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发放直销牌照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发放直销牌照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1月09日  10:47
13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 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
13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 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1月08日  15:46

最新新闻

史上最严直销业监管风暴来袭":近九成搞保健品
史上最严直销业监管风暴来袭

  史上最严直销业监管风暴来袭,近九成搞保健品,数千亿市场酿变 因权健公司违法违规事件引起的行业监管风暴,让直销企业遭遇进入中国发展20余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1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媒体通气会,对外通报了对直销巨头权健公司的调查情况。通报称,该局已建立专项工作机制,要求权健公司开展直销经营的北京、河北等9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调查。 前一天,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商务部在京共同召开直销企业集体约谈和提醒告诫会(下称“1·29集体约谈和告诫会”),全国91家直销企业的高管悉数到场,未有一家缺席。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负责人对直销企业提出了三方面的明确要求,即“认清直销行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不触碰法律底线”、“严格按要求抓好整改落实,维护社会稳定”。 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等13个部门就已启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并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行动,各地很多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被约谈和检查。 “此次电视电话会议,北京是主会场,规格相当高,来自13个部委的许多副部级以上领导都出席了。”接近1月8日会议的一位部委内部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1℃记者。 与以往传统监管行动不同,此次整治力度空前,13个部门形成“组合拳”,全方位对直销企业进行监管,使得直销业内大有草木皆兵之势。“这次是13个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去监管直销企业,力度肯定会很大。”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谦对1℃记者表示。 在约谈直销企业同时,监管层还暂停了直销企业的牌照等相关事项审批。广东省商务厅相关人士独家回应1℃记者称,原则上直销产品的备案申请“只减不增,全国各地都一样”。 作为一个深入中国并涉及庞大人群及销售市场的产业模式,直销行业发展20余年来屡屡爆出问题,如今迎来史无前例的监管行动,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这一产业的问题症结和未来局面。 “行业将面临整顿、洗牌,大家都在期待今年‘3·15’之后,这场监管风暴能够过去。”直销专家、九方马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王万军对1℃记者谈及此次监管风暴对业内企业的影响时表示。但风暴能否过去,还有待监管层对整个直销行业是否回归到法律边界以内的评估。 “13+”部门组合拳 一个是负责直销企业活动日常监管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另一个是专职直销企业牌照审批的商务部,二者联合召集的“1·29集体约谈和告诫会”让业内备感“压力”。 “参加会议的大多是直销企业主管政府外事或公共事务的相关负责人。”接近上述会议的一名直销行业人士告诉1℃记者。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的消息,“会议认为,我国直销行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少违法违规行为,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危害大,后果严重。” 在1月8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已经痛斥了“保健”市场乱象,“严重危害民生,严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严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直销产业就屡屡爆出问题,广受社会诟病,虽然一再受到监管,但却一直在“或明或暗”的环境中野蛮生长。 根据原国家工商总局官网于2017年11月公布的《直销企业分级分类监管课题调研报告》,对直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的调查中,监管部门认为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为“虚假宣传、未经批准从事直销活动、从事传销活动”,违法行为发生比例分别是88.9%、50%、44.4%。 “虽然《直销管理条例》对直销产品、直销人员以及直销区域等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当直销企业建立起一定规模的销售员队伍后,渠道越大,产品的销售能力越强,需要的品类越多,有的产品并没有备案。而《直销管理条例》规定只能销售六大类产品,这与现实产生了矛盾。另外,随着人际关系地域边界的打破,尤其是线上人际关系建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没有了地域概念,而《直销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区域,也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人际关系了。因为法规与现实的冲突,这一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违反《直销管理条例》甚至是触碰《传销管理条例》的行为。”王万军表示。 1月8日发布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下称“百日行动方案”)指出,对直销行业要“开展约谈,召集重点企业、相关经营者、行业协会,通报查处的典型案例,提出规范要求,督促整改”。 在“百日行动方案”启动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1℃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4日,已有河北、陕西、山东、广东、江苏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对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进行了集体约谈。 接近“百日行动方案”会议的一位部委内部相关人士对1℃记者表示,此次对“保健”市场的整治,范围十分广泛,所有市场上冠有“保健”之名的日用品、食品等都是重点打击的(对象),“最近爆发的事件是诱因之一,也是我们重点想打击的”。 近年来,许多直销企业披着“合法”的直销牌照外衣,销售人员为达目的,不惜夸大和虚假宣传,最终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的事件频发。 事实上,有大批直销公司从事“保健”业务,占比接近九成,且其中以内资企业居多。通过梳理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官网公布的91家持牌企业的信息,1℃记者发现,共计有80家企业经营“保健”业务(其直销产品分别为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材),占比高达89.91%。 “这次对直销行业的整治工作是前所未有的,比以前任何一个专项行动的力度都大。”1月28日,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在接受1℃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由市场监管部门或者食药监部门单独发起的都是专项行动,这次是13个部委联合行动。 “现在是13个部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监管,肯定力度更大。过去每个部门都在各自进行监管,现在把13个部门的职能和措施整合在一起,就不是简单的‘1+1’的概念了。”杨谦说。 与以往单独部门行动或者跨部门交叉合作所不同的是,此次是13个部门打出的监管“组合拳”,相互之间分工明确。 据1℃记者对“百日行动方案”的梳理,比如,严厉查处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由中医药主管部门牵头,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严厉查处违规直销和传销行为,重点查处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虚假宣传行为由市场监管、商务、公安部门按照职责落实。这与以往的监管不同,打破了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状态,让监管职责更加明确和有效。 华南一位直销行业人士向1℃记者透露,1月8日当天的会议还点名了13家直销企业,这些企业均存在“问题”,包括最近被媒体持续曝光、退货较多以及市场投诉率高等。 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主要负责人对外表示,下一步,直销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按1月29日会议及各地监管部门约谈会的要求,从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内部管理等环节全面排查漏洞。 “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问题相对集中的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将不定期集中约谈,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惩戒。”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称。 监管范围“全覆盖” 随着雅芳在2006年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直销产业在中国合法化发展了十余年。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权健等部分直销企业出现严重背离《直销管理条例》的“走样”现象,并最终演变成违规的传销。 对于如何辨别直销和传销,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给出了明确的“行为特征”定义,直销是合法经营行为,以“单层次”为主要特征;传销是非法经营行为,以“拉人头”、“入门费”、“多层次”、“团队计酬”为主要特征。“企业开展直销应当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但《直销经营许可证》仅说明该企业有资格从事直销经营,不是区分直销与传销的依据。” “这就存在打‘擦边球’的问题,拥有直销牌照的企业是不是严格遵守《直销管理条例》。”徐华锋告诉1℃记者。“现在直销行业的许多乱象,其实很多都是在规避《直销管理条例》。比如直销企业出现的违规问题,往往并不完全是出现在直销员身上,而是出现在经销商身上,而与经销商的关系是《直销管理条例》没有明确规定的。”杨谦告诉1℃记者,现在很多直销公司的产品爆出问题,并非完全是在核准的直销产品上,而是直销公司的其他产品销售出现违规,这本身也是法规上的空白或者“灰色地带”。 此次陷入舆论风暴的无限极即出现了经销商乱象。1月28日,无限极对外公布了10条整改措施,称已成立由行政总裁领导的专责项目组,全面开展“自省自查自纠”,对各分公司、服务中心、专卖店、经销商展开专项大检查。 无限极对外发布的整改措施称,公司存在多项问题,包括“经销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主体责任不明确,对经销商夸大、虚假宣传行为查处不力,对私自制售、传播、使用夸大、虚假宣传违规资料的行为监管薄弱,同时对消费者的投诉处理方式单一、人文关怀不足等。”业内人士表示,一家直销企业并不仅仅销售已获得备案的直销产品,其未经直销备案的产品往往委托给经销商销售或者与经销商合作销售。直销行业专家指出,目前直销公司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并不受直销法规约束,这是监管部门“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根据1月29日约谈情况,1℃记者发现,此次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颇为细致严格,范围覆盖直销企业的销售团队以及直销产品方面,直销企业的经销商群体亦被纳入监管范畴。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的消息,首先明确要切实加强和完善直销企业的内部管理,对销售团队、企业高管、直销员要加强管控;其次,切实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夸大虚假宣传和违规直销行为;再次,要求强化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保健食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销售环节、标签说明书等严格管理;最后,还要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投诉绿色通道,提供方便快捷退换货保障。 “现在监管部门除了要求规范直销企业的经营行为,还要求加强产品的安全质量,且要求对于一些投诉以及退换货需要提供保障。”王万军说,这也有别于以往的监管。 自2018年初完成大部制改革后,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即对直销行业加强了整治力度,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对直销企业及其经销商的监管。 2018年4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加强对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合作方、关联方的监管,同时依法查处与直销相关的各类违法行为,以及建立健全直销监管工作机制。 此次“百日行动方案”亦明确,一旦直销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将撤销相关备案和资质。“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有虚假宣传、超直销产品范围经营、在未批准区域开展直销业务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在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处罚的基础上,撤销所涉直销产品备案;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相应分支机构直销经营资格直至吊销该企业直销经营许可证。” “直销行业不但要严进,更要有摘牌制度。直销牌照不但不是免死金牌,也不是终身资格。”王万军说。 此次监管之下,直销企业亦有响应和动作。“现在国家要求自查自纠,我们也在做调整、整顿,这段时间也在配合国家的法规政策执行。”此前亦被曝出问题的广东直销企业佳莱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佳莱科技”)媒体负责人告诉1℃记者。 十余家企业备案调整 在约谈直销企业之际,监管层还暂停了直销企业的相关审批。“百日行动方案”指出,“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暂停办理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等事项”。 根据商务部直销企业管理网站公布的《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和变更、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负责直销企业审批的为商务部。其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申请,分别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和商务部外资司受理。 日前,1℃记者致电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确认已暂停直销牌照申请。“我们对外已有说法,(因为‘保健’市场)专项整治。”市场秩序司有关人士回复称。 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显示,自2006年2月22日雅芳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以来,截至目前共计有91家企业获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 1℃记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12月27日沃德(天津)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获批之后,就再也未见内资企业拿到直销牌照;自2018年1月19日汉德森日用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获批之后,就再也未见外商投资企业拿到直销牌照。最近两年直销牌照发放已经大幅减少。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直销牌照发放数量分别为9家、19家、16家、2家和1家。 “这两年直销行业不规范现象明显,违规直销和传销现象越来越多,监管部门要加强审批。”谈及当前监管牌照的审批进度,王万军认为。 这两年来,亦有不少企业拟申请直销牌照。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曾公布了一批拟申请直销牌照企业的受理公示,但最近“受理公示”这一栏目却显示为空白,点击之后无法打开。 “不单单是(直销)牌照,其他所有(关于直销审批)的事项都已经停止了。现在全省是一个‘只减不增’的状态,比如可以减少备案产品、直销员和服务网点等。”广东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1℃记者,“目前全国各地都一样。我们也是根据上面的要求去做,比如新的政策调整,亦是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 据1℃记者梳理,2019年1月1日至29日,商务部直销行业网站公布过12家直销企业的事项调整情况,其中直销产品调整(4家)、直销培训员调整(5家)、直销区域调整(3家),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权健公司所在地天津。 1月24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天津天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天狮”)调整服务网点,位于上海长宁、静安等区的共计12个服务网点被注销。天狮于2011年获得直销牌照,位于权健公司所在地的武清区。 自权健事件爆发后,天津十部门宣布打击保健品违法行为,开展3个月专项整治。天狮等天津直销企业亦陆续被整治。 同样调整服务网点的还有佳莱科技,其在新增5个服务网点的同时,又注销了5个服务网点。佳莱科技于2015年7月14日获得直销牌照,共有8款产品获批对外销售,全部是保健器材,包括护腰夹、足袜、腰部固定带等产品。此前,媒体报道佳莱科技存在违规问题。 另外,同样位于天津的直销巨头天津康婷生物调整直销产品。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康婷减少“瑞倪维儿养颜补水面膜”在内的13款化妆品。 1月28日,天津和治友德制药有限公司调整直销产品,减少远红磁性枕和3D远红磁性床垫2个保健器材。 目前,整个直销行业草木皆兵,但监管风暴还远远没有结束,如何让野蛮生长了十数年的直销行业回归到法律规定的边界之内,应该是此次监管的直接目的。 编后评:在权健问题爆发后,监管部门对直销行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整治,13余部门联手打出“组合拳”。第一财经1℃记者从监管角度全面分析了目前直销行业面临的局面。 我们独家发现,有直销牌照的91家企业中,近九成在搞保健品。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直销行业面临新的监管难题,对经销商的监管即是其中之一,而《直销管理条例》却并未覆盖于此。 在直销牌照暂停审批之后,未来将是“只减不增”的现状,即国家层面已经开始从门槛上清理直销行业乱象。首先严进,同时对有问题的直销产品、不规范的直销员和直销范围进行逐步清理。 未来直销行业将面临大洗牌。  [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1月31日 19:48
"无限极"奇人录:业务员抢银行 经销商保健品掺伟哥

