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央行: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央行: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21日  20:26
央行: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央行: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央行表示,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国债等资产意义不大,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21日  19:53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

央行表示,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支持,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21日  19:55
央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两轨合一轨”
央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两轨合一轨”

报告称,要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9年02月21日  21:31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并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并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报告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21日  19:59
央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平衡好促发展防风险关系
央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平衡好促发展防风险关系

央行表示,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21日  20:06
央行: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央行: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央行表示,继续推动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稳定宏观杠杆率,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加快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21日  20:11
央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央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央行在专栏中指出,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详情]

澎湃新闻|2019年02月21日  20:25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二是促进结构优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21日  20:15
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2月21日  19:47

最新新闻

央行报告:6大商业银行均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
央行报告:6大商业银行均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

   延伸阅读: 央行参事:票据融资大增支持实体经济 套利空间已消除 央行开展400亿元逆回购 近期多次重申“不放水” 央行专家直面敏感问题:还谈不上货币政策转向偏宽松 央行报告:6家大行均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吴雨、翟瀚)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称,人民银行已完成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调整工作,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 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在基准档次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还实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相关考核政策。两项政策旨在激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介绍,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考核要求的大行和中小银行,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同时,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的资金达到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 报告称,目前,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6.500, 0.30, 4.84%)和邮政储蓄银行6家大行均已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不少中小银行也享受到了存准优惠,实际执行了10%和11%的存款准备金率。另外,一些县域农村金融机构还实际执行了7%的存款准备金率。 此外,目前政策性银行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详情]

新华社 | 2019年02月25日 14:43
央行施展结构性货币政策 降低金融市场扭曲
证券市场周刊 | 2019年02月22日 15:25
中信评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降息扩表皆有可能
中信评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降息扩表皆有可能

