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是东北退休金与广东差不多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是东北退休金与广东差不多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是东北退休金与广东差不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南方养老金结余支援东北?(相关链接: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解燃眉之急 网友炸锅:凭啥?)黑龙江退休金2119元,广东只有… 广东2400元;黑龙江2119元:从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这一指标来分析,稍稍领先的广东和略微落后的黑龙江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 可如果考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差距立刻悬殊了起来: 广东是全国第一,201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9245亿元; 黑龙江是全国倒数第一,该项累计结余为负486亿元。 近日,针对东北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一时间,上述建议引发社会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网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退休人员待遇差距是否合理,东北养老金去了哪里、该怎样解决缺口问题。对此记者试图展开深度剖析,并一窥养老金收不抵支背后的秘密。 质疑一:东北与南方退休人员待遇是否差异较大? 对于这一话题,网友更多关注养老金调剂是否公平,聚焦个人切身利益。网友们争议最为激烈的是:东北职工退休金水平如何,在全国来看是高还是低?东北三省收不抵支的缺口为什么越来越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16年黑龙江养老金当期结余被指“穿底”,为负320亿元,成为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省份;同年,广东的当期结余达到1140亿元,而累计结余规模更高达7652.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根据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五个省份依次是: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 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累计结余也为负196亿元,是唯一累计结余资金被花光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规则,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与缴纳金额、参保年限、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相关。那么,全国各省市区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如何? 记者梳理发现,对比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最多的5个省份和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5个省份,除了北京市外其他各省份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对于结余已经穿底的黑龙江来说,其退休人员社保待遇甚至比某些结余居前列的省份还要高。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2251元,广东、江苏、浙江等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黑龙江等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实际上,衡量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比如:2015年,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525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3倍;江苏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600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4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5年,辽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455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9倍;黑龙江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073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52倍。 不难看出,与广东、江苏等养老金结余较多的省份相比,黑龙江、辽宁等地的退休金标准并不低,从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来看,甚至还略高于一些南方省份。 质疑二:收不抵支,钱去哪儿了?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问题日益凸显,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龙江、宁夏3个省份当期收不抵支。2015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2016年,湖北成为第7个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同时,从缺口金额来看,黑龙江在2014年的当期收不抵支缺口是100亿元左右,到2016年缺口扩大到了320亿元。 那么,黑龙江等省份城镇职工养老金都去哪儿了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交钱”的群体增长慢,“领钱”的群体增长快。 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这一关键指标近年来持续下降——全国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2.97:1降至2016年的2.87:1,也就是1个老人由2.87个人来供养。 而东北三省的抚养比在全国又是较低的。201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分别为1.79、1.53和1.33。这一数据甚至比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约2:1)更低。 此外,东北三省的养老金待遇增长较快。比如“十二五”期间,黑龙江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元,整体增长近一倍;辽宁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296元提高至2200元,增长了70%;吉林省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水平由月人均1126元提高到了1935元,增长72%。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东北三省养老金问题与当地的特点相关:一方面是它们的历史负担比较重,属于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退休的老职工比较多,赡养结构比较重,再加上近年来年轻人口流出比较多,很难产生征缴的空间;另一方面,近年来东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就业形势、工资增长空间等均不乐观,也会影响养老基金的征缴。 质疑三:除了向南方“借钱” 是否有其他途径解决收支缺口问题? 那么东北的养老金不够,只能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吗? 对此,房连泉介绍,要靠东北自己来解决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确实很难。养老基金来源中除了征收收入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也都会补一部分。如果仍旧出现较大缺口,就需要依靠全国统筹了。养老金全国统筹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省份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应该是全国一盘棋来考虑这个问题,不是直接拿南方的给北方用,而是通过全国统筹的方式来协调安排。”房连泉说。 实际上,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问题在国际上也比较常见。房连泉介绍,尤其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一些国家,国家层面的社保都不同程度面临收不抵支的问题,国外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延迟退休、征缴扩面、提高缴费率等手段,还有就是利用养老金进行投资等来增加盈利性。 房连泉认为,真正解决养老问题,不能单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金中,日本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所占的比重较多,替代率能达到60%-70%。美国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是40%,其大头是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比较分散。新加坡主要是中央公积金,采取的是个人存钱的制度。 房连泉介绍,美国的养老制度是我国未来养老的方向,要降低养老金的费率,让企业给职工购买一部分保险,职工个人再购买一部分商业保险。[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24日 16:52
京沪等17省委托投资企业养老金8580亿 已到账6050亿
京沪等17省委托投资企业养老金8580亿 已到账6050亿

  京沪等17省份委托投资企业养老金8580亿元,已到账6050亿 17个省市区包括广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湖北、上海、安徽、浙江、江苏、西藏、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广东、新疆等。其中,2016年企业养老金结余超千亿元的地区已全部启动委托投资。 1月24日,人社部2018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截至2018年底,累计已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经到账的资金达到6050亿元。 据悉,这17个省市区包括广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湖北、上海、安徽、浙江、江苏、西藏、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广东、新疆等。其中,2016年企业养老金结余超千亿元的地区已全部启动委托投资。 2018年,人社部、财政部还印发了《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18-2020年,所有省份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卢爱红称,上述17个省区市里面,有9个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合同金额是773亿元。 下一步,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积极推进落实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增强社保基金支撑能力。[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1月24日 11:50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东北退休金与广东无差别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东北退休金与广东无差别

  南方养老金结余支援东北?黑龙江退休金2119元,广东只有…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 李彪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广东2400元;黑龙江2119元:从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这一指标来分析,稍稍领先的广东和略微落后的黑龙江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 可如果考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差距立刻悬殊了起来: 广东是全国第一,201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9245亿元; 黑龙江是全国倒数第一,该项累计结余为负486亿元。  近日,针对东北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一时间,上述建议引发社会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网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退休人员待遇差距是否合理,东北养老金去了哪里、该怎样解决缺口问题。对此记者试图展开深度剖析,并一窥养老金收不抵支背后的秘密。 质疑一:东北与南方退休人员待遇是否差异较大? 对于这一话题,网友更多关注养老金调剂是否公平,聚焦个人切身利益。网友们争议最为激烈的是:东北职工退休金水平如何,在全国来看是高还是低?东北三省收不抵支的缺口为什么越来越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16年黑龙江养老金当期结余被指“穿底”,为负320亿元,成为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省份;同年,广东的当期结余达到1140亿元,而累计结余规模更高达7652.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根据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五个省份依次是: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 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累计结余也为负196亿元,是唯一累计结余资金被花光的省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规则,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与缴纳金额、参保年限、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相关。那么,全国各省市区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如何? 记者梳理发现,对比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最多的5个省份和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5个省份,除了北京市外其他各省份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对于结余已经穿底的黑龙江来说,其退休人员社保待遇甚至比某些结余居前列的省份还要高。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2251元,广东、江苏、浙江等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黑龙江等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实际上,衡量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比如:2015年,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525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3倍;江苏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600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4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5年,辽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455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9倍;黑龙江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073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52倍。 不难看出,与广东、江苏等养老金结余较多的省份相比,黑龙江、辽宁等地的退休金标准并不低,从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来看,甚至还略高于一些南方省份。 质疑二:收不抵支,钱去哪儿了?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问题日益凸显,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龙江、宁夏3个省份当期收不抵支。2015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2016年,湖北成为第7个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同时,从缺口金额来看,黑龙江在2014年的当期收不抵支缺口是100亿元左右,到2016年缺口扩大到了320亿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那么,黑龙江等省份城镇职工养老金都去哪儿了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交钱”的群体增长慢,“领钱”的群体增长快。 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这一关键指标近年来持续下降——全国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2.97:1降至2016年的2.87:1,也就是1个老人由2.87个人来供养。 而东北三省的抚养比在全国又是较低的。201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分别为1.79、1.53和1.33。这一数据甚至比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约2:1)更低。 此外,东北三省的养老金待遇增长较快。比如“十二五”期间,黑龙江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元,整体增长近一倍;辽宁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296元提高至2200元,增长了70%;吉林省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水平由月人均1126元提高到了1935元,增长72%。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东北三省养老金问题与当地的特点相关:一方面是它们的历史负担比较重,属于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退休的老职工比较多,赡养结构比较重,再加上近年来年轻人口流出比较多,很难产生征缴的空间;另一方面,近年来东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就业形势、工资增长空间等均不乐观,也会影响养老基金的征缴。 质疑三:除了向南方“借钱” 是否有其他途径解决收支缺口问题?  那么东北的养老金不够,只能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吗? 对此,房连泉介绍,要靠东北自己来解决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确实很难。养老基金来源中除了征收收入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也都会补一部分。如果仍旧出现较大缺口,就需要依靠全国统筹了。养老金全国统筹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省份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应该是全国一盘棋来考虑这个问题,不是直接拿南方的给北方用,而是通过全国统筹的方式来协调安排。”房连泉说。 实际上,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问题在国际上也比较常见。房连泉介绍,尤其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一些国家,国家层面的社保都不同程度面临收不抵支的问题,国外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延迟退休、征缴扩面、提高缴费率等手段,还有就是利用养老金进行投资等来增加盈利性。 房连泉认为,真正解决养老问题,不能单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金中,日本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所占的比重较多,替代率能达到60%-70%。美国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是40%,其大头是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比较分散。新加坡主要是中央公积金,采取的是个人存钱的制度。 房连泉介绍,美国的养老制度是我国未来养老的方向,要降低养老金的费率,让企业给职工购买一部分保险,职工个人再购买一部分商业保险。[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24日 07:13
中基协胡家夫: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中基协胡家夫: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中基协胡家夫: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新京报讯(记者王全浩)1月22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胡家夫在第七届国际创新与资本论坛上表示,基金业协会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已经并将持续推动私募基金营商环境的改善。 胡家夫表示,基金业协会正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201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今年5月试点转常规后,包括基金在内的更多金融产品将纳入个人养老金可投资标的范围。积极推动有税收递延支持的、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鼓励大众积累个人养老金,并通过专业化投资管理制度安排,将个人养老账户资金合理配置到长期权益类产品中,推动形成长期资本金,让养老金持有人更好地分享创新发展的长期回报。积极推动、支持基金行业参与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以及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长期资金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  [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1月22日 18:15
养老金南钱北调只是权宜之计 全国统筹是发展方向
养老金南钱北调只是权宜之计 全国统筹是发展方向

