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聚链成群占先机——陕西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聚链成群占先机——陕西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2024年06月14日 08:48 西部网

转自:陕西日报

6月7日,宝鸡吉利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在组装轿车。6月7日,宝鸡吉利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在组装轿车。

打造先进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陕西正在加速。

目前,我省先进制造业已经“坐稳”1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正在向2万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为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安排部署,今年初,全省重新规划部署了34条省级工业重点产业链。其中,航空、航天、商用车(重卡)、乘用车(新能源)、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23条产业链属于先进制造产业。这23条产业链中,商用车(重卡)、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已是千亿级产业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链在加速向千亿元产业规模突破。这23条产业链技术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大,新技术不断催生新产品。氢燃料电池重卡、大型无人运输机等产品已获得市场认可,未来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为了探寻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秘诀,日前,记者探访我省先进制造业企业。

龙头带动

激活产业链汇聚创业者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必须借助龙头企业带动。通过舞起龙头,让整个产业链充满活力,让创业者在产业链上创业成功,最终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汇聚起来,聚链成群。

6月4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阎良区,切实感受到航空产业集群的活力。作为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产业集群蓬勃发展。阎良区以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西飞”)为龙头,汇聚着上千家企业。30多种大中型军民用型号飞机在此诞生,区内40余家企业参与了运20、歼20、直20、轰6K、C919、新舟系列等型号飞机的研制,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核心技术在这里取得突破,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入国际市场的支线客机——新舟系列飞机从这里飞向全球。

正是借助龙头带动,我省航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如鱼得水,许多创业者通过让自己的创新成果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实现了企业快速壮大。

西安泽达航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泽达航空”)总经理王永利的成功,源于他与中航西飞的不解之缘。

王永利曾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2000年,机缘巧合下,他成为中航西飞的一名普铣操作工。2004年,他开始自己创业,通过贷款购买了设备,开办了自己的工厂。由于活干得认真,又讲信誉,他渐渐在行业内有了知名度。2005年8月,在与中航西飞工装所的一次合作中,王永利的精益求精让中航西飞工装所的负责人十分满意,也让他淘到了第一桶金。

从那时起,他的企业开始逐步壮大。现在,泽达航空的员工已经从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

随着公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近年来,泽达航空引进了高速龙门加工中心、立式数控铣床、龙门五面加工中心、卧式数控车床、立式升降台铣床等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100余台,采用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和精益加工单元生产加工模式,将业务范围扩大到航空零部件的数控加工、飞机组部件装配和航空工装的设计制造等三大板块,全面掌握了飞机关键铝合金零件的制造技术、关键部位钛合金及超高强度钢零件加工技术,以及飞机中段、机身段、机翼装配工装设计制造技术。由该公司生产加工的各类零部件,已成功应用到ARJ21、C919飞机及CR929试验机上。泽达航空也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航制造研究院、中航飞机强度试验研究所、沈飞民机等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王永利告诉记者,公司的发展得益于中航西飞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也得益于阎良区航空产业集群浓厚的创业氛围。目前,泽达航空发展势头良好,2023年实现产值约2亿元,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8亿元。

正是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我省航空产业加速集群化发展,越来越多像泽达航空这样的企业快速壮大,与整个集群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不只航空产业,我省的商用车(重卡)、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等先进制造产业,也都借助陕汽、西安比亚迪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快速壮大、稳健发展,为陕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壮大贡献力量。

6月11日,陕汽新能源重卡基地总装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在组装天然气重卡。6月11日,陕汽新能源重卡基地总装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在组装天然气重卡。

产业转移

吸纳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进陕

当前,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产业向内陆转移,开始重新布局。壮大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需抓住产业转移的大势。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无疑得益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2023年是我省新能源汽车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全省汽车产量147万辆,同比增长33.4%,其中,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05.2万辆,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我省已构建起以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汽车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省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当属西安比亚迪、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鸡吉利”)、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吉利”)。这3家企业都来自东南沿海地区。

宝鸡吉利总经理周秀龙来陕西一年多。他说,今年,宝鸡吉利要从沿海地区引进1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入陕西,进一步壮大吉利汽车在陕西的配套。

宝鸡吉利成立于2016年,最开始生产燃油车。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热为企业提供了产品结构调整的契机。2023年上半年,通过对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宝鸡吉利推出了新能源汽车——银河L7。该车型深受市场青睐,2023年产量为6.48万辆。

西安吉利的合资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车“奔驰smart”受热捧,2023年产量大幅提升,全年产量突破7万辆。

6月13日,在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的西安皓森精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线工人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密零部件。6月13日,在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的西安皓森精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线工人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密零部件。

