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关难破时,我用来N刷的书

心关难破时,我用来N刷的书
2024年06月23日 00:08 秦朔朋友圈

来源:秦朔朋友圈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心情沮丧,动力消散,不分男女。

即便是女人,大多数也是心理关隘,其实也未必和生理相关。人的情绪难免起伏,下落时或许还有快感,但到谷底后,四顾茫然。这种感觉虽然周期性出现,应该习惯,但是往前看尽是爬坡,难度不清,路线不明,是现实的坡,也是心里的关。

每年也总有那么几次,也许是大事告成后的虚落,也许是艰涩许久后的怀疑,也许是筹划新计时的犹豫,也许是面对外来压迫时的无力,在那些时刻,前面是墙,是雾,是刀枪,是冰雪。我们在那里只知措手,痛苦不堪,但有意思的是,终将有一日总会跨过去,回过头看,却也只是一堆土坷而已,始知晓那是心关。

人生也有那么几次,不管是决定命运的大选择,光芒万丈的大荣耀,还是呼啸而至的大意外、大崩塌,心关蓦然高张,而且围似牢笼,日渐逼仄,直欲将人排入尘埃乃至地底,再不见天日。

有人一生顺遂、拥有普通而宁静的小确幸,有人的明珠终于尘尽光生,于是照破了山河万朵,可是也有许多人在心关前就此臣服黯淡,某个曾经的瞬间定格了一生的巅峰。

大关三五回,小关月月有,每当此时好友和小酒只能舒缓情绪,解决问题靠不了他人,终是需要自己破关。

我有几本N刷的书,每每读起,心境就能打开几分、亮堂些许,就像宝藏山洞前的密码纸,和辟易百毒的药丸子。

第一本是小说,还是很不被人高看的网络小说,就是最近又火的《庆余年》。我看这本书是十年前。我大学时的绰号叫老猫,跑去起点看有没有重名的,结果发现一个叫猫腻的。

感谢命运,随手点开的这本书,就是我心目中的网络小说第一名。因为很好看,所以对那些道理感触就特别深。

范闲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命更重要,如果有,就是自己的快乐和心安。无论是天下家国、道义学问还是儿女情长,对每一个人来说,活下去都是最合理的底线。而只有当你从内心发现并认可了那些更宝贵的东西以后,譬如公平,譬如爱,譬如自己之于世界的价值,你才会发现,失去它们生不如死。在此之前,不要把别人加诸于自己的责任和规则当成自己生活的方式。往往困扰我们的,是社会定义的成功、规范和各种应当如何,而多少自己都做不到的人,却在要求和评价着别人。范闲的“抡圆了活”,和四顾剑用心念和意志挥出的剑气,是驱逐杂念的好手段。

还有一件事,就是所有的结果都有缘起和过程,没有简单的一蹴的、却不同凡响的成就。北齐小皇帝提前两年就安排下了招商钱庄的引子,范闲提前三年就在让范思辙做着远赴神庙的物质准备,陈萍萍埋了不知道多少长达数十年的暗桩,而庆帝更是为了在大东山干掉那两个大宗师而布了二十年千头万绪无比复杂的局。

所以我们会遇到的凡所有相,皆为过往,也皆是序章。若是不得意、心力暗投无所获,那都只是过程。越是美好的结果,越不会轻易出现;只要确认方向没错,只管走就是了。多做积累,多做备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是要你莫问对错和结局,而是要你别老是问“啥时候会好”。

网络小说也许不登大雅,不过能解决问题就是好东西。近日处于三刷中,依然有滋养。

第二本也是小说,《三体》。

如果说《庆余年》在讲怎么在这个世界上活,那么《三体》就在让你跳出这个世界,从外面来想这件事。从未有哪部科幻小说让我有这种“科而不幻”的感觉,当年也参加过数理竞赛,以那些粗浅的知识来看竟真不觉得有哪里违和。

三体所说的事,似乎是我们未来可能遇见的情形之一,对,必须要强调是之一,只是一种可能性。但就是这种可能性,已经足以催生出一些思考,以及随之而来的态度。

它至少让我无比清醒地看到两件事。

其一,人力有限,所以会有太多无能为力的时候。已经打了无数年的鸡血,从奉天承运到人定胜天,我们总是喜欢把为所不能为的人当做英雄。就算生活里,我们也喜欢神话和童话,于是有了那些不知自己斤两、不知天高地厚、带着迷离梦想过日子的丫头小子,也有了那些把自己逼上绝路、榨干自己去够天梯的所谓奋斗者。

能不能不要定那些动辄几个小目标的目标?能不能不要说那些昏眼昏头就要看到的急功近利的结果?能不能不要把那些时势机缘人力各种叠加的偶然事件,去告诉所有人“你也能做得到”?

