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杏虎的三封家书

三封家书
三封家书
三封家书 三封家书

张辉 谢超 黄兢

许杏虎烈士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前段时间,因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重新布展需要,在协助整理烈士遗物时,记者见到了26年前许杏虎在前往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任常驻记者前夕写给恩师的信。

在这纸张泛黄、字迹褪色的信中,许杏虎写道:“王老师,您好!我将于6月20日左右到贝尔格莱德记者站工作,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您的指教。”信的内容言简意赅,然而老师对他的教导影响深远,令他时常感念在心。

事实上,除了跟老师的书信,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里还陈列着许杏虎的3封家书。1998年8月22日,许杏虎到南联盟一个多月后,寄回了第一封家书。他在信中十分关心国内的洪灾情况,并向父母及姐姐、姐夫介绍了自己到南联盟后的工作及生活情况。信的最后,他这样写道:“爸爸、妈妈身体可好?我希望你们要多注意休息,吃饭和营养品等不用太省,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封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铮铮誓言,通篇娓娓道来,却满载着骨肉亲情和家国大义,句句深情、字字入心。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作为一名尽职的优秀记者,许杏虎在南联盟工作短短几个月,就采写了近百篇稿件。超负荷的工作中,他依然抽出时间写了第二封家书:“爸爸、妈妈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冬天没事就不要外出了,好好待在家里,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他关心家中一切情况,尤其是父母的身体状况,希望姐姐能不时来信,以免自己惦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1999年3月24日北约空袭南联盟起,许杏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战地报道中。他虽知国内的家人时刻惦念着他,但顾不上给家人写信,只是偶尔在发稿时托编辑部的同志给家里代打一个电话,报个平安。其实,当年2月9日他给二姐写过一封信,向全家人送去新春祝贺,并说:“妈妈的肩膀现在怎么样了,下次来信一定要告知我……爸、妈年纪一年大过一年了,他们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要尊重和满足,希望姐姐能理解我的想法。”孝敬父母之心跃然纸上,没想到,这竟成了他最后一封家书。

在连绵的战火中,许杏虎超负荷工作,1.76米高的他瘦得形销骨立。但是,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超人的意志力,夜以继日地采访撰写报道。他背着心爱的黑色挎包,出没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自北约轰炸以来,许杏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发回照片37幅以及新闻报道、局势分析、战地日记等90余篇,计64000余字。这是献给祖国母亲和追求和平的人们的一份丰厚礼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