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叶探花 当“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广告语还在人们耳边环绕时,该广告词的拥有者却即将退出舞台。 5月9日,市值72亿元的宣亚国际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收购映客至少50%的股权,交易初步确定为全部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消息一出,瞬间引爆了直播行业。 一旦交易顺利完成,意味着成立仅2年的映客将创造又一桩互联网造富神话。按照去年9月份,映客投资方昆仑万维抛售的3%的股权售价2.1亿元来计算,彼时,映客估值70亿元。 若按此估值计算,映客创始人团队共持股30.32%,最多可套现21.22亿元。昆仑万维、多米音乐、赛富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芒果文创等投资机构也将直接受益。另外,当红影帝黄渤因持有多米音乐3.48%的股权,理论上也可间接套现数千万元。 当然,这宗收购到底是否能通过审核还悬而未决,毕竟只有3亿现金的宣亚国际如何支付这笔高额的费用,最终收购价又是多少,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在迈入转折的2017年,对于直播行业来说,映客直播或许是一个信号。 映客式微 多项数据显示,映客可能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期。TalkingData数据显示,映客的设备覆盖率和活跃率从2016年6月开始下滑,至今甚至已低于2016年1月。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10月开始,映客的月活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因此,随着映客卖身引爆直播行业的消息,历史上对映客的各种批评也被集中拎出来示众。 首当其冲的是数据造假。2016年9月,有媒体在映客做了一场实播测试,在屏幕保持黑屏的情况下,开播1分钟即吸引来21个粉丝,且ID全以4000开头,黑屏一小时后,这21粉丝一个都没有离开。文章还称,随着1个真实粉丝的进入会带来39个疑似假粉,且不会随真实粉丝的离开而离开。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表示,刷粉是直播行业的潜规则,而映客的刷量在150-200倍之间。 当月底,映客的投资人之一朱啸虎在参加网易未来科技峰会时承认了有机器人粉丝的存在。按照他的解释,机器人是映客用来鼓励新主播的运营手段而已。他对此并不反感,也不认为这种做法有错。 与刷粉同时存在的是刷榜。在苹果进行防刷榜的大范围处罚行动中,映客也被下架。事实上,映客自上线以后有多次被App Store下架,但具体原因,双方都未有说明。 巧合的是,在宣亚国际发布收购公告的前四天,映客再次被苹果下架。业内人士分析,直播App频繁被苹果下架的主要原因,要么是涉黄,要么是刷榜。 其次,被批评最多的是映客的定位。在第一阵营,映客之外的其他平台都在努力扩展秀场直播之外的赛道,同时充实直播内容。以花椒为例,它力推户外和游戏,还引入了大量PGC。相比之下,映客的多元化起步已经太晚。2017年,奉佑生才表示映客要投入上亿资金去做手游直播。 映客靠着开创颜值直播的概念迅速冲到第一阵营,但颜值直播的本质仍是秀场直播。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秀场直播的空间有限,且很难建立壁垒,更关键的是,映客不仅没能建立壁垒,甚至让人感觉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映客一直号称要打造“全民直播”,坚持不签约主播。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在其他平台挖人时,几乎没有抵抗力。随着一些主播爆红后离开,映客失去了主播带来的红利优势。 而且,映客的分成比例也远远高于竞争对手。资深媒体人毛启盈撰文称,花椒主播与花椒平台的分成比例是7:3,而映客主播与映客平台的分成比例与此恰好相反,主播只能拿到32%。 他认为,在本该跑马圈地的时候,映客却“贪婪的选择”了高抽成,这导致其日后大量头部主播的流失。比如,两个月前与映客撕逼的头牌主播二姐,最终转会去了花椒。现在看来,二姐的离开或许正是映客卖身的前兆。 更致命的是,打赏收入一直是秀场直播的生命线,而映客这方面的表现也在下滑。根据今日网红公布的数据,映客的打赏收入不如后入场的陌陌,甚至,曾一度占据各榜单的身影如今在头部主播收入排行榜上已成少见。 宣亚的钱从哪来? 纵观目前沸沸扬扬的市场舆论,大体归纳为三点: 1、宣亚国际的钱从何来?未来映客的估值是否会缩水? 2、映客稳居直播行业第一梯队,为何此时急于卖身?映客为什么没有卖给互联网巨头而是要卖给公关公司? 3、这是直播热潮即将覆灭的隐喻? 宣亚国际是在2月15日新登陆A股创业板的公关公司,至今的上市时间不足三个月,期间共交易了37个交易日。在上市之后如此短的时间内便闪电停牌进行重组,很多投资者都感到意外。 更意外的是,宣亚国际称,交易方式初步确定为全部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 一家未具名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全现金收购的案例在6月17日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开始加速出现。因为根据新规,这些公司的重组未必能够获得通过,即使通过耗时也很长。而非借壳的100%现金支付的并购无需证监会审核,部分公司为了尽快完成收购,选择通过现金收购变相绕开监管。 但即便绕开了监管,此次收购也并不简单。对应映客70亿的估值,宣亚国际需准备35亿元现金。而宣亚国际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货币现金仅为3.33亿元,如果再加上应收票据、应收款等,总额也不过3.6亿元。差额高达31.4亿元,是2016年净利润(5871万元)的53倍。 也就是说,宣亚国际必须从外部获取至少30亿现金才能完成收购。 既往案例表明,这种做法的风险较大。2017年1月,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拟用30.6亿元收购1.85亿股万家文化股份让给龙薇传媒。最终因为其中的30亿元来自借款而未获证监会批准。万家文化的股价受此拖累,跌幅超过50%。 视频新媒体资深人士尤文魁给出了另一种设想:昆仑万维等映客股东可能给宣亚投资35亿元,宣亚用35亿元购买映客50%股权,映客的股东全部套现。宣亚利用映客做概念,把市值做到200亿元,回报昆仑万维50亿元,“双方互相利用,皆大欢喜,最终并不是由宣亚国际出钱,买单的是股民。” 事实上,过去半年内,一直有消息传宣亚国际与映客在进行“借壳”或“类借壳”方式寻求上市的谈判。 但娱乐资本论认为,借壳的可能性不大。“借壳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被借壳公司会更换实际控制人,目前这个条件并不具备;此外,宣亚国际是今年2月才刚刚上市的公司,上市不足3个月就借壳给映客,在监管层面恐怕也很难通过。” 而且,宣亚国际的控股股东北京宣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此前已持有映客约0.7%的股份,此收购或构成关联交易。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映客的估值出现较大下滑的可能,毕竟直播行业的热度已经过去,直播平台的估值势必下滑,所以,在估值探底前越早出手,投资人越有得赚。 直播行业迎来转折期 映客至今已公开三轮融资。2015年7月,映客获得A8音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11月,映客获得赛富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以及朱啸虎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2016年1月,映客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元A+轮融资。 2016年,直播行业经历了一段十分辉煌的时光,尤其是年初3个月,有超过100家直播平台拿到融资。 趁此风口,映客在营销上狂飙突进,不仅大力度投放广告,还邀请多位明星参与直播:刘涛、蒋欣直播开场5分钟使服务器瘫痪;BIGBANG参与电话互动惹600万女粉丝落泪 ;傅园慧直播1小时突破 1000 万人次观看……这让映客长期霸占直播APP榜单首位。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映客用户量已经超过1.4亿,日活跃用户达1700万。 映客的估值也随之达到顶峰。2016年1月,昆仑万维6800万元领投A+轮时,映客的估值仅3.7771亿元。等到2016年9月,昆仑万维子公司昆诺赢展将映客3%的股权转让给嘉兴光信时,就作价2.1亿元,据此计算,映客估值70亿元,8个月上涨17.5倍。 同月,花椒直播完成3亿元A轮融资,估值15亿元。2016年11月,苏宁以3.2亿美元的身价买下龙珠直播。可见,映客的估值远超同行。 但随后,整个行业和映客一样开始从顶峰滑落。易观大数据显示,2016年1-8月,泛娱乐直播领域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在8次以上,但到了9月份,这个数字变成了5.99次。 花椒直播副总裁郭鹤在当年12月表示,直播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将会迎来一个大洗牌,2016年没拿到钱的小型平台在2017年将会迎来集中死亡。 郭鹤的判断很快应验。进入2017年,直播行业罕见资本动作,从业者和投资人的进入更加冷静和审慎,随着爱闹直播、网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等一批直播平台集中倒闭,直播行业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2017中国直播行业生态报告》显示,现存的直播平台数量或已低于100家。 由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盘点报告》显示,2016年出现投资数量迅速降低的情况——2016第三季度有11件,2016年第四季度有4件——资本市场收缩,对泛娱乐直播投资热情降低。 用户也陷入审美疲劳。艾瑞整理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12月起,泛娱乐直播每月活跃用户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用户付费率仅为21%,其中,200元以下的付费行为占比将近57%,201-500元区间的付费用户仅占比18.8%。 尤为奎也认为,映客卖身意味着秀场直播的风口已然过去,未来直播需找寻其他垂直赛道才能带来直播行业的另一轮爆发。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认为,用户快速增长红利已经消失,泛娱乐直播行业用户规模逐渐触及天花板,未来平台用户拉新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这对平台的资本积累要求会跟高。 相比同行,映客的劣势也逐渐显现。映客背后的赛富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等多为创投资金,而很多同行都找到了要钱有钱要流量有流量的互联网靠山:龙珠、斗鱼、NOW直播、腾讯直播、企鹅直播、QQ空间直播等近十家直播平台背靠腾讯;淘宝直播、来疯直播有阿里和优酷支撑;花椒直播是360孵化的;一直播和微博互相绑定;YY和虎牙是欢聚时代的亲儿子;就连火山直播也有今日头条的大力度扶持。 一位直播行业资深从业者认为,只要有流量产生的机制,作为流量消耗品的直播,就能活的很好;反之,一些曾经在移动端突然爆红的产品,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交关系维系或巨头输血,用户的流失也将进一步加剧。 映客创始人兼CEO奉佑生曾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目前映客的日活和月活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瓶颈,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 虎嗅文章称,映客拿钱砸出来的东西难说有调性,引来的名人转一圈就走,批量打造的美女直播没有吸引力,同质化严重,审核压力增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映客的投入这些成本,并没有足够的收入作支撑。昆仑万维公告显示,2015年映客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只有167.28万元。 另一位匿名人士认为,映客目前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这可能就是急于此时卖身的一个原因。70亿的高估值既给映客戴上了独角兽的光环,也成为映客继续融资的阻碍。 “很少有资本愿意继续将更多的钱投给已经讲不出更多故事的移动直播。上市面向二级市场融资成为映客的最佳选择。”该人士认为,映客和宣亚走在一起,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 直播+广告可行吗? 宣亚国际官方资料显示,其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其客户主要分布在汽车、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知名大客户包括惠普、宝洁、三星、华为、壳牌、百度、宝马、比亚迪等。 其中,汽车行业客户所占比重最大, 2015年和2016年1-6月,来自汽车行业的收入均在6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收购前一个月,宣亚国际进行了一次业务变更,增加了两项与广告有关的经营内容。 4月19日,宣亚国际将经营范围由“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广告;广告信息咨询”,修改为“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广告信息咨询”。 而映客与宣亚国际的合作要再早前一个月。3月29日,宣亚国际与映客成立合资公司,着力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各类潜在广告主,进行商业化推广运营等。 显然,映客创始人兼CEO奉佑生看好直播+广告的模式。他认为,直播能够承载广告、电商、会员付费和增值等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但广告是目前变现状况最佳的商业模式。“直播平台免费观看并根据意愿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个初级形态,现在的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有1000多亿,但映客的直播广告才刚刚开始。” 在他的领导下,映客决定在广告业务方面发力,通过植入广告来增加盈利。2016年10月,映客推出首份广告产品包:600万起价的王牌曝光套餐、1000万起价的内容营销套餐和2000万起价的社交营销套餐。但映客没有公开这轮销售的最终成绩。 科技自媒体王冠雄认为,近一年来直播行业已经饱和,探索新模式成为直播平台必须尝试的出路。对映客而言,宣亚国际的参股,等于映客从此拥有了一个有实力进行B端全面开发的伙伴。 B端市场相对稳定,且对新模式营销传播都跃跃欲试,对直播平台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同时,B端与直播的结合也将为内容越来越同质化、主播水平良莠不齐的平台提供更多优质垂直内容。 一位接近宣亚国际的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映客把直播看作是一种社交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可延展性,直播+策略促使映客需要有强有力的对B端的突破和投入。 但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数据分析平台高管则认为,对映客来说,被公关广告收购并非好事,以影响用户体验的方式来解决变现问题,结果就是映客上的内容更加单一,主播和用户对于平台的黏性都会下降,可能会带来大量的用户流失。 2016年5月27日,映客一周年,奉佑生发了一条朋友圈:从没想到直播会成为今天的风口,我只想低调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一帮平凡的小伙伴通过无数个不眠夜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两周后,映客两周年,奉佑生注定无法再“低调”了。 [详情]