  无限极旧日奇人录:业务员抢银行、经销商卖的保健品掺伟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宋思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无限极产品被指疑致3岁女童心肌损害一事继续发酵。1月20日晚,无限极(中国)官网发布了对近期消费者投诉的跟进通报,指出截至1月20日19:00,公司共收到11宗与产品相关的消费者投诉信息,接下来,公司将继续核实相关情况,跟进落实投诉处理,并及时将处理进展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也将定期向公众通报。 在无限极陷入舆论漩涡的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从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例找到了一些此前无限极经销商、业务员所涉及的个案,这些“奇人”显然不安分于出售产品,要么尬抢银行,要么卖起了含“伟哥”的保健品。 目前,无限极经销商又在如何介绍产品?是不是一如往昔?记者今日(1月21日)进入了无限极专卖店了解情况。 往日奇人一:无限极经销商私售的保健品中含“伟哥” 要说的第一位奇人,是一位无限极专卖店的经营者,他在卖无限极产品之外,可能还出售一些其他产品,比如“九味参茸”,当然这个参茸有点不一样,里面掺了“西地那非(俗称伟哥)”。 如果老人家买了这个东西吃,这画面太尴尬不敢想。 2016年6月,河南省泌阳县法院对一桩“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一审宣判(案号:(2016)豫1726刑初250号)。 案件缘起于当年5月16日下午,泌阳县公安局郭集派出所对辖区销售保健品店进行检查,这一次查到了一家无限极专卖店在经营“九味参茸”、“巴西伟哥”、“利多邦”。 经检测,以上三种保健品(保健品即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中均有含量不等的禁止添加的“西地那非”。不过,好在这家无限极专卖店的经营者冯某某投案自首,主动缴纳罚金,因此法院以冯某某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其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 当然,无论从无限极的产品列表中,还是这份裁判文书上,都没有证据显示这些含“伟哥”的产品,与无限极有关联,不知是否为店主另行采购销售? 图片来源:无讼网截图 往日奇人二:以从无限极买货为名诈骗亲朋、同学逾800万 上述人等虽然被判刑,但好歹还是“出了货”的。但还有无限极的经销商,是直接以从事无限极买货的名义搞诈骗,而且诈骗对象包括同乡、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亲戚、自己对象的初中同学等。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6年5月的一份一审判决书显示,一个叫蔡X飒的人被检察院起诉犯有诈骗罪(案号:2015二中刑事初字第0151号)。 2013年3月~2014年10月,一年多时间内,蔡X飒编造其经营“无限极”产品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其夫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其亲属生病需要用钱等多种理由,以高额返息为诱饵,先后骗取14人共计1321.85万元,均用于个人消费及偿还个人欠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蔡X飒诈骗的对象颇为广泛,理由五花八门: 一个人的婆婆家和蔡X飒是邻居,蔡X飒就说自己的对象干买卖用钱,以此为由借钱。一借就是26万元,蔡X飒以各种理由不还钱,最后还玩起了失踪。 蔡X飒骗亲戚的钱也是“不分亲疏”,比如,其骗了自己二婶20万元,也骗了自己姐夫的亲戚46万元。 那么,蔡X飒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据其供述:2009年她和另外三个人合伙开了一家“无限极”一级店。她2012年3、4月份开始,以自己做“无限极”团购生意可以挣钱,自己的对象和他人合伙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的虚假理由,利用付高息的手段向他人借钱。“每次都是以干‘无限极’买货的名义借钱”,所借现金大部分用于还账,“60万用于平时开销”。蔡X飒称,她被很多人天天逼着还钱,“只能再找别人骗钱还给他们”。 最终,法院认定,蔡X飒无固定收入,在不具有还款付息能力的情况下,大肆向他人借款,虚构从“无限极”进货需要大量资金等事实,骗取他人钱款数额达858.43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当然,这看来也是蔡X飒的个人行为,且按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出具的情况说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资料,证明蔡X飒在该公司2014年6月至9月期间每月购买该公司产品2000元,合计8000元,此外无其他消费。 图片来源:裁判文书截图 往日奇人三:“90后”无限极业务员犯抢劫罪被判刑十年 如果说“诈骗罪”算是“动口不动手”,那么还有直接“动手”搞抢劫的个人,此人则是“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业务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份2013年的上海市一中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这名业务员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案号:(2013)沪一中刑初字第184号)。 这份判决书显示,被告人万X道因信用卡透支无力归还,2013年4月10日9时许,穿戴好帽子、口罩,并携带布袋、水果刀等作案工具至一家银行内,进入VIP理财室,左手捂住正在办理业务的客户口鼻,右手持刀抵住其颈部,威逼银行工作人员向事先准备好的布袋内装入人民币10万元,劫得钱财后走出银行逃跑。但银行工作人员非常英勇,和路人一起追赶万X道,逼得万X道将装钱的袋子扔进驶过的小轿车内,然后逃跑。 当然,即便把钱都丢掉后的万X道,还是当天就被公安机关抓获。 最后,被告人万X道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不过,因为万X道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因此其之后依法被减刑。 以上案例,就无限极这种规模的公司来说,也许是林子大了,什么人都能遇上。 记者探访无限极专卖店 随着无限极相关事件的发酵,无限极产品到底有什么作用再掀热议。记者注意到,2018年初,曾有一个自媒体号发表文章称,有人吃了无限极某产品后,“恶性肿瘤消掉了”。 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打了成都某食品经营部负责人陈先生(化名)的电话,他的食品经营部正属于无限极(中国)服务网点。在回答无限极产品对癌症有无作用的问题时,陈先生表示:保健品只能是增强免疫力,真的是癌症,那是没有办法的。 位于成都的一家无限极专卖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宋思艰 摄 今日,记者还来到成都金河路一家无限极产品专卖店,询问无限极某一款产品对癌症是否有作用,该专卖店经销商也明确表示:“那这个你要到医院去。”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22日 10:53
陕西:权健无限极事件有警醒作用 直销企业自查自纠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22日 10:37
"老牌直销"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涉嫌传销 号称排队赚钱
第一财经 | 2019年01月22日 03:22
直销再曝乱象: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或涉嫌传销
直销再曝乱象: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或涉嫌传销

  直销行业再曝乱象,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是个什么计划 2019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针对“保健”市场乱象在全国开展百日联合整治风暴。继权健后,华林、无限极先后被立案调查。但这只是掀开了直销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第一财经记者在自称“中国网络营销做得最规范”的国内老牌直销平台三生公司的服务平台发现,公司近日紧急停用会员系统,大量披露公司内幕的网络信息被删除。而其类似传销的“消费致富计划”却仍在全国范围继续扩散,并且应用在其他直销平台上。 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三生公司”)是中国最早一批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之一,主营保健品、化妆品和家具用品。行业增长乏力,但公司近年业绩却能连续翻倍增长。其中一大奥秘或许可以用《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形容。 第一财经记者在成为三生公司会员的六个月时间里,发现公司宣称的所谓零投资、零风险、高回报的互联网电商“消费致富计划”其实是一个拉人头、交入会费、层层返点的类似传销活动,并且参与成员众多,涉及金额巨大。 近年来,随着社交电商的崛起,人人微商的时代到来,销售活动裂变式传播为传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避开了相关部门对直销企业人员、实体网点的监管。不少知名直销企业都存在越过法律红线,涉嫌从事类似传销的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认为,传销活动参与人群众多,涉及金额巨大。他建议对“涉众商业模式”进行监管立法,来规制公司行为的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对违背商业价值规律、不可能盈利的经营模式加以监管。 老牌直销公司涉嫌传销 2018年6月,三生公司举办年中大会,公司1-5月业绩同比增长158%,会议现场盛况空前。被称为“互联网直销王国黑马女少帅”的三生公司执行销售总监王芳(网名)发表获奖感言。 她哽咽地说,“像我这样一个安徽打工妹,能作为一家企业的中层站在这样的舞台上,完成了从土鸡到凤凰的蜕变,只能用忠诚二字来诠释。” 德道云创系统是三生公司14个营销团队之一,以互联网为主要推销渠道,是公司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支销售力量,成员数量达到数十万人,2018年总共完成销售业绩21亿元,两年中增长了十倍,2019年更是定下了50亿元的销售目标。 王芳是家乡镇上第一个开奔驰的人。“提车后的一周里,我老公像着了魔一样,每天坐在车里,用最好的毛巾从里面擦到外面,外面擦到里面。”王芳说,她感谢她的团队,更感谢自己五年前加入三生的决定。 执行销售总监也叫二钻经理,根据公司内部培训资料,二钻经理的月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级别到了钻石经理以上的,都已经不必亲自做市场,只需从下线的业绩里提成和分红。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走到这一步,绝大部分三生公司的会员都在缴纳了高昂的会员费后,一无所获,除了家中囤积了一堆三生公司的产品,以及需要每天在微信群和直播间里学习课程、聆听经理的分享。 记者在缴纳1700元成为普通卡会员后,就被拉入“追赶风口群”、“屌丝逆袭群”等诸多微信群,和三生“家人”、“老师”们分享励志故事,学习奖励制度和招商话术。 “早日想办法升级VIP,你不升级,你会错过无数个分钱的机会!千万不要为公司省钱!”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督促会员。钻石卡VIP是三生会员的最高等级,成为VIP需要缴纳39800元会费。 和权健960元的会员费相比,三生公司会员的门槛更高,层级奖励也更加复杂。 根据规则,如果会员A推荐一个普卡会员B,A能从B缴纳的1700元会费中获得500元直推奖励;如果B继续推荐了C,A能从C身上分150元;C再推荐了D,A还能分到90元……一直到第八代。 当然,你可能不甘心做一个普卡会员,因为VIP会员的奖励要丰厚得多,有推荐奖、消费返利、对碰奖、管理奖等等,名目繁多。单靠发展下线就能有15%的提成,推荐两个VIP能拿1万元,推荐7个VIP就把自己买会员的本钱赚回来。 但这都只是小钱,要赚大钱必须要层层返点,不断分裂式发展下线。比如管理奖规定,经理能够分得其以下三代会员总收入的10%,加上四到八代会员总收入的5%。只要每代每人发展5个会员,经理仅管理奖就能拿到每月大概65万元。 而经理又分8个级别,从一星经理、二星经理一直到五钻经理。 “必须懂得借力,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市场会无限地倍增下去。坚持一两年,你一定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管道,源源不断地来钱,实现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过上有钱有闲的生活。”老师在直播间里向数百名三生“家人”喊麦。 虽然三生公司等直销企业拥有商务部直销牌照,但直销和传销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国法律规定,传销是以推销商品为名,要求参加者缴费或者购买商品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并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活动。 “虽然有些平台具有直销资质,但其以缴纳会员费、形式取得会员资格,并对会员进行分级,根据级别、人头确定返利,本质上已经与商品或服务脱节,具有变相传销的特征。”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春林对第一财经表示。 消费致富是馅饼还是陷阱 许多人加入三生都是被“排队赚钱”所吸引,即所谓消费致富,“把消费者变成消费商!”。 “我们公司首创独有的排队分钱奖励,你加入之后呢,就算你不推荐人,没有业绩,也有钱拿。只要抢先占了位子,排在你后面的人就要分钱给你。”这就是三生公司营销人员宣传的所谓轻松创业计划。 记者的上家提供的公司奖励规则显示,“消费奖完全没有风险,不需要自己做市场,只要你后面有人加盟,公司每个月奖励你8.4元,1000人就是8400元。”她使用美女头像,通过加微信、QQ好友来拓展市场。 但在长达六个月时间里,记者从未得到过消费奖。上家这才告诉记者,领取消费奖需要额外花350元买产品,很划不来,建议记者尽早升级到VIP,领取更大的排队奖——矩阵奖。 矩阵奖也不需要自己拉业绩,只要后面有新的VIP加盟就能分钱,1-5层每单分红700元,6-10层见单秒接300元,11-16层50元。“三三倍增,就是32亿元!就算只完成百分之一,也有3200万!” 但是,和记者一样,许多会员都没有拿到过所谓的无风险、无投入的排队奖。 北京巡回律师事务所主任曹晋义律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传统的传销是拉人头来算报酬,如果连人头都没有拉,别人给他派下线、分钱,就是一个脱离实物的报酬系统,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他认为,判断非法金融活动的关键是看有没有实物的流转,只要有派下线的成分,又没有金融产品资质,就构成虚假交易。公司以直销的幌子来筹集资金,而消费者追求投资回报而非商品本身。 2019年1月9日,王芳的教练曾鸿在YY直播做了《从规范运作 看直销发展趋势》的分享,他反复强调,商品实物是合规的关键,收会费要配以等值的公司产品,否则就成了资金盘。和其他老师一样,曾鸿并没有在商务部备案为直销培训员。 “传销平台可能通过赠送商品的形式绕开对金融传销甚至诈骗的认定,以符合直销的条件,但是缴纳的会费与商品本身的价值大幅偏离。”财经学者布娜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传销网络运行成本高昂,大量传销人员并不创造价值,而是从网络中层层抽利,最终靠底层新进成员输血,少数顶层成员坐拥巨额财富,其模式难以为继。 第一财经记者对比了三生产品和市面知名品牌的价格发现,三生产品价格明显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以三生公司思莉姿系列日用品为例,思莉姿一片面膜价格为90元,与国际顶尖品牌价格齐平,是一些平价畅销品牌的10倍左右。思莉姿一瓶15ml的眼霜,价格在1068元,相当于进口高档品牌价格的两倍。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淘宝网上,思莉姿产品鲜有成交。 在三生公司的宣传片中,“思莉姿使用的是纯德国技术,每一滴都是德国配置生产,原材料全部来自欧洲农场。”公司的德国合作方叫做德善健肤(Schätze)有限公司,公司总裁名字叫Connie Zhong。 不过,公开资料却找不到关于这家公司的信息。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上述这家所谓德国合作方实际上是国内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化妆品销售公司——深圳前海德善健肤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钟颖,正在申请名为Schätze Germany的商标。 目前,三生公司共推出了119种产品,包括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和家居用品,其中只有61种在商务部备案。 公司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善于捕捉市场热点,比如保健品螺旋藻、角鲨烯、牛初乳、芦荟胶囊都紧扣当时的热门概念。近年,公司还推出了富氢水机、远红外负离子床垫等家居产品,价格分别高达8980元和17600元,这些产品既没有在商务部备案,其效果也没有得到过科学验证。 价格本来就高昂,质量又没有公允的评判,要让许多原本并不富裕的会员购买,三生公司需要一个创意来说服他们。那就是告诉他们,这不是消费,而是在赚钱,消费越多,积分越高,晋升越快,回报就越高。比如,消费10套远红外负离子床垫的积分就可以晋升经理,然后再通过各种奖励从下线把本钱捞回来。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网商平台,通过让消费者成为会员,对会员进行返利,最终黏住了消费者,消费者本来可以货比三家,但是被得便宜的心理蒙蔽了。这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 2018年4月,银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提示公众防范“消费返利”平台风险。 文件指出,一些第三方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消费等于赚钱”为噱头,要求加入者缴纳入门费并“拉人头”发展人员加入,靠发展下线获取提成。上述行为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行为的特征。此类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直销企业为何频踩法律红线 王芳曾发誓“要比任何一个人都活得好”。她自称“10岁失去父亲,家里失去男劳动力。王芳经常听见母亲哭泣,说她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高中毕业后,王芳独自坐上开往南方的火车到城市里闯荡,有了工厂打工、做销售员、创办销售公司一系列经历。2013年经营传统生意失败后,王芳加入了三生公司。凭着要强的劲,她很快当上推荐冠军,成为团队的新星。 如果再升一级,王芳也能像权健的经销商一样去名牌大学深造了,不是继续教育学院,而是经济管理学院EMBA的高级研修班。 根据公司的推介资料,德道云创系统创始人之一、三生公司行政销售总监(三钻经理) 高宁(网名) 来自四川广安的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他不甘心当数学老师,选择了创业。但创业艰难,他勉强维持生计。直到2010年,他加入三生公司,创立了公司现在的网商直销模式。他常常以自己的例子宣传如何通过消费致富。 记者所在的三生会员微信群里,层级多达8级,成员数量超过400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其中不少是退休老人、家庭妇女、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个体企业主。还有很多会员同时在多个平台从事微商,或形形色色的金融传销活动。 “传销看似暴利,且低投入、低门槛,对经济收入、技能水平都较低,或者希望迅速致富的人群很有吸引力。”布娜新表示,“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居民收入减少,传销活动的潜力人群将大大增加。” 他认为,一旦进入传销组织,个人会对组织产生精神的依附感,无法分辨组织头目下达的指令是否合理、合法,最终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2018年8月,腾讯安全发布半年度互联网金融安全报告。报告认为,打着“消费返利”、“消费就是存钱”等口号的各类网上商城及线下商城,开始成为传销的新变种。 如2013年被查处的浙江万家购物网,按照资格和条件,把成员分为普通会员、VIP会员、金牌代理、金牌代理商、区域代理商等级别,实行层级计酬,涉案人员190万人,金额高达287亿元,遍及全国31个省的2300多个县市。 近日,拥有直销牌照的保健品直销巨头权健集团、河北华林、无极限等先后被立案调查,权健董事长束昱辉等16人因涉嫌组织传销活动罪被法院批捕。2013年1月和2018年8月,三生公司也曾被媒体曝光涉嫌传销。 这些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直销企业会屡屡越过法律的红线。 2014年是国内直销惨淡的一年,受电子商务冲击和“涉嫌传销”等负面消息,直销企业普遍遭遇业绩下滑,和三生公司一样在2006年同批获得牌照的直销企业,现在许多已销声匿迹。 不过,近年来社交电商的崛起让直销企业感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利用直播平台、社交工具、视频网站能大大提高销售人员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人人微商时代下,销售活动裂变式传播也提供了滋生传销的温床,轻松避开了相关部门对直销企业人员、实体网点的监管。 权健事件爆发后,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召开会议,针对“保健”市场乱象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最终都要靠利润维持,由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分享产品的利润。如果只是消耗消费者的本金,依靠下线不断补充上线,这样的模式是不能维持的。”武长海表示。 他认为,传销具有涉众特点,参与人群众多,涉及金额巨大。他建议出台《涉众商业模式监督管理办法》,来规制公司行为的负外部性,对违背商业价值规律、不可能盈利的经营模式加以监管。  [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1月21日 14:31
北青报:远离“治病保健品”从今年春节开始
北青报:远离“治病保健品”从今年春节开始

