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首个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于6月5日揭牌启用

顺义区首个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于6月5日揭牌启用
2024年06月15日 14:07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6月5日,北大沟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揭牌启用,这是顺义区的首个生态环境修复基地,标志着顺义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北大沟林场始建于1956年,位于顺义区龙湾屯镇大北坞村北,是顺义区唯一原始次生林国有林场。林地面积约3800亩,树木种类170多种,野生动物及鸟类3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93.1%,林木绿化率99.5%。

2018年,6月28日,北京市正式印发《北京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自2018年起,在全市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损害的,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和损害修复等工作;同年,顺义区成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生态环境局。

截至2023年,在区生态环境局、区检察院、区园林绿化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顺义区顺利实现了“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阶段改革目标。自2018年顺义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顺义区共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49件,办理量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有5起案件通过“以劳代偿”的方式落实了修复责任。

“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的落成,为‘以劳代偿’方式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负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当事人在原有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时,可开展异地补植复绿等替代性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等量恢复。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无能力赔偿时,也可酌情在生态修复基地通过以劳代偿等方式落实替代修复责任。”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刘军检察长说。

“生态修复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的建立,正是应对环境挑战、实现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顺义区生态环境局陈笛局长表示,将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致力于基地建设,继续探索生态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的新模式,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生态环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