喜人经营数据,截至2024年7月8日19:00,已有69家沪市主板公司公告半年度业绩预喜。其中,紫金矿业发布业绩增长公告,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45.5亿元至154.5亿元,同比增加约41%至50%。另一方面,重视股东回报,积极采取回购、分红等措施。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计约832家沪市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相关方案,包括央国企201家,民企631家,市值覆盖达19.75万亿元,相关方案举措包括增加分红力度、提高投资回报率以及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
估值基石:高股息
高股息成为沪市主板公司估值的基石。根据统计,沪市主板公司已有1150家发布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向投资者派发“真金白银”。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现金分红规模再创新高,共有1290家公司宣告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合计1.70万亿元,平均分红比例为40.22%,股息率达3.74%。沪市主板公司的分红预期也愈发稳定。千余家公司连续三年实施分红,近1100家公司分红比例在30%以上,200余家公司连续三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40%,中国国贸、陆家嘴等120余家公司连续三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50%。此外,近百家公司披露2023年中期分红方案,预计年内进行多次分红,包括四大行已审议通过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相关安排,明确市场预期。
以2024年6月30日的市值来看,沪市主板公司中,362家公司整体股息率超过3%,较2020年末增加157家,138家公司的股息率达到5%以上,较2020年末增长67家,高股息率公司家数稳步抬升。
2023年以来,沪市主板分红风气渐浓,大盘蓝筹公司的分红支柱地位进一步凸显。如中国国贸自1999年上市以来,已经连续25年派发现金红包,年均分红率超过50%,远高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4亿元,同比增长14.86%,归母净利润12.59亿元,同比增长12.84%。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2023年公司宣告特别现金分红,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分红比例高达104%,目前已完成实施。从股息率而言,公司常年高于4%,保证投资者“稳稳的收益”。
全球最大的水电龙头长江电力自2003年上市以来,其累计现金分红超1800亿元,分红率达64.53%,近十年市值已增加逾5000亿元。2023年度,公司再度大笔派现,拟10股派8.2元,预计派现金额合计200.64亿元,占净利润比例73.66%。同时,公司在章程中加入“可以进行中期利润分配”的条款,为年内多次分红创造了制度条件。
估值上升利器:提高投资效能
向高投资回报率跃进是沪市主板公司估值中枢上升的利器。除了以实实在在的分红回报投资者外,沪市主板公司也以提高投资效能为目标,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随着2023年央企考核指标由“两利四率”到“一利五率”,包括新增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目前沪市主板公司的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已经初显成效。2023年,央企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9.8万亿元和2.6万亿元。此外,根据统计,107家央企ROE较2020年得到提升,如中国海油和中国铝业的ROE分别较2020年增加13.94个百分点和10.34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海洋油气勘探生产龙头,2024年一季度中国海油业绩继续交出亮眼答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4.68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归母净利润397.19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油气净产量约180.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9.9%。
以上半年业绩预告情况来看,多家央国企也纷纷秀出高分成绩单。例如,随着航运市场恢复,交运市场回暖迹象明显,白云机场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4亿元至4.94亿元,同比增长155.67%至212.48%。
公用事业板块,京能电力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69亿元至9.59亿元,同比增长135.90%至160.33%;桂冠电力上半年累计完成发电量175.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8%,与此同时,公司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87亿至14.87亿元,同比增加51.93%至62.88%,继续实现稳健增长。公司近四年平均分红比例达81%,平均ROE达15.6%,均处于行业前列。
估值提升新看点: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外,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投资以及资本运作也成为沪市主板公司估值提升的新看点。传统行业积极推动创新升级,向新质生产力靠拢,据统计,交通运输、钢铁、公用事业等行业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13%、21%,建筑装饰、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超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央国企沿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主线,积极推动科技研发创新,并利用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工具提质增效并发展新质生产力。如广汽集团持续加速智能化、电动化的布局,广汽传祺于4月25日北京车展宣布与华为围绕智能底盘、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研发,计划于2025年推出全新旗舰车型,加快智能化布局的广度和速度。同时,广汽埃安也持续推进无图智驾的落地,第二代AION V将支持无图智驾、具备750km长续航能力、实现15分钟补能370km。另外,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正持续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转型,提升电动化车型占比。中国外运持续投入数字化建设,2023年申请专利29件,累计被授权专利192件,上线虚拟员工、智慧叉车、自动装车等多项物流科技成果。
另外,中直股份通过购买资产方式实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直升机业务整体上市,拓展在“军民两用”的直升机赛道上的发展空间;中国动力通过并购重组将集团下属柴油机动力业务进行统一整合,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编辑 王江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