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ETF(159883)下跌1.52%。成份股中海顺新材上涨7.88%,迪瑞医疗上涨4.49%,新华医疗、欧普康视、圣湘生物等个股跟涨;爱美客下跌11.24%,透景生命下跌7.27%,戴维医疗、开立医疗等个股跟跌。医疗器械ETF(159883)下跌1.52%,最新报价0.52元,盘中成交额已达1.19亿元,目前全天溢价交易,交投相对活跃。
根据相关部门数据,海外医疗器械需求正在逐步回暖。医疗器械作为医药板块中出海体量最大、出口利润贡献最多的细分板块,有望受益于海外需求的恢复。9月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金额达到17.61亿美元,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单月同比负增。从2003年以来的数据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出口金额呈现长期向上的趋势。
医疗器械ETF基金经理储可凡最新提出:从最近的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医用耗材下游海外客户的库存去化接近尾声、海外订单环比开始改善。无论是中观的行业数据,还是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医疗器械海外需求或已迎来拐点,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医疗器械公司或能率先受益。
【我国医疗器械处于高速成长期,对标海外提升空间广阔】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近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5%,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增速远高于全球器械增速和国内药品类增速的6%,也高于整体卫生费用增速的12%。据EvaluateMedTech预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由于人口基数和技术进步,将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
但对标海外,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仍不足。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相比发达经济体整体仍存在差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医疗体系排名,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仅排名144位;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开支占GDP的比例为6.5%,低于OECD国家平均值的8.8%,更是远低于美国18%;根据OECD数据,2020年中国每十万人ICU床位数为4.5张,仅为同期发达国家的1/5(美国21.6张、日本13.8张),ICU人员配置仍处于供应不足状态。从器械占比开看,我国器械消费占整个医疗市场25%左右,与海外超40%、美欧日超50%的比例来看,仍有明显提升空间。2020年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费额的比例(药械比)仅为1:0.34,远低于1:0.71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部分发达国家1:1的水平(华西证券研究所)。
人口老龄化+医疗新基建拉动下医疗器械市场长期扩容:我国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21年我国人均医疗支出较美国仍有13.5倍的差距、较日本仍有5.8倍差距(OECD数据),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的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医疗新基建下,两千亿医疗设备贴息贷款使得需求端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6月底国家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多类设备配置数量超预期加速攀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从“跟跑”到“领跑”,政策助力国产化率加速提升:《中国制造2025》中对医疗器械提出国产化率实质要求,2025年预计县级医院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有率达70%。一方面,政策鼓励医院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在医保控费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性价比突出的国产医疗器械更受青睐;另一方面,国产医疗器械企业重视研发创新,产品力不断提升,国产替代逐渐从中端走向高端,未来有望在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与海外产品同台竞争实现进口替代。
创新出海开辟第二成长曲线:医疗器械板块已经是医药板块中创新出海体量最大、出口利润贡献最多的细分板块。近年来,相关部门以创新医疗器械为主攻点,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让创新产品和临床急需产品审批“单独排队,一路快跑”。在支付端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如DRG除外支付、7月31日上海发布完善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政策等。国家对创新的全流程鼓励有望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从研发投入到产出回报的良性循环。
【借道行业代表指数ETF,低位布局医疗器械板块】
中证医疗器械前十大成分股(2023Q2)
截至2023年10月25日,A股最大的医疗器械ETF(159883)标的指数最新PE估值28.7倍,低于指数发布以来近83%的时间区间,投资性价比凸显。未来,在“疫后复苏”、创新迭代、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创新出海国际化升级的逻辑共振中,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开启万亿规模之路,各细分赛道全面开花,从跟跑到领跑,国产器械黄金时代或正在到来。场内可通过159883高效交易,场外也有联接013416可布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