目前,宝鸡吉利和西安吉利共引进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65家,未来还将不断引进配套企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实现零部件配套本地化。

西安比亚迪对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贡献举足轻重。5年前,因生产过程中许多重要零部件要从外省运至西安,西安比亚迪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改变这一状况,西安比亚迪对产业链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先后在西安周边建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生产基地,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点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使得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快速提升。

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集群效应。这一效应也在加速吸引沿海地区汽车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来陕办厂。

看到产业转移对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带来的推动作用,我省在2023年狠抓链式招商,通过链群结合带动集群发展,在链长制引领推动下,探索出“链主(龙头企业)+链长(副链长)+省市(园区)+专班”招商模式,收效良好。

2023年,全省落实汽车产业“四个一批”项目169个,总投资1239.2亿元。其中,投产项目28个,总投资207.1亿元,贡献产值超303.6亿元;开工项目55个,总投资506.3亿元;储备项目42个,总投资278.1亿元;拟招引项目44个,总投资247.7亿元。

6月11日,在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借助显微镜查看人工晶状体表面。 记者 沈谦摄6月11日,在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借助显微镜查看人工晶状体表面。 记者 沈谦摄

创新引领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壮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离不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省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使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转化为新的产业,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壮大输送着新鲜“血液”。

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便得益于该产业链上汇聚了一批创新型企业。

为了实现全球新一代人工晶状体国产化,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眼得乐”)组建国际研发团队,不断消化吸收全世界多个领域的一流技术,高端人工晶状体的研发水平走到世界前列。

2015年,得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林·平楚克研发了一种新材料——交联聚烯烃,西安眼得乐的创始人郭光旭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将这种材料成功应用于人工晶状体,那将是该领域的一大进步,将为白内障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郭光旭告诉记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世界人工晶状体的主流产品是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这一产品的生产企业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人工晶状体市场。

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尽管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产品,但疏水性丙烯酸酯这一材料依然有不足的地方。相比疏水性丙烯酸酯,交联聚烯烃在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材料稳定性方面表现得更优异。

然而,要将一种全新的材料转化为被市场认可的产品,研发历程充满挑战。从材料的规模化合成,到精密的光学设计,再到严格的临床试验等,每个环节都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尽管困难重重,郭光旭仍然坚定地看好交联聚烯烃这一新材料。他决定另辟蹊径,研制全球最新一代的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2015年,郭光旭取得了交联聚烯烃专利权,并创立西安眼得乐。为了让研发工作更具有国际视野,他不仅邀请材料发明人林·平楚克做公司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还吸引了来自材料科学、光学设计、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等相关领域的海外专家,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学科研发创新团队。

经过近10年坚持不懈研发创新,2022年,由西安眼得乐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应用高新生物医用材料研发新一代眼人工晶状体产品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这标志着全球最新一代人工晶状体在陕西研制成功。

如今,西安眼得乐研制的交联聚烯烃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已完成国内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眼科行业近30年首个进入临床应用的新材料人工晶状体。

西安眼得乐政府事务总经理谢楠介绍,借助国际研发团队,西安眼得乐除了研发新一代人工晶状体,目前还在视光产品角膜塑形镜、青光眼引流管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将在西安形成可观的产业规模。新一代人工晶状体全面上市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

同样,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各企业也通过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产业升级。

西安比亚迪通过创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陕汽为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创新,2021年成立德创未来,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与突破,重点研发氢燃料电池卡车。德创未来成立后,吸纳近300名专业人才加盟,初步组建了一支开放、创新、灵活、高效的创业团队,自主设计145款新能源整车产品。

陕西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红武认为,眼下,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发展。借助产业链优势,通过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陕西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记者 沈谦)

记者手记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集群向上突破

沈谦

当前,我省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必须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突破。

“量”上的突破,即做大产业集群。在产业规模1万多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在近几年内迈上2万亿元台阶;接着,再向更高目标迈进,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规模上缩小差距。

“质”上的突破,即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整体科技含量,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科研开发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冲刺世界一流水平。

产业集群的竞争,如今更多体现在创新能力与前沿技术的竞争上。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强,该集群的竞争力、成长性就良好;反之,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就弱。因此,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要想持续做大做强、不断突破,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质”的突破带动产业快速扩大规模。

因此,在当下,无论是借助龙头企业带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壮大,还是借力产业转移的市场机遇为我省先进制造业引进新项目,或是借助新技术催生新企业、新产品,都必须立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这些要素,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壮大不可缺少的“土壤”。因此,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必须要重视优质“土壤”的培育,让产业集群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

我省进一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关系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当前,我省必须立足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为全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新的路径。

编辑:王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