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

小米VS柔宇:到底谁折叠了谁?
小米VS柔宇:到底谁折叠了谁?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1月25日  11:34
三星华为小米谁首发? 为何柔性屏让手机厂商打作一团
三星华为小米谁首发? 为何柔性屏让手机厂商打作一团

第一财经|2019年01月24日  20:04
小米折叠屏手机,是噱头还是黑科技?
小米折叠屏手机,是噱头还是黑科技?

互联网新鲜事儿|2019年01月24日  19:14

最新新闻

小米柔宇之争:是小米的创新焦虑症犯了吗
小米柔宇之争:是小米的创新焦虑症犯了吗

  小米的创新焦虑症 在创新颜面这种事情上,小米是吃过亏的。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李瑶 临近年关,本应相安无事,等着过个好年,但,有人偏要惹出些是非来。 一切的起因,是2019年智能手机行业的一大热点——折叠屏手机。 事情并不复杂:首先主角分别是小米和柔宇。小米,就是雷军的那个小米。至于柔宇,科技圈外人可能不大了解,不过即使是科技新闻工作者,在2018年10月之前,知道柔宇的其实也不多。 2018年10月发生了什么?简单来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FlexPai柔派。 这可了不得,要知道,别说柔宇科技,即便是三星、苹果、华为这样的业界顶尖企业,至今也没搞出能量产上市的折叠屏手机。 这基本等同于中美俄等大国还在争论下一代战机该怎么设计、怎么投产的时候,某犄角旮旯的一个八线小国家,突然宣布,我们已经造出来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只是个前情提要。因为至今,你在主流电商平台上还买不到柔宇的折叠手机,所以我们还是回到这几天发生的是非上。 谁在撒谎 事情的开始,是小米总裁林斌在1月23日通过微博展示了小米的首款双折叠手机。 秀一下自家的好东西本无可厚非,但要命的是,林斌特别强调了一句,“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这有人就不乐意了。 第二天,柔宇科技的董事长、CEO刘自鸿通过个人微博放话,“When they go low, we go hard.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配图为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朋友圈的一番评价。 樊俊超的评价很长,中心思想就是某公司很low,“全球第一台”“攻克技术”什么的,都是吹牛、造假,他家这玩意就是个三无(无技术 无量产 无整机)概念货,并表示,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由柔宇发布。 没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骂的就是小米。 25日下午,小米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500来字,中心思想大概就是,柔宇纯属瞎扯。 到底谁有理?是小米吹牛,还是柔宇碰瓷? 很抱歉,即便综合了公开信息、企业内部人士消息以及一些小道消息,我们都没法下定论。 因为,还是那个前置问题:不管是哪家,产品都还没生产或大批量生产。 空口白牙的东西,怎么说都有理。 焦虑症犯了 两家企业为了个普通消费者短时间内还摸不到的产品,争得面红耳赤,究竟是何苦来哉? 形式主义一点的说法,叫保卫创新者形象。 实际一点的呢?焦虑,满屏的焦虑。 先说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柔宇。 按照官方资料,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比小米小两岁,是一家OLED面板厂商。 虽然名气不大,但柔宇至今已经进行了9次融资,估值超过50亿美元。金主队伍中不乏IDG、深创投、中信资本等级别的大佬。 作为科技产业里的供应链厂商,这类公司一般不太愿意站在聚光灯下,都习惯闷声发财,比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友达、群创,等等。 柔宇“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做屏幕走到做手机,和小米这种原本可以搞合作的企业怼了起来,很大程度上,也跟这停不下来的融资有关。 有媒体搞到一份2015年C轮前柔宇科技的融资资料,在投资期限一栏,写道,公司计划在2017~2019年间上市。 其中吸引投资者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大规模量产的全球独创柔性显示、柔性触摸,以及基于柔性技术的创新智能终端”。 但现在,首款柔性屏手机还未大规模上市,就有小米之流搞事情,要把全球首款的名头抢了去,这分明就是“抢我饭碗、断我财路”。 所以,柔宇得焦虑。 小米呢?也焦虑。因为早先吃过这方面的亏。 2016年,小米最先提出了全面屏概念,还拿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全球首款全面屏”产品MIX,说是引领潮流也不为过。 但这之后,苹果、华为、OPPO、vivo、荣耀……一大堆新奇、好玩、有创意的全面屏手机出现,盖过了小米的风头。 风头没了不要命,关键在全面屏换机潮中,它影响到销量——2018年,小米手机国内的出货量稳健地落后于华为、OPPO、vivo,位居老四。 2019年,行业热点指向折叠屏:华为宣布将在2019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5G手机;三星也表示将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折叠屏手机;OPPO、vivo也有推折叠屏手机的计划。 如此形势下,小米要想借新技术潮流让出货量回升、找回昔日荣光,先声夺人总会多一些赢面。 这时候被人指着鼻尖,骂是个骗子,那同样是“毁我清誉、断我财路”,于名于利,都得回怼一波。 真的押中宝了吗 小米和柔宇争来争去,都是基于一个前提:折叠屏手机市场前景无限光明。 但很遗憾,到现在为止,还没人敢打包票。 一方面,折叠屏对厂商的研发和技术配套能力要求极高,在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之前,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 虽然目前相关厂商都没有公布具体细节,但透过各家专利,我们大致能知道,所谓的折叠屏,就是用新材料代替现有的显示基板,让它变软。 看起来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对于手机这种内部空间几乎已经到极致的超微型计算机来说,搞折叠屏,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用玻璃了,代替玻璃的新材料,总要经得起几十万上百万次的弯曲损耗吧? 屏幕折叠了,电池、系统、软件、应用也得想办法跟着一起折叠吧? 整机掰弯了,电路板和元器件在折叠同时得保证安全吧? 器件更新了,要大规模上市,供应链的产能总得跟上吧? 总之,没一个是软骨头。 能否跨越这些硬件障碍,拿出一款真正完善的产品,真不是简单做个工程样机,或者展示个概念机视频,就能实现的。 另一方面,迈过硬件的门槛,还有消费者接受度的挑战。 智能手机从小屏到大屏再到全面屏,消费者的感受除了越来越大以外,其实没有本质改变,手机交互的显示效果始终是在一个屏幕上。 折叠屏手机看似一项重大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的价值很大程度还取决于应用与体验。 此前某手机厂商曾推出同样酷炫的双屏手机,为“他拍”“分屏”等应用提供更优操作。但真正到消费者手里后,大家才发现,这些所谓的新奇应用,并非真正的高频或刚需应用。 当然,不否认创新精神,也不否定未来需求的不可预见性,但折叠手机如果不顾及用户体验,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那简直就是耍流氓。[详情]

财经国家周刊 | 2019年01月31日 14:38
小米柔宇之战: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小米柔宇之战: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小米柔宇,谁能折叠? 中国企业家杂志  已争斗近一周的小米与柔宇似乎都希望冷处理,但各路敏锐的媒体却嗅到了双方都不愿被关注的一面,那就是,折叠屏手机果真是刚需吗?它距离成熟还有多远?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雷生 编辑丨齐介仑 头图来源丨中企图库 又是一场万众瞩目的口水仗。 雷军或许没有想到的是,在1月10日他对着友商喊出“友商有本事来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不到半个月后,真的有人上门叫阵。 来的却是手机市场的新人——柔宇科技。这家以超薄柔性显示屏产品已在业界初展头角的独角兽公司,在2018年10月30日对外发布了一款折叠屏手机——柔派,后者的核心卖点是“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 2019年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小米折叠屏手机的工程机已经面市,同时配了一段演示视频。在短短的200字介绍中,林斌提到,小米“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这一预热视频迅速成为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愤怒批判的靶子。 在朋友圈900多字的回应中,樊俊超直指小米的双折叠屏手机只是用无法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和工程样机,就宣称自己攻克了柔性显示屏技术,存在抄袭的嫌疑,而且全球除了三星和LG,其他厂家距离整机上市销售还有十万八千里。言辞颇为激烈。 当日晚间,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发表微博进行反击:“这都可以碰瓷?我们做自己的双折叠工程概念机怎么又碍着谁了?喜欢的话可以各自做嘛,不明白为啥急着跳脚。” 1月25日,小米公关部对外发表声明,在对自己的技术研发进行解释、否认拿供应链的样机刷MIUI等指责后,如是回击柔宇的声讨:“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柔宇此后开始选择沉默。但树欲静风却不止,1月28日有媒体刊发长文,对柔宇的融资、技术实力、量产、销售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质疑。1月29日,柔宇对此发表长篇声明,对提及的问题进行回应。 已争斗一周的双方,似乎都希望冷处理,但敏锐的媒体却嗅到了涉事双方不愿被关注的一面:对于小米而言,接下来它将如何面对日益残酷的手机市场竞争,特别是被指产品创新乏力,以及当下股价下跌等诸多烦恼;而柔宇则要面对的是自己是否是一家“骗子”公司这样严厉的指责,尤其要竭力证明的是自己最为看重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到底有着怎样的前景。 暗战抢首发 小米折叠手机官方露面的时间颇为微妙。 因为就在这次官方曝光的一天后,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就对外表示,华为将于2月25日~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推出一款5G折叠屏智能手机。小米的提前曝光,比华为抢先了一天时间。 有资料显示,华为在此前对推出5G智能手机拟定的时间表是2019年6月,此番2月底即推出,意味着华为将这款5G折叠手机的发布计划大大提前。 想要抢先一步的还有三星。1月9日,三星高管向媒体确认,三星将会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一款折叠显示屏的手机。此后不久,《华尔街日报》就得到消息称,2月20日,也就是华为5G折叠手机发布前4天,三星将会在新品发布会上展示可折叠屏手机。 早在2018年8月三星Galaxy Note9的发布会上,三星移动部门总裁高东真就表示,“不会让外界(等折叠屏手机)太久”,因为三星不想把世界第一只可折叠屏幕手机的头衔被别人抢走。 几乎是一场关于时间与顺序的暗战。 实际上,柔宇在2018年10月31日正式发布折叠屏手机这一时间点,也被外界认为做过巧妙的计算。就在柔宇这场发布会后一周,三星在开发者大会上对外公开展示了一款可折叠手机。 访谈类商业新媒体《我有嘉宾》创始人吴婷曾经问过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提前三星几天发布是不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刘自鸿并没有正面回应。几番追问之下,他略带深意地用玩笑结束了这一话题,“或许你多请我喝几次咖啡,我可以告诉你”。 刘自鸿。来源:中企图库 实际上,抢首发正在成为手机行业明争暗斗的焦点。 2014年,跟随苹果技术脚步多年之后,荣耀率先采用了双摄像头模组。这一举提高了荣耀的品牌形象,甚至在两年后苹果也开始采用双摄像头时,被嘲笑为抄袭中国手机厂商的技术。 在手机半导体行业,苹果与三星曾一度引领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华为的超越与三星的崩塌,安卓手机技术的引领者已经开始变成中国公司。中国手机厂商们在全球范围内首先采用了屏下指纹、全面屏等技术。 驱动中国手机厂商们如此动作的,正是中国手机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 1月28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8全年出货量数据,中国市场去年全年总出货量跌幅超过14%,但前五名手机厂商总体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73%大幅度增长到2018年的88%。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已经变成巨头之间刀刀见血的厮杀。在相互之间差异化日益不够明显的背景下,一个产品的任何一个技术创新都有可能成为打开局面的利器,更别提折叠屏,这样一款据称可以拥有颠覆性应用的产品。 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折叠屏抱有乐观态度。 在接受《我有嘉宾》采访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就表示,他对于折叠屏是否为用户刚需存疑。 柔宇的柔派手机发布后,微博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声音。不少人在相关新闻下面留言称,折叠屏真有必要吗? 更重要的是,在价格如此昂贵(柔派8999元起,华为、三星折叠屏手机据称可能超万元)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短期内成为大众消费品的难度颇大。 不过手机业内人士似乎并不怀疑折叠屏的方向。从2011年第一次对外展示可折叠屏以来,三星就一直被认为自己是这一方向上的领先企业。三星高级副总裁Hark-sang Kim曾发表评论称,如何在保持手机便携的同时使屏幕更大,答案就是可折叠屏幕。 “折叠屏是未来技术的方向,但是折叠屏目前的成本和各个方面的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制约和挑战。”不久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荣耀总裁赵明表示。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对36氪表示,综合当前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该产品的真正的使用价值、折叠屏的成本等因素,他不不认为2019年柔性屏会爆发。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不过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的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将达到17亿部,这意味着5年之后,可折叠屏手机所占比例可能依然较小。 “你看哪个出来的折叠屏是满足大家需要的?”面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荣耀是否急于投入折叠屏市场竞争”这一问题时,赵明表示,“这里有很多基础的东西要突破,不仅是概念的。从产品概念到技术面世、到真正的商用,就是看谁走得最好,因为接下来会有很多折叠屏产品,但是谁解决得最好,就看各自本事了”。 相比较公认的折叠次数与弯曲半径两大技术挑战,或许对于折叠屏而言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良率,如果良率过低,那么就会使单片折叠屏成本过于高昂,使用户难以承受。 这恰恰是媒体质疑柔宇最致命的问题所在。锌财经援引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员工的发言表示,柔宇的柔性屏良率不高,工艺很难突破。 对此柔宇在声明中回应称,公司投资110亿元建设的量产产线,已经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到规模量产阶段,良率也在不断提升中,“比同时期其他传统显示产线的良率更高”。 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就把“保密”作为公司最为重要的工作,以至于在初期招人时,进入这家公司的员工甚至不知道公司主要在做什么,能凭借的只有对介绍人以及创始团队的信任。 《中国企业家》此前曾对刘自鸿有过数次采访,他曾透露,在2014年柔宇超薄柔性显示屏对外发布后,前来寻求合作甚至收购的企业家络绎不绝,柔宇原本只想做一家不布局重资产的公司,然而在寻找厂商合作制造柔性屏时发现,常常需要在没有任何合同保障的情况下,拿出自己的技术秘密。这让他最后决定自己建设产线。 从2015年开始建设产线并投产距今已过去三年有余,在这三年时间里,京东方、维信诺等国内多家厂商也在布局柔性显示屏。不同时期的电视新闻报道显示,它们柔性屏的卷曲半径在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刘自鸿曾苦恼于整个折叠屏手机产业链的不成熟,单单只有柔性屏仍然很难制造出折叠手机。在对C端产品的研究上,他曾透露,柔宇计划只研发解决方案,带动上下游应用,之后把这部分应用方案作为知识专利,授权给合作伙伴。 而如今,柔宇的C端产品已经有柔派手机、柔性屏服装、柔性屏小红旗、柔记智能手写本等产品问世,这让外界很难分辨柔宇到底是一家以To C消费电子为主的公司,还是To B业务为主的半导体公司。 风波激荡,有关折叠屏的争议仍在继续发酵。它所辐射的范围,绝不仅仅是小米与柔宇这两家公司而已。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30日 09:17
柔宇科技回应碰瓷质疑:无意进行任何碰瓷炒作争论
柔宇科技回应碰瓷质疑:无意进行任何碰瓷炒作争论