  养老金“南钱北调”只是权宜之计 ▲图/视觉中国。 针对“一些地方结余较多,一些地方钱不够花”的局面,近日,有学者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解燃眉之急。此言一出,立刻在社会上炸开了锅。 养老金“南钱北调”,听起来挺有冲击力,但其实就是实行养老金横向转移。这种思路并不奇怪。 当然,从长期看,在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方面,“借富济贫”也只能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 我国养老金存在结构不平衡问题 日益加深的老龄化是推动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十余年来,我国的养老金规模不断扩大,在保障民众“老有所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养老金并不存在着亏空的问题。相反,每年还都有大量的滚存结余。 根据人社部披露的数据,2018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但是,总量上结余并不意味着结构上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结构有所不同,导致养老金收支状况出现很大的差异。在广东、北京等发达地区,养老金存在着不少结余情况,其中仅广东一省的养老金滚存结余就超过7000亿元,北京的滚存结余也有近4000亿元。 但与此同时,东北三省以及河北、内蒙古等地区则存在着较大的养老金收支缺口。根据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披露,当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区一共有七个,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而且滚存结余也已经穿底,达到负232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养老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实现社会保障公平、提高养老金使用效率的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发展方向 不断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争取尽快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养老金使用,显然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而“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也已经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提出了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路径、时间节点、步骤进程及最终方案。 不过,中央调剂制度只是迈向全国统筹的第一步。中央调剂制度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用来缓解省际区、地区间的养老保险基金不平衡的矛盾,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此外,全国统筹也必须以省级统筹作为前提和基础。然而,尽管省级统筹的要求早就提出来了,但到目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地区仍为数不多。这就说明,省级统筹都如此步履维艰,要想实现全国统筹,困难显然要大得多。 ▲图/视觉中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在于各地利益有所不同。特别是有人担心,这种为实现公平目标的制度安排,有可能导致效率的损失。 比如,如果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话,那么就意味着需要将养老金结余地区的额度弥补给亏空的地区,这样一方面有可能损害结余地区的征缴积极性,助长亏空地区的“吃大户”依赖心理和“等、靠、要”行为。 还有可能出现“养老金竞争”的局面,即一些地区为吸引投资而竞相以降低养老金为主的社保负担为代价,这无疑会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养老金制度陷入更大的亏空之中。此外,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很多人心理上也有动了自家“奶酪”的心态。 按照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个人账户的资金并不包括在内。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个人账户是当地职工的个人财产,不能够随统筹资金随意分配到其他地区去。而且一旦个人账户纳入全国统筹,那就意味着要纳入政府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预算,个人财产纳入预算,也存在不小的争议。 调剂养老金绝非长久之道 事实上,解决养老金地区不平衡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也就是说,在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必须在坚持公平的同时高度重视效率的提高。 中央多次明确,省级政府是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搞活当地经济,吸引更多劳动力流入,扩充社保基金缴费范围才是确保养老金安全的根本之道。 当然,为应对短期内养老金的支付危机,可以通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比例。 总之,无论是现行的中央调剂制度,还是未来实现全国统筹后,调剂或统筹资金仅是弥补地区养老金缺口的临时性和应急性的措施,绝不能以此作为一种可以依赖的长久之策。 地方政府特别是作为养老金亏空地区,必须在发展经济和开源节流方面多下功夫。须知只有蛋糕做大了,民众能够分到的蛋糕才会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李长安(学者) 编辑 李冰冰   校对 刘军[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1月22日 15:10
贾康回应"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非无偿调拨
中新经纬 | 2019年01月22日 15:02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 但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 但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结余最高与最低地区差70余倍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但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大部分结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比较重,劳动力流出比较多,养老基金的压力一直较大。那么,作为具有“共济”、“互济”功能的养老金是否可以这样直接划拨? 王晓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但东北等部分省份已面临收不抵支的问题。 针对东北等部分省份养老金缺口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建议,用南方多年的资金结余调往东北纾解养老金缺口困境。 众所周知,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大部分结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比较重,劳动力流出比较多,养老基金的压力一直较大。那么,作为具有“共济”、“互济”功能的养老金是否可以这样直接划拨? “贾老师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不允许的。”1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在全国统筹之前都是省内统筹,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允许省际之间进行强制分配和划拨。 同时,每一个省的养老基金结余都是在地方财政的保底、托底之下的结余,也就是说,地方的基金结余跟当地的财政补贴捆绑在一起,这也是一种调动基金积累积极性的一种机制,需要保证当地参保人的收支平衡,因此,在全国统筹之前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掌控权。 结余最高与最低地区差70余倍 贾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过去多年间,东北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早已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带荒谬意味的“持米叫饥”。 多年来,我国的基本养老金的地区结余一直处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状态。通过梳理各地的结余情况,记者计算得出,养老金累计结余最高的广东与累计结余最低的黑龙江之间相差70多倍。 地区之间养老金的贫富差距非常大,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也恰恰就是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养老金结余的利益问题。比如,很多基础养老金盈余较多的地区,因担心盈余部分被瓜分而对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缺乏积极性。 除此之外,贾康认为,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额缴纳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是少数,约3/4的企业没有缴足,而现在如要求依法规缴足,则许多企业承受不了,那么亟应乘势推进“全社会统筹”的改革,在提升共济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缴费标准,使大多数企业“过得去”,也使中国这一重要的社保机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起来,此举可谓功莫大焉。 养老金全国统筹20余年艰难破局 一边是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超过4万亿元的累计结余,一边却是个别省份养老金的入不敷出,养老保险发展中这一不平衡问题只能通过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得以缓解。 “此前的养老金制度积重难返,导致目前的养老全国统筹拖延了两个五年计划,一直迟迟难以解决。”贾康表示,过去对全社会统筹已说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济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能够冲破,属于“改革啃硬骨头”的问题。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其实,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已经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不过,27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的基本养老金依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 “就目前来看,我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陕西等地实现了养老金省级统筹,要抓紧在2020年底前实现各省完成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否则全国统筹就无法谈起。”董登新同样表示,为解决部分地方养老金缺口问题,养老金全国统筹势在必行,要在养老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董登新介绍,西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都是全国统筹,即由中央统一征缴全国所有参保人缴费,并由中央政府直接发放每个参保人的退休金。这样一来可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样才能打开进一步降费的制度空间。 由于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改革难度太大,现阶段,我国暂时实施中央调剂金制度,即由部分养老金累计结余较高的省份和中央财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资金形成一个资金池,为收支矛盾过大、养老金缺口难以弥合的省份进行补充和支持。这也算是养老金全国统筹改革往前迈了一步。[详情]

华夏时报 | 2019年01月22日 14:59
结余最高与最低差70余倍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
结余最高与最低差70余倍 养老金

  结余最高与最低地区差70余倍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但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但东北等部分省份已面临收不抵支的问题。 针对东北等部分省份养老金缺口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建议,用南方多年的资金结余调往东北纾解养老金缺口困境。 众所周知,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大部分结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比较重,劳动力流出比较多,养老基金的压力一直较大。那么,作为具有“共济”、“互济”功能的养老金是否可以这样直接划拨? “贾老师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不允许的。”1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在全国统筹之前都是省内统筹,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允许省际之间进行强制分配和划拨。 同时,每一个省的养老基金结余都是在地方财政的保底、托底之下的结余,也就是说,地方的基金结余跟当地的财政补贴捆绑在一起,这也是一种调动基金积累积极性的一种机制,需要保证当地参保人的收支平衡,因此,在全国统筹之前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掌控权。 结余最高与最低地区差70余倍 贾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过去多年间,东北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早已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带荒谬意味的“持米叫饥”。 多年来,我国的基本养老金的地区结余一直处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状态。通过梳理各地的结余情况,记者计算得出,养老金累计结余最高的广东与累计结余最低的黑龙江之间相差70多倍。 地区之间养老金的贫富差距非常大,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也恰恰就是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养老金结余的利益问题。比如,很多基础养老金盈余较多的地区,因担心盈余部分被瓜分而对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缺乏积极性。 除此之外,贾康认为,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额缴纳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是少数,约3/4的企业没有缴足,而现在如要求依法规缴足,则许多企业承受不了,那么亟应乘势推进“全社会统筹”的改革,在提升共济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缴费标准,使大多数企业“过得去”,也使中国这一重要的社保机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起来,此举可谓功莫大焉。 养老金全国统筹20余年艰难破局 一边是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超过4万亿元的累计结余,一边却是个别省份养老金的入不敷出,养老保险发展中这一不平衡问题只能通过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得以缓解。 “此前的养老金制度积重难返,导致目前的养老全国统筹拖延了两个五年计划,一直迟迟难以解决。”贾康表示,过去对全社会统筹已说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济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能够冲破,属于“改革啃硬骨头”的问题。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其实,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已经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不过,27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的基本养老金依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 “就目前来看,我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陕西等地实现了养老金省级统筹,要抓紧在2020年底前实现各省完成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否则全国统筹就无法谈起。”董登新同样表示,为解决部分地方养老金缺口问题,养老金全国统筹势在必行,要在养老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董登新介绍,西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都是全国统筹,即由中央统一征缴全国所有参保人缴费,并由中央政府直接发放每个参保人的退休金。这样一来可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样才能打开进一步降费的制度空间。 由于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改革难度太大,现阶段,我国暂时实施中央调剂金制度,即由部分养老金累计结余较高的省份和中央财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资金形成一个资金池,为收支矛盾过大、养老金缺口难以弥合的省份进行补充和支持。这也算是养老金全国统筹改革往前迈了一步。[详情]

