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北方经济中心花落天津 将为中国带来第三极突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 21:42 中国经济周刊

  

北方经济中心花落天津将为中国带来第三极突破

(图片来源:新华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经济周刊

  天津“双喜临门”:刚刚拥有了“北方经济中心”的金字招牌,其滨海新区又被批准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与首都北京同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超近的地域距离曾让天津一度难以突破潜在的心理隔阂;现在,随着国家对京、津定位的明晰,两地能否以及如何联手打造“双核”经济中心,带来中国经济第三极突破?

  作为直辖市,人们自然会把天津与北京、上海来等同比较;而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人们自然又会把天津与深圳、广州等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衡量,但与其它龙头城市定位明晰不同,天津给人的印象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现在,天津终于有了明确的城市功能定位和身份—北方经济中心。

  3月22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会议指出要努力把天津市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去年上海浦东新区获批后,天津成为我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

  拥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滨海新区将作为天津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带领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经济中心”,并使天津成为全国第三个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型城市。

  “北方经济中心”花落天津 

  到过天津的外地人,常常被天津的街道搞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而从城市的功能定位来说,天津自建国以来似乎也一直没有“找着北”—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

  而对于天津当地人来说,对自己的家乡也不满意:“与以前相比,这些年天津是进步了,如马路宽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改善了,但与北京相比,天津还是像一个村,我们就是这个村的村民。”快人快语的高立红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高立红,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北京读完大学后,又回到天津,现在天津某媒体工作。

  “我出生在天津,一直觉得天津很好,但1994年从北京的大学毕业回来后才发现,和北京相比,天津的市容市貌以及交通状况太差了。街道那么狭窄,路边到处是小摊贩,甚至拉着卷心菜的马车都摆到了马路上,自行车都难以通过。”

  谈起上世纪末的天津,她说脑海中都是那时常见的天津市民的生活状况:一家几口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平房,到了夏天,坐在胡同里乘凉的人们跟煤球炉子距离不过一米。

  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向她提到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决定把天津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北方经济中心是什么?能给天津带来什么实惠?能让天津老百姓的工资涨多少?”

  也许对于高立红这样的天津市民来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北方经济中心”对天津的重大意义。

   从“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到“北方经济中心”

  近年来,围绕谁才是“北方经济中心”展开了诸多争议,甚至是“争夺战”。但现在,这个光环终于圈定天津,天津名正言顺地登上了中国经济发展大舞台的中央。

  “从1997年当时的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宣布天津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到如今国务院把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才逐步明确自己的定位。”4月30日,天津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天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与平时采访某些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不同的是,这次对天津市发改委的采访没有经过繁缛的层层审批程序,而王天伟接受采访时的认真和随和,着实让记者亲身体会到了天津市政府官员身上浓俨的“新味”。

  “目前国家对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有两大政策支持:一是在整个产业布局上。比如国家刚批准在天津生产100万吨氮乙烯、1000万吨炼油项目。类似这样的项目,也有其他地方在争取,但国家在产业战略布局上会有所倾斜。第二,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天津搞综合改革试点。综合改革试点的内涵,就是有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的权力,给了一个广泛的发展空间。不过,目前综合改革试点的内容还没有确定。”

  对于1997年确定的“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现在的“北方经济中心”有何本质不同,王天伟的看法是:“说白了,前者代表天津当时只是北方经济中心之一;而这次国务院去掉了‘重要的’三个字,天津在北方乃至全国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有人评价说,天津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运气不太好”。从历史上看,中央政府对天津的发展定位有多次变更:建国初期,天津继续延续了中央直辖市的地位;1958年,天津被改为河北省的省会;河北省省会迁到石家庄以后,天津已“沦落”为河北省的专区;直到1968年,才重新改为中央直辖市。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经济取得了成功发展,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此时中国经济出现了“南快北慢”、“东高西低”两个不平衡,而环渤海地区正处于这两个“不平衡”的结合区,不仅整体发展缓慢,且辐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面对现状和困境,天津开始寻求了“自救”行动。1994年3月,天津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通过决议,明确提出了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奋斗目标;在3年之后,即1997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给天津进行了初步的定位:“天津是环渤海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面对今天“北方经济中心”的崭新定位,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研究室主任王恺对《中国经济周刊》感慨说:“中国开放的顺序也决定了南北差距、东高西低,东西比较天津是东边,南北比较天津是北边,虽然占了东部的好运,同时又在北方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天津靠自己的努力,在逆境中争得了现在‘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

   “北方经济中心”做什么

    现代制造业、北方航运和物流“三中心”

  “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得以明确后,“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北方经济中心”便成为天津面对的首要现实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着力把天津打造成为现代制造业中心、北方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天津将由制造业基地向研发基地等科技方向转化,然后再朝着补充金融功能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王恺主任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天津以及滨海新区的新定位印证了王恺的话:“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从1997年明确天津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06年的“北方经济中心”,经过10年努力,目前天津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

  然而,金融是经济的动脉,要打造以上三个中心,均须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最近十几年,天津金融业在改革中稳步增长,继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一批全球著名的银行在津设立分行之后,2005年底韩国第二大银行朝兴银行跟进入驻滨海新区。中国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在天津地区的第一家分支机构—民生银行天津滨海支行和华夏银行滨海新区支行,也于1月中旬相继开张。渤海银行于2006年2月16日正式对外营业,在滨海新区设立了首家分支机构。

  这些无疑勾起人们对天津“金融中心”的联想,更何况在上世纪初,天津就曾经是名副其实的北方金融中心。

  “无论如何天津都没有可能发展成为金融中心,天津的金融业只是比较发达而已。金融中心不是说出来的,北京的各种功能极为齐全,在中国国情下,任何一家外资企业设金融机构,肯定考虑的是北京和上海,而不会是天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津学者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而身为天津发改委的官员,王天伟处长的说法更为务实和现实:“在发展金融业方面,天津的‘

十一五’规划也突出了一些重点。比如滨海新区搞一些离岸金融、产业投资基金等。如果要使天津的金融功能更强大,一定要和北京联手共同打造金融中心。”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