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商业化,要让更多人赚到钱

播客商业化,要让更多人赚到钱
2024年06月15日 07:30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12期,总第909期),原题为《探寻商业化》。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丽娜 编辑覃柳笛

商业化意味着至少有 30% 的从业者能够获益,而不只是 1% 的头部播客节目。

第六届 PodFest China “有声市集”主播快闪摊位,播客《城市有意思》主播在此与听众见面聊天第六届 PodFest China “有声市集”主播快闪摊位,播客《城市有意思》主播在此与听众见面聊天

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喜马拉雅已正式递交招股书,准备重启其IPO之旅。据披露,2023年喜马拉雅营收高达61.6亿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净利润为2.24亿元,毛利率也有所提升,从2022年的51.9%增长至2023年的56.3%。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3年12月,该公司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盈利状态。

此前,喜马拉雅以235亿元的估值跻身最新公布的《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近年来,随着播客的日益流行,除了喜马拉雅这样的综合性音频收听平台,还出现了专门用来收听播客的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也开辟了播客板块,播客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作为专业内容生产极强、独创性相对较高的媒介形式,相对于创作者和用户市场的高速发展,目前中文播客产业化发展仍在探索之中,有待拓展盈利模式。

“播客犹如亟待开发的金矿,随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和听众加入,这个金矿正在不断增值。”喜马拉雅播客社区负责人吴岸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爆发之年

2023年,对于中文播客头部平台喜马拉雅而言,是扭亏为盈的关键一年。

《2023喜马拉雅中文播客生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喜马拉雅平台具备商业价值的播客节目已超过24万档。播客听众中,一二线城市青年是主要收听群体,占比超65.12%,该群体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等特征,处于而立之年的他们也是社会中坚力量。

对于播客行业而言,2023年也是其走向大众的重要转折年。

“这一年,我们公司感受到了强烈的播客商业化浪潮。路易威登等商业品牌开始进入播客行业,大规模投放或者建立自己的官方播客渠道,公司这部分业务量明显高于2022年,同比增长超过86%,而2022年的同比增长是高于60%。”播客《忽左忽右》主播、数字音频公司JustPod联合创始人程衍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和广告主开始了解并对播客感兴趣,有的还进行了播客投放的营销实践。同时,播客听众也越来越愿意为付费内容买单。对播客行业来说,商业化手段的成熟度会助益内容的蓬勃发展,也让更多播客主播能够在内容创作的过程中获得物质回报。”小宇宙CEO舒玉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网易云音乐播客业务负责人陈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发现,自2022年以来,整个播客行业里,年轻用户人数在上升,年轻用户听播客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在新用户层面,女性群体占比非常高。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里,与播客相关的帖子下,关键词多为‘打破信息差’‘重新养自己’。同时,关于女性话题的关键词尤其多。这些群体持续地希望自身可以从播客里找到个人未来发展的机会点,或者找到重塑个人的方向。”

《报告》显示,喜马拉雅平台2023年新增播客占比20.36%,新增播客单集超519万条,同时视频播客亦在快速发展,达到9377档。播客已经成为内容创作新蓝海,更为音频打开新空间。

“中文播客正在成为原创高质量内容的储存区间,承载多元化丰富话题的主流媒介。”程衍樑认为。

2023年是播客行业的爆发之年。这一年,播客不仅实现了商业化的重要突破,还在用户群体破圈、内容创作提增量上收获了亮眼数据,但商业变现模式和渠道拓展上依然还处于早期。

为“喜爱”付费

“播客表达观点的方式非常幽默诙谐,让人不仅感受到快乐,也能收获情绪的纾解和认知的拓展。”网易云音乐用户“八月札预知子”在《“00后”长音频消费趋势报告(2023)》调研访谈中表示。

