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专家纵论产业投资基金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23:37 上海国资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然——专家纵论产业投资基金发展

  【《上海国资》新国资圆桌论坛主持人】

  本次产业投资基金论坛是《上海国资》举办的第二次圆桌论坛,很高兴邀请到上海创业投资协会会长华裕达、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沈立群、上海市联合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吴红兵、上海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跃新、上海神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CEO李红锐和今日资本合伙人俞忠华等6位嘉宾到场。

  经过数年时间的摸索,我们终于等到了第一家中资的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而相关的法律也很可能会于不久后出台。本次的嘉宾既有管理层代表,也有资本市场的代表,既有理论界的代表,也有企业界、实务界和法律界的代表。大家从各自的视角出发,结合平时的实践和思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诸多前沿问题。

  沈立群

  国家应尽快立法解决产业投资基金在更大范围募集资金和投资运作的合法性,才能从深层次解决投资主体以及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根本问题

  吴红兵

  产业投资基金创立和发展,不仅是产业调整结构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完善发展的需要,更是产权市场发展完善的需要

  潘跃新

  必须有要大批有创造意识的产业基金的参与,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深刻转型

  华裕达

  我们不仅有投资过热的问题,也有一批优秀企业因产业投资冷而缺少资本金以至难以发展的问题

  李红锐

  如果公司能借助产业基金将这些优势进行整合后再入市场,就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俞忠华

  产业投资风险非常大,投资期限长,可变现能力不强,跟股票投资不一样,并且上市公司诚信度毕竟比非上市公司好一些

  时不我待

  华裕达:我国改革开放已20多年,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从“

十一五”开始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新时期,例如:建立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消耗资源型向创新集约型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能级,发展适应高科技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的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农业、新
能源
产业等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所有这一切的实施,很重要的一个机制保证就是产业基金的运作。这也是产业基金的宗旨和基本任务,决不是靠政府单一的运作能够实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发展产业基金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有人把技术创新+创业投资+资本市场比喻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模式是非常有道理的。

  潘跃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中国创造”之路的发展,需要大批创造型公司的成长;大批创造型公司的发展,必须要有大批有创造意识的产业基金的参与,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深刻转型。

  吴红兵: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产业结构有序调整的需要。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产业基金的及时启动与配合能起到一定的资金保障作用。如果产业基金能跟主板市场联动,对资金的筹储流动都有好处。启动阶段,可以从稳定型行业开始。比如医药类企业,通过产业基金,有目的性地整合起来,通过优化调整后再推出,它的价值就不一样,而且有利于引导一个行业的调整。因此围绕产业基金推出我们可以做一些探索和研究,在产业基金的创设过程中可以分类试点:创业类,基础类,制造业类可先行,结合各个服务对象,结合政府产业投资导向,充分发挥产权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让更多的社会投资者参与投资。

  华裕达:从中共中央1985年发布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我自己一直关注和参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2年我参与了上海创业投资的起步,1999年以来亲身投入这一实践。长期以来的一个感觉是,我们缺少产业投资基金这一基本条件。我国风险投资规模小、作用小,帮助优秀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购并基金、投资银行更是薄弱,产业界资金实力和创新能力弱,积极性不高。因而我国技术创新不活跃,新兴产业的发展慢,传统产业与国际水平差距大,竞争力强、规模大的国际级企业少之又少。我认为我们不仅有投资过热的问题,也有一批优秀企业因产业投资冷而缺少资本金以至难以发展的问题。所以,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已刻不容缓。

  李红锐: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很广,凡是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并具有较好回报的产业,均可以采用产业基金这种形式进行投融资运作。上海神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其主营业务是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生活与工业污水处理、专用环保设备的研制生产、再生资源和洁净能源的利用、环保工程项目的咨询、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等。

  神工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依托科学技术,保护自然环境,再生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所以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对我们公司当然是一大利好。

  俞忠华:我是做操作层面的。今日资本作为外资投资者,我们的最大投资公司是英国的CDC,相当于英国国资局。金融投资人与战略投资人有很大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风投希望企业做得越大越好,而战略投资人会限制产业发展。如汇丰投资了交通银行,DHL投资了中外运,交通银行和中外运引入战略投资人之后,走向国际化碰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投资方,因为已被外资方作为中国平台,弱化了国际化视野,弱化了国际化战略,这是很危险的。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引进的是金融投资人。