  柔宇科技发文回应“碰瓷”质疑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石飞月)1月29日,对于公司高管和小米之间关于柔性屏的争论,柔宇科技在微博发布长文回应,称无意进行任何无谓的碰瓷、炒作和争论。 柔宇科技在声明中介绍了自己的创立、柔性显示技术、量产、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该公司表示,柔性屏折叠手机是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产品,市场前景很大,非常欢迎更多同行加入,公平竞争,共同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 2018年10月31日,柔宇发布了折叠屏手机,号称“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手机”;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小米做出第一部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部双折叠屏手机。1月24日,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朋友圈炮轰小米,称小米双折叠手机是买的别人尚未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幕和概念机,小米宣称的“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随后,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也发朋友圈声援。 对于柔宇高管的指责,小米公司回应称,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公司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柔宇可折叠手机发布之后,京东和天猫等平台都没有产品出售,柔宇官网设置的是预售模式,但一直没有用户评论,似乎还没有消费者拿到货,于是出现了一些质疑柔宇产能的舆论。对此,柔宇科技表示:“已按计划开始陆续发出产品,由于柔宇官网和线下预订量较大,排队较长,正在加紧安排生产。” 至于融资问题,柔宇科技也作出了回应:“有些人认为我们六年获得六轮风险投资是‘靠讲概念’、‘靠忽悠’、‘靠PPT’,这是对于柔宇所在的科技创新行业、柔宇的实际发展情况、风险投资和银行融资缺乏最基本的事实了解,完全不客观。柔宇的投资股东包括国内外众多知名的专业机构,如IDG、KIG、深创投、中信资本、基石资本、保利资本、浦发银行等。”[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30日 00:19
柔宇回应质疑:最近一季度签约额达40亿元
柔宇回应质疑:最近一季度签约额达40亿元

  柔宇回应质疑:最近一季度签约额达40亿元,多款终端产品可量产 小米和柔宇的舌战同时引来了外界对于柔宇的质疑。 某种程度上,柔宇身上最大的标签是“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厚度仅有0.01毫米的最薄全柔性屏”。在此光环加持下,柔宇频频融资,背后不乏IDG、深创投等明星机构,最新的E+轮融资估值近50亿美元;2015年下半年柔宇开始筹建规划总投资约110亿元的全柔性屏量产线,2018年下半年发布全球首款柔性屏可折叠手机。 公众的质疑在于,这家风光无两的公司主打产品柔性屏能否量产,产品有多少创新在。1月29日,柔宇对外回应称,全柔性屏量产线2018年第二季度顺利建成点亮投产,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到规模量产阶段。 自成体系的技术路线 从20世纪初开始,主流显示屏行业先后经历了从CRT(阴级射线管)到LCD(液晶显示屏)再到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级管)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柔宇的争议之一在于柔性显示技术自成体系。 “折叠屏从技术层面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柔宇,有自己的显示技术路线;柔性MOLED产品也分为两种,一种代表厂商是三星,一种是LG、京东方等面板厂商。”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第一财经表示。 在AMOLED显示技术上,三星是主导者。2011年前后,三星和LG分别量产了用于智能手机的AMOLED硬玻璃显示屏;在此基础上,三星又于2015年左右实现了AMOLED固定曲面显示技术的量产。 但在柔宇看来,AMOLED最有前景的应用并非硬玻璃显示屏或固定曲面显示,而是柔性显示。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温特性,因此无法照搬传统LCD或者AMOLED产业技术,需要重新规划和定义整套材料体系、工艺流程、器件结构、电路设计和产品设计方案,这正是柔宇攻克的方向。 2014年7月柔宇开发出业界第一个厚度仅有0.01毫米的最薄全柔性屏;2015年下半年柔宇开始筹建规划总投资约110亿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并于2016年在深圳龙岗正式奠基,2018年第二季度点亮投产。 但面板行业需要技术积累和资金沉淀。作为一家年轻又“自成体系”的创业公司,外界质疑柔宇拥有多少核心专利,面板产品能否实现量产。 柔宇回应称,柔宇创新开发了不同于三星主导的LTPS(多晶硅)+RGB OLED的技术路线,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固定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企业。 以投资规模来说,安信证券一份研报指出,京东方6代柔性AMOLED一期产线投资金额为220亿元,六代柔性AMOLED二期产线投资金额为245亿元,6代柔性AMOLED产线投资金额为465亿元,要远远超过柔宇。 “也有人认为我们投资110亿规模太小,因为其他传统显示面板企业做类似规模的AMOLED产线动辄投资两三百亿,他们不相信这么小的投资规模能做成。投产出货的事实证明柔宇采用创新的技术路线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体工艺和设备投资,”柔宇在回应中表示,“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 终端产品能否量产? 2018年10月,柔宇发布全球首款柔性屏可折叠手机柔派。 “柔宇做柔性显示这么长时间,它也在寻找应用场景。现在看来,折叠手机会成为柔性屏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使柔宇科技这些年来投入能落地。技术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提高,才能把供应链跑通。”孙燕飚称。 这款售价8999元起的手机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惨淡;在柔宇官网,这款手机为预售状态,下单后无法即时发货,外界因此怀疑这款产品无法实现量产,又有多少前景。 柔宇在12月29日的回复中表示,柔派已经实现量产。此外,柔宇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客户提供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统称“柔性+”平台)解决方案,已经量产的产品应用行业包括广告传媒(如柔性广告屏),消费电子(如柔性屏智能音箱、无线透明电话、柔性自拍杆),智能家居(如柔性屏家居家电),办公教育(如柔性显示办公系统、柔记智能手写本等),智能交通(如柔性屏车载和机载信息系统等),时尚演艺(如为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文艺晚会定制的柔性屏小红旗阵列)等等。 至于专利,柔宇在1月29日的回应中表示,柔宇在2018年中国所有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中排名前十五(数据范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渠道只能搜索到柔宇部分专利,这是因为很多专利尚未公开,有一些核心技术的knowhow也不会公开。  [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1月29日 14:12
柔宇回应技术质疑:积累2500余项知识产权
柔宇回应技术质疑:积累2500余项知识产权

  柔宇回应技术质疑:积累2500余项知识产权,产线已点亮投产 记者 | 饶文怡 柔宇最后也表示,对于目前外界流传的不实报道、恶意扭曲事实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并将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   1月29日,针对最近网上所出现的一系列负面评价,柔宇科技进行了公开回应。 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总裁林斌公布了小米首款双折叠外翻智能手机。根据小米方面的介绍,小米双折叠手机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以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这应该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对此,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小米的这一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表示,小米买了别人尚未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幕和概念机,并将此称为自己研发出来的机型,是一种抄袭模仿的行为;而柔宇则已经在2018年10月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的柔性屏手机。 小米也很快回应称,“并非供应链能够提供折叠屏幕就能马上形成折叠手机,这是对产品研发的误解和不专业”,“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并称“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之后,有关柔宇的技术能否量产等质疑也随之出现。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18年8月,投资方为招商银行、盈科资本等,在柔宇科技此前的投资人名单中,深创投、松禾资本等在深圳知名度比较高的机构都在其中。技术方面,柔宇科技曾经发布厚度仅为0.01毫米的柔型显示屏;也曾经发布过智能手写本柔记RoWrite、VR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柔宇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2018年在深圳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 在这次的回应声明中,柔宇科技也对外界就公司技术等方面提出的质疑进行了解答。它们表示,柔宇从2012年创立时就决定瞄准和挑战下一代柔性显示产业化,目前已经先后在国内外积累了25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但目前很多专利尚未公开。 产品量产方面,柔宇称,2018年第二季度已经把近千个大型设备组成的产线顺利建成点亮投产,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 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方面,柔宇表示,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服务的客户既包括B2B的企业客户,也包括B2C的消费者客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包括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解决方案、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家居产品、办公教育产品等。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柔宇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外界“PPT量产”、“炒概念”、“深圳三大骗”等描述严重失实。 柔宇最后也表示,对于目前外界流传的不实报道、恶意扭曲事实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并将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详情]

