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高级经济师,证监会核准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金融及银行从业经历超过25年,先后在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光大银行重庆分行、光大集团办公厅、光大银行投资托管部、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工作任职。

大家不能坐着等待细则。资管转型方向已明确,要行动,先朝最正确的方向去做事情。到了这个关头,资管行业应该要讲情怀、讲责任感!

14年前光大打响银行理财第一枪 新规后第3次公告拟设立资管子公司
事实上,光大银行一直是商业银行理财的先行者。
十四年前,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在利率市场化加速背景下,股份行开始创新谋变。2004年,光大银行一气呵成推出国内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标志着商业银行理财元年的诞生。[详细]
银行理财六大破局之术:从信贷审批文化过渡到以投资文化为主
尽管银行系资管子公司迎来制度性突破,摆在银行理财面前的挑战却是一点儿也不小。“其实最难的地方也是未来转型的突破点。”谈到银行理财得破局之术,潘东列举了六大方向。[详细]
过渡期内的小插曲:投资经理接地气走网红路线 利润回落心态要平
那么,在过渡期内的银行资管部员工,现在的真实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在为资管新规做哪些调整?又是否适应这种转变?
聊到这个话题时,潘东说要为理财转型点赞,她分享了三个真实案例。[详细]

文 | 新浪财经 徐巧

“大家不能坐着等待细则。资管转型方向已明确,要行动,先朝最正确的方向去做事情。到了这个关头,资管行业应该要讲情怀、讲责任感!”以干练著称的潘东,讲话中不时流露出对资管行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平稳转型,不能在处置风险的过程中引发新的风险。” 掌管着1.1万亿的理财规模,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潘东在描绘银行资管转型之路时也有条不紊,逻辑清晰。

14年前光大打响银行理财第一枪 新规后第3次公告拟设立资管子公司

事实上,光大银行一直是商业银行理财的先行者。

十四年前,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在利率市场化加速背景下,股份行开始创新谋变。2004年,光大银行一气呵成推出国内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标志着商业银行理财元年的诞生。

2015年夏天,光大又作为业内第一家银行向彼时的银监会正式提出申请,拟设立资管子公司。当年下半年,因为注册地点变更光大第二次发董事会公告。今年6月2日,在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一个多月后,光大银行第三次发公告,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全资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

“大概是好事多磨,才一波三折吧。”潘东笑道。她介绍称,前两次注册拟定资本是不超过20亿,但今年,尤其是资管新规出台后,行里重新评估未来业务发展要求,决定增加到不超过50亿元,因此再度发公告。“2015年,当时银监会是通过一些政策指引和窗口指导,鼓励大家去探索理财事业部或者理财子公司,但并没有明确的制度指引。”潘东说道,“这次资管新规出台为银行系资管子公司设立扫除了制度性障碍。”

潘东认为,以前银行理财由于缺乏“名分”,所以要借助券商、信托、基金子公司等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通道中的通道”等复杂的产品嵌套。一旦银行有资质成立资管子公司,通道业务会大大降低,透明度及规范度更好。

银行系资管子公司有望加速破冰,但有个事实不容忽视,即不少银行旗下本身就有公募基金公司。比如,四大行分别有工银瑞信、建信基金、农银汇理、中银基金,光大证券旗下也有光大保德信。那么,同在银行体系下,新成立的资管子公司会和公募基金会产生内部竞争与冲突吗?“银行本身缺理财牌照,一旦获批,或许就能从事公募、私募、非标、投行、投资顾问,或许甚至自营投资业务。”潘东解释道,“一家单纯的基金公司或许承载不起这个任务。”银行理财全行业体量将近30万亿,而公募基金才10万亿规模。

银行理财六大破局之术:从信贷审批文化过渡到以投资文化为主

尽管银行系资管子公司迎来制度性突破,摆在银行理财面前的挑战却是一点儿也不小。“其实最难的地方也是未来转型的突破点。”谈到银行理财得破局之术,潘东列举了六大方向。

第一,产品净值化。“这是对整个资管行业的生态重构,整个行业的资金和资产格局都将发生变化。”潘东介绍道,银行理财投资的标的资产平均久期在3年左右,在过渡期内,银行一方面要压缩22万亿的非保本老产品规模,另一方面要从产品形态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向净值化产品转型。

第二,基础资产标准化。潘东分析指出,此前银监会定义的“非标”是指非标准化债权,但按照资管新规的口径则是“非标资产”,既包括债权也有股权,如未上市股权、股票质押等。“非标的口径实际是变大了。”这意味着,老的非标资产面临压降,新的非标产品必须严格按照期限匹配。以未上市股权为例,未来还必须满足私募发行、期限匹配和明确退出安排三项条件,缺一不可。如何推动非标资产标准化,是银行理财日后未来要重点突破的课题。

