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俊武:要抓紧研究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宏观经济战略问题

党俊武:要抓紧研究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宏观经济战略问题
2024年05月07日 17:08 人大CMF

来源:人大CMF

党俊武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以下观点整理自党俊武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84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3790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实际上,我们已经在银发经济领域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文件的出台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进老年人的福祉,这是一项重大的经济理念创新,即在关注物的发展的同时要关切人的发展问题,而不仅仅是盯住GDP和经济增长速度。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在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方面,我们已经投入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但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这个制造业大国内,我们尚未培育出代表老年人用品的爆款产品,销售量也相对较小。从服务角度来看,目前知名品牌的老龄服务机构数量极少。在老龄产业和银发产业的发展方面,许多政策还很难真正落实,比如土地问题至今未有突破,尽管文件对此做出了一些改进,但落地非常困难。最重要的是税收问题尚未解决,银发产业和老龄产业都属于新兴产业,如果按照已有成熟的税收体系对其征税,这一产业的前景确实令人担忧。

总体而言,我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努力了十多年,今年对银发经济的关注不仅仅是关乎养老问题、银发经济的发展问题,更是老龄社会条件下更广泛的经济战略和产业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正在改变宏观经济的走向

1、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主体结构的重大变动

1)结构和比例

到2050年,预计少儿人口将占总人口不到12%,劳动年龄人口将占48%,而老年人口将占40%还多。这一情况实际上反映的并非仅仅是人口变动,而是经济主体结构的重大变化。

2)流量

以前对人口老龄化的讨论,主要聚焦于老年人口的增量和少儿人口的减量,但从经济和产业来说,更为关键的是要关注人口流量问题。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50年,中国中老年人口总流量将达到10亿以上。考虑到这一人口群体规模庞大,而且寿命还在不断延长,加上少儿人口不断减少,引发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影响深远,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仅仅是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而是重大的经济战略问题。

3)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平均余寿

目前,据测算,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平均余寿是20年。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至26.6岁,接近27岁,也就是说,60岁后的人还有将近27年的寿命。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这么多人将长期存在,要求一个稳定的经济支撑,同时也需要他们在年轻时有充分的准备。

目前老龄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一个原因是50后以前的老年人缺乏充分的经济积累。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到了2050年,我们同样会面临老年人缺乏经济积累的困境,届时,问题将会十分严峻。

2、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动

1)需求结构

随着中国人基本温饱问题的解决,其他需求逐渐浮现,涵盖了更多层次的需求。值得强调的是,需求内容和层次的显著变化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而是全体人口在健康、长寿以及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重大变动。

2)供给结构

目前,中国的供给结构主要面向年轻人口的,但客观地说,要调整到适应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的要求上来,代价巨大,十分艰难。例如数以百亿千亿计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儿童用品上,而现在必须转向生产面向老年人的产品,这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的问题,而是真金白银、真刀真枪,如何转型谈何容易,不仅投入资金还有技术创新、销售渠道重构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无疑是艰难的挑战。中国经济当前面临许多难题,其中之一便是供给结构需要与不断转变的需求结构相适应。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宏观经济调整中的重大问题。

3、结论

1)重新认识中国宏观经济的长远问题

在探讨经济的长期运作时,人口问题至关重要。虽然当前存在诸多经济问题亟待解决,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经济挑战以及在经济战略层面上实施相应的对策,需要在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同时给予更长远的关注和安排。

2)总体上没有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准备

总体上,目前来看,无论是个人、家庭、机构还是国家层面,对于应对老龄社会的准备都是不够的。这包括健康水平、经济实力、制度建设及金融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3)解决当下经济问题的同时,要有对老龄社会重大经济问题的战略后手准备

许多发达国家已面临包括税收和债务问题在内的多种挑战,其中老龄化问题是深层次的动因。我们必须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未来落入同样的被动局面。这就要求我们从未来几十年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动来考量中国宏观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问题。一句话,超越银发经济的小概念,解决应对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的经济战略问题,这关系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战略后手准备问题。