该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约半数(45.6%)“00后”收听长音频的目的是“了解新鲜事”“获取新知/开拓眼界”,近三成(27.9%)意在“寻求情感陪伴”。近两年,知识类播客收听时长增长47.7%。96.6%的“00后”播客用户在收听播客节目后,通常感到有收获。

“播客的慢内容具有陪伴属性,能够提供深度信息,打破信息差。这是短视频所不具备的。”吴岸分析,以电影营销为例,短视频通常是片段化剪辑的快内容,而播客更能承载深度解读。因此,越来越多电影在上映前,电影制片人、导演和主演选择通过播客节目录制电影主题对话宣传推广。

2023年,喜马拉雅与知名播客主关雅荻等联手举办了“播客观影会”,同时与多个电影节建立了官方合作关系。播客正逐步成为影视宣传和推广的新兴平台。同时,播客也利用“影视综”作品的热门效应,成功吸引了更多新听众。

2023年3月,喜马拉雅与播客主关雅荻合作播客观影会现场2023年3月,喜马拉雅与播客主关雅荻合作播客观影会现场

“要为创作团队的辛苦付费!”《“00后”长音频消费趋势报告(2023)》显示,作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00后”更习惯为网络内容付费,近五成“00后”用户曾为长音频内容付费,付费用户中,32%的“00后”付费超100元。未来,随着这一代开始步入社会,可支配收入增长,其长音频付费意愿及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内容和主播付费是“00后”最常见的两种付费行为,这说明内容和个人IP价值愈发重要。

舒玉龙认为,播客容易建立信任感,具有以年为单位的长期收听特性,这种陪伴感与归属感,让听众有能力建立更强烈的付费意愿。

“XiMi主播会员服务是喜马拉雅播客中快速增长的业务。”吴岸表示,播客内容付费包括专题付费、单条声音付费和平台会员内容分成,这些模式已发展多年。此外,服务型付费也逐渐兴起,例如线上推出的主播会员服务,用户可购买会员以享受主播提供的特定服务。同时,播客观影会等线下播客主见面会亦开始产生服务费。

“当一个播客的粉丝黏性很高的时候,就可以上线一些付费节目。但是,播客用户其实是一群对内容比较挑剔的人,他们更希望主播能够创造更多好的内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当付费内容与播客原主题差异化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用户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付费内容变现。”陈静认为。

程衍樑分析,音频付费的发展受限主要在于渠道本身。过去,内容品牌要实现音频付费规模化,多需进入自建平台阶段,以筛选和沉淀付费用户。但目前市场上免费品牌占主导,付费意愿与目标明确的知识付费平台则还处在起步阶段。此外,制作付费音频的团队或个人不多,且多为单集付费,缺乏大规模生产验证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种草”不如“种树”

内容付费、广告赞助、品牌播客和导流变现是播客商业变现的四种主要模式。据JustPod对播客受众的调查,83.5%的听众愿意接受节目头尾插播硬广,55.3%的听众能够接受品牌对播客的冠名。

“小宇宙是一家创业公司,发展路径也是边做边摸索。目前,平台已在运转的商业模式有广告、付费节目、听众赞赏等等。”舒玉龙表示,在品牌广告方面,播客具有声音的天然优势,更能贴近用户、构建品牌认知;播客有更长的流通周期,适合构筑长久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现阶段播客渠道筛选高知、高消费力的用户,能带来更有效的品牌沟通。

《报告》显示,有60多个知名品牌与喜马拉雅播客主达成合作,品牌对播客的投放增幅达74%,喜马拉雅播客主接单率同比增长了172%,美妆个护、医药保健、奢侈品、互联网、汽车等行业更倾向于进行播客内容投放。

“这表明该行业在持续增长,并具有较高的市场预期。”吴岸说,“我们播客主播的合作品牌除了常见的美妆个护,还有很多高客单价产品,比如车、床垫等。”

陈静观察到,倾向于在播客投放广告的品牌多为奢侈品或高客单价品牌。这些品牌重视品牌形象的传播,而非单次销售量。由于播客用户多为高知、精英群体,有能力消费高价商品,因此头部主播能通过他们的付费支持实现持续盈利,从而维持公司运营。

