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被逼退,一退就是好几年?

BBA被逼退,一退就是好几年?
2024年06月12日 10:15 BusinessCars

来源:BusinessCars

再不努力,确实只能买BBA了。

“不是21万元的小米SU7买不起,而是17万元的宝马i3更有性价比。”“莫着急,BBA正成为现实。”随着“宝马i3打骨折价”登上热搜,再不努力只能开BBA了,从一句调侃变成了现实。

最近车市的热闹,是宝马奔驰奥迪给的,是保时捷给的。

保时捷经销商联合逼宫的时候,我们就在讨论“卷价格”终于要疼到豪华品牌,甚至超豪华品牌了。果不其然,在保时捷安抚完经销商没几天,宝马奔驰奥迪就把这份热闹接了过来。

随着宝马i3价格大跳水,豪华品牌们都在新能源车型给出了“史无前例的优惠政策”,这是高情商的说法。低情商说法,“豪华品牌扛不住了,打骨折价了”。

说打骨折价,一点也不带虚张声势的。

来看一下降价信息,看看你的努力到位了吗?没到位,可就只能开这些车了。

宝马纯电动车i3的官方定价35.39万元,但市场终端裸车价已跌至17万多元,跌幅超过一半,今年新推出的i5车型也有大幅度优惠,“宝马价格腰斩”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去年刚刚买了宝马i3的朋友也表示意外,在一众20万元到30万元的电动车型里,她选择宝马i3也是觉得价格不会像其他品牌一样下降那么快,虽然她买车的时候已经是宝马i3的“大幅优惠”了。

“没想到,能降到20万元以下,瞬间觉得不香了。”

已经是车主的朋友觉得不香不重要,很多想成为宝马车主的消费者还是觉得这价格有点香的,很多4S店的情况都是自从i3降价后,销量确实有明显提升。

“降价前宝马i3月销量大约在个位数,降价后,一个月店里就卖了近30辆。”不过,销量上去了,销售人员的脸上也没啥开心的表情。

咋开心呢?

不仅卖一辆亏一辆,而且尴尬的是,豪华品牌销售的身份都大跳水,以前是“没钱买BBA,现在是没钱买BBA”。

去年,宝马i3优惠完的裸车大概在23万元左右,今年入门级车型优惠后只有17万元了,意味着什么?说明宝马的电动车终端价格不仅守不住,而且还崩了。

虽然,背后也有i3即将迎来新款车型,有清库存之意。但尖锐的事实,就是宝马没有能力守住电动车的价格钱。

优惠的车型也不只是宝马i3。宝马iX3终端优惠幅度超16万元,裸车价在24万元左右。年初刚上市的宝马i5,终端优惠达到9万元,1-4月宝马i5累计销量为481辆,单月销量为5辆、16辆、90辆、370辆。这数据拿不出手啊。

随着销量失利和价格崩盘,用户的认知也会进一步强化,像宝马这样的传统豪华车巨头,真的做不了电车?“宝马腰斩式大降价,17万的宝马你会买吗?”回答是,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200。

不管买不买,但是史无前例的终端跳楼价,放以前,敢想吗?

敢不敢想的不重要,宝马帮你想了,还帮你做到了。除此之外,奔驰和奥迪,也在和宝马保持同一阵线。有网友调侃,一向不带奥迪玩的奔驰宝马,很久没有这么相亲相爱了。

一向价格坚挺的奔驰,在纯电动车也是有点“有气无力”,降幅明显。奔驰EQE 350中配车型,官方指导价格49.6万元,现在终端优惠能有15万元左右,说是努努力价格能谈到30万元出头。

奥迪A4L的裸车售价也跌破20万元的心理防线,几乎相当于原价的62折。“A6L综合优惠15.5万元,是店里能给到的最高让利价格。”价格“杀疯”的背后,彻底击穿了经销商的心理防线。

“卖一辆亏一辆”,销售人员说,今年真的是卷到大动脉了,出现“不可能”的低价。

连BBA都守不住价格,就更不用说二线豪华品牌了。目前二线豪华品牌价格基本都是跳水的状态,经销商零利润甚至赔钱买车,早都不是新鲜事。

“现在豪华品牌走量车型能做到零利润销售已算不错。”有销售表示,不亏本都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数据显示,5月份豪华品牌的促销力度已经达到21.7%的峰值,整个车市的降价规模超过了去年的九成,2022年一整年的降价力度,都不如今年5月大,多恐怖的事啊。

价格也降了,但是不影响豪华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收缩。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豪华车零售20万辆,同比下降12%。豪华品牌的零售份额为13.2%,同比下降0.9%。