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 映客“上市”比想象中要来得快。 今日宣亚国际发布公告,宣布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映客),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 为了规避证监会最近严查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的限制,此次并购拟全部采用现金收购。去年9月映客的估值已经达到70亿,这意味着,宣亚国际可能要准备至少35亿左右的现金。 财报显示,宣亚国际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3.33亿,一下子拿出35亿现金来并不容易。 这会不会是映客的一次“借壳上市”呢?至少从目前的方案来看并不是。 借壳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被借壳公司会更换实际控制人,目前这个条件并不具备;此外,宣亚国际是今年2月才刚刚上市的公司,上市不足3个月就“借壳”给映客,在监管层面恐怕也很难通过。 映客为何着急“卖身”? 映客在此时选择出售控股权,原因为何? 一位直播行业人士猜测,映客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前期有超高的成本投入,后期实际流量下降、用户付费意愿低,失血过多。该人士称:“直播一定要有造血能力,否则,融不到钱,那就是要命了。” 去年直播之风兴起,映客一路高举高打,请来一众明星大咖做直播。“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口号也可以看出当时映客在当时80多家直播APP中独占鳌头的自信。 “刘涛、蒋欣直播开场5分钟使服务器瘫痪”、“BIGBANG映客直播权志龙、胜利等现场电话互动,超过600万女粉丝落泪 ”……户外、影院贴片、门户,各种汹涌的广告投放让映客换取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有市场营销行业人士向小娱透露,社交软件“派派”之前请来12位明星做代言,在一线城市的办公司楼宇做视频广告,一个季度的市场投放刊例价是4.5亿,实际投入也达到1.2亿。 以此参考当年的映客,其市场投入之高可想而知。但问题的是,映客的投入这些成本,并没有足够的收入作支撑。 原本C端的打赏、刷礼物应该是直播应用最理想的变现模式。但从映客近期各种刷量“丑闻”来看,背后则意味着实际流量式微。 有业内人士透露,映客目前的刷量在150-200倍之间,也就是说,直播间内显示有10000名用户,实际可能只有50人,而在这些真实用户中,有付费意愿的可能只有1%。 宣亚国际今年才上市,收购映客的钱从哪里来? 宣亚国际的这次大手笔收购,已然引发各方议论。 宣亚国际是今年2月才在A股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是继蓝色光标后A股又一家上市的公关公司。 招股书显示,宣亚国际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公关服务,客户包括惠普、宝洁、三星、华为、壳牌、百度、宝马、比亚迪等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 按盈利模式不同,公司的主营业务可分为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按传播渠道不同,又可分为传统营销、数字营销两类。 2016年年报显示,宣亚国际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9.67%;净利润为5871.01万元,同比增长9.64%。 其实,宣亚国际和映客早有交集。2016年12月,映客与宣亚国际签订了公关代理合约,而在更早的2016年5月,宣亚国际就参投映客,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在映客占有0.7423%股份。 今年4月14日有消息称,宣亚国际或将收购直播APP映客,当时公司股票已经停牌,称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不过,当天腾讯科技向映客求证消息是否属实时,对方却表示并不知情。 今日,娱乐资本论从接近宣亚国际的内部人士处获悉,早在4月前双方就开始洽谈并购事宜,但是此前双方一直在估值、收购份额方面未谈拢。 此次公告中称,公司预计全部用现金收购映客不低于50%的股权,按照映客估值70亿计算,需要不低于35亿元的现金。 根据宣亚国际4月25日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宣亚国际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3.33亿,与并购金额之间还差32亿左右。 这一大笔现金,要从哪里来? 在目前定增控制比较严格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还可以向大股东借钱,也可以向银行贷款,但不管哪种形式,宣亚国际都将背负32亿的欠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映客继续亏损,会不会给宣亚国际带来沉重负担? 映客的结局是直播行业的一个隐喻? 去年10月,一份映客直播商业化营销白皮书曝光,映客推出了三个量级的商务合作产品包:600万起价的王牌曝光套餐、1000万起价的内容营销套餐和2000万起价的社交营销套餐。 “没想到现在映客竟要开始卖广告!”有业内人士这样感叹。然而,这一广告销售最终的成绩,并没有对外公开。 在此次收购之前,BAT都有了自己直播平台的亲儿子,腾讯旗下已经有龙珠、斗鱼等直播平台;阿里旗下有淘系直播,以及优酷的来疯直播,百度旗下爱奇艺也有奇秀直播。 映客不仅没有抱上大腿,反而是卖给了一家刚上市不久的公关公司。这似乎并不算一个最好的结局。 事实上,不仅仅是映客,走入下半场的直播行业整体大环境并不乐观,看起来,直播这个曾经的大风口正在回归理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个行业的主流都在主打颜值直播,用户陷入审美疲劳,而垂直化领域的直播突围依旧相对困难,想要有表现形式方面的突破已经越来越难。 新三板创新层“大换血”!首批561家或降层 909家将升班(附完整名单) 2017-05-05 13:56 苹果市值正式突破8000亿美元,股价今年18次创历史新高,库克又笑了! 2017-05-10 08:02 用了会怀孕!智能备孕产品Himama获时尚集团&开心麻花投资,发力女性大健康消费市场 2017-05-09 23:53 一站式家装生活体验中心“橙果空间”获博伟智鸿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2017-05-05 14:12 上市13年股价翻三百多倍!3000亿市值背后,揭秘腾讯互娱的疾徐逻辑 2017-05-09 15:53 超10亿港元收购香港上市国际货运商 圆通一举将物流“战场”拉到海外 2017-05-09 07:23 王兴的焦虑:“八大金刚”悉数离场、一年烧钱上百亿,美团点评拿什么上市? [详情]
来源:界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公关公司”宣亚国际发布预计将收购映客不低于50%股权的公告时,关于这项交易的种种不解猜测即刻爆发:映客为何没有选择投靠BAT等有钱有资源的大公司?是否有借壳嫌疑?70亿估值背后是独角兽的光环还是无人接盘的无奈?独立直播公司还能否破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YY、9158为代表的秀场直播以及斗鱼、虎牙为代表的游戏直播一直占据着直播领域的主流。秀场模式虽然盈利模式成熟,但受制于受众群体,规模一直难以见涨;游戏直播则苦于难逃烧钱怪圈,缺乏资本加持而难以进一步发展。 映客,作为相对独立的直播平台一度引领着整个行业——最早增加直播美颜功能,最早大笔资金投入院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最早提出“全民直播”的概念。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在移动直播的概念爆发时,映客的Android端周新安装量从2016年1月的95万激增到2016年6月的380万,iOS端则更是从36万激增到140万。 时局瞬息万变,在大公司和其他有着社交属性的平台的夹击下,映客遭遇狙击。“卖身”、“下架”等坏消息甚嚣尘上,其与宣亚的绯闻更是把映客的困境放大在舆论风口。 然而映客与宣亚的联姻除了此前的种种猜测以及这篇细节不详的公告之外,并没有一锤定音。究竟是宣亚收购还是映客借壳上市?如果是收购,市值72亿的宣亚如何能有底气吞下去年估值70亿的映客?如果是借壳,风声鹤唳之时,两者如何通过证监会的关卡?此次交易更牵扯到多米音乐、赛富基金、昆仑万维等投资人的利益,如何权衡? 诸多问题待解,意味着宣亚与映客的联姻尚无定论,充满变数。 变数一:映客的价格与价值 映客70亿的估值来源于去年9月昆仑万维发出的公告。公告称昆仑万维将其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出售给光信资本,售价为2.1亿元,按照该价格,映客的估值在当时达到70亿元。 同月,花椒直播完成A轮融资,金额3亿人民币,投资方为首建投、奇虎360,估值15亿元。三个月后的11月,龙珠直播作价3.2亿美元卖身苏宁。显然,映客的估值比同行们高不少。 那段时间是映客的“巅峰时刻”,也是直播行业的转折前夕。在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的统计中,去年9月,泛娱乐直播领域人均单日启动次数降到了5.99次,并开始在这一区间上下徘徊,而在此前八个月中,这个数据从来没有低于过8次。 花椒直播副总裁郭鹤在去年12月预测,直播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将会迎来一个大洗牌,“2016年没拿到钱的小型平台,尤其是一些小的秀场平台,2017年将会迎来集中死亡。” 话音未落,趣直播、微播、网聚直播、猫耳直播、咖喱直播等平台下线,直播行业降温、无数中小型直播公司折戟倒闭。 “只要有流量产生的机制,作为流量消耗品的直播,就能活的很好;反之,一些曾经在移动端突然爆红的产品,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交关系维系或巨头输血,用户的流失也将进一步加剧。”一位直播行业资深从业者如是解读直播行业的生存本质。 直播行业正在过冬,大环境的降温也导致人们对行业公司的存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融资难度变大,映客的价值是否一如既往? 尽管不论是布局短视频,还是涉水“直播+”,映客都在尽其所能地释放价值。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同样甚至更高的价值,在当下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价格吗? 70亿的高估值给映客戴上了独角兽的光环,同时也成为映客继续融资的阻碍。 映客成立于2015年3月,最初上线时,就获得了多米音乐5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11月,映客再次获得赛富基金领投,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跟投的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2015年12月,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2016年1月4日,昆仑万维向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取得18%的股权。其后,公司将映客股权全部转让给全资子公司昆诺赢展持有;9月21日晚间,昆仑万维公告,公司拟出售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售价为2.1亿元。而在此期间,映客的估值足足涨了十余倍。 当时令人激动的高估值,成为了映客继续融资的障碍。有行业人士指出:“很少有资本愿意继续将更多的钱投给已经讲不出更多故事的移动直播。上市面向二级市场融资成为映客的最佳选择。” 宣亚称要收购映客不低于50%股权,但具体交易金额尚未披露,而这也是各类重组的最关键点。 变数二:宣亚能否顺利完成收购? 事件的另一主角宣亚国际的心思恐怕比映客更难揣摩。 宣亚国际刚刚在2月15日登陆A股市场,截至目前,上市时间还不足三个月。若从交易时间来看,从宣亚国际上市到停牌,期间共交易了37个交易日。在上市之后如此短的时间内便闪电停牌进行重组,让很多投资者感到意外。 宣亚国际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公司2月28日公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宣亚国际2016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7954.12万元,增长20.36%。对于增长的原因,宣亚国际表示为是业务扩大,项目收入增加的影响。从营业利润来看,宣亚国际实现的数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678.39万元,增长25.96%。 当然,宣亚收购映客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今年3月29日,宣亚国际与映客运营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着力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各类潜在广告主,进行商业化推广运营等事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合资公司的具体出资方式、 出资额度尚未确定。 4月19日,宣亚国际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经营范围的议案》,将经营范围由“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 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广告;广告信息咨询”修改为:“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代理、 发布广告;广告信息咨询”。也就是增加了“代理、发布广告”两项与广告相关的经营内容。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去年曾表示,决定在广告业务方面发力,通过植入广告来力挽狂澜。奉佑生分析,“直播平台免费观看并根据意愿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个初级形态,现在的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有1000多亿,但映客的直播广告才刚刚开始。” 但映客与宣亚“业务协同”的概念难免有些牵强,毕竟宣亚在外界眼中是一家“公关公司”。 根据公开信息,宣亚公司客户主要分布在汽车、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尤其集中于汽车行业,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6月,公司来源于汽车行业的收入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37%、55.39%、65.22%和69.93%。 变数三:监管门槛 证监会的审核监管也将是宣亚映客重组的巨大变数。在宣亚国际与映客资产重组的消息出来之前,曾有消息称,过去半年内,宣亚国际与映客一直在进行“借壳”或“类借壳”方式寻求上市的谈判。 借壳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投行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早在去年监管部门就小范围约见了部分券商,就A股市场借壳重组和炒壳相关事宜进行沟通,近段时间对于借壳和“类借壳”的方案也丝毫没有放松。 此次交易公告中提到,“本次交易方式初步确定为公司全部采用现金的方式购买标的公司的股权”,财务人士告诉腾讯科技,这是方便通过证监会批准的最佳方法。 “去年以来,随着监管的趋严,尤其是6月17日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选择全现金收购的案例开始加速出现。” 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腾讯科技表示:“一些公司改为现金收购也是无奈的事,因为根据新规这些公司的重组未必能够获得通过,即使通过耗时也很长。而根据相关规定,非借壳的100%现金支付的并购无需证监会审核,部分公司为了尽快完成收购,选择通过现金收购变相绕开监管。” 但具体交易细节,仍待官方进一步披露,包括映客估值、映客的财务数据是否会造成上市公司亏损、交易是否合法等等。 一位直播行业高管告诉腾讯科技,这次重组能否成功,最后关键还是看是否能过证监会那一关。 [详情]