  【详解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消失的“中性”和“闸门” 来源:明晰笔谈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报告要点 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去掉了关于货币政策“中性”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未来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可能仍有进一步放松空间,降息扩表皆有可能。 “中性”和“闸门”的消失,往往意味着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自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来,“中性”的货币政策始终伴随着“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代表的中性偏紧的政策取向。在全球增速放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央行在四季度报告中去掉“中性”和“闸门”,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存在进一步放缓的可能,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仍有边际宽松的空间。 2018年资金面表现:流动性合理充裕,长短端利率均有下降。2018年央行主要通过降准实现长期资金的投放,形成银行间充裕的流动性。DR007紧贴7天逆回购利率2.55%低位运行,并时有突破,银行超储率也有所提高。资金利率下行正逐渐传导至信贷市场,四季度人民币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也有较大幅度下降。 稳健的货币政策凸显“结构性”,目标是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纵观全年,央行出台的货币政策中结构性政策居多,主要包括定向降准、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创设TMLF工具、创设CBS工具等。TMLF和CBS工具创新借鉴国外经验。次贷危机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未来结构性政策和精准调控可能是货币政策发展的趋势。 货币政策的传导中枢在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关键是引导银行的行为。典型的宽松周期中,央行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实现信用创造。目前,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需补充资本金。央行适时推出CBS工具护航永续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 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放松空间。从海外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通胀压力放缓和贸易摩擦压力增大背景下,全球多数央行出现转向迹象。回到国内,我国的政策目标以稳定国内经济为主。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为国内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蔓延增大了央行逆周期调节需求。 降息扩表皆有可能,但不会实施QE。降息需满足三个条件:PPI持续转负、美联储暂停加息、人民币汇率稳定。降息大概率是调整OMO、MLF等政策利率,也可能与央行创新工具、扩表相联系,如再创设新工具并给予利率优惠(类似TMLF)。当然,利率市场化还提供了一种降息方式——下调最优贷款利率(LPR)。 债市策略:展望未来,在稳健的基调上、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面临着稳经济的目标,海外货币政策的逐步转向也给进一步宽松腾挪出空间,存在着降息或扩表的可能。在金融数据有企稳之势、经济表现仍需观察的阶段,债市情绪在多空因素交织的环境下较为敏感,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为3.0%~3.4%。 正文 政策取向:取消“中性”和“闸门” 货币政策取向确定为“稳健”、取消了“把好供给总闸门”是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最大变化。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表述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和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下一阶段的稳健货币政策是——“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实际上“中性”与“闸门”始终相伴,都指向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取向;取消“中性”和“闸门”,货币政策偏于宽松。自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货币政策取向转为稳健中性后提出“调节好货币闸门”,一直到2018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稳健中性”取向始终伴随着“调节好/把好货币供给闸门”的表述。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取消了“中性”和“闸门”的表述,确立了较为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取向。 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弱化“鼓励落实资管新规”,聚焦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相比于三季度的报告,四季度去掉了“优化指标结构,鼓励金融机构落实资管新规”的提法,改为“增设专项指标,考察金融机构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融资”。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角度来看,平稳有序推进资管新规、金融去杠杆的大方向不会变,但是节奏和力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在全球经济走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环境下,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存在进一步放缓的可能。 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先看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实际上,2018年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早就实践了“稳健”的步伐。先从具体操作来看,实现了流动性大额投放。2018年二季度以来的每一个季度,央行流动性净投放均超1万亿,三个季度累积实现超4万亿元的资金释放,力度并不低于2016年货币宽松时期。于此同时,央行数量工具的使用也出现向长期流动性投放的转变。2016年的货币宽松是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MLF操作频率和规模的增加为特点的,而2018年以来的数量宽松则是与2015年类似的以降准为主,二季度以来通过降准释放的资金占总释放量的80%以上,逆回购和MLF投放占比有所降低。 再看稳健货币政策的效果 降准操作对流动性缺口的补充效果非常明显,流动性缺口转负,流动性实现超额供给。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影响,2018年1月份流动性缺口季节性扩张至3.5万元左右,为近年来最高峰;2017年末、2018年初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均超2万亿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随着2018年二季度起降准政策的连续实施,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快速收窄,7月降准后流动性缺口小幅转负;2018年10月降准后,流动性缺口已经连续两个月为负,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盈余,说明2018年流动性实现了超额供给。 从货币政策效果来看,超储率上升、利率下行。2018年下半年以来,DR007紧贴7天逆回购利率2.55%低位运行,并时有突破。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超储率也有所提高,2018年底已经升至2.4%,一方面存在显著的季节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银行间流动性十分充裕。而实际上,正如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说,“宏观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在长期的宽松流动性化,资金利率下行正逐渐传导至信贷市场,2018年四季度人民币加权平均贷款利率较9月末降31bps;从结构来看,一般贷款和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下降28bps和38bps,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利率虽然上行3bps,但实际上已经从2018年11月高点有所下滑。 那么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货币政策操作会有哪些意料之内和超预期的部分?专栏5也明确了,虽然货币政策取向保持稳健,但操作原则上仍然需要相机抉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而我国货币政策仍然面临着长短期、国内外、防风险与稳经济的三重矛盾,货币政策目标更是多元化,在这些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操作尺度会如何拿捏? 先回顾2018年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特征——结构性,以及其目标——支持小微、民企企业。 结构性货币政策,目标定向滴灌 四季度报告更加强调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刺激银行信贷,进而改善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报告强调货币政策的传导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关键是引导银行的行为,表达了央行将以银行信用扩张作为中枢,继续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思路。纵观全年,央行出台的货币政策中结构性政策居多,主要包括定向降准、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创设TMLF工具、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等。我们对2018年主要工具梳理如下表所示: TMLF和CBS工具创新借鉴国外经验。TMLF工具与欧洲央行的TLTRO相似,CBS工具与英格兰银行的FLS相似。以TMLF为例,它与欧洲央行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有异曲同工之妙。2014年6月,欧央行创设的TLTRO引入了一个特别的操作模式,即金融机构收到的央行融资资金与其对非金融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信贷释放规模正相关。欧洲央行这项政策的目标并非仅仅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而是重建私人部门的融资能力。在我国当前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融资能力出现显著分化。创立TMLF通过“定向”的方式助力小微、民营企业贷款融资,能够在保证流动性松紧适度的前提下,实现相对精准的“滴灌”。 结构性货币政策和精准调控解决结构性问题是大的趋势。次贷危机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结构性的货币政策,例如美联储购买MBS,日本央行购买ETF和J-REITs,欧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和TLTRO等,这些政策都具有针对特定资产的结构性特征。实践证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解决结构性的经济或金融问题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从我国去年的货币政策创新来看,TMLF、CBS、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创新工具均是针对特定资产的结构性设计,这也将是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 货币政策传导中枢在银行,支持银行扩张资产负债表 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需补充资本金。表外资产回表及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是商业银行扩大补充资本金需求两大原因。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新增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行为”这一部分,表明监管当局充分关注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首先,在资本充足率及风险准备要求下,资产端回表增加银行资本金压力;其次,我国货币传导机制中枢在于银行,央行通过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但资本金不足限制银行进行放贷等多种金融活动,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受到影响。 典型的宽松周期中,央行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实现信用创造。2009年、2012年、2015年:货币财政双宽松,央行资产负债表增速下行而银行加快扩表步伐;2018年下半年以来:宽松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增速企稳、央行被动缩表;美国信用派生机制中央行主导,中国通过商业银行完成信用创造和政策传导。 央行护航永续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银行资本补充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永续债作为成熟的外源性渠道成为央行扩宽银行资本的方式之一。为提高其流动性,央行创设了CBS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行票据,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同时银保监会决定放开限制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发行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未来货币政策的想象空间在哪儿?降息还是扩表? 首先,专栏5中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海外经济不确定强,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大 首先看海外,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2018年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第四季度报告中提出“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增长态势,但增长势头有所放缓”。美国ISM制造业PMI在12月意外放缓,欧元区GDP增速持续放缓,日本受自然灾害影响,经济波动性增大,英国持续低迷增长,面临脱欧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第四季度CPI当月同比下滑明显,反映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迹象。 通胀压力放缓和贸易摩擦压力增大背景下,全球多央行出现转向迹象。