份额萎缩的原因,和保时捷经销商“逼宫”的原因如出一辙,就是燃油车销量下滑,电动车不好卖。目前BBA也存在这个问题,产品体系过度依赖于燃油车,新能源车型不卖座,被各路新势力品牌频繁冲击,导致销量陷入增长困境。

根据保时捷的季度报告,今年一季度全球市场销量、营收均出现下滑的情况。品牌总营收为90亿欧元,同比下滑了10.8%。其中,在中国市场,今年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近25%至16340辆。

主要是因为,旗下新能源车销量持续不佳。所以,这才有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保时捷选择向经销商压库,巨大的资金压力激化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今年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2%,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豪华及进口品牌指数高达60.6%。远超枯荣线的库存指数,经销商岂能不逼宫?

保时捷日子过不好,BBA也难以独善其身。

今年一季度,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 187452 辆 ( 含 MINI 品牌 ) ,同比下降 3.8%,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销量下滑的主要单一市场,北美市场销量为9.08万辆,同比增长1.2%,欧洲市场为22.78万辆,同比增长5.5%。不过,宝马把中国市场的下滑,归咎于新款5系延迟至2月在中国上市的影响。

和宝马相爱相杀的奔驰,也未能幸免。第一季度,奔驰在华销量出现下滑,累计交付约16.89万辆新车,同比下降11.6%。奥迪在中国市场今年虽然有14%的同比增长,但第一季度累计销量只有15.53万辆,表现在BBA里垫底。

比起宝马和奔驰来说,奥迪的处境更加艰难一些。2018年,奥迪入华三十周年的时候,重磅车型 Q5L 和 A6L 相继折戟,王牌出尽,不见回响,挣扎在销量与销售质量之间。

前三十年,中国豪华车销量头名始终属于奥迪,未曾旁落。2019年开始,事情出现变化,奥迪在华销量落后于宝马和奔驰。那一年,与奔驰总销量相差仅为1.2万辆,2022年,这一差距被拉大到了10.88万辆。2023年,奥迪与奔驰之间被缩减到了3.6万辆,筹码无非两个字,降价。

奥迪在中国市场今年虽然有14%的同比增长,但第一季度累计销量只有15.53万辆,表现在BBA里垫底。

以前燃油车时代,风生水起的时候,总是说中国没有辜负慕尼黑的野心,没有辜负英戈尔斯塔特的厚望,也承载着斯图加特的希望。如今,昔日的辉煌仿佛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中国消费者到底为什么不青睐传统车企花大力气、大价钱搞的电动车?这个问题,奔驰在问,宝马在问,就连保时捷、宾利这样的超豪华品牌也在问。

做懂电动车,并非易事,就连这两年风生水起的理想,也在电动车MEGA折戟,以至于今年暂缓推动电动化的节奏。在2024北京车展上,李想向李斌抱怨“做纯电动车太难了。”李斌回应他说,“所以我们做的还是不错的吧?”

李斌掌舵之下的蔚来,便是那个对BBA市场虎视眈眈的其中之一。而且,在电动时代,xDrive、4MATIC、quattro……这些金字招牌,引以为豪的技术壁垒,荡然无存。

不管豪华品牌愿不愿意相信,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当惯了技术引领、规则制定角色的他们,在电动化时代,最大的无奈,或许是在转型的大局里,被迫当一个“跟随者”,无论情愿与否。

随着降价动作频频,“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的话题,把市场的残酷性刻画得再也无法忽视。“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市场逼迫着豪华品牌车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

但是,审视明白之前,BBA也被迫只能跟着“卷”。不卷,不行啊。

“在卷配置、卷速度、卷流量、卷老板,让人感觉产业竞争的下半场已按下快进键,淘汰赛在加速,胜负似乎就在朝夕之间。”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产业的变革不会在简单粗暴的节奏中很快结束。

变革,不会再粗暴中结束,但是有些品牌会倒在这场粗暴里。从“卷”车型到“卷”价格,规模空前的新旧势力大战,让整个汽车市场硝烟与喧嚣不止,诸多车企纷纷通过降价来洗牌,以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然后走向决赛。

李斌说,“决赛是无尽的游戏,永无止境。所以没有什么奇迹,也不会有什么速胜。”如今的市场,已经没有了常胜将军,各领风骚两三年已是常态。

随着电动化时代开启,引领风骚的BBA被逼退,一退就是好几年。先是特斯拉独领风骚,后是比亚迪站上巅峰。比亚迪之后又会是谁呢?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