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灵魂的栖息之所

我们灵魂的栖息之所
2024年04月03日 20:51 中国青年杂志

我们灵魂的栖息之所

文—熊航

解放,原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由此言可知,定是先有所缠之物,再生解除束缚之行动,由此才能完成这一整体动作。于今世之言,若我们论及人之问题,定是先有人类之不解放、人类之束缚,方有斩断之动作,作为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如“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这句话一样,当社会现实既已生成,我们无法规避既有的现实问题,只能迎难而上,找到真正能破除问题的方法,此乃新征程,自然需要有清醒把握,找到良方。

人一旦缺失信仰,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稻草,我们到底该坚信什么,什么才是人类行事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处传承即是修身与齐家之法。从个人角度而言,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很难找到自己灵魂真正的栖息之所,无法找到文化认同的自我。

笔者的中学时代,恰恰是互联网崛起的时代,当时学校里面最流行的三种文化,是美圈、韩圈和二次元,正好对应了当时资本主义文化的袭来。但是华夏文化在哪里呢?当时的古装剧里,无法看到中华文化的服饰复原,在网剧中穿插的全都是为爱头破血流、女性之间相互倾轧雌竞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在此之后,我非常坚定地想要复原中华传统文化,在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我们举办了一场七夕汉服盛会,我清楚地记得,为了想要展示真正的传统文化,我们连模特身上所穿的曲裾深衣都是采自马王堆汉墓中的实际样式,我们精心设计了投壶、簪花、敬香、品茗的活动,许多仪式的流程,也是出自实有凭依的历史文献,传统样式的图样激发出作为华夏子孙内心深处的灵魂共鸣。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生活的事实没有改变,作为人类的本质没有改变,我第一次真正懂得何为心有所依。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耕读传家,而宗周何以得天下,也是因为西岐之稻粱菽、麦黍稷,更加贴合百姓之需,更加符合人民实际生活的栖息之所。

至今我仍然记得自己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时,向评委老师所表达的那句话“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我日后的做人准则,也是我一直坚定的生活信念。

我相信每一个在海外漂泊的游子在见到与自己家乡菜味道相仿的菜肴时,都会流下激动而喜悦的泪水,哪怕只是有几分相似的复刻,也足以震撼人心。

因为这是最真的文化,是最切身的体验。

当我们在春晚的荧幕上看到中国汉唐舞的复刻,身在海外的华人看到舞剧《孔子》得以上演的时候,哪怕都知道中国乐舞只剩下复刻的版本,在发展的过程中,经由借鉴芭蕾舞才得以重塑金身,也是值得的。

因为一瞬间的共鸣,可能不是永恒,但是一瞬间,经典即是经典。

“解放”本身是一个整体动作,人不可能永远处在被解放的状态,但是一旦获得解放,那就是重获新生。然而时间在流动,人类的文明也在不断流动,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西方国家“利”字当头的文化传统违背了对于人类最基本的尊重和对自然最起码的尊崇。但是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是自然辩证法,是顺应时代,顺应天道,顺应人世,在自然万物之间孕育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从混沌中生发、劈开混沌,又重归于一。公元三世纪,当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带回来蒲桃、天马时,当玄奘从天竺带回来大乘经教时,当在朝鲜半岛发现粟特人文化的遗物时,我们就该发现,文化传播从未存在断裂,而这种生于人本身的文明,自然也不该被隔离,甚至是割裂。

今天我们讲“一带一路”,并不是空谈,也不能只是空谈。

在无数的西方人,甚至是曾经处于东亚文化圈的日韩越三国看来,中国服饰的代名词居然只是具有对襟盘扣的唐装和旗袍,无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汉服样式以及清代后引入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流变都消失在人们的基本意识当中。曾几何时,我们高举着“以夷变夏”的大旗振臂高呼,殊不知这样激烈对冲的现象背后实际上是忘记最初文化传统的不甘心、不忍心。

时至今日,河南春晚爆火的实例已经足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然而我们只讨论中华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放眼学术界,连《周易》天象、璇玑术数都研究得门儿清的学者不再是少数,但是否有实际的作用,又能否产生实际的作用呢?如果不能将最经典的文化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商品,不能进行物质化的展现,起码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来说,那所有的研究可能都是书斋里面的一纸空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我们逐渐地将已有的研究进行最实际的转化,那么有些东西才能够落到实处。

许多传统文化很可能被遮蔽在了日常生活之中。小到现代日用卫生瓷器生产的贴花设计,大到城市建设园林规划,中华传统的天人合一价值就包含在这肉眼可见的天地万物之中,随时间流转生生不息。只是今天的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和明确这一点,这是在一个线性的历史走向中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创造新的文化生命力。

你可能很难想象以錾刻形式出现的连珠纹历经了从萨珊波斯到唐代何家村再传至吐蕃的大型迁移,难以想象刻画着阿拉伯文字的青花瓷器跟随着航船出海远行,到达今天的红海之地,最终又回到故土,成为旅顺博物馆中的一件精美展品。

笔者私以为,“天不变,道亦不变”,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我们自然已经窥见端倪,于政治是追求和平自主,于经济是讲究互通有无,于社会文明是讲究源远流长。当我们在充分证实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后,要做的就是真正地迈出将空想转变为现实的第一步。当前中国的文旅热遍地开花,尽管文化传播的展示形态万千且各有利弊,但是显然中华文化的故事已然开始。

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是我们的开始,但不只是开始。

熊航熊航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士生)

监制:皮钧

终审:陈敏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王镭铮 六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春节联欢晚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