1月31日FOMC会议上,美联储释放出强烈鸽派信号;1月24日欧央行利率决议会议上,欧元区三大利率维持不变,欧央行货币正常化进程延长;1月23日,日本央行下调核心CPI预期和当面财年的GDP增速预期;同日,由英国央行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全球贸易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出现转向迹象。 回到国内,“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虽然1月份金融数据表现亮眼,但与金融数据抢眼表现形成对比的是实体经济延续走弱,金融与实体出现分化。PMI方面,1月制造业PMI继续走低,新订单指数加速走低,体现实体经济需求低迷和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PMI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所以,在以稳经济和稳就业为主要目标下,在经济企稳信号出现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会继续。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为国内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蔓延加强央行逆周期调节需求。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国外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国外经济体对国内经济冲击增大。国内受到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影响,目前看实体经济复苏程度有限。而海外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转向为央行货币提供空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 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降息和扩表皆有可能。CPI、PPI和PMI等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折射实体经济景气堪忧。叠加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全球经济走弱的趋势,国内经济的下行趋势未必能够轻易扭转。随着美国经济见顶回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联储可能在今年结束加息甚至步入降息周期,不排除央行在汇率企稳的前提下开启降息操作的可能性。央行也可能使用创新型扩表工具,带动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TMLF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后续仍不排除有新工具的出现。 QE暂不需要,可能创新其他工具 在报告专栏1中,央行对货币发行机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货币发行的方式。货币发行既包括现金发行,也包括存款等广义货币的创造。在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发行的主要方式包括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等资产扩张创造广义货币,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央行票据等资产扩张创造基础货币,并通过基础货币的调节对广义货币的创造进行调控。从这一阐述上可以看到,海外QE也属于货币发行的方式之一。 目前来看没有必要实施QE政策。QE是危机应对政策而非常规政策,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当前,在利率工具和数量工具依然有效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没有必要实施QE。我国社融的主要来源银行贷款,解决融资问题更应该从银行信贷的角度出发,采取激励和调节银行贷款创造存款的方式。 专栏1中提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宏观调控需要,不断完善人民币发行机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以此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际上除了OMO、MLF、PSL外,SLF、SLO、TLF都是央行发行货币的方式,而2018年创设的TMLF则明显有欧央行TLTRO的痕迹,也是央行货币发行的方式之一。后续央行完善人民币发行机制,背后则一定有央行扩表行为。 而从债务周期角度,央行也需要扩表。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受到阻滞。此时,央行可以选择动用价格工具,也可以选择进行主动扩表。在信用收缩周期中,降准政策的效果会因为需求端的羸弱和信用派生不畅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收缩,债务周期的下行要求央行主动扩表。但总的来说,只有当降准、降息、松监管三步走完后,央行才会必要考虑实施QE政策。 降息存在可能,但方式可能有很多种 在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性,通胀体现出结构性问题,降息看PPI。2016年以来通胀的结构性特征愈发明显,PPI与CPI长期背离。2016~2017你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游供给收缩带来涨价与下游需求弱,PPI上行而CPI平稳;展望2019,上游需求不足预计PPI下行,下游猪价上涨预计拉动CPI上行。而从历史上看,加息看CPI,降息看PPI。因而若PPI长期转负,降息的可能仍然存在。 降息更大的概率是调整OMO政策利率,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PPI持续转负、美联储暂停加息、人民币汇率稳定。从目前情况看,在油价不大幅上涨前提下,PPI将很快转负;而最新的FOMC议息会议也透露出美联储年内停止缩表、加息概率大大降低的信号;而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迅速,也给进一步宽松留足了空间。时间点则需要等待美联储表态之后才能判断。 另一种降息方式是与央行创新工具、扩表相联系,如再创设新工具并给予利率优惠(类似TMLF)。正如前文所说,央行将完善货币发行机制,以及扩表需求下,创设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需求仍然存在,2018年12月创设TMLF并于2019年1月首次操作,其3年期3.15%利率远低于1年期MLF3.3%的利率,存在定向降息的意味和效果。如若央行再创设新型工具并调低操作利率,实际上也会存在降息的效果。 利率市场化还提供了一种降息选择:LPR。在1月26日央行媒体见面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孙国峰司长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在银行,目前面临三方面约束:流动性、资本金、利率约束。而央行去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准、TMLF等),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有效补充资本金(CBS)部分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利率约束与利率双轨制有关。“两轨合一轨”的关键应该是央行的政策利率发挥更大作用,贷款的参考利率,如LPR(贷款基础利率)和政策利率协同。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下一阶段“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因而引导LPR下行也可能是降息的一种方式。 债市策略 货币政策取向确定为“稳健”、取消了“把好供给总闸门”是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最大变化。但2018年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实际上早已实践了“稳健”货币政策。那么展望未来,在此基调上、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面临着稳经济的目标,海外货币政策的逐步转向也给进一步宽松腾挪出空间,存在着降息或扩表的可能。在金融数据有企稳之势、经济表现仍需观察的阶段,债市情绪在多空因素交织的环境下较为敏感,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为3.0%~3.4%。 市场回顾 利率债 2019年2月21日,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利率全面上行,隔夜、7天、14天、21天分别变动了19.02bps、3.4bps、3.19bps、3.97bps至2.03%、2.29%、2.30%和2.39%。国债到期收益率大体上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3.03bps、-0.37bps、1.27bps和1.65bps至2.34%、2.69%、2.92%和3.14%。上证综指收跌0.34%至2751.80,深证成指收跌0.26%至8451.71,创业板指收跌0.29%至1412.54。 周四央行有1000亿1月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18年3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4388.8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4473.2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5562.4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信用债 评级关注 评级关注 (1)【华泰集团:“16华泰01”将于2019年2月22日开市起停牌】 2月21日,华泰集团公告称,“16华泰01”将于2019年2月22日开市起停牌。(资料来源:合肥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6华泰01 (2)【衡阳城投:公司变更经营范围】 2月21日,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变更经营范围。(资料来源: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8衡阳城投MTN001 (3)【三胞集团:公司债券将继续停牌】 2月21日,经公司申请,公司债券将继续停牌。(资料来源:三胞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6三胞01、16三胞02、16三胞03、16三胞05、17三胞02、17三胞03 (4)【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公司控股股东变更】 2月21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由重庆市巴南区财政局变更为重庆市南部新城产业投资集团。(资料来源: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8渝物流MTN001 (5)【金科地产:变更“19金科地产MTN001”募集资金用途】 2月21日,金科地产公告称,变更“19金科地产MTN001”募集资金用途。(资料来源:       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9金科地产MTN001 (6)【华远地产:变更“18华远地产CP001”募集资金用途】 2月21日,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变更“18华远地产CP001”募集资金用途。(资料来源: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8华远地产CP001 (7)【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公司总经理发生变动】 2月21日,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发生变动。(资料来源: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8涪陵国资SCP003 (8)【兖矿集团:将“17兖矿MTN002”票面利率下调至3.70%】 2月21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将“17兖矿MTN002”票面利率下调至3.70%;回售登记期2月21-28日,回售价格100元,兑付日3月14日。(资料来源: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7兖矿MTN002 (9)【市北高新:公司监事发生变更】 2月21日,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监事发生变更。(资料来源: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5市北债 (10)【山东地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 2月21日,山东地矿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资料来源:山东地矿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5鲁地矿集MTN001 (11)【万宝集团:变更“19万宝SCP001”募集资金用途】 2月21日,广州万宝集团公告称,变更“19万宝SCP001”募集资金用途。(资料来源: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9万宝SCP001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2月21日转债市场,平价指数收于92.01点,下跌0.59%,转债指数收于111.03点,上涨0.23%。121支上市可交易转债,除维格转债、湖广转债、铁汉转债、宁行转债、岩土转债横盘外,82支上涨,34支下跌。其中冰轮转债(14.52%)、特发转债(8.27%)、杭电转债(5.10%)领涨,万顺转债(-3.36%)、康泰转债(-0.99%)、寒锐转债(-0.91%)领跌。121支可转债正股,除崇达技术、联泰环保横盘外,45支上涨,74支下跌。其中,杭电股份(10.04%)、泰晶科技(9.99%)、特发信息(9.96%)领涨,台华新材(-3.16%)、桐昆股份(-3.04%)、吉视转债(-2.99%)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春节后第一周转债市场表现依旧亮眼,不管是整体涨幅还是个券层面都有不少惊喜,但伴随着上涨估值也在所难免抬升。今年以来转债市场的强势表现已经无需赘述,从背后驱动因素来看一方面市场内生结构的边际改善吸引了增量资金的进入,另一方面权益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推动正股与估值同向上升。短期而言,转债市场的行情依旧围绕上述两方面开展,但随着价格与估值的走扩转债市场整体的红利正在迅速削弱。 从上周来看,市场情绪已经处于相对亢奋阶段,超跌板块正股对应的转债标的表现不俗,再次体现了转债逆周期的投资价值。但随着价格与估值的抬升,转债“模糊的正确”这一特性不再鲜明,换而言之我们所关注的低价低估值标的数量迅速减少,转债市场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并不具有相对优势,倘若看好风险资产,股票才是相对更优的资产。当然并非所有的账户都可以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聚焦到价格与估值整体难言便宜的转债市场,这一现象意味着正股走势的持续性愈发重要,且需要兑现溢价率所反映的预期。市场已经有点尴尬的苗头,投资者正在与时间赛跑,预计市场波动难免加大,对于绝对收益账户权重蓝筹标的可能是当前较为稳妥的选择,对于相对收益账户小盘标的则可能是提供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落脚到具体策略层面,依旧推荐两条主线,一方面低价标的的逆周期投资仍有尾部红利,进一步放松对溢价率的要求才能筛选出足够数量的标的,例如汽车、环保、新能源、金融、电子等;另一方面则是关注基于正股主题beta的机会,这一策略则更偏向交易层面,高弹性标的属于关注的目标区间,例如5G、猪周期、基建、消费电子相关等板块。 风险提示:个券相关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2月22日 07:58
央行报告: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边际改善
央行报告: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边际改善