界面 | 2019年01月29日 12:07
与小米互怼后柔宇首发声:无意进行碰瓷、炒作和争论
与小米互怼后柔宇首发声:无意进行碰瓷、炒作和争论

  文 | 陈彦旭 8号楼工作室 近日,折叠手机引柔宇小米互怼,继小米对外发布声明后,1月29日上午,柔宇发布声明,称认识到有很多人对柔宇善意的支持,也发现存在一些恶意曲解,甚至编造的抹黑言论,误导公众。在此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柔宇科技无意进行任何无谓的碰瓷、炒作和争论。 声明还提到,此前有报道和竞争同仁恶意使用所谓的“PPT量产”“炒概念”“骗子公司”“深圳三大骗”描述柔宇,不仅严重失实,也是对柔宇科技2000余位兢兢业业从事科技创新和认真服务客户的同事们的极度不尊重,更是对国家和深圳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严重曲解。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对外展示了一段小米折叠屏手机的视频。这段视频却引发了发布过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的柔宇科技对小米的折叠屏手机的炮轰。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称,小米的双折叠手机是拿了别家尚未量产的折叠屏概念机过来“显摆”。小米宣称的“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 樊俊超称,目前市面上,除了柔宇、三星和LG,其他厂商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谁要不服就把产品拿出来卖,少瞎逼逼,不要在国际上像个缩头乌龟而只会在国内炒概念以假乱真混淆视听。” 对此,小米1月25日对外发布声明,称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其中包括结构、堆叠、元器件定制、交互设计、系统适配等诸多关键创新领域,这些都是小米自主创新研发的结果。 小米还表态,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同时小米认为,折叠屏手机是业内共同关注的热点创新方向,市场很大,真正专注研发,才能推动创新竞争共同进步;也只有真正专注研发,拿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尊重。 专题:小米和柔宇科技深陷柔性屏之争 柔宇怒怼小米柔性屏:不仅只抄袭没创新 还公然造假 小米回应柔宇质疑:罔顾业内常识 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以下为声明全文: 近日,各界同仁和媒体朋友很关注我司与同行间的争论以及我司的发展情况,我们对大家的关心深表感谢。我们认识到有很多人对柔宇善意的支持,也发现存在一些恶意曲解,甚至编造的抹黑言论,误导公众。在此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柔宇科技无意进行任何无谓的碰瓷、炒作和争论。 柔宇科技自2012年创立以来,从深圳不到一百平米的小办公室开始,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已从3个清华和斯坦福校友组成的小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由20多个国家和地区2200余人组成的创新科技公司 。柔宇科技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和踏实奋斗为立身之本,将主要精力放在下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尤其是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及相关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服务上。 一、关于柔宇的柔性显示技术 在谈及柔宇的技术之前,我们先简述一下传统显示技术的发展历史。主流显示屏行业从20世纪初开始先后经历了从CRT(阴极射线管)到LCD(液晶显示屏)再到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LCD的兴起可追溯至1993年前后,当时日本和韩国建立了第一批LCD产线,尽管当时全球也没有现成的LCD量产产线,但他们相信LCD是未来的主流技术,所以大胆投入并储备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和上游产业链资源,取得了先发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成功。 中国在2002年前后开始进入LCD产业化领域,并在随后十几年投资了过千亿资金给国内几家显示屏公司,使得中国显示屏产能一路攀升至全球第二, 仅次于韩国。中国LCD产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路线较大程度依赖于从日本、韩国进口,毛利率也一直较低。21世纪初,业界开始关注研究AMOLED技术,因为它所具有的主动发光特性比传统LCD带来更好的功耗、色域、对比度、视角等性能。2000-2005年期间,不少传统显示公司先后加入其中,但因为当时AMOLED技术挑战难度大 、供应链不成熟 、OLED材料不稳定等原因,大部分公司又先后退出,仅有LG和三星极少数公司得以坚持,所以在2011年前后三星和LG分别量产了用于智能手机的AMOLED硬玻璃显示屏。受此影响,各大显示公司又重新建立信心逐渐回归到AMOLED产业之中。2015年前后,在AMOLED玻璃硬屏的技术基础上,三星又率先实现了AMOLED固定曲面显示技术的量产,并主导了LTPS(多晶硅)+RGB OLED的技术路线用于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高分辨率显示屏。此后其他显示面板企业也纷纷大力跟进AMOLED玻璃硬屏和固定曲面显示,几乎全部采用了三星主导的该技术路线。 实际上AMOLED最有前景的应用并非前述玻璃硬屏(Flat Display)和固定曲面显示(Curved Display), 而是柔性显示(Flexible Display) 。这里有个概念需要澄清,固定曲面显示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柔性显示,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屏幕到了用户手中是否仍然能够承受多次可靠的弯折或者卷曲变形,技术难度有很大的不同。与传统玻璃硬屏或者固定曲面显示相比,可自由弯曲折叠的柔性显示屏技术难度极大,它需要在微米量级的超薄柔性薄膜上,通过数百步半导体工艺流程,将近百种微纳米材料制作成数千万个性能均匀且稳定可靠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发光器件阵列,并且能够可靠承受十万次以上的弯折。由于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温特性,因此无法照搬传统LCD或者AMOLED产业的技术,需要重新规划和定义整套材料体系、工艺流程、器件结构、电路设计和产品设计方案。 这恰恰是柔宇从2012年创立时就决定瞄准和挑战的核心领域,即下一代柔性显示产业化。在柔宇开始创业的时候,柔性显示尚不为大众所知,国际产业界普遍认为柔性显示还是学术概念,远未成熟到可以工业化量产,按柔宇早期投资人咨询业内专家的意见原话来说“可能需要30年以上的时间”。大多数人更认为创业公司“不可能”做成这个貌似遥远的创新产业,因为显示行业是重资产行业,需要很大的投资驱动,所以其他显示公司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实现AMOLED玻璃硬屏和之后的固定曲面显示上。当然,很多传统显示公司因为已经将大量投资注入硬屏上,也不乐意自废武功集中精力全面推动下一代柔性显示屏的研发和产业化。少数公司有小团队将之作为研究副业,但都没有全力以赴大规模投入。 也因为全新的柔性显示产业具有的技术挑战性、量产未知性和市场开拓性,柔宇从一开始在这个无人区就会面对很多质疑,有人说是炒作概念、画大饼、忽悠投资人和政府,但都不是事实。每一个创新的行业都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的演变。飞机、汽车、芯片、互联网,人类所有非既有的新领域,正是因为创新者们相信而看见。关键是看方向有没有科学可行性,团队是否踏踏实实在解决问题,并将想法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这一点上, 柔宇人一直非常清醒和坚定 。柔宇团队通过无数次的设计、实验、失败、再实验,2014年7月,终于开发成功了业界第一个厚度仅有0.01毫米的最薄全柔性屏,也正是因此柔宇才开始为国际业界所关注,并且让更多行业的同仁看见柔性屏产业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后,柔宇在深圳又从一片荒草开始自建了建筑面积近40万平米的国际柔性显示产业基地,并于2018年第二季度在全球范围率先实现了全柔性显示屏的点亮投产(此前新闻上报道过的其他“柔性屏产线”实际上都是针对前述AMOLED玻璃硬屏或固定曲面而设计的显示产线) 。 柔宇创新开发了不同于三星主导的LTPS(多晶硅)+RGB OLED的技术路线,通过新型低温半导体工艺成功实现了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高分辨率全柔性显示屏的量产,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固定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企业。此前国内竞争同行恶意传播谣言说柔宇的柔性屏样品是他们制作或者从国外购买等纯属无稽之谈。 尽管一路面对无数的技术挑战和创新风险,柔宇人从未动摇过决心,也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2000多位柔宇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基础原材料、工艺、器件、电路、系统软件到产品设计,先后在国内外积累了25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柔宇也因此被授予广东省和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在2018年中国所有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中排名前十五(数据范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的PCT国际专利申请) 。有些人质疑,为什么在公开渠道只能搜索到柔宇部分专利,这是因为很多专利尚未公开,有一些核心技术的knowhow也不会公开。对于部分报道选择性地只把实用新型专利罗列出来,却故意忽略柔宇众多的发明专利,这种做法纯属误导。 二、关于柔宇的柔性显示产线和量产 在2014年柔宇发布柔性屏技术之后,公司陆续收到了多家国际知名电子企业的投资合作和收购邀约,但柔宇最终考虑与下游客户合作中立性以及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等原因主动放弃了签约,这是实际情况,而非某些报道臆测的技术问题。 柔宇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筹建规划总投资约110亿元的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并于2016年在深圳龙岗正式奠基。从占地面积近10万平米的一片荒草地开始,前前后后6000多位人员参与奋斗了约两年,两个春节公司管理层都在工地上加班。经历了打地基、盖厂房、规划产线、搬设备、调试参数等复杂工程后,在2018年第二季度终于把近千个大型设备组成的产线顺利建成点亮投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投产,和以前业界的其他固定曲面显示产线技术路线、产品定位均有不同。在建设产线过程中,上千名柔宇人坚持不懈,奋力拼搏,才有了产线的成功投产。 期间曾有人担心我们技术的量产成熟度,因为之前没有人做过这个技术路线的大规模量产,投产出货的事实证明我们做了正确的技术创新和选择;也有人认为我们投资110亿规模太小,因为其他传统显示面板企业做类似规模的AMOLED产线动辄投资两三百亿,他们不相信这么小的投资规模能做成。投产出货的事实证明柔宇采用创新的技术路线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体工艺和设备投资,加上团队的高效管理以及众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这条创新的路线是完全可行的。 误会、曲解甚至竞争同行的恶意抹黑,没有改变柔宇团队不断创新的勇气、决心和步伐,却更加激励团队不断战胜困难、克服挑战走向更高的起点。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该产线已经进入到规模量产阶段,良率也在不断快速提升中,比同时期其他传统显示产线的良率更高。 三、关于柔宇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 柔宇在市场上已经服务的客户既包括B2B的企业客户,也包括B2C的消费者客户。 柔宇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客户提供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统称“柔性+”平台)解决方案,已经量产的产品应用行业包括广告传媒(如柔性广告屏),消费电子(如柔性屏智能音箱、无线透明电话、柔性自拍杆),智能家居(如柔性屏家居家电),办公教育(如柔性显示办公系统、柔记智能手写本等),智能交通(如柔性屏车载和机载信息系统等),时尚演艺(如为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文艺晚会定制的柔性屏小红旗阵列)等等。 同时,柔宇也生产自有品牌的B2C终端产品进行销售,包括已上市销售一年多、基于柔性传感技术的智能手写本柔记(在京东近6000条评论里五星好评超过99%、市场销量在同品类居第一,同样在天猫我们也收获大批用户好评肯定),2018年全球首发的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已按计划开始陆续发出产品,由于在柔宇官网和线下预定量较大,排队较长,正在加紧安排生产,也请下单的朋友能够耐心等待,非常感谢理解和支持!),以及2015年开始在各大平台销售的3D移动影院设备Royole-X和Royole Moon,柔性屏时尚套装(2018年中开始在柔宇官网销售,目前已发货至多个国家)等等。 柔宇科技所研发的一系列柔性电子产品,为全球电子消费市场带来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也得到国际诸多科技专家以及权威媒体的关注和认可,以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为例,这款产品被英国著名媒体BBC评为世界通讯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手机,和早期的大哥大以及苹果的iPhone并列;在今年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 CES 2019 )上,获得多项由国际专业媒体评选的 “CES最佳” 称号。柔宇人以做出这款震惊世界的折叠屏手机而感到骄傲。公司上下,众志成城,希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先进,更创新的新型手机。在最近的一些言论中,有人抹黑柔派核心团队成员流失,这也是无稽之谈,是理应受到谴责的。 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此前有报道和竞争同仁恶意使用所谓的“PPT量产”“炒概念”“骗子公司”“深圳三大骗”描述柔宇,不仅严重失实,也是对柔宇科技2000余位兢兢业业从事科技创新和认真服务客户的同事们的极度不尊重,更是对国家和深圳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严重曲解。 四、关于柔宇的融资和政府支持 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资本的双轮驱动。和美国硅谷及国内成功的其他高科技企业发展历程类似,柔宇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内外风险资本、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风险融资扩大企业平台、增强企业研发、扩大量产规模和扩展市场服务,这只是绝大多数企业发展的正常过程而已,柔宇没有任何特殊性。 事实上,我们的投资机构每一轮投资都会做非常详尽负责的尽职调查,并且只有在深刻了解和认同企业的团队、业务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实际进展后,才会与柔宇形成志同道合的合作关系。这也是非常公正客观的市场行为。有些人认为我们六年获得六轮风险投资是“靠讲概念”“靠忽悠”“靠PPT”,这是对于柔宇所在的科技创新行业、柔宇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风险投资和银行融资缺乏最基本的事实了解,完全不客观。柔宇的投资股东包括国内外众多知名的专业机构,如IDG, KIG, 深创投,中信资本,基石资本,保利资本,浦发银行等。 也有人恶意曲解柔宇的发展和政府的关系,很不公正客观。和其他中国企业一样,柔宇过去几年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省市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绝对不仅仅只有柔宇一家,而是广泛扶持了一大批真正具有科技含金量的企业,且筛选的标准极其严格,当然这也是深圳市这么多年以来能够在全球城市创新榜上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资金方面,除了对所有企业的公开政策支持之外,柔宇迄今并没有额外的特殊政策。事实上和其他几家国内显示面板企业相比,柔宇的补贴很有限,这都可以从公开数据得到验证。柔宇过去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赖于市场行为。 五、小结 柔性显示是当今显示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柔性屏折叠手机也是大势所趋。柔宇在柔性显示领域迎难而上,两千多人死磕数年,凭借坚定不移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扎扎实实的技术与产品在国际上率先占据了柔性屏和折叠屏手机领域的一席,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对于一些罔顾业内常识、不尊重创新、歪曲现实甚至恶意中伤、造谣诽谤、黑公关和水军营销、虚假宣传的行为,我们有理由、有责任澄清事实,避免混淆视听。 做从0到1的创新难,做从0到1、从1到N、从N到N+的一系列突破更难。柔宇在发展过程中和很多企业一样曾遇到一些不理解,但团队成员鲜有无谓争论,拒绝打口水仗,一直在努力专注创新、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用事实证明一切,用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回馈客户和社会。 一个创新主体不断扩大、创新意愿不断增强、创新举措不断涌现的社会,必定是创新成果受到尊重、受到保护的社会。我们坚定地认为,不尊重创新的行为必须严厉抵制,只有真正形成尊重创新的氛围,才能调动人们的创新精神,才会有更多人敢于吃螃蟹、冒风险、耐得住寂寞去做真正的创新,这样行业和国家才会越来越有希望,我们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和认可。 柔性屏折叠手机是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产品,市场前景很大,我们非常欢迎更多同行加入,公平竞争,共同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 关于近期一些伪造柔宇员工采访、伪造离职人员发声,以及收黑钱所进行的不实报道、恶意扭曲事实的行为,我们予以强烈谴责,并将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我们也呼吁大家切勿轻易相信和传播谣言,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友善、积极的创新氛围。 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柔宇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也感谢各位合作伙伴一如既往的信任,砥砺前行,我们必将在创新之路上,脚踏实地,再创辉煌。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1月29日[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1月29日 10:29
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 是PPT公司还是真能上市?
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 是PPT公司还是真能上市?

