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夫妻,一个简易作坊,依靠网络就能在全国贩卖假药。数十个品种的药品,案值数千万的假药,成分却基本一样。公安部如何跨省破获该恶性案件?这对夫妻又是如何瞒天过海的呢?《经济半小时》关注打击制售假药,探访民房里的假药制售窝点。
一、退休纺织工人买卖假药 所涉药品超20余种
药品本来是治病救人的,但是有一些不法分子却在金钱的驱使下,制售假药,背弃良知,谋财害人。前不久,公安部集中打响了一个打击制售假药的集群战役,涉及天津、江西、陕西等多个省市,捣毁窝点37个,打掉犯罪团伙11个,缴获假药17万盒、100余种,涉案金额2860多万元。回溯整个案件,还要从一封举报信开始。
今年3月份,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经侦支队接到一条举报信息,举报信中称有一名年纪较大的女性王某某涉嫌非法购买假药,并可能在天津地区出售假药。但是王某某是谁?名字是真是假?她是一个人还是一伙人?她在哪里从事药品非法交易?这些问题都是未知数。接到举报后,天津公安经侦部门立即成立专案组,首先从核查王某某的身份入手。
退休纺织工人,普通老年妇女,非法经营假药,这些是办案人员在初始掌握的所有信息,也让他们有些找不到头绪。制售假药这条信息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如果是真的,规模会有多大?对社会的危害又会有多严重?这些信息是办案人员最迫切需要掌握的。他们必须尽快找到这个叫王某某的人,从她的身上找到突破口。
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经侦支队民警吕德林告诉记者,刚接到举报时警方也感觉很迷茫,因为从户籍资料显示这位王某没有从事过医药工作,和医药似乎没有关联。然而,随后办案人员对王某某的居住场所调查一开始,就发现了异常。
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南环路派出所副所长葛伟用“深居简出”来形容王某某的日常生活,警方发现王某某平常出入非常小心,只是住所周围的纸质包装物透露出一些异常。
那么,王某某到底有没有贩卖假药呢?专案组经过缜密侦查,掌握了一条王某某从西安、江西宜春等地购买假药的犯罪线索,发现了王某某的犯罪事实。而王某某涉嫌买卖的药品超过20余种,包括虫草益肾丸、叶林三清、宝宝湿疹膏、狼毒软膏,针灸明目涨立消等。
天津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王某某购买假药的上线,那么,这些药品在江西、西安等地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背后还潜藏着怎样的大鱼呢?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一张跨省打击假药的天罗地网正在悄然布下。
二、作坊生产网络销售 夫妇二人操纵假药业务一条龙
在掌握了犯罪线索后,公安部进行统一部署,天津警方会同陕西、江西警方迅即展开了跨省侦察行动。宜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商贸大队长关华兵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他们接到一条来自天津警方的协查信息,称王某某在销售时和宜春一名40岁左右的龚某某联系,宜春市公安局迅速开展侦查工作。很快发现了一名王姓男性有犯罪嫌疑。这让关华兵和干警们有些疑惑,这个男士和龚某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关华兵调查了解到,这个男士正是天津警方提供线索中龚某某的丈夫。警方决定先从他们的住所展开调查,不过,一看到王某某他们居住的小区,警方就产生了怀疑。
王某某的家位于赣江边的高档住宅小区,房屋售价每平米五六千元,在樟树市算是比较贵的房子,王某某家的房子有130平方米左右,少说也得五六十万元。而当地普通职工的平均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钱,没有一定的财力,很难买得起这样的房子。
一对普通的中年夫妻,都没有固定的工作,住着当地高档小区,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收入的合法性,他们究竟做的是什么生意呢?