  央行报告: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边际改善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报告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有边际改善,呈“量增、价降、面扩、回暖”的特点。 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发挥引导作用、支持和改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数据显示,2018年,普惠小微贷款大幅多增,年末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上升8.2个百分点;同时,融资成本趋于下降,12月份新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为6.28%,比上年同期低0.26个百分点。此外,2018年末,金融机构对普惠口径小微主体授信18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65万户,增长34.5%。 报告介绍,我国货币政策一向注重与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在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有长期的实践和较好的基础,如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信贷政策等,在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末,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合计90.6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2.9万亿元,占比为47.4%;国有企业贷款余额47.7万亿元,占比为52.6%。 人民银行表示,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另一方面要把握流动性的投向,着力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在总量适度的同时,把功夫下在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上。 [详情]

新华网 | 2019年02月21日 22:21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夏宾)21日,中国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报告称,“稳健”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 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报告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报告指出,从数量上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在总量适度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定向滴灌功能,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促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报告还提到,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完)[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21日 22:17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哪些亮点?没有必要QE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2月21日 22:09
央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两轨合一轨”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21日 21:31
央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两轨合一轨”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2月21日 21:01
央行: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央行: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摘要: 2018 年以来,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但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但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暴露增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内外部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主动作为、创新操作、精准发力,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缓解资本、流动性和利率等方面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并把握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通过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并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二是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扩大 MLF 等工具担保品范围,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 4000 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 0.5 个百分点、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和支持企业范围,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情况,以优惠利率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推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创设央行票据互换(CBS)工具,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设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债转股情况等专项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资管新规,并推动其平稳实施。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有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果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措施,适时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逆周期因子”,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香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总体来看,货币政策调控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2018 年以来,M2 增速保持在 8%以上;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 16.2 万亿元,同比多增 2.6 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 9.8%。截至 2018 年 12 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25 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39 个百分点。年末,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为 93.28,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2018 年 GDP 同比增长 6.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CPI 同比上涨 2.1%。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宏观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但世界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长短期、内外部等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2月21日 20:26
央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央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央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从2018年以来,央行一共降准5次,其中既有定向降准,也有全面降准;既有定向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也有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 在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专门刊出了一则专栏谈当前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问题。 央行在专栏中指出,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 考虑到央行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相关考核政策,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中小型商业银行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0%、11%和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7%和8%。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政策性银行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附:当前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 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已于1月25日调整到位。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6家。中小型商业银行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 在基准档次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还实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相关考核政策。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可参与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考核,达到一定标准的机构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的资金达到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这两项政策旨在激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于 2019 年1月25日完成了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调整工作。 综合上述政策,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中小型商业银行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0%、11%和 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7%和8%。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政策性银行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执行 6%的存款准备金率。 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2月21日 20:25
央行报告:6大商业银行均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
央行报告:6大商业银行均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

   延伸阅读: 央行参事:票据融资大增支持实体经济 套利空间已消除 央行开展400亿元逆回购 近期多次重申“不放水” 央行专家直面敏感问题:还谈不上货币政策转向偏宽松 央行报告:6家大行均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吴雨、翟瀚)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称,人民银行已完成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调整工作,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 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在基准档次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还实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相关考核政策。两项政策旨在激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介绍,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考核要求的大行和中小银行,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同时,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的资金达到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 报告称,目前,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6.500, 0.30, 4.84%)和邮政储蓄银行6家大行均已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不少中小银行也享受到了存准优惠,实际执行了10%和11%的存款准备金率。另外,一些县域农村金融机构还实际执行了7%的存款准备金率。 此外,目前政策性银行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详情]

央行施展结构性货币政策 降低金融市场扭曲
央行施展结构性货币政策 降低金融市场扭曲

  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在稳健范围内偏向宽松的措施已经初步显现效果,接下来,货币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尽可能降低扭曲,包括对金融市场定价的扭曲。 本刊记者 魏枫凌 / 文 人民银行2月22日晚间发布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过去一年货币政策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传递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的思路。 货币政策在传统经济理论当中负责进行短期总量调控、难以有效调整经济结构,但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不断突破理论束缚,显示出越来越强烈的结构性特征。 人民银行已经创新推出的结构性政策不胜枚举,诸如定向宽松工具、差别化准备金、宏观审慎评估等,运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不仅是中国人民银行,那些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同行”们也在纷纷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逐步深入。例如,欧央行推出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英国央行推出融资换贷款计划(FLS)、日本央行推出贷款支持计划(LSP),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加大对实体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货币政策无疑首先是总量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仅面临传导有效性的质疑,用多了也会有副作用,包括影响资产价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导致银行在资产端套利、导致财政赤字的货币化等等。人民银行的官员们也曾多次撰文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 不过,在结构性货币政策这一创新领域,近期的金融统计数据足以令人民银行“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解决结构性问题,助推结构性改革取得更好效果”取信于市场,以待更多深入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出台。 货币政策传导逐渐见效 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一度对接近于流动性陷阱的货币政策传导失效担忧。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社会融资与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提升0.6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8.4%,比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 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人民银行口径从“稳健中性”转为“稳健”。这一表述变化再度暗示了当前已经处于“稳健区间内偏宽松”的政策。 从金融统计指标来看,这样的货币政策已经初步显现效果,在对经济基本面悲观的氛围下多少有些出乎市场意料。而且,这一效果是在没有动用传统存贷款基准率的前提下实现的,显示人民银行不断吹风的“利率并轨”工作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进行。 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看,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四次降准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同时灵活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其结果首先传导至货币市场。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1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1 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 89.7 万亿元,同比增长26.49%,环比增长 19.73%。在货币市场价格指标方面,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2.15%,较上月下行 42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2.16%,较上月下行 52 个基点。 另据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8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 2.4%,较上年同期高出0.3 个百分点。 信用扩张先短期后长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重申,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不搞大水漫灌”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说法,但对其的质疑不断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对货币政策能否保持定力的怀疑一直没有被打消。 2019年1月表内票据融资和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新增5160亿元和3786亿元,二者合计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9.3%,较去年同期上升13.5个百分点。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于企业通过票据和结构性存款从银行套利可能性的猜测和关注。 李克强说:“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人民银行货政司课题组2月20日晚间在人行下属《金融时报》上发布研究报告称,一方面,在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的背景下,贴现利率出现明显下行,1月份曾经出现短暂的套利时间窗口,但随着结构性存款利率向合理水平回归,目前已经没有套利空间;另一方面,1月份票据融资显著增加主要还是支持了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出现了显著下降,个别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套利不是票据融资增加的主要原因。 人民银行货政司课题组进一步表示,1月份票据融资增长较高有其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支持了实体经济。“首先,相对贷款和其他融资方式,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二是随着票据流转加快,票据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是从历年数据来看,年初票据业务增长量一般高于全年平均值;四是从历史经验看,信贷恢复时往往会出现票据和短期贷款先恢复,中长期贷款逐步增长的情况,因为中长期项目从立项、批复到投资需要一个过程,而票据融资主要基于贸易背景更为便捷。” 一位接近人民银行人士对此进一步强调,上述人民银行研究报告和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表述并没有不同。“1月份确实曾经出现短暂的套利时间窗口。有一些企业在银行开票后没有用于生产经营,而是转为结构性存款,但随着结构性存款利率向合理水平回归,目前已经没有套利空间。” 根据《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表外融资等在内的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在2018年有所下降。 从各个具体分项来看,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1%,比 9 月下降 0.28 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 3.84%,比 9 月下降 0.38 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基本稳定, 12 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5.75%,比9 月微升0.03 个百分点。人民银行特别指出,随着前期出台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25 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394个百分点。 从各个融资渠道的成本来看,票据融资利率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而尚处在调控当中的房贷利率微升,显示出了结构性政策的目标。 降低金融市场扭曲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在《金融时报》撰文还指出,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积累风险,对信贷增长过程中可能存在“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时刻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 通常从历史经验来看,社会融资存量和M2 的增速加快将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在宏观经济指标方面,2018年年末名义GDP同比增长9.7%,2019年1月PPI同比增长0.1%。2018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没给出M2或是社融的增长目标,按照这一趋势,2019年的“两会”上大概率也不会再提出相关目标,但从政府高层的多次表述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保持大体同步是观察M2 作为中间变量的重要方式。此外,从历史经验来看,社融存量的增速对于PPI也有较好的先导作用,预示着工业企业的营收会受到社融影响。 尽管目前货币政策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会如何审时度势地进行适度微调,判断依据主要还是来自于总量指标。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从数量上看,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 GDP 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 总结李克强总理、人民银行的上述表态,以及对照货币金融数据对总产出、物价的先导关系,对于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货币政策如果能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而是采取结构性的、稳健偏宽松的操作,那么外溢至金融市场的货币流动性将会是有限的,不会显著扭曲金融市场定价,因此也就不会大幅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引导资金投机垃圾资产或是过度博弈利率债;而对于企业来说,营收与利润则有望受益于信贷扩张而逐步改善,那么具有的良好经营基础的上市公司则有望受益于这种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国务院金融委曾提出,“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多次引用这一表述,显示出跨部门协作的意愿以及令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详情]

