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延安中学学生近距离体验非遗技艺,学习纸刻、兔子灯制作

上海西延安中学学生近距离体验非遗技艺,学习纸刻、兔子灯制作
2024年01月18日 13:31 澎湃新闻

1月16日,上海北新泾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北新泾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共同举办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西延安中学举办,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近距离体验非遗技艺,在非遗文化中拓展创新思维。

本次活动精选兔子灯、手链编织、彩珠装饰画、捏面人、纸刻等五种非遗技艺,活动开展范围包括西延安中学七年级的全体学生。开课前,授课老师细心讲解了每一项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文化、发展与演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体验并完成了不同的非遗作品。

“这个作品制作让人很有成就感,锻炼了大家的耐心、细心、专心,也让我们用心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七(8)班的潘登表示,艺术从“刻”开始,远古人类就已学会将图案刻在石头、金属等物件上。通过学习刻纸,共同参与的同学都觉得,这是一项技术与坚持共存的“任务”。

“想要捏出一条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充足的耐心,用力也很有讲究。红、白、蓝、黑四种颜色的面泥,要捏出五颜六色的感觉,这项技艺背后藏了很多技巧。”七(4)班的赵逸诚介绍,“龙年捏龙”,对捏面人“小白”来说很有挑战性。自己亲手完成作品后,感受到了捏面匠人的不易,任何一件美好的作品背后,都是作者的用心与坚持!

七(1)班的李默通过参与兔子灯的制作,学到了一项有趣又有意义的传统技艺,感受到了匠人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更加珍惜和理解中国灯笼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灯笼在当地社区中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灯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连接了过去与现在,是传承与创新的纽带,更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本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懂得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下一步,北新泾街道将继续依托非遗和苏河源等文化底蕴,将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送入辖区各大校园。

图片来源于北新泾街道

撰稿:李嵩楠

原标题:《纸刻、捏面人、兔子灯制作…西延安中学学生近距离体验非遗技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
  • 01-19 北自科技 603082 21.28
  • 01-17 许昌智能 831396 4.6
  • 01-15 美信科技 301577 36.51
  • 01-15 盛景微 603375 3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