   远离“治病保健品”从今年春节开始 苑广阔 1月18日中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在面对保健品时,不要相信“能治未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佩戴祛病强身”等大话。 在保健品帝国权健崩塌之后,包括华林、天狮、无限极等在内的保健品公司,相继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遭受公众如潮的质疑。中消协在这个时候发布消费安全预警正是时候,年终岁末正是保健品消费的高峰期,如果消费者缺乏必要的理性,难免会上当受骗,成为各种各样的保健品骗局的牺牲品。 远离“治病保健品”不妨从今年春节开始。之所以要强调“治病保健品”,是因为我们不能由于权健等陷入丑闻就一竿子把所有的保健品打死,毕竟很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生产、销售的保健品,对人体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正如中消协在最新的消费预警中所表示的那样,保健品既不能治未病,也不能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所以凡是宣称可以防病、治病,甚至是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最好要警惕、要远离。 鉴于目前保健品市场的特点,老年人群体当之无愧是消费主力,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大量年轻人春节期间回家过年,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轻人就应该积极充当虚假保健品“打假专员”的责任,积极向亲人揭露各种保健品骗局的真相,向他们灌输客观、科学的养生常识。 很多年轻人平时看到父母在各种家庭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转发各种虚假的保健品信息,也是倍感无奈,如果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渠道劝一劝,则可能因为沟通交流不够充分,效果未必会好,现在趁着过年回家,对父母进行教育引导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可以借机向父母讲讲保健品的真相,这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灌输、引导,效果往往比专门、刻意地向父母强调盲目迷信保健品的坏处更好,而且也不容易引起父母的抵触情绪。 子女多作为一些,父母家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就小一些,年轻人应该抓住春节的机会,向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宣战。  [详情]

北京青年报 | 2019年01月21日 09:38
三问无限极:个人行为公司无责?违法吗?换马甲咋治?
三问无限极:个人行为公司无责?违法吗?换马甲咋治?

  权健之后,三问“无限极”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里雨曦 导读:无论行业曝出多少负面事件,消费者似乎总是热情不减,这也给一些违规企业“卷土重来”提供了土壤。 权健事件余波未平,国内保健品行业另一个巨头“无限极”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省一名 3 岁女孩在当地无限极“指导老师”的推荐下,大量服用无限极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号称中国直销行业龙头的无限极近些年发展迅猛,然而“陕西 3 岁女孩服用保健品致病”事件被曝光后,人们发现在这家企业背后,保健品直销行业已是久病缠身、乱象不断。 个人行为,公司没责任吗? 1 月 16 日媒体报道称,陕西一名 3 岁女孩在大量服用无限极产品后,被诊断出患有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报道表示,因该女孩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朋友推荐,女孩母亲田淑平认识了号称无限极“指导老师”的樊某。随后在樊某的劝说下,田淑平为女孩停止服用医院药物,改服无限极产品。随后女孩身体每况愈下,直到 2018 年 5 月,西安儿童医院、西京医院出具的诊断书上均确认其患有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无限极方面回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称,2017 年 12 月以来,无限极陕西分公司一直责成并督促经销商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在一年多时间里,相关经销商与田淑平女士就补偿额度进行了多次面谈协商。 据记者了解,1 月 16 日,无限极方面成立专项小组并约见了田淑平家人,沟通从 1 月 17 日凌晨开始到 5 点半,因补偿问题有分歧,双方暂时中止了会话。无限极方面表示,目前补偿额度的问题还在沟通中,尚未有消息。 无限极相关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次事件属于经销商的个人行为,但是公司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无限极方面称,此次陕西涉事经销商樊某严重违反了与公司签订的经销商协议条款,公司将督促并责成其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去推进事件解决。待事件妥善解决后,再依照公司相关规则,对当事经销商予以处理。 “像经销商夸大宣传的情况,我们会对业务市场做进一步的排查。此次事件也让我们反省目前的机制有可以完善的地方,我们也会对规范再次进行梳理。”上述无限极相关负责人说。 夸大宣传,涉嫌违法吗? 在这次事件被曝光之前,无限极俨然是保健品直销行业的标杆性企业。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 年无限极销售额达 249 亿元,已经超过安利成为中国最大直销公司。但在业绩不断上升的同时,无限极从未远离纷争。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自 2016 年开始,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涉及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的法律诉讼已有两起。 公开信息显示,河南省平舆县一位受害人在 2011 年发现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16 年 3 月被告一向受害人推荐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保健品,受害人即在被告二的专卖店内购买部分该产品进行服用,2016 年 3 月 26 日受害人去世。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一在推荐产品及指导服用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夸大产品效果和需要具备一定中医专业知识才能给予的指导意见,但被告一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具备相应的条件。一审法院判定无限极公司赔偿原告方各项损失 3 万元,被告一赔偿原告方损失 7 万元。 随后无限极上诉驻马店市中院称与被告一属经销合同关系,并非无限极工作人员,双方不存在隶属关系;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对被告一存在管理责任,属认定事实有误。而被告一在答辩中却称,其是无限极的直销工作人员,每月按时发放工资。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 “这些宣传技巧和操作流程怎么会是经销商个人能完成的呢?”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大部分保健品企业对经销商的宣传内容、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引导消费者购买、如何开会等都会做出指导。 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看来,这几年随着国家打击虚假广告的力度加大,保健品的宣传手段也出现了变化,曾经大张旗鼓的电视广告逐渐减少,现在主要是以开会为主的社群营销。 夸大保健品的治疗效果是大部分国内保健品企业在宣传中所惯用的手法。史立臣认为,中国的保健品宣传始终脱离不出功效宣传的范围,如果企业不大力宣传其产品功效,产品就不会受欢迎;而在该行业相对成熟的欧美国家,则定位于营养补充剂。 瞭望智库食品健康产业研究员王先知表示,保健品对健康仅有辅助作用,不能取代药品,某些机构打“擦边球”忽悠消费者,不仅是不道德,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换个马甲,怎么治? 权健之后,无限极又出事。为什么这些事件屡屡曝光后,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在史立臣看来,“运动式”治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一旦风头过了,某些恶性行为依然会卷土重来。王先知也认为,由权健事件引发的行业大地震,短期来看对规范直销行业和保健品行业能起到威慑作用,长期还得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否则一些不法分子还会换个“马甲”再来,继续侵害消费者利益。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备受争议的鸿茅药酒在消失了不到半年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广告攻势。在多家地方电视台和地方卫视,鸿茅药酒的广告和植入再次多了起来。 另外,2009 年因遭舆论对其活熊取胆的道德性批评最终谋求上市未成的归真堂,不仅仍在多方寻求新三板上市,而且依托熊胆粉系列产品,登上了某商会主办的“ 2017 年度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企业榜单”。 保健品行业的一次次乐观,缘于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张。特别是无论行业曝出多少负面事件,消费者似乎总是热情不减,这也给一些违规企业“卷土重来”提供了土壤。 “这个行业的消费者几乎没办法教育。”上述不愿具名业内人士表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对消费者的警示提醒,其作用远不及保健品企业向消费者“洗脑式”灌输的东西。 史立臣表示,当前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一方面应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对违规行为的问责有章可循,让消费者投诉有路;另一方面,监管应该常态化,并且要加大违规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违法成本。[详情]

财经国家周刊 | 2019年01月20日 09:13
法制日报建议保健品会销必须备案:会销已成违法手段
法制日报建议保健品会销必须备案:会销已成违法手段

  法制日报1月20日消息,据报道,自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1月20日 06:20
无限极称接多条儿童心肌损害投诉 与田淑平再谈未果
无限极称接多条儿童心肌损害投诉 与田淑平再谈未果

  无限极称接多条“儿童心肌损害”类似投诉,与田淑平再谈未果 实习生 赵思维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继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月16日报道后,“无限极产品疑致陕西商洛3岁女童心肌损害”事件又有新的进展。 1月18日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无限极公司”)向澎湃新闻发来一份情况通报称,该事件发生后,无限极公司通过400客服热线、媒体报道等渠道,陡然收到十多条类似信息。对此,该公司已成立整改专职小组,将对所有消费者投诉和媒体报道的信息登记建档,并逐一跟进落实。 前述陕西商洛3岁女童母亲田淑平告诉澎湃新闻,18日下午四时左右,无限极公司代表再次与她进行协商,并提出到权威医院给孩子全面体检,但未答应她提出的“保证孩子成年之前不出问题”亦或“出现问题后相应终生治疗”的要求。双方协商近一小时,随后不欢而散。 18日晚,澎湃新闻就前述信息,致电无限极公司媒体事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该负责人称,将进一步了解情况。 田淑平说,18日下午,无限极方面提出要看望孩子,同时再次协商处理此事。基于对方答应协商处理事情的前提,她同意见面。“我们的态度一直是不处理事情不能见孩子,他答应我们,我们才让见的孩子。”田淑平说。 不久,自称为无限极方面代表的一男二女前来见面,该男代表同时带了一张盖有无限极公司公章的委托书,称从总部过来。 其中一位女代表为第一次约谈时自称为无限极陕西分公司工作人员的刘姓女士。刘姓女士在第一次约谈时,曾多次向田淑平提到“过了两点你一分钱都拿不到”、“过了今晚你一分钱都拿不到”等言论。 田淑平说,现场协商时,无限极公司代表提出带着孩子去权威医院做全面体检,称如果有问题需要治疗就治疗。 田淑平拒绝了,她认为已带孩子去北京儿童医院等权威医疗机构检查治疗,专家也已经给出诊断证明,足够权威。“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孩子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我们就要求无限极要保证孩子在18岁之前健康成长,不出现任何身体问题。如果成年之前出现任何身体问题,要保证终身的相应治疗”。 但无限极公司代表并未答应此要求。 田淑平说,给孩子服用的无限极8种产品,其中“无限极牌常欣卫口服液”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备案信息中,明确注明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 但田淑平此前致电无限极客服时,客服称这个产品的性质很温和,加大服用量也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客服还称有很多小伙伴都是在加大量服用以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田淑平表述,上述沟通自己都留有录音。 无限极公司代表并未解释此事,只称公司会全力以赴满足田淑平对”经销商”的要求。 “完全避重就轻,不正面回答”。田淑平说,“经销商有问题,无限极公司也有问题,客服的推荐难道不是一种误导,虚假宣传?” 1月17日凌晨5时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经过协商,原本已与田淑平基本达成和解,但临签字时突然反悔,田淑平要求大幅提高补偿金额,此事尚在僵持中。据该人士称,田淑平将原本达成的60万补偿金提高至100万元,导致补偿暂时没谈拢。 后田淑平发文称,面对无限极一份60万的赔偿协议,签字的那一刻,她放声痛哭,觉得健康用金钱买不到。下一步打算能协调处理就协调处理,不能协调处理就走司法途径。 1月18日晚,无限极公司向澎湃新闻发来一份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无限极对近期媒体报道及消费者投诉事项的专项行动安排 1月16日,陕西田女士投诉我司一事被媒体报道,备受关注。自此事发生之后,我司通过400客服热线、媒体报道等途径,陡然收到类似信息达十多条。 因短时间接收到的投诉信息数量陡增,事发时间、地点各异,诉求不一,并且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情况我们未曾知悉并了解,故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予以即时解决,在此深表歉意。但我司一定竭尽全力核查事实真相,给广大消费者、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予以交代。 为更好地厘清真相、解决问题,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媒体的监督和政府的管理,我司决定成立由高级副总裁牵头,包括质量、售后服务、业务规则、分公司、法务等相关职能工作人员在内的整改专职小组,将对所有消费者投诉和媒体报道的信息登记建档,并逐一跟进落实。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报请省市区三级政府主管部门持续指导、邀请新闻媒体持续监督,并将处理进展向相关部门每天一报。我们尊重相关法律法规和调查结果,如若我司确有问题与错误,造成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实,我司决不逃避任何一个应尽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必将承担到底。 欢迎广大消费者、媒体、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对我们的监督,如有问题或反馈,可拨打我司热线电话(4008001188)或与当地的我司分公司予以联系。谢谢大家!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2019年1月18日[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1月19日 21:59
中国最大直销公司无限极摊上事 官方已立案调查
中国最大直销公司无限极摊上事 官方已立案调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综合每经APP(记者:吴泽鹏)、新华社、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之声等 原标题:背靠李锦记,年入39亿美元!中国最大直销公司摊上事,官方已立案调查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新天地的无限极大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新华社西安1月19日报道,针对媒体报道的“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月16日,媒体报道陕西商洛市田淑平3岁的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当地一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多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1月17日晚间,无限极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发来一份《关于陕西田女士投诉我司的情况说明》,承认涉事经销商违反与公司签订的《经销商协议》条款,并表示对经销商的管理措施不力、对消费者关怀不够。 据新华网报道,1月17日,西安市工商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处置工作会议,并按照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研究安排部署核查该事件。1月18日,西安市工商局在核查排查的基础上,召开约谈告诫会。会上,责成无限极陕西分公司立即对所有直销员及相关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并进一步提供所有西安地区分公司关联市场主体详细名单,形成报告报西安市工商局,就事件中涉及的无限极相关公司开展调查。 西安市工商局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 新华网报道称,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紧急部署,要求陕西各地市区开展对无限极分支机构及关联市场主体的核查、排查工作。 此外,1月18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当事女童的母亲田淑平处了解到,目前,女童的肝功能、低血糖等检查指标已恢复正常。 1月19日,记者联系了无限极公司,但公司方面暂未有回应。 背靠李锦记,无限极年入39亿美元 最近一段时间,权健、华林接连被查,引起社会对直销行业的关注。而相对于权健、华林,无限极的规模更大。 据美国著名直销杂志《直销新闻》《Direct Selling News》公布的2018年度“DSN年度全球直销100强榜单”(DSN Global 100 ),安利、雅芳和康宝莱营收位居前三名。中国公司中,无限极排名最高,名列第五位。 《直销新闻》自2010年起每年公布一份排行榜,这是为全球顶尖收益的直销公司设置的专属排名,是直销行业研究者、投资人以及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2018年度排名则基于各公司2017年的营收。无限极在2017年的直销营收为39.2亿美元。 另外,最近被查的权健、华林分别已7.86亿美元、5.77亿美元营收位列榜单29位和37位。 背靠大树好乘凉。无限极的“成功”和它背靠李锦记息息相关。 无限极官网介绍,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广州,是一家从事中草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大型港资企业,旗下雇员超过4700名。目前已成功研发生产出5大系列、6大品牌共145款产品,并已在中国内地设立30家分公司、30家服务中心,拥有超过7000家专卖店。 “李锦记”这一品牌系李氏家族于1888年创立,至今历史超过百年,一直以制造酱料蚝油闻名。不过,到了李家第四代,开始发展中草药健康产品,并开创出家族此前未尝试过的直销道路。这一切的操作者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无限极(中国)董事长李惠森。 图片来源:无限极官网截图 据无限极官网,无限极(中国)目前拥有广东新会、辽宁营口两大生产基地。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的累计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00亩(约20万平方米);无限极营口生产基地首阶段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初步规划占地面积500 亩(约35万平方米)。 天眼查资料显示,李惠森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有10家,其中3家已经吊销。 无限极此前多次涉及“人命官司” 开拓中草药健康产品为李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据南方日报报道,早在2010年李家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便透露,2010年李锦记酱料和中草药保健品两大业务营业额合计便已超过了100亿元。 在福布斯2018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中,时年89岁的李文达(英文名:Lee Man Tat)的财富为116亿美元,全球排名132位,财富来源显示蚝油、房地产。 为李家带来巨额财富的无限极销售的产品则包括化妆品、保健食品、保洁用品、厨具等。不过,正是在产品销售中涉嫌夸大宣传、传销,让无限极多年来一直备受批评。 无限极销售的部分保健品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输入“无限极”3个字,可以找到1039个结果,天眼查显示,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相关的法律诉讼有64起。 裁判文书显示,在2016年,重庆市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分别发生一起因听信无限极营销人员宣传,耽误治疗而死亡的案例。 两起案件中,法院都认定无限极销售人员存在夸大宣传行为。而在河南驻马店的案件中,法院认定无限极(中国)没有对销售人员严加管理,因此存在过错。 在王某军、孙某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二审刑事裁定书中,法院经审理判定被告人王某军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在证人的证词中,有提到“杨某萍以帮助推销无限极产品为理由,骗其前往西安听一个自称胡行长的人讲了一些资本运作的事情,并且介绍王某军给其认识。” 直销和传销的区别 三大直销公司相继出事,再次引发大众对于直销行业的关注。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上世纪80年代末,直销进入中国,当时直销和传销指的是同一个词,尤其是到90年代不少诈骗公司涌现,造成了恶劣影响和社会问题。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下令“禁止一切形式的传销活动”,甚至雅芳、安利、完美等外资企业也停止了经营。 当时中国正在谈入世(WTO),就给了雅芳、安利等10家公司“转型经营”的特许。2001年,商务部代表在WTO协议中承诺3年后取消“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限制。 到了2005年,雅芳成为中国首家官方批准的直销试点企业。同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年,安利、完美、玫琳凯等企业纷纷拿到了直销牌照。 商务部官网显示,目前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共有91家。有数据提到,有63家直销企业在2017年创造了1964.43亿元的业绩。 不过,在现实中有很多不法分子,以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而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的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教授刘俊海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传销的核心商业模式是拉人头,组建金字塔的商业架构,也就是让加入的人逐层发展下线,一层吃一层,这里边很多商品,与其说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还不如说是用来作为传销的一个道具和工具。另外,即便是有的企业领取了直销企业的行政许可,但是也不担保它一定不实施违法违规的行为。[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1月19日 20:27
史上最严直销业监管风暴来袭":近九成搞保健品
史上最严直销业监管风暴来袭