中信评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降息扩表皆有可能
中信评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降息扩表皆有可能

  【详解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消失的“中性”和“闸门” 来源:明晰笔谈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报告要点 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去掉了关于货币政策“中性”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未来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可能仍有进一步放松空间,降息扩表皆有可能。 “中性”和“闸门”的消失,往往意味着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自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来,“中性”的货币政策始终伴随着“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代表的中性偏紧的政策取向。在全球增速放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央行在四季度报告中去掉“中性”和“闸门”,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存在进一步放缓的可能,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仍有边际宽松的空间。 2018年资金面表现:流动性合理充裕,长短端利率均有下降。2018年央行主要通过降准实现长期资金的投放,形成银行间充裕的流动性。DR007紧贴7天逆回购利率2.55%低位运行,并时有突破,银行超储率也有所提高。资金利率下行正逐渐传导至信贷市场,四季度人民币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也有较大幅度下降。 稳健的货币政策凸显“结构性”,目标是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纵观全年,央行出台的货币政策中结构性政策居多,主要包括定向降准、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创设TMLF工具、创设CBS工具等。TMLF和CBS工具创新借鉴国外经验。次贷危机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未来结构性政策和精准调控可能是货币政策发展的趋势。 货币政策的传导中枢在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关键是引导银行的行为。典型的宽松周期中,央行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实现信用创造。目前,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需补充资本金。央行适时推出CBS工具护航永续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 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放松空间。从海外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通胀压力放缓和贸易摩擦压力增大背景下,全球多数央行出现转向迹象。回到国内,我国的政策目标以稳定国内经济为主。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为国内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蔓延增大了央行逆周期调节需求。 降息扩表皆有可能,但不会实施QE。降息需满足三个条件:PPI持续转负、美联储暂停加息、人民币汇率稳定。降息大概率是调整OMO、MLF等政策利率,也可能与央行创新工具、扩表相联系,如再创设新工具并给予利率优惠(类似TMLF)。当然,利率市场化还提供了一种降息方式——下调最优贷款利率(LPR)。 债市策略:展望未来,在稳健的基调上、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面临着稳经济的目标,海外货币政策的逐步转向也给进一步宽松腾挪出空间,存在着降息或扩表的可能。在金融数据有企稳之势、经济表现仍需观察的阶段,债市情绪在多空因素交织的环境下较为敏感,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为3.0%~3.4%。 正文 政策取向:取消“中性”和“闸门” 货币政策取向确定为“稳健”、取消了“把好供给总闸门”是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最大变化。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表述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和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下一阶段的稳健货币政策是——“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实际上“中性”与“闸门”始终相伴,都指向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取向;取消“中性”和“闸门”,货币政策偏于宽松。自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货币政策取向转为稳健中性后提出“调节好货币闸门”,一直到2018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稳健中性”取向始终伴随着“调节好/把好货币供给闸门”的表述。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取消了“中性”和“闸门”的表述,确立了较为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取向。 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弱化“鼓励落实资管新规”,聚焦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相比于三季度的报告,四季度去掉了“优化指标结构,鼓励金融机构落实资管新规”的提法,改为“增设专项指标,考察金融机构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融资”。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角度来看,平稳有序推进资管新规、金融去杠杆的大方向不会变,但是节奏和力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在全球经济走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环境下,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存在进一步放缓的可能。 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先看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实际上,2018年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早就实践了“稳健”的步伐。先从具体操作来看,实现了流动性大额投放。2018年二季度以来的每一个季度,央行流动性净投放均超1万亿,三个季度累积实现超4万亿元的资金释放,力度并不低于2016年货币宽松时期。于此同时,央行数量工具的使用也出现向长期流动性投放的转变。2016年的货币宽松是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MLF操作频率和规模的增加为特点的,而2018年以来的数量宽松则是与2015年类似的以降准为主,二季度以来通过降准释放的资金占总释放量的80%以上,逆回购和MLF投放占比有所降低。 再看稳健货币政策的效果 降准操作对流动性缺口的补充效果非常明显,流动性缺口转负,流动性实现超额供给。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影响,2018年1月份流动性缺口季节性扩张至3.5万元左右,为近年来最高峰;2017年末、2018年初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均超2万亿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随着2018年二季度起降准政策的连续实施,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快速收窄,7月降准后流动性缺口小幅转负;2018年10月降准后,流动性缺口已经连续两个月为负,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盈余,说明2018年流动性实现了超额供给。 从货币政策效果来看,超储率上升、利率下行。2018年下半年以来,DR007紧贴7天逆回购利率2.55%低位运行,并时有突破。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超储率也有所提高,2018年底已经升至2.4%,一方面存在显著的季节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银行间流动性十分充裕。而实际上,正如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说,“宏观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在长期的宽松流动性化,资金利率下行正逐渐传导至信贷市场,2018年四季度人民币加权平均贷款利率较9月末降31bps;从结构来看,一般贷款和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下降28bps和38bps,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利率虽然上行3bps,但实际上已经从2018年11月高点有所下滑。 那么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货币政策操作会有哪些意料之内和超预期的部分?专栏5也明确了,虽然货币政策取向保持稳健,但操作原则上仍然需要相机抉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而我国货币政策仍然面临着长短期、国内外、防风险与稳经济的三重矛盾,货币政策目标更是多元化,在这些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操作尺度会如何拿捏? 先回顾2018年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特征——结构性,以及其目标——支持小微、民企企业。 结构性货币政策,目标定向滴灌 四季度报告更加强调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刺激银行信贷,进而改善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报告强调货币政策的传导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关键是引导银行的行为,表达了央行将以银行信用扩张作为中枢,继续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思路。纵观全年,央行出台的货币政策中结构性政策居多,主要包括定向降准、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创设TMLF工具、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等。我们对2018年主要工具梳理如下表所示: TMLF和CBS工具创新借鉴国外经验。TMLF工具与欧洲央行的TLTRO相似,CBS工具与英格兰银行的FLS相似。以TMLF为例,它与欧洲央行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有异曲同工之妙。2014年6月,欧央行创设的TLTRO引入了一个特别的操作模式,即金融机构收到的央行融资资金与其对非金融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信贷释放规模正相关。欧洲央行这项政策的目标并非仅仅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而是重建私人部门的融资能力。在我国当前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融资能力出现显著分化。创立TMLF通过“定向”的方式助力小微、民营企业贷款融资,能够在保证流动性松紧适度的前提下,实现相对精准的“滴灌”。 结构性货币政策和精准调控解决结构性问题是大的趋势。次贷危机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结构性的货币政策,例如美联储购买MBS,日本央行购买ETF和J-REITs,欧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和TLTRO等,这些政策都具有针对特定资产的结构性特征。实践证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解决结构性的经济或金融问题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从我国去年的货币政策创新来看,TMLF、CBS、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创新工具均是针对特定资产的结构性设计,这也将是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 货币政策传导中枢在银行,支持银行扩张资产负债表 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需补充资本金。表外资产回表及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是商业银行扩大补充资本金需求两大原因。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新增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行为”这一部分,表明监管当局充分关注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首先,在资本充足率及风险准备要求下,资产端回表增加银行资本金压力;其次,我国货币传导机制中枢在于银行,央行通过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但资本金不足限制银行进行放贷等多种金融活动,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受到影响。 典型的宽松周期中,央行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实现信用创造。2009年、2012年、2015年:货币财政双宽松,央行资产负债表增速下行而银行加快扩表步伐;2018年下半年以来:宽松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增速企稳、央行被动缩表;美国信用派生机制中央行主导,中国通过商业银行完成信用创造和政策传导。 央行护航永续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银行资本补充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永续债作为成熟的外源性渠道成为央行扩宽银行资本的方式之一。为提高其流动性,央行创设了CBS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行票据,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同时银保监会决定放开限制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发行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未来货币政策的想象空间在哪儿?降息还是扩表? 首先,专栏5中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海外经济不确定强,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大 首先看海外,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未来不确定性增加。2018年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第四季度报告中提出“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增长态势,但增长势头有所放缓”。