华夏时报 | 2019年01月22日 13:26
贾康再度回应"南方养老金救济东北":并非无偿给北方
贾康再度回应

   新浪财经讯 今日午间,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互联网平台回应称,关于中国社保体系中基本养老金实行“全社会统筹”的话题,引起了较广泛的注意,但从网上议论看,误解很多。 贾康解释称,基本养老金调剂使用,也更不是“无偿调拨”的关系,并非将南方利益无偿给北方,把“统筹”中的资金调剂功能,错误理解为“拿南方的利益无偿给北方”,“自己账上有余钱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没弄明白“从蓄水池中轮流取水用水”与“无偿调水”的根本区别。 此前,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养老金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同时也就可以降低缴费标准,回应企业和社会有关的“降负”诉求。 以下为贾康补充说明: 关于中国社保体系中基本养老金实行“全社会统筹”的话题,引起了较广泛的注意,但从网上议论看,误解很多,在此进一步说明如下: 1.我国企业员工缴纳的基本养老金早就有“统筹”,这不是个人想不想交钱的问题,实情是已一直在交。 2.这个统筹体系的突出问题是缴费标准高(世界范围内几乎为最高),而统筹层次低,最多只做到省级统筹(近年刚有一点儿“中央调剂金”)。缴费多、统筹层次低(“蓄水池”小而分散)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内在联系,是应当克服的局限性和弊病。 3.不论怎样统筹,是在市级、省级,还是提升到全国,缴费者在退休后领取时的受益标准(领到多少钱)都是要按规则执行、受法律保证的,并不因为我所倡议的“蓄水池升级,使南方滚存结余可调到东北解燃眉之急”而改变。每位具体的养老金领取人,拿到的这份钱仍是按法定标准,既不会多,也不会少。 4.统筹层级不同,差别只在于:大家缴费共同形成的“蓄水池”,其“共济”功能高低不同,如统筹到全国,共济功能最高——马上会表现出来的好处,是国家规定的每个人缴费的标准,将因此有望调低,这就可以变成实实在在的企业与员工的“减负”了。 5.如只说广东,在省内统筹的情况下,蓄水池内的钱也肯定是要调剂使用的,比如蛇口职工交的钱如入了蓄水池,便可能调到韶关用,这与我说的广东人缴的费,调到东北用,是同一种机制,只是范围和功能强弱之别。不同时间段上,“共济”机制起作用时,资金调剂的走向,会随各地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比重的相对变化而有所改变。关键在于,这个蓄水池中,始终要有足够用的“水”(所以也应积极考虑以国有资产收益等来补充)。 6.这种调剂使用,并不是“借”与“还”的关系,是以共同基金,于动态中如何保证所有参与者(缴费人)达到需使用年龄(退休时),能满足其领取领取标准的问题。 7.调剂使用,也更不是“无偿调拨”的关系。把“统筹”中的资金调剂功能,错误理解为“拿南方的利益无偿给北方”,“自己账上有余钱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没弄明白“从蓄水池中轮流取水用水”与“无偿调水”的根本区别。 8.我这个提升“统筹层级”的建议,与“以国有企业资产收益支持社会保障体系运转”的建议,并不发生矛盾,两者都被中央文件所肯定,可以、也应当同时使用,相辅相成。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1月22日 12:36
社评:加大养老金调剂力度 合理科学对待全国统筹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1月22日 06:46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是东北退休金与广东差不多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是东北退休金与广东差不多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是东北退休金与广东差不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南方养老金结余支援东北?(相关链接: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解燃眉之急 网友炸锅:凭啥?)黑龙江退休金2119元,广东只有… 广东2400元;黑龙江2119元:从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这一指标来分析,稍稍领先的广东和略微落后的黑龙江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 可如果考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差距立刻悬殊了起来: 广东是全国第一,201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9245亿元; 黑龙江是全国倒数第一,该项累计结余为负486亿元。 近日,针对东北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一时间,上述建议引发社会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网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退休人员待遇差距是否合理,东北养老金去了哪里、该怎样解决缺口问题。对此记者试图展开深度剖析,并一窥养老金收不抵支背后的秘密。 质疑一:东北与南方退休人员待遇是否差异较大? 对于这一话题,网友更多关注养老金调剂是否公平,聚焦个人切身利益。网友们争议最为激烈的是:东北职工退休金水平如何,在全国来看是高还是低?东北三省收不抵支的缺口为什么越来越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16年黑龙江养老金当期结余被指“穿底”,为负320亿元,成为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省份;同年,广东的当期结余达到1140亿元,而累计结余规模更高达7652.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根据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五个省份依次是: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 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累计结余也为负196亿元,是唯一累计结余资金被花光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规则,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与缴纳金额、参保年限、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相关。那么,全国各省市区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如何? 记者梳理发现,对比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最多的5个省份和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5个省份,除了北京市外其他各省份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对于结余已经穿底的黑龙江来说,其退休人员社保待遇甚至比某些结余居前列的省份还要高。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2251元,广东、江苏、浙江等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黑龙江等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实际上,衡量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比如:2015年,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525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3倍;江苏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600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4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5年,辽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455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9倍;黑龙江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073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52倍。 不难看出,与广东、江苏等养老金结余较多的省份相比,黑龙江、辽宁等地的退休金标准并不低,从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来看,甚至还略高于一些南方省份。 质疑二:收不抵支,钱去哪儿了?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问题日益凸显,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龙江、宁夏3个省份当期收不抵支。2015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2016年,湖北成为第7个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同时,从缺口金额来看,黑龙江在2014年的当期收不抵支缺口是100亿元左右,到2016年缺口扩大到了320亿元。 那么,黑龙江等省份城镇职工养老金都去哪儿了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交钱”的群体增长慢,“领钱”的群体增长快。 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这一关键指标近年来持续下降——全国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2.97:1降至2016年的2.87:1,也就是1个老人由2.87个人来供养。 而东北三省的抚养比在全国又是较低的。201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分别为1.79、1.53和1.33。这一数据甚至比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约2:1)更低。 此外,东北三省的养老金待遇增长较快。比如“十二五”期间,黑龙江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元,整体增长近一倍;辽宁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296元提高至2200元,增长了70%;吉林省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水平由月人均1126元提高到了1935元,增长72%。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东北三省养老金问题与当地的特点相关:一方面是它们的历史负担比较重,属于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退休的老职工比较多,赡养结构比较重,再加上近年来年轻人口流出比较多,很难产生征缴的空间;另一方面,近年来东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就业形势、工资增长空间等均不乐观,也会影响养老基金的征缴。 质疑三:除了向南方“借钱” 是否有其他途径解决收支缺口问题? 那么东北的养老金不够,只能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吗? 对此,房连泉介绍,要靠东北自己来解决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确实很难。养老基金来源中除了征收收入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也都会补一部分。如果仍旧出现较大缺口,就需要依靠全国统筹了。养老金全国统筹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省份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应该是全国一盘棋来考虑这个问题,不是直接拿南方的给北方用,而是通过全国统筹的方式来协调安排。”房连泉说。 实际上,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问题在国际上也比较常见。房连泉介绍,尤其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一些国家,国家层面的社保都不同程度面临收不抵支的问题,国外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延迟退休、征缴扩面、提高缴费率等手段,还有就是利用养老金进行投资等来增加盈利性。 房连泉认为,真正解决养老问题,不能单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金中,日本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所占的比重较多,替代率能达到60%-70%。美国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是40%,其大头是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比较分散。新加坡主要是中央公积金,采取的是个人存钱的制度。 房连泉介绍,美国的养老制度是我国未来养老的方向,要降低养老金的费率,让企业给职工购买一部分保险,职工个人再购买一部分商业保险。[详情]

京沪等17省委托投资企业养老金8580亿 已到账6050亿
京沪等17省委托投资企业养老金8580亿 已到账6050亿

  京沪等17省份委托投资企业养老金8580亿元,已到账6050亿 17个省市区包括广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湖北、上海、安徽、浙江、江苏、西藏、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广东、新疆等。其中,2016年企业养老金结余超千亿元的地区已全部启动委托投资。 1月24日,人社部2018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截至2018年底,累计已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经到账的资金达到6050亿元。 据悉,这17个省市区包括广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湖北、上海、安徽、浙江、江苏、西藏、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广东、新疆等。其中,2016年企业养老金结余超千亿元的地区已全部启动委托投资。 2018年,人社部、财政部还印发了《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18-2020年,所有省份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卢爱红称,上述17个省区市里面,有9个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合同金额是773亿元。 下一步,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积极推进落实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增强社保基金支撑能力。[详情]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东北退休金与广东无差别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现实:东北退休金与广东无差别