  企业是最大受益者

  李红锐:我是今天惟一的企业代表。企业将来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受益者。既然今天我作为企业的代表,那么我就从企业的角度谈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具有的现实意义。

  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率的基础产业的基础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像环保产业就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加快发展的产业,我们宝山项目每处理一吨垃圾,政府会补贴120元现金。但我们的项目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启动和推进,而目前国家财力和银行信贷难以满足。因此利用产业投资基金为基础设施发展融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如果公司能借助产业基金将这些优势进行整合后再入市场,就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潘跃新: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历练,中国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创新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英、法等老牌帝国经过20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许多行业已是寡头垄断状态,年轻人创业不容易,创新型企业空间不大。而中国经济环境不同,沿海经济起来了,创业机会很多,内地市场空间很大,创业需求也很大,同时年轻人的创业意识在提高,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为创新性企业带来资金、管理、商誉,引进人才等,给企业极大帮助。已经吸引了风投的创新型企业的感受是,没有风投基金进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以上市为目标,公司的品牌、管理团队、财务模型、公司规范性等等,都上不了台阶。创新型公司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公司质量能提高,公司会规范运作,公司才能做强做大。

  吴红兵:从企业国有产权结构调整角度来看,既需要战略投资者,也需要财务投资者。有些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其目的是出于对市场分布占有的考虑,对产品结构调整的考虑等,而有些则需要财务投资者的参与,其动机则主要是资金的考虑,企业运营机制转换的考虑等等。拿沈阳机床集团部分产权调整来说,沈阳市政府明确表示企业并不缺少资金,其部分参股权的转让,是想在境内外寻找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和一个类似财务合作伙伴,从而优化组织构架体系,建立起完全适应市场的经营和竞争机制。

  开放条件成熟

  潘跃新:金融业是敏感行业,金融业开放是大势所趋。中国入世后,重承诺守信誉,遵守规则,交出了很好的答卷。产业投资基金这方面实际上已经是“肥水外流”了,本土公司不干,外资公司如水银入地,到处都是。这就迫使中国政府和主管部门思考,是不是还要把门关着。中国政府必将适应经济开放的潮流,建立发展产业基金的配套法规体系。

  过去,中国经历过非法集资的时代,产生了很多问题。中国长期以来对地下钱庄、非法融资的控制和打击非常严厉,使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处境窘迫,有的就在集资问题上使自己身陷囹圄;有的在产业上做得可圈可点,但碰了金融的高压线,大厦顷刻倒塌。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产业投资基金开禁条件已经成熟。国内不做,国外就来做。同时,这些年来,国内投资基金管理人才也在逐渐成长。在学习外资经验同时,国内涌现出了很多有海归背景的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才。

  华裕达:我国改革开放成绩巨大,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突出表现为资金的积累以及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人才。如果能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强中外合资,活跃资本市场,那么,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和活跃,这种巨大财富潜力的充分发挥,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新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产业投资基金不是解决钱的问题,而是提供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

  俞忠华:对待外资我们也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能仅仅看到外资赚了大钱,然后就跑掉了,其实当初自己投的话,可能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外资的优势是信誉度高。人家赚钱也是应该赚的,赚钱的同时,在企业治理、战略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企业确实是有利的。

  从钱到财富到资本,还是有区别的。产业投资风险非常大,投资期限长,可变现能力不强,跟股票投资不一样,股票投资变现快,有专业人士帮助操作,并且上市公司诚信度毕竟比非上市公司好一些。 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资金很多、财富很多,资本不足。在产业投资方面,接下来的4、5年,相信还是外资占主导。

  对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

  吴红兵:产业投资基金创立和发展,不仅是产业调整结构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完善发展的需要,更是产权市场发展完善的需要。

