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在其官微发布其深圳分公司成功竞标了微众银行的一个包含2897户的“微业贷”不良资产包,涉及本金总额达11.19亿元。这也是中国信达在小额试水之后,高调入场个贷不良业务。
自银登中心开立批转资产业务以来,季度个贷不良资产包成交金额同比环比持续走高,第三季度个贷批转成交已成功突破千亿大关,多名业内人士预测,个贷批转市场规模未来将再创新高。
资深个贷不良资产业务人士张非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对个贷不良这一蓝海市场,中国信达积极入场之举无疑是合乎情理的,对于该笔交易的充足筹备,也显示出中国信达是有备而来,但未来走势如何,是否会如同“鲇鱼效应”一般,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跃与变革,仍需持续关注。
高调入场个贷不良业务
作为五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中的佼佼者,中国信达一直以来不良资产经营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业务领域。在过去的业务布局中,中国信达主要聚焦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而此次高调进军个贷不良业务,实则是筹谋已久之举。
中国信达通过其官微详细介绍了竞标微众银行的“微业贷”不良资产包的细节情况。为竞价成功本次资产包,中国信达攻克了尽调、估值、系统信息录入等难题,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国信达也在2024年9月正式上线个人不良贷款业务系统,目前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张非凡告诉记者:“这无疑是中国信达的一次有准备的尝试,将系统准备工作做在了前面,能较好地保障项目落地后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效率。”
本次竞得的微众银行“微业贷”不良资产包,是来自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产品,具有贷款金额小、无抵押、法定代表人连带责任担保及无纸质档案等特点。微众银行官网显示,“微业贷”的申请人群包含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据微众银行年报显示,截至 2023 年末,“微业贷”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贷款余额占比超 75%,企业征信白户占比超 50%,户均授信约 110 万元,笔均借款约 25 万元,约 50% 的单笔借款利息在 1000 元以内。“微业贷”客户中民营企业占比近100%,年营收在1000万元以内的客户比例超70%,可以看到“微业贷”的产品准入门槛并不低。
中国信达此次积极竞购个贷不良资产包,或是其布局市场与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
自2021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试点启动以来,个贷不良批转市场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地方AMC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纷纷抢滩,表现活跃。据银登中心2024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参与主体合计成交规模已达1276.3亿元,其中地方AMC占比高达76.85%,成交金额为980.8亿元。相比之下,全国性AMC在个贷领域的动作略显迟缓,截至目前,银登中心公告的数据中尚未出现全国性AMC成交个贷资产包的公告。
然而,全国性AMC自2023年起开始逐渐重视该万亿级新市场,并纷纷开始尝试涉足。例如,长城资产、中国华融等机构都通过不同方式开展了个人信用类不良债权的收购与处置业务。
作为全国性AMC的领头羊,此次中国信达高调入局个贷市场,无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个贷不良市场规模将继续攀升
在第三季度个贷不良资产包批转成功突破千亿成交大关后,12月初,又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宣布了高达72亿元的不良资产包转让,业内人士预测,个贷不良批转市场规模将继续攀升。
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推动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中小银行跑步进场,出包金额显著增长。2022年底不良转让试点对中小行开闸后,很多中小行2023年开户试水,跑顺流程后今年加速转让不良资产包。据本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60家试点省城商行、270家试点省农商行以及千余家试点省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积极开立试点账户,这必然导致个贷不良供应增加。
二是,批转不良资产的方式正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此前一名西北地区农商行的业务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开立批转账户)之前,我们回收资金的手段主要就是诉讼,但贷款笔数太多了,法院也受理不过来,所以选择了转让这样的市场化渠道处置。”
催收活动的规范化也促使金融机构纷纷转向挂牌批量转让。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诸如明确规定每日电话催收频次不得超过三次,晚上10点之后禁止进行催收活动,以及严禁向债务人以外的联系人实施催收等具体措施。保护债务人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催收成本,部分金融公司开始选择批量转让的方式,以提高处置效率。
此外,随着贷款端利差收窄、个人资产缩表以及监管新规的出台,金融机构经营压力增大,也将带来个贷不良规模的持续攀升。
责任编辑:曹睿潼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