■本报见习记者 谢若琳 多方传言终于被坐实。5月9日晚,宣亚国际发布公告称,将收购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网络直播平台“映客”的运营主体,下称“映客”)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 据了解,映客是用户较为活跃的直播平台,旗下有“映客”、“蜜Live”两款移动应用,核心业务集中在映客这款产品的研发与运营上。 宣亚国际表示,此次交易方式初步确定为宣亚国际全部采用现金的方式购买标的公司的股权。另外,根据公司与有关方的初步商议结果,本次重组的主要交易对方包括标的公司的创始人股东、员工持股平台以及机构投资者。公司控股股东持有标的公司0.7423%的股份。 虽然宣亚国际没有明确此次收购价格,但是根据映客以往融资经历来看,标的公司已是价值不菲。 资料显示,映客成立于2015年3月份,最初上线时,曾获多米音乐5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11月份,映客再次获得赛富基金领投,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跟投的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2015年12月份,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2016年1月份,昆仑万维向映客追加投资6800万元,取得18%的股权;同年9月21日晚,昆仑万维公告称,公司拟出售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售价为2.1亿元。 也就是说,截止到2016年9月份,映客估值已经达到70亿元,而宣亚国际的市值为72亿元。[详情]
⊙记者 吴绮玥 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的宣亚国际今日披露,公司本次重组标的预计为知名移动直播平台“映客”的控股权(即蜜莱坞不低于50%的股权)。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映客不断推进的“直播+”战略,以及宣亚国际与映客方面在3月份就已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让此次并购并不出人意料,且更可带来优势资源和产业模式的整合,在泛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实现映客由“平台”走向“生态”的转型。 宣亚国际今日披露重组进展公告,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蜜莱坞”或“标的公司”)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收购将全部以现金方式进行。公开资料显示,蜜莱坞的法定代表人为廖洁鸣,注册资本为171.32万元,股东包括奉佑生(创始人)、侯广凌、廖洁鸣等,主营业务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互联网文化活动、网络直播等,而作为泛娱乐移动直播平台两大龙头之一的映客则正是蜜莱坞旗下直播平台,映客目前也是国内用户基数最大的移动直播平台之一。 回顾来看,宣亚国际于今年4月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彼时公司刚刚上市两个月。据披露,宣亚国际是一家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商,可配合客户的目标市场及渠道、终端,为客户定制从品牌认知到产品体验的全方位整合营销传播服务。虽然宣亚国际与映客的主营业务并不类似,但这一并购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二者间的合作早就有迹可循。3月底,宣亚国际公告,公司与蜜莱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着力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各类潜在广告主,就商业化推广运营等事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梳理两家公司的发展情况和战略规划,记者发现,本次交易是立足于双方的发展基础,不仅有利于弥补各自的发展短板、且将实现资源互补。宣亚国际以“全传播”理念著称,强调打破传播专业界限,整合产业链,在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中实现产业链的扁平化重构。因此,对宣亚国际而言,拥有下一代社交生态及生活方式的平台,意味着让“全传播”理念进入了平台运营的广阔空间。这样一来,即可“零门槛”实现创意权利-分享意愿-消费认知相融合的全民传播模式,及以平台为中心实现从认知到消费的整合。在最大限度实现传播价值的同时,完成平台商业价值的跨域式发展。 将视角放大,2016年,全球前两位的广告媒介平台是谷歌和脸书(FaceBook),这两个平台取得了全球整体广告收入的20%。其中,谷歌以794亿美元高居榜首(Zenith数据);百度的广告收入排名全球第四,约合645亿元人民币。数字平台的媒介价值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包括BAT在内的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收入也多为广告收益。这预示,传统媒介的价值在迅速衰减。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则是短视频和直播形态的出现不仅颠覆了公众的信息接收和认知方式,更颠覆了创意制作的门槛,创意者、分享者、传播者、消费者正在随着移动社交和视频化趋势合而为一。平台不仅在塑造品牌和消费认知,更在塑造以平台为基地的生活方式。传播行业在移动互联和视频社交的新潮流中的模式创新是必然选择。传播行业的模式创新趋势就是要拥抱平台,成为平台传播乃至商业价值的开发、运营和管理者。在平台即生活方式的时代,通过塑造生活方式来达成传播的商业价值。 映客在商业模式和产品理念的设定上就强调直播作为一种社交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可延展性。其“直播+”的整体思路使得它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中不仅包括全民创意的广告,还包括在线的一切商业及消费行为的视频化。在一个迅速迭代、加速创新的趋势里,映客作为专注直播和视频的平台,需要强有力的对B端(商家、客户)的突破和投入。对映客而言,价值与模式的挑战需要一个有投入实力和B端全面开发能力的伙伴,实现持续的产品和模式创新,最终完成从平台到生态的跨越。而如今,随着宣亚国际的出现,在产业聚变的效应之下,映客现有的平台价值和行业地位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础。从产品到平台,从平台到生态,从生态到不同行业的价值链重塑,这就是视频和直播的魅力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宣亚国际能为映客的发展提供动力。简而言之,二者携手,不仅是合作共赢,更是在移动互联的迅速迭代竞争中的共生需求下的必然选择。 [详情]
宣亚国际拿下直播平台映客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孙麒翔 实习记者 刘之爽)上市不足3个月,宣亚国际计划收购映客50%股份。5月9日,宣亚国际发布公告称,收购直播App映客至少50%股权,公司股票自2017年5月11日开市起继续停牌。 宣亚国际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2月15日,宣亚国际登陆A股市场,上市不足3个月。从宣亚国际上市到停牌,期间仅经过37个交易日。4月中旬就有消息称,宣亚国际收购映客。当时宣亚国际停牌,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的资产重组事项。映客对此事回应不知情。 宣亚国际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7954.12万元,增长20.36%;净利润增加470.88万元,增长8.79%。3月29日,宣亚国际与映客运营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设立合资公司,开发直播平台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潜在广告主,进行商业化推广运营。映客目前估值70亿元,若收购达成,映客发展将融入更多商业化元素。[详情]
“不知情”的辟谣终究打了脸,映客还是与宣亚国际拥抱在了一起! 今日,A股上市公司宣亚国际发布公告,宣布重大资产重组。而目标资产就是传说已久的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映客运营主体),预计将不会低于50%的股权。据悉,本次重组的主要交易对方,包括标的公司创始人股东、员工持股平台以及机构投资者。 实际上,有关映客和宣亚国际在一起的消息,早在几周前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当时传言称宣亚国际将会全面收购映客,不过随后映客方面辟谣称“并不知情”。而如今,传言余烟未散,辟谣就被打脸,孤独的映客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终于还是抓住了一根稻草。 领先BAT 抢先入场 作为移动直播领域的开创者,虽然有数据显示目前映客仍占据着移动直播领域鳌头,只不过这个宝座似乎不再那么牢靠。 2015年5月,初试身手的映客敏锐地把握住了移动直播的先机,开创了移动直播先河。一时间,凭借着美颜直播、简单便捷等一系列创新,在很短时间内映客便俘获大量的用户。一句“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slogan,一度刷爆朋友圈。 从2015年5月份正式上线到年底,7个月的时间映客便完成了三轮融资。当映客在2015年12月份拿到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时,许多竞争对手拿到的投资大多仅为数百万元。 当时,映客的成绩单可谓无比晃眼:用户从0发展到下载量超1亿、日活超过1000万,估值高达30亿元。 随后,由于整个移动直播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资本的驱动,映客也开始了疯狂的烧钱模式。当然,直播平台创业企业的烧钱方法无外乎邀请各路明星助阵、疯狂投放广告,一时间几乎所有大厦电梯间、商场电影院都被映客的广告占领。 2016年9月,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映客每个月的运营成本高达1亿人民币左右。如此疯狂的烧钱也一度为映客带来巨幅流量增长,巅峰时期更号称日活超过2500万,使其稳稳地坐在了移动直播业第一的宝座上。 不过主播多了、名气大了,不代表平台能赚到钱,也不能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映客投资方昆仑万维发布过的一份公告中显示,2015年映客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为167.28万元。可是当时映客估值已经高达30亿元,而一家估值如此高企的公司,年净利润甚至都不如一家小规模的餐馆,由此可见其中的泡沫。而待泡沫散去,同质化的市场开始退烧,那些依靠疯狂烧钱所积累起来的海量用户,也开始纷纷离去。 独木难撑的映客 目前,映客在安装量、用户数量以及市场份额方面或许还能用数据支撑勉强称为第一,不过坐在宝座上的映客已经岌岌可危。 5月初,映客苹果客户端遭到APP Store下架,对于即将在5月迎来2周岁生日的映客,恐怕没有想到生日礼物会是这种滋味。此次下架无疑让人们想起,其在2016年1~2月,先后三次从App Store惨遭下架的闹剧。 至于此次被下架的原因,有各种说法。其中有消息直指映客刷榜,但遭到映客方面的否认,并称是“技术问题”。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根据易观千帆提供的数据,映客的活跃用户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从年初1月份的1686万活跃用户跌落至3月份的1222万用户,跌幅高达27%。与移动直播业的万年老二YY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YY目前的活跃用户为1185万,并且在上个月实现了增长。按照目前的态势,映客似乎很快就要让出霸占多时的第一宝座。 相对于映客活跃用户的大幅下滑,更为难受的是太“孤独”。 进入2017年,直播热潮逐渐散去,短视频成为下一个风口。不再受宠的直播平台也进入了精细化运营的阶段。此时,拼实力的含义不仅仅是盈利能力,还要背后有座“靠山”。但是最让映客尴尬的就是,环顾四周对手们都有大腿可抱,而自己却是“形单影只”。 YY背后是财力雄厚的欢聚时代,花椒直播是360的亲孩子,一直播背后有微博支撑,火山直播则有今日头条加持,来疯直播有阿里的身影,连斗鱼、龙珠背后这些独立平台背后也有腾讯的扶持。反观映客,则没有一个足够粗壮的大腿紧抱,除了昆仑万维,只好最终选择拥抱宣亚国际。 即便拥抱宣亚之后,映客仍面临着商业模式过于单一的窘境。在运营方面,映客一直坚持不与主播签约,对此映客创始人奉佑生曾表示,“公平是我们核心理念,我们一直没签约,所谓的经纪公司找我们,我们也一直拒绝。” 这种思路虽然可以为映客省去锁定名主播的天价签约费,但同时也失去了那些大腕所带来的粉丝红利。 也正是这样的运营思路,使得映客掌控力非常薄弱。映客的主播没有合同限制,因此可以随意跳槽,别的平台只要高价挖人,映客没有任何手段和应对措施。映客给予主播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底薪,留不住身价高涨的大腕儿,而对于依靠粉丝经济支撑的直播来说,丢掉高人气主播,也就意味着用户的流失。 广告能拯救映客吗 据了解,宣亚国际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公司2月28日公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宣亚国际2016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7954.12万元,增长20.36%。 那么,宣亚国际擅长的公关、市场推广、广告宣传能否为映客带来新的生机?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去年曾表示,决定在广告业务方面发力,通过植入广告来力挽狂澜。奉佑生分析,“直播平台免费观看并根据意愿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个初级形态,现在的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有1000多亿,但映客的直播广告才刚刚开始。” 寄希望于广告业务,这样的方法真的可行吗?懂懂笔记并不这样认为。 在依靠粉丝经济支撑起来的直播行业中,依靠疯狂烧钱所积累起来的用户基础并不十分牢靠,如果在直播中插入过多的广告,势必会非常影响用户体验。试想一下满怀期待的打开直播间,本以为看到的是美女主播,结果却出现“屠龙宝刀,点击就送”这样的糟心广告,这是什么感受。 另外,受到用户流失最直接影响的是映客的主播们。拥有更多的观众,主播才会收到更多的礼物。但人气越来越低,收到的礼物越来越少,本就没有合同在身的映客主播们势必会出走别的平台。同时映客为了维持其表面的繁荣,又必须继续大笔烧钱来吸引新用户,最终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在今年三月,映客开放应用层的SDK后,接入了一部分中小型直播平台,当时的思路是希望借此来获得更多低成本流量,不过从映客目前的用户活跃情况分析,这一举措的效果一般。 过去一年来,映客遭遇了涉黄涉毒、黑屏门、数据造假等多重危机,而在2016年6月,自媒体曝光出来36氪研究院那份关于映客刷量率高达99%(机器人)的报告,更是一下子将其扒光了底裤。面对如今整个热度消退的市场,以及越收越紧的政策,孤独奋斗了两年的映客还是与宣亚拥抱在一起。 或许,在昆仑万维眼里,映客高达70亿元估值的容颜已经不再那么美丽。宣亚国际的出手,更像是一根危急关头出现的缆绳,但是映客能否保住第一,还是继续滑落,结果难料。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详情]