  南方养老金结余支援东北?黑龙江退休金2119元,广东只有…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 李彪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广东2400元;黑龙江2119元:从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这一指标来分析,稍稍领先的广东和略微落后的黑龙江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 可如果考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差距立刻悬殊了起来: 广东是全国第一,201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9245亿元; 黑龙江是全国倒数第一,该项累计结余为负486亿元。  近日,针对东北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一时间,上述建议引发社会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网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退休人员待遇差距是否合理,东北养老金去了哪里、该怎样解决缺口问题。对此记者试图展开深度剖析,并一窥养老金收不抵支背后的秘密。 质疑一:东北与南方退休人员待遇是否差异较大? 对于这一话题,网友更多关注养老金调剂是否公平,聚焦个人切身利益。网友们争议最为激烈的是:东北职工退休金水平如何,在全国来看是高还是低?东北三省收不抵支的缺口为什么越来越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16年黑龙江养老金当期结余被指“穿底”,为负320亿元,成为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省份;同年,广东的当期结余达到1140亿元,而累计结余规模更高达7652.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根据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五个省份依次是: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 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累计结余也为负196亿元,是唯一累计结余资金被花光的省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规则,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与缴纳金额、参保年限、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相关。那么,全国各省市区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如何? 记者梳理发现,对比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最多的5个省份和当期收不抵支最严重的5个省份,除了北京市外其他各省份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对于结余已经穿底的黑龙江来说,其退休人员社保待遇甚至比某些结余居前列的省份还要高。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2251元,广东、江苏、浙江等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黑龙江等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实际上,衡量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比如:2015年,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525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3倍;江苏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600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4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5年,辽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455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49倍;黑龙江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073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其0.52倍。 不难看出,与广东、江苏等养老金结余较多的省份相比,黑龙江、辽宁等地的退休金标准并不低,从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来看,甚至还略高于一些南方省份。 质疑二:收不抵支,钱去哪儿了?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问题日益凸显,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龙江、宁夏3个省份当期收不抵支。2015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2016年,湖北成为第7个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同时,从缺口金额来看,黑龙江在2014年的当期收不抵支缺口是100亿元左右,到2016年缺口扩大到了320亿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那么,黑龙江等省份城镇职工养老金都去哪儿了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交钱”的群体增长慢,“领钱”的群体增长快。 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这一关键指标近年来持续下降——全国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2.97:1降至2016年的2.87:1,也就是1个老人由2.87个人来供养。 而东北三省的抚养比在全国又是较低的。201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分别为1.79、1.53和1.33。这一数据甚至比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约2:1)更低。 此外,东北三省的养老金待遇增长较快。比如“十二五”期间,黑龙江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元,整体增长近一倍;辽宁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296元提高至2200元,增长了70%;吉林省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水平由月人均1126元提高到了1935元,增长72%。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东北三省养老金问题与当地的特点相关:一方面是它们的历史负担比较重,属于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退休的老职工比较多,赡养结构比较重,再加上近年来年轻人口流出比较多,很难产生征缴的空间;另一方面,近年来东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就业形势、工资增长空间等均不乐观,也会影响养老基金的征缴。 质疑三:除了向南方“借钱” 是否有其他途径解决收支缺口问题?  那么东北的养老金不够,只能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吗? 对此,房连泉介绍,要靠东北自己来解决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确实很难。养老基金来源中除了征收收入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也都会补一部分。如果仍旧出现较大缺口,就需要依靠全国统筹了。养老金全国统筹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省份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应该是全国一盘棋来考虑这个问题,不是直接拿南方的给北方用,而是通过全国统筹的方式来协调安排。”房连泉说。 实际上,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问题在国际上也比较常见。房连泉介绍,尤其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一些国家,国家层面的社保都不同程度面临收不抵支的问题,国外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延迟退休、征缴扩面、提高缴费率等手段,还有就是利用养老金进行投资等来增加盈利性。 房连泉认为,真正解决养老问题,不能单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金中,日本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所占的比重较多,替代率能达到60%-70%。美国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是40%,其大头是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比较分散。新加坡主要是中央公积金,采取的是个人存钱的制度。 房连泉介绍,美国的养老制度是我国未来养老的方向,要降低养老金的费率,让企业给职工购买一部分保险,职工个人再购买一部分商业保险。[详情]

中基协胡家夫: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中基协胡家夫: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中基协胡家夫: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新京报讯(记者王全浩)1月22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胡家夫在第七届国际创新与资本论坛上表示,基金业协会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已经并将持续推动私募基金营商环境的改善。 胡家夫表示,基金业协会正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201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今年5月试点转常规后,包括基金在内的更多金融产品将纳入个人养老金可投资标的范围。积极推动有税收递延支持的、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鼓励大众积累个人养老金,并通过专业化投资管理制度安排,将个人养老账户资金合理配置到长期权益类产品中,推动形成长期资本金,让养老金持有人更好地分享创新发展的长期回报。积极推动、支持基金行业参与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以及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长期资金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  [详情]

养老金南钱北调只是权宜之计 全国统筹是发展方向
养老金南钱北调只是权宜之计 全国统筹是发展方向

  养老金“南钱北调”只是权宜之计 ▲图/视觉中国。 针对“一些地方结余较多,一些地方钱不够花”的局面,近日,有学者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解燃眉之急。此言一出,立刻在社会上炸开了锅。 养老金“南钱北调”,听起来挺有冲击力,但其实就是实行养老金横向转移。这种思路并不奇怪。 当然,从长期看,在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方面,“借富济贫”也只能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 我国养老金存在结构不平衡问题 日益加深的老龄化是推动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十余年来,我国的养老金规模不断扩大,在保障民众“老有所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养老金并不存在着亏空的问题。相反,每年还都有大量的滚存结余。 根据人社部披露的数据,2018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但是,总量上结余并不意味着结构上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结构有所不同,导致养老金收支状况出现很大的差异。在广东、北京等发达地区,养老金存在着不少结余情况,其中仅广东一省的养老金滚存结余就超过7000亿元,北京的滚存结余也有近4000亿元。 但与此同时,东北三省以及河北、内蒙古等地区则存在着较大的养老金收支缺口。根据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披露,当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区一共有七个,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而且滚存结余也已经穿底,达到负232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养老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实现社会保障公平、提高养老金使用效率的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发展方向 不断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争取尽快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养老金使用,显然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而“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也已经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提出了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路径、时间节点、步骤进程及最终方案。 不过,中央调剂制度只是迈向全国统筹的第一步。中央调剂制度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用来缓解省际区、地区间的养老保险基金不平衡的矛盾,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此外,全国统筹也必须以省级统筹作为前提和基础。然而,尽管省级统筹的要求早就提出来了,但到目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地区仍为数不多。这就说明,省级统筹都如此步履维艰,要想实现全国统筹,困难显然要大得多。 ▲图/视觉中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在于各地利益有所不同。特别是有人担心,这种为实现公平目标的制度安排,有可能导致效率的损失。 比如,如果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话,那么就意味着需要将养老金结余地区的额度弥补给亏空的地区,这样一方面有可能损害结余地区的征缴积极性,助长亏空地区的“吃大户”依赖心理和“等、靠、要”行为。 还有可能出现“养老金竞争”的局面,即一些地区为吸引投资而竞相以降低养老金为主的社保负担为代价,这无疑会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养老金制度陷入更大的亏空之中。此外,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很多人心理上也有动了自家“奶酪”的心态。 按照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个人账户的资金并不包括在内。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个人账户是当地职工的个人财产,不能够随统筹资金随意分配到其他地区去。而且一旦个人账户纳入全国统筹,那就意味着要纳入政府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预算,个人财产纳入预算,也存在不小的争议。 调剂养老金绝非长久之道 事实上,解决养老金地区不平衡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也就是说,在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必须在坚持公平的同时高度重视效率的提高。 中央多次明确,省级政府是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搞活当地经济,吸引更多劳动力流入,扩充社保基金缴费范围才是确保养老金安全的根本之道。 当然,为应对短期内养老金的支付危机,可以通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比例。 总之,无论是现行的中央调剂制度,还是未来实现全国统筹后,调剂或统筹资金仅是弥补地区养老金缺口的临时性和应急性的措施,绝不能以此作为一种可以依赖的长久之策。 地方政府特别是作为养老金亏空地区,必须在发展经济和开源节流方面多下功夫。须知只有蛋糕做大了,民众能够分到的蛋糕才会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李长安(学者) 编辑 李冰冰   校对 刘军[详情]