美国ISM制造业PMI在12月意外放缓,欧元区GDP增速持续放缓,日本受自然灾害影响,经济波动性增大,英国持续低迷增长,面临脱欧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第四季度CPI当月同比下滑明显,反映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迹象。 通胀压力放缓和贸易摩擦压力增大背景下,全球多央行出现转向迹象。1月31日FOMC会议上,美联储释放出强烈鸽派信号;1月24日欧央行利率决议会议上,欧元区三大利率维持不变,欧央行货币正常化进程延长;1月23日,日本央行下调核心CPI预期和当面财年的GDP增速预期;同日,由英国央行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全球贸易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出现转向迹象。 回到国内,“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虽然1月份金融数据表现亮眼,但与金融数据抢眼表现形成对比的是实体经济延续走弱,金融与实体出现分化。PMI方面,1月制造业PMI继续走低,新订单指数加速走低,体现实体经济需求低迷和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PMI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所以,在以稳经济和稳就业为主要目标下,在经济企稳信号出现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会继续。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为国内货币政策腾挪空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蔓延加强央行逆周期调节需求。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国外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国外经济体对国内经济冲击增大。国内受到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影响,目前看实体经济复苏程度有限。而海外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转向为央行货币提供空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 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降息和扩表皆有可能。CPI、PPI和PMI等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折射实体经济景气堪忧。叠加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全球经济走弱的趋势,国内经济的下行趋势未必能够轻易扭转。随着美国经济见顶回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联储可能在今年结束加息甚至步入降息周期,不排除央行在汇率企稳的前提下开启降息操作的可能性。央行也可能使用创新型扩表工具,带动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TMLF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后续仍不排除有新工具的出现。 QE暂不需要,可能创新其他工具 在报告专栏1中,央行对货币发行机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货币发行的方式。货币发行既包括现金发行,也包括存款等广义货币的创造。在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发行的主要方式包括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等资产扩张创造广义货币,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央行票据等资产扩张创造基础货币,并通过基础货币的调节对广义货币的创造进行调控。从这一阐述上可以看到,海外QE也属于货币发行的方式之一。 目前来看没有必要实施QE政策。QE是危机应对政策而非常规政策,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当前,在利率工具和数量工具依然有效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没有必要实施QE。我国社融的主要来源银行贷款,解决融资问题更应该从银行信贷的角度出发,采取激励和调节银行贷款创造存款的方式。 专栏1中提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宏观调控需要,不断完善人民币发行机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以此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际上除了OMO、MLF、PSL外,SLF、SLO、TLF都是央行发行货币的方式,而2018年创设的TMLF则明显有欧央行TLTRO的痕迹,也是央行货币发行的方式之一。后续央行完善人民币发行机制,背后则一定有央行扩表行为。 而从债务周期角度,央行也需要扩表。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受到阻滞。此时,央行可以选择动用价格工具,也可以选择进行主动扩表。在信用收缩周期中,降准政策的效果会因为需求端的羸弱和信用派生不畅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收缩,债务周期的下行要求央行主动扩表。但总的来说,只有当降准、降息、松监管三步走完后,央行才会必要考虑实施QE政策。 降息存在可能,但方式可能有很多种 在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性,通胀体现出结构性问题,降息看PPI。2016年以来通胀的结构性特征愈发明显,PPI与CPI长期背离。2016~2017你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游供给收缩带来涨价与下游需求弱,PPI上行而CPI平稳;展望2019,上游需求不足预计PPI下行,下游猪价上涨预计拉动CPI上行。而从历史上看,加息看CPI,降息看PPI。因而若PPI长期转负,降息的可能仍然存在。 降息更大的概率是调整OMO政策利率,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PPI持续转负、美联储暂停加息、人民币汇率稳定。从目前情况看,在油价不大幅上涨前提下,PPI将很快转负;而最新的FOMC议息会议也透露出美联储年内停止缩表、加息概率大大降低的信号;而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迅速,也给进一步宽松留足了空间。时间点则需要等待美联储表态之后才能判断。 另一种降息方式是与央行创新工具、扩表相联系,如再创设新工具并给予利率优惠(类似TMLF)。正如前文所说,央行将完善货币发行机制,以及扩表需求下,创设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需求仍然存在,2018年12月创设TMLF并于2019年1月首次操作,其3年期3.15%利率远低于1年期MLF3.3%的利率,存在定向降息的意味和效果。如若央行再创设新型工具并调低操作利率,实际上也会存在降息的效果。 利率市场化还提供了一种降息选择:LPR。在1月26日央行媒体见面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孙国峰司长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在银行,目前面临三方面约束:流动性、资本金、利率约束。而央行去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准、TMLF等),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有效补充资本金(CBS)部分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利率约束与利率双轨制有关。“两轨合一轨”的关键应该是央行的政策利率发挥更大作用,贷款的参考利率,如LPR(贷款基础利率)和政策利率协同。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下一阶段“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因而引导LPR下行也可能是降息的一种方式。 债市策略 货币政策取向确定为“稳健”、取消了“把好供给总闸门”是201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最大变化。但2018年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实际上早已实践了“稳健”货币政策。那么展望未来,在此基调上、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面临着稳经济的目标,海外货币政策的逐步转向也给进一步宽松腾挪出空间,存在着降息或扩表的可能。在金融数据有企稳之势、经济表现仍需观察的阶段,债市情绪在多空因素交织的环境下较为敏感,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为3.0%~3.4%。 市场回顾 利率债 2019年2月21日,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利率全面上行,隔夜、7天、14天、21天分别变动了19.02bps、3.4bps、3.19bps、3.97bps至2.03%、2.29%、2.30%和2.39%。国债到期收益率大体上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3.03bps、-0.37bps、1.27bps和1.65bps至2.34%、2.69%、2.92%和3.14%。上证综指收跌0.34%至2751.80,深证成指收跌0.26%至8451.71,创业板指收跌0.29%至1412.54。 周四央行有1000亿1月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18年3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4388.8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4473.2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5562.4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信用债 评级关注 评级关注 (1)【华泰集团:“16华泰01”将于2019年2月22日开市起停牌】 2月21日,华泰集团公告称,“16华泰01”将于2019年2月22日开市起停牌。(资料来源:合肥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6华泰01 (2)【衡阳城投:公司变更经营范围】 2月21日,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变更经营范围。(资料来源: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8衡阳城投MTN001 (3)【三胞集团:公司债券将继续停牌】 2月21日,经公司申请,公司债券将继续停牌。(资料来源:三胞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6三胞01、16三胞02、16三胞03、16三胞05、17三胞02、17三胞03 (4)【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公司控股股东变更】 2月21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由重庆市巴南区财政局变更为重庆市南部新城产业投资集团。(资料来源: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8渝物流MTN001 (5)【金科地产:变更“19金科地产MTN001”募集资金用途】 2月21日,金科地产公告称,变更“19金科地产MTN001”募集资金用途。(资料来源:       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9金科地产MTN001 (6)【华远地产:变更“18华远地产CP001”募集资金用途】 2月21日,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变更“18华远地产CP001”募集资金用途。(资料来源: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8华远地产CP001 (7)【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公司总经理发生变动】 2月21日,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发生变动。(资料来源: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8涪陵国资SCP003 (8)【兖矿集团:将“17兖矿MTN002”票面利率下调至3.70%】 2月21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将“17兖矿MTN002”票面利率下调至3.70%;回售登记期2月21-28日,回售价格100元,兑付日3月14日。(资料来源: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7兖矿MTN002 (9)【市北高新:公司监事发生变更】 2月21日,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监事发生变更。(资料来源: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5市北债 (10)【山东地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 2月21日,山东地矿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发生变更。(资料来源:山东地矿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5鲁地矿集MTN001 (11)【万宝集团:变更“19万宝SCP001”募集资金用途】 2月21日,广州万宝集团公告称,变更“19万宝SCP001”募集资金用途。(资料来源: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公告) 相关债券:19万宝SCP001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2月21日转债市场,平价指数收于92.01点,下跌0.59%,转债指数收于111.03点,上涨0.23%。121支上市可交易转债,除维格转债、湖广转债、铁汉转债、宁行转债、岩土转债横盘外,82支上涨,34支下跌。其中冰轮转债(14.52%)、特发转债(8.27%)、杭电转债(5.10%)领涨,万顺转债(-3.36%)、康泰转债(-0.99%)、寒锐转债(-0.91%)领跌。121支可转债正股,除崇达技术、联泰环保横盘外,45支上涨,74支下跌。其中,杭电股份(10.04%)、泰晶科技(9.99%)、特发信息(9.96%)领涨,台华新材(-3.16%)、桐昆股份(-3.04%)、吉视转债(-2.99%)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春节后第一周转债市场表现依旧亮眼,不管是整体涨幅还是个券层面都有不少惊喜,但伴随着上涨估值也在所难免抬升。今年以来转债市场的强势表现已经无需赘述,从背后驱动因素来看一方面市场内生结构的边际改善吸引了增量资金的进入,另一方面权益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推动正股与估值同向上升。短期而言,转债市场的行情依旧围绕上述两方面开展,但随着价格与估值的走扩转债市场整体的红利正在迅速削弱。 从上周来看,市场情绪已经处于相对亢奋阶段,超跌板块正股对应的转债标的表现不俗,再次体现了转债逆周期的投资价值。但随着价格与估值的抬升,转债“模糊的正确”这一特性不再鲜明,换而言之我们所关注的低价低估值标的数量迅速减少,转债市场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并不具有相对优势,倘若看好风险资产,股票才是相对更优的资产。当然并非所有的账户都可以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聚焦到价格与估值整体难言便宜的转债市场,这一现象意味着正股走势的持续性愈发重要,且需要兑现溢价率所反映的预期。市场已经有点尴尬的苗头,投资者正在与时间赛跑,预计市场波动难免加大,对于绝对收益账户权重蓝筹标的可能是当前较为稳妥的选择,对于相对收益账户小盘标的则可能是提供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落脚到具体策略层面,依旧推荐两条主线,一方面低价标的的逆周期投资仍有尾部红利,进一步放松对溢价率的要求才能筛选出足够数量的标的,例如汽车、环保、新能源、金融、电子等;另一方面则是关注基于正股主题beta的机会,这一策略则更偏向交易层面,高弹性标的属于关注的目标区间,例如5G、猪周期、基建、消费电子相关等板块。 风险提示:个券相关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详情]