  史上最严直销业监管风暴来袭,近九成搞保健品,数千亿市场酿变 因权健公司违法违规事件引起的行业监管风暴,让直销企业遭遇进入中国发展20余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1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媒体通气会,对外通报了对直销巨头权健公司的调查情况。通报称,该局已建立专项工作机制,要求权健公司开展直销经营的北京、河北等9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调查。 前一天,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商务部在京共同召开直销企业集体约谈和提醒告诫会(下称“1·29集体约谈和告诫会”),全国91家直销企业的高管悉数到场,未有一家缺席。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负责人对直销企业提出了三方面的明确要求,即“认清直销行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不触碰法律底线”、“严格按要求抓好整改落实,维护社会稳定”。 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等13个部门就已启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并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行动,各地很多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被约谈和检查。 “此次电视电话会议,北京是主会场,规格相当高,来自13个部委的许多副部级以上领导都出席了。”接近1月8日会议的一位部委内部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1℃记者。 与以往传统监管行动不同,此次整治力度空前,13个部门形成“组合拳”,全方位对直销企业进行监管,使得直销业内大有草木皆兵之势。“这次是13个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去监管直销企业,力度肯定会很大。”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谦对1℃记者表示。 在约谈直销企业同时,监管层还暂停了直销企业的牌照等相关事项审批。广东省商务厅相关人士独家回应1℃记者称,原则上直销产品的备案申请“只减不增,全国各地都一样”。 作为一个深入中国并涉及庞大人群及销售市场的产业模式,直销行业发展20余年来屡屡爆出问题,如今迎来史无前例的监管行动,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这一产业的问题症结和未来局面。 “行业将面临整顿、洗牌,大家都在期待今年‘3·15’之后,这场监管风暴能够过去。”直销专家、九方马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王万军对1℃记者谈及此次监管风暴对业内企业的影响时表示。但风暴能否过去,还有待监管层对整个直销行业是否回归到法律边界以内的评估。 “13+”部门组合拳 一个是负责直销企业活动日常监管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另一个是专职直销企业牌照审批的商务部,二者联合召集的“1·29集体约谈和告诫会”让业内备感“压力”。 “参加会议的大多是直销企业主管政府外事或公共事务的相关负责人。”接近上述会议的一名直销行业人士告诉1℃记者。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的消息,“会议认为,我国直销行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少违法违规行为,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危害大,后果严重。” 在1月8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已经痛斥了“保健”市场乱象,“严重危害民生,严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严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直销产业就屡屡爆出问题,广受社会诟病,虽然一再受到监管,但却一直在“或明或暗”的环境中野蛮生长。 根据原国家工商总局官网于2017年11月公布的《直销企业分级分类监管课题调研报告》,对直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的调查中,监管部门认为排在前三位的问题依次为“虚假宣传、未经批准从事直销活动、从事传销活动”,违法行为发生比例分别是88.9%、50%、44.4%。 “虽然《直销管理条例》对直销产品、直销人员以及直销区域等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当直销企业建立起一定规模的销售员队伍后,渠道越大,产品的销售能力越强,需要的品类越多,有的产品并没有备案。而《直销管理条例》规定只能销售六大类产品,这与现实产生了矛盾。另外,随着人际关系地域边界的打破,尤其是线上人际关系建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没有了地域概念,而《直销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区域,也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人际关系了。因为法规与现实的冲突,这一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违反《直销管理条例》甚至是触碰《传销管理条例》的行为。”王万军表示。 1月8日发布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下称“百日行动方案”)指出,对直销行业要“开展约谈,召集重点企业、相关经营者、行业协会,通报查处的典型案例,提出规范要求,督促整改”。 在“百日行动方案”启动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1℃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4日,已有河北、陕西、山东、广东、江苏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对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进行了集体约谈。 接近“百日行动方案”会议的一位部委内部相关人士对1℃记者表示,此次对“保健”市场的整治,范围十分广泛,所有市场上冠有“保健”之名的日用品、食品等都是重点打击的(对象),“最近爆发的事件是诱因之一,也是我们重点想打击的”。 近年来,许多直销企业披着“合法”的直销牌照外衣,销售人员为达目的,不惜夸大和虚假宣传,最终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的事件频发。 事实上,有大批直销公司从事“保健”业务,占比接近九成,且其中以内资企业居多。通过梳理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官网公布的91家持牌企业的信息,1℃记者发现,共计有80家企业经营“保健”业务(其直销产品分别为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材),占比高达89.91%。 “这次对直销行业的整治工作是前所未有的,比以前任何一个专项行动的力度都大。”1月28日,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在接受1℃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由市场监管部门或者食药监部门单独发起的都是专项行动,这次是13个部委联合行动。 “现在是13个部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监管,肯定力度更大。过去每个部门都在各自进行监管,现在把13个部门的职能和措施整合在一起,就不是简单的‘1+1’的概念了。”杨谦说。 与以往单独部门行动或者跨部门交叉合作所不同的是,此次是13个部门打出的监管“组合拳”,相互之间分工明确。 据1℃记者对“百日行动方案”的梳理,比如,严厉查处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由中医药主管部门牵头,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严厉查处违规直销和传销行为,重点查处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虚假宣传行为由市场监管、商务、公安部门按照职责落实。这与以往的监管不同,打破了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状态,让监管职责更加明确和有效。 华南一位直销行业人士向1℃记者透露,1月8日当天的会议还点名了13家直销企业,这些企业均存在“问题”,包括最近被媒体持续曝光、退货较多以及市场投诉率高等。 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主要负责人对外表示,下一步,直销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按1月29日会议及各地监管部门约谈会的要求,从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内部管理等环节全面排查漏洞。 “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问题相对集中的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将不定期集中约谈,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惩戒。”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称。 监管范围“全覆盖” 随着雅芳在2006年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直销产业在中国合法化发展了十余年。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权健等部分直销企业出现严重背离《直销管理条例》的“走样”现象,并最终演变成违规的传销。 对于如何辨别直销和传销,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给出了明确的“行为特征”定义,直销是合法经营行为,以“单层次”为主要特征;传销是非法经营行为,以“拉人头”、“入门费”、“多层次”、“团队计酬”为主要特征。“企业开展直销应当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但《直销经营许可证》仅说明该企业有资格从事直销经营,不是区分直销与传销的依据。” “这就存在打‘擦边球’的问题,拥有直销牌照的企业是不是严格遵守《直销管理条例》。”徐华锋告诉1℃记者。“现在直销行业的许多乱象,其实很多都是在规避《直销管理条例》。比如直销企业出现的违规问题,往往并不完全是出现在直销员身上,而是出现在经销商身上,而与经销商的关系是《直销管理条例》没有明确规定的。”杨谦告诉1℃记者,现在很多直销公司的产品爆出问题,并非完全是在核准的直销产品上,而是直销公司的其他产品销售出现违规,这本身也是法规上的空白或者“灰色地带”。 此次陷入舆论风暴的无限极即出现了经销商乱象。1月28日,无限极对外公布了10条整改措施,称已成立由行政总裁领导的专责项目组,全面开展“自省自查自纠”,对各分公司、服务中心、专卖店、经销商展开专项大检查。 无限极对外发布的整改措施称,公司存在多项问题,包括“经销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主体责任不明确,对经销商夸大、虚假宣传行为查处不力,对私自制售、传播、使用夸大、虚假宣传违规资料的行为监管薄弱,同时对消费者的投诉处理方式单一、人文关怀不足等。”业内人士表示,一家直销企业并不仅仅销售已获得备案的直销产品,其未经直销备案的产品往往委托给经销商销售或者与经销商合作销售。直销行业专家指出,目前直销公司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并不受直销法规约束,这是监管部门“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根据1月29日约谈情况,1℃记者发现,此次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颇为细致严格,范围覆盖直销企业的销售团队以及直销产品方面,直销企业的经销商群体亦被纳入监管范畴。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的消息,首先明确要切实加强和完善直销企业的内部管理,对销售团队、企业高管、直销员要加强管控;其次,切实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夸大虚假宣传和违规直销行为;再次,要求强化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保健食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销售环节、标签说明书等严格管理;最后,还要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投诉绿色通道,提供方便快捷退换货保障。 “现在监管部门除了要求规范直销企业的经营行为,还要求加强产品的安全质量,且要求对于一些投诉以及退换货需要提供保障。”王万军说,这也有别于以往的监管。 自2018年初完成大部制改革后,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即对直销行业加强了整治力度,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对直销企业及其经销商的监管。 2018年4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加强对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合作方、关联方的监管,同时依法查处与直销相关的各类违法行为,以及建立健全直销监管工作机制。 此次“百日行动方案”亦明确,一旦直销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将撤销相关备案和资质。“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有虚假宣传、超直销产品范围经营、在未批准区域开展直销业务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在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处罚的基础上,撤销所涉直销产品备案;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相应分支机构直销经营资格直至吊销该企业直销经营许可证。” “直销行业不但要严进,更要有摘牌制度。直销牌照不但不是免死金牌,也不是终身资格。”王万军说。 此次监管之下,直销企业亦有响应和动作。“现在国家要求自查自纠,我们也在做调整、整顿,这段时间也在配合国家的法规政策执行。”此前亦被曝出问题的广东直销企业佳莱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佳莱科技”)媒体负责人告诉1℃记者。 十余家企业备案调整 在约谈直销企业之际,监管层还暂停了直销企业的相关审批。“百日行动方案”指出,“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暂停办理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等事项”。 根据商务部直销企业管理网站公布的《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和变更、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负责直销企业审批的为商务部。其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申请,分别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和商务部外资司受理。 日前,1℃记者致电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确认已暂停直销牌照申请。“我们对外已有说法,(因为‘保健’市场)专项整治。”市场秩序司有关人士回复称。 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显示,自2006年2月22日雅芳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以来,截至目前共计有91家企业获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 1℃记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12月27日沃德(天津)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获批之后,就再也未见内资企业拿到直销牌照;自2018年1月19日汉德森日用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获批之后,就再也未见外商投资企业拿到直销牌照。最近两年直销牌照发放已经大幅减少。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直销牌照发放数量分别为9家、19家、16家、2家和1家。 “这两年直销行业不规范现象明显,违规直销和传销现象越来越多,监管部门要加强审批。”谈及当前监管牌照的审批进度,王万军认为。 这两年来,亦有不少企业拟申请直销牌照。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曾公布了一批拟申请直销牌照企业的受理公示,但最近“受理公示”这一栏目却显示为空白,点击之后无法打开。 “不单单是(直销)牌照,其他所有(关于直销审批)的事项都已经停止了。现在全省是一个‘只减不增’的状态,比如可以减少备案产品、直销员和服务网点等。”广东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1℃记者,“目前全国各地都一样。我们也是根据上面的要求去做,比如新的政策调整,亦是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 据1℃记者梳理,2019年1月1日至29日,商务部直销行业网站公布过12家直销企业的事项调整情况,其中直销产品调整(4家)、直销培训员调整(5家)、直销区域调整(3家),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权健公司所在地天津。 1月24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天津天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天狮”)调整服务网点,位于上海长宁、静安等区的共计12个服务网点被注销。天狮于2011年获得直销牌照,位于权健公司所在地的武清区。 自权健事件爆发后,天津十部门宣布打击保健品违法行为,开展3个月专项整治。天狮等天津直销企业亦陆续被整治。 同样调整服务网点的还有佳莱科技,其在新增5个服务网点的同时,又注销了5个服务网点。佳莱科技于2015年7月14日获得直销牌照,共有8款产品获批对外销售,全部是保健器材,包括护腰夹、足袜、腰部固定带等产品。此前,媒体报道佳莱科技存在违规问题。 另外,同样位于天津的直销巨头天津康婷生物调整直销产品。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康婷减少“瑞倪维儿养颜补水面膜”在内的13款化妆品。 1月28日,天津和治友德制药有限公司调整直销产品,减少远红磁性枕和3D远红磁性床垫2个保健器材。 目前,整个直销行业草木皆兵,但监管风暴还远远没有结束,如何让野蛮生长了十数年的直销行业回归到法律规定的边界之内,应该是此次监管的直接目的。 编后评:在权健问题爆发后,监管部门对直销行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整治,13余部门联手打出“组合拳”。第一财经1℃记者从监管角度全面分析了目前直销行业面临的局面。 我们独家发现,有直销牌照的91家企业中,近九成在搞保健品。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直销行业面临新的监管难题,对经销商的监管即是其中之一,而《直销管理条例》却并未覆盖于此。 在直销牌照暂停审批之后,未来将是“只减不增”的现状,即国家层面已经开始从门槛上清理直销行业乱象。首先严进,同时对有问题的直销产品、不规范的直销员和直销范围进行逐步清理。 未来直销行业将面临大洗牌。  [详情]

