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短期地位难以取代,定位坚持双轮驱动

陶冬:短期地位难以取代,定位坚持双轮驱动
2022年09月29日 17:04 人大CMF

本文字数:2806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难以撼动

我从财富管理的角度谈一谈对未来香港经济的定位。最近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是新加坡和香港在金融中心地位上的此消彼涨,我正好去了一趟新加坡,见了许多超高净值客户。我的感受是,近段时间去新加坡开户、建立家族办公室的人特别多,家办审批等程序起码排队六个月才能搞完,真正把架子搭起来可能还需要一年的时间。这说明,新加坡的确在建设金融中心上出现了良好的势头。根据国际咨询机构Henley&Partners的数据,去年全球财富流动中,新加坡净接受了26%的市场份额,这对于一个金融中心来讲所取得的成就是大的,而香港出现了市场份额净流出。

从这个基础上来说,新加坡最近经济的发展,无论是GDP或者旅游、投资等各方面,都比香港好。但新加坡在建立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短期内未必可以撼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才不足

这不仅仅是有金融知识的人才够不够的问题,还包括低端的、做辅助性工作的人的工作态度、主动性,以及在思想上是否有一些有创意的投资方式和理念。这个问题新加坡一直有,是成为一流金融中心必须要解决的。

2、交通便捷度不够

金融机构做调研,去纽约、伦敦的时间非常长,去中国的时间也非常长。新加坡飞上海需要六个小时,而且一天只有几班航班。而香港正常情况下一天有二十多班的航班,两个小时就能到上海。

3、金融文化不足

新加坡的雪茄吧很少。这种地方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对冲基金,甚至家办们交流投资意见,除了在正经开会时,还有很多时候是在下午收市之后,大家找一个地方天南海北地聊。香港这种地方很多,从兰桂坊到文华酒店,雪茄吧非常多。受到过去新加坡的投资方式和氛围的影响,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于投资很重要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时间来建立。

新加坡的金融发展在未来大有希望,但我不认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么快就可以被撼动。我们不要用一个季度、一年甚至几年的数据来做判断,对于香港未来的经济定位,也要有同样的思想准备。

新加坡做得最好的是外汇中心,这一点香港比不过它,东南亚有十几个国家的汇率都在新加坡做。由于过去很多年,中国人民币汇率和港币汇率动荡不多,香港的外汇中心建立不起来。对比新加坡和香港外汇中心的成交额,香港的确有差距。

最近新加坡在家办上面有很大的突破,但长远来讲也需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与此同时,香港不要妄自菲薄,它有自己竞争力的优势。

二、竞争对手来势汹汹,未来香港何去何从

未来香港能否保持住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要看以下几点。

1、务必要与国际接轨,而不是成为另外一个中国的城市

2、务必要保持人才优势

既要有高端人才优势,也要有低端的人才优势。同时,要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资本市场体系。香港在做IPO上可以,但是如果要做创科中心,除了IPO和二级市场之外,对于如何向初创企业和起飞期企业提供资本支持,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做。

3、务必要保持国际水准,避免内地化

1)未来的定位受到四重因素叠加影响

香港正在四个不同因素的叠加作用下经历一次巨型的转变,包括经济周期、政治演变、经济转型和中美博弈。在四重因素叠加作用下,来看香港未来的定位:

经济周期包括房地产的调整、美国货币政策、中国经济转型和疫情等,非常复杂。目前看来,由于疫情政策的调整,最坏的时间可能过去了。

政治演变上,在香港的定位上,《国安法》、政治稳定等等,也慢慢开始有了。中国的香港这一点无可厚非,也是必须要做的。

经济转型上,香港过去有四大产业,现在只剩下金融一枝独秀。此外,香港本身的营商成本变得越来越贵,房地产价格、租金水平都在上升,老龄化问题也在加剧。

中美博弈、地缘政治也使得香港成为一个“磨心”。

除此之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也是香港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要改变房地产一枝独大、金融业苦苦支撑的现象,一定要把产业和创新之间联动起来。香港的科研能力不弱,但是为什么最后都跑到内地去发展,值得仔细研究。

2)务必坚持双轮驱动

在香港的定位上,双轮驱动是必须的:一是中国的香港,二是国际的香港。与内地紧密结合,和坚持以法治精神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两点不可缺一。同时,打破地产垄断,向金融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转型,这个定位方向上应该是很清晰的,但是困难也一样多。香港经济和内地经济之间毕竟有许许多多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既包括经济结构上和认知上的差别,更包括了基础设施上的差别。港珠澳大桥建起来之后,一是和深圳没有接上,二是车流量低,这就凸显出美好的理念和现实间的差别。香港传统优势在下降,包括金融优势,比如这次抗疫政策使得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4、香港政府“水土不服”,政策落实面临挑战

香港公务员有自己的提拔体制,这有很多好的方面,但对于内地的了解、认同和相应的处事方法还是有相当的距离。有些事情未必是中央政府出一个政策支持以及香港政府一个宣布就可以做的。在未来落实执行上,会很考验香港政府的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和政治意愿。

5、前路漫漫,信心不减

对于香港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个人是有信心的。我认为,使得香港保持金融中心,必须要依靠祖国、依靠内地。只要香港有足够的IPO需求,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不会消失。但是与此同时,香港必须要坚持和国际接轨,这不仅包括与国际资金接轨,也包括了国际的基础设施,包括国际会计标准、法律标准和监管标准。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香港也在向这方面努力。大湾区的融合是有条件的,但是未来还有许多曲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在哪个地方画个圈就可以建起来的。毕竟香港很难像浦东、深圳一样,给一个政策,再把国内的资源全部堆起来就可以做到,香港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至于创新经济,我个人认为,香港可以做,但是香港的经济结构、人才结构注定了它起到的是辅助角色。如何把香港和深圳,甚至大湾区有机结合地起来,错位发展,是未来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总体来讲,我对香港经济充满了信心,对于香港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信心,但是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