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为小书包减重需要大智慧
新学期伊始,在郑州一小学的放学时段,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校长站在门口,挨个儿跟背书包的家长轻声提醒:下次放学时请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原来,“代背书包”的现象已然成风。有媒体发现,接送孩子的家长中,对此用行动投赞成票的,几近八成。
然而,针对家长该不该替孩子背书包的问题,微博上的一项投票显示,四分之三的投票者选择反对,真正的支持者,不足两成。看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独立自主”“承担责任”等基本的教育理性,仍被大多数人所坚持。社会对下一代的人格塑造与价值引领,并没有改变。
那么现实中,何以如此反差?究其原因,恐怕是“超重书包”惹了祸。从生理发育的角度看,书包的总重量不宜超过孩子体重的十分之一,否则易导致脊柱和膝盖受到伤害。以二、三年级为例,孩子的标准体重在25公斤左右,那书包的最大重量不应超过2.5公斤。这一标准与动辄3公斤“起步”的现实,产生了鲜明反差。
显然,超重的书包才是问题的症结。从文化课的教科书、习题册、练习本,到美术课的画具、劳动课的材料、体育课的器具,小小书包,乾坤尽藏。而且,随着学科分类不断细化,即使同一门课,也会有不同的“配重”要求。以数学为例,计算器、几何模型、钟表模型等,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你方唱罢我登场”。孩子一天有数门功课要学习,若不及时为书包减重,他们的小小脊梁恐怕难以挺直。
帮助孩子做好“书包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每一个超重的书包,就如同一台跑不动的电脑,总有冗余或空转的载荷。学会定期清理、坚持按课表配书、灵活利用生活用品均可实现一定程度的减重。
不过,要想进一步给书包减重,还得靠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课程管理的实践智慧。学校需出台相关制度或政策,统筹分配各科的作业量、作业时间,防止书山题海式的训练,或大水漫灌式的低效劳动。可以为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的重量红线,定期或不定期地予以称重,对超重书包予以研判,寻找主要原因,商定解决之策。
班级管理也大有可为。一方面,可利用教室边墙、后墙、课桌侧板等空间,为每个孩子专设一个小书柜、小挂钩,固定放置常用物品,以减轻书包重量;另一方面,可以设计“大小书包制”:大书包是装填全部或主要学习用品的,平时放在课桌内,除非学期始末,一般不作移动;小书包是每日带回家的,仅放当天所需物品,第二日稍作调整,再带回学校。如此一来,孩子就不必天天受超重书包的苦,每天提着一个小布包,可以轻松往返学校。
课程管理更能锦上添花。教师在每日教学过程中,精研精备,优化设计作业,尽可能在课内或课后延时服务中,解决当日作业。如实在来不及,可让孩子完成书面作业,而将背诵任务留待回家完成。学科组之间不妨通力合作,让孩子在校期间集中精力,重点完成某一门或两门功课,放学时只带走其他功课即可。
小小书包,折射的是教育的丰富意蕴,它的重量压在每一个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心头,也称量与平衡着这个时代的教育质量。习惯养成、制度改良、业务研备等,都是解决超重书包的应然选项,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回到每一个生命需要的本身,才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跃江,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云湖实验小学教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