"无限极"奇人录:业务员抢银行 经销商保健品掺伟哥

  无限极旧日奇人录:业务员抢银行、经销商卖的保健品掺伟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宋思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无限极产品被指疑致3岁女童心肌损害一事继续发酵。1月20日晚,无限极(中国)官网发布了对近期消费者投诉的跟进通报,指出截至1月20日19:00,公司共收到11宗与产品相关的消费者投诉信息,接下来,公司将继续核实相关情况,跟进落实投诉处理,并及时将处理进展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也将定期向公众通报。 在无限极陷入舆论漩涡的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从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例找到了一些此前无限极经销商、业务员所涉及的个案,这些“奇人”显然不安分于出售产品,要么尬抢银行,要么卖起了含“伟哥”的保健品。 目前,无限极经销商又在如何介绍产品?是不是一如往昔?记者今日(1月21日)进入了无限极专卖店了解情况。 往日奇人一:无限极经销商私售的保健品中含“伟哥” 要说的第一位奇人,是一位无限极专卖店的经营者,他在卖无限极产品之外,可能还出售一些其他产品,比如“九味参茸”,当然这个参茸有点不一样,里面掺了“西地那非(俗称伟哥)”。 如果老人家买了这个东西吃,这画面太尴尬不敢想。 2016年6月,河南省泌阳县法院对一桩“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一审宣判(案号:(2016)豫1726刑初250号)。 案件缘起于当年5月16日下午,泌阳县公安局郭集派出所对辖区销售保健品店进行检查,这一次查到了一家无限极专卖店在经营“九味参茸”、“巴西伟哥”、“利多邦”。 经检测,以上三种保健品(保健品即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中均有含量不等的禁止添加的“西地那非”。不过,好在这家无限极专卖店的经营者冯某某投案自首,主动缴纳罚金,因此法院以冯某某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其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 当然,无论从无限极的产品列表中,还是这份裁判文书上,都没有证据显示这些含“伟哥”的产品,与无限极有关联,不知是否为店主另行采购销售? 图片来源:无讼网截图 往日奇人二:以从无限极买货为名诈骗亲朋、同学逾800万 上述人等虽然被判刑,但好歹还是“出了货”的。但还有无限极的经销商,是直接以从事无限极买货的名义搞诈骗,而且诈骗对象包括同乡、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亲戚、自己对象的初中同学等。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6年5月的一份一审判决书显示,一个叫蔡X飒的人被检察院起诉犯有诈骗罪(案号:2015二中刑事初字第0151号)。 2013年3月~2014年10月,一年多时间内,蔡X飒编造其经营“无限极”产品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其夫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其亲属生病需要用钱等多种理由,以高额返息为诱饵,先后骗取14人共计1321.85万元,均用于个人消费及偿还个人欠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蔡X飒诈骗的对象颇为广泛,理由五花八门: 一个人的婆婆家和蔡X飒是邻居,蔡X飒就说自己的对象干买卖用钱,以此为由借钱。一借就是26万元,蔡X飒以各种理由不还钱,最后还玩起了失踪。 蔡X飒骗亲戚的钱也是“不分亲疏”,比如,其骗了自己二婶20万元,也骗了自己姐夫的亲戚46万元。 那么,蔡X飒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据其供述:2009年她和另外三个人合伙开了一家“无限极”一级店。她2012年3、4月份开始,以自己做“无限极”团购生意可以挣钱,自己的对象和他人合伙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的虚假理由,利用付高息的手段向他人借钱。“每次都是以干‘无限极’买货的名义借钱”,所借现金大部分用于还账,“60万用于平时开销”。蔡X飒称,她被很多人天天逼着还钱,“只能再找别人骗钱还给他们”。 最终,法院认定,蔡X飒无固定收入,在不具有还款付息能力的情况下,大肆向他人借款,虚构从“无限极”进货需要大量资金等事实,骗取他人钱款数额达858.43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当然,这看来也是蔡X飒的个人行为,且按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出具的情况说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资料,证明蔡X飒在该公司2014年6月至9月期间每月购买该公司产品2000元,合计8000元,此外无其他消费。 图片来源:裁判文书截图 往日奇人三:“90后”无限极业务员犯抢劫罪被判刑十年 如果说“诈骗罪”算是“动口不动手”,那么还有直接“动手”搞抢劫的个人,此人则是“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业务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份2013年的上海市一中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这名业务员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案号:(2013)沪一中刑初字第184号)。 这份判决书显示,被告人万X道因信用卡透支无力归还,2013年4月10日9时许,穿戴好帽子、口罩,并携带布袋、水果刀等作案工具至一家银行内,进入VIP理财室,左手捂住正在办理业务的客户口鼻,右手持刀抵住其颈部,威逼银行工作人员向事先准备好的布袋内装入人民币10万元,劫得钱财后走出银行逃跑。但银行工作人员非常英勇,和路人一起追赶万X道,逼得万X道将装钱的袋子扔进驶过的小轿车内,然后逃跑。 当然,即便把钱都丢掉后的万X道,还是当天就被公安机关抓获。 最后,被告人万X道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不过,因为万X道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因此其之后依法被减刑。 以上案例,就无限极这种规模的公司来说,也许是林子大了,什么人都能遇上。 记者探访无限极专卖店 随着无限极相关事件的发酵,无限极产品到底有什么作用再掀热议。记者注意到,2018年初,曾有一个自媒体号发表文章称,有人吃了无限极某产品后,“恶性肿瘤消掉了”。 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打了成都某食品经营部负责人陈先生(化名)的电话,他的食品经营部正属于无限极(中国)服务网点。在回答无限极产品对癌症有无作用的问题时,陈先生表示:保健品只能是增强免疫力,真的是癌症,那是没有办法的。 位于成都的一家无限极专卖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宋思艰 摄 今日,记者还来到成都金河路一家无限极产品专卖店,询问无限极某一款产品对癌症是否有作用,该专卖店经销商也明确表示:“那这个你要到医院去。” [详情]

陕西:权健无限极事件有警醒作用 直销企业自查自纠
陕西:权健无限极事件有警醒作用 直销企业自查自纠

  陕西:权健、无限极事件有警醒作用,直销企业自查自纠 来源: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1月21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在陕直销企业及分支机构约谈会。会上,省局宣读了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公告,通报了陕西省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的部署、进展情况。 郑成瑞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权健、无限极事件的发生,对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具有警醒作用。要求在陕各直销企业及分支机构要充分认识在经营活动中涉及传销、违规直销和夸大、虚假宣传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切实履行企业责任,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并对直销企业有效落实退换货制度、规范会议、加强行业风险预警化解管理、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部分企业就如何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依法经营、接受监督作了表态发言。 此次集中约谈旨在落实总局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要求,针对舆情和社会持续关注的“保健”市场乱象中直销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规范的要求,督促直销企业自觉整改存在的问题,约谈告诫直销企业加强自律,依法经营,履行企业责任,共同促进我省直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详情]