贾康回应"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非无偿调拨
贾康回应

  贾康再度回应“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非无偿调拨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2日电 22日午间,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再次对“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建议作出回应。他表示,关于中国社保体系中基本养老金实行“全社会统筹”的话题,引起了较广泛的注意,但从微博等网上议论看,误解很多。 贾康解释称,这种调剂使用,并不是“借”与“还”的关系,是以共同基金,于动态中如何保证所有参与者(缴费人)达到需使用年龄(退休时),能满足其领取领取标准的问题。也更不是“无偿调拨”的关系。把“统筹”中的资金调剂功能,错误理解为“拿南方的利益无偿给北方”,“自己账上有余钱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没弄明白“从蓄水池中轮流取水用水”与“无偿调水”的根本区别。 日前,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贾康提到应尽快把基本养老金的统筹机制提升到全社会层次,使南方等地滚存的养老金结余可调到东北等地救燃眉之急,同时也就可以降低缴费标准,回应企业和社会有关的“降负”诉求。引起较广泛的关注。 21日,贾康已对上述发言作出过一次回应。他表示,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详情]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 但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 但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结余最高与最低地区差70余倍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但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大部分结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比较重,劳动力流出比较多,养老基金的压力一直较大。那么,作为具有“共济”、“互济”功能的养老金是否可以这样直接划拨? 王晓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但东北等部分省份已面临收不抵支的问题。 针对东北等部分省份养老金缺口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建议,用南方多年的资金结余调往东北纾解养老金缺口困境。 众所周知,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大部分结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比较重,劳动力流出比较多,养老基金的压力一直较大。那么,作为具有“共济”、“互济”功能的养老金是否可以这样直接划拨? “贾老师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不允许的。”1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在全国统筹之前都是省内统筹,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允许省际之间进行强制分配和划拨。 同时,每一个省的养老基金结余都是在地方财政的保底、托底之下的结余,也就是说,地方的基金结余跟当地的财政补贴捆绑在一起,这也是一种调动基金积累积极性的一种机制,需要保证当地参保人的收支平衡,因此,在全国统筹之前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掌控权。 结余最高与最低地区差70余倍 贾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过去多年间,东北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早已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带荒谬意味的“持米叫饥”。 多年来,我国的基本养老金的地区结余一直处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状态。通过梳理各地的结余情况,记者计算得出,养老金累计结余最高的广东与累计结余最低的黑龙江之间相差70多倍。 地区之间养老金的贫富差距非常大,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也恰恰就是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养老金结余的利益问题。比如,很多基础养老金盈余较多的地区,因担心盈余部分被瓜分而对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缺乏积极性。 除此之外,贾康认为,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额缴纳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是少数,约3/4的企业没有缴足,而现在如要求依法规缴足,则许多企业承受不了,那么亟应乘势推进“全社会统筹”的改革,在提升共济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缴费标准,使大多数企业“过得去”,也使中国这一重要的社保机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起来,此举可谓功莫大焉。 养老金全国统筹20余年艰难破局 一边是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超过4万亿元的累计结余,一边却是个别省份养老金的入不敷出,养老保险发展中这一不平衡问题只能通过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得以缓解。 “此前的养老金制度积重难返,导致目前的养老全国统筹拖延了两个五年计划,一直迟迟难以解决。”贾康表示,过去对全社会统筹已说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济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能够冲破,属于“改革啃硬骨头”的问题。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其实,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已经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不过,27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的基本养老金依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 “就目前来看,我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陕西等地实现了养老金省级统筹,要抓紧在2020年底前实现各省完成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否则全国统筹就无法谈起。”董登新同样表示,为解决部分地方养老金缺口问题,养老金全国统筹势在必行,要在养老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董登新介绍,西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都是全国统筹,即由中央统一征缴全国所有参保人缴费,并由中央政府直接发放每个参保人的退休金。这样一来可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样才能打开进一步降费的制度空间。 由于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改革难度太大,现阶段,我国暂时实施中央调剂金制度,即由部分养老金累计结余较高的省份和中央财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资金形成一个资金池,为收支矛盾过大、养老金缺口难以弥合的省份进行补充和支持。这也算是养老金全国统筹改革往前迈了一步。[详情]

结余最高与最低差70余倍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
结余最高与最低差70余倍 养老金

  结余最高与最低地区差70余倍 养老金“南水北调”暂不可行但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但东北等部分省份已面临收不抵支的问题。 针对东北等部分省份养老金缺口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建议,用南方多年的资金结余调往东北纾解养老金缺口困境。 众所周知,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大部分结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比较重,劳动力流出比较多,养老基金的压力一直较大。那么,作为具有“共济”、“互济”功能的养老金是否可以这样直接划拨? “贾老师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不允许的。”1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在全国统筹之前都是省内统筹,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允许省际之间进行强制分配和划拨。 同时,每一个省的养老基金结余都是在地方财政的保底、托底之下的结余,也就是说,地方的基金结余跟当地的财政补贴捆绑在一起,这也是一种调动基金积累积极性的一种机制,需要保证当地参保人的收支平衡,因此,在全国统筹之前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掌控权。 结余最高与最低地区差70余倍 贾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过去多年间,东北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早已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带荒谬意味的“持米叫饥”。 多年来,我国的基本养老金的地区结余一直处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状态。通过梳理各地的结余情况,记者计算得出,养老金累计结余最高的广东与累计结余最低的黑龙江之间相差70多倍。 地区之间养老金的贫富差距非常大,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也恰恰就是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养老金结余的利益问题。比如,很多基础养老金盈余较多的地区,因担心盈余部分被瓜分而对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缺乏积极性。 除此之外,贾康认为,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额缴纳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是少数,约3/4的企业没有缴足,而现在如要求依法规缴足,则许多企业承受不了,那么亟应乘势推进“全社会统筹”的改革,在提升共济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缴费标准,使大多数企业“过得去”,也使中国这一重要的社保机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起来,此举可谓功莫大焉。 养老金全国统筹20余年艰难破局 一边是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超过4万亿元的累计结余,一边却是个别省份养老金的入不敷出,养老保险发展中这一不平衡问题只能通过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得以缓解。 “此前的养老金制度积重难返,导致目前的养老全国统筹拖延了两个五年计划,一直迟迟难以解决。”贾康表示,过去对全社会统筹已说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济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能够冲破,属于“改革啃硬骨头”的问题。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其实,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已经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不过,27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的基本养老金依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 “就目前来看,我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陕西等地实现了养老金省级统筹,要抓紧在2020年底前实现各省完成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否则全国统筹就无法谈起。”董登新同样表示,为解决部分地方养老金缺口问题,养老金全国统筹势在必行,要在养老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董登新介绍,西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都是全国统筹,即由中央统一征缴全国所有参保人缴费,并由中央政府直接发放每个参保人的退休金。这样一来可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样才能打开进一步降费的制度空间。 由于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改革难度太大,现阶段,我国暂时实施中央调剂金制度,即由部分养老金累计结余较高的省份和中央财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资金形成一个资金池,为收支矛盾过大、养老金缺口难以弥合的省份进行补充和支持。这也算是养老金全国统筹改革往前迈了一步。[详情]

贾康再度回应"南方养老金救济东北":并非无偿给北方
贾康再度回应

   新浪财经讯 今日午间,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互联网平台回应称,关于中国社保体系中基本养老金实行“全社会统筹”的话题,引起了较广泛的注意,但从网上议论看,误解很多。 贾康解释称,基本养老金调剂使用,也更不是“无偿调拨”的关系,并非将南方利益无偿给北方,把“统筹”中的资金调剂功能,错误理解为“拿南方的利益无偿给北方”,“自己账上有余钱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没弄明白“从蓄水池中轮流取水用水”与“无偿调水”的根本区别。 此前,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养老金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同时也就可以降低缴费标准,回应企业和社会有关的“降负”诉求。 以下为贾康补充说明: 关于中国社保体系中基本养老金实行“全社会统筹”的话题,引起了较广泛的注意,但从网上议论看,误解很多,在此进一步说明如下: 1.我国企业员工缴纳的基本养老金早就有“统筹”,这不是个人想不想交钱的问题,实情是已一直在交。 2.这个统筹体系的突出问题是缴费标准高(世界范围内几乎为最高),而统筹层次低,最多只做到省级统筹(近年刚有一点儿“中央调剂金”)。缴费多、统筹层次低(“蓄水池”小而分散)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内在联系,是应当克服的局限性和弊病。 3.不论怎样统筹,是在市级、省级,还是提升到全国,缴费者在退休后领取时的受益标准(领到多少钱)都是要按规则执行、受法律保证的,并不因为我所倡议的“蓄水池升级,使南方滚存结余可调到东北解燃眉之急”而改变。每位具体的养老金领取人,拿到的这份钱仍是按法定标准,既不会多,也不会少。 4.统筹层级不同,差别只在于:大家缴费共同形成的“蓄水池”,其“共济”功能高低不同,如统筹到全国,共济功能最高——马上会表现出来的好处,是国家规定的每个人缴费的标准,将因此有望调低,这就可以变成实实在在的企业与员工的“减负”了。 5.如只说广东,在省内统筹的情况下,蓄水池内的钱也肯定是要调剂使用的,比如蛇口职工交的钱如入了蓄水池,便可能调到韶关用,这与我说的广东人缴的费,调到东北用,是同一种机制,只是范围和功能强弱之别。不同时间段上,“共济”机制起作用时,资金调剂的走向,会随各地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比重的相对变化而有所改变。关键在于,这个蓄水池中,始终要有足够用的“水”(所以也应积极考虑以国有资产收益等来补充)。 6.这种调剂使用,并不是“借”与“还”的关系,是以共同基金,于动态中如何保证所有参与者(缴费人)达到需使用年龄(退休时),能满足其领取领取标准的问题。 7.调剂使用,也更不是“无偿调拨”的关系。把“统筹”中的资金调剂功能,错误理解为“拿南方的利益无偿给北方”,“自己账上有余钱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没弄明白“从蓄水池中轮流取水用水”与“无偿调水”的根本区别。 8.我这个提升“统筹层级”的建议,与“以国有企业资产收益支持社会保障体系运转”的建议,并不发生矛盾,两者都被中央文件所肯定,可以、也应当同时使用,相辅相成。 [详情]

社评:加大养老金调剂力度 合理科学对待全国统筹
社评:加大养老金调剂力度 合理科学对待全国统筹

  加大养老金调剂力度 合理科学对待全国统筹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易永英 东北地区受老龄化、人口外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面临严峻的养老保险给付问题。近日财政部专家贾康建议,应尽快把基本养老金的统筹机制提升到全国层次,使南方等地滚存的养老金结余可调到东北等地救燃眉之急。 局部地区养老金缺口问题已无法回避。数据显示,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出现当年收不抵支的缺口省份正在不断增加。2014年,中国有3个省份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2016年扩大到7个省份,2017年有10余个省份养老金支出大于收入。由各省独立运行养老金不仅无力应对当年收支缺口,还会因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加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随后,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据了解,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天津和福建等省市做到了省级统筹,多数省市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还处于“县级统筹”和“市级统筹”层次。 全国统筹无法顺利推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导致各地养老保险缴交水平不同,归集水平也不一样;同时,有些地方是人口流出地区,抚养负担加重,有些地区则是人口流入地区,负担较轻,其结果是各省养老金可支付月数开始拉大差距,养老金结余差异悬殊,亏空的省份数有上升的迹象。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远比发达国家高,不能单看各省间现有结余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虽然缴费多,但生活成本高,未来维持退休人员所需要拨付的养老金也多,举个例子,5000元/月的养老金在不发达地区可以让人过上相当体面的生活,但在发达地区则可能会让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上述矛盾不仅在省际之间存在,甚至在省内不同地区间也存在,这是连省级统筹推进都很艰难的根本原因。全国统筹存在的困难,很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乐观预期,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大幅缩小,简单粗暴地吃大锅饭行不通。去年6月,国务院决定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确定2020年实现省级统筹的目标,这个政策显然是务实的,没有盲目地提出“一口锅吃饭”。当前工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国务院的政策,完善调剂制度、加大调剂力度,中央公共财政要加大对缺口省份的拨款,全国社保基金可以启动向特别困难省份划拨,以使其养老金支付能够持续。同时,这些省份也应该实行自救,适当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先行先试延迟退休。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税制,中央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已经包含了抽肥补瘦平衡地区差距的功能,养老金全国统筹等于是在此基础上又实行一次再分配,它牵涉到财政体制的重大变动,所以要十分慎重。如果在统筹实行之前确实需要实行另一次再分配,它的合理性、公平性必须经过充分讨论论证,再分配程度要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例如,可以把人口流入流出作为测算因子,让人口流入地区按一定的公式补偿人口流出地区。总之,对于养老金全国统筹问题,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都应该深入研究,而不是贸然行之。[详情]