  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量产、技术与上市危机 文 | 锌财经 零柒 幸谷 佐罗 这几天,小米和柔宇的“折叠屏手机第一生产商之争”引爆了科技媒体圈。 指责小米手机“公然造假,价值观很low”的柔宇科技,它的产品如何?是否已经解决量产问题?柔性屏的技术难题到底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锌财经采访了接近柔宇科技的人士和行业专家,并前往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挖到了一些猛料。 叫板小米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小米做出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 第二天,小米创始人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双折叠屏手机公布,小米为什么能够不断创新》,讲述了小米的创新之路。 在林斌发布微博后不久,华为也表示即将发布全球首款5G折叠屏手机。 折叠屏手机一时颇受关注。但没想到这波舆论中杀出了一个程咬金——柔宇科技。其副总裁樊俊超微信朋友圈公开长文开怼小米,文章逻辑也十分清晰:柔宇的柔派手机才具有颠覆式的创新,小米不是第一,因此小米的高管在撒谎,小米的价值观有问题。 柔宇科技高管的朋友圈截图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也在微博直接开怼——“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就这样,一家深圳创业公司的两位高管把自己和小米拉到聚光灯下。小米随后回应,这是“罔顾常识,悍然碰瓷”,小米的柔性折叠屏是和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目前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那么,柔宇科技自己的底气够足吗? 柔宇是谁? 这家公司的全称是“深圳柔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柔性屏幕”的公司。 柔宇科技官网产品截图 主打产品柔派手机售价RMB 8999元起,在价格上可以和苹果手机相媲美。但锌财经点击进入链接之后,却发现消费者必须以“定金+尾款”的方式购买,并且显示的是在预售状态,定金也不可退。锌财经询问对方公关何时能够发货,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其它的产品在其京东旗舰店还是在天猫旗舰店上,其成交数都不多。 柔宇早在2012年就成立,这样算起来,也只比小米小两岁。在融资背景上,各方大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柔宇科技融资历程,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到目前为止,柔宇已经进行了9次融资,估值已经超过50亿美元,融资方中有不少“国家队”,而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并没有怎么吸引到国内手机企业的投资。 接近柔宇科技的平板显示业内人士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曾经向华为寻求融资,但没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术达不到主流的水平。 锌财经独家获得的柔宇科技2015年4月写就的《关于“柔宇科技股权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简介》,提到公司计划于2017年到2019年上市。2016年年初举办的年会上,柔宇科技送出了奔驰和不少现金,可谓一时风光无两。而在2017年9月,它完成了一笔约5.6亿美元的债权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 柔宇科技年会现场 所谓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债权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决企业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不是用于资本项下的开支。 在上述融资资料中,柔宇科技提及,假设各条产品线能够实现量产,2017年全年可以实现1.3亿美元利润,以20倍市盈率计算,公司于2017年底实现26亿美元市值。按照8亿美元的投前估值,预计将实现不低于年化53%的复合回报,企业上市后收益将更为可观。 锌财经获得的柔宇科技融资资料 其中一再提到,公司柔性屏背板及基板技术在行业里具有一定领先地位,具有产业化生产潜力,“可大规模量产的全球独创柔性显示、柔性触摸、以及基于柔性技术的创新智能终端。” 也就是说,决定这家公司能否继续融资以及能否上市的关键在于——量产。 能否量产 柔宇的公开资料显示,柔宇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2018年在深圳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 其实,这里有几个词可以注意:100亿、类六代全柔型显示屏、5000万片。 “100亿”的投入和“5000万片”的产能是什么概念?可以对比下全球其他的面板生产商的投入产出比: 各OLED生产商的投入产出数据。信息来源于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平板显示行业专家张原峰告诉锌财经,“国内最大的柔性AMOLED面板屏幕产线生产商京东方,一条设计产能为4.8万片/月产能的6代柔性AMOLED产线的投资达到了465亿元”,这个投资规模基本针对主流设备类型和工艺路线,相似设计产能工厂的投资体量不会相差过多。 张原峰帮锌财经仔细算了一下投入成本,一个厂房的建设投入,可能动辄十几亿起。关键是这个行业的核心设备属于垄断供应,投资高峰期设备采购都比较困难,比如,佳能的Tokki真空蒸镀机设备每台报价一亿美金起,以三星、京东方等厂家的行业地位,才能确保有能力买到类似的关键设备,如果算上其它配套设备,整套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更是价值不菲。 “柔宇用风险投资的模式来做这么重的行业,从后续持续能力上,我对它不很有信心。不是买一台设备就可以,后续还要买材料,技术研发,相关的厂房和设备改造,要持续不断进行投入,100亿远远不够。“王振说。 他解释在平板显示行业,本就是重投资,买一台设备,产能不大,成本降不下来,更不敢开发生产能力,是恶性循环。 如果要达到柔宇科技官网所宣称的年产值“5000万片”,需要怎么做呢? 在包括OLED器件领域的平板显示行业内,良率(合格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王振告诉锌财经,如果按照40%的良率来计算,柔宇官网号称的“5000万片产量”,按照其产品规格,至少需要30K(3万片)的母玻璃去切割,而这个投资数额至少在250亿元;如果要在柔宇给出的100亿左右规模的范围内完成产线投资,那它的良率需要跟三星当前的水平一致,甚至更高。 锌财经今日亲自奔赴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高桥社区环坪路6号的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并从正在工作的员工口中得知,柔宇的柔性屏目前已经投产,但是还未能达到量产的阶段,原因是良率很低,工艺很难突破。另外,手机整机虽然已经有样品出来,但距离量产依然很遥远。 这意味着,距离柔宇科技的手机大量上市,还远得很。 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科技宣传的类六代全柔型显示屏生产线,其实就是行业内定义的5.5代线,而这个类型的产线,已经没有主流设备厂家提供设备了。技术上,目前柔宇使用的工艺路线,实质是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通常应用在大尺寸显示技术上面,在小尺寸上,目前只有柔宇一家。这是他们的差异化,但还没看到量产成果。” 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柔宇科技在3个月内拿到40亿订单。王振说,“我们进行过市场研究和客户沟通,没有了解到哪家企业订购了柔宇的产品。”而柔宇官方也没有公布过其客户。 锌财经从柔宇的工厂工人口中得知,目前柔宇类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每天都在运行。张原峰也表示,面板企业的厂房是24小时运转,全年无休。因为很多加工参数需要维持稳定,如果一旦停了,需要恢复的时间很长,无法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生产状态。良品率比较低的情况下,维持厂房运作和设备开机,需要投入的代价很高,无异于烧钱。 锌财经前往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是PPT公司还是真能上市? 从建立至今,柔宇活跃在各种发布会和行业大会中。 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厚度仅为0.01毫米的世界上最薄的柔型显示屏; 2015年,发布全球首创可折叠式超高清VR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 2016年,宣布其柔性电子弧形汽车中控几智能家居系列新品被路透社评选为“2016年度CES最佳”; 2017年,在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发布智能手写本柔记RoWrite; 2018年6月,宣布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 2018年7月,柔宇柔性屏时尚套装出现在俄罗斯世界杯现场,并于11月亮相巴黎时装周; 2018年10月,推出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柔派,被BBC列入进化标志榜。 除了频繁地用PPT介绍自家业务,能在市场上激起声响的产品几乎没有。 柔宇展出的折叠屏手机尚未大批生产并卖出,很难判断其质量。 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在历届发布会展示的样品确实可以显示,但那种状态的面板只是半成品,并不能直接使用。在业内,OLED面板厂都有能力生产所谓0.01毫米的半成品显示器,但如果需要真正的投入使用,必须要经过玻璃、或者其他柔性的介质封装工艺,把屏幕保护起来。如果将未封装的半成品直接接触氧气、水蒸气,3-5天就会损坏。 即使真的成品做出来,体验也不一定好,因为需要加保护机制,会比较厚重,亮度也比不上液晶屏。 在创业圈内,基本上有一条默认的规律:早期讲故事,后期讲产品。柔宇基本上也遵循了这个规律。 从往后的发展历程来看,柔宇科技除了发布过几款手写本、VR眼镜之外,其主打产品一直未能量产。 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告诉锌财经,这次的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小米的“折叠屏概念手机”,就相当于被人从手里抢了饭碗。由于失去了先发优势,若是下次再去向投资人讲故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并且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目前到了E+轮,柔宇也急需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有柔宇内部人士向锌财经爆料,柔宇也曾想尝试小米这次的双折叠方案,但也由于难度太大而放弃。另一边,柔宇高层却不顾产品技术的不成熟,想要在短期内上市,因此柔宇的手机团队成员也流失了很多。这些情况,王振告诉锌财经,“基本是对的,我们了解的也类似。” 锌财经今日向柔宇科技公关询问关于后续融资,上市计划,产品量产等方面的问题,截至发稿前对方未有回复。 柔宇科技一步步走到现在也并不容易。在估值规模上,已经属于独角兽,并且是当地的明星企业。但就像王振所说,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消耗资金、人才、设备的重型科技投入,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并不是靠营销能够做成的。 “这也是行业内几乎没企业把‘半成品’拿出来大肆宣传的原因。第一,这东西没法用,第二,折叠屏在C端的需求上依然没有达到非用不可的程度。”在王振看来,柔宇科技这次喊话小米,也有捆绑营销的嫌疑。 王振表示,按照企业性质来说,柔宇科技是供应商,小米是终端业务企业,两者在产业链的位置不同,“柔宇科技需要C端产品,来维持风投对它的关注度,博眼球,维持热度。” 随着小米、华为、三星在折叠屏上的进展,柔宇如果再沉寂下去,恐怕之后的融资和上市之路难走。 王振告诉锌财经,现在有传言说柔宇科技即将在科创板上市,作为一家独角兽,“从应用科技创新方面,它代表了一定的层次和领域,所以这个机会给它也不能说过分。但是行业里那么多兢兢业业的面板企业都没办法上市,从行业内部来讲是有点不公平的。” 在他看来,这只独角兽泡沫很大,因为收入不高,销售数量也没公布。据他所知,国内的消费电子、手机、平板电脑等,很少有企业买柔宇的屏幕。 “他们的技术还停留在实验阶段,没经过量产的验证,要做成产业,很难。”王振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振为化名)[详情]

界面 | 2019年01月28日 08:41
小米柔宇科技互怼:折叠手机是谁的创新
小米柔宇科技互怼:折叠手机是谁的创新

  小米柔宇科技互怼 可折叠手机是谁的创新 段倩倩 手机行业里的唇枪舌剑早就不是稀奇事。这次的主角是手机公司小米和面板厂商柔宇科技。关于谁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可折叠手机,彼此产品有没有创新,双方火药味正浓。 谁的创新 事情起因是小米集团总裁林斌的一条微博。他称在攻克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小米做出第一部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部双折叠手机。 但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予以回应,言辞激烈地表示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由柔宇发布,“发布各种(柔性屏)概念手机的公司越来越多,除了三星LG,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 小米在后续回应中表示,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折叠手机的柔性折叠屏幕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组件,但屏幕之外同样还涉及结构、堆叠、元器件定制、交互设计、系统适配等诸多关键创新领域。而在小米双折叠手机中,上述方面都是小米自主创新研发的结果。 “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小米称,“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I’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一位接近维信诺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林斌微博所言可折叠手机屏幕供应商正是维信诺。 在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柔性屏是柔宇等面板主场,作为手机公司的小米宣称“攻克柔性折叠屏技术”时,面板公司会感到紧张。 “可折叠屏手机目前总体处于概念阶段,由于经济环境不太好,实际上手机销售不太乐观,魅族、vivo、华为等手机厂商推出的新品都是概念机型,来引起想购买手机人群的关注,让他们知道自己手机产品是有创新的,借此锁定现有产品的销售。”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第一财经表示。 抢攻可折叠热点 “从产品创新来说,折叠手机肯定是手机行业2019年最大热点之一。”孙燕飚对第一财经表示。 不只是柔宇和小米,折叠屏已经成了手机厂商兵家必争之地。 华为方面表示,将在2019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5G手机;此前,三星表示将会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一款采用InfinityFlex折叠显示屏的手机;vivo、OPPO也曾表示即将推出折叠屏手机。 但行业对折叠手机渗透率普遍持保守态度。“目前手机市场已经饱和,所有厂商都在思考如何改变手机型态刺激更多需求,厂商认为折叠式手机是一个有潜力的设计形态。但受限于技术门槛高,需要更多时间调整产品设计与品质,我们认为初期产品渗透率不会太高,2019年大概仅占整体智能机市场0.1%,2021年突破1.5%。”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分析师范博毓对第一财经表示。 “以手机发展趋势来看,从小屏到大屏再到全面屏,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大屏是有需求的,但这个需求是建立在完美显示效果上的,而不是说有了大屏后显示效果就要倒退。”孙燕飚称,“折叠手机最大的问题是完整展开后的显示效果是否和展开前一样,或者说能否很接近。物理性折叠会带来折叠的转轴,中间缝合部位显示效果是有问题的。” 在孙燕飚看来,折叠屏手机从创新层面的确是创新,但必须靠应用拉动。类似于此前双屏手机——双屏手机另外一个屏幕作用有多大,这使双屏手机不能成为一个潮流,只会是一个创新。[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1月28日 03:40
小米回应柔宇炮轰:双折叠手机系自研 对方碰瓷
小米回应柔宇炮轰:双折叠手机系自研 对方碰瓷

   视频丨小米回应柔宇炮轰:双折叠手机系自研 对方碰瓷误导公众 每日经济新闻 1月24日,柔宇科技副总裁炮轰小米,“全球首款双折叠屏手机”是三无(无技术、无量产、无整机)概念机。对此,小米今日公开回应称,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小米称,柔宇科技的指责是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1月25日 16:54
小米柔宇隔空掐架:真首款还是假宣传?
小米柔宇隔空掐架:真首款还是假宣传?

