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城市排位之争白热化,郑州重庆合肥济南狂飙产能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城市排位之争白热化,郑州重庆合肥济南狂飙产能
2024年05月10日 22:45 齐鲁晚报

转自:桔子财经

记者  蔡宇丹 济南报道

随着各大城市一季度数据出炉,“万亿俱乐部”城市最新格局变化中,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中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产业最多的产业,已成为影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乃至能级跃升的关键性变量。

1. 傍上比亚迪,郑州工业竞速领跑“万亿俱乐部”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比亚迪对区域经济的强势驱动,如今正反映在各个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工业数据上。

今年一季度,郑州坐上26个GDP万亿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第一位置。

富士康在河南手机产量下降,但郑州正借势郑州比亚迪工厂、郑州上汽乘用车等项目进行深度产业变轨。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2024年一季度,郑州GDP增速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5%,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8%,新能源汽车、微型计算机、充电桩等新产品产量增长80.1%、17.5%和17.2%。

2023年4月,随着比亚迪郑州整车生产基地投产,郑州新能源汽车产能开启狂飙模式,将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推高到两位数。

2022年,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6.98万辆。2023年,郑州汽车产量83万辆,同比增长61.7%,其中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同比增长3.5倍,比亚迪在郑州整车生产基地生产整车超20万辆。

除了比亚迪,2023年,郑州上汽乘用车二期项目建成投产,设计年产能30万辆,加上一期项目,上汽郑州基地年产能达到60万辆。

2023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增速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2024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上汽、比亚迪、宇通、东风、一汽等重点企业新能源整车项目,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0%以上、集群规模达到4000亿元。

与郑州相比,2022年登顶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西安陷入低速增长困境。一季度西安GDP为2882.86亿元,增速2.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下降3.4%。

对比2023年一季度西安11.6%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汽车产业的减速直接拉低了西安工业增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今年一季度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1.43万辆,产量同比减少4.8%。根据陕西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一季度,西安比亚迪一季度汽车产量为19.3万辆;西安吉利一季度汽车产量5.7万辆,同比增长5.4%。

高度依赖比亚迪的西安,因比亚迪产能在2023年开启狂飙模式,被其他生产基地分流了产能。

2022年1月,比亚迪常州基地投产,2023年常州基地产量达到30万辆;2022年11月,比亚迪济南基地投产,2023年,济南基地产能达到24万辆;2022年6月,比亚迪合肥基地投产,根据光明日报报道,2023年,比亚迪合肥基地所在的长丰县产销新能源汽车近50万辆,同比增长近400%;产值超620亿元,同比增长超320%。

2.重庆、合肥挑战“百万+”产能

在“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竞逐上,这几年一直是深圳、上海、西安轮流坐庄。

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比同期深圳(29.95万辆)和西安(26.9万辆)总和还要多。2022年,西安以101.52万辆险胜上海(98.86万辆),深圳只有87.47万辆。

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至128.68万辆,西安降至98.38万辆,而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78万辆,增幅达104.2%,登顶“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深圳连续三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超过100%。

随着新能源车企竞争进入白热化,新能源汽车城市产能军备竞赛也越发激烈,新的挑战者不断出现。

一季度,“万亿俱乐部”城市头部阵营的重庆和广州划出不同走势,重庆GDP增速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6%,广州分别为3.6%和0.1%。

一季度,重庆的汽车、材料和电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7%、8%和7.3%,是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中汽车产量增长10.1%,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倍。重庆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一季度工业运行数据时指出,赛力斯问界系列车型供不应求,新能源汽车爆发支撑了重庆汽车产业高速增长。

相比其他城市,重庆代表性新能源车企和爆款车型相对较多,以问界和阿维塔最为著名,这使得重庆在新能源汽车产能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根据重庆日报报道,赛力斯超级工厂所在的重庆两江新区,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值达156亿元 同比增长66.2%。目前,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月交付能力已达2.5万台。

按照规划,2024年,两江新区整车产量要超过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50万辆。而在2023年,整个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今年一季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据,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16.51万辆,排在深圳、上海、西安之后。

同样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肥,一季度GDP增速4.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8.8%。

2023 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74.6 万辆,同比增长 1.4 倍,跃居全国前五。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超1700亿元,同比增长54.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5%。合肥目前集聚江淮、蔚来、大众、比亚迪、长安等六大整车企业,预计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过 120 万辆。

作为新晋万亿之城,今年一季度,常州GDP增速为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8%。常州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常州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出口分别增长189.4%、12%。

今年3月,比亚迪全系销量再次突破30万辆,其中,比亚迪常州基地生产的元系列车型单月销量3.3万台,海豹车型单月销量1.3万台。常州日报报道显示,2024年3月起,比亚迪常州基地月产能稳定达产约2.5万辆,并加速新车型研发试制。今年1-3月,常州高新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9%,常州正强力推动比亚迪二期项目年内竣工,以提升常州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的集聚度。

2023年,常州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5个产业集群接续步入千亿级产业。这一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7.8万辆,新能源整车增长126.6%,全年实现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7680.7亿元,增长15.0%,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

3.左手比亚迪右手吉利,济南坐望前十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济南、青岛、烟台三市谋划多年,一直在进行深度布局,如今,比亚迪效应在济南已开花结果。