二、老龄社会条件下的重大经济战略问题

1、经济观念的调整

蔡教授强调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当前的经济理论亟需创新。在年轻人口众多而老年人口较少的背景下,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组织方式。然而,随着少儿人口数量减少、年轻人口下降以及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如何组织经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和理论角度重新思考应对策略,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这一人口变动所带来经济挑战的应对工作。

在银发经济的讨论中,主要涉及两大板块:首先是年轻人如何为老年期生活做好准备的问题;其次是在进入老年期以后,如何全面安排各方面的生活需求问题。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即便这两大问题都得到解决,仍旧存在许多重大的经济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在老年人口多而年轻人口少的情况下,我们究竟应当如何重新组织经济,过去的经济战略如何调整,供给结构也即产业结构应当如何安排?这些都是新的重大问题,是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这说明,我们必须从银发经济入手,进一步考量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整个宏观经济的框架问题。银发经济是具体经济问题,老龄经济问题则是经济大坐标问题。我们不能用银发经济来遮蔽更为重要、更为长远的宏观经济问题,而且要在经济理论上拿出中国版本来指导实践。

2、认识需求结构的重大转变

现代经济的本质不是供给经济而是需求经济。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但缺乏需求则一切经济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从长期视角看,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的需求将成为未来最重大的需求,也是未来最大的经济机遇。尽管银发经济已经呈现出部分领域,但实际上,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经济领域还有更广泛的潜力和空间。

3、调整供给结构或产业结构

当前的主要挑战在于调整现有的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之从原本针对年轻人口的供给结构转变为能够满足老龄社会需求的供给结构。这一转型无疑是一个长期过程,确实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来实现。

4、结论

1)如何组织老龄社会下的宏观经济,这是一个新课题、新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2)如何认识老龄社会条件下需求结构、趋势及其变动逻辑。过去十多年中,银发经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新经济的逻辑。

3)如何调整、转型、提升现有产业结构,以适应老龄化趋势,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当前经济领域过于集中于解决短期问题,而对于老龄社会更长远的需求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关注不足。

4)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消费底盘,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向,但新质生产力要落地,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的需求是消费底盘。新质生产力发展与老龄社会需求的结合将是新质生产力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5)如何分阶段做好产业准备,尤为重要。涵盖从年轻人为老年期的准备到老年人需求的满足,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提升。当前,人口老龄化尚未构成巨大的问题,但预计到2042年之后,随着1960年代出生的人口步入80岁以上,相关问题将显著增多。因此,针对2042年及以后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三、抓紧研究出台国家老龄产业中长期规划

现在正是开始准备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关口,需要超越银发经济的小概念,从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整个宏观经济来考量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问题。

1、顶层设计

在银发经济的讨论中,一些问题如土地和税收问题特别难以解决,这要求通过顶层设计来完善。更重要的是,要把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到适应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的要求上来,也就是发展老龄产业,没有顶层设计也是行不通的。

2、老龄产业内涵

老龄产业包括六大领域:老龄文化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宜居产业、老龄服务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金融产业。

就老龄制造产业而言,随着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此领域的发展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实际上,老龄产业的第一桶金是被外国资本赚走了。目前,规模以上的养老设施以及许多定位中高档收入人群的大型养老机构里的产品和设备,大多数是从国外进口的,加在一起是一张庞大的产品订单。

就老龄金融产业而言,不仅包括养老金融,还需发展健康金融和照护金融。现在提养老金融非常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健康金融和照护金融,这三个加在一起是老龄金融产业,有了这三个金融,我们14亿人到老了以后,养老问题、疾病问题、长期照护问题都能解决,长远看,单单养老金融还是不够的。

3、潜力巨大

银发经济以及整个老龄产业发展的潜力非常大,预估到2050年,其市场规模可能超过百万亿(保守估计)。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经济领域吸纳就业的潜力巨大,预计到2050年,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肯定超过一亿。

4、老龄产业的定位

在银发经济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到整个老龄产业上来,主要定位是调整现有的国家产业体系,使之更好地适应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的需求。此外,特别重要的是做好中青年的准备经济。

5、预期

面向未来,不论未来的目标如何定义,最终要落实到确保全体公民享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和长寿,并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在发展银发经济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土地、税收和收入提升政策,结合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以“十五五”和中长期老龄产业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到2050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将有利于所有人享有健康、长寿和有意义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