  企业应该把关注点放到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上,不要一味地追求绝对性的概念来炒作营销,更不要通过虚假的信息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选择。[详情]

新浪法问 | 2019年01月25日 15:30
小米柔宇之争:是小米的创新焦虑症犯了吗
小米柔宇之争:是小米的创新焦虑症犯了吗

  小米的创新焦虑症 在创新颜面这种事情上,小米是吃过亏的。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李瑶 临近年关,本应相安无事,等着过个好年,但,有人偏要惹出些是非来。 一切的起因,是2019年智能手机行业的一大热点——折叠屏手机。 事情并不复杂:首先主角分别是小米和柔宇。小米,就是雷军的那个小米。至于柔宇,科技圈外人可能不大了解,不过即使是科技新闻工作者,在2018年10月之前,知道柔宇的其实也不多。 2018年10月发生了什么?简单来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FlexPai柔派。 这可了不得,要知道,别说柔宇科技,即便是三星、苹果、华为这样的业界顶尖企业,至今也没搞出能量产上市的折叠屏手机。 这基本等同于中美俄等大国还在争论下一代战机该怎么设计、怎么投产的时候,某犄角旮旯的一个八线小国家,突然宣布,我们已经造出来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只是个前情提要。因为至今,你在主流电商平台上还买不到柔宇的折叠手机,所以我们还是回到这几天发生的是非上。 谁在撒谎 事情的开始,是小米总裁林斌在1月23日通过微博展示了小米的首款双折叠手机。 秀一下自家的好东西本无可厚非,但要命的是,林斌特别强调了一句,“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这有人就不乐意了。 第二天,柔宇科技的董事长、CEO刘自鸿通过个人微博放话,“When they go low, we go hard.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配图为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朋友圈的一番评价。 樊俊超的评价很长,中心思想就是某公司很low,“全球第一台”“攻克技术”什么的,都是吹牛、造假,他家这玩意就是个三无(无技术 无量产 无整机)概念货,并表示,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由柔宇发布。 没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骂的就是小米。 25日下午,小米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500来字,中心思想大概就是,柔宇纯属瞎扯。 到底谁有理?是小米吹牛,还是柔宇碰瓷? 很抱歉,即便综合了公开信息、企业内部人士消息以及一些小道消息,我们都没法下定论。 因为,还是那个前置问题:不管是哪家,产品都还没生产或大批量生产。 空口白牙的东西,怎么说都有理。 焦虑症犯了 两家企业为了个普通消费者短时间内还摸不到的产品,争得面红耳赤,究竟是何苦来哉? 形式主义一点的说法,叫保卫创新者形象。 实际一点的呢?焦虑,满屏的焦虑。 先说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柔宇。 按照官方资料,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比小米小两岁,是一家OLED面板厂商。 虽然名气不大,但柔宇至今已经进行了9次融资,估值超过50亿美元。金主队伍中不乏IDG、深创投、中信资本等级别的大佬。 作为科技产业里的供应链厂商,这类公司一般不太愿意站在聚光灯下,都习惯闷声发财,比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友达、群创,等等。 柔宇“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做屏幕走到做手机,和小米这种原本可以搞合作的企业怼了起来,很大程度上,也跟这停不下来的融资有关。 有媒体搞到一份2015年C轮前柔宇科技的融资资料,在投资期限一栏,写道,公司计划在2017~2019年间上市。 其中吸引投资者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大规模量产的全球独创柔性显示、柔性触摸,以及基于柔性技术的创新智能终端”。 但现在,首款柔性屏手机还未大规模上市,就有小米之流搞事情,要把全球首款的名头抢了去,这分明就是“抢我饭碗、断我财路”。 所以,柔宇得焦虑。 小米呢?也焦虑。因为早先吃过这方面的亏。 2016年,小米最先提出了全面屏概念,还拿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全球首款全面屏”产品MIX,说是引领潮流也不为过。 但这之后,苹果、华为、OPPO、vivo、荣耀……一大堆新奇、好玩、有创意的全面屏手机出现,盖过了小米的风头。 风头没了不要命,关键在全面屏换机潮中,它影响到销量——2018年,小米手机国内的出货量稳健地落后于华为、OPPO、vivo,位居老四。 2019年,行业热点指向折叠屏:华为宣布将在2019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5G手机;三星也表示将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折叠屏手机;OPPO、vivo也有推折叠屏手机的计划。 如此形势下,小米要想借新技术潮流让出货量回升、找回昔日荣光,先声夺人总会多一些赢面。 这时候被人指着鼻尖,骂是个骗子,那同样是“毁我清誉、断我财路”,于名于利,都得回怼一波。 真的押中宝了吗 小米和柔宇争来争去,都是基于一个前提:折叠屏手机市场前景无限光明。 但很遗憾,到现在为止,还没人敢打包票。 一方面,折叠屏对厂商的研发和技术配套能力要求极高,在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之前,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 虽然目前相关厂商都没有公布具体细节,但透过各家专利,我们大致能知道,所谓的折叠屏,就是用新材料代替现有的显示基板,让它变软。 看起来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对于手机这种内部空间几乎已经到极致的超微型计算机来说,搞折叠屏,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用玻璃了,代替玻璃的新材料,总要经得起几十万上百万次的弯曲损耗吧? 屏幕折叠了,电池、系统、软件、应用也得想办法跟着一起折叠吧? 整机掰弯了,电路板和元器件在折叠同时得保证安全吧? 器件更新了,要大规模上市,供应链的产能总得跟上吧? 总之,没一个是软骨头。 能否跨越这些硬件障碍,拿出一款真正完善的产品,真不是简单做个工程样机,或者展示个概念机视频,就能实现的。 另一方面,迈过硬件的门槛,还有消费者接受度的挑战。 智能手机从小屏到大屏再到全面屏,消费者的感受除了越来越大以外,其实没有本质改变,手机交互的显示效果始终是在一个屏幕上。 折叠屏手机看似一项重大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的价值很大程度还取决于应用与体验。 此前某手机厂商曾推出同样酷炫的双屏手机,为“他拍”“分屏”等应用提供更优操作。但真正到消费者手里后,大家才发现,这些所谓的新奇应用,并非真正的高频或刚需应用。 当然,不否认创新精神,也不否定未来需求的不可预见性,但折叠手机如果不顾及用户体验,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那简直就是耍流氓。[详情]

小米柔宇之战: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小米柔宇之战: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小米柔宇,谁能折叠? 中国企业家杂志  已争斗近一周的小米与柔宇似乎都希望冷处理,但各路敏锐的媒体却嗅到了双方都不愿被关注的一面,那就是,折叠屏手机果真是刚需吗?它距离成熟还有多远?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雷生 编辑丨齐介仑 头图来源丨中企图库 又是一场万众瞩目的口水仗。 雷军或许没有想到的是,在1月10日他对着友商喊出“友商有本事来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不到半个月后,真的有人上门叫阵。 来的却是手机市场的新人——柔宇科技。这家以超薄柔性显示屏产品已在业界初展头角的独角兽公司,在2018年10月30日对外发布了一款折叠屏手机——柔派,后者的核心卖点是“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 2019年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小米折叠屏手机的工程机已经面市,同时配了一段演示视频。在短短的200字介绍中,林斌提到,小米“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这一预热视频迅速成为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愤怒批判的靶子。 在朋友圈900多字的回应中,樊俊超直指小米的双折叠屏手机只是用无法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和工程样机,就宣称自己攻克了柔性显示屏技术,存在抄袭的嫌疑,而且全球除了三星和LG,其他厂家距离整机上市销售还有十万八千里。言辞颇为激烈。 当日晚间,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发表微博进行反击:“这都可以碰瓷?我们做自己的双折叠工程概念机怎么又碍着谁了?喜欢的话可以各自做嘛,不明白为啥急着跳脚。” 1月25日,小米公关部对外发表声明,在对自己的技术研发进行解释、否认拿供应链的样机刷MIUI等指责后,如是回击柔宇的声讨:“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柔宇此后开始选择沉默。但树欲静风却不止,1月28日有媒体刊发长文,对柔宇的融资、技术实力、量产、销售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质疑。1月29日,柔宇对此发表长篇声明,对提及的问题进行回应。 已争斗一周的双方,似乎都希望冷处理,但敏锐的媒体却嗅到了涉事双方不愿被关注的一面:对于小米而言,接下来它将如何面对日益残酷的手机市场竞争,特别是被指产品创新乏力,以及当下股价下跌等诸多烦恼;而柔宇则要面对的是自己是否是一家“骗子”公司这样严厉的指责,尤其要竭力证明的是自己最为看重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到底有着怎样的前景。 暗战抢首发 小米折叠手机官方露面的时间颇为微妙。 因为就在这次官方曝光的一天后,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就对外表示,华为将于2月25日~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推出一款5G折叠屏智能手机。小米的提前曝光,比华为抢先了一天时间。 有资料显示,华为在此前对推出5G智能手机拟定的时间表是2019年6月,此番2月底即推出,意味着华为将这款5G折叠手机的发布计划大大提前。 想要抢先一步的还有三星。1月9日,三星高管向媒体确认,三星将会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一款折叠显示屏的手机。此后不久,《华尔街日报》就得到消息称,2月20日,也就是华为5G折叠手机发布前4天,三星将会在新品发布会上展示可折叠屏手机。 早在2018年8月三星Galaxy Note9的发布会上,三星移动部门总裁高东真就表示,“不会让外界(等折叠屏手机)太久”,因为三星不想把世界第一只可折叠屏幕手机的头衔被别人抢走。 几乎是一场关于时间与顺序的暗战。 实际上,柔宇在2018年10月31日正式发布折叠屏手机这一时间点,也被外界认为做过巧妙的计算。就在柔宇这场发布会后一周,三星在开发者大会上对外公开展示了一款可折叠手机。 访谈类商业新媒体《我有嘉宾》创始人吴婷曾经问过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提前三星几天发布是不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刘自鸿并没有正面回应。几番追问之下,他略带深意地用玩笑结束了这一话题,“或许你多请我喝几次咖啡,我可以告诉你”。 刘自鸿。来源:中企图库 实际上,抢首发正在成为手机行业明争暗斗的焦点。 2014年,跟随苹果技术脚步多年之后,荣耀率先采用了双摄像头模组。这一举提高了荣耀的品牌形象,甚至在两年后苹果也开始采用双摄像头时,被嘲笑为抄袭中国手机厂商的技术。 在手机半导体行业,苹果与三星曾一度引领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华为的超越与三星的崩塌,安卓手机技术的引领者已经开始变成中国公司。中国手机厂商们在全球范围内首先采用了屏下指纹、全面屏等技术。 驱动中国手机厂商们如此动作的,正是中国手机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 1月28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8全年出货量数据,中国市场去年全年总出货量跌幅超过14%,但前五名手机厂商总体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73%大幅度增长到2018年的88%。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已经变成巨头之间刀刀见血的厮杀。在相互之间差异化日益不够明显的背景下,一个产品的任何一个技术创新都有可能成为打开局面的利器,更别提折叠屏,这样一款据称可以拥有颠覆性应用的产品。 折叠屏真的是刚需吗?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折叠屏抱有乐观态度。 在接受《我有嘉宾》采访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就表示,他对于折叠屏是否为用户刚需存疑。 柔宇的柔派手机发布后,微博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声音。不少人在相关新闻下面留言称,折叠屏真有必要吗? 更重要的是,在价格如此昂贵(柔派8999元起,华为、三星折叠屏手机据称可能超万元)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短期内成为大众消费品的难度颇大。 不过手机业内人士似乎并不怀疑折叠屏的方向。从2011年第一次对外展示可折叠屏以来,三星就一直被认为自己是这一方向上的领先企业。三星高级副总裁Hark-sang Kim曾发表评论称,如何在保持手机便携的同时使屏幕更大,答案就是可折叠屏幕。 “折叠屏是未来技术的方向,但是折叠屏目前的成本和各个方面的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制约和挑战。”不久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荣耀总裁赵明表示。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对36氪表示,综合当前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该产品的真正的使用价值、折叠屏的成本等因素,他不不认为2019年柔性屏会爆发。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不过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的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将达到17亿部,这意味着5年之后,可折叠屏手机所占比例可能依然较小。 “你看哪个出来的折叠屏是满足大家需要的?”面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荣耀是否急于投入折叠屏市场竞争”这一问题时,赵明表示,“这里有很多基础的东西要突破,不仅是概念的。从产品概念到技术面世、到真正的商用,就是看谁走得最好,因为接下来会有很多折叠屏产品,但是谁解决得最好,就看各自本事了”。 相比较公认的折叠次数与弯曲半径两大技术挑战,或许对于折叠屏而言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良率,如果良率过低,那么就会使单片折叠屏成本过于高昂,使用户难以承受。 这恰恰是媒体质疑柔宇最致命的问题所在。锌财经援引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员工的发言表示,柔宇的柔性屏良率不高,工艺很难突破。 对此柔宇在声明中回应称,公司投资110亿元建设的量产产线,已经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到规模量产阶段,良率也在不断提升中,“比同时期其他传统显示产线的良率更高”。 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就把“保密”作为公司最为重要的工作,以至于在初期招人时,进入这家公司的员工甚至不知道公司主要在做什么,能凭借的只有对介绍人以及创始团队的信任。 《中国企业家》此前曾对刘自鸿有过数次采访,他曾透露,在2014年柔宇超薄柔性显示屏对外发布后,前来寻求合作甚至收购的企业家络绎不绝,柔宇原本只想做一家不布局重资产的公司,然而在寻找厂商合作制造柔性屏时发现,常常需要在没有任何合同保障的情况下,拿出自己的技术秘密。这让他最后决定自己建设产线。 从2015年开始建设产线并投产距今已过去三年有余,在这三年时间里,京东方、维信诺等国内多家厂商也在布局柔性显示屏。不同时期的电视新闻报道显示,它们柔性屏的卷曲半径在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刘自鸿曾苦恼于整个折叠屏手机产业链的不成熟,单单只有柔性屏仍然很难制造出折叠手机。在对C端产品的研究上,他曾透露,柔宇计划只研发解决方案,带动上下游应用,之后把这部分应用方案作为知识专利,授权给合作伙伴。 而如今,柔宇的C端产品已经有柔派手机、柔性屏服装、柔性屏小红旗、柔记智能手写本等产品问世,这让外界很难分辨柔宇到底是一家以To C消费电子为主的公司,还是To B业务为主的半导体公司。 风波激荡,有关折叠屏的争议仍在继续发酵。它所辐射的范围,绝不仅仅是小米与柔宇这两家公司而已。 [详情]

