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中国电动车逼急欧盟?欧盟加关税,中方将反制

新闻眼|中国电动车逼急欧盟?欧盟加关税,中方将反制
2024年06月14日 10:20 映象网

转自:大象新闻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飞速发展。合理的价格,“量大管饱”的配置,电机+电池的组合,一步步打破了西方老牌燃油车企业构筑的壁垒。

更低廉的价格,更豪华的体验,全球让无数消费者对中国电动汽车赞不绝口。

然而,就是这些让消费者直呼“YYDS”的中国电动汽车,有人却看红眼了。

早在上个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不断向媒体暗示,欧盟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正式关税。

在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回顾欧方的这场所谓的反补贴调查,从调查发起,到中间的调查过程,再到初裁披露,各个环节都透露出一个词:不!合!理!

首先,正常情况下,反补贴调查基本都是由产业界申请发起,这是因为,只有产业界才会最直接感受到某国竞争力强劲的产品可能对自身产业造成威胁,从担心自身利益受损的角度出发,提出调查需求,发起有实质性支撑的调查。

然而,本次调查则是由欧委会主动发起。在历史上,欧委会几乎没有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先例。那么欧委会发起的理由是什么呢?是欧委会主观判断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有威胁”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其次,调查的不公正。欧委会抽取的三家企业,是上汽、吉利和比亚迪。为什么抽取这三家,欧委会并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

事实上,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大概在8%左右,这三家企业占的比例只会更少。那么欧委会嘴里的“威胁”从何而来?

有意思的是,有中国车企反映,欧委会要求中国企业提供的信息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企业隐私、商业机密、核心技术等信息或数据。甚至欧方在调查中,要求他们提供电池的配方。

最后,从发布的初裁披露来看,欧委会对3家中国车企征收的税率从17.4%到38.1%不等,差距之大,欧委会尚未给出解释。

对于欧盟的举措,6月12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

同日,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向媒体表示:“这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而关于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举动,中国业界也强烈反对

蔚来表示,蔚来强烈反对用增收关税这样的方式阻止全球电动车的正常贸易,这对于全球的环保、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阻碍而非促进。

上汽集团发布《关于欧盟委员会反补贴税决定的公开声明》,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认为相关措施不仅违背 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吉利控股集团表示,吉利控股对此表示非常失望。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自身利益,同时也会阻碍中欧经贸的发展。呼吁欧盟委员会慎重考虑其决定,共同寻找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良性发展环境的解决方案。

此外,欧盟的举措,不仅罔顾了中国的声音,连自家人的话也不听了。与中国紧密相连的德国汽车工业,在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后,也坐不住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首席发言人西蒙·舒茨表示,目前德国乃至欧洲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本土汽车工业发展缓慢、竞争乏力,而加征关税对提高欧洲整体竞争力毫无助益。同时,失去中国的帮助,欧洲更将无法独立应对全球危机和气候问题。贸易保护主义绝对不是正确的措施,既不能给任何国家带来利益,也不能避免贸易冲突。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表示,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大众汽车表示,反对征收此类“反补贴税”,称欧盟“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欧盟的一意孤行,伤害的不仅是中国车企,更是自由贸易大环境下所有参者们。

当然,除了反对和表达不满,中方绝不坐以待毙。

6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而根据玉渊谭天的报道,据业内人士透露,中方内部正在推进提高大排量汽油车进口暂定关税的相关程序。

大排量汽车,指的是发动机排量大于2.5升的汽油车。

中国乘联会专门进行了计算,当下,欧洲每年出口到中国的2.5升排量以上的乘用车总金额已经达到了180亿美元。这个数字,高于中国2023年出口到欧洲电动汽车的金额。

如果中方提高临时关税税率,欧洲传统车企品牌将最先受到冲击,这也意味着,欧洲对华汽车出口将遭受打击。

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专家崔凡介绍,业界呼吁,中方将大排量汽车的进口关税增加到25%,中方如果采取了这样的行动,是在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范围内提高的,也是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

不过,现在离欧盟作出裁定还有一段时间。

当前只是初裁披露,到7月4日开始征收临时关税,这之间还有一个预留期,留给中国企业和欧盟成员国提出异议。

如果多数欧盟国家反对,这些关税将不能实施。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也意味着,欧方还有着重回正确轨道的机会。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欧汽车产业高度互补,双方合作有基础、有空间、有前景。

至于是选择双赢还是损人不利己,留给欧盟还有点时间,可以细细思考。

(文章综合:新华社、玉渊潭天、环球网、界面新闻、上海证券报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