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体论的思维方式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

以整体论的思维方式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
2024年06月17日 05:25 四川日报
  • □李艳庆

      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作为中国文化贡献给世界的一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早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上就首次提出阐释中国和平发展基因的“四观”,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本体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天德昭昭、大化流行、世界万物、向阳生长。天人合一、万物并育在历史上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命题,其本身的价值不可忽视。

    从天人合一到万物并育的逻辑进展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命题,天人合一的观念已经渗透到华夏子孙的血脉里,深深影响着华夏子孙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天人合一这一观念滥觞于上古时代的“神人交通”的原始观念,经过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董仲舒等思想家长期思想上的演变、积淀,在北宋大儒张载所著《正蒙》一书中正式提出,张载所说的天人合一,主要是探讨个人如何通过修为达到一种至善境界。要理解从天人合一到万物并育的逻辑进展,就要真正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生命和信仰,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内涵是什么。

      天人合一的本质就是天人合德。追求天人合德的逻辑就是天德是至善的,人需要学习以配享天德之福以避害。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君子通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会分有天的美德,享有天意之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通过修行“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那么君子就能像天地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和精气神,同时拥有像大地那样包容万事万物的宽广胸怀。

      为了保证人要从天学善,在古代,无论是从典籍,考试制度,还是在民间的教化上,都有着完备的保障机制。在官方,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首;在民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种集体意识千百年来影响着华夏子民的言行举止合乎礼、遵于仪、不逾矩,从而成为华夏子民人心向善的基因。就是从这个角度而言,天人合一就是过去很长时间内华夏子民的思想上的本体论。万物并育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和最终实现。自然界虽然存在着食物链,但总体上各个物种都能有自己的生存领地和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自身种群的生生不息和整个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人类在拓展自身生存空间、发展自身文明的时候,应当尽力避免对于其他物种生存空间的过度侵犯。这不仅是一种“泛爱万物”的广博而深厚的仁德,而且是一种从总体上统筹人与万物的生存发展,从而实现和谐共生的卓越智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体现在天人合一、万物并育。

    凝聚中国人关于世间万物的智慧与思考

      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价值理念提供了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凝聚了中国人关于世间万物的智慧与思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这里,“物”不仅指一般意义的天地万物,还包括天下人事,所以,万物并育理念,在当今时代不仅具有生态意义的价值,更在于提供了处理人和人之间,人事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价值理念内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从整体上看问题,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为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打下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生态哲学思想,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尊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遭到自然报复。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为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提供了新路径。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推动织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为正确处理好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打下了基础。在看待“天”与“人”时,西方喜欢把二者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任何问题出现的成因都是复杂的,单向度看问题,单边主义处理事情,都不符合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万物并育”所蕴含的深厚仁德和卓越智慧,有效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突出和平性的形成。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永恒期望,但如果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缺乏仁爱精神以及和睦共处的智慧,和平便会岌岌可危。“天人合一”使得中华文明以生生仁德为自己的根本原则,“万物并育”使得中华文明具有“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的卓越智慧。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远宏大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基地研究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