本文来自:蓝湖资本(ID:BlueLakeCapital) “最近除了充电宝和人工智能还能投点什么?”这是我半年来被同行友人问及最多的问题。这恐怕是中国 TMT 风险投资历史上最焦虑的一段时光,在经历了 2014-2015 年的泡沫期后,许多没有完整经历过“投”“管”“退”周期的新人从一线基金分裂出来创立了自己的基金品牌,而同时间部分一线基金的规模也飞速膨胀,甚至一些基金的人民币募集额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有美元基金的体量。 两周前,一个老牌母基金的合伙人给我分享了一组数据,数据的结果简单而直接,在他们过去十多年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组合里,基金的规模、投资速度和回报率呈现出非常强的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单期基金超过四亿美元和投资周期低于两年的那些基金。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都听说过对冲基金经理在二级市场顶点主动还钱给 LP、缩减基金规模的故事,为什么在风险投资行业却似乎只有不断扩大资产规模这一个选择? 2008 年我刚进入风险投资业的时候,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 Paul Graham 曾经写过一篇博客,告诫年轻的投资人要牢记早期投资的四大标准:市场、壁垒、团队、资本效率。如今九年过去了,当下的市场环境却真正告诉我什么叫“知易行难”。一个共享单车项目可以在一年内融上四轮钱,但管理层可能都无法了解公司的车都去了哪里,故障率是多少,一天被骑行了几次,作为资产属性如此强的一个产品可以从免押金甚至到免费骑行,没有人再考虑资产回报率和网络效应,毕竟为了持续融资增加订单量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投资经历告诉我,每隔两三年投资行业总会出现这样一个低谷期,新的驱动力没有出现,投资主题青黄不接,这种时候耐心和克制显得尤为稀缺和重要。今天,我想分享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也是我自己不断反思总结后对同事们讲的,也希望能给焦虑的风险投资人们一点启发。 故事一 — 快?慢? 2014年蓝湖刚成立的时候,IT 驱动的供应链效率提升是一个我们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的领域。 一次周会上一位同事举荐一个项目叫饭店联盟,彼时这仅仅是一个从新发地给中小餐厅运输农产品的电商公司,举荐这个项目的同事认为美国的对标公司Sysco (注:北美最大的食品服务销售企业,为餐厅,饭店,学校,医院等提供餐食。)市值做到了几百亿美金,且饭店联盟正在以月环比翻倍的速度增长,我们应该快速出手不要错过这个投资机会,我今天依然记得当时的建议是给这家公司一次性投入 1000 万美金。 在被问及我的态度时,我问了项目团队几个问题: 1. 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线下已经有成熟的批发市场分销模式,饭店联盟的模式为什么代表着更高的效率?如果是,那么这件事为什么至今才发生,外部的什么驱动因素发生了改变? 2. 作为一个供应链生意,Sysco 成长的过程经历了多轮融资和并购,其投入资本的回报效率是否适合VC的资金?一亩田(注:国内一家农产品诚信交易平台。)这样的轻模式是否更合理? 3. 创始团队的 DNA 是否有能力管理好快速增长的销售和供应链团队?如果不能,投资人能改变吗? 那次周会上,项目团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于是我们忍着丢失投资机会的焦虑暂时放下了饭店联盟这个项目。接下来的两三周时间,两位合伙人带领团队密集做了 Sysco 的案例学习和国内行业研究,幸运的是这些研究让我们对这条赛道有了非常强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要感谢真格基金的 Grace 给我引荐了菜来了(美菜前身)的创始人刘传军,感谢项目团队在做了几家竞品的访谈后正确选择了传军,更要感谢高瓴资本的张磊先生给美菜引进了前沃尔玛中国的 CEO 作为顾问,并在其后帮助公司组建了非常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团队。在经历了三年发展后,如今美菜已经是一个年收入近百亿、稳定进入盈利周期的行业领导者。 做早期投资和创业有一点很像,要想明白业务背后的核心驱动要素和要素发生的时间点,就像更便宜的电池组之于 Tesla,更简洁友好的交互体验之于苹果。在美菜的案例里,如果我们没有想明白上述的那些问题,那么我们即使在美菜的仓库里蹲上一个星期也无法有足够的信心扣动扳机,更何况和创始团队一起坚持走过资本市场的低谷期,合作十年甚至更久。 今天很多风险投资人简单地认为早期投资有那么多不确定性,考虑得太周密没有意义,甚至有人把问题简化成只要投对团队就好了,反正好团队再怎么转型总能做出来的。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根据Cambridge Associates 的统计数据,70%的早期投资错误都是发生于对需求真实性(product market fit)的误判。我也尝试了复盘过去自己做过的 20 多个投资,其中 9 个估值超过 5 亿美金的公司都自始至终延续了最初的业务模式,无一例外。 我想说的是,早期投资扣动扳机的一刻必然有很多风险因素是要放下的,但作为合格的投资人应该想清楚那些放下的风险是否是应该承担的,或者是有信心能够帮助管理团队解决的。 很多时候,慢就是快。 故事二 —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5年,一家叫映客的移动直播 app 在资本市场大热。蓝湖的一位同事在 A 轮把这个项目带到了投委会上,他的观点是,秀场直播是一个被验证的赚钱模式,移动端的秀场产品都刚刚起步,公司已经有 10 万的 DAU,流量和收入快速增长,很多投资机构给了 term sheet,蓝湖应该快速参与这场竞争。 在那次投委会上,我同样问了项目团队几个问题: 1. 竖屏秀场直播相比传统直播产品的体验提升点是什么?能否持续构成差异和壁垒? 2. 公司增长固然迅速,但隔月留存率持续只有10%,是什么原因?长期是否可以改善? 3. 创始人看起来对秀场模式的需求敏感,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 A 类的产品经理,是否是我们愿意合作十年的创始人? 项目团队给我的反馈是,因为竞争激烈来不及做调研,有些答案当下也想不通,但我们现在不拍板公司就和别人签协议了。于是那一次我们放弃了这个投资机会。后来映客拿到融资后,经历了一轮非常迅猛的增长,在 app store 很长一段时间排名免费榜第一,蓝湖举荐这个项目的同事微信问我是否后悔,我只回了七个字“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这样回答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作为基金的管理人,我需要在基金内部营造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投资标准,而不是让团队陷入 momentum driven (注:源自股票市场的概念,即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卖股票的投资策略)的浮躁之中。也许映客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赚钱的公司,甚至在 A 股上市短期内拿到 100 倍的市盈率,但一个无法想明白长期竞争壁垒的公司,即使数字再诱人,蓝湖也不应该开枪,因为过去我们经历过的增长陷阱和教训实在太多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很清楚,流量大户陌陌、斗鱼、奇虎都快速切入了这个产品形态。而根据蓝湖的监测,映客因无法在头部主播的供给端形成控制,进而流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百度指数更是暴跌了 70%。 我时常提醒自己和蓝湖的同事们,早期投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依靠覆盖和概率来取胜的游戏,必须有坚定的价值系统才可以不被市场上的各种风口扰乱了心神。年轻的投资人总会倾向于较高的风险偏好,认为一年投出十多个项目才能提高独角兽的击中率,而全然不考虑几年后投后管理的巨大压力以及失败率较高的积重难返。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每一次决策负责,认清这是一个漫长的个人信用积累的过程,做早期投资的人注定无法成为规模驱动的资产管理者,但依然可以依靠远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 IRR 来赢得长期出资人的尊重。 [详情]
要说2016年最热的互联网风口,视频直播必居其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国内网络直播平台超过300家,用户规模接近4亿。面对庞大的市场,腾讯、阿里巴巴、网易、YY、陌陌、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杀入直播领域。超过30家平台宣布完成不同金额的风险投资,累计融资额突破50亿元。几乎一夜之间,全民直播时代开启。 到了2017年,直播行业进入疯狂后的平静期。在映客创始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奉佑生看来,这是一件好事。“越快降温越好,当大家把直播遗忘的时候,就是它像空气和水一样自然的时候。” 事实上,之前各方的一哄而上,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直播行业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过多的直播平台水平参差不齐,内部标准也各有差异,直播行业乱象丛生,大部分直播平台都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直播行业普遍存在内容“打擦边球”的现象,而同时存在的还有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可以说,平台稳定性差、运维成本高、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监管不力,已成为直播领域的4大痛点。 “直播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奉佑生坦言,对于映客来说,目前最该做的是沉淀。在沉淀期,映客将不断创新,依照内容多元化和社交立体化的战略,努力成为一个更为丰富、更大空间、更多展示自我机会的直播生态平台。 在奉佑生看来,直播平台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做好两点。 一是加强监管,确保直播内容绿色健康。“靠色情、暴力等低俗内容吸引用户,只会毁了整个行业。”作为移动直播领域的领军者,映客自制的监管标准明显高于行业标准,还有一整套严格的审核流程和规章制度确保执行。具体来说,在技术上,设立样本库,在视频直播环节进行监管过滤,采用图像大数据识别技术,建立视频大数据系统、敏感词过滤机制;在内容监管上,从注册覆盖到直播前后,确保监管的完整性;在人工监管上,建起近千人的审核团队,负责全部内容监管,这在国内众多直播平台中也是独此一家。 二是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构建起直播的生态系统。映客率先提出了“直播+”概念,目前已经尝试了“直播+公益”“直播+教育”“直播+医疗”“直播+文化”等。“映客有个年纪最大的主播,80岁了,她的直播房间里永远充满着正能量。她把一生的经验教给孩子,还会教育留学生好好学习,学成报效祖国。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奉佑生看来,直播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大“基础设施”,如果能和各行业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奉佑生认为,直播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无外乎三个:一是社交立体化,本质上说,直播是继微信、微博后新一代的社交形式,更具社交功能的产品会持续获得关注;二是内容多元化,直播将演变为一个产业,产业链布局越齐全、调动资源的能力越大、平台可承载的内容越多,则越容易成功;三是垂直细分化,直播正快速向垂直领域延伸,除传统的游戏直播,“直播+电商”“直播+体育”“直播+在线教育”等将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 奉佑生映客号的签名是“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因为善良给了他底线和畏惧感。在他的设想中,未来人人都会有一个映客号,就像今天大多数人都有QQ号、微信号一样。奉佑生坚信,只要从用户角度出发,持续打磨产品,改善用户体验,总有一天,直播会获得亿万普通用户的认可,真正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经济日报记者 秦海波) [详情]