专家称拿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网友炸锅 当事人回应
专家称拿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网友炸锅 当事人回应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网友炸锅、专家回应 近年来,“养老钱够不够发放”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21日报道,目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近5万亿元,平均可满足17个月的支付。但是,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东北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的问题,也就是当年收缴上来的钱不够当年的发放。 此前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黑龙江省累计结余已穿底,欠账232亿元。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差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东北的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出。 针对“一些地方结余较多,一些地方钱不够花”的局面,近日,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将养老金结余较多的地区的钱拿到不够发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经有专家提出类似建议,并在行业内引起过激烈的争议,最终因为遭遇到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动,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做将会降低结余较多地区政府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 对贾康的建议,网友们听说后议论开了: 有网友表示:不赞同,凭啥俺们东北的锅让别人背? 还有网友担忧今后钱不够:南方社保资金结余多,是因为年轻人多交的多,以后都退休了要领的更多,怎么地区调剂? 也有网友认为:东北老工人多,但他们年轻时的汗水形成了巨量的东北国资,应该是国资负责填补他们的养老金空缺。 还有网友建议:应该把北方的养老金标准降下来,不能一直靠南方人养。 对于外界的质疑,贾康1月21日发文回应称,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专家:用南方的养老金救济东北 社会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出加快,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缺口扩大。这是包括东北在内的多省面临的基本养老制度发展的难题。 辽宁市某地级市的一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几年,每年该市净流出人口就达到了近2万人,每年当地财政都必须要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填补养老金不足发放的缺口,对于原本并不富裕的地方财政而言,压力比较大。 针对东北等部分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2019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贾康建议,建议尽快提升养老金统筹机制,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在谈到给企业减税降费时,贾康提出,光减税还不够,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负担,很多是税外的。减税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险一金”怎么降低,个税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费用问题等,必须赶快把标准缴费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往下调。落实到具体,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就可以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 据了解,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企业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别地区低于20%,近年来,在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的要求下,企业缴费部分已阶段性降低至19%,个人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8%。 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进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的工作,目前多地区已完成省级统筹,但是,一些地区的养老金资金仍旧归集在市县级,并未真正做到省一级的统收统支。2019年1月,江苏省政府公布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建立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基金缺口分级负担、各级政府责任明晰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收不抵支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养老金到底够不够发呢? 2019年1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规模还是可观的,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但是,未来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的压力将加大。2018年1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显示,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年的当期结余总额(当年度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的差)将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从2018年的2776.6亿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亿元,然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亿元。但是,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8年当期结余为-2561.5亿元,到2022年为-5335.8亿元。 其中,从一些省份的具体情况看,养老金的收支失衡的问题已经出现。 在2016年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从上一年的6个增至7个,而2014年只有3个省份收不抵支,收不抵支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为负232亿元。 其他6个省份累计结余虽尚未穿底,但是,穿底的风险巨大。比如辽宁,201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1863.2亿元,总支出2207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仅为572.8亿元。记者查阅发现,辽宁2015年末累计结余1170.79亿元,2016年末累计结余916.7亿元,如果以此收不抵支的情况发展下去,在一两年内,辽宁的累计结余也必然会穿底。 相对而言,广东、北京等省、市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金额较大,其中仅广东的累计结存规模就达到7000多亿元。 养老金全国统筹已势在必行 多年前,行业内围绕养老金“借富济贫”的建议已经展开过讨论,一位行业内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当时讨论的时候,一些结余较多的省份反对声比较多,同时,行业内也担忧一旦拿结余省份的资金给资金不足的省份,会降低地方收取养老金的积极性,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等故意降低养老金的收缴比例。 该专家认为,在平衡各地养老金收支失衡的问题时,既要让地方有足额征缴的积极性,又要防止资金不足的地区萌生机会主义的想法,等着中央财政兜底。 为解决各省份养老金结存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成为重要手段,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实际上,作为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已率先建立。2018年6月,国务院向外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文件明确,地方上解比例从3%起步,采取人均定额的方式进行拨付,离退休人员多的省份将获得更多的调剂金。 但是,建立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不是意味着有收支缺口的省份可以“躺着伸手要钱”,国务院明确,省级政府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 同时,该制度对于征缴也有制度上的激励,计算上解资金采用的上解工资基数和人数,不受各地实际征缴收入的影响,各地经过努力多征缴的基金,可以留在本省份使用,体现了对扩面征缴工作到位的地方的鼓励。 贾康发文回应 对于此前言论引发的议论,贾康21日在微博上发文回应如下: 我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应尽快把基本养老金的统筹机制提升到全社会层次,使南方等地滚存的养老金结余可调到东北等地救燃眉之急,同时也就可以降低缴费标准,回应企业和社会有关的“降负”诉求。据说相关的报道已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我愿再借“头条”的窗口,对此多说几句相关的看法: 一、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过去多年间,东北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早已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带荒谬意味的“持米叫饥”。 二、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额缴纳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是少数,约3/4的企业没有缴足,而现在如要求依法规缴足,则许多企业承受不了,那么亟应乘势推进“全社会统筹”的改革,在提升共济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缴费标准,使大多数企业“过得去”,也使中国这一重要的社保机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起来,此举可谓功莫大焉。 三、过去对全社会统筹已说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济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能够冲破,属于“改革啃硬骨头”的问题。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详情]

加大养老金调剂力度 合理科学对待全国统筹
加大养老金调剂力度 合理科学对待全国统筹

  加大养老金调剂力度 合理科学对待全国统筹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易永英 东北地区受老龄化、人口外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面临严峻的养老保险给付问题。近日财政部专家贾康建议,应尽快把基本养老金的统筹机制提升到全国层次,使南方等地滚存的养老金结余可调到东北等地救燃眉之急。 局部地区养老金缺口问题已无法回避。数据显示,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出现当年收不抵支的缺口省份正在不断增加。2014年,中国有3个省份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2016年扩大到7个省份,2017年有10余个省份养老金支出大于收入。由各省独立运行养老金不仅无力应对当年收支缺口,还会因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加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随后,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据了解,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天津和福建等省市做到了省级统筹,多数省市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还处于“县级统筹”和“市级统筹”层次。 全国统筹无法顺利推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导致各地养老保险缴交水平不同,归集水平也不一样;同时,有些地方是人口流出地区,抚养负担加重,有些地区则是人口流入地区,负担较轻,其结果是各省养老金可支付月数开始拉大差距,养老金结余差异悬殊,亏空的省份数有上升的迹象。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远比发达国家高,不能单看各省间现有结余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虽然缴费多,但生活成本高,未来维持退休人员所需要拨付的养老金也多,举个例子,5000元/月的养老金在不发达地区可以让人过上相当体面的生活,但在发达地区则可能会让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上述矛盾不仅在省际之间存在,甚至在省内不同地区间也存在,这是连省级统筹推进都很艰难的根本原因。全国统筹存在的困难,很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乐观预期,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大幅缩小,简单粗暴地吃大锅饭行不通。去年6月,国务院决定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确定2020年实现省级统筹的目标,这个政策显然是务实的,没有盲目地提出“一口锅吃饭”。当前工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国务院的政策,完善调剂制度、加大调剂力度,中央公共财政要加大对缺口省份的拨款,全国社保基金可以启动向特别困难省份划拨,以使其养老金支付能够持续。同时,这些省份也应该实行自救,适当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先行先试延迟退休。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税制,中央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已经包含了抽肥补瘦平衡地区差距的功能,养老金全国统筹等于是在此基础上又实行一次再分配,它牵涉到财政体制的重大变动,所以要十分慎重。如果在统筹实行之前确实需要实行另一次再分配,它的合理性、公平性必须经过充分讨论论证,再分配程度要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例如,可以把人口流入流出作为测算因子,让人口流入地区按一定的公式补偿人口流出地区。总之,对于养老金全国统筹问题,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都应该深入研究,而不是贸然行之。[详情]

东北养老金不够怎么办?专家:"南钱北调" 网友炸锅了!
东北养老金不够怎么办?专家:

