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学术力作——读《“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

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学术力作——读《“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
2024年06月15日 04:40 媒体滚动

转自:光明网

  作者: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全面深入地开展“两个结合”的学理化研究阐释,是思想理论界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学术课题。辛向阳领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术团队,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学术担当意识,以有组织科研的有效方式,迎难而上、集体攻关,完成了这本有分量的著作——《“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

  该书对“两个结合”重要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全面论述。“两个结合”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入阐释其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该书着眼于整体视野和全局把握,在三大逻辑的统一中建构内容体系,并围绕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充分论述,展现了“两个结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作者从“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入手,考察梳理了“两个结合”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脉络,分析阐述了“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深入揭示了“两个结合”的哲学基础,明确了推进“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和基本路径,论述了“两个结合”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这一系统性论述,对学界进一步研究阐释“两个结合”提供了分析框架和体系参考。

  书中首先对“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作了阐释,认为“两个结合”是对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化了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正确方向,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高度;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迷思,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具有突出的原创性和思想解放意义,打破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纠正了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上的错误观点,是又一次历史性的思想解放。

《“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书中考察了“两个结合”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脉络。在时代背景上,作者认为“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于变局中开新局、于文化激荡中立主体的需要。在历史脉络上,作者梳理了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两个结合”的探索和成就,特别是新时代明确提出和科学论述“两个结合”的历史过程和新鲜经验。

  书中分析了“两个结合”的基本构成,揭示了其科学内涵。作者打开“两个结合”的结构,分别考察了其中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成果要素,提出“两个结合”是一个多要素互动的开放性历史过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良性互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贯通融合。作者深入考察了“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关系,考察了“两个结合”动态性和当下侧重点。作者对“两个结合”的特点做了深入思考和概括,认为二者的结合是文化契合前提下的贯通性结合,是“化学反应”式的内在结合,是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能动结合。

  书中注重哲学思考,专门论述了“两个结合”的哲学基础。认为“结合”本身具有哲学意蕴,需要进行哲学分析。特别是“两个结合”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它与“六个必须坚持”内在关联,其中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体现着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逻辑展开,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两个结合”中蕴含着新的哲学构想,孕育着“实践论”和“矛盾论”在当代发展的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发展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书中论述了“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在根本原则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不动摇,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放弃,深刻把握不断发展中的中国新实际。在路径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融通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丰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同时,在推进“两个结合”过程中,必须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反对教条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最后,书中论述了“两个结合”的文化成果和深远意义。作者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分析了高度契合的内在原因,列举了高度契合的具体表现,并揭示了有机结合的演进逻辑。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结合”中的相互成就,即由此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力,造就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新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化生命体”。“第二个结合”深层次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和关键问题,打开了文化研究的创新空间,实现了新的思想解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章。

  综上可见,该书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同时也是一部理论阐释性学术著作,具有突出的学理性和创新性。作者着眼于用学理讲政治,用学术讲理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做了比较深入的学理阐释和学术研究,使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深度。书中许多论述具有理论新意,比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高度契合性的分析,关于“两个结合”中“新实践论”和“新矛盾论”的概括论述,关于“两个结合”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的深度发掘,关于“两个结合”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成果要素及其关系的论述,关于“从实际出发”的中国哲学谱系考察,关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阐释等,都具有一定新意,给人以有益启示。同时,本书并不晦涩难懂,而是明白晓畅,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5日 12版)

[ 责编:李伯玺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马克思主义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