央行报告: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边际改善
央行报告: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边际改善

  央行报告: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边际改善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报告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有边际改善,呈“量增、价降、面扩、回暖”的特点。 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发挥引导作用、支持和改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数据显示,2018年,普惠小微贷款大幅多增,年末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上升8.2个百分点;同时,融资成本趋于下降,12月份新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为6.28%,比上年同期低0.26个百分点。此外,2018年末,金融机构对普惠口径小微主体授信18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65万户,增长34.5%。 报告介绍,我国货币政策一向注重与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在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有长期的实践和较好的基础,如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信贷政策等,在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末,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合计90.6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2.9万亿元,占比为47.4%;国有企业贷款余额47.7万亿元,占比为52.6%。 人民银行表示,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另一方面要把握流动性的投向,着力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在总量适度的同时,把功夫下在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上。 [详情]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夏宾)21日,中国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报告称,“稳健”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 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报告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报告指出,从数量上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在总量适度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定向滴灌功能,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促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报告还提到,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完)[详情]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哪些亮点?没有必要QE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哪些亮点?没有必要QE

  2月21日,央行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报告的四大要点: 1、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国债等资产意义不大,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2、目前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3、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 4、下一阶段将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 报告认为,2018年货币政策调控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同比大幅多增,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但世界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长短期、内外部等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下一阶段,央行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 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 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没有必要QE 报告设专栏探讨了“货币发行机制”。进入新世纪以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积累。为适应形势需要,人民银行主要通过在市场上买入外汇相应投放基础货币。 2014 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更趋平衡,人民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并为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看,人民币发行机制安排及其调整过程,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阶段基本适应,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和主动性。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货币政策传导的中枢在银行,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的市场化方式,激励和调节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的行为是有效的,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国债等资产意义不大,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加权平均存准率约11%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 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 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在基准档次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还实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政策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相关考核政策。 综合上述政策,目前6 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中小型商业银行实际执行存款准备 金率为10%、11%和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7%和8%。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政策性银行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 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不变 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从数量上看,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 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 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在总量适度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定向滴灌功能,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促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 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一是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化利率调控能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央行对市场利率的调控和传导效率。 二是不断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扩宽自律机制成员范围,目前自律机制成 员已扩大至2051 家,包括15 家核心成员、1182 家基础成员和854 家观察成员。 三是加快推动大额存单发展。在维护市场秩序的情况下,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发挥大额存单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 面的积极作用,“开好正门”。 四是促进同业存单市场规范发展。明确自2019 年第一季度起将资产规模5000 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 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 总体看,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利率走廊初步建立,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不断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和传导能力逐步增强。 报告称,下一阶段将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重点是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适度增强市场竞争,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维护公平定价秩序。  [详情]