柔宇科技回应碰瓷质疑:无意进行任何碰瓷炒作争论
柔宇科技回应碰瓷质疑:无意进行任何碰瓷炒作争论

  柔宇科技发文回应“碰瓷”质疑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石飞月)1月29日,对于公司高管和小米之间关于柔性屏的争论,柔宇科技在微博发布长文回应,称无意进行任何无谓的碰瓷、炒作和争论。 柔宇科技在声明中介绍了自己的创立、柔性显示技术、量产、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该公司表示,柔性屏折叠手机是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产品,市场前景很大,非常欢迎更多同行加入,公平竞争,共同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 2018年10月31日,柔宇发布了折叠屏手机,号称“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手机”;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小米做出第一部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部双折叠屏手机。1月24日,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朋友圈炮轰小米,称小米双折叠手机是买的别人尚未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幕和概念机,小米宣称的“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随后,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也发朋友圈声援。 对于柔宇高管的指责,小米公司回应称,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公司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柔宇可折叠手机发布之后,京东和天猫等平台都没有产品出售,柔宇官网设置的是预售模式,但一直没有用户评论,似乎还没有消费者拿到货,于是出现了一些质疑柔宇产能的舆论。对此,柔宇科技表示:“已按计划开始陆续发出产品,由于柔宇官网和线下预订量较大,排队较长,正在加紧安排生产。” 至于融资问题,柔宇科技也作出了回应:“有些人认为我们六年获得六轮风险投资是‘靠讲概念’、‘靠忽悠’、‘靠PPT’,这是对于柔宇所在的科技创新行业、柔宇的实际发展情况、风险投资和银行融资缺乏最基本的事实了解,完全不客观。柔宇的投资股东包括国内外众多知名的专业机构,如IDG、KIG、深创投、中信资本、基石资本、保利资本、浦发银行等。”[详情]

柔宇回应质疑:最近一季度签约额达40亿元
柔宇回应质疑:最近一季度签约额达40亿元

  柔宇回应质疑:最近一季度签约额达40亿元,多款终端产品可量产 小米和柔宇的舌战同时引来了外界对于柔宇的质疑。 某种程度上,柔宇身上最大的标签是“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厚度仅有0.01毫米的最薄全柔性屏”。在此光环加持下,柔宇频频融资,背后不乏IDG、深创投等明星机构,最新的E+轮融资估值近50亿美元;2015年下半年柔宇开始筹建规划总投资约110亿元的全柔性屏量产线,2018年下半年发布全球首款柔性屏可折叠手机。 公众的质疑在于,这家风光无两的公司主打产品柔性屏能否量产,产品有多少创新在。1月29日,柔宇对外回应称,全柔性屏量产线2018年第二季度顺利建成点亮投产,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到规模量产阶段。 自成体系的技术路线 从20世纪初开始,主流显示屏行业先后经历了从CRT(阴级射线管)到LCD(液晶显示屏)再到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级管)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柔宇的争议之一在于柔性显示技术自成体系。 “折叠屏从技术层面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柔宇,有自己的显示技术路线;柔性MOLED产品也分为两种,一种代表厂商是三星,一种是LG、京东方等面板厂商。”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第一财经表示。 在AMOLED显示技术上,三星是主导者。2011年前后,三星和LG分别量产了用于智能手机的AMOLED硬玻璃显示屏;在此基础上,三星又于2015年左右实现了AMOLED固定曲面显示技术的量产。 但在柔宇看来,AMOLED最有前景的应用并非硬玻璃显示屏或固定曲面显示,而是柔性显示。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温特性,因此无法照搬传统LCD或者AMOLED产业技术,需要重新规划和定义整套材料体系、工艺流程、器件结构、电路设计和产品设计方案,这正是柔宇攻克的方向。 2014年7月柔宇开发出业界第一个厚度仅有0.01毫米的最薄全柔性屏;2015年下半年柔宇开始筹建规划总投资约110亿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并于2016年在深圳龙岗正式奠基,2018年第二季度点亮投产。 但面板行业需要技术积累和资金沉淀。作为一家年轻又“自成体系”的创业公司,外界质疑柔宇拥有多少核心专利,面板产品能否实现量产。 柔宇回应称,柔宇创新开发了不同于三星主导的LTPS(多晶硅)+RGB OLED的技术路线,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固定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企业。 以投资规模来说,安信证券一份研报指出,京东方6代柔性AMOLED一期产线投资金额为220亿元,六代柔性AMOLED二期产线投资金额为245亿元,6代柔性AMOLED产线投资金额为465亿元,要远远超过柔宇。 “也有人认为我们投资110亿规模太小,因为其他传统显示面板企业做类似规模的AMOLED产线动辄投资两三百亿,他们不相信这么小的投资规模能做成。投产出货的事实证明柔宇采用创新的技术路线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体工艺和设备投资,”柔宇在回应中表示,“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 终端产品能否量产? 2018年10月,柔宇发布全球首款柔性屏可折叠手机柔派。 “柔宇做柔性显示这么长时间,它也在寻找应用场景。现在看来,折叠手机会成为柔性屏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使柔宇科技这些年来投入能落地。技术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提高,才能把供应链跑通。”孙燕飚称。 这款售价8999元起的手机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惨淡;在柔宇官网,这款手机为预售状态,下单后无法即时发货,外界因此怀疑这款产品无法实现量产,又有多少前景。 柔宇在12月29日的回复中表示,柔派已经实现量产。此外,柔宇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客户提供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统称“柔性+”平台)解决方案,已经量产的产品应用行业包括广告传媒(如柔性广告屏),消费电子(如柔性屏智能音箱、无线透明电话、柔性自拍杆),智能家居(如柔性屏家居家电),办公教育(如柔性显示办公系统、柔记智能手写本等),智能交通(如柔性屏车载和机载信息系统等),时尚演艺(如为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文艺晚会定制的柔性屏小红旗阵列)等等。 至于专利,柔宇在1月29日的回应中表示,柔宇在2018年中国所有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中排名前十五(数据范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渠道只能搜索到柔宇部分专利,这是因为很多专利尚未公开,有一些核心技术的knowhow也不会公开。  [详情]

柔宇回应技术质疑:积累2500余项知识产权
柔宇回应技术质疑:积累2500余项知识产权

  柔宇回应技术质疑:积累2500余项知识产权,产线已点亮投产 记者 | 饶文怡 柔宇最后也表示,对于目前外界流传的不实报道、恶意扭曲事实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并将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   1月29日,针对最近网上所出现的一系列负面评价,柔宇科技进行了公开回应。 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总裁林斌公布了小米首款双折叠外翻智能手机。根据小米方面的介绍,小米双折叠手机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以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这应该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对此,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小米的这一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表示,小米买了别人尚未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幕和概念机,并将此称为自己研发出来的机型,是一种抄袭模仿的行为;而柔宇则已经在2018年10月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的柔性屏手机。 小米也很快回应称,“并非供应链能够提供折叠屏幕就能马上形成折叠手机,这是对产品研发的误解和不专业”,“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并称“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之后,有关柔宇的技术能否量产等质疑也随之出现。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18年8月,投资方为招商银行、盈科资本等,在柔宇科技此前的投资人名单中,深创投、松禾资本等在深圳知名度比较高的机构都在其中。技术方面,柔宇科技曾经发布厚度仅为0.01毫米的柔型显示屏;也曾经发布过智能手写本柔记RoWrite、VR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等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柔宇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2018年在深圳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 在这次的回应声明中,柔宇科技也对外界就公司技术等方面提出的质疑进行了解答。它们表示,柔宇从2012年创立时就决定瞄准和挑战下一代柔性显示产业化,目前已经先后在国内外积累了25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但目前很多专利尚未公开。 产品量产方面,柔宇称,2018年第二季度已经把近千个大型设备组成的产线顺利建成点亮投产,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 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方面,柔宇表示,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服务的客户既包括B2B的企业客户,也包括B2C的消费者客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产品包括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解决方案、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家居产品、办公教育产品等。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柔宇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外界“PPT量产”、“炒概念”、“深圳三大骗”等描述严重失实。 柔宇最后也表示,对于目前外界流传的不实报道、恶意扭曲事实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并将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详情]