"老牌直销"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涉嫌传销 号称排队赚钱

  直销行业再曝乱象 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涉嫌传销 崔澈 [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三生公司”)是中国最早一批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之一,主营保健品、化妆品和家具用品。行业增长乏力,但公司近年业绩却能连续翻倍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在成为三生公司会员的六个月时间里,发现公司宣称的所谓零投资、零风险、高回报的互联网电商“消费致富计划”其实是一个拉人头、交入会费、层层返点的类似传销活动,并且参与成员众多,涉及金额巨大。] [2018年6月,三生公司举办年中大会,公司1-5月业绩同比增长158%。] 2019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针对“保健”市场乱象在全国开展百日联合整治风暴。继权健后,华林、无限极先后被立案调查。但这只是掀开了直销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第一财经记者在自称“中国网络营销做得最规范”的国内老牌直销平台三生公司的服务平台发现,公司近日紧急停用会员系统,大量披露公司内幕的网络信息被删除。而其类似传销的“消费致富计划”却仍在全国范围继续扩散,并且应用在其他直销平台上。 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三生公司”)是中国最早一批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之一,主营保健品、化妆品和家具用品。行业增长乏力,但公司近年业绩却能连续翻倍增长。其中一大奥秘或许可以用《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形容。 第一财经记者在成为三生公司会员的六个月时间里,发现公司宣称的所谓零投资、零风险、高回报的互联网电商“消费致富计划”其实是一个拉人头、交入会费、层层返点的类似传销活动,并且参与成员众多,涉及金额巨大。 近年来,随着社交电商的崛起,人人微商的时代到来,销售活动裂变式传播为传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避开了相关部门对直销企业人员、实体网点的监管。不少知名直销企业都存在越过法律红线,涉嫌从事类似传销的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认为,传销活动参与人群众多,涉及金额巨大。他建议对“涉众商业模式”进行监管立法,来规制公司行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对违背商业价值规律、不可能盈利的经营模式加以监管。 老牌直销公司涉嫌传销 2018年6月,三生公司举办年中大会,公司1-5月业绩同比增长158%,会议现场盛况空前。被称为“互联网直销王国黑马女少帅”的三生公司执行销售总监王芳(网名)发表获奖感言。 她哽咽地说,“像我这样一个安徽打工妹,能作为一家企业的中层站在这样的舞台上,完成了从土鸡到凤凰的蜕变,只能用忠诚二字来诠释。” 德道云创系统是三生公司14个营销团队之一,以互联网为主要推销渠道,是公司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支销售力量,成员数量达到数十万人,2018年总共完成销售业绩21亿元,两年中增长了十倍,2019年更是定下了50亿元的销售目标。 王芳是家乡镇上第一个开奔驰的人。“提车后的一周里,我老公像着了魔一样,每天坐在车里,用最好的毛巾从里面擦到外面,外面擦到里面。”王芳说,她感谢她的团队,更感谢自己五年前加入三生的决定。 执行销售总监也叫二钻经理,根据公司内部培训资料,二钻经理的月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级别到了钻石经理以上的,都已经不必亲自做市场,只需从下线的业绩里提成和分红。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走到这一步,绝大部分三生公司的会员都在缴纳了高昂的会员费后,一无所获,除了家中囤积了一堆三生公司的产品,以及需要每天在微信群和直播间里学习课程、聆听经理的分享。 记者在缴纳1700元成为普通卡会员后,就被拉入“追赶风口群”、“屌丝逆袭群”等诸多微信群,和三生“家人”、“老师”们分享励志故事,学习奖励制度和招商话术。 “早日想办法升级VIP,你不升级,你会错过无数个分钱的机会!千万不要为公司省钱!”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督促会员。钻石卡VIP是三生会员的最高等级,成为VIP需要缴纳39800元会费。 和权健960元的会员费相比,三生公司会员的门槛更高,层级奖励也更加复杂。 根据规则,如果会员A推荐一个普卡会员B,A能从B缴纳的1700元会费中获得500元直推奖励;如果B继续推荐了C,A能从C身上分150元;C再推荐了D,A还能分到90元……一直到第八代。 当然,你可能不甘心做一个普卡会员,因为VIP会员的奖励要丰厚得多,有推荐奖、消费返利、对碰奖、管理奖等等,名目繁多。单靠发展下线就能有15%的提成,推荐两个VIP能拿1万元,推荐7个VIP就把自己买会员的本钱赚回来。 但这都只是小钱,要赚大钱必须要层层返点,不断分裂式发展下线。比如管理奖规定,经理能够分得其以下三代会员总收入的10%,加上四到八代会员总收入的5%。只要每代每人发展5个会员,经理仅管理奖就能拿到每月大概65万元。 而经理又分8个级别,从一星经理、二星经理一直到五钻经理。 “必须懂得借力,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市场会无限地倍增下去。坚持一两年,你一定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管道,源源不断地来钱,实现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过上有钱有闲的生活。”老师在直播间里向数百名三生“家人”喊麦。 虽然三生公司等直销企业拥有商务部直销牌照,但直销和传销有着明显的区别。《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将“传销”规定为: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行为。 “虽然有些平台具有直销资质,但其以缴纳会员费形式取得会员资格,并对会员进行分级,根据级别、人头确定返利,本质上已经与商品或服务脱节,具有变相传销的特征。”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春林对第一财经表示。 消费致富是馅饼还是陷阱 许多人加入三生都是被“排队赚钱”所吸引,即所谓消费致富,“把消费者变成消费商”。 “我们公司首创独有的排队分钱奖励,你加入之后呢,就算你不推荐人,没有业绩,也有钱拿。只要抢先占了位子,排在你后面的人就要分钱给你。”这就是三生公司营销人员宣传的所谓轻松创业计划。 记者的上家提供的公司奖励规则显示,“消费奖完全没有风险,不需要自己做市场,只要你后面有人加盟,公司每个月奖励你8.4元,1000人就是8400元。”她使用美女头像,通过加微信、QQ好友来拓展市场。 但在长达六个月时间里,记者从未得到过消费奖。上家这才告诉记者,领取消费奖需要额外花350元买产品,很划不来,建议记者尽早升级到VIP,领取更大的排队奖——矩阵奖。 矩阵奖也不需要自己拉业绩,只要后面有新的VIP加盟就能分钱,1~5层每单分红700元,6~10层见单秒接300元,11~16层50元。“三三倍增,就是32亿元!就算只完成百分之一,也有3200万!” 但是,和记者一样,许多会员都没有拿到过所谓的无风险、无投入的排队奖。 北京巡回律师事务所主任曹晋义律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传统的传销是拉人头来算报酬,如果连人头都没有拉,别人给他派下线、分钱,就是一个脱离实物的报酬系统,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他认为,判断非法金融活动的关键是看有没有实物的流转,只要有派下线的成分,又没有金融产品资质,就构成虚假交易。公司以直销的幌子来筹集资金,而消费者追求投资回报而非商品本身。 2019年1月9日,王芳的教练曾鸿在YY直播做了《从规范运作看直销发展趋势》的分享,他反复强调,商品实物是合规的关键,收会费要配以等值的公司产品,否则就成了资金盘。和其他老师一样,曾鸿并没有在商务部备案为直销培训员。 “传销平台可能通过赠送商品的形式绕开对金融传销甚至诈骗的认定,以符合直销的条件,但是缴纳的会费与商品本身的价值大幅偏离。”财经学者布娜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传销网络运行成本高昂,大量传销人员并不创造价值,而是从网络中层层抽利,最终靠底层新进成员输血,少数顶层成员坐拥巨额财富,其模式难以为继。” 第一财经记者对比了三生产品和市面知名品牌的价格发现,三生产品价格明显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以三生公司思莉姿系列日用品为例,思莉姿一片面膜价格为90元,与国际顶尖品牌价格齐平,是一些平价畅销品牌的10倍左右。思莉姿一瓶15ml的眼霜,价格在1068元,相当于进口高档品牌价格的两倍。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淘宝网上,思莉姿产品鲜有成交。 在三生公司的宣传片中,“思莉姿使用的是纯德国技术,每一滴都是德国配置生产,原材料全部来自欧洲农场。”公司的德国合作方叫做德善健肤(Sch?tze)有限公司,公司总裁名字叫ConnieZhong。 不过,公开资料却找不到关于这家公司的信息。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上述这家所谓德国合作方实际上是国内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化妆品销售公司——深圳前海德善健肤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钟颖,正在申请名为Sch?tzeGermany的商标。 目前,三生公司共推出了119种产品,包括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和家居用品,其中只有61种在商务部备案。 公司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善于捕捉市场热点,比如保健品螺旋藻、角鲨烯、牛初乳、芦荟胶囊都紧扣当时的热门概念。近年,公司还推出了富氢水机、远红外负离子床垫等家居产品,价格分别高达8980元和17600元,这些产品既没有在商务部备案,其效果也没有得到过科学验证。 价格本来就高昂,质量又没有公允的评判,要让许多原本并不富裕的会员购买,三生公司需要一个创意来说服他们。那就是告诉他们,这不是消费,而是在赚钱,消费越多,积分越高,晋升越快,回报就越高。比如,消费10套远红外负离子床垫的积分就可以晋升经理,然后再通过各种奖励从下线把本钱捞回来。 武长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网商平台,通过让消费者成为会员,对会员进行返利,最终黏住了消费者,消费者本来可以货比三家,但是被得便宜的心理蒙蔽了。这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 2018年4月,银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提示公众防范“消费返利”平台风险。 文件指出,一些第三方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消费等于赚钱”为噱头,要求加入者缴纳入门费并“拉人头”发展人员加入,靠发展下线获取提成。上述行为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行为的特征。此类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直销企业为何频踩法律红线 王芳曾发誓“要比任何一个人都活得好”。她自称“10岁失去父亲,家里失去男劳动力。经常听见母亲哭泣,说她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高中毕业后,王芳独自坐上开往南方的火车到城市里闯荡,有了工厂打工、做销售员、创办销售公司一系列经历。2013年经营传统生意失败后,王芳加入了三生公司。凭着要强的劲,她很快当上推荐冠军,成为团队的新星。 如果再升一级,王芳也能像权健的经销商一样去名牌大学深造了,不是继续教育学院,而是经济管理学院EMBA的高级研修班。 根据公司的推介资料,德道云创系统创始人之一、三生公司行政销售总监(三钻经理)高宁(网名)来自四川广安的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他不甘心当数学老师,选择了创业。但创业艰难,他勉强维持生计。直到2010年,他加入三生公司,创立了公司现在的网商直销模式。他常常以自己的例子宣传如何通过消费致富。 记者所在的三生会员微信群里,层级多达8级,成员数量超过400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其中不少是退休老人、家庭妇女、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个体企业主。还有很多会员同时在多个平台从事微商,或形形色色的金融传销活动。 “传销看似暴利,且低投入、低门槛,对经济收入、技能水平都较低,或者希望迅速致富的人群很有吸引力。”布娜新表示,“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居民收入减少,传销活动的潜力人群将大大增加。” 他认为,一旦进入传销组织,个人会对组织产生精神的依附感,无法分辨组织头目下达的指令是否合理、合法,最终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2018年8月,腾讯安全发布半年度互联网金融安全报告。报告认为,打着“消费返利”、“消费就是存钱”等口号的各类网上商城及线下商城,开始成为传销的新变种。 如2013年被查处的浙江万家购物网,按照资格和条件,把成员分为普通会员、VIP会员、金牌代理、金牌代理商、区域代理商等级别,实行层级计酬,涉案人员190万人,金额高达287亿元,遍及全国31个省份的2300多个县市。 近日,拥有直销牌照的保健品直销巨头权健集团、河北华林、无限极等先后被立案调查,权健董事长束昱辉等16人因涉嫌组织传销活动罪被法院批捕。2013年1月和2018年8月,三生公司也曾被媒体曝光涉嫌传销。 这些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直销企业会屡屡越过法律的红线。 2014年是国内直销惨淡的一年,受电子商务冲击和“涉嫌传销”等负面消息,直销企业普遍遭遇业绩下滑,和三生公司一样在2006年同批获得牌照的直销企业,现在许多已销声匿迹。 不过,近年来社交电商的崛起让直销企业感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利用直播平台、社交工具、视频网站能大大提高销售人员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人人微商时代下,销售活动裂变式传播也提供了滋生传销的温床,轻松避开了相关部门对直销企业人员、实体网点的监管。 权健事件爆发后,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召开会议,针对“保健”市场乱象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最终都要靠利润维持,由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分享产品的利润。如果只是消耗消费者的本金,依靠下线不断补充上线,这样的模式是不能维持的。”武长海表示。 他认为,传销具有涉众特点,参与人群众多,涉及金额巨大。他建议出台《涉众商业模式监督管理办法》,来规制公司行为的负外部性,对违背商业价值规律、不可能盈利的经营模式加以监管。[详情]

直销再曝乱象: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或涉嫌传销
直销再曝乱象: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或涉嫌传销

  直销行业再曝乱象,三生公司“消费致富”是个什么计划 2019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针对“保健”市场乱象在全国开展百日联合整治风暴。继权健后,华林、无限极先后被立案调查。但这只是掀开了直销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第一财经记者在自称“中国网络营销做得最规范”的国内老牌直销平台三生公司的服务平台发现,公司近日紧急停用会员系统,大量披露公司内幕的网络信息被删除。而其类似传销的“消费致富计划”却仍在全国范围继续扩散,并且应用在其他直销平台上。 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三生公司”)是中国最早一批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之一,主营保健品、化妆品和家具用品。行业增长乏力,但公司近年业绩却能连续翻倍增长。其中一大奥秘或许可以用《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形容。 第一财经记者在成为三生公司会员的六个月时间里,发现公司宣称的所谓零投资、零风险、高回报的互联网电商“消费致富计划”其实是一个拉人头、交入会费、层层返点的类似传销活动,并且参与成员众多,涉及金额巨大。 近年来,随着社交电商的崛起,人人微商的时代到来,销售活动裂变式传播为传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避开了相关部门对直销企业人员、实体网点的监管。不少知名直销企业都存在越过法律红线,涉嫌从事类似传销的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认为,传销活动参与人群众多,涉及金额巨大。他建议对“涉众商业模式”进行监管立法,来规制公司行为的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对违背商业价值规律、不可能盈利的经营模式加以监管。 老牌直销公司涉嫌传销 2018年6月,三生公司举办年中大会,公司1-5月业绩同比增长158%,会议现场盛况空前。被称为“互联网直销王国黑马女少帅”的三生公司执行销售总监王芳(网名)发表获奖感言。 她哽咽地说,“像我这样一个安徽打工妹,能作为一家企业的中层站在这样的舞台上,完成了从土鸡到凤凰的蜕变,只能用忠诚二字来诠释。” 德道云创系统是三生公司14个营销团队之一,以互联网为主要推销渠道,是公司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支销售力量,成员数量达到数十万人,2018年总共完成销售业绩21亿元,两年中增长了十倍,2019年更是定下了50亿元的销售目标。 王芳是家乡镇上第一个开奔驰的人。“提车后的一周里,我老公像着了魔一样,每天坐在车里,用最好的毛巾从里面擦到外面,外面擦到里面。”王芳说,她感谢她的团队,更感谢自己五年前加入三生的决定。 执行销售总监也叫二钻经理,根据公司内部培训资料,二钻经理的月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级别到了钻石经理以上的,都已经不必亲自做市场,只需从下线的业绩里提成和分红。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走到这一步,绝大部分三生公司的会员都在缴纳了高昂的会员费后,一无所获,除了家中囤积了一堆三生公司的产品,以及需要每天在微信群和直播间里学习课程、聆听经理的分享。 记者在缴纳1700元成为普通卡会员后,就被拉入“追赶风口群”、“屌丝逆袭群”等诸多微信群,和三生“家人”、“老师”们分享励志故事,学习奖励制度和招商话术。 “早日想办法升级VIP,你不升级,你会错过无数个分钱的机会!千万不要为公司省钱!”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督促会员。钻石卡VIP是三生会员的最高等级,成为VIP需要缴纳39800元会费。 和权健960元的会员费相比,三生公司会员的门槛更高,层级奖励也更加复杂。 根据规则,如果会员A推荐一个普卡会员B,A能从B缴纳的1700元会费中获得500元直推奖励;如果B继续推荐了C,A能从C身上分150元;C再推荐了D,A还能分到90元……一直到第八代。 当然,你可能不甘心做一个普卡会员,因为VIP会员的奖励要丰厚得多,有推荐奖、消费返利、对碰奖、管理奖等等,名目繁多。单靠发展下线就能有15%的提成,推荐两个VIP能拿1万元,推荐7个VIP就把自己买会员的本钱赚回来。 但这都只是小钱,要赚大钱必须要层层返点,不断分裂式发展下线。比如管理奖规定,经理能够分得其以下三代会员总收入的10%,加上四到八代会员总收入的5%。只要每代每人发展5个会员,经理仅管理奖就能拿到每月大概65万元。 而经理又分8个级别,从一星经理、二星经理一直到五钻经理。 “必须懂得借力,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市场会无限地倍增下去。坚持一两年,你一定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管道,源源不断地来钱,实现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过上有钱有闲的生活。”老师在直播间里向数百名三生“家人”喊麦。 虽然三生公司等直销企业拥有商务部直销牌照,但直销和传销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国法律规定,传销是以推销商品为名,要求参加者缴费或者购买商品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并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活动。 “虽然有些平台具有直销资质,但其以缴纳会员费、形式取得会员资格,并对会员进行分级,根据级别、人头确定返利,本质上已经与商品或服务脱节,具有变相传销的特征。”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春林对第一财经表示。 消费致富是馅饼还是陷阱 许多人加入三生都是被“排队赚钱”所吸引,即所谓消费致富,“把消费者变成消费商!”。 “我们公司首创独有的排队分钱奖励,你加入之后呢,就算你不推荐人,没有业绩,也有钱拿。只要抢先占了位子,排在你后面的人就要分钱给你。”这就是三生公司营销人员宣传的所谓轻松创业计划。 记者的上家提供的公司奖励规则显示,“消费奖完全没有风险,不需要自己做市场,只要你后面有人加盟,公司每个月奖励你8.4元,1000人就是8400元。”她使用美女头像,通过加微信、QQ好友来拓展市场。 但在长达六个月时间里,记者从未得到过消费奖。上家这才告诉记者,领取消费奖需要额外花350元买产品,很划不来,建议记者尽早升级到VIP,领取更大的排队奖——矩阵奖。 矩阵奖也不需要自己拉业绩,只要后面有新的VIP加盟就能分钱,1-5层每单分红700元,6-10层见单秒接300元,11-16层50元。“三三倍增,就是32亿元!就算只完成百分之一,也有3200万!” 但是,和记者一样,许多会员都没有拿到过所谓的无风险、无投入的排队奖。 北京巡回律师事务所主任曹晋义律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传统的传销是拉人头来算报酬,如果连人头都没有拉,别人给他派下线、分钱,就是一个脱离实物的报酬系统,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他认为,判断非法金融活动的关键是看有没有实物的流转,只要有派下线的成分,又没有金融产品资质,就构成虚假交易。公司以直销的幌子来筹集资金,而消费者追求投资回报而非商品本身。 2019年1月9日,王芳的教练曾鸿在YY直播做了《从规范运作 看直销发展趋势》的分享,他反复强调,商品实物是合规的关键,收会费要配以等值的公司产品,否则就成了资金盘。和其他老师一样,曾鸿并没有在商务部备案为直销培训员。 “传销平台可能通过赠送商品的形式绕开对金融传销甚至诈骗的认定,以符合直销的条件,但是缴纳的会费与商品本身的价值大幅偏离。”财经学者布娜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传销网络运行成本高昂,大量传销人员并不创造价值,而是从网络中层层抽利,最终靠底层新进成员输血,少数顶层成员坐拥巨额财富,其模式难以为继。 第一财经记者对比了三生产品和市面知名品牌的价格发现,三生产品价格明显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以三生公司思莉姿系列日用品为例,思莉姿一片面膜价格为90元,与国际顶尖品牌价格齐平,是一些平价畅销品牌的10倍左右。思莉姿一瓶15ml的眼霜,价格在1068元,相当于进口高档品牌价格的两倍。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淘宝网上,思莉姿产品鲜有成交。 在三生公司的宣传片中,“思莉姿使用的是纯德国技术,每一滴都是德国配置生产,原材料全部来自欧洲农场。”公司的德国合作方叫做德善健肤(Schätze)有限公司,公司总裁名字叫Connie Zhong。 不过,公开资料却找不到关于这家公司的信息。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上述这家所谓德国合作方实际上是国内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化妆品销售公司——深圳前海德善健肤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钟颖,正在申请名为Schätze Germany的商标。 目前,三生公司共推出了119种产品,包括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和家居用品,其中只有61种在商务部备案。 公司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善于捕捉市场热点,比如保健品螺旋藻、角鲨烯、牛初乳、芦荟胶囊都紧扣当时的热门概念。近年,公司还推出了富氢水机、远红外负离子床垫等家居产品,价格分别高达8980元和17600元,这些产品既没有在商务部备案,其效果也没有得到过科学验证。 价格本来就高昂,质量又没有公允的评判,要让许多原本并不富裕的会员购买,三生公司需要一个创意来说服他们。那就是告诉他们,这不是消费,而是在赚钱,消费越多,积分越高,晋升越快,回报就越高。比如,消费10套远红外负离子床垫的积分就可以晋升经理,然后再通过各种奖励从下线把本钱捞回来。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网商平台,通过让消费者成为会员,对会员进行返利,最终黏住了消费者,消费者本来可以货比三家,但是被得便宜的心理蒙蔽了。这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 2018年4月,银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提示公众防范“消费返利”平台风险。 文件指出,一些第三方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消费等于赚钱”为噱头,要求加入者缴纳入门费并“拉人头”发展人员加入,靠发展下线获取提成。上述行为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行为的特征。此类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直销企业为何频踩法律红线 王芳曾发誓“要比任何一个人都活得好”。她自称“10岁失去父亲,家里失去男劳动力。王芳经常听见母亲哭泣,说她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高中毕业后,王芳独自坐上开往南方的火车到城市里闯荡,有了工厂打工、做销售员、创办销售公司一系列经历。2013年经营传统生意失败后,王芳加入了三生公司。凭着要强的劲,她很快当上推荐冠军,成为团队的新星。 如果再升一级,王芳也能像权健的经销商一样去名牌大学深造了,不是继续教育学院,而是经济管理学院EMBA的高级研修班。 根据公司的推介资料,德道云创系统创始人之一、三生公司行政销售总监(三钻经理) 高宁(网名) 来自四川广安的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他不甘心当数学老师,选择了创业。但创业艰难,他勉强维持生计。直到2010年,他加入三生公司,创立了公司现在的网商直销模式。他常常以自己的例子宣传如何通过消费致富。 记者所在的三生会员微信群里,层级多达8级,成员数量超过400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其中不少是退休老人、家庭妇女、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个体企业主。还有很多会员同时在多个平台从事微商,或形形色色的金融传销活动。 “传销看似暴利,且低投入、低门槛,对经济收入、技能水平都较低,或者希望迅速致富的人群很有吸引力。”布娜新表示,“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居民收入减少,传销活动的潜力人群将大大增加。” 他认为,一旦进入传销组织,个人会对组织产生精神的依附感,无法分辨组织头目下达的指令是否合理、合法,最终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2018年8月,腾讯安全发布半年度互联网金融安全报告。报告认为,打着“消费返利”、“消费就是存钱”等口号的各类网上商城及线下商城,开始成为传销的新变种。 如2013年被查处的浙江万家购物网,按照资格和条件,把成员分为普通会员、VIP会员、金牌代理、金牌代理商、区域代理商等级别,实行层级计酬,涉案人员190万人,金额高达287亿元,遍及全国31个省的2300多个县市。 近日,拥有直销牌照的保健品直销巨头权健集团、河北华林、无极限等先后被立案调查,权健董事长束昱辉等16人因涉嫌组织传销活动罪被法院批捕。2013年1月和2018年8月,三生公司也曾被媒体曝光涉嫌传销。 这些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直销企业会屡屡越过法律的红线。 2014年是国内直销惨淡的一年,受电子商务冲击和“涉嫌传销”等负面消息,直销企业普遍遭遇业绩下滑,和三生公司一样在2006年同批获得牌照的直销企业,现在许多已销声匿迹。 不过,近年来社交电商的崛起让直销企业感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利用直播平台、社交工具、视频网站能大大提高销售人员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人人微商时代下,销售活动裂变式传播也提供了滋生传销的温床,轻松避开了相关部门对直销企业人员、实体网点的监管。 权健事件爆发后,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召开会议,针对“保健”市场乱象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最终都要靠利润维持,由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分享产品的利润。如果只是消耗消费者的本金,依靠下线不断补充上线,这样的模式是不能维持的。”武长海表示。 他认为,传销具有涉众特点,参与人群众多,涉及金额巨大。他建议出台《涉众商业模式监督管理办法》,来规制公司行为的负外部性,对违背商业价值规律、不可能盈利的经营模式加以监管。  [详情]