第三,投研专业化。“在原有银行理财框架内,我们更多的是以信用风控为主,遵循的是审批逻辑。”潘东认为,在净值化产品时代,除了信用风险,还要关注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此外,“银行原来是集体决策模式,信贷审批文化占主导地位。以后,银行要过渡到像基金公司以投资为主的文化。”潘东指出,在这种背景下必须给投资经理更多的投资授权,依靠他们专业的投资能力;但同时对投研及标准库管理、风险中台的投资监控及组合监控及绩效评估、流程控制的系统、信息披露及销售适当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四,结构简单化。过去银行理财没有“名分”,只能借助各种通道。最终结果是,从产品到资产,中间结构异常复杂。“将来的方向一定是结构简单化。”潘东解释道,按照资管新规,以后资管产品最多只能有一层通道嵌套。

第五,基础设施科技化。“大家千万不要简单地以为,资管行业就是靠投资经理。除此之外,还要靠强大的基础设施,这包括IT、投研、风控系统等。”谈到这一点时,潘东感触颇深。她回忆道,自己曾去全球顶尖资管公司贝莱德(BlackRock)调研过,并惊叹于其举世闻名的“阿拉丁”风险管理系统。“他们靠的不是明星基金经理,而是一整套强大的风控IT系统,这也是银行资管以后要看齐学习的地方。”

第六,机制市场化。对于擅长信贷与固收的银行来说,主动权益投资能力就略显相形见绌。未来,银行一方面要加大对内部员工的主动管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引进外援。“如果没有好的激励机制,那么银行很难从外面挖到优秀人才,自己的优秀人才也留不住。”潘东认为,随着资管子公司的加速落地,银行更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做强产品与渠道,做强风控与营运,做强投资与投研,同时,补短板吸引优秀投资经理甚至投资团队等“金凤凰”搭窝。

对于上面六点挑战,潘东认为应该放平心态,辩证来看。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阐述,即“挑战是今天的,机遇是明天的”。

过渡期内的小插曲:投资经理接地气走网红路线 利润回落心态要平

那么,在过渡期内的银行资管部员工,现在的真实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在为资管新规做哪些调整?又是否适应这种转变?

聊到这个话题时,潘东说要为理财转型点赞,她分享了三个真实案例。

“以前银行理财不需要太多路演,但现在我们的投资经理已经自己开始写软文,多少有点走网红路线的意思了。要为大家的转型努力点赞。”潘东笑着说道。为了发新产品做好投资者教育,现在行里资管部的投资经理变得更接地气。在介绍产品的同时,还会附上自己的履历和照片。尤其是私募产品,只能面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不能公开宣传。为此,在两只新的私募产品发行期间,光大不仅安排了2位投资经理深入重点分支行路演,还安排专场电话会议、接听合格投资者咨询电话“人工客服”,凡是有客户打电话进来咨询产品细节问题,投资经理都要一一解答。

在产品发行方面,潘东也发现了一些“奇葩”的棘手问题。

今年2月初,光大银行比照货币基金发行了一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每天公布产品净值。两个多月的时间,产品就达到400多亿的规模。“但资管新规在4月底一出台,我们就傻眼了。”潘东解释道,按照新规只有封闭式产品才能采取摊余成本法。这意味着,上述产品一下子就变成了不合规的老产品了。“目前,我们只能按照新规严格控制规模,等待细则,保持观察。”

于是,潘东又带领团队着手发行全市场第一只盯市型货币基金,这是公募基金都还未曾尝试过的产品形态。“研发中发现,以前公募基金行业的净值化系统,都是保留小数点后4位。但如果要做盯市型产品,我们发现小数点4位精度可能不够,加到6位也许更好。但这对于IT系统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工作量。”潘东无奈地笑道,这完全是此前未曾料想过的情况。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将产品净值基准改成100元,后面再加上四位小数。但这又有悖于常规净值型系统,系统也不支持。最终,在反复讨论与模拟后,该产品仍采用公募基金通常做法,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甚至在业务创收方面,银行资管部门也是今时不同往昔。

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在2016年达到巅峰,这基本也是各家银行资管部创收能力最强的时间点。此后,在监管趋严和去杠杆背景下,银行理财呈收缩态势。尤其资管新规重拳出台,行业受到剧烈冲击。“银行理财的利润肯定会回落,大家的心态一定要放平,否则打法就会变形。”谈到这一点时,潘东语气十分坚定。“现在最大的任务是平稳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

潘东半开玩笑道,对比几年前的业务,“压力是一年比一年大,收入却一年比一年低。”事实上,这不仅是潘东一个人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银行资管业转型都无法避免的。

“但到了整个行业面临转型的关头,大家还是要讲情怀、讲责任感、讲担当。”潘东意味深长地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银行理财转型的过程中,具体到落地环节,总会交错出现一些新旧问题。但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希望尽快凤凰涅槃,苦尽甘来吧,我还是对中国资管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资管会客厅》 中国“金刺猬”资产管理高峰论坛 特别策划

策划:郭金霞

文字:朱明明 武丽俊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