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那说不完的机遇与从容应对的挑战

李家超那说不完的机遇与从容应对的挑战
2024年06月15日 00:14 媒体滚动

李家超刚一上任,面对的是香港经济下行、社会秩序正从由乱到治向由治及兴的转型时刻。可以说,李家超的职业生涯既迎来了高光时刻,同时也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外界一度有声音质疑这位警务官员出身的行政长官,能否打好经济这一仗。

随着香港特区政府一段时间以来交出的优异成绩单,事实与雄辩交相呼应:只有社会安全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经济生活才能拥有安定的发展土壤。

在14日的“机遇香港”主题采访活动上,李家超面对几十位来自中央、省市及港澳媒体记者的提问,显得从容且自信。

刚一落座,李家超便摊开自己与行政团队这两年的成绩单: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今年预计增长2.5%—3.5%;工资增加11%,也就是平均增加2500港元;解决住房难问题,公屋的6年轮候时间压缩到4.5年。

来之不易的成绩后面自然离不开香港特区政府上下的努力和祖国的大力支持。在此次系列采访中,除了李家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等一众经贸科创官员都表示,香港既是大湾区建设的贡献者,也是受惠者;香港要立足大湾区,依靠祖国,继续发挥好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构建“北部都会区”

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无限,人口总数达到8600万人,经济总量很大,香港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城市,也是祖国与世界联通的重要桥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重要议题。

2022年年底,在李家超和行政团队上任第一年,香港特区政府就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特首及三位司长“1+3”的组合,旨在从策略和宏观角度推进及督导跨局工作,加强与内地机构沟通,推动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正式提出“北部都会区”这一重大发展策略。2023年,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按照规划,北部都会区由西至东分别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等四大区域。

在此次“机遇香港”的主题采访活动中,李家超再次提起构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策略。位于河套地区创新科技地带的港深创科园是其中重要一环,直新闻记者6月13日来到热气腾腾的工地现场,感受到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从图纸跃于三角洲之上。

港深创科园是全香港唯一与深圳一水相连的科创园区,开工建设以来积极吸引海内外科创人才来港,支持科创产业发展。港深创科园已经与59间国际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启动合作伙伴关系,进驻园区的合作伙伴中,45%来自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和微电子等园区支柱产业,涉及中国、澳洲、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英国及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内四座湿实验室大楼现场图与效果图。
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内四座湿实验室大楼现场图与效果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内四座湿实验室大楼现场图与效果图。

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地位稳固

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不仅着眼于融入国家发展全局当中,同时持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航运中心的优势地位。

金融领域,截至2024年3月末,香港银行业存款总额16.2万亿港元。股票市场稳步回升,恒生指数6月12日收于17937.84点,涨幅达19.9%。香港与内地金融互联互通业务快速发展,1-4月“沪深港通”项下北向通日均成交额13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债券通“北向通”交易额2.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跨境理财通2.0”一季度资金划汇金额高达15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倍。

李家超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最大挑战不是经济和金融方面,而是政治因素。他曾经听说有资金流向希望尽快撤离香港,但是明智的投资者理解长期投资会有起伏,政治因素对市场的不当影响不会持续太久。

李家超还指出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应该包括为国际融资、银行活跃程度、保险密度、货币流动等提供便利,目前香港债券水平位于亚洲第一,世界百强银行中有75%都在香港运营,香港保险密度全球第一,香港市场占人民币离岸交易八成。从各方面看,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很稳固。

货运方面,今年以来,在内地和国际市场需求双双回暖的带动下,香港货物贸易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9.9%。其中,货物出口1.06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1.9%,对泰国、越南、印度、阿联酋等新兴市场增幅尤为明显;货物进口1.14万亿港元、同比也增长8%。

李家超称,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量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香港排名在全球前10,但更重要的是看航运创造的价值,香港船舶注册排名全球第4,香港是4个世界航运仲裁中心之一,同时律师、会计、融资等增值服务,香港效率也名列前茅。

香港社会安全且稳定

香港回归27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SARS、修例风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挑战,外界舆论一度对香港社会稳定和能否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出质疑。这其中不乏道听途说或者借题发挥的成分,但是真正在香港生活工作的人往往比“外界”更有信心。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前局长马时亨分享了一位英国朋友的故事。这位英国朋友在香港有着四十几年的经商经历,他最近回到了伦敦,有人就问他:“为什么还留在香港,那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吗?”这位英国朋友很严肃地说:“作为经历过2019年修例风波的人,可以告诉你,如果没有香港国安法,我无法想象这里的生意是如何进行的。”英国朋友说,5年前一家人在香港不敢外出吃饭,因为社会不稳定,但是今天来到香港,街道上很平静,当他们出去的时候,自己觉得生活可以很美好。

李家超说,两年来,特区政府完成两项政治工作对香港安全稳定和有效治理特别重要。香港立法会于今年3月19日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这是香港等待了26年八个月19天才完成的光荣工作。去年12月香港完成改制后的区议会选举,让香港区议会回归到《基本法》第97条有关地区资讯组织的要求。

李家超称,香港有很多机遇,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外部势力攻击香港法律制度,干预香港司法和港府施政,通过施压、制裁恐吓香港官员,这些都是对香港法治的不尊重,非常不应该。他强调,香港特区政府做事光明正大,相信世界都有明亮的眼光,能看到谁对谁错。香港可以安全平稳,继续拼经济、谋发展。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优势很清楚,这些年逐渐在区域发展指数的横纵对比中逐渐找准了定位。倾城北望,天地皆宽。

在面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提问时,李家超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绝对多,也绝对大于挑战。机遇要说的话,可能说一个月以上都还没说完。但是我简单去讲,香港是一个经济自由体,拥有特殊的营商、税收、专业服务、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个优势,从我们大湾区整体发展,我觉得香港是既是贡献者,也是受惠者。”

香港回归祖国即将年满27年,看着眼前这片湾区热土,顿觉:时也,运也,势也。

作者:杨颖

记者:丘倩怡 杨振华

剪辑:倩薇、董怡、丘慧、泽元、阿标

编辑:张思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香港 李家超 国际金融中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