与小米互怼后柔宇首发声:无意进行碰瓷、炒作和争论
与小米互怼后柔宇首发声:无意进行碰瓷、炒作和争论

  文 | 陈彦旭 8号楼工作室 近日,折叠手机引柔宇小米互怼,继小米对外发布声明后,1月29日上午,柔宇发布声明,称认识到有很多人对柔宇善意的支持,也发现存在一些恶意曲解,甚至编造的抹黑言论,误导公众。在此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柔宇科技无意进行任何无谓的碰瓷、炒作和争论。 声明还提到,此前有报道和竞争同仁恶意使用所谓的“PPT量产”“炒概念”“骗子公司”“深圳三大骗”描述柔宇,不仅严重失实,也是对柔宇科技2000余位兢兢业业从事科技创新和认真服务客户的同事们的极度不尊重,更是对国家和深圳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严重曲解。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对外展示了一段小米折叠屏手机的视频。这段视频却引发了发布过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的柔宇科技对小米的折叠屏手机的炮轰。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称,小米的双折叠手机是拿了别家尚未量产的折叠屏概念机过来“显摆”。小米宣称的“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 樊俊超称,目前市面上,除了柔宇、三星和LG,其他厂商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谁要不服就把产品拿出来卖,少瞎逼逼,不要在国际上像个缩头乌龟而只会在国内炒概念以假乱真混淆视听。” 对此,小米1月25日对外发布声明,称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其中包括结构、堆叠、元器件定制、交互设计、系统适配等诸多关键创新领域,这些都是小米自主创新研发的结果。 小米还表态,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同时小米认为,折叠屏手机是业内共同关注的热点创新方向,市场很大,真正专注研发,才能推动创新竞争共同进步;也只有真正专注研发,拿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尊重。 专题:小米和柔宇科技深陷柔性屏之争 柔宇怒怼小米柔性屏:不仅只抄袭没创新 还公然造假 小米回应柔宇质疑:罔顾业内常识 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以下为声明全文: 近日,各界同仁和媒体朋友很关注我司与同行间的争论以及我司的发展情况,我们对大家的关心深表感谢。我们认识到有很多人对柔宇善意的支持,也发现存在一些恶意曲解,甚至编造的抹黑言论,误导公众。在此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柔宇科技无意进行任何无谓的碰瓷、炒作和争论。 柔宇科技自2012年创立以来,从深圳不到一百平米的小办公室开始,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已从3个清华和斯坦福校友组成的小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由20多个国家和地区2200余人组成的创新科技公司 。柔宇科技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和踏实奋斗为立身之本,将主要精力放在下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尤其是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及相关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服务上。 一、关于柔宇的柔性显示技术 在谈及柔宇的技术之前,我们先简述一下传统显示技术的发展历史。主流显示屏行业从20世纪初开始先后经历了从CRT(阴极射线管)到LCD(液晶显示屏)再到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LCD的兴起可追溯至1993年前后,当时日本和韩国建立了第一批LCD产线,尽管当时全球也没有现成的LCD量产产线,但他们相信LCD是未来的主流技术,所以大胆投入并储备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和上游产业链资源,取得了先发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成功。 中国在2002年前后开始进入LCD产业化领域,并在随后十几年投资了过千亿资金给国内几家显示屏公司,使得中国显示屏产能一路攀升至全球第二, 仅次于韩国。中国LCD产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路线较大程度依赖于从日本、韩国进口,毛利率也一直较低。21世纪初,业界开始关注研究AMOLED技术,因为它所具有的主动发光特性比传统LCD带来更好的功耗、色域、对比度、视角等性能。2000-2005年期间,不少传统显示公司先后加入其中,但因为当时AMOLED技术挑战难度大 、供应链不成熟 、OLED材料不稳定等原因,大部分公司又先后退出,仅有LG和三星极少数公司得以坚持,所以在2011年前后三星和LG分别量产了用于智能手机的AMOLED硬玻璃显示屏。受此影响,各大显示公司又重新建立信心逐渐回归到AMOLED产业之中。2015年前后,在AMOLED玻璃硬屏的技术基础上,三星又率先实现了AMOLED固定曲面显示技术的量产,并主导了LTPS(多晶硅)+RGB OLED的技术路线用于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高分辨率显示屏。此后其他显示面板企业也纷纷大力跟进AMOLED玻璃硬屏和固定曲面显示,几乎全部采用了三星主导的该技术路线。 实际上AMOLED最有前景的应用并非前述玻璃硬屏(Flat Display)和固定曲面显示(Curved Display), 而是柔性显示(Flexible Display) 。这里有个概念需要澄清,固定曲面显示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柔性显示,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屏幕到了用户手中是否仍然能够承受多次可靠的弯折或者卷曲变形,技术难度有很大的不同。与传统玻璃硬屏或者固定曲面显示相比,可自由弯曲折叠的柔性显示屏技术难度极大,它需要在微米量级的超薄柔性薄膜上,通过数百步半导体工艺流程,将近百种微纳米材料制作成数千万个性能均匀且稳定可靠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发光器件阵列,并且能够可靠承受十万次以上的弯折。由于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温特性,因此无法照搬传统LCD或者AMOLED产业的技术,需要重新规划和定义整套材料体系、工艺流程、器件结构、电路设计和产品设计方案。 这恰恰是柔宇从2012年创立时就决定瞄准和挑战的核心领域,即下一代柔性显示产业化。在柔宇开始创业的时候,柔性显示尚不为大众所知,国际产业界普遍认为柔性显示还是学术概念,远未成熟到可以工业化量产,按柔宇早期投资人咨询业内专家的意见原话来说“可能需要30年以上的时间”。大多数人更认为创业公司“不可能”做成这个貌似遥远的创新产业,因为显示行业是重资产行业,需要很大的投资驱动,所以其他显示公司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实现AMOLED玻璃硬屏和之后的固定曲面显示上。当然,很多传统显示公司因为已经将大量投资注入硬屏上,也不乐意自废武功集中精力全面推动下一代柔性显示屏的研发和产业化。少数公司有小团队将之作为研究副业,但都没有全力以赴大规模投入。 也因为全新的柔性显示产业具有的技术挑战性、量产未知性和市场开拓性,柔宇从一开始在这个无人区就会面对很多质疑,有人说是炒作概念、画大饼、忽悠投资人和政府,但都不是事实。每一个创新的行业都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的演变。飞机、汽车、芯片、互联网,人类所有非既有的新领域,正是因为创新者们相信而看见。关键是看方向有没有科学可行性,团队是否踏踏实实在解决问题,并将想法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这一点上, 柔宇人一直非常清醒和坚定 。柔宇团队通过无数次的设计、实验、失败、再实验,2014年7月,终于开发成功了业界第一个厚度仅有0.01毫米的最薄全柔性屏,也正是因此柔宇才开始为国际业界所关注,并且让更多行业的同仁看见柔性屏产业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后,柔宇在深圳又从一片荒草开始自建了建筑面积近40万平米的国际柔性显示产业基地,并于2018年第二季度在全球范围率先实现了全柔性显示屏的点亮投产(此前新闻上报道过的其他“柔性屏产线”实际上都是针对前述AMOLED玻璃硬屏或固定曲面而设计的显示产线) 。 柔宇创新开发了不同于三星主导的LTPS(多晶硅)+RGB OLED的技术路线,通过新型低温半导体工艺成功实现了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高分辨率全柔性显示屏的量产,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固定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企业。此前国内竞争同行恶意传播谣言说柔宇的柔性屏样品是他们制作或者从国外购买等纯属无稽之谈。 尽管一路面对无数的技术挑战和创新风险,柔宇人从未动摇过决心,也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2000多位柔宇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基础原材料、工艺、器件、电路、系统软件到产品设计,先后在国内外积累了25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柔宇也因此被授予广东省和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在2018年中国所有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中排名前十五(数据范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的PCT国际专利申请) 。有些人质疑,为什么在公开渠道只能搜索到柔宇部分专利,这是因为很多专利尚未公开,有一些核心技术的knowhow也不会公开。对于部分报道选择性地只把实用新型专利罗列出来,却故意忽略柔宇众多的发明专利,这种做法纯属误导。 二、关于柔宇的柔性显示产线和量产 在2014年柔宇发布柔性屏技术之后,公司陆续收到了多家国际知名电子企业的投资合作和收购邀约,但柔宇最终考虑与下游客户合作中立性以及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等原因主动放弃了签约,这是实际情况,而非某些报道臆测的技术问题。 柔宇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筹建规划总投资约110亿元的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并于2016年在深圳龙岗正式奠基。从占地面积近10万平米的一片荒草地开始,前前后后6000多位人员参与奋斗了约两年,两个春节公司管理层都在工地上加班。经历了打地基、盖厂房、规划产线、搬设备、调试参数等复杂工程后,在2018年第二季度终于把近千个大型设备组成的产线顺利建成点亮投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投产,和以前业界的其他固定曲面显示产线技术路线、产品定位均有不同。在建设产线过程中,上千名柔宇人坚持不懈,奋力拼搏,才有了产线的成功投产。 期间曾有人担心我们技术的量产成熟度,因为之前没有人做过这个技术路线的大规模量产,投产出货的事实证明我们做了正确的技术创新和选择;也有人认为我们投资110亿规模太小,因为其他传统显示面板企业做类似规模的AMOLED产线动辄投资两三百亿,他们不相信这么小的投资规模能做成。投产出货的事实证明柔宇采用创新的技术路线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体工艺和设备投资,加上团队的高效管理以及众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这条创新的路线是完全可行的。 误会、曲解甚至竞争同行的恶意抹黑,没有改变柔宇团队不断创新的勇气、决心和步伐,却更加激励团队不断战胜困难、克服挑战走向更高的起点。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该产线已经进入到规模量产阶段,良率也在不断快速提升中,比同时期其他传统显示产线的良率更高。 三、关于柔宇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 柔宇在市场上已经服务的客户既包括B2B的企业客户,也包括B2C的消费者客户。 柔宇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客户提供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统称“柔性+”平台)解决方案,已经量产的产品应用行业包括广告传媒(如柔性广告屏),消费电子(如柔性屏智能音箱、无线透明电话、柔性自拍杆),智能家居(如柔性屏家居家电),办公教育(如柔性显示办公系统、柔记智能手写本等),智能交通(如柔性屏车载和机载信息系统等),时尚演艺(如为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文艺晚会定制的柔性屏小红旗阵列)等等。 同时,柔宇也生产自有品牌的B2C终端产品进行销售,包括已上市销售一年多、基于柔性传感技术的智能手写本柔记(在京东近6000条评论里五星好评超过99%、市场销量在同品类居第一,同样在天猫我们也收获大批用户好评肯定),2018年全球首发的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已按计划开始陆续发出产品,由于在柔宇官网和线下预定量较大,排队较长,正在加紧安排生产,也请下单的朋友能够耐心等待,非常感谢理解和支持!),以及2015年开始在各大平台销售的3D移动影院设备Royole-X和Royole Moon,柔性屏时尚套装(2018年中开始在柔宇官网销售,目前已发货至多个国家)等等。 柔宇科技所研发的一系列柔性电子产品,为全球电子消费市场带来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也得到国际诸多科技专家以及权威媒体的关注和认可,以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为例,这款产品被英国著名媒体BBC评为世界通讯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手机,和早期的大哥大以及苹果的iPhone并列;在今年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 CES 2019 )上,获得多项由国际专业媒体评选的 “CES最佳” 称号。柔宇人以做出这款震惊世界的折叠屏手机而感到骄傲。公司上下,众志成城,希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先进,更创新的新型手机。在最近的一些言论中,有人抹黑柔派核心团队成员流失,这也是无稽之谈,是理应受到谴责的。 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产品量产出货的基础上,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此前有报道和竞争同仁恶意使用所谓的“PPT量产”“炒概念”“骗子公司”“深圳三大骗”描述柔宇,不仅严重失实,也是对柔宇科技2000余位兢兢业业从事科技创新和认真服务客户的同事们的极度不尊重,更是对国家和深圳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严重曲解。 四、关于柔宇的融资和政府支持 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资本的双轮驱动。和美国硅谷及国内成功的其他高科技企业发展历程类似,柔宇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内外风险资本、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风险融资扩大企业平台、增强企业研发、扩大量产规模和扩展市场服务,这只是绝大多数企业发展的正常过程而已,柔宇没有任何特殊性。 事实上,我们的投资机构每一轮投资都会做非常详尽负责的尽职调查,并且只有在深刻了解和认同企业的团队、业务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实际进展后,才会与柔宇形成志同道合的合作关系。这也是非常公正客观的市场行为。有些人认为我们六年获得六轮风险投资是“靠讲概念”“靠忽悠”“靠PPT”,这是对于柔宇所在的科技创新行业、柔宇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风险投资和银行融资缺乏最基本的事实了解,完全不客观。柔宇的投资股东包括国内外众多知名的专业机构,如IDG, KIG, 深创投,中信资本,基石资本,保利资本,浦发银行等。 也有人恶意曲解柔宇的发展和政府的关系,很不公正客观。和其他中国企业一样,柔宇过去几年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省市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绝对不仅仅只有柔宇一家,而是广泛扶持了一大批真正具有科技含金量的企业,且筛选的标准极其严格,当然这也是深圳市这么多年以来能够在全球城市创新榜上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资金方面,除了对所有企业的公开政策支持之外,柔宇迄今并没有额外的特殊政策。事实上和其他几家国内显示面板企业相比,柔宇的补贴很有限,这都可以从公开数据得到验证。柔宇过去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赖于市场行为。 五、小结 柔性显示是当今显示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柔性屏折叠手机也是大势所趋。柔宇在柔性显示领域迎难而上,两千多人死磕数年,凭借坚定不移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扎扎实实的技术与产品在国际上率先占据了柔性屏和折叠屏手机领域的一席,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对于一些罔顾业内常识、不尊重创新、歪曲现实甚至恶意中伤、造谣诽谤、黑公关和水军营销、虚假宣传的行为,我们有理由、有责任澄清事实,避免混淆视听。 做从0到1的创新难,做从0到1、从1到N、从N到N+的一系列突破更难。柔宇在发展过程中和很多企业一样曾遇到一些不理解,但团队成员鲜有无谓争论,拒绝打口水仗,一直在努力专注创新、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用事实证明一切,用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回馈客户和社会。 一个创新主体不断扩大、创新意愿不断增强、创新举措不断涌现的社会,必定是创新成果受到尊重、受到保护的社会。我们坚定地认为,不尊重创新的行为必须严厉抵制,只有真正形成尊重创新的氛围,才能调动人们的创新精神,才会有更多人敢于吃螃蟹、冒风险、耐得住寂寞去做真正的创新,这样行业和国家才会越来越有希望,我们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和认可。 柔性屏折叠手机是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产品,市场前景很大,我们非常欢迎更多同行加入,公平竞争,共同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 关于近期一些伪造柔宇员工采访、伪造离职人员发声,以及收黑钱所进行的不实报道、恶意扭曲事实的行为,我们予以强烈谴责,并将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我们也呼吁大家切勿轻易相信和传播谣言,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友善、积极的创新氛围。 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柔宇的关注与支持,同时也感谢各位合作伙伴一如既往的信任,砥砺前行,我们必将在创新之路上,脚踏实地,再创辉煌。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1月29日[详情]

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 是PPT公司还是真能上市?
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 是PPT公司还是真能上市?