有时候无能为力不是失败,不是无能,只是人力有限,明白自己的有限,去自然提升就好了,何苦要去逼一个倒挽飞瀑水、雪里开桃花?

老子说无为,不是啥都不做,是说不刻意做、不勉强做。放过自己当然也不等于躺平,而是自然而然,顺时顺势。

其二,在更大数量级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的一切都是渺小的。我们所追求的伟大和永恒,在宇宙维度里都何其可笑。

我们都是瞬间的过客,一个人的时间是百年,一段历史的时间是千年计,人类的历史是百万年,地球的历史46亿年,足够全人类生灭上千回。

我们是悠长时间里的瞬间,而我们存在的意义对于这个世界微不足道,对我们有意义的是我们所有用的时间里的那些瞬间,是月夜里的花开,是击中心灵的寺钟,是母亲双手的温暖一触,是伊人相对的一眼万年……

所有这些瞬间,你一轻忽就是放手、就是忘却;而你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用尽全力到的最后,在时间维度里毫不值得关注,更加可笑。

我们也都是不起眼以至不足道的空间过客。于世界我们如微尘,地球于宇宙亦如微尘,就算功成名就富可敌国著作等身,也只是微尘中稍大的微粒而已。

明了我们在时空中的渺小,不是虚无主义的哲学,而是让我们专心地去啜那一滴蜜,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因为真的非常不大,也很容易了。

第三本就是《道德经》了。

不看小说的话,那就直接看哲学的本源。有许多声音说它不是老子写的,说它不成体系,说过高估计了它的价值,反正如今遍地都是想踩一踩别人的小矮子,越矮的越喜欢踩个子高的。

不能说《道德经》是什么哲学最高峰、最深邃的著作,只是它来做我这个人的哲学底层挺合适。它就是我的精神家园,每当茫然和思绪混乱的时候,读它就如同重温我内心最基础的程序。就像在北上广深打拼得无助乏力的人,可以回家过个年,不解决现实问题,但是青山绿水和烟火气能温养心灵。

《道德经》给了我怎样的底层?万事有道,合道的、顺势的就是可行的好选择;那什么是合道和顺势呢,就需要学会透过眼下纷繁的现象去洞悉背后的因果和本质。

假如说没做对,那就不要纠结对错的表象,而要去看自己没搞清楚什么内在的机理。与其因为参不破心关而去纠结心关的构造,不如放下眼前的砖石,去想想这玩意儿是打哪儿起来的。

再说会让自己困顿和痛苦的缘由,左右不过是拿不起和放不下,一个是不服不认,一个是不甘不爽,蒙昧自己的都是眼前事、眼前人。回家园,就是离眼前,看看出发时就该明白的事:物极必反,空有相生,世事都在不断变化中,又岂能执着在眼前?

兵者乃凶器,挥刀伤自己。

五千字,粗读也都是上好的心理按摩和疗愈,而多读几遍,就成了打通任督二脉的内功。

第四本是传记。很多人喜欢看传记,商业成功人士如乔布斯、奇妙人生拥有者如海伦、以及政界和文化界的名人,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给自己立个榜样。

而我总觉得现代人的很多记录不那么真切,我不是说不真实,而是不完全或者不确切,斯人尚在或者已去未远,总有相关的人或意愿来施加影响。而且因为在同一时代,难免让人生出照学照做的念头,然而成功的原因多半不在纸上,重画虎的雄心也多半会类犬。

所以我看《苏东坡传》,林语堂的那个。一千年前的大才子,起则文名传天下、蟒袍动朝纲,落也命悬一线、流放千里,起落之间惠及无数民生,水利、经济、饮食、教育竟然无一不精,而从诗文直到行事,无不诠释出儒释道贯通的大境界。

一个有通才的人,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磊落岸然又有情致的人,一个高尚的、纯粹的、且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读他的传记,就如同在江边庙后寻访到他,清风明月一席谈。与他为友,还有什么关参不破、看不穿。

第五本是诗词,又薄又精的当属胡云翼先生校注的《唐宋词一百首》。

说起来基本上高中以上文化的,多数都会背,然而文字有直指人心的力量,音韵有打开人心的能量。未必这一本,许多诗词选集和小品皆可,当你沉心敛意去诵读,当你研磨舔笔去书写,那个被困的自己会慢慢地飞升起来,那是艺术掠起了穿托你胁下的风。

就问问你,还有几多愁来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向东流,不是世间自然至理么?春水,不是带着新生和希望的么?那是身困心困情困的李煜写的,你,还困个毛线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