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acTalk
昨天和同事对接下来一个月的产品需求,我们吵了一架。针对 AI 的特性,我的思路是,没必要为了 AI 而 AI ,我们更多要去评估某个功能多大程度上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这才是关键。单纯给产品披上一层 AI 的外衣,没有意义。
同事不这么想,他觉得有了更多 AI 的特性之后,从大面上我们就能比别人领先,哪怕某个功能现在没那么优雅,没那么实用,但先有再优,总能慢慢迭代。我当然不赞同这个观点,一家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判断出来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1
确实,这两年 AI 的炒作有点让人乱花渐欲迷人眼。曾经有段时间,往产品中增加大模型的特性,都成为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但现在,这种认知早已经是过去式了。
上周,我和国内某头部 CRM 公司的创始人交流,他说 9 月份大家坐下来复盘,才幡然醒悟,过去着急忙慌加的很多 AI 特性,都走了弯路,客户并没有为这些能力买单。AI 是很好,很酷,可以生成一张图片,一个音乐,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但对于客户而言,这些很酷的能力如果没有办法为他们带来业务价值,那完全就是花架子。
这也是为什么我坚持不同意同事的判断。创业公司机会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提高命中率。
今天我看到钉钉发布了一批 AI 的场景助理,主要面向企业的工单流程、行政服务、法务支持、口碑管理、Excel 处理等工作场景。我理解,这是钉钉当下对大模型落地逻辑的判断——与之前提供的 AI 助理市场不同的是,这一次,钉钉直接提供了六个开箱即用的 AI 助理,并且针对的都是高频场景。
与之类似的, 10 月底,微软曾在 Dynamics 365 中一口气发布了 10 个 AI Agent,还有 Google Cloud 、IBM、Salesforce 它们都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发布了他们各自核心业务场景中的 AI Agent。
这么看起来,几家大公司对于 AI 应用落脚点的判断是趋同的,都不约而同把焦点放到了核心的业务场景。
AI 大模型今年的发展轨迹,属于高开低走,二三月那会,面对一个个的新特性,大家还是挺兴奋的。但后来,慢慢的观众也疲了,坦白说,新鲜劲过去了。所以,越往后走,大家越会重视具体的价值,而非“外衣”。
多一个无关痛痒的 AI 功能,不如把一个核心业务场景的 AI 能力做精做深。这是我的观点。
2
最近,Agentic AI 在硅谷的创业圈里很火,它代表着最新的 AI 发展方向。与之前的 Copilot 相比,Agentic AI 具备更高的自主性、自我决策能力和适应性。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像人一样,可以基于经验和实际情况,灵活而非死板地执行任务。
特别是企业办公的场景里,这很有想象空间。因为企业里本就已经沉淀下来非常多的经验和数据,这种情况下,只要技术成熟,AI 完全可以基于已有的信息和边界来自主规划执行路径,并独立做出判断。
钉钉我比较熟悉。我感觉它的 AI 策略也是如此——不断地降低使用门槛,并逐步深入到高频业务场景之中,去解决那些客户觉得很繁琐,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比如这次钉钉发布的业务 AI 助理,官方已经针对不同的场景把 Prompt、工作流和 AI 技能都集成好了,我们直接就能用,不需要再做任何开发。
这一点很有意义,虽说各式各样的 Agent 构建平台,已经把门槛压得足够低了。但我亲测下来,感觉想做一款好用耐用的 Agent,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先说钉钉的工单助理。过去,我们的工单都是人工整理的,兼着做客服的同事(创业公司,一个人身兼数职)会把用户反馈的问题汇总到多维表中,并艾特对应的研发。这中间,常见的问题是流转慢,并且信息更新不及时。
现在,我测试了下工单助理,它完全可以把从问题识别到分配工单、跟进反馈的流程给串起来,这样,既能消除重复琐碎的工作,又能提高工单的处理效率。这不就是让 AI 渗透到业务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吗?
从下面截图你能看到,工单助理就像一个人,我不需要做额外的说明,只需要把问题扔给工单助理就好了,就像日常工作中和同事协作一样。没有任何的学习成本,也不需要改变任何的操作习惯——把问题通过消息的方式发给工单助理,它就能帮我们完成最终的结构化。
还有 Excel 助理,虽然很多产品都有这个 AI 功能,但我感觉在钉钉这样的办公 IM 里用它是最自然的。毕竟大家日常的业务协作就在钉钉上,我们直接把某个同事发过来的 Excel 表转给助理处理,就能够用自然语言的方式进行交互。
比如,我可以让它帮我生成一个可视化的分析图表,抑或根据过往数据预测新的数据。之前,类似的工作需要写复杂公式才能干,要么是等 BI 排期支持,现在我直接和 Excel 助理说出自己的需求,它就能处理。
在使用上,我没有把 Excel 理解为一个新的功能,而是把它当成同事一样,还是对话就好了。这也是刚刚提到的在钉钉中使用 AI 助理的优势——助理可以像同事一样自然的协作。
无论是工单助理还是 Excel 助理,你可以看到截图中都有明晰的思考和规划过程,从技术上看,它们都是朝着 Agentic AI 的方向在迭代,不管质量还是效率,都比人工更胜一筹。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效果会更好。
3
工单助理、Excel 助理等钉钉推出的六款业务场景 AI 助理,本质上都属于 AI 生产力范畴。
知名产品经理俞军曾经说过,产品效用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底线需求(不能低于),够用就好(不用高于),越多越好(愿意多支付),惊喜(超过预期或参照系)。生产力的需求显然属于越多越好这一类。
你想想,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规模的公司,大家无外乎都是在拼效率。高效率的公司战胜低效率的公司,仅此而已。
相比其他垂类软件,钉钉 AI 助理的优势是它能够真正把数据、场景和日常的协作连接起来。用户不需要迁移数据,也不需要更换场域。钉钉 AI 的核心竞争力是应用场景。
事实上,我们现在也已经意识到数据和场景对于 AI 落地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融合数据和场景的 AI 生产力,才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要不然,一切如空洞的口号。开头我们提到的微软、谷歌、钉钉,你可以看到,他们都正在把 AI 融入到了企业的业务流程之中。
就像工单助理,我可以在其它的 Agent 上平台做一个类似的应用,只不过,没有意义。因为数据不在那里,场景不在那里,孤零零只有一个应用,我们很难用起来。
数字化程度愈高,AI 所能创造的价值亦愈大。
回看这一年,我感觉 AI 的走向开始两极分化。一方面,我们能看到大模型的能力越来越强,成本越来越低;另一方面,也能看到 AI 应用开枝散叶,不断往具体的场景里渗透。
AI 超级应用的诞生尚需时日,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正快速向 B 端场景中渗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