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炒”不出未来

固态电池“炒”不出未来
2024年04月18日 16:49 中国质量新闻网

转自: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最近一段时间,固态电池又成为汽车行业的热词。有车企宣称量产上车,有科研机构说突破了技术瓶颈,有电池厂商表示实现行业领先,而热炒之下固态电池相关概念股一度出现涨停潮。

之所以说“又”成热词,是因为固态电池这个话题在过去十多年里隔三差五被热炒,由头也是各种技术“突破”。不过,此次各说各话的嘈杂中也有比较冷静客观的声音。比如广汽。在4月12日举办的2024广汽科技日活动中,广汽推出“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其宣传资料称,这款电池采用了高面容量正极技术与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全固态正极可达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进而实现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较于目前最先进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千米。

尽管也是说得这好那好,但广汽还是留有余地,其官方对外说法中有非常谨慎的表述:全固态电池开发难度巨大,需要在高性能全固态电解质及正负极材料,创新极片及电芯设计,高速连续化制造工艺及装备以及系统集成设计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虽然其全固态电池步入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阶段,但仍需至少两年即到2026年才能上车。

广汽把固态电池上车时间定在2026年,与行业普遍预期的固态电池产业化时间(2027~2030年)大体相当,如大众公开表示将在2025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宝马承诺在2025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原型车,并在2030年前量产;丰田宣布在2027年至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实用化。

其实,这个大体的“上车”时间也不保准。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全固态电池目前还有一些行业核心问题未能解决,全行业都不具备量产的能力,至于到2027年能否量产,“作为技术人员,我也很难说得准确”。

业内有个说法——“全固态电池好是真好,难也是真难”。难在哪儿?材料、技术、工艺、成本……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有难点。理解这个“难”,看丰田的研发过程就明白了。作为一家较早看准固态路线并一直坚持研发的车企,丰田从2012年开始加大与多家车企、上游电池企业、化工企业的合作力度,形成了研发体系。长时间的坚持让丰田收获了众多关于固态电池技术的专利(截至去年10月,丰田累计申请全固态专利超过1300件,全球第一,是第二名松下的3倍),但即使如此,它仍未真正摸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门”。2017年,丰田曾宣布量产时间为2020年,而后又延后至2025年,现在再次延后到了2027年至2028年。

宁德时代北美前首席技术官鲍勃·伽利恩认为,电池有5项“黄金规则”——安全、性能、寿命、成本和环境。目前大多数固态电池未能满足其中的3项。相比其他4项,最难的是成本。固态电池今天的成本与10年前传统锂离子电池相当。

据了解,目前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3种:氧化物路线、聚合物路线和硫化物路线。这3种技术路线所显示的困难点均有不同,但最终都会转化为同一个问题,即成本。怎样降低成本?技术突破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通过量的增长实现成本摊薄。但凭借规模效应降成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是更快量产、被视为由液态锂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转型的过渡的半固态电池,成本也高得吓人。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曾在ET7半固态电池测试时表示,150kWh电池包的成本接近一辆蔚来ET5,即超过29万元。此外,极氪009搭载的首款麒麟电池包也是半固态电池,据传其电池包价格也“比一辆车还贵”。

有句话说得好:“想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确认了固态电池就是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那么,为了10年后不被潮流抛弃,现在就得着手干。里程焦虑和安全性是动力电池绕不开的话题,未来谁先掌握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谁就占据主动。国内主机厂和电池企业应提前布局,避免“踏空”。不过,需提醒的是,研发全固态电池必须真金白银投入、老老实实用功,切莫玩虚的。要知道,搞炒作“炒”不出未来,只能毁了自家前程。

《中国质量报》【车市说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