北青报:远离“治病保健品”从今年春节开始
北青报:远离“治病保健品”从今年春节开始

   远离“治病保健品”从今年春节开始 苑广阔 1月18日中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在面对保健品时,不要相信“能治未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佩戴祛病强身”等大话。 在保健品帝国权健崩塌之后,包括华林、天狮、无限极等在内的保健品公司,相继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遭受公众如潮的质疑。中消协在这个时候发布消费安全预警正是时候,年终岁末正是保健品消费的高峰期,如果消费者缺乏必要的理性,难免会上当受骗,成为各种各样的保健品骗局的牺牲品。 远离“治病保健品”不妨从今年春节开始。之所以要强调“治病保健品”,是因为我们不能由于权健等陷入丑闻就一竿子把所有的保健品打死,毕竟很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生产、销售的保健品,对人体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正如中消协在最新的消费预警中所表示的那样,保健品既不能治未病,也不能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所以凡是宣称可以防病、治病,甚至是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最好要警惕、要远离。 鉴于目前保健品市场的特点,老年人群体当之无愧是消费主力,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大量年轻人春节期间回家过年,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轻人就应该积极充当虚假保健品“打假专员”的责任,积极向亲人揭露各种保健品骗局的真相,向他们灌输客观、科学的养生常识。 很多年轻人平时看到父母在各种家庭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转发各种虚假的保健品信息,也是倍感无奈,如果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渠道劝一劝,则可能因为沟通交流不够充分,效果未必会好,现在趁着过年回家,对父母进行教育引导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可以借机向父母讲讲保健品的真相,这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灌输、引导,效果往往比专门、刻意地向父母强调盲目迷信保健品的坏处更好,而且也不容易引起父母的抵触情绪。 子女多作为一些,父母家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就小一些,年轻人应该抓住春节的机会,向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宣战。  [详情]

三问无限极:个人行为公司无责?违法吗?换马甲咋治?
三问无限极:个人行为公司无责?违法吗?换马甲咋治?

  权健之后,三问“无限极”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里雨曦 导读:无论行业曝出多少负面事件,消费者似乎总是热情不减,这也给一些违规企业“卷土重来”提供了土壤。 权健事件余波未平,国内保健品行业另一个巨头“无限极”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省一名 3 岁女孩在当地无限极“指导老师”的推荐下,大量服用无限极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号称中国直销行业龙头的无限极近些年发展迅猛,然而“陕西 3 岁女孩服用保健品致病”事件被曝光后,人们发现在这家企业背后,保健品直销行业已是久病缠身、乱象不断。 个人行为,公司没责任吗? 1 月 16 日媒体报道称,陕西一名 3 岁女孩在大量服用无限极产品后,被诊断出患有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报道表示,因该女孩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朋友推荐,女孩母亲田淑平认识了号称无限极“指导老师”的樊某。随后在樊某的劝说下,田淑平为女孩停止服用医院药物,改服无限极产品。随后女孩身体每况愈下,直到 2018 年 5 月,西安儿童医院、西京医院出具的诊断书上均确认其患有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无限极方面回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称,2017 年 12 月以来,无限极陕西分公司一直责成并督促经销商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在一年多时间里,相关经销商与田淑平女士就补偿额度进行了多次面谈协商。 据记者了解,1 月 16 日,无限极方面成立专项小组并约见了田淑平家人,沟通从 1 月 17 日凌晨开始到 5 点半,因补偿问题有分歧,双方暂时中止了会话。无限极方面表示,目前补偿额度的问题还在沟通中,尚未有消息。 无限极相关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次事件属于经销商的个人行为,但是公司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无限极方面称,此次陕西涉事经销商樊某严重违反了与公司签订的经销商协议条款,公司将督促并责成其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去推进事件解决。待事件妥善解决后,再依照公司相关规则,对当事经销商予以处理。 “像经销商夸大宣传的情况,我们会对业务市场做进一步的排查。此次事件也让我们反省目前的机制有可以完善的地方,我们也会对规范再次进行梳理。”上述无限极相关负责人说。 夸大宣传,涉嫌违法吗? 在这次事件被曝光之前,无限极俨然是保健品直销行业的标杆性企业。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 年无限极销售额达 249 亿元,已经超过安利成为中国最大直销公司。但在业绩不断上升的同时,无限极从未远离纷争。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自 2016 年开始,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涉及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的法律诉讼已有两起。 公开信息显示,河南省平舆县一位受害人在 2011 年发现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16 年 3 月被告一向受害人推荐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保健品,受害人即在被告二的专卖店内购买部分该产品进行服用,2016 年 3 月 26 日受害人去世。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一在推荐产品及指导服用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夸大产品效果和需要具备一定中医专业知识才能给予的指导意见,但被告一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具备相应的条件。一审法院判定无限极公司赔偿原告方各项损失 3 万元,被告一赔偿原告方损失 7 万元。 随后无限极上诉驻马店市中院称与被告一属经销合同关系,并非无限极工作人员,双方不存在隶属关系;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对被告一存在管理责任,属认定事实有误。而被告一在答辩中却称,其是无限极的直销工作人员,每月按时发放工资。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 “这些宣传技巧和操作流程怎么会是经销商个人能完成的呢?”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大部分保健品企业对经销商的宣传内容、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引导消费者购买、如何开会等都会做出指导。 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看来,这几年随着国家打击虚假广告的力度加大,保健品的宣传手段也出现了变化,曾经大张旗鼓的电视广告逐渐减少,现在主要是以开会为主的社群营销。 夸大保健品的治疗效果是大部分国内保健品企业在宣传中所惯用的手法。史立臣认为,中国的保健品宣传始终脱离不出功效宣传的范围,如果企业不大力宣传其产品功效,产品就不会受欢迎;而在该行业相对成熟的欧美国家,则定位于营养补充剂。 瞭望智库食品健康产业研究员王先知表示,保健品对健康仅有辅助作用,不能取代药品,某些机构打“擦边球”忽悠消费者,不仅是不道德,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换个马甲,怎么治? 权健之后,无限极又出事。为什么这些事件屡屡曝光后,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在史立臣看来,“运动式”治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一旦风头过了,某些恶性行为依然会卷土重来。王先知也认为,由权健事件引发的行业大地震,短期来看对规范直销行业和保健品行业能起到威慑作用,长期还得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否则一些不法分子还会换个“马甲”再来,继续侵害消费者利益。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备受争议的鸿茅药酒在消失了不到半年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广告攻势。在多家地方电视台和地方卫视,鸿茅药酒的广告和植入再次多了起来。 另外,2009 年因遭舆论对其活熊取胆的道德性批评最终谋求上市未成的归真堂,不仅仍在多方寻求新三板上市,而且依托熊胆粉系列产品,登上了某商会主办的“ 2017 年度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企业榜单”。 保健品行业的一次次乐观,缘于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张。特别是无论行业曝出多少负面事件,消费者似乎总是热情不减,这也给一些违规企业“卷土重来”提供了土壤。 “这个行业的消费者几乎没办法教育。”上述不愿具名业内人士表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对消费者的警示提醒,其作用远不及保健品企业向消费者“洗脑式”灌输的东西。 史立臣表示,当前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一方面应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对违规行为的问责有章可循,让消费者投诉有路;另一方面,监管应该常态化,并且要加大违规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违法成本。[详情]

法制日报建议保健品会销必须备案:会销已成违法手段
法制日报建议保健品会销必须备案:会销已成违法手段

  法制日报1月20日消息,据报道,自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详情]

无限极称接多条儿童心肌损害投诉 与田淑平再谈未果
无限极称接多条儿童心肌损害投诉 与田淑平再谈未果

  无限极称接多条“儿童心肌损害”类似投诉,与田淑平再谈未果 实习生 赵思维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继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月16日报道后,“无限极产品疑致陕西商洛3岁女童心肌损害”事件又有新的进展。 1月18日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无限极公司”)向澎湃新闻发来一份情况通报称,该事件发生后,无限极公司通过400客服热线、媒体报道等渠道,陡然收到十多条类似信息。对此,该公司已成立整改专职小组,将对所有消费者投诉和媒体报道的信息登记建档,并逐一跟进落实。 前述陕西商洛3岁女童母亲田淑平告诉澎湃新闻,18日下午四时左右,无限极公司代表再次与她进行协商,并提出到权威医院给孩子全面体检,但未答应她提出的“保证孩子成年之前不出问题”亦或“出现问题后相应终生治疗”的要求。双方协商近一小时,随后不欢而散。 18日晚,澎湃新闻就前述信息,致电无限极公司媒体事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该负责人称,将进一步了解情况。 田淑平说,18日下午,无限极方面提出要看望孩子,同时再次协商处理此事。基于对方答应协商处理事情的前提,她同意见面。“我们的态度一直是不处理事情不能见孩子,他答应我们,我们才让见的孩子。”田淑平说。 不久,自称为无限极方面代表的一男二女前来见面,该男代表同时带了一张盖有无限极公司公章的委托书,称从总部过来。 其中一位女代表为第一次约谈时自称为无限极陕西分公司工作人员的刘姓女士。刘姓女士在第一次约谈时,曾多次向田淑平提到“过了两点你一分钱都拿不到”、“过了今晚你一分钱都拿不到”等言论。 田淑平说,现场协商时,无限极公司代表提出带着孩子去权威医院做全面体检,称如果有问题需要治疗就治疗。 田淑平拒绝了,她认为已带孩子去北京儿童医院等权威医疗机构检查治疗,专家也已经给出诊断证明,足够权威。“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孩子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我们就要求无限极要保证孩子在18岁之前健康成长,不出现任何身体问题。如果成年之前出现任何身体问题,要保证终身的相应治疗”。 但无限极公司代表并未答应此要求。 田淑平说,给孩子服用的无限极8种产品,其中“无限极牌常欣卫口服液”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备案信息中,明确注明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 但田淑平此前致电无限极客服时,客服称这个产品的性质很温和,加大服用量也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客服还称有很多小伙伴都是在加大量服用以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田淑平表述,上述沟通自己都留有录音。 无限极公司代表并未解释此事,只称公司会全力以赴满足田淑平对”经销商”的要求。 “完全避重就轻,不正面回答”。田淑平说,“经销商有问题,无限极公司也有问题,客服的推荐难道不是一种误导,虚假宣传?” 1月17日凌晨5时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经过协商,原本已与田淑平基本达成和解,但临签字时突然反悔,田淑平要求大幅提高补偿金额,此事尚在僵持中。据该人士称,田淑平将原本达成的60万补偿金提高至100万元,导致补偿暂时没谈拢。 后田淑平发文称,面对无限极一份60万的赔偿协议,签字的那一刻,她放声痛哭,觉得健康用金钱买不到。下一步打算能协调处理就协调处理,不能协调处理就走司法途径。 1月18日晚,无限极公司向澎湃新闻发来一份情况通报,全文如下: 无限极对近期媒体报道及消费者投诉事项的专项行动安排 1月16日,陕西田女士投诉我司一事被媒体报道,备受关注。自此事发生之后,我司通过400客服热线、媒体报道等途径,陡然收到类似信息达十多条。 因短时间接收到的投诉信息数量陡增,事发时间、地点各异,诉求不一,并且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情况我们未曾知悉并了解,故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予以即时解决,在此深表歉意。但我司一定竭尽全力核查事实真相,给广大消费者、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予以交代。 为更好地厘清真相、解决问题,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媒体的监督和政府的管理,我司决定成立由高级副总裁牵头,包括质量、售后服务、业务规则、分公司、法务等相关职能工作人员在内的整改专职小组,将对所有消费者投诉和媒体报道的信息登记建档,并逐一跟进落实。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报请省市区三级政府主管部门持续指导、邀请新闻媒体持续监督,并将处理进展向相关部门每天一报。我们尊重相关法律法规和调查结果,如若我司确有问题与错误,造成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实,我司决不逃避任何一个应尽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必将承担到底。 欢迎广大消费者、媒体、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对我们的监督,如有问题或反馈,可拨打我司热线电话(4008001188)或与当地的我司分公司予以联系。谢谢大家!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2019年1月18日[详情]