微信公众号:叶探花 当“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广告语还在人们耳边环绕时,该广告词的拥有者却即将退出舞台。 5月9日,市值72亿元的宣亚国际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收购映客至少50%的股权,交易初步确定为全部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消息一出,瞬间引爆了直播行业。 一旦交易顺利完成,意味着成立仅2年的映客将创造又一桩互联网造富神话。按照去年9月份,映客投资方昆仑万维抛售的3%的股权售价2.1亿元来计算,彼时,映客估值70亿元。 若按此估值计算,映客创始人团队共持股30.32%,最多可套现21.22亿元。昆仑万维、多米音乐、赛富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芒果文创等投资机构也将直接受益。另外,当红影帝黄渤因持有多米音乐3.48%的股权,理论上也可间接套现数千万元。 当然,这宗收购到底是否能通过审核还悬而未决,毕竟只有3亿现金的宣亚国际如何支付这笔高额的费用,最终收购价又是多少,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在迈入转折的2017年,对于直播行业来说,映客直播或许是一个信号。 映客式微 多项数据显示,映客可能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期。TalkingData数据显示,映客的设备覆盖率和活跃率从2016年6月开始下滑,至今甚至已低于2016年1月。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10月开始,映客的月活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因此,随着映客卖身引爆直播行业的消息,历史上对映客的各种批评也被集中拎出来示众。 首当其冲的是数据造假。2016年9月,有媒体在映客做了一场实播测试,在屏幕保持黑屏的情况下,开播1分钟即吸引来21个粉丝,且ID全以4000开头,黑屏一小时后,这21粉丝一个都没有离开。文章还称,随着1个真实粉丝的进入会带来39个疑似假粉,且不会随真实粉丝的离开而离开。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表示,刷粉是直播行业的潜规则,而映客的刷量在150-200倍之间。 当月底,映客的投资人之一朱啸虎在参加网易未来科技峰会时承认了有机器人粉丝的存在。按照他的解释,机器人是映客用来鼓励新主播的运营手段而已。他对此并不反感,也不认为这种做法有错。 与刷粉同时存在的是刷榜。在苹果进行防刷榜的大范围处罚行动中,映客也被下架。事实上,映客自上线以后有多次被App Store下架,但具体原因,双方都未有说明。 巧合的是,在宣亚国际发布收购公告的前四天,映客再次被苹果下架。业内人士分析,直播App频繁被苹果下架的主要原因,要么是涉黄,要么是刷榜。 其次,被批评最多的是映客的定位。在第一阵营,映客之外的其他平台都在努力扩展秀场直播之外的赛道,同时充实直播内容。以花椒为例,它力推户外和游戏,还引入了大量PGC。相比之下,映客的多元化起步已经太晚。2017年,奉佑生才表示映客要投入上亿资金去做手游直播。 映客靠着开创颜值直播的概念迅速冲到第一阵营,但颜值直播的本质仍是秀场直播。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秀场直播的空间有限,且很难建立壁垒,更关键的是,映客不仅没能建立壁垒,甚至让人感觉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映客一直号称要打造“全民直播”,坚持不签约主播。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在其他平台挖人时,几乎没有抵抗力。随着一些主播爆红后离开,映客失去了主播带来的红利优势。 而且,映客的分成比例也远远高于竞争对手。资深媒体人毛启盈撰文称,花椒主播与花椒平台的分成比例是7:3,而映客主播与映客平台的分成比例与此恰好相反,主播只能拿到32%。 他认为,在本该跑马圈地的时候,映客却“贪婪的选择”了高抽成,这导致其日后大量头部主播的流失。比如,两个月前与映客撕逼的头牌主播二姐,最终转会去了花椒。现在看来,二姐的离开或许正是映客卖身的前兆。 更致命的是,打赏收入一直是秀场直播的生命线,而映客这方面的表现也在下滑。根据今日网红公布的数据,映客的打赏收入不如后入场的陌陌,甚至,曾一度占据各榜单的身影如今在头部主播收入排行榜上已成少见。 宣亚的钱从哪来? 纵观目前沸沸扬扬的市场舆论,大体归纳为三点: 1、宣亚国际的钱从何来?未来映客的估值是否会缩水? 2、映客稳居直播行业第一梯队,为何此时急于卖身?映客为什么没有卖给互联网巨头而是要卖给公关公司? 3、这是直播热潮即将覆灭的隐喻? 宣亚国际是在2月15日新登陆A股创业板的公关公司,至今的上市时间不足三个月,期间共交易了37个交易日。在上市之后如此短的时间内便闪电停牌进行重组,很多投资者都感到意外。 更意外的是,宣亚国际称,交易方式初步确定为全部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 一家未具名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全现金收购的案例在6月17日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开始加速出现。因为根据新规,这些公司的重组未必能够获得通过,即使通过耗时也很长。而非借壳的100%现金支付的并购无需证监会审核,部分公司为了尽快完成收购,选择通过现金收购变相绕开监管。 但即便绕开了监管,此次收购也并不简单。对应映客70亿的估值,宣亚国际需准备35亿元现金。而宣亚国际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货币现金仅为3.33亿元,如果再加上应收票据、应收款等,总额也不过3.6亿元。差额高达31.4亿元,是2016年净利润(5871万元)的53倍。 也就是说,宣亚国际必须从外部获取至少30亿现金才能完成收购。 既往案例表明,这种做法的风险较大。2017年1月,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拟用30.6亿元收购1.85亿股万家文化股份让给龙薇传媒。最终因为其中的30亿元来自借款而未获证监会批准。万家文化的股价受此拖累,跌幅超过50%。 视频新媒体资深人士尤文魁给出了另一种设想:昆仑万维等映客股东可能给宣亚投资35亿元,宣亚用35亿元购买映客50%股权,映客的股东全部套现。宣亚利用映客做概念,把市值做到200亿元,回报昆仑万维50亿元,“双方互相利用,皆大欢喜,最终并不是由宣亚国际出钱,买单的是股民。” 事实上,过去半年内,一直有消息传宣亚国际与映客在进行“借壳”或“类借壳”方式寻求上市的谈判。 但娱乐资本论认为,借壳的可能性不大。“借壳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被借壳公司会更换实际控制人,目前这个条件并不具备;此外,宣亚国际是今年2月才刚刚上市的公司,上市不足3个月就借壳给映客,在监管层面恐怕也很难通过。” 而且,宣亚国际的控股股东北京宣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此前已持有映客约0.7%的股份,此收购或构成关联交易。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映客的估值出现较大下滑的可能,毕竟直播行业的热度已经过去,直播平台的估值势必下滑,所以,在估值探底前越早出手,投资人越有得赚。 直播行业迎来转折期 映客至今已公开三轮融资。2015年7月,映客获得A8音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11月,映客获得赛富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以及朱啸虎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2016年1月,映客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元A+轮融资。 2016年,直播行业经历了一段十分辉煌的时光,尤其是年初3个月,有超过100家直播平台拿到融资。 趁此风口,映客在营销上狂飙突进,不仅大力度投放广告,还邀请多位明星参与直播:刘涛、蒋欣直播开场5分钟使服务器瘫痪;BIGBANG参与电话互动惹600万女粉丝落泪 ;傅园慧直播1小时突破 1000 万人次观看……这让映客长期霸占直播APP榜单首位。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映客用户量已经超过1.4亿,日活跃用户达1700万。 映客的估值也随之达到顶峰。2016年1月,昆仑万维6800万元领投A+轮时,映客的估值仅3.7771亿元。等到2016年9月,昆仑万维子公司昆诺赢展将映客3%的股权转让给嘉兴光信时,就作价2.1亿元,据此计算,映客估值70亿元,8个月上涨17.5倍。 同月,花椒直播完成3亿元A轮融资,估值15亿元。2016年11月,苏宁以3.2亿美元的身价买下龙珠直播。可见,映客的估值远超同行。 但随后,整个行业和映客一样开始从顶峰滑落。易观大数据显示,2016年1-8月,泛娱乐直播领域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在8次以上,但到了9月份,这个数字变成了5.99次。 花椒直播副总裁郭鹤在当年12月表示,直播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将会迎来一个大洗牌,2016年没拿到钱的小型平台在2017年将会迎来集中死亡。 郭鹤的判断很快应验。进入2017年,直播行业罕见资本动作,从业者和投资人的进入更加冷静和审慎,随着爱闹直播、网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等一批直播平台集中倒闭,直播行业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2017中国直播行业生态报告》显示,现存的直播平台数量或已低于100家。 由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盘点报告》显示,2016年出现投资数量迅速降低的情况——2016第三季度有11件,2016年第四季度有4件——资本市场收缩,对泛娱乐直播投资热情降低。 用户也陷入审美疲劳。艾瑞整理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12月起,泛娱乐直播每月活跃用户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用户付费率仅为21%,其中,200元以下的付费行为占比将近57%,201-500元区间的付费用户仅占比18.8%。 尤为奎也认为,映客卖身意味着秀场直播的风口已然过去,未来直播需找寻其他垂直赛道才能带来直播行业的另一轮爆发。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认为,用户快速增长红利已经消失,泛娱乐直播行业用户规模逐渐触及天花板,未来平台用户拉新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这对平台的资本积累要求会跟高。 相比同行,映客的劣势也逐渐显现。映客背后的赛富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等多为创投资金,而很多同行都找到了要钱有钱要流量有流量的互联网靠山:龙珠、斗鱼、NOW直播、腾讯直播、企鹅直播、QQ空间直播等近十家直播平台背靠腾讯;淘宝直播、来疯直播有阿里和优酷支撑;花椒直播是360孵化的;一直播和微博互相绑定;YY和虎牙是欢聚时代的亲儿子;就连火山直播也有今日头条的大力度扶持。 一位直播行业资深从业者认为,只要有流量产生的机制,作为流量消耗品的直播,就能活的很好;反之,一些曾经在移动端突然爆红的产品,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交关系维系或巨头输血,用户的流失也将进一步加剧。 映客创始人兼CEO奉佑生曾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目前映客的日活和月活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瓶颈,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 虎嗅文章称,映客拿钱砸出来的东西难说有调性,引来的名人转一圈就走,批量打造的美女直播没有吸引力,同质化严重,审核压力增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映客的投入这些成本,并没有足够的收入作支撑。昆仑万维公告显示,2015年映客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只有167.28万元。 另一位匿名人士认为,映客目前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这可能就是急于此时卖身的一个原因。70亿的高估值既给映客戴上了独角兽的光环,也成为映客继续融资的阻碍。 “很少有资本愿意继续将更多的钱投给已经讲不出更多故事的移动直播。上市面向二级市场融资成为映客的最佳选择。”该人士认为,映客和宣亚走在一起,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 直播+广告可行吗? 宣亚国际官方资料显示,其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其客户主要分布在汽车、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知名大客户包括惠普、宝洁、三星、华为、壳牌、百度、宝马、比亚迪等。 其中,汽车行业客户所占比重最大, 2015年和2016年1-6月,来自汽车行业的收入均在6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收购前一个月,宣亚国际进行了一次业务变更,增加了两项与广告有关的经营内容。 4月19日,宣亚国际将经营范围由“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广告;广告信息咨询”,修改为“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广告信息咨询”。 而映客与宣亚国际的合作要再早前一个月。3月29日,宣亚国际与映客成立合资公司,着力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各类潜在广告主,进行商业化推广运营等。 显然,映客创始人兼CEO奉佑生看好直播+广告的模式。他认为,直播能够承载广告、电商、会员付费和增值等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但广告是目前变现状况最佳的商业模式。“直播平台免费观看并根据意愿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个初级形态,现在的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有1000多亿,但映客的直播广告才刚刚开始。” 在他的领导下,映客决定在广告业务方面发力,通过植入广告来增加盈利。2016年10月,映客推出首份广告产品包:600万起价的王牌曝光套餐、1000万起价的内容营销套餐和2000万起价的社交营销套餐。但映客没有公开这轮销售的最终成绩。 科技自媒体王冠雄认为,近一年来直播行业已经饱和,探索新模式成为直播平台必须尝试的出路。对映客而言,宣亚国际的参股,等于映客从此拥有了一个有实力进行B端全面开发的伙伴。 B端市场相对稳定,且对新模式营销传播都跃跃欲试,对直播平台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同时,B端与直播的结合也将为内容越来越同质化、主播水平良莠不齐的平台提供更多优质垂直内容。 一位接近宣亚国际的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映客把直播看作是一种社交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可延展性,直播+策略促使映客需要有强有力的对B端的突破和投入。 但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数据分析平台高管则认为,对映客来说,被公关广告收购并非好事,以影响用户体验的方式来解决变现问题,结果就是映客上的内容更加单一,主播和用户对于平台的黏性都会下降,可能会带来大量的用户流失。 2016年5月27日,映客一周年,奉佑生发了一条朋友圈:从没想到直播会成为今天的风口,我只想低调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一帮平凡的小伙伴通过无数个不眠夜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两周后,映客两周年,奉佑生注定无法再“低调”了。 [详情]