  近日,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谈到减税要有配套改革,必须赶快把标准缴费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往下调。落实到具体,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就可以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 对贾康的建议,网友们听说后议论开了: 有网友表示:不赞同,凭啥俺们东北的锅让别人背? 还有网友担忧今后钱不够:南方社保资金结余多,是因为年轻人多交的多,以后都退休了要领的更多,怎么地区调剂? 也有网友认为:东北老工人多,但他们年轻时的汗水形成了巨量的东北国资,应该是国资负责填补他们的养老金空缺。 还有网友建议:应该把北方的养老金标准降下来,不能一直靠南方人养。 养老金够不够?收不抵支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将养老金结余较多的地区的钱拿到不够发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经有专家提出类似建议,并在行业内引起过激烈的争议,最终因为遭遇到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动,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做将会降低结余较多地区政府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 目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近5万亿元,平均可满足17个月的支付。但是,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东北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的问题,也就是当年收缴上来的钱不够当年的发放。 此前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黑龙江省累计结余已穿底,欠账232亿元。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差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东北的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出。 2019年1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规模还是可观的,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但是,未来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的压力将加大。2018年1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显示,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年的当期结余总额(当年度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的差)将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从2018年的2776.6亿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亿元,然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亿元。但是,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8年当期结余为-2561.5亿元,到2022年为-5335.8亿元。 其中,从一些省份的具体情况看,养老金的收支失衡的问题已经出现。 在2016年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从上一年的6个增至7个,而2014年只有3个省份收不抵支,收不抵支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为负232亿元。 其他6个省份累计结余虽尚未穿底,但是,穿底的风险巨大。比如辽宁,201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1863.2亿元,总支出2207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仅为572.8亿元。记者查阅发现,辽宁2015年末累计结余1170.79亿元,2016年末累计结余916.7亿元,如果以此收不抵支的情况发展下去,在一两年内,辽宁的累计结余也必然会穿底。 相对而言,广东、北京等省、市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金额较大,其中仅广东的累计结存规模就达到7000多亿元。 贾康回应“南方养老金拿去支援东北”:越拖越被动 对于之前的言论引起的网友的质疑,贾康1月21日发文回应称,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以下为贾康回应全文: 我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应尽快把基本养老金的统筹机制提升到全社会层次,使南方等地滚存的养老金结余可调到东北等地救燃眉之急,同时也就可以降低缴费标准,回应企业和社会有关的“降负”诉求。据说相关的报道已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我愿再借“头条”的窗口,对此多说几句相关的看法: 一、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过去多年间,东北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早已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带荒谬意味的“持米叫饥”。 二、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额缴纳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是少数,约3/4的企业没有缴足,而现在如要求依法规缴足,则许多企业承受不了,那么亟应乘势推进“全社会统筹”的改革,在提升共济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缴费标准,使大多数企业“过得去”,也使中国这一重要的社保机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起来,此举可谓功莫大焉。 三、过去对全社会统筹已说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济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能够冲破,属于“改革啃硬骨头”的问题。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详情]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解燃眉之急 网友炸锅:凭啥?
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解燃眉之急 网友炸锅:凭啥?

  南方的养老金拿去支援东北,解燃眉之急?网友炸锅了,专家回应了… 将养老金结余较多的地区的钱拿到不够发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经有专家提出类似建议,并在行业内引起过激烈的争议,最终因为遭遇到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动,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做将会降低结余较多地区政府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 近年来,“养老钱够不够发放”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目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近5万亿元,平均可满足17个月的支付。但是,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东北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的问题,也就是当年收缴上来的钱不够当年的发放。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2016年的报告显示,2015年底,黑龙江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88亿元,余额只够一个月支付额度。 而到了2016年,这个结余数字已经为负。当年,黑龙江职工养老金的收入为890亿元,支出为1210亿元,累计结余-320亿元,结余排行全国倒数。 人社部的统计数据还显示,2016年,黑龙江的抚养比已经达到全国最低,为1.3,也就是说,在黑龙江,平均每1.3个人,就要抚养一个老人。 2016年,东北三省的养老金结余齐刷刷为负。除了黑龙江的-320亿元,辽宁的结余-254亿元,吉林则-52亿元。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差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东北的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出…… 针对“一些地方结余较多,一些地方钱不够花”的局面,2019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建议,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在谈到给企业减税降费时,贾康提出,光减税还不够,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负担,很多是税外的。减税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险一金”怎么降低,个税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费用问题等,必须赶快把标准缴费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往下调。落实到具体,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就可以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 贾康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审批的第一项改革方案就是财政税收的配套改革,明确指出三大改革任务:预算改革、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体制关系的改革。当时还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即财税改革重点和基本的事情,到2016年要做出来。“很遗憾,在改革深水区的种种条件制约之下,到现在为止,也不能说‘三中全会’之后政治局审批通过的财税配套改革方案中重点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理顺财政体制方面,中央要求要塑造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制度安排。贾康表示,从财政和经济的理论视角讲,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优化政府和市场主体,以及公共权力主体和公民、纳税人间的分配关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公权体系和公民,三大基本经济关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 其次是税制改革。贾康强调,税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地方税体系,在实际生活中,地方近年一直关注的基层财政困难、隐性负债问题、以及所谓土地财政等问题,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有关。 对前述问题的解决,贾康表示,基本思路可以勾画为:要从中央到地方,理顺体制的源头。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以清晰的法规形式对行政体系授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得到授权以后,形成清晰的政府职能。与事权对应的,是可操作的、与预算科目可一一对接的支出责任。在操作层级上,不应能延续过去的五级框架,应该实现中央、省、市县三层框架。 最后是预算改革。贾康认为,预算改革在推进中,除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让社会各界越来越能够知道政府预算的信息所代表的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重点之外,在具体的管理形式上,必须攻坚克难,把三年滚动预算,从中央到地方运转起来。他表示,预算机构必须要有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考虑三年时间段内财源和支出的各种变量、要素,以偏差较小的预测结果作为依据,才能编制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预测。“老百姓批评了多年的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这里的技术原因、管理原因,跟过去只有每一年度的预算运行计划直接相关,我们必须突破这样的局限。预算改革怎么全面计入绩效管理,这将是比较艰辛的探索过程。” 据了解,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企业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别地区低于20%,近年来,在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的要求下,企业缴费部分已阶段性降低至19%,个人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8%。 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进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的工作,目前多地区已完成省级统筹,但是,一些地区的养老金资金仍旧归集在市县级,并未真正做到省一级的统收统支。2019年1月,江苏省政府公布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建立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基金缺口分级负担、各级政府责任明晰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据每日经济新闻,将养老金结余较多的地区的钱拿到不够发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经有专家提出类似建议,并在行业内引起过激烈的争议,最终因为遭遇到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动,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做将会降低结余较多地区政府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 对贾康的建议,网友们听说后议论开了: 那么,把你们交的养老金拿去给类似东北这样的地方发放,你愿意吗? 养老金够不够? 收不抵支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目前,养老金到底够不够发呢? 2019年1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规模还是可观的,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但是,未来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的压力将加大。2018年1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显示,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年的当期结余总额(当年度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的差)将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从2018年的2776.6亿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亿元,然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亿元。但是,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8年当期结余为-2561.5亿元,到2022年为-5335.8亿元。 其中,从一些省份的具体情况看,养老金的收支失衡的问题已经出现。 在2016年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从上一年的6个增至7个,而2014年只有3个省份收不抵支,收不抵支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为负232亿元。 其他6个省份累计结余虽尚未穿底,但是,穿底的风险巨大。比如辽宁,201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1863.2亿元,总支出2207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仅为572.8亿元。记者查阅发现,辽宁2015年末累计结余1170.79亿元,2016年末累计结余916.7亿元,如果以此收不抵支的情况发展下去,在一两年内,辽宁的累计结余也必然会穿底。 相对而言,广东、北京等省、市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金额较大,其中仅广东的累计结存规模就达到7000多亿元。 养老金全国统筹已势在必行 为解决各省份养老金结存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成为重要手段,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实际上,作为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已率先建立。2018年6月,国务院向外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文件明确,地方上解比例从3%起步,采取人均定额的方式进行拨付,离退休人员多的省份将获得更多的调剂金。 但是,建立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不是意味着有收支缺口的省份可以“躺着伸手要钱”,国务院明确,省级政府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 同时,该制度对于征缴也有制度上的激励,计算上解资金采用的上解工资基数和人数,不受各地实际征缴收入的影响,各地经过努力多征缴的基金,可以留在本省份使用,体现了对扩面征缴工作到位的地方的鼓励。 贾康发文回应质疑 对于之前的言论引起的网友的质疑,贾康1月21日发文回应称,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以下为贾康回应全文: 我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应尽快把基本养老金的统筹机制提升到全社会层次,使南方等地滚存的养老金结余可调到东北等地救燃眉之急,同时也就可以降低缴费标准,回应企业和社会有关的“降负”诉求。据说相关的报道已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我愿再借“头条”的窗口,对此多说几句相关的看法: 一、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过去多年间,东北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早已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带荒谬意味的“持米叫饥”。 二、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额缴纳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是少数,约3/4的企业没有缴足,而现在如要求依法规缴足,则许多企业承受不了,那么亟应乘势推进“全社会统筹”的改革,在提升共济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缴费标准,使大多数企业“过得去”,也使中国这一重要的社保机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起来,此举可谓功莫大焉。 三、过去对全社会统筹已说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济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能够冲破,属于“改革啃硬骨头”的问题。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 [详情]

贾康回应“南方养老金拿去支援东北”:越拖越被动
贾康回应“南方养老金拿去支援东北”:越拖越被动

  针对“一些地方结余较多,一些地方钱不够花”的局面,近日,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同时也就可以降低缴费标准,回应企业和社会有关的“降负”诉求。 相关的报道已引起较广泛的关注,贾康在头条号特别补充称: 一、基本养老金的全社会统筹是提升其“共济”、“互济”功能的必然选择,全国各地至少几十个“小蓄水池”的共济功能,怎么能与全国一个“大蓄水池”的共济功能相比?过去多年间,东北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早已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带荒谬意味的“持米叫饥”。 二、此次个税改革带来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额缴纳基本养老金的企业是少数,约3/4的企业没有缴足,而现在如要求依法规缴足,则许多企业承受不了,那么亟应乘势推进“全社会统筹”的改革,在提升共济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缴费标准,使大多数企业“过得去”,也使中国这一重要的社保机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起来,此举可谓功莫大焉。 三、过去对全社会统筹已说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济功能之外,其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能够冲破,属于“改革啃硬骨头”的问题。这个实质性改革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现在做个“攻坚克难”,此其时矣![详情]