中国最大直销公司无限极摊上事 官方已立案调查
中国最大直销公司无限极摊上事 官方已立案调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综合每经APP(记者:吴泽鹏)、新华社、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之声等 原标题:背靠李锦记,年入39亿美元!中国最大直销公司摊上事,官方已立案调查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新天地的无限极大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新华社西安1月19日报道,针对媒体报道的“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月16日,媒体报道陕西商洛市田淑平3岁的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当地一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多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1月17日晚间,无限极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发来一份《关于陕西田女士投诉我司的情况说明》,承认涉事经销商违反与公司签订的《经销商协议》条款,并表示对经销商的管理措施不力、对消费者关怀不够。 据新华网报道,1月17日,西安市工商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处置工作会议,并按照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研究安排部署核查该事件。1月18日,西安市工商局在核查排查的基础上,召开约谈告诫会。会上,责成无限极陕西分公司立即对所有直销员及相关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并进一步提供所有西安地区分公司关联市场主体详细名单,形成报告报西安市工商局,就事件中涉及的无限极相关公司开展调查。 西安市工商局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 新华网报道称,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紧急部署,要求陕西各地市区开展对无限极分支机构及关联市场主体的核查、排查工作。 此外,1月18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当事女童的母亲田淑平处了解到,目前,女童的肝功能、低血糖等检查指标已恢复正常。 1月19日,记者联系了无限极公司,但公司方面暂未有回应。 背靠李锦记,无限极年入39亿美元 最近一段时间,权健、华林接连被查,引起社会对直销行业的关注。而相对于权健、华林,无限极的规模更大。 据美国著名直销杂志《直销新闻》《Direct Selling News》公布的2018年度“DSN年度全球直销100强榜单”(DSN Global 100 ),安利、雅芳和康宝莱营收位居前三名。中国公司中,无限极排名最高,名列第五位。 《直销新闻》自2010年起每年公布一份排行榜,这是为全球顶尖收益的直销公司设置的专属排名,是直销行业研究者、投资人以及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2018年度排名则基于各公司2017年的营收。无限极在2017年的直销营收为39.2亿美元。 另外,最近被查的权健、华林分别已7.86亿美元、5.77亿美元营收位列榜单29位和37位。 背靠大树好乘凉。无限极的“成功”和它背靠李锦记息息相关。 无限极官网介绍,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广州,是一家从事中草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大型港资企业,旗下雇员超过4700名。目前已成功研发生产出5大系列、6大品牌共145款产品,并已在中国内地设立30家分公司、30家服务中心,拥有超过7000家专卖店。 “李锦记”这一品牌系李氏家族于1888年创立,至今历史超过百年,一直以制造酱料蚝油闻名。不过,到了李家第四代,开始发展中草药健康产品,并开创出家族此前未尝试过的直销道路。这一切的操作者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无限极(中国)董事长李惠森。 图片来源:无限极官网截图 据无限极官网,无限极(中国)目前拥有广东新会、辽宁营口两大生产基地。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的累计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00亩(约20万平方米);无限极营口生产基地首阶段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初步规划占地面积500 亩(约35万平方米)。 天眼查资料显示,李惠森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有10家,其中3家已经吊销。 无限极此前多次涉及“人命官司” 开拓中草药健康产品为李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据南方日报报道,早在2010年李家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便透露,2010年李锦记酱料和中草药保健品两大业务营业额合计便已超过了100亿元。 在福布斯2018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中,时年89岁的李文达(英文名:Lee Man Tat)的财富为116亿美元,全球排名132位,财富来源显示蚝油、房地产。 为李家带来巨额财富的无限极销售的产品则包括化妆品、保健食品、保洁用品、厨具等。不过,正是在产品销售中涉嫌夸大宣传、传销,让无限极多年来一直备受批评。 无限极销售的部分保健品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输入“无限极”3个字,可以找到1039个结果,天眼查显示,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相关的法律诉讼有64起。 裁判文书显示,在2016年,重庆市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分别发生一起因听信无限极营销人员宣传,耽误治疗而死亡的案例。 两起案件中,法院都认定无限极销售人员存在夸大宣传行为。而在河南驻马店的案件中,法院认定无限极(中国)没有对销售人员严加管理,因此存在过错。 在王某军、孙某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二审刑事裁定书中,法院经审理判定被告人王某军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在证人的证词中,有提到“杨某萍以帮助推销无限极产品为理由,骗其前往西安听一个自称胡行长的人讲了一些资本运作的事情,并且介绍王某军给其认识。” 直销和传销的区别 三大直销公司相继出事,再次引发大众对于直销行业的关注。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上世纪80年代末,直销进入中国,当时直销和传销指的是同一个词,尤其是到90年代不少诈骗公司涌现,造成了恶劣影响和社会问题。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下令“禁止一切形式的传销活动”,甚至雅芳、安利、完美等外资企业也停止了经营。 当时中国正在谈入世(WTO),就给了雅芳、安利等10家公司“转型经营”的特许。2001年,商务部代表在WTO协议中承诺3年后取消“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限制。 到了2005年,雅芳成为中国首家官方批准的直销试点企业。同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年,安利、完美、玫琳凯等企业纷纷拿到了直销牌照。 商务部官网显示,目前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共有91家。有数据提到,有63家直销企业在2017年创造了1964.43亿元的业绩。 不过,在现实中有很多不法分子,以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而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的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教授刘俊海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传销的核心商业模式是拉人头,组建金字塔的商业架构,也就是让加入的人逐层发展下线,一层吃一层,这里边很多商品,与其说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还不如说是用来作为传销的一个道具和工具。另外,即便是有的企业领取了直销企业的行政许可,但是也不担保它一定不实施违法违规的行为。[详情]

保健品巨头接连跌落神坛 伪直销监管漏洞如何补?
保健品巨头接连跌落神坛 伪直销监管漏洞如何补?

  保健品巨头接连跌落神坛,“伪直销”监管漏洞如何补? 从媒体曝光到监管部门迅速出击,再到部委加大监管力度,这一流程看似毫无拖沓,然而公众不禁质疑,相关部门此前为何没能主动出击,而是在舆论热议之下才“被动”采取行动? 牛其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权健、华林被查之后,又一保健品直销巨头被曝虚假宣传:1月16日,田淑平向界面新闻反映,其3岁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陕西当地“无限极指导老师樊某”的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1月19日,西安市工商局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另据澎湃新闻18日报道,29岁的癫痫患者王勇,在停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而改吃“无极限”的保健品后,仅仅8天之后便因癫痫发作而死。 把保健品当药品来卖,以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作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无极限”的营销手段的诱导性和欺骗性与权健、华林几乎如出一辙。在媒体的监督之下,疑似传销性质的欺诈行为接连被曝光,相关监管部门随后也纷纷采取行动。 2018年12月25日起,由“丁香医生”发布的《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一文引发热议,文章直指权健涉嫌虚假宣传、销售模式涉嫌传销等问题。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就该文引发争议一事公开表示,总局已经关注到网络舆情,相关业务司局正在了解情况。同一天,天津市委、市政府责成市市场监管委、市卫健委和武清区等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网民关注的诸多问题展开调查核实,已进驻权健集团展开核查。 2019年1月7日,据津云发布的消息称,公安机关已对束昱辉(权健公司实际控制人)等1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对另2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候审。 随着权健被查,被舆论称为“河北权健”的华林开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华林公司曾宣称,通过“酸碱平技术”不仅能让股骨头坏死患者下地走路,还能让聋哑人开口说话。 界面新闻注意到,与权健一样,网上针对华林涉嫌传销的指控并非孤例,甚至一度进入监管部门的视野。2016年,因逃避缴纳税款,华林被处罚23万余元;2017年9月,其在西安因传销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处,陕西分公司多名负责人被刑拘。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发布2017年直销投诉情况,华林以33件投诉高居直销投诉量榜首,比第二名权健的16件多出一倍多。 2019年1月13日,“沧州发布”发布消息称,黄骅市委、市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企业,正在开展全面调查。1月15日,“沧州发布”再次发布消息称,初步查明,华林公司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 随着“权健之战”进入收官阶段,国家层面近期陆续出台政策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委召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会上强调,“近段时间,‘保健’市场暴露出虚假宣传、违法广告、消费欺诈、制假售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防止死灰复燃。” 上述会议明确,自1月8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加大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此外,禁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保健品进行评比、评优等活动,违者坚决依法追责。 1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的通知》,要求开展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重点检查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宣传材料、广告等未经批准声称保健功能、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含有虚假宣传功效等违法行为,以及不按照批准内容组织生产、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物)等违法行为,并依法从严处罚。 从媒体曝光到监管部门迅速出击,再到部委加大监管力度,这一流程看似毫无拖沓,然而公众不禁质疑,相关部门此前为何没能主动出击,总是在舆论发酵之后才“被动”采取行动?屡屡暴雷的“伪直销”为何监管失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理事钟兰安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现实中有很多不法分子,以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如何界定直销和传销,主要是依据我国在2005年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两个条例。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符合法律要求的直销是合法的。而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的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结合权健、华林的案例来看,直销变成了“拉人头”,商品销售变成了“老鼠会”。为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而出现的直销模式,如今在我国逐渐变了味。 “在执法实践当中,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消费者的权益是不是受到侵害了,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不是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中国人民大学商法教授刘俊海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传销的核心商业模式是拉人头,组建金字塔的商业架构,也就是让加入的人逐层发展下线,一层吃一层,这里边很多商品,与其说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还不如说是用来作为传销的一个道具和工具。另外,即便是有的企业领取了直销企业的行政许可,但是也不担保它一定不实施违法违规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部监管条例从颁布至今已经近14年。为了规范直销行为,许多国家都专门制定了相应法律。尽管我国商务部早就启动了相关法律的起草程序,但直销法至今尚未出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直销法所规范的主体是“小众”的,但是直销行为却关乎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因而直销行业必须制定法律。然而问题就在于,当社会公众利益与少数经营者的利益难以调和时,或者政府缺乏监管经验,不愿意放开市场承担相应的风险时,相关的立法就变得难产,这也是长期以来直销法迟迟未能出台的原因之一。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针对直销企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直销企业的直销牌照是由商务部门颁发的,日常经营管理则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管,而一旦涉嫌犯罪,则交由公安部门处理。如果像权健这样涉及医药、保健品产品的企业,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也负责日常监管。”钟兰安说。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直销牌照准入制”的大背景下,负责监管的工商管理部门并不具备吊销牌照等顶格处罚权限,大多只是象征性的罚款。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国务院颁布《直销管理条例》以来,在91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中,仅有蚁力神和珍奥2家最早一批获得牌照的企业被吊销。而对于直销企业来说,直销牌照在手意味着拿到了“金字招牌”和“护身符”。钟兰安认为,我国对于直销企业的管理确实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直销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来看,尽管直销牌照的申领标准是极其严格的,但绝大多数企业取得这一牌照是不符合要求的,而一旦取得牌照,监管部门日后的监管又是非常松懈而混乱的。这体现在,虽然一些直销企业的行为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但在接受完处罚后,地方监管部门便没有进一步的取缔行动。在此背景下,直销巨头们一边因涉嫌传销等处罚,一边则凭借直销牌照继续吸金。”钟兰安说。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按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申请成为直销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在提出申请前连续五年没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外国投资者还应当有三年以上在中国境外从事直销活动的经验。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000万元,并且按照条例的规定在指定银行足额缴纳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在直销企业设立时为人民币2000万元,直销企业运营后,保证金应当按月进行调整,其数额应当保持在直销企业上一个月直销产品销售收入15%的水平,但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最低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保证金的利息属于直销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中小企业很难涉足直销领域,即使大型企业,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占用,要想从事直销企业,也必须反复掂量。 “从被查的企业来看,确实很多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相关政府部门很可能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提供庇护,甚至充当保护伞。”钟兰安认为,在制度设计方面,建议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法律责任,提升多部门联合监管的积极性,并加大对政府相关负责人的问责力度。此外,在针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还应完善直销牌照的退出机制,提高直销企业的违法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违法经营的情况。 “直销之所以变成传销,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监管不到位。或者这样说,对于直销企业长期存在的非法经营行为,市场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地加以查处。”乔新生认为,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从市场准入监管逐渐地转变为市场行为监管,如果发现直销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反我国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反垄断法的规定,在商品宣传过程中违反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及时加以查处,防止直销企业通过非法方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秩序。 乔新生建议,国务院可以修改直销管理条例,大幅度降低直销市场准入门槛,改变传统的市场准入监管模式,在国内形成良性的直销竞争态势。但在放开市场的同时,要增加直销企业的透明度,强化对直销企业行为监管力度,比如定期公布有关经营状况及相关财务数据。“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增加直销经营活动的透明度,打破直销企业工作人员所营造的神话,让所有的消费者充分意识到,直销不是一个赚取暴利行业。如果直销经营企业工作人员夸大宣传,那么司法机关可以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其虚假广告刑事责任。” 在监管手段方面,乔新生认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针对我国直销领域存在的问题,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通过互联网络大数据以及直销企业的统计报表,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的事实,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加以监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直销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于界面)[详情]

西安工商对无限极陕西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立案调查
西安工商对无限极陕西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立案调查

  西安工商部门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立案调查 新华社西安1月19日电(记者薛天 蔺娟)记者从西安市工商局获悉,针对媒体报道的“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日前,有媒体报道陕西省商洛市市民田淑平3岁的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当地一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多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1月17日,西安市工商局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处置工作会议,并按照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研究安排部署核查该事件。1月18日,西安市工商局在核查排查的基础上,召开约谈告诫会。会上,责成无限极陕西分公司立即对所有直销员及相关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并进一步提供所有西安地区分公司关联市场主体详细名单,形成报告报西安市工商局,就事件中涉及的无限极相关公司开展调查。 西安市工商局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紧急部署,要求陕西各地市区开展对无限极分支机构及关联市场主体的核查、排查工作。  [详情]

权健倒塌

华林被查

起底天狮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