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 映客“上市”比想象中要来得快。 今日宣亚国际发布公告,宣布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映客),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 为了规避证监会最近严查上市公司重组并购的限制,此次并购拟全部采用现金收购。去年9月映客的估值已经达到70亿,这意味着,宣亚国际可能要准备至少35亿左右的现金。 财报显示,宣亚国际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3.33亿,一下子拿出35亿现金来并不容易。 这会不会是映客的一次“借壳上市”呢?至少从目前的方案来看并不是。 借壳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被借壳公司会更换实际控制人,目前这个条件并不具备;此外,宣亚国际是今年2月才刚刚上市的公司,上市不足3个月就“借壳”给映客,在监管层面恐怕也很难通过。 映客为何着急“卖身”? 映客在此时选择出售控股权,原因为何? 一位直播行业人士猜测,映客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前期有超高的成本投入,后期实际流量下降、用户付费意愿低,失血过多。该人士称:“直播一定要有造血能力,否则,融不到钱,那就是要命了。” 去年直播之风兴起,映客一路高举高打,请来一众明星大咖做直播。“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口号也可以看出当时映客在当时80多家直播APP中独占鳌头的自信。 “刘涛、蒋欣直播开场5分钟使服务器瘫痪”、“BIGBANG映客直播权志龙、胜利等现场电话互动,超过600万女粉丝落泪 ”……户外、影院贴片、门户,各种汹涌的广告投放让映客换取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有市场营销行业人士向小娱透露,社交软件“派派”之前请来12位明星做代言,在一线城市的办公司楼宇做视频广告,一个季度的市场投放刊例价是4.5亿,实际投入也达到1.2亿。 以此参考当年的映客,其市场投入之高可想而知。但问题的是,映客的投入这些成本,并没有足够的收入作支撑。 原本C端的打赏、刷礼物应该是直播应用最理想的变现模式。但从映客近期各种刷量“丑闻”来看,背后则意味着实际流量式微。 有业内人士透露,映客目前的刷量在150-200倍之间,也就是说,直播间内显示有10000名用户,实际可能只有50人,而在这些真实用户中,有付费意愿的可能只有1%。 宣亚国际今年才上市,收购映客的钱从哪里来? 宣亚国际的这次大手笔收购,已然引发各方议论。 宣亚国际是今年2月才在A股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是继蓝色光标后A股又一家上市的公关公司。 招股书显示,宣亚国际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公关服务,客户包括惠普、宝洁、三星、华为、壳牌、百度、宝马、比亚迪等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 按盈利模式不同,公司的主营业务可分为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按传播渠道不同,又可分为传统营销、数字营销两类。 2016年年报显示,宣亚国际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9.67%;净利润为5871.01万元,同比增长9.64%。 其实,宣亚国际和映客早有交集。2016年12月,映客与宣亚国际签订了公关代理合约,而在更早的2016年5月,宣亚国际就参投映客,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在映客占有0.7423%股份。 今年4月14日有消息称,宣亚国际或将收购直播APP映客,当时公司股票已经停牌,称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不过,当天腾讯科技向映客求证消息是否属实时,对方却表示并不知情。 今日,娱乐资本论从接近宣亚国际的内部人士处获悉,早在4月前双方就开始洽谈并购事宜,但是此前双方一直在估值、收购份额方面未谈拢。 此次公告中称,公司预计全部用现金收购映客不低于50%的股权,按照映客估值70亿计算,需要不低于35亿元的现金。 根据宣亚国际4月25日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宣亚国际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3.33亿,与并购金额之间还差32亿左右。 这一大笔现金,要从哪里来? 在目前定增控制比较严格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还可以向大股东借钱,也可以向银行贷款,但不管哪种形式,宣亚国际都将背负32亿的欠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映客继续亏损,会不会给宣亚国际带来沉重负担? 映客的结局是直播行业的一个隐喻? 去年10月,一份映客直播商业化营销白皮书曝光,映客推出了三个量级的商务合作产品包:600万起价的王牌曝光套餐、1000万起价的内容营销套餐和2000万起价的社交营销套餐。 “没想到现在映客竟要开始卖广告!”有业内人士这样感叹。然而,这一广告销售最终的成绩,并没有对外公开。 在此次收购之前,BAT都有了自己直播平台的亲儿子,腾讯旗下已经有龙珠、斗鱼等直播平台;阿里旗下有淘系直播,以及优酷的来疯直播,百度旗下爱奇艺也有奇秀直播。 映客不仅没有抱上大腿,反而是卖给了一家刚上市不久的公关公司。这似乎并不算一个最好的结局。 事实上,不仅仅是映客,走入下半场的直播行业整体大环境并不乐观,看起来,直播这个曾经的大风口正在回归理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个行业的主流都在主打颜值直播,用户陷入审美疲劳,而垂直化领域的直播突围依旧相对困难,想要有表现形式方面的突破已经越来越难。 新三板创新层“大换血”!首批561家或降层 909家将升班(附完整名单) 2017-05-05 13:56 苹果市值正式突破8000亿美元,股价今年18次创历史新高,库克又笑了! 2017-05-10 08:02 用了会怀孕!智能备孕产品Himama获时尚集团&开心麻花投资,发力女性大健康消费市场 2017-05-09 23:53 一站式家装生活体验中心“橙果空间”获博伟智鸿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2017-05-05 14:12 上市13年股价翻三百多倍!3000亿市值背后,揭秘腾讯互娱的疾徐逻辑 2017-05-09 15:53 超10亿港元收购香港上市国际货运商 圆通一举将物流“战场”拉到海外 2017-05-09 07:23 王兴的焦虑:“八大金刚”悉数离场、一年烧钱上百亿,美团点评拿什么上市? [详情]
作者: 高小倩 传了很久的消息,终于有了最新的进展。 日前,宣亚国际品牌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宣亚国际)发布公告,称此前停牌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映客)预计不低于50.00%的股权。 据公告介绍,本次重组的主要交易对方包括映客的创始人股东、员工持股平台以及机构投资者。宣亚国际控股股东持有映客 0.7423%的股份,截至本公告发布日,最终交易对方及其分别拟转让的股权比例 等情况尚未最终确定。 另外,根据两家公司重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宣亚国际自今年5月11日开市起继续停牌,继续停牌的时间预计不超过1个月。 映客的运营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于2015年5月,定位于90后的视频娱乐直播平台,旨在打造90后单身人群最喜欢的视频社交应用。虽然拥有“映客(inke)”、“蜜Live(MeeLive)”两款移动应用,但核心业务集中在映客上。 2015年7月,映客获得A8音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11月,映客获得赛富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以及朱啸虎投资的千万元A轮融资。 2016年1月,映客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元A+轮融资。其中,昆仑万维出资6800万元,增资完成后占股18%。此后昆仑万维出售3%股份,套现2.1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2015年全年,映客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为167.28万元(未经审计)。 虽然有数据称,在装机量、用户数以及市场份额上,映客是娱乐类直播的第一名。但是最近映客却遭遇了App Store上被下架,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映客持续刷榜所导致的。除此之外,还有文章写道,映客面临流量下降以及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 但是,估值70亿元的映客和估值72亿元的宣亚国际走到一起,也可能产生一些业务上的协同效应。 从行业上看,直播早已成为各大公司的重点产品。比如,阿里与腾讯通过自建与投资结合的方式,对直播领域进行布局。阿里的淘宝直播、天猫直播以及优酷旗下的来疯直播,就是在电商、秀场两个垂直领域的布局。腾讯旗下已经拥有9家直播平台,包括Now、企鹅直播、QQ空间直播、花样直播等。 从营收来看,陌陌、微博旗下的直播平台都为公司贡献了大量的收入,直播平台也成为广告投放的主要平台之一。 从公司层面来看,宣亚国际和映客在今年3月签订的战略协议中就曾表明两个公司的意愿,利用各自手中的资源,共同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各类潜在广告主, 进行商业化尝试。这也许有助于映客收入来源的拓展和增加。 当然,映客也就此实现借壳上市的计划。 [详情]
来源:界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公关公司”宣亚国际发布预计将收购映客不低于50%股权的公告时,关于这项交易的种种不解猜测即刻爆发:映客为何没有选择投靠BAT等有钱有资源的大公司?是否有借壳嫌疑?70亿估值背后是独角兽的光环还是无人接盘的无奈?独立直播公司还能否破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YY、9158为代表的秀场直播以及斗鱼、虎牙为代表的游戏直播一直占据着直播领域的主流。秀场模式虽然盈利模式成熟,但受制于受众群体,规模一直难以见涨;游戏直播则苦于难逃烧钱怪圈,缺乏资本加持而难以进一步发展。 映客,作为相对独立的直播平台一度引领着整个行业——最早增加直播美颜功能,最早大笔资金投入院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最早提出“全民直播”的概念。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在移动直播的概念爆发时,映客的Android端周新安装量从2016年1月的95万激增到2016年6月的380万,iOS端则更是从36万激增到140万。 时局瞬息万变,在大公司和其他有着社交属性的平台的夹击下,映客遭遇狙击。“卖身”、“下架”等坏消息甚嚣尘上,其与宣亚的绯闻更是把映客的困境放大在舆论风口。 然而映客与宣亚的联姻除了此前的种种猜测以及这篇细节不详的公告之外,并没有一锤定音。究竟是宣亚收购还是映客借壳上市?如果是收购,市值72亿的宣亚如何能有底气吞下去年估值70亿的映客?如果是借壳,风声鹤唳之时,两者如何通过证监会的关卡?此次交易更牵扯到多米音乐、赛富基金、昆仑万维等投资人的利益,如何权衡? 诸多问题待解,意味着宣亚与映客的联姻尚无定论,充满变数。 变数一:映客的价格与价值 映客70亿的估值来源于去年9月昆仑万维发出的公告。公告称昆仑万维将其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出售给光信资本,售价为2.1亿元,按照该价格,映客的估值在当时达到70亿元。 同月,花椒直播完成A轮融资,金额3亿人民币,投资方为首建投、奇虎360,估值15亿元。三个月后的11月,龙珠直播作价3.2亿美元卖身苏宁。显然,映客的估值比同行们高不少。 那段时间是映客的“巅峰时刻”,也是直播行业的转折前夕。在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的统计中,去年9月,泛娱乐直播领域人均单日启动次数降到了5.99次,并开始在这一区间上下徘徊,而在此前八个月中,这个数据从来没有低于过8次。 花椒直播副总裁郭鹤在去年12月预测,直播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将会迎来一个大洗牌,“2016年没拿到钱的小型平台,尤其是一些小的秀场平台,2017年将会迎来集中死亡。” 话音未落,趣直播、微播、网聚直播、猫耳直播、咖喱直播等平台下线,直播行业降温、无数中小型直播公司折戟倒闭。 “只要有流量产生的机制,作为流量消耗品的直播,就能活的很好;反之,一些曾经在移动端突然爆红的产品,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交关系维系或巨头输血,用户的流失也将进一步加剧。”一位直播行业资深从业者如是解读直播行业的生存本质。 直播行业正在过冬,大环境的降温也导致人们对行业公司的存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融资难度变大,映客的价值是否一如既往? 尽管不论是布局短视频,还是涉水“直播+”,映客都在尽其所能地释放价值。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同样甚至更高的价值,在当下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价格吗? 70亿的高估值给映客戴上了独角兽的光环,同时也成为映客继续融资的阻碍。 映客成立于2015年3月,最初上线时,就获得了多米音乐5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11月,映客再次获得赛富基金领投,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跟投的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2015年12月,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2016年1月4日,昆仑万维向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取得18%的股权。其后,公司将映客股权全部转让给全资子公司昆诺赢展持有;9月21日晚间,昆仑万维公告,公司拟出售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售价为2.1亿元。而在此期间,映客的估值足足涨了十余倍。 当时令人激动的高估值,成为了映客继续融资的障碍。有行业人士指出:“很少有资本愿意继续将更多的钱投给已经讲不出更多故事的移动直播。上市面向二级市场融资成为映客的最佳选择。” 宣亚称要收购映客不低于50%股权,但具体交易金额尚未披露,而这也是各类重组的最关键点。 变数二:宣亚能否顺利完成收购? 事件的另一主角宣亚国际的心思恐怕比映客更难揣摩。 宣亚国际刚刚在2月15日登陆A股市场,截至目前,上市时间还不足三个月。若从交易时间来看,从宣亚国际上市到停牌,期间共交易了37个交易日。在上市之后如此短的时间内便闪电停牌进行重组,让很多投资者感到意外。 宣亚国际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公司2月28日公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宣亚国际2016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7954.12万元,增长20.36%。对于增长的原因,宣亚国际表示为是业务扩大,项目收入增加的影响。从营业利润来看,宣亚国际实现的数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678.39万元,增长25.96%。 当然,宣亚收购映客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今年3月29日,宣亚国际与映客运营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着力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各类潜在广告主,进行商业化推广运营等事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合资公司的具体出资方式、 出资额度尚未确定。 