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大CMF
孙晓霞 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孙晓霞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90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1754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很高兴参加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暨《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2024)》发布会,与大家共同见证2024年度地方债蓝皮书的发布,一起探讨地方债务长效机制构建的问题。
首先我谨向蓝皮书的编撰单位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会议的联合主办方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诚挚地欢迎!
自2021年首创以来,地方债蓝皮书系列连续发布4份报告,它是国内首本全景式分析地方债的书籍,逐步成为我国地方债市场历史的发展记载者和思考者。蓝皮书每年的报告既保持了连续性和可比性,又主动吸纳、守正创新,不断结合历史最新的宏观经济动向、债务管理政策以及各领域实践,坚持提出新问题、研究新思路、关注新趋势。在一揽子化债推进背景下,2024年度蓝皮书涉及到对特殊再融资债重启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以及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等重要课题。
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过40万亿元,加上以融资平台债务为主的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整体较大,化债已成为当前的焦点问题。一年来,各地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金融机构参与债务置换、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开展化债,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缓解,“一揽子化债方案”取得一定成效。正如蓝皮书所提出的,我们仍需着眼长远,努力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长效机制,实现债务可持续发展,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的要义所在。
在推进化债过程中,后续应处理好四大关系,以促进地方政府债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是要处理好化债与财政金融体系健康运转的关系。当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部分地区财政困难,而化债压力也在向财政体系传导。地方政府在“三保”和债务化解中面临多重压力,可能会顾此失彼。此外,政策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债务处置,债务置换往往采取延长期限、降低利率等方式,债务风险极易向金融体系转移,尤其是债务负担较重的区域性银行,其资产质量会受到拖累。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化债过程中财政金融领域面临的压力与风险,平衡好完成化债业务与财政金融体系健康运转的关系。
二是要处理好化债与经济稳步发展的关系。化债不是消灭债务,而是保持可持续发展,达成债务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在严格的化债政策约束下,地方新增融资受限,投资审批趋严,部分地区基建投资资金缺口大,面临较大增长与投资的压力。未来要更加注重化债和发展的平衡,尤其是关注重点地区,统筹好两者的关系,一揽子化债政策可以更加精细化,比如“一省一策”等,合理满足地方投融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是要处理好化债与新增发债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对赤字较为谨慎,赤字率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算高。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应坚持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在保障财政可持续的前提下适当调升赤字率,在低利率环境下扩大发债规模,开展债务置换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同时,注重债务优化结构,从央地层面看,我国中央政府债务相对较少,截至2023年末全国政府债务余额70.77万亿,其中国债余额30.03万亿,占比42.43%,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4万亿,占比57.57%。相比之下,中央财政仍有扩张的空间,可考虑增加全国财政赤字,减轻地方负担。从地方层面看,一般债少、专项债多,但专项债项目收益水平偏低,可考虑增加一般债的比重,缓解“三保”压力,提升整体的资金效率。
四是要处理好化债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化债减轻地方压力,增加发展活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提供动力和空间。另一方面,逐步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长效债务机制,提高举债效率,培育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暨发布会圆满成功,也祝蓝皮书越办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