央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两轨合一轨”
央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两轨合一轨”

  中新网2月21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称,要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 一是要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化利率调控能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央行对市场利率的调控和传导效率。 二是不断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扩宽自律机制成员范围,目前自律机制成员已扩大至2051家,包括15家核心成员、1182家基础成员和854家观察成员。 三是加快推动大额存单发展。在维护市场秩序的情况下,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发挥大额存单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好正门”。 四是促进同业存单市场规范发展。明确自2019年第一季度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总体看,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利率走廊初步建立,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不断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和传导能力逐步增强。 (本文来自于中国新闻网)[详情]

央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两轨合一轨”
央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两轨合一轨”

  中新网2月21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称,要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 一是要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化利率调控能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央行对市场利率的调控和传导效率。 二是不断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扩宽自律机制成员范围,目前自律机制成员已扩大至2051家,包括15家核心成员、1182家基础成员和854家观察成员。 三是加快推动大额存单发展。在维护市场秩序的情况下,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发挥大额存单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好正门”。 四是促进同业存单市场规范发展。明确自2019年第一季度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总体看,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利率走廊初步建立,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不断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和传导能力逐步增强。 (本文来自于中国新闻网)[详情]

央行: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央行: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摘要: 2018 年以来,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但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但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暴露增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内外部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主动作为、创新操作、精准发力,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缓解资本、流动性和利率等方面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并把握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通过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并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二是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扩大 MLF 等工具担保品范围,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 4000 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 0.5 个百分点、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和支持企业范围,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情况,以优惠利率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推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创设央行票据互换(CBS)工具,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设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债转股情况等专项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资管新规,并推动其平稳实施。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有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果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措施,适时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逆周期因子”,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香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总体来看,货币政策调控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2018 年以来,M2 增速保持在 8%以上;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 16.2 万亿元,同比多增 2.6 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 9.8%。截至 2018 年 12 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25 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39 个百分点。年末,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为 93.28,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2018 年 GDP 同比增长 6.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CPI 同比上涨 2.1%。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宏观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但世界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长短期、内外部等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详情]

央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央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央行: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从2018年以来,央行一共降准5次,其中既有定向降准,也有全面降准;既有定向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也有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 在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专门刊出了一则专栏谈当前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问题。 央行在专栏中指出,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 考虑到央行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相关考核政策,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中小型商业银行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0%、11%和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7%和8%。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政策性银行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附:当前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 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已于1月25日调整到位。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6家。中小型商业银行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 在基准档次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还实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相关考核政策。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可参与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考核,达到一定标准的机构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用于当地贷款发放的资金达到其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可在相应基准档次上降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这两项政策旨在激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于 2019 年1月25日完成了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调整工作。 综合上述政策,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中小型商业银行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0%、11%和 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7%和8%。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适用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政策性银行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执行 6%的存款准备金率。 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二是促进结构优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详情]

央行: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央行: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表示,继续推动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稳定宏观杠杆率,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加快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详情]

央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并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央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并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央行教你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在同样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为何企业能够明显感受到金融条件的松紧变化?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央行在《报告》中专门写了一则题为《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专栏文章,为大家答疑解惑。 央行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从数量上看,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央行写道。 与此同时,央行指出,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央行认为,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央行指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其核心是服务好实体经济。 附: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稳健”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从数量上看,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在总量适度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定向滴灌功能,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促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服务好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 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在开放宏观格局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还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产生矛盾时,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体,应以内部均衡为主同时兼顾外部均衡,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2018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前瞻性预调微调,强化逆周期调节,将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总体平稳增长,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较好地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2018年末,M2增速为8.1%,与上年持平,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9.8%。全年新增贷款16.2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大幅多增。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现,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全球经济总体仍延续复苏态势,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韧性较强,宏观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同时,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也面临一些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但也面临艰巨挑战。 下一阶段,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其核心是服务好实体经济。同时,要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强化正向激励机制,促进金融结构调整优化,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发挥稳健货币政策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强化激励相容机制。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稳预期,改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和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央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平衡好促发展防风险关系
央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平衡好促发展防风险关系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表示,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详情]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并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并不意味货币条件维持不变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报告中提到,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6 家。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中小型商业银行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0%、11%和11.5%。 [详情]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表示,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支持,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详情]

央行: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央行: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表示,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国债等资产意义不大,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详情]

中国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网财经2月21日讯 据央行网站消息,央行今日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但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但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暴露增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内外部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主动作为、创新操作、精准发力,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缓解资本、流动性和利率等方面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并把握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通过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并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二是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扩大 MLF 等工具担保品范围,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 4000 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 0.5 个百分点、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和支持企业范围,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情况,以优惠利率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推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创设央行票据互换(CBS)工具,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审慎政II策。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设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债转股情况等专项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资管新规,并推动其平稳实施。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有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果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措施,适时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逆周期因子”,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香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总体来看,货币政策调控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2018 年以来,M2 增速保持在 8%以上;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 16.2 万亿元,同比多增 2.6 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 9.8%。截至 2018 年 12 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25 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39 个百分点。末,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为 93.28,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2018 年 GDP 同比增长 6.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CPI 同比上涨 2.1%。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宏观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但世界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长短期、内外部等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的微观基础。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间的关系。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详情]

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新浪财经讯 2月21日消息,央行官网今日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详情]

央行报告: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化解银行债务存量
央行报告: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化解银行债务存量

  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重点导读: 1、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2、货币政策调控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3、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4、拓宽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银行债务存量,推动必要在建项目后续建设,分类协商处臵存量债务。 5、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国债等资产意义不大,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6继续推动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稳定宏观杠杆率,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加快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报告称,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报告指出,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国债等资产意义不大,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但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但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暴露增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内外部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主动作为、创新操作、精准发力,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缓解资本、流动性和利率等方面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并把握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通过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并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 二是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扩大MLF等工具担保品范围,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4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和支持企业范围,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情况,以优惠利率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推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创设央行票据互换(CBS)工具,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 三是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设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债转股情况等专项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资管新规,并推动其平稳实施。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有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果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措施,适时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逆周期因子”,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香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总体来看,货币政策调控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2018年以来,M2增速保持在8%以上;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16.2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8%。截至2018年1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39个百分点。年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3.28,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2018年GDP同比增长6.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CPI同比上涨2.1%。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宏观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但世界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长短期、内外部等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