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烈情怀铸国徽2

转自:沈阳晚报

  张瑞/著

  沈阳出版社

  第二道工序是向模型里浇铸由8%的铜和92%的铝熔化在一起的铜铝合金金属液。没有炉子,工人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铝罐,以自制的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就人工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国徽的质地为铜铝合金,两种金属熔点相差大,容易出现局部缩型,铸造团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直至总结出局部浇水加速铸件冷却的方法,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焦百顺和工友们终于提前二十多天,按要求分别铸造出3种规格的67枚国徽。

  1951年,在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盛大庆典上,由沈阳第一机床厂铸造的第一枚直径2米宽、竖直径2.4米高的铜铝合金国徽庄严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耀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绽放着瑰丽的光芒。

  铸造第一批金属国徽的参与者之一,当年29岁的吴嘉祜,是工厂25号车间钳工组组长,负责国徽制作的第二道工序,其中包括清洗、修补、精雕细琢、刮平、抛光。这些工序检验合格后才能转入下一道工序,进行镀金烤漆。

  2012年,作为参与国徽制作第二道工序的唯一健在者,时年91岁的吴嘉祜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他远远地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时,激动得不由自主地离开了轮椅,拄着拐杖走到天安门城楼下,久久凝视着城楼上的那枚国徽。回忆起当年铸造国徽的场景,吴嘉祜心潮澎湃,参加国徽铸造任务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他不断催促儿女为他拍照留念,儿女担心老人长久站立太疲劳,要他坐回轮椅上,但老人一再说不累,执意站着多看看国徽。

  当年刚满18岁的铸工朱凤仪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一天,师傅裴庆江突然把他叫到了身旁,对他神秘地说:“有个重要的任务跟你说一下,你一定要保密,不能跟外人说。我们要制作新中国第一批金属国徽!”听完师傅的话,年轻的朱凤仪非常高兴。朱凤仪心里无比激动,可是一想起师傅交代要保密,他连爸妈都没敢告诉。

  那些日子里,工友们经常通宵达旦,离得远的干脆不回家,吃住都在车间里,饿了就吃口干粮,咬口咸菜,困了就睡在自己做的国徽旁。

  1955年,朱凤仪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仰望天安门城楼,当看到他们以心血和汗水铸造的国徽时,眼泪夺眶而出。他端详了好久好久。他真想在那里照张相留作纪念,可遗憾的是那时候没有相机。2004年11月,在赴北京参加一个颁奖仪式时,74岁的朱凤仪终于圆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梦: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前,和自己参与制作的国徽合了影。

  明日看点:10万把军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沈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