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降温 还是“引火上身”?

一秒降温 还是“引火上身”?
2024年06月15日 05:14 齐鲁晚报

  连日来,北方今年以来最强高温来袭,部分地区最高温超过40℃。酷热天气让许多人头疼:一动一身汗,想开车,暴晒后的车厢却好似“蒸笼”。此时,不少人被网红“降温喷雾”吸引——据称“摇一摇、喷一喷,就能一秒降温、迅速制冷”,这些降温“神器”真有这么“神”吗?

“清凉神器”肚里竟装着液化气

进入6月,气温一路攀升,网上各种“清凉神器”开始热卖,其中一类号称“行走小空调”的清凉喷雾销量可观,有的号称在车内、衣服上喷一喷,就能“瞬间降温”“比空调还牛”。

  在一些网店的宣传视频中,暴晒后烫人的座椅,用这种“神器”轻轻一喷,整个车内立马冰爽。这些喷雾真有这么神吗?

  重庆消防总队曾对此做过实验,室外气温超过38℃时,消防员将三款降温喷雾喷到新鲜树叶上,树叶表面温度很快降至0℃以下,并结出一层白霜。随后进行的汽车座椅喷雾实验也表明,这些产品能让座椅温度从40℃左右迅速降至0℃以下。

  降温喷雾为啥如此“神奇”?消防员解释,这主要是利用了水雾蒸发吸热的原理。网上销售的降温喷雾,主要成分是水,还会添加少量乙醇(酒精)、薄荷脑及其他有机物质。由于水和酒精会“吸附”物体表面的热量,待其蒸发后,热量也就随之被带走。

  还有一些效果更“厉害”的降温喷雾,是由液化石油气制成的,主要成分是丙烷(沸点-42.1℃)和丁烷(沸点-0.5℃)高压液化气,相比于水、乙醇等,它们的沸点更低,可瞬间汽化,吸收大量热,让物体表面迅速降温,局部温度可降到0℃以下。

  市面上还有些降温喷雾未标明具体成分,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对三款降温喷雾检测后发现,其中两款主要成分是丙烷、异丁烷和正丁烷,其实就是液化石油气,含量超过90%,易燃易爆。另一款主要成分是甲醚,含量超过95%,甲醚也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且含神经毒性,大量吸入容易窒息。

消防实验见证降温神器“暴脾气”

  2022年6月,苏州一轿车行驶途中突然起火,车上两名男子均被烧伤。原来,驾驶员在车内喷了网购的“降温喷雾”,坐在副驾驶座的男子抽烟时,导致车内瞬间爆燃。“降温神器”怎么就成了“伤人利器”?

  北京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曾做过相关实验。消防员先后使用主打成分为四氟乙烷、LPG的两款降温喷雾产品,喷向燃烧的点火枪,结果降温喷雾遇到明火后剧烈燃烧。接着,消防员又将主打成分为乙醇的喷雾,喷到装有猪肉的盘中,当遇到明火后,猪肉表面也迅速燃烧起来。

  消防员提醒,使用含有四氟乙烷、LPG、乙醇等易燃物质的喷雾后,千万不要立即进厨房做饭、吸烟点火等,否则极易引发火灾。

  消防员还模拟了一个类似车厢的密闭空间,将降温喷雾和测温仪一同放于其中,在阳光下暴晒。当实验空间内温度超过58℃时,测温仪已无法正常工作,降温喷雾瓶身开始急剧膨胀,瓶盖被猛地弹出,喷雾剂罐也倒下了。持续暴晒后,随着一声巨响,降温喷雾罐体爆炸,底座被炸飞,实验用的密闭空间和测温仪也被炸得四分五裂。消防员提醒,这类网红降温喷雾一旦使用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上海市消保委曾委托专业机构,对10款网上热销的降温喷雾进行测评,发现其中四款没有标明具体成分。

  对产品易燃性检测发现,10个样品中,有四款距明火90厘米时,都能被快速点燃,属一类极易燃产品,应打上一类极易燃标识;还有四款产品点火距离超过15厘米,应标明二类易燃标识,然而包装上都未出现。

  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专家介绍,根据相关规定,易燃液体和气溶胶,应在产品标签中,对其易燃类别进行明确标识,但现在降温喷雾类产品标识混乱,安全提示信息缺失情况较为普遍。在车内用完喷雾后,不要立即上车,正确做法应是等待5分钟后再进入,或开窗通风透气,此时仍需尽量避免使用明火。

直接对着皮肤喷,可能造成冻伤

  市面上的降温喷雾,分为常压和加压(气雾罐)两种,常压类降温喷雾降温效果在4℃-10℃之间,而加压类降温喷雾,降温效果均在15℃以上。

  上海市消保委曾对20件产品进行了降温效果测试。在10件加压类降温喷雾样品中,有6件降温效果超过30℃,测试温度均降至0℃以下。其中有2件宣称可对人体使用的样品,在使用说明中未作冻伤提示,消费者如未注意正确的使用距离或方法,可能存在冻伤风险。

  一位经常使用清凉喷雾的消费者称,这类喷雾的确有降温效果,喷洒在衣服上,3分钟后便会感到冰凉。不过,若不慎直接喷在皮肤表面,会明显刺痛。

  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伦文辉表示,降温喷雾的工作原理,是吸收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热量,达到快速降温效果,有的产品可使局部温度降至0℃以下,若直接对着皮肤喷,可能造成冻伤或过敏。

  一些清凉喷雾在外包装上也提示:应在距人体5至10厘米处,对准感到炎热的部位,隔着衣物多次喷洒降温。此外,应避免长时间对同一部位进行喷洒。如果出现皮肤冻伤,应及时就医。

防晒喷雾、花露水等也暗藏“杀机”

  除了降温喷雾存在安全隐患外,防晒喷雾等一些常用消暑品也暗藏“杀机”。2022年8月,沈阳市一位爸爸出门前,给孩子使用防晒喷雾,却没留意到孩子正在玩打火机,一瞬间,防晒喷雾竟变成了“喷火枪”。

  曾有消防员进行过实验,将一款防晒喷雾对着空中喷洒,然后打着点火器,当有明火靠近时,立即发生了燃烧。消防员找来一个鸡腿,模拟人的皮肤,并将防晒喷雾喷洒在上面,静止5秒后拿出点火器点火,此时鸡腿突然着火,还伴有嗞嗞的声响。

  消防员解释,市面上销售的防晒喷雾,都含有变性乙醇、丁烷、异丁烷等可燃物,遇火就会燃烧。当人的皮肤大量涂抹这种防晒喷雾时,遇到明火便会燃烧。

  此外,当防晒喷雾罐体遇高温或碰撞,液体加快气化,压力会急剧升高,超过罐体耐压度时,还会发生爆炸!所以,大家使用防晒喷雾时,一定要注意远离火源,避免高温、撞击,以免发生危险。

  不过,也不用太紧张,防晒喷雾里含有的易燃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喷洒一段时间后,起火危险性便会大大降低。因此,用完防晒喷雾后,一定要等一会儿再使用明火。

  花露水中的酒精浓度也很高,涂完花露水后,也不要立即靠近火源。另外,像香水、止汗露、爽肤水、空气清新剂、发胶、指甲油、卸甲水等产品,也大都含有酒精等易燃或易挥发成分,不要在车内或人体上过量喷洒,使用时同样要远离明火,并且千万不要放在车里,以免暴晒后引起自燃或爆炸。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消防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