4月19日,宣亚国际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经营范围的议案》,将经营范围由“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 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广告;广告信息咨询”修改为:“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承办展示活动;设计、制作、代理、 发布广告;广告信息咨询”。也就是增加了“代理、发布广告”两项与广告相关的经营内容。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去年曾表示,决定在广告业务方面发力,通过植入广告来力挽狂澜。奉佑生分析,“直播平台免费观看并根据意愿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个初级形态,现在的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有1000多亿,但映客的直播广告才刚刚开始。” 但映客与宣亚“业务协同”的概念难免有些牵强,毕竟宣亚在外界眼中是一家“公关公司”。 根据公开信息,宣亚公司客户主要分布在汽车、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尤其集中于汽车行业,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6月,公司来源于汽车行业的收入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37%、55.39%、65.22%和69.93%。 变数三:监管门槛 证监会的审核监管也将是宣亚映客重组的巨大变数。在宣亚国际与映客资产重组的消息出来之前,曾有消息称,过去半年内,宣亚国际与映客一直在进行“借壳”或“类借壳”方式寻求上市的谈判。 借壳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投行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早在去年监管部门就小范围约见了部分券商,就A股市场借壳重组和炒壳相关事宜进行沟通,近段时间对于借壳和“类借壳”的方案也丝毫没有放松。 此次交易公告中提到,“本次交易方式初步确定为公司全部采用现金的方式购买标的公司的股权”,财务人士告诉腾讯科技,这是方便通过证监会批准的最佳方法。 “去年以来,随着监管的趋严,尤其是6月17日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选择全现金收购的案例开始加速出现。” 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腾讯科技表示:“一些公司改为现金收购也是无奈的事,因为根据新规这些公司的重组未必能够获得通过,即使通过耗时也很长。而根据相关规定,非借壳的100%现金支付的并购无需证监会审核,部分公司为了尽快完成收购,选择通过现金收购变相绕开监管。” 但具体交易细节,仍待官方进一步披露,包括映客估值、映客的财务数据是否会造成上市公司亏损、交易是否合法等等。 一位直播行业高管告诉腾讯科技,这次重组能否成功,最后关键还是看是否能过证监会那一关。 [详情]
■本报见习记者 谢若琳 多方传言终于被坐实。5月9日晚,宣亚国际发布公告称,将收购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网络直播平台“映客”的运营主体,下称“映客”)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 据了解,映客是用户较为活跃的直播平台,旗下有“映客”、“蜜Live”两款移动应用,核心业务集中在映客这款产品的研发与运营上。 宣亚国际表示,此次交易方式初步确定为宣亚国际全部采用现金的方式购买标的公司的股权。另外,根据公司与有关方的初步商议结果,本次重组的主要交易对方包括标的公司的创始人股东、员工持股平台以及机构投资者。公司控股股东持有标的公司0.7423%的股份。 虽然宣亚国际没有明确此次收购价格,但是根据映客以往融资经历来看,标的公司已是价值不菲。 资料显示,映客成立于2015年3月份,最初上线时,曾获多米音乐5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11月份,映客再次获得赛富基金领投,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跟投的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2015年12月份,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2016年1月份,昆仑万维向映客追加投资6800万元,取得18%的股权;同年9月21日晚,昆仑万维公告称,公司拟出售所持有的网络直播平台“映客”3%的股权,售价为2.1亿元。 也就是说,截止到2016年9月份,映客估值已经达到70亿元,而宣亚国际的市值为72亿元。[详情]
⊙记者 吴绮玥 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的宣亚国际今日披露,公司本次重组标的预计为知名移动直播平台“映客”的控股权(即蜜莱坞不低于50%的股权)。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映客不断推进的“直播+”战略,以及宣亚国际与映客方面在3月份就已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让此次并购并不出人意料,且更可带来优势资源和产业模式的整合,在泛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实现映客由“平台”走向“生态”的转型。 宣亚国际今日披露重组进展公告,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蜜莱坞”或“标的公司”)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收购将全部以现金方式进行。公开资料显示,蜜莱坞的法定代表人为廖洁鸣,注册资本为171.32万元,股东包括奉佑生(创始人)、侯广凌、廖洁鸣等,主营业务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互联网文化活动、网络直播等,而作为泛娱乐移动直播平台两大龙头之一的映客则正是蜜莱坞旗下直播平台,映客目前也是国内用户基数最大的移动直播平台之一。 回顾来看,宣亚国际于今年4月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彼时公司刚刚上市两个月。据披露,宣亚国际是一家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商,可配合客户的目标市场及渠道、终端,为客户定制从品牌认知到产品体验的全方位整合营销传播服务。虽然宣亚国际与映客的主营业务并不类似,但这一并购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二者间的合作早就有迹可循。3月底,宣亚国际公告,公司与蜜莱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着力开发适合于直播平台的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各类潜在广告主,就商业化推广运营等事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梳理两家公司的发展情况和战略规划,记者发现,本次交易是立足于双方的发展基础,不仅有利于弥补各自的发展短板、且将实现资源互补。宣亚国际以“全传播”理念著称,强调打破传播专业界限,整合产业链,在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中实现产业链的扁平化重构。因此,对宣亚国际而言,拥有下一代社交生态及生活方式的平台,意味着让“全传播”理念进入了平台运营的广阔空间。这样一来,即可“零门槛”实现创意权利-分享意愿-消费认知相融合的全民传播模式,及以平台为中心实现从认知到消费的整合。在最大限度实现传播价值的同时,完成平台商业价值的跨域式发展。 将视角放大,2016年,全球前两位的广告媒介平台是谷歌和脸书(FaceBook),这两个平台取得了全球整体广告收入的20%。其中,谷歌以794亿美元高居榜首(Zenith数据);百度的广告收入排名全球第四,约合645亿元人民币。数字平台的媒介价值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包括BAT在内的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收入也多为广告收益。这预示,传统媒介的价值在迅速衰减。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则是短视频和直播形态的出现不仅颠覆了公众的信息接收和认知方式,更颠覆了创意制作的门槛,创意者、分享者、传播者、消费者正在随着移动社交和视频化趋势合而为一。平台不仅在塑造品牌和消费认知,更在塑造以平台为基地的生活方式。传播行业在移动互联和视频社交的新潮流中的模式创新是必然选择。传播行业的模式创新趋势就是要拥抱平台,成为平台传播乃至商业价值的开发、运营和管理者。在平台即生活方式的时代,通过塑造生活方式来达成传播的商业价值。 映客在商业模式和产品理念的设定上就强调直播作为一种社交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可延展性。其“直播+”的整体思路使得它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中不仅包括全民创意的广告,还包括在线的一切商业及消费行为的视频化。在一个迅速迭代、加速创新的趋势里,映客作为专注直播和视频的平台,需要强有力的对B端(商家、客户)的突破和投入。对映客而言,价值与模式的挑战需要一个有投入实力和B端全面开发能力的伙伴,实现持续的产品和模式创新,最终完成从平台到生态的跨越。而如今,随着宣亚国际的出现,在产业聚变的效应之下,映客现有的平台价值和行业地位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础。从产品到平台,从平台到生态,从生态到不同行业的价值链重塑,这就是视频和直播的魅力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宣亚国际能为映客的发展提供动力。简而言之,二者携手,不仅是合作共赢,更是在移动互联的迅速迭代竞争中的共生需求下的必然选择。 [详情]
宣亚国际拿下直播平台映客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孙麒翔 实习记者 刘之爽)上市不足3个月,宣亚国际计划收购映客50%股份。5月9日,宣亚国际发布公告称,收购直播App映客至少50%股权,公司股票自2017年5月11日开市起继续停牌。 宣亚国际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2月15日,宣亚国际登陆A股市场,上市不足3个月。从宣亚国际上市到停牌,期间仅经过37个交易日。4月中旬就有消息称,宣亚国际收购映客。当时宣亚国际停牌,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的资产重组事项。映客对此事回应不知情。 宣亚国际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7954.12万元,增长20.36%;净利润增加470.88万元,增长8.79%。3月29日,宣亚国际与映客运营公司北京蜜莱坞网络设立合资公司,开发直播平台各类广告业务模式,并对接潜在广告主,进行商业化推广运营。映客目前估值70亿元,若收购达成,映客发展将融入更多商业化元素。[详情]
“不知情”的辟谣终究打了脸,映客还是与宣亚国际拥抱在了一起! 今日,A股上市公司宣亚国际发布公告,宣布重大资产重组。而目标资产就是传说已久的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映客运营主体),预计将不会低于50%的股权。据悉,本次重组的主要交易对方,包括标的公司创始人股东、员工持股平台以及机构投资者。 实际上,有关映客和宣亚国际在一起的消息,早在几周前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当时传言称宣亚国际将会全面收购映客,不过随后映客方面辟谣称“并不知情”。而如今,传言余烟未散,辟谣就被打脸,孤独的映客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终于还是抓住了一根稻草。 领先BAT 抢先入场 作为移动直播领域的开创者,虽然有数据显示目前映客仍占据着移动直播领域鳌头,只不过这个宝座似乎不再那么牢靠。 2015年5月,初试身手的映客敏锐地把握住了移动直播的先机,开创了移动直播先河。一时间,凭借着美颜直播、简单便捷等一系列创新,在很短时间内映客便俘获大量的用户。一句“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slogan,一度刷爆朋友圈。 从2015年5月份正式上线到年底,7个月的时间映客便完成了三轮融资。当映客在2015年12月份拿到昆仑万维领投的8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时,许多竞争对手拿到的投资大多仅为数百万元。 当时,映客的成绩单可谓无比晃眼:用户从0发展到下载量超1亿、日活超过1000万,估值高达30亿元。 随后,由于整个移动直播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资本的驱动,映客也开始了疯狂的烧钱模式。当然,直播平台创业企业的烧钱方法无外乎邀请各路明星助阵、疯狂投放广告,一时间几乎所有大厦电梯间、商场电影院都被映客的广告占领。 2016年9月,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映客每个月的运营成本高达1亿人民币左右。如此疯狂的烧钱也一度为映客带来巨幅流量增长,巅峰时期更号称日活超过2500万,使其稳稳地坐在了移动直播业第一的宝座上。 不过主播多了、名气大了,不代表平台能赚到钱,也不能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映客投资方昆仑万维发布过的一份公告中显示,2015年映客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为167.28万元。可是当时映客估值已经高达30亿元,而一家估值如此高企的公司,年净利润甚至都不如一家小规模的餐馆,由此可见其中的泡沫。而待泡沫散去,同质化的市场开始退烧,那些依靠疯狂烧钱所积累起来的海量用户,也开始纷纷离去。 独木难撑的映客 目前,映客在安装量、用户数量以及市场份额方面或许还能用数据支撑勉强称为第一,不过坐在宝座上的映客已经岌岌可危。 5月初,映客苹果客户端遭到APP Store下架,对于即将在5月迎来2周岁生日的映客,恐怕没有想到生日礼物会是这种滋味。此次下架无疑让人们想起,其在2016年1~2月,先后三次从App Store惨遭下架的闹剧。 至于此次被下架的原因,有各种说法。其中有消息直指映客刷榜,但遭到映客方面的否认,并称是“技术问题”。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根据易观千帆提供的数据,映客的活跃用户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从年初1月份的1686万活跃用户跌落至3月份的1222万用户,跌幅高达27%。与移动直播业的万年老二YY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YY目前的活跃用户为1185万,并且在上个月实现了增长。按照目前的态势,映客似乎很快就要让出霸占多时的第一宝座。 相对于映客活跃用户的大幅下滑,更为难受的是太“孤独”。 进入2017年,直播热潮逐渐散去,短视频成为下一个风口。不再受宠的直播平台也进入了精细化运营的阶段。此时,拼实力的含义不仅仅是盈利能力,还要背后有座“靠山”。但是最让映客尴尬的就是,环顾四周对手们都有大腿可抱,而自己却是“形单影只”。 YY背后是财力雄厚的欢聚时代,花椒直播是360的亲孩子,一直播背后有微博支撑,火山直播则有今日头条加持,来疯直播有阿里的身影,连斗鱼、龙珠背后这些独立平台背后也有腾讯的扶持。反观映客,则没有一个足够粗壮的大腿紧抱,除了昆仑万维,只好最终选择拥抱宣亚国际。 即便拥抱宣亚之后,映客仍面临着商业模式过于单一的窘境。在运营方面,映客一直坚持不与主播签约,对此映客创始人奉佑生曾表示,“公平是我们核心理念,我们一直没签约,所谓的经纪公司找我们,我们也一直拒绝。” 这种思路虽然可以为映客省去锁定名主播的天价签约费,但同时也失去了那些大腕所带来的粉丝红利。 