“短内容‘种草’,长播客‘种树’”正在成为业内共识。所谓的“种树”不是把播客内容做大流量后去接广告,而是把制作能力当作一种服务销售出去,这种商业化模式下,品牌以定制化长音频形式深度讲述品牌故事,与消费者建立更稳定的联系,播客也为消费者深入了解品牌提供了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

程衍樑表示,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扮演一站式音频服务提供商角色,为企业提供官方播客制作服务,如领英、纪源资本、耐克、保时捷、天猫国际等知名企业。此外,他们也与麦当劳、经济学人等品牌进行定制节目合作。播客已成为品牌拉近用户、输出故事的重要媒介,尤其适合精英化品牌定位。播客内容的平台弱化特性使其具有“去平台化”优势,品牌可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完整展现品牌调性,无需过多妥协于平台调性,这对许多品牌具有极大吸引力。

“品牌投放在播客行业呈现出很大的增长趋势,然而与成熟行业相比,其总量仍然相差甚远。”程衍樑说。

“小宇宙还没有盈利,但已开始有商业收入。”舒玉龙表示,目前,播客内容创作者的发展正在呈现多元化、丰富化的特性,各行各业、各类内容创作者都开始尝试播客这一新鲜事物,其中不乏文字、视频创作者,以及垂直行业领域的从业者。近两年,不少创作者进行了很多生动的尝试,如与图书行业结合的线下读书沙龙、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工厂探访交流等,这些形态都呈现出了播客作为一种有社群属性的内容形态,与各种业态相结合的丰富可能性。

留住创作者

尽管市场呈现上升趋势,但播客主播们仍面临着内容创作之外的最大挑战——如何有效商业化。

“主播收入更好,整个行业就会发展得更好。”网易云音乐长音频业务负责人张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是,在整个播客行业里,能够通过这两个渠道变现的播客主要是头部播客,中腰部的播客很少有机会接到商单,也很难有能力进行付费内容的变现转化。”陈静表示。

2023年,网易云音乐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两场播客沙龙。陈静非常明确地感受到播客主播的地域差异:北京的主播进军播客圈的时间比较早,《大内密谈》《日谈公园》等播客已经变成了商业化运作的小型公司,能够自给自足。但在上海,播客主播更多是媒体人,很多头部主播目前依然是非全职状态。

《日谈公园》等播客已经变成了商业化运作的小型公司,能够自给自足(图片源自小红书)《日谈公园》等播客已经变成了商业化运作的小型公司,能够自给自足(图片源自小红书)

“为了推动内容创作的长期繁荣,我们需要吸引并留住创作者,而商业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程衍樑认为。

他表示,JustPod搭建起了一套自己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但从整个行业而言,机构化的播客厂牌营收规模普遍还很有限。播客创作者和平台需开发更完善的内容合作形式,进一步提高品牌投放意愿,并提升服务质量。

据陈静观察,截至目前,绝大多数平台仍处于在播客内容上进行更多延展,让更多人去认可播客的阶段。她认为,随着播客群体规模的扩张,未来可期待更广阔的商业化变现空间。

随着AI技术、智能家居和智能驾驶的不断落地,播客行业的未来变得更有想象力。吴岸表示,AI科技的应用,如喜马拉雅的“音剪”音频录制剪辑工具和语音分析技术,正在助力主播降本增效,提升内容产能,同时降低用户的消费决策门槛。此外,喜马拉雅还与极氪汽车等70多家汽车制造商合作打造车载播客,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车载音频体验。

“要想吸引更多新创作者入行,留住老创作者持续生产,促进内容创作的长期繁荣,商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商业化意味着至少有 30% 的从业者能够获益,而不只是 1% 的头部播客节目。未来,我们需要大量中腰部主播的加入。”程衍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