2024年一季度,济南市GDP增速为5.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5.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

济南起步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大批新车源源不断从厂区车间生产出来,停车场新车阵列宏大,包括新研发的车型腾势新N7等,它们即将运往国内和世界各地销售。 周青先摄

2022年11月底,比亚迪济南基地首台整车正式下线。2023年,济南比亚迪生产整车24万辆;2024年,济南比亚迪的目标是整车30万辆,完成产值330亿元。济南比亚迪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济南基地将增加出口车型,在出口方面作出贡献。

但济南并没有将命运绑在比亚迪这个单一的战车上。

最新消息显示,4月9日,济南产发负责人赴重庆考察赛力斯,双方就动力电池配套及新能源整车产业落地济南进行深入交流。落户长清的长安新能源客车项目目前正力争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尽快达到年产10000台套新能源客车目标。

2023年发布的《济南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济南市要集聚5家以上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10家以上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

2020年,济南引入吉利新能源车生产线,使济南本地产吉利乘用车实现了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跨越。当前,济南吉利已完成月产10000辆目标,2024年计划年产纯电动乘用车10万辆。

2024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定下了年产新能源汽车产量40万辆以上目标。对比2023年全国主要新能源汽车产区产量,前十为深圳、上海、西安、合肥、长沙、常州、广州、重庆、柳州、郑州,排在第十和第九位的郑州、柳州产量分别为32万辆、47.7万辆。在比亚迪和吉利两大车企加持下,济南如今已具备挑战新能源汽车之城前十的实力。

一季度,青岛GDP增速达到5.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跑赢北京(7.5%)、杭州(3.2%)、宁波(7.4%)、天津(5.8%)等一二线城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2%、24.3%、12.8%和12.3%。

上述数据显示,在驱动青岛工业增长的引擎上,汽车产业的贡献度并不靠前。

去年12月发布的《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青岛和济南是山东重点打造的两个千亿级基地,这个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青岛新建项目加速产能爬坡。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上,从北汽新能源、奇瑞再到高合,青岛入局不晚,苦心经营数年,过程起伏跌宕,但至今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造车新势力。

2022年11月,奇瑞青岛超级工厂整车下线,这个工厂规划产能为20万台。2023年12月,奇瑞混动车型正式导入青岛超级工厂;2023年10月,“青岛造”首款高端新能源乘用车极石01下线。按照青岛市相关规划,到2026年整车产量1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0万辆。加速产能爬坡,推动新能源爆款车型落地,已成为青岛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着力突破之处。

4.烟台,靠配套能否打天下?

 新晋万亿之城烟台也有一个汽车梦。2020年,烟台明确提出打造“百万整车基地”目标。

今年一季度,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2%,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4.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6%。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当前支撑烟台工业双位数发展的,还是传统有色金属和石化产业。

但烟台汽车产业实力不容小觑。公开报道显示,目前,烟台共有420多家汽车零部件工业企业,其中福山区207家,占据半壁江山。作为烟台汽车产业主战场,福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集聚总投资770余亿元的11个重点产业项目,涵盖动力和储能电池、新材料、检测认证、研发等领域,福山汽车产业已具备每年为70万套整车的配套能力,为新能源车商提供配套的企业有博世华域、安波福、坤泰新材料、东林精密等几十家企业,配套对象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零跑、上汽、吉利、五菱、广汽埃安等一众知名厂商。

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如何拥有一个强势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品牌,对于烟台发展“百万整车基地”将是极大助力。竞跑到2024年,如今一座非区域中心城市想引进一个新能源整车企业,已是难上加难。

烟台到底该走哪一条路?最强地级市苏州的探索或许具有启发性。

同烟台一样,苏州汽车零部件企业遍地开花,并且深度参与了全国乃至全球专业化分工协作。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100家)有41家在苏州布局,其中6家在苏州多点布局;全国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100家)有8家在苏州布局。

但苏州在整车、尤其是乘用车领域没有多少话语权,缺乏实力强劲的整车企业带动,使得苏州汽车产业链始终未能进一步做大。

在引入新能源整车品牌屡屡受挫下,苏州在产业链上下游寻找适合自己的赛道,在加快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向转型时,把传统零部件优势共性资源延伸到新领域,与苏州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今年一季度,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其中,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两大行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和15.8%,对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度合计达58.5%。

众多城市紧盯整车品牌引进,但成为“配套冠军”同样能走出一条大路。2023年,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23.9%。

常州高新区以“新能源整车+核心零部件”为引领,聚集链上企业近3000家,包括比亚迪、北汽重卡等整车企业,星宇车灯、华威模具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蒂森克虏伯、安费诺等国外龙头,以及宏微科技、晟威机电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整车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占比超60%。

目前,围绕“大三电”核心部件等领域,福山区规划打造了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等业务板块,其中潍柴与比亚迪合资在福山区建设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这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要打造行业一流的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驱动总成全产业链的研发制造基地。据悉,潍柴之所以将这个百亿项目落户烟台,是看中了烟台汽车产业的配套能力。

按照《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达到5000亿元,其中整车生产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布局实施一批核心部件领域重大项目,产业规模800亿元左右;做大做强特色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其中核心部件和特色配套零部件产业规模总计占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半壁江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