宜春警方对后对王某某、龚某某二人展开了24小时的调查跟踪,表面上他们夫妻二人跟大多数上班族没什么两样,正常时间上下班,生活比较规律。但是,警方还是从中发现了异常。
经过警方的细致调查发现,龚某某在自家房子前还租用了一套房子,而且龚某某家里装有两条宽带、三部电话,不符合个人居住的特点,同时透露出龚某对外联络的需求。
在对嫌疑人的进一步侦查中,关华东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这是嫌疑人注册的一个网站,上面登记着上海中宇药业有限公司的商品信息,图片精美,并且附有公司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恰恰就是龚某某的手机号码。看来,这个上海中宇公司与王某某夫妇有着某种瓜葛。
关华东告诉记者,上海警方反馈过来的信息显示,所谓的上海中宇公司没有经过工商登记注册。而对于警方来说王某某夫妇经销的药品来源于何处,找到假药的生产窝点才是破案的重中之重,也只有将生产窝点连根拔起才能有效地净化药品市场。
此时,所有的信息都指向王某某夫妇,他们有制售假药的重大嫌疑。现在的关键是尽快找到他们的生产窝点,掌握核心证据。警方在随后调查中发现,每隔一个礼拜左右,都会有一个物流公司到王某某夫妇家的楼下接获,每次的货品为5-10件左右,因此警方初步判定这个车库极有可能是储存货物的窝点。
王某某运来的货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连续半个多月不间断的蹲守跟踪中,警方终于找到了线索。每晚6-7点的时间段,王某某都会开一辆小型面包车达到郊区的一所民房。
跟随王某某,警方发现他来到偏远郊区的一所普通民房,王某某为什么会在傍晚时到这里呢?这里仅仅是一个仓库吗?会不会是生产窝点呢?为了进一步掌握情况,警方进行了严密布控。
樟树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刘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窝点的人员从民房里搬出货品时显得非常警惕,四处张望,神情紧张。除了每晚11点多时有一辆小面包车过来以外,有时还会用中型皮卡车卸货。
事态越来越明朗,为了进一步锁定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装扮成买药的客商,按照网上提供的订购电话打了过去。发现所售药品的价格仅为正常药品的十分之一,符合假药特点。
终于,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蹲守侦查和多条线索比对以后,宜春警方确认王某某夫妇二人就是天津警方提供的线索中的联络人。警方还判定二人拥有营销窝点、生产窝点和储存仓库。
随后,警方接到了公安部发出的全国统一收网的行动指令,对王某某家进行搜捕。在王某某家的车库里,警方发现了大量包装好的假药,成箱地堆放着。在郊区的这个民房里,所有的窗户上都挂着窗帘,即使是白天,也感觉到黑漆漆的。在这里,警方发现了成堆的没有使用的药品包装盒,上面印着藏红花油、保妇康、维达宁等药名,而且,货架上堆放着印制好的一摞一摞的脚癣王、足立清等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在这里,警方还发现了大量的药丸,塑料桶里还有正在搅拌的绿色、白色膏体,这就是制造假药的原料。
关华兵告诉记者,整个生产销售环境,都由王某某两夫妻进行组织生产,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假药生产之后,二人组织营销人员,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而购买他们药品的主要是一些小诊所,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小诊所。
至此,这起横跨多个省的制售假药大案成功破获。但是案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警惕。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几个工人简单加工,就能把假药制造成功并销到全国,他们凭什么?该怎么堵漏洞?
三、制售假药工序简易,假药泛滥让人担忧
在樟树市看守所,记者见到了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他对自己制售假药的事实供认不讳。王某某说,自己是小学文化程度,没有接受过任何医药培训,所有的药品配方都是从网上搜索的。
今年43岁的王某某和爱人龚某某在深圳打了十三四年的工,卖过早餐,做过足底按摩。2010年,迫于生活压力,决定回老家做保健品销售。但是,这个生意也不好做,收入不稳定,有时候,还不如打工挣的多,急于挣钱的王某某开始铤而走险做起假药来。
为了让自己生产的假药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王某某先是虚构了上海中宇药业有限公司的名字,接着又为这个子虚乌有的公司注册了网址、设计了网页,还贴上了精美的图片。同时,王某某还通过参加一些医药招商会去扩大客户资源,努力为他的假药打开销路。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连合同也不会签,但这并不影响王某某和妻子龚某某经营他们的假药生意。他们先找印刷厂印制了几十种药品的包装,购买了各种原材料,又在网上搜索到一些药品配方,妻子龚某某带着销售人员通过电话进行销售,一旦联系好买家,王某某就指挥工人们在这个简陋的车间里开始生产,买家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开始了小作坊式的订单生产的假药生意。
在审讯现场,王某告诉记者,销售的乳膏类药品是购买的半成品。然后自己把他搅和一下,同样的配好的药,同时灌到不同的包装袋卖出去。
王某某说,在销售假药的过程中,买家也会询问药品是真是假。王某某直接告诉买家是套牌产品,至于买不买全凭买家。而从王某某处购买假药的多为保健品店和医药公司。
自己做的假药,王某某当然知道没有任何批文,所以每次发货都特别小心,他觉得傍晚时人少会比较安全。王某某也坦言自己知道制售假药的行为不对,政府也一直都对保健品这一块查得严,早晚会出事。
制售假药最终让王某某失去了自由,但一切已经追悔莫及。王某某说,感觉自己害了孩子,非常后悔。
半小时观察:制售假药的代价
王姓夫妻告诉记者,他们有两个孩子,小的才11岁。在他们为了所谓的生活而做假药害人的同时,他们自己的家庭也被自己害得残缺不全。现在,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正审判。《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统计,每年因服用假药死亡的受害者为50万至100万人。而在我国,假药多集中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抗癌等各类治疗疑难病症的药物中。很显然,犯罪分子在利用一些疑难病患者急于康复的心理,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虚假宣传。在公安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全力整治的同时,希望我们大家也能提高辨别能力,识破假药的伪包装、假承诺,及时发现和举报假药,不给制售假药者任何害人机会。也希望有关部门在实际执法中,加大打击和惩治力度,有效震慑犯罪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