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宋人如何度过?

炎炎夏日,宋人如何度过?
2024年07月22日 17:10 金博Daily

来源:金博Daily

金钱·历史·未来·艺术

The Money The History The Future The Art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天气甚烈于小暑,故称为大暑。

“暑”为炎热之意,大暑亦为炎热之极,“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面对热气如沸的天气,历朝历代发明了各种避暑的方法,宋朝因经济发展较好,人们更是有很多避暑方式来缓解炎热,如扇子、水帘等。

出土于南宋周瑀墓的团扇

扇子最早称“翣”,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在商周时期,扇子是重要避暑物品,最初因用蒲制作而成,所以称为“蒲扇”。汉朝时期,扇子用作贵族特有的标志,到了宋朝,百姓可随意使用,在《梦梁录》中记载当时南宋都城有瓦子前徐茂之家扇子铺、炭河桥下青篦扇子铺、周家折揲扇铺、陈家画团扇铺;夜市中还有细画绢扇、细色纸扇、漏尘扇柄、异色影花扇出售。正如宋诗中所写“懒摇纨扇引凉风”,可谓一扇到手,便可引风解暑。

除蒲扇外,一些大户人家开始用上了机械风扇,也叫做“扇车”,宋朝诗人刘子翚在《夏日吟》中写“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根据史料的描述,扇车是一种精巧的圆型机械,由水力驱动,带动扇叶旋转送风。

宋 李嵩《水殿招凉图》局部

另外,还出现了制冷的机械设备,称为“水帘”,在屋脊和亭檐中铺设水路管道,利用机械设备引水进入管道中,水顺着房檐四散而下,形成水帘。充分利用井水低温以及水蒸发带走热气,降低室内温度。如此一来,殿内之人就能感受到“风生水起”的凉爽。

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

宋朝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场中,雇佣工匠每日的工作时间约为10小时,每年夏日炎热时节即五月初一到八月初一,工作量会减半,如换成时间,相当于工作半日。这有助于减少白天工作带来的炎热,但到了晚上仍酷暑难耐,为此他们制作了石枕、竹床等。如宋朝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中写“纸屏石枕竹方床”,短短一句话就介绍了宋人的三种避暑纳凉之法。

在宋朝,人们普遍使用竹席,又称竹簟或簟席,从用途上来说,竹席就相当于现代的凉席,作为夏季的助睡妙品,受到大家热捧。

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

在没有空调的宋朝,冰饮应数最快的解暑方式,北宋文学家孟元老曾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六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由此可见,早在北宋时期,冰雪凉水、荔枝膏便是有名的夏日冷品。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在冷饮店畅饮场景。

《清明上河图》中售卖“饮子”的场景

除物理避暑外,宋人还发明了精神上的降温方法。躺在树荫之下,清风拂面,满眼青山碧水,好不惬意,清凉之感由心而生,所谓心静自然凉,如刘子翚《夏日吟》所写“何如野客歌沧浪,万事不理心清凉。流金铄石未为苦,势利如火焚中肠。”

宋 苏汉臣 《荷塘消夏图》

宋人的消暑方式虽不及现代,但清凉且风雅,他们把平凡的夏日过成一首诗,时而清幽,时而热烈。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记录着对夏日的热爱。宋朝还有哪些令人瞩目的发展?宋人还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活?欢迎到中原金融博物馆领略更多大宋商业与金融的魅力。

中原金融博物馆

温馨提示:

目前博物馆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30-17:00。场地可容纳100人以内的团体参观,可提供讲解服务,并可举办论坛、小型沙龙等活动。请致电王先生0371-55691380提前预约。欢迎各界人士到场参观、交流,期待大家的到来!

中原金融博物馆于2019年6月2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278号基运投资大厦开馆,展示面积约3200平方米。

博物馆通过声、光、电、影、物等形式展现金融发展历程,遴选中外主要金融人物、事件与观念;展示中原经济的里程碑事件,以及洛阳、开封等城市的崛起与发展,复原宋代金融的鼎盛;解析黄河对中原发展的重要意义,梳理数千年治河历史;通过多种场景普惠金融知识,显示金融发展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结合互联网、区块链等新金融科技,联结金融的历史与未来。

中原金融博物馆运用多元视角,彰显河南在中国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和郑州对于未来金融发展的先锋作用,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金融发展、金融文化、金融创新的重要平台,欢迎各界与博物馆合作。

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9:30-17:00 (周一闭馆)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278号基运投资大厦(地铁5号线康宁街站D出口)

▼ 中原金融博物馆交通路线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