  因为资本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所以资本市场的组成结构也应该是多层次的。从宏观背景来看,最近尚福林主席在中国金融论坛上的一些讲话内容,对下一步主板市场进一步扩容,创业板的完善和场外市场的筹建都有了一些明确的观点。我觉得从政策环境、领导态度来分析,对资本市场完善和发展来说都是比较好的机遇。从三个市场主要交易标的和投资者的对象来看都不一样,若有产业基金加入,必然能对三个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润滑和推动作用。

  从产权市场发展阶段来看,也确实需要产业基金来推动,因为产权市场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非公众公司产(股)权转让服务。非公众公司大部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非公司制的国有企业。这类的买卖主体更多的是投资群体而非投机群体。如果有大批产业基金围绕市场在转,那么可能更能贴近、推进产权市场的发展。

  之前我们市场上交易的标的,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为多,现在逐渐向中型企业推进,投资的群体如果组成团队,由产权基金介入,会对产权市场持续稳定会有极大的推动。

  沈立群:目前,我国的公司数量以百万计,而上市公司的股票不过2000个。因此,对产业投资基金而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非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提供投融资发展的需求空间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关键在于,国家应该尽快立法解决产业投资基金在更大范围募集资金和投资运作的合法性。这样,才能从深层次解决投资主体以及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根本问题。

  刚才,吴总讲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从市场构架的角度来讲,投资的进入与退出应当创建一个市场平台。

  潘跃新:产业投资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助推器。10年前很多企业讲,什么都不缺,就缺钱,现在是什么都不缺,就缺人,已经不缺钱了。股市一热,大家一哄而上,基金也卖疯了,但这些基金还都是证券投资基金,不是产业投资基金。国内众多的游资面临的是单一的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使得民间资金投资品种增加。

  房市确实是经济助推器,但是对经济的联动效应还不强,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助推器。产业投资基金将资金投到优质企业、优质企业上市,又能让全民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能使中国的企业更加规范,上市公司的质量更好。产业投资基金所选择的优质企业上市后,基金就能退出,这样有进有出,基金的发展就形成良性循环。

  发展障碍

  沈立群: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活动。无论主板市场或是非主板市场,公司资本金的募集和公司股份的运作方式,需要有关部门来监管。

  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作出规定,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而目前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无法在证券交易场所进行交易;其次是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而国务院至今也没有明确批准过一般适用的交易方式。

  另一方面,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吸引分散的投资者,问题是新修订后的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东200人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公众股份有限公司,这类公司无论上市与否都要接受证监会的监管。按照这一条红线划定,现行法律上的构架体制似乎“先天不足”,在运行上也会带来效率与规范的矛盾。这也给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俞忠华: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我的观点可能偏向于保守一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假账遍地,缺少诚信。现在我们做投资都是找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国内资金很充裕,能否集资用来投资企业,风险非常大,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看到遍地骗子。会计作假账,惩罚措施要加大,会计师不倾家荡产,投资人就要倾家荡产。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中国企业的税负太重。全球税务负担报告中,中国的排位比较靠前。税负过重对企业发展不利,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企业做假帐、不守法的原因之一。

  李红锐:刚才俞总谈诚信问题,其实企业也希望规范,但确实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企业举步维艰。如果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以股权形式为未上市企业提供融资,改善未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与内部治理结构,以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有力的产权约束对未上市公司实施监督,使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体系建立在有效的经济监督之上。从而培植大批具有上市前景的股份公司,为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我们企业是欢迎监管的。

  上海的作为

  华裕达:上海经济已从传统的轻纺时代进入重化工时期,然而,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完成从重化工经济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经济转变,尽快建设创新体系和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产业基金,要完成经济增长向创新型转变,完成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一批有竞争实力能担当创新主体的骨干企业等,将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与规范运作必须由中央确定,然而,产业投资这件事是迫切需要做好,也是上海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为此,一是建议上海要加快国有资本的改革,要把一部分国有资本(例如第一步取5-10% )从国有企业、从国有资产中解脱出来,建立投资公司实行专业管理,发挥整合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二是建议上海要利用财政资金扩大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和上海科技投资公司的规模(例如达到40-50亿人民币,即5-6亿美元规模),做大风险投资,加快高新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骨干高科技企业。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