南方的养老金拿去支援东北 这位专家的建议火了
南方的养老金拿去支援东北 这位专家的建议火了

  南方的养老金拿去支援东北 这位专家的建议火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养老钱是“救命钱”,近年来,“养老钱够不够发放”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目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近5万亿元,平均可满足17个月的支付。但是,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东北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的问题,也就是当年收缴上来的钱不够当年的发放。 此前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黑龙江省累计结余已穿底,欠账232亿元。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差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东北的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出。 针对“一些地方结余较多,一些地方钱不够花”的局面,近日,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将养老金结余较多的地区的钱拿到不够发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经有专家提出类似建议,并在行业内引起过激烈的争议,最终因为遭遇到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动,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做将会降低结余较多地区政府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 对贾康的建议,网友们听说后议论开了: 有网友表示:不赞同,凭啥俺们东北的锅让别人背? 还有网友担忧今后钱不够:南方社保资金结余多,是因为年轻人多交的多,以后都退休了要领的更多,怎么地区调剂? 也有网友认为:东北老工人多,但他们年轻时的汗水形成了巨量的东北国资,应该是国资负责填补他们的养老金空缺。 还有网友建议:应该把北方的养老金标准降下来,不能一直靠南方人养。 那么,把你们交的养老金拿去给类似东北这样的地方发放,你愿意吗? 专家:用南方的养老金救济东北 社会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出加快,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缺口扩大。这是包括东北在内的多省面临的基本养老制度发展的难题。 辽宁市某地级市的一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几年,每年该市净流出人口就达到了近2万人,每年当地财政都必须要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填补养老金不足发放的缺口,对于原本并不富裕的地方财政而言,压力比较大。 针对东北等部分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2019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贾康建议,建议尽快提升养老金统筹机制,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在谈到给企业减税降费时,贾康提出,光减税还不够,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负担,很多是税外的。减税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险一金”怎么降低,个税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费用问题等,必须赶快把标准缴费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往下调。落实到具体,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就可以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 据了解,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企业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别地区低于20%,近年来,在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的要求下,企业缴费部分已阶段性降低至19%,个人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8%。 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进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的工作,目前多地区已完成省级统筹,但是,一些地区的养老金资金仍旧归集在市县级,并未真正做到省一级的统收统支。2019年1月,江苏省政府公布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建立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基金缺口分级负担、各级政府责任明晰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收不抵支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养老金到底够不够发呢? 2019年1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规模还是可观的,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但是,未来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的压力将加大。2018年1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显示,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年的当期结余总额(当年度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的差)将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从2018年的2776.6亿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亿元,然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亿元。但是,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8年当期结余为-2561.5亿元,到2022年为-5335.8亿元。 其中,从一些省份的具体情况看,养老金的收支失衡的问题已经出现。 在2016年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从上一年的6个增至7个,而2014年只有3个省份收不抵支,收不抵支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为负232亿元。 其他6个省份累计结余虽尚未穿底,但是,穿底的风险巨大。比如辽宁,201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1863.2亿元,总支出2207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仅为572.8亿元。记者查阅发现,辽宁2015年末累计结余1170.79亿元,2016年末累计结余916.7亿元,如果以此收不抵支的情况发展下去,在一两年内,辽宁的累计结余也必然会穿底。 相对而言,广东、北京等省、市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金额较大,其中仅广东的累计结存规模就达到7000多亿元。 养老金全国统筹已势在必行 多年前,行业内围绕养老金“借富济贫”的建议已经展开过讨论,一位行业内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当时讨论的时候,一些结余较多的省份反对声比较多,同时,行业内也担忧一旦拿结余省份的资金给资金不足的省份,会降低地方收取养老金的积极性,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等故意降低养老金的收缴比例。 该专家认为,在平衡各地养老金收支失衡的问题时,既要让地方有足额征缴的积极性,又要防止资金不足的地区萌生机会主义的想法,等着中央财政兜底。 为解决各省份养老金结存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成为重要手段,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实际上,作为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已率先建立。2018年6月,国务院向外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文件明确,地方上解比例从3%起步,采取人均定额的方式进行拨付,离退休人员多的省份将获得更多的调剂金。 但是,建立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不是意味着有收支缺口的省份可以“躺着伸手要钱”,国务院明确,省级政府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 同时,该制度对于征缴也有制度上的激励,计算上解资金采用的上解工资基数和人数,不受各地实际征缴收入的影响,各地经过努力多征缴的基金,可以留在本省份使用,体现了对扩面征缴工作到位的地方的鼓励。[详情]

贾康建议: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贾康建议: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经济观察网 见习记者 吴小飞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罕见的谈到了减税降费,并建议尽快提升养老金统筹机制,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贾康称,在全面“营(业税)改增(增值税)”之后,中国的第一大税——增值税,需要进一步降低。企业和民众的诉求也非常明显,中国要降税当然绕不开这第一大税。此外,企业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企业所得税,国务院给出的减税安排,也主要侧重于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贾康认为,光减税还不够,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负担,很多是税外的。减税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险一金”怎么降低,个税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费用问题等,必须赶快把标准缴费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往下调。落实到具体,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就可以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这种改革是要突破原有既得利益的阻碍,需迈出实际步伐,趁势把税和非税联动的配套改革做好。” 贾康还透露,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财政改革三大任务的优先顺序已发生变化,财政体制的理顺成为首要任务。 贾康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审批的第一项改革方案就是财政税收的配套改革,明确指出三大改革任务:预算改革、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体制关系的改革。当时还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即财税改革重点和基本的事情,到2016年要做出来。“很遗憾,在改革深水区的种种条件制约之下,到现在为止,也不能说‘三中全会’之后政治局审批通过的财税配套改革方案中重点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理顺财政体制方面,中央要求要塑造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制度安排。贾康表示,从财政和经济的理论视角讲,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优化政府和市场主体,以及公共权力主体和公民、纳税人间的分配关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公权体系和公民,三大基本经济关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 其次是税制改革。贾康强调,税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地方税体系,在实际生活中,地方近年一直关注的基层财政困难、隐性负债问题、以及所谓土地财政等问题,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有关。 对前述问题的解决,贾康表示,基本思路可以勾画为:要从中央到地方,理顺体制的源头。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以清晰的法规形式对行政体系授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得到授权以后,形成清晰的政府职能。与事权对应的,是可操作的、与预算科目可一一对接的支出责任。在操作层级上,不应能延续过去的五级框架,应该实现中央、省、市县三层框架。 最后是预算改革。贾康认为,预算改革在推进中,除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让社会各界越来越能够知道政府预算的信息所代表的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重点之外,在具体的管理形式上,必须攻坚克难,把三年滚动预算,从中央到地方运转起来。他表示,预算机构必须要有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考虑三年时间段内财源和支出的各种变量、要素,以偏差较小的预测结果作为依据,才能编制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预测。“老百姓批评了多年的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这里的技术原因、管理原因,跟过去只有每一年度的预算运行计划直接相关,我们必须突破这样的局限。预算改革怎么全面计入绩效管理,这将是比较艰辛的探索过程。”[详情]

贾康建议: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贾康建议: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见习记者 吴小飞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罕见的谈到了减税降费,并建议尽快提升养老金统筹机制,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贾康称,在全面“营(业税)改增(增值税)”之后,中国的第一大税——增值税,需要进一步降低。企业和民众的诉求也非常明显,中国要降税当然绕不开这第一大税。此外,企业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企业所得税,国务院给出的减税安排,也主要侧重于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贾康认为,光减税还不够,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负担,很多是税外的。减税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险一金”怎么降低,个税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费用问题等,必须赶快把标准缴费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往下调。落实到具体,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就可以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这种改革是要突破原有既得利益的阻碍,需迈出实际步伐,趁势把税和非税联动的配套改革做好。” 贾康还透露,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财政改革三大任务的优先顺序已发生变化,财政体制的理顺成为首要任务。 贾康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审批的第一项改革方案就是财政税收的配套改革,明确指出三大改革任务:预算改革、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体制关系的改革。当时还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即财税改革重点和基本的事情,到2016年要做出来。“很遗憾,在改革深水区的种种条件制约之下,到现在为止,也不能说‘三中全会’之后政治局审批通过的财税配套改革方案中重点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理顺财政体制方面,中央要求要塑造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制度安排。贾康表示,从财政和经济的理论视角讲,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优化政府和市场主体,以及公共权力主体和公民、纳税人间的分配关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公权体系和公民,三大基本经济关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 其次是税制改革。贾康强调,税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地方税体系,在实际生活中,地方近年一直关注的基层财政困难、隐性负债问题、以及所谓土地财政等问题,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有关。 对前述问题的解决,贾康表示,基本思路可以勾画为:要从中央到地方,理顺体制的源头。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以清晰的法规形式对行政体系授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得到授权以后,形成清晰的政府职能。与事权对应的,是可操作的、与预算科目可一一对接的支出责任。在操作层级上,不应能延续过去的五级框架,应该实现中央、省、市县三层框架。 最后是预算改革。贾康认为,预算改革在推进中,除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让社会各界越来越能够知道政府预算的信息所代表的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重点之外,在具体的管理形式上,必须攻坚克难,把三年滚动预算,从中央到地方运转起来。他表示,预算机构必须要有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考虑三年时间段内财源和支出的各种变量、要素,以偏差较小的预测结果作为依据,才能编制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预测。“老百姓批评了多年的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这里的技术原因、管理原因,跟过去只有每一年度的预算运行计划直接相关,我们必须突破这样的局限。预算改革怎么全面计入绩效管理,这将是比较艰辛的探索过程。”[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