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干了一件大实事,为张养浩新建一座纪念馆!

济南干了一件大实事,为张养浩新建一座纪念馆!
2024年09月15日 09:43 浮见

来源:浮见

01

济南干了一件大实事,为张养浩新建了一座纪念馆。

9月13日,张养浩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

通稿称,纪念馆建筑风格融合元代“大气简洁、空间开阔、去华从简”的特色,采用“一心、三进”式院落空间布局,气势雄浑庄重。

这份城市向家乡先贤的敬意,用心了。

02

从一个故事开始吧。

网上有一篇文章,问,在史书上有哪些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藏着你想象不到的残酷?

有网友贴出8个字: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人吃人的人间活地狱,字字血泪。

张养浩,一生的壮烈一幕开始了。

作为主动退下来的高级官员,他早就回到了家乡济南,过着安逸的生活。期间,朝廷几乎年年都要派人请他出来继续做官。但都被他推掉了。史书记载,是七次征聘。

到了1329年,朝廷又来命令了,命其到陕西救灾。

这一次,张养浩听说“饥民相食”,马上坐不住了。他决定接受任命,“此心非为官”。

一路西行,他为百姓流泪,他为灾民散尽家财。

眼见着人间变地狱,张养浩写下了著名的《哀流民操》:哀哉流民!为鬼非鬼,为人非人。

后来,到了潼关,西望长安,思接古今。

他写下了此生的巅峰之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史书记载,他到陕西后,走遍了陕西行省所辖州县的各乡镇村所。

张养浩忙于救灾,“到官四个月,未曾归家”。天亮就出去赈灾,晚上就睡在办公室。他听说有人为了救母亲偷偷杀了亲儿给母亲吃,他为此等人间惨剧大哭。

张养浩还给朝廷写信,请求赶紧拨款拨粮。有诗为证:

《哀民苦》

西风匹马过长安,饿殍盈途不忍看

十里路埋千百家,一家人哭两三般

犬衔枯骨筋犹在,鸦啄新尸血未干

寄语庙堂贤宰相,铁人闻此也心酸

哎。这诗句,只要是心还是肉长的,都会坐不住的。

1329年8月22日,张养浩累倒了,享年60岁。他把人生的最后时光,完全献给了关中大地。

史书记载了他去世后的陕西反应。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03

翻遍史书,张养浩堪称完美之人。

他聪明,从小就是学霸,又自我加压爱学习。

他衣食无忧,没有经历过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贫困生活。

他年少成名,事业顺畅,身居高位。

他珍视家庭亲情,热爱人间烟火。

他为人不执拗、不清高,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

例如,张养浩参与主持了元朝首次科举考试。当他看到录取名额有限,很多人落榜,甚至有人已经是满头白发。他就与同事联名上书,请求朝廷能不能破格赏赐一定的官员待遇。最终获得朝廷同意,为国家多招揽了一批人才。你看,这就是灵活性。

再说一个故事。

有一年,又换了一位新皇帝,也是请他出来做官。张养浩觉得新皇帝总该有些新气象新作为,就答应了。一路往京城赶,快到京城时,一些朋友和学生来迎接他。结果,他与一位亲密学生聊了一夜,没有人知道他俩聊了什么。史书说,到了第二天,张养浩就突然病了,病得上不了班,最终又回济南了。后来,朝廷生乱,新皇帝也完蛋了。后人推测,张养浩是通过学生了解到朝堂上的真实情况,此处危险赶紧跑。你看,这是何等大智慧

04

张养浩纪念馆的展陈,共4个篇章。

分别为,一代名臣、为政忠告、散曲大家、水月松风。

其中的“为政忠告”,很值得细说。

张养浩为官多年,有基层任职经历,又有国家大机关的经验。他写了三本书,《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被后世合并称为《三事忠告》。里面都是经验之谈,堪称干部操作手册,是中国官箴文化的典范。流传到日本后,成为幕府政要的必读书。

《人民政协报》一篇文章评价说,张养浩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不管是在地方上,还是在朝堂上,他都是一身正气、严以律己、处事果断,被称为一代好官。

05

张养浩是济南的宝,是中国的宝。

他的才学,他的气度,他的爱民之心,是当之无愧的一代伟人。

如果静下心来细读张养浩,就会发现这是一位在人生各个赛道都能得满分的人。

这是一张国际级的城市名片。

济南为他建一座纪念馆,是城市的心意,是对名士的敬意。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打好名士牌,是一个高明的做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