也正是这样的运营思路,使得映客掌控力非常薄弱。映客的主播没有合同限制,因此可以随意跳槽,别的平台只要高价挖人,映客没有任何手段和应对措施。映客给予主播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底薪,留不住身价高涨的大腕儿,而对于依靠粉丝经济支撑的直播来说,丢掉高人气主播,也就意味着用户的流失。 广告能拯救映客吗 据了解,宣亚国际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具体包括常年顾问服务、项目服务两类。公司2月28日公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宣亚国际2016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7954.12万元,增长20.36%。 那么,宣亚国际擅长的公关、市场推广、广告宣传能否为映客带来新的生机?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去年曾表示,决定在广告业务方面发力,通过植入广告来力挽狂澜。奉佑生分析,“直播平台免费观看并根据意愿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个初级形态,现在的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有1000多亿,但映客的直播广告才刚刚开始。” 寄希望于广告业务,这样的方法真的可行吗?懂懂笔记并不这样认为。 在依靠粉丝经济支撑起来的直播行业中,依靠疯狂烧钱所积累起来的用户基础并不十分牢靠,如果在直播中插入过多的广告,势必会非常影响用户体验。试想一下满怀期待的打开直播间,本以为看到的是美女主播,结果却出现“屠龙宝刀,点击就送”这样的糟心广告,这是什么感受。 另外,受到用户流失最直接影响的是映客的主播们。拥有更多的观众,主播才会收到更多的礼物。但人气越来越低,收到的礼物越来越少,本就没有合同在身的映客主播们势必会出走别的平台。同时映客为了维持其表面的繁荣,又必须继续大笔烧钱来吸引新用户,最终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在今年三月,映客开放应用层的SDK后,接入了一部分中小型直播平台,当时的思路是希望借此来获得更多低成本流量,不过从映客目前的用户活跃情况分析,这一举措的效果一般。 过去一年来,映客遭遇了涉黄涉毒、黑屏门、数据造假等多重危机,而在2016年6月,自媒体曝光出来36氪研究院那份关于映客刷量率高达99%(机器人)的报告,更是一下子将其扒光了底裤。面对如今整个热度消退的市场,以及越收越紧的政策,孤独奋斗了两年的映客还是与宣亚拥抱在一起。 或许,在昆仑万维眼里,映客高达70亿元估值的容颜已经不再那么美丽。宣亚国际的出手,更像是一根危急关头出现的缆绳,但是映客能否保住第一,还是继续滑落,结果难料。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详情]
本文来自:蓝湖资本(ID:BlueLakeCapital) “最近除了充电宝和人工智能还能投点什么?”这是我半年来被同行友人问及最多的问题。这恐怕是中国 TMT 风险投资历史上最焦虑的一段时光,在经历了 2014-2015 年的泡沫期后,许多没有完整经历过“投”“管”“退”周期的新人从一线基金分裂出来创立了自己的基金品牌,而同时间部分一线基金的规模也飞速膨胀,甚至一些基金的人民币募集额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有美元基金的体量。 两周前,一个老牌母基金的合伙人给我分享了一组数据,数据的结果简单而直接,在他们过去十多年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组合里,基金的规模、投资速度和回报率呈现出非常强的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单期基金超过四亿美元和投资周期低于两年的那些基金。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都听说过对冲基金经理在二级市场顶点主动还钱给 LP、缩减基金规模的故事,为什么在风险投资行业却似乎只有不断扩大资产规模这一个选择? 2008 年我刚进入风险投资业的时候,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 Paul Graham 曾经写过一篇博客,告诫年轻的投资人要牢记早期投资的四大标准:市场、壁垒、团队、资本效率。如今九年过去了,当下的市场环境却真正告诉我什么叫“知易行难”。一个共享单车项目可以在一年内融上四轮钱,但管理层可能都无法了解公司的车都去了哪里,故障率是多少,一天被骑行了几次,作为资产属性如此强的一个产品可以从免押金甚至到免费骑行,没有人再考虑资产回报率和网络效应,毕竟为了持续融资增加订单量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投资经历告诉我,每隔两三年投资行业总会出现这样一个低谷期,新的驱动力没有出现,投资主题青黄不接,这种时候耐心和克制显得尤为稀缺和重要。今天,我想分享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也是我自己不断反思总结后对同事们讲的,也希望能给焦虑的风险投资人们一点启发。 故事一 — 快?慢? 2014年蓝湖刚成立的时候,IT 驱动的供应链效率提升是一个我们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的领域。 一次周会上一位同事举荐一个项目叫饭店联盟,彼时这仅仅是一个从新发地给中小餐厅运输农产品的电商公司,举荐这个项目的同事认为美国的对标公司Sysco (注:北美最大的食品服务销售企业,为餐厅,饭店,学校,医院等提供餐食。)市值做到了几百亿美金,且饭店联盟正在以月环比翻倍的速度增长,我们应该快速出手不要错过这个投资机会,我今天依然记得当时的建议是给这家公司一次性投入 1000 万美金。 在被问及我的态度时,我问了项目团队几个问题: 1. 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线下已经有成熟的批发市场分销模式,饭店联盟的模式为什么代表着更高的效率?如果是,那么这件事为什么至今才发生,外部的什么驱动因素发生了改变? 2. 作为一个供应链生意,Sysco 成长的过程经历了多轮融资和并购,其投入资本的回报效率是否适合VC的资金?一亩田(注:国内一家农产品诚信交易平台。)这样的轻模式是否更合理? 3. 创始团队的 DNA 是否有能力管理好快速增长的销售和供应链团队?如果不能,投资人能改变吗? 那次周会上,项目团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于是我们忍着丢失投资机会的焦虑暂时放下了饭店联盟这个项目。接下来的两三周时间,两位合伙人带领团队密集做了 Sysco 的案例学习和国内行业研究,幸运的是这些研究让我们对这条赛道有了非常强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要感谢真格基金的 Grace 给我引荐了菜来了(美菜前身)的创始人刘传军,感谢项目团队在做了几家竞品的访谈后正确选择了传军,更要感谢高瓴资本的张磊先生给美菜引进了前沃尔玛中国的 CEO 作为顾问,并在其后帮助公司组建了非常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团队。在经历了三年发展后,如今美菜已经是一个年收入近百亿、稳定进入盈利周期的行业领导者。 做早期投资和创业有一点很像,要想明白业务背后的核心驱动要素和要素发生的时间点,就像更便宜的电池组之于 Tesla,更简洁友好的交互体验之于苹果。在美菜的案例里,如果我们没有想明白上述的那些问题,那么我们即使在美菜的仓库里蹲上一个星期也无法有足够的信心扣动扳机,更何况和创始团队一起坚持走过资本市场的低谷期,合作十年甚至更久。 今天很多风险投资人简单地认为早期投资有那么多不确定性,考虑得太周密没有意义,甚至有人把问题简化成只要投对团队就好了,反正好团队再怎么转型总能做出来的。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根据Cambridge Associates 的统计数据,70%的早期投资错误都是发生于对需求真实性(product market fit)的误判。我也尝试了复盘过去自己做过的 20 多个投资,其中 9 个估值超过 5 亿美金的公司都自始至终延续了最初的业务模式,无一例外。 我想说的是,早期投资扣动扳机的一刻必然有很多风险因素是要放下的,但作为合格的投资人应该想清楚那些放下的风险是否是应该承担的,或者是有信心能够帮助管理团队解决的。 很多时候,慢就是快。 故事二 —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5年,一家叫映客的移动直播 app 在资本市场大热。蓝湖的一位同事在 A 轮把这个项目带到了投委会上,他的观点是,秀场直播是一个被验证的赚钱模式,移动端的秀场产品都刚刚起步,公司已经有 10 万的 DAU,流量和收入快速增长,很多投资机构给了 term sheet,蓝湖应该快速参与这场竞争。 在那次投委会上,我同样问了项目团队几个问题: 1. 竖屏秀场直播相比传统直播产品的体验提升点是什么?能否持续构成差异和壁垒? 2. 公司增长固然迅速,但隔月留存率持续只有10%,是什么原因?长期是否可以改善? 3. 创始人看起来对秀场模式的需求敏感,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 A 类的产品经理,是否是我们愿意合作十年的创始人? 项目团队给我的反馈是,因为竞争激烈来不及做调研,有些答案当下也想不通,但我们现在不拍板公司就和别人签协议了。于是那一次我们放弃了这个投资机会。后来映客拿到融资后,经历了一轮非常迅猛的增长,在 app store 很长一段时间排名免费榜第一,蓝湖举荐这个项目的同事微信问我是否后悔,我只回了七个字“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这样回答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作为基金的管理人,我需要在基金内部营造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投资标准,而不是让团队陷入 momentum driven (注:源自股票市场的概念,即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卖股票的投资策略)的浮躁之中。也许映客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赚钱的公司,甚至在 A 股上市短期内拿到 100 倍的市盈率,但一个无法想明白长期竞争壁垒的公司,即使数字再诱人,蓝湖也不应该开枪,因为过去我们经历过的增长陷阱和教训实在太多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很清楚,流量大户陌陌、斗鱼、奇虎都快速切入了这个产品形态。而根据蓝湖的监测,映客因无法在头部主播的供给端形成控制,进而流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百度指数更是暴跌了 70%。 我时常提醒自己和蓝湖的同事们,早期投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依靠覆盖和概率来取胜的游戏,必须有坚定的价值系统才可以不被市场上的各种风口扰乱了心神。年轻的投资人总会倾向于较高的风险偏好,认为一年投出十多个项目才能提高独角兽的击中率,而全然不考虑几年后投后管理的巨大压力以及失败率较高的积重难返。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每一次决策负责,认清这是一个漫长的个人信用积累的过程,做早期投资的人注定无法成为规模驱动的资产管理者,但依然可以依靠远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 IRR 来赢得长期出资人的尊重。 [详情]
要说2016年最热的互联网风口,视频直播必居其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国内网络直播平台超过300家,用户规模接近4亿。面对庞大的市场,腾讯、阿里巴巴、网易、YY、陌陌、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杀入直播领域。超过30家平台宣布完成不同金额的风险投资,累计融资额突破50亿元。几乎一夜之间,全民直播时代开启。 到了2017年,直播行业进入疯狂后的平静期。在映客创始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奉佑生看来,这是一件好事。“越快降温越好,当大家把直播遗忘的时候,就是它像空气和水一样自然的时候。” 事实上,之前各方的一哄而上,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直播行业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过多的直播平台水平参差不齐,内部标准也各有差异,直播行业乱象丛生,大部分直播平台都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直播行业普遍存在内容“打擦边球”的现象,而同时存在的还有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可以说,平台稳定性差、运维成本高、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监管不力,已成为直播领域的4大痛点。 “直播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奉佑生坦言,对于映客来说,目前最该做的是沉淀。在沉淀期,映客将不断创新,依照内容多元化和社交立体化的战略,努力成为一个更为丰富、更大空间、更多展示自我机会的直播生态平台。 在奉佑生看来,直播平台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做好两点。 一是加强监管,确保直播内容绿色健康。“靠色情、暴力等低俗内容吸引用户,只会毁了整个行业。”作为移动直播领域的领军者,映客自制的监管标准明显高于行业标准,还有一整套严格的审核流程和规章制度确保执行。具体来说,在技术上,设立样本库,在视频直播环节进行监管过滤,采用图像大数据识别技术,建立视频大数据系统、敏感词过滤机制;在内容监管上,从注册覆盖到直播前后,确保监管的完整性;在人工监管上,建起近千人的审核团队,负责全部内容监管,这在国内众多直播平台中也是独此一家。 二是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构建起直播的生态系统。映客率先提出了“直播+”概念,目前已经尝试了“直播+公益”“直播+教育”“直播+医疗”“直播+文化”等。“映客有个年纪最大的主播,80岁了,她的直播房间里永远充满着正能量。她把一生的经验教给孩子,还会教育留学生好好学习,学成报效祖国。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奉佑生看来,直播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大“基础设施”,如果能和各行业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奉佑生认为,直播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无外乎三个:一是社交立体化,本质上说,直播是继微信、微博后新一代的社交形式,更具社交功能的产品会持续获得关注;二是内容多元化,直播将演变为一个产业,产业链布局越齐全、调动资源的能力越大、平台可承载的内容越多,则越容易成功;三是垂直细分化,直播正快速向垂直领域延伸,除传统的游戏直播,“直播+电商”“直播+体育”“直播+在线教育”等将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 奉佑生映客号的签名是“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因为善良给了他底线和畏惧感。在他的设想中,未来人人都会有一个映客号,就像今天大多数人都有QQ号、微信号一样。奉佑生坚信,只要从用户角度出发,持续打磨产品,改善用户体验,总有一天,直播会获得亿万普通用户的认可,真正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经济日报记者 秦海波) [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