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普惠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家龙

坚定走普惠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家龙
2024年05月09日 08:06 金融时报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浙江普惠金融十年,数据表现亮眼、创新经验先行、市场实践鲜活。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下一步,如何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金融时报》记者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家龙进行了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过去一年,浙江监管局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家龙:2023年,浙江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发展普惠金融、推进共同富裕决策部署,抓市场感受、抓服务质量、抓运行效率,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量、户数、转贷效率等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资金要素供给充裕、灵活。截至2023年末,浙江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3.2%,占全国总量的14%,增速高于各项贷款8.2个百分点;户数421.7万户,如果算上服务客户覆盖全国的网商银行,户数达到831.52万户;2023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52个基点,深化随借随还、随借随担等模式,“连续贷+灵活贷”机制占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高达6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2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7%;同比增长17.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对接直达快享到一线。通过“小微你好”等各类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深化伙伴银行、伙伴保险机制,走进商圈园区、贴近市场需求,坚持政策到一线、产品到一线、服务到一线。全年对接小微企业23.1万户,转化首贷户10.6万户,首贷金额2555.4亿元。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服务2万户、金额2929亿元,目前融资覆盖率已超过70%。对吸纳就业、提振消费的广大个体工商户推进专属服务网点、专属产品线和融智增值服务,2023年末,浙江辖内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6万亿元,累计服务超300万户次,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超过20%。

  三是“千万工程”金融方案深入实施。2023年,我们出台了金融支持新时代“千万工程”专项方案,围绕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推进“一县一策、一县一品”的差异化金融服务机制,山区海岛县贷款增速连续3年超过各项贷款,累计开办地方特色险种120余个,为4.6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337.5亿元。围绕浙江培育十万“农创客”、提升乡村新活力的目标,已提供融资支持202亿元。

  四是普惠群体核心需求实现有效响应。我们做到精准细分、精细服务。在农村地区普惠制的小额融资授信覆盖率超过90%的基础上,推进“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实现授信精准提额,已为六成以上农户建表,户均授信额度提升15万元;在城区,结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和浙江技能型社会建设,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均等化,如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延伸惠及新市民7万余人,推出灵活就业人员政策性保险改革、技能人才专属的“技能共富贷”。

《金融时报》记者:浙江在数字化方面具有突出的领先经验,针对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亮点?

  周家龙: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可以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浙江监管局积极运用“数字浙江”建设成果,依托金融科技打通银行内部工作流程和外部政务协同,大幅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一方面,牵头搭建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通“线上一公里”。该平台已通过数字赋能、应用集成、制度重构和流程再造,成为金融领域数字建设的行业“主引擎”,具有信息共享、供需对接和业务支持三大主要功能。

  在信息共享方面,目前已融合59个省级部门公共数据,支持银行信贷业务近70%的数据需求,成为有效归集金融服务信用信息的“金融数字大脑”,为企业信用评估提升效率和可信度。经过3年多的运行,平台累计交易量超8.3万亿元,已累计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授信34万笔,金额24万亿元。其中,88.4%在3天内完成授信,17.4%为首贷户,26%为纯信用贷款,93%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在供需对接方面,依托政务数据,平台搭建了金融行业专用的标准化公共数据池“金融专题库”以及可供金融机构大数据建模的公共模型平台。金融机构可在“营销获客、调查审核、存续管理”全流程中推进“数据增信”和“智能画像”,打破传统线下调查和经验判断的时效性、精确性局限,主动适配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缓解企业“跑腿上门”、银行“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

  在业务支持方面,针对部分金融服务线下环节多、流程长、耗时长的弊端,平台通过“总对总”贯通系统、共建线上化场景,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等近20项金融服务流程的线上化,缩短服务办理时长。以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为例,办理时长从以往的5至8天压缩至近4个小时,如果按每笔业务节约成本1500元测算,2023年度累计减负近24.37亿元。

  另一方面,推动辖内银行机构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策略,有效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目前,有些银行预授信模式可以提前完成客户的调查建档、预授信方案,产品授信作业时间仅需4至8分钟,有些保险公司通过无人机技术,理赔定损过程中可以完成图像采样、地标测算、数据上传,解决人工勘查范围的局限性和效率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风险保障问题一直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问题,浙江在这方面推进情况如何?

  周家龙:浙江普惠领域信贷资产质量总体较好,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0.8%,略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0.18个百分点。受经济转型发展、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普惠金融领域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承压,我们积极推进加强市场行为监管,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市场自律维护生态。经营行为有序稳健是风险保障的前提。针对实践中容易出现的经营行为走偏变形情形,我们及时进行监管提示,优化政策措施,指导银行业协会组织签署普惠金融业务自律公约,推动小微金融服务从扩面转向提质,由服务转向营造良好金融生态。

  风险排查把好关口。一方面,在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监管评价过程中,将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机制、规范经营及数据质量等因素充分纳入考量,切实发挥“诊断仪”和“指挥棒”作用,推动加强普惠金融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建立普惠金融领域风险监测机制,动态开展排查,引导优化普惠信贷风险模型管理,严把信贷准入关口,组织压力风险测试。

  检查指导专项纠偏。我们将普惠金融政策传导落实、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普惠信贷用途真实性等内容纳入现场检查范围,通过严查严处严禁,防止向虚假交易、虚假经营主体发放经营性贷款。同时,密切关注贷款中介风险向普惠信贷领域风险传导,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及时移送相关问题线索,严禁与不法贷款中介合作,严格限制与收费过高的第三方合作,督促银行机构切实提升普惠金融自主服务能力和风控能力。

《金融时报》记者:下一阶段,普惠金融工作有哪些重点?将针对性地突破普惠金融发展的哪些难点?

  周家龙: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为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今年3月,经浙江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浙江监管局联合省委金融办等六部门印发浙江方案。下一步,浙江普惠金融将坚持三个“高质量”。

  一是高质量数据说话。在浙江普惠金融总量全国领先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活跃经营主体贷款覆盖率等目标,更加聚焦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更加强调提升服务质效、延伸服务触角,继续发挥好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通过“信息换信用”,推动银行敢贷、愿贷、善贷、快贷,疏通小微企业等在营市场主体获得银行融资服务的“最初一公里”。事实上,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局部领域的贷款覆盖率已超过70%,全辖活跃经营主体的融资覆盖率也已超过40%。

  二是高质量先行引导。发挥浙江各项普惠金融示范区、试验区的样板作用,迭代普惠金融先行经验和实践探索,推进普惠金融与科技、绿色、养老、数字金融深度融合,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为浙江助力、为全国探路。继续引导通过数字化经营、场景化创新、精准化服务、智能化风控、线上化作业等举措推进数字普惠稳健发展;通过碳汇金融等绿色金融创新和未来生态价值发现,破解普惠客群抵押担保难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优化经营模式和产品设计,解决普惠保险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

  三是高质量治理守正。通过行业稳健经营的健康度和良好的市场生态,优化既普又惠的精准服务;通过合理确定金融产品费率和减负机制,增强普惠客群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践行负责任的普惠金融理念,注重金融数据安全、金融决策和实践知识的普及宣传,改善消费者金融行为,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守好老百姓“钱袋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浙江省 金融时报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