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面包”

转自:河北日报

鲁迅的“面包”

□成 健

鲁迅先生酷爱吃面包皮,已成为广为流传的趣事。当年,青年鲁迅留学日本,最要好的同学许寿裳吃面包不爱吃皮,常常撕掉外皮。鲁迅觉得浪费,就将这些面包皮都拿来吃了,还说:“我喜欢吃。”许寿裳信以为真,后来,总是撕下面包皮留给鲁迅吃。

上世纪初,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面包房,方兴未艾。鲁迅刚到北京任职,常与同事一起,去西单一家名叫“益昌”的西餐馆喝咖啡、品牛肉、吃面包。他的日记里也有上街买面包的记录。比如,1913年12月6日下午,“至临记洋行买饼饵、面包半元”。

平常,鲁迅穿着不修边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寒酸、落魄,因此,经常遭到歧视与怀疑。鲁迅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他在一个食品店买了八盒夹心面包,打算回去分给侄儿侄女。付完账后,却看见店员揸开五指罩住了其余的夹心面包,以防顺手牵羊。这使鲁迅深感无奈。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在悲愤中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随即,被列入当局的通缉名单。他不得不离开寓所,到东郊民巷的一家德国医院暂时避难。其间,鲁迅得了肠胃病,因消化不良,医院规定只能吃无盐无油的麦粥、牛奶等。他实在无法忍受,就请一位前来探望的朋友去买些有滋有味的东西。朋友立即照办,上街买来了四块火腿面包,想不到,鲁迅居然一口气吃完了。

1934年初冬,萧军、萧红漂泊来沪,贫困潦倒中,得到了鲁迅的接济与帮助。凭着写作的微薄收入,萧军与萧红得以在十里洋场勉强过活。他们经常去拜访鲁迅,路上若是看到好的俄式面包,便会买了带给鲁迅一家尝尝。许广平在《追忆萧红》中写道,两位年轻人赶来时,“手里拿着一包黑面包及俄国香肠之类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这大概是能买得起、拿得出的最好礼物吧。

对于两位客人带来的面包,鲁迅不忍拂了他们的好意,却又不愿让他们破费。到了夏天,鲁迅得悉一则消息,特地在信中告诉萧军、萧红:“黑面包可以不必买给我们了。近地就要开一个白俄点心铺,倘要吃,容易买到了。”

可是,附近这家店铺开张后,鲁迅先生未免有些失望,在给萧军他们写信时又提起:“我们近地开了一个白俄饭店,黑面包、列巴圈,全有了。但东西卖得贵,冰淇淋一杯要大洋三毛,我看,它是开不长久的。”过不多久,那家面包店就没了消息。不过,鲁迅先生却意外地病倒了。萧红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有一天,许广平“用波浪式的专门切面包的刀切着面包,是在客厅后边方桌上切的”“而后,把牛奶面包送上楼去了”。许广平的心情很不好,因为想劝鲁迅多吃点东西,可惜,鲁迅却吃不下。他还表示,要等到病好了再保养,现在勉强吃,毫无用处。

面包作为食物的象征,在鲁迅的作品中屡屡出现。比如,《理水》里讽刺奇肱国给文化山上的学者们投送面包。1930年,北京某校数学教师王乔南打算将《阿Q正传》改编为电影剧本,名为《女人与面包》,写信征求鲁迅的意见,还提出了想要表演摄制权一事。鲁迅回信答复:“那是西洋——尤其是美国——作家所看作宝贝的东西,我还没有欧化到这步田地。它化为《女人与面包》以后,就算与我无干了。”后来,王乔南改编的剧作出了单行本,并签名寄赠给鲁迅。不过,从名曰《女人与面包》以及改编者的一些浅薄的想法,都透露出当时电影迎合世俗心理与商业化的潮流,对此,鲁迅显然并不信任,也不热心。

小小的面包,因鲁迅先生而潜藏过深厚的友情与亲情,蕴含了许多值得深思的人生况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鲁迅 面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2 致欧科技 301376 24.66
  • 06-09 威士顿 301315 32.29
  • 06-09 智翔金泰 688443 37.88
  • 06-09 海看股份 301262 30.22
  • 06-09 天罡股份 832651 12.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