  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量产、技术与上市危机 文 | 锌财经 零柒 幸谷 佐罗 这几天,小米和柔宇的“折叠屏手机第一生产商之争”引爆了科技媒体圈。 指责小米手机“公然造假,价值观很low”的柔宇科技,它的产品如何?是否已经解决量产问题?柔性屏的技术难题到底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锌财经采访了接近柔宇科技的人士和行业专家,并前往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挖到了一些猛料。 叫板小米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小米做出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 第二天,小米创始人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双折叠屏手机公布,小米为什么能够不断创新》,讲述了小米的创新之路。 在林斌发布微博后不久,华为也表示即将发布全球首款5G折叠屏手机。 折叠屏手机一时颇受关注。但没想到这波舆论中杀出了一个程咬金——柔宇科技。其副总裁樊俊超微信朋友圈公开长文开怼小米,文章逻辑也十分清晰:柔宇的柔派手机才具有颠覆式的创新,小米不是第一,因此小米的高管在撒谎,小米的价值观有问题。 柔宇科技高管的朋友圈截图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也在微博直接开怼——“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就这样,一家深圳创业公司的两位高管把自己和小米拉到聚光灯下。小米随后回应,这是“罔顾常识,悍然碰瓷”,小米的柔性折叠屏是和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目前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那么,柔宇科技自己的底气够足吗? 柔宇是谁? 这家公司的全称是“深圳柔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柔性屏幕”的公司。 柔宇科技官网产品截图 主打产品柔派手机售价RMB 8999元起,在价格上可以和苹果手机相媲美。但锌财经点击进入链接之后,却发现消费者必须以“定金+尾款”的方式购买,并且显示的是在预售状态,定金也不可退。锌财经询问对方公关何时能够发货,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其它的产品在其京东旗舰店还是在天猫旗舰店上,其成交数都不多。 柔宇早在2012年就成立,这样算起来,也只比小米小两岁。在融资背景上,各方大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柔宇科技融资历程,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到目前为止,柔宇已经进行了9次融资,估值已经超过50亿美元,融资方中有不少“国家队”,而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并没有怎么吸引到国内手机企业的投资。 接近柔宇科技的平板显示业内人士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曾经向华为寻求融资,但没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术达不到主流的水平。 锌财经独家获得的柔宇科技2015年4月写就的《关于“柔宇科技股权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简介》,提到公司计划于2017年到2019年上市。2016年年初举办的年会上,柔宇科技送出了奔驰和不少现金,可谓一时风光无两。而在2017年9月,它完成了一笔约5.6亿美元的债权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 柔宇科技年会现场 所谓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债权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决企业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不是用于资本项下的开支。 在上述融资资料中,柔宇科技提及,假设各条产品线能够实现量产,2017年全年可以实现1.3亿美元利润,以20倍市盈率计算,公司于2017年底实现26亿美元市值。按照8亿美元的投前估值,预计将实现不低于年化53%的复合回报,企业上市后收益将更为可观。 锌财经获得的柔宇科技融资资料 其中一再提到,公司柔性屏背板及基板技术在行业里具有一定领先地位,具有产业化生产潜力,“可大规模量产的全球独创柔性显示、柔性触摸、以及基于柔性技术的创新智能终端。” 也就是说,决定这家公司能否继续融资以及能否上市的关键在于——量产。 能否量产 柔宇的公开资料显示,柔宇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2018年在深圳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 其实,这里有几个词可以注意:100亿、类六代全柔型显示屏、5000万片。 “100亿”的投入和“5000万片”的产能是什么概念?可以对比下全球其他的面板生产商的投入产出比: 各OLED生产商的投入产出数据。信息来源于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平板显示行业专家张原峰告诉锌财经,“国内最大的柔性AMOLED面板屏幕产线生产商京东方,一条设计产能为4.8万片/月产能的6代柔性AMOLED产线的投资达到了465亿元”,这个投资规模基本针对主流设备类型和工艺路线,相似设计产能工厂的投资体量不会相差过多。 张原峰帮锌财经仔细算了一下投入成本,一个厂房的建设投入,可能动辄十几亿起。关键是这个行业的核心设备属于垄断供应,投资高峰期设备采购都比较困难,比如,佳能的Tokki真空蒸镀机设备每台报价一亿美金起,以三星、京东方等厂家的行业地位,才能确保有能力买到类似的关键设备,如果算上其它配套设备,整套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更是价值不菲。 “柔宇用风险投资的模式来做这么重的行业,从后续持续能力上,我对它不很有信心。不是买一台设备就可以,后续还要买材料,技术研发,相关的厂房和设备改造,要持续不断进行投入,100亿远远不够。“王振说。 他解释在平板显示行业,本就是重投资,买一台设备,产能不大,成本降不下来,更不敢开发生产能力,是恶性循环。 如果要达到柔宇科技官网所宣称的年产值“5000万片”,需要怎么做呢? 在包括OLED器件领域的平板显示行业内,良率(合格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王振告诉锌财经,如果按照40%的良率来计算,柔宇官网号称的“5000万片产量”,按照其产品规格,至少需要30K(3万片)的母玻璃去切割,而这个投资数额至少在250亿元;如果要在柔宇给出的100亿左右规模的范围内完成产线投资,那它的良率需要跟三星当前的水平一致,甚至更高。 锌财经今日亲自奔赴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高桥社区环坪路6号的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并从正在工作的员工口中得知,柔宇的柔性屏目前已经投产,但是还未能达到量产的阶段,原因是良率很低,工艺很难突破。另外,手机整机虽然已经有样品出来,但距离量产依然很遥远。 这意味着,距离柔宇科技的手机大量上市,还远得很。 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科技宣传的类六代全柔型显示屏生产线,其实就是行业内定义的5.5代线,而这个类型的产线,已经没有主流设备厂家提供设备了。技术上,目前柔宇使用的工艺路线,实质是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通常应用在大尺寸显示技术上面,在小尺寸上,目前只有柔宇一家。这是他们的差异化,但还没看到量产成果。” 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柔宇科技在3个月内拿到40亿订单。王振说,“我们进行过市场研究和客户沟通,没有了解到哪家企业订购了柔宇的产品。”而柔宇官方也没有公布过其客户。 锌财经从柔宇的工厂工人口中得知,目前柔宇类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每天都在运行。张原峰也表示,面板企业的厂房是24小时运转,全年无休。因为很多加工参数需要维持稳定,如果一旦停了,需要恢复的时间很长,无法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生产状态。良品率比较低的情况下,维持厂房运作和设备开机,需要投入的代价很高,无异于烧钱。 锌财经前往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是PPT公司还是真能上市? 从建立至今,柔宇活跃在各种发布会和行业大会中。 2014年,柔宇科技发布厚度仅为0.01毫米的世界上最薄的柔型显示屏; 2015年,发布全球首创可折叠式超高清VR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 2016年,宣布其柔性电子弧形汽车中控几智能家居系列新品被路透社评选为“2016年度CES最佳”; 2017年,在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发布智能手写本柔记RoWrite; 2018年6月,宣布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 2018年7月,柔宇柔性屏时尚套装出现在俄罗斯世界杯现场,并于11月亮相巴黎时装周; 2018年10月,推出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柔派,被BBC列入进化标志榜。 除了频繁地用PPT介绍自家业务,能在市场上激起声响的产品几乎没有。 柔宇展出的折叠屏手机尚未大批生产并卖出,很难判断其质量。 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在历届发布会展示的样品确实可以显示,但那种状态的面板只是半成品,并不能直接使用。在业内,OLED面板厂都有能力生产所谓0.01毫米的半成品显示器,但如果需要真正的投入使用,必须要经过玻璃、或者其他柔性的介质封装工艺,把屏幕保护起来。如果将未封装的半成品直接接触氧气、水蒸气,3-5天就会损坏。 即使真的成品做出来,体验也不一定好,因为需要加保护机制,会比较厚重,亮度也比不上液晶屏。 在创业圈内,基本上有一条默认的规律:早期讲故事,后期讲产品。柔宇基本上也遵循了这个规律。 从往后的发展历程来看,柔宇科技除了发布过几款手写本、VR眼镜之外,其主打产品一直未能量产。 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告诉锌财经,这次的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小米的“折叠屏概念手机”,就相当于被人从手里抢了饭碗。由于失去了先发优势,若是下次再去向投资人讲故事,其难度也可想而知。并且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讲,目前到了E+轮,柔宇也急需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有柔宇内部人士向锌财经爆料,柔宇也曾想尝试小米这次的双折叠方案,但也由于难度太大而放弃。另一边,柔宇高层却不顾产品技术的不成熟,想要在短期内上市,因此柔宇的手机团队成员也流失了很多。这些情况,王振告诉锌财经,“基本是对的,我们了解的也类似。” 锌财经今日向柔宇科技公关询问关于后续融资,上市计划,产品量产等方面的问题,截至发稿前对方未有回复。 柔宇科技一步步走到现在也并不容易。在估值规模上,已经属于独角兽,并且是当地的明星企业。但就像王振所说,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消耗资金、人才、设备的重型科技投入,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并不是靠营销能够做成的。 “这也是行业内几乎没企业把‘半成品’拿出来大肆宣传的原因。第一,这东西没法用,第二,折叠屏在C端的需求上依然没有达到非用不可的程度。”在王振看来,柔宇科技这次喊话小米,也有捆绑营销的嫌疑。 王振表示,按照企业性质来说,柔宇科技是供应商,小米是终端业务企业,两者在产业链的位置不同,“柔宇科技需要C端产品,来维持风投对它的关注度,博眼球,维持热度。” 随着小米、华为、三星在折叠屏上的进展,柔宇如果再沉寂下去,恐怕之后的融资和上市之路难走。 王振告诉锌财经,现在有传言说柔宇科技即将在科创板上市,作为一家独角兽,“从应用科技创新方面,它代表了一定的层次和领域,所以这个机会给它也不能说过分。但是行业里那么多兢兢业业的面板企业都没办法上市,从行业内部来讲是有点不公平的。” 在他看来,这只独角兽泡沫很大,因为收入不高,销售数量也没公布。据他所知,国内的消费电子、手机、平板电脑等,很少有企业买柔宇的屏幕。 “他们的技术还停留在实验阶段,没经过量产的验证,要做成产业,很难。”王振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振为化名)[详情]

小米柔宇科技互怼:折叠手机是谁的创新
小米柔宇科技互怼:折叠手机是谁的创新

  小米柔宇科技互怼 可折叠手机是谁的创新 段倩倩 手机行业里的唇枪舌剑早就不是稀奇事。这次的主角是手机公司小米和面板厂商柔宇科技。关于谁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可折叠手机,彼此产品有没有创新,双方火药味正浓。 谁的创新 事情起因是小米集团总裁林斌的一条微博。他称在攻克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小米做出第一部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部双折叠手机。 但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予以回应,言辞激烈地表示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由柔宇发布,“发布各种(柔性屏)概念手机的公司越来越多,除了三星LG,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 小米在后续回应中表示,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折叠手机的柔性折叠屏幕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组件,但屏幕之外同样还涉及结构、堆叠、元器件定制、交互设计、系统适配等诸多关键创新领域。而在小米双折叠手机中,上述方面都是小米自主创新研发的结果。 “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小米称,“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I’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一位接近维信诺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林斌微博所言可折叠手机屏幕供应商正是维信诺。 在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柔性屏是柔宇等面板主场,作为手机公司的小米宣称“攻克柔性折叠屏技术”时,面板公司会感到紧张。 “可折叠屏手机目前总体处于概念阶段,由于经济环境不太好,实际上手机销售不太乐观,魅族、vivo、华为等手机厂商推出的新品都是概念机型,来引起想购买手机人群的关注,让他们知道自己手机产品是有创新的,借此锁定现有产品的销售。”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第一财经表示。 抢攻可折叠热点 “从产品创新来说,折叠手机肯定是手机行业2019年最大热点之一。”孙燕飚对第一财经表示。 不只是柔宇和小米,折叠屏已经成了手机厂商兵家必争之地。 华为方面表示,将在2019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5G手机;此前,三星表示将会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一款采用InfinityFlex折叠显示屏的手机;vivo、OPPO也曾表示即将推出折叠屏手机。 但行业对折叠手机渗透率普遍持保守态度。“目前手机市场已经饱和,所有厂商都在思考如何改变手机型态刺激更多需求,厂商认为折叠式手机是一个有潜力的设计形态。但受限于技术门槛高,需要更多时间调整产品设计与品质,我们认为初期产品渗透率不会太高,2019年大概仅占整体智能机市场0.1%,2021年突破1.5%。”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分析师范博毓对第一财经表示。 “以手机发展趋势来看,从小屏到大屏再到全面屏,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大屏是有需求的,但这个需求是建立在完美显示效果上的,而不是说有了大屏后显示效果就要倒退。”孙燕飚称,“折叠手机最大的问题是完整展开后的显示效果是否和展开前一样,或者说能否很接近。物理性折叠会带来折叠的转轴,中间缝合部位显示效果是有问题的。” 在孙燕飚看来,折叠屏手机从创新层面的确是创新,但必须靠应用拉动。类似于此前双屏手机——双屏手机另外一个屏幕作用有多大,这使双屏手机不能成为一个潮流,只会是一个创新。[详情]

小米回应柔宇炮轰:双折叠手机系自研 对方碰瓷
小米回应柔宇炮轰:双折叠手机系自研 对方碰瓷

   视频丨小米回应柔宇炮轰:双折叠手机系自研 对方碰瓷误导公众 每日经济新闻 1月24日,柔宇科技副总裁炮轰小米,“全球首款双折叠屏手机”是三无(无技术、无量产、无整机)概念机。对此,小米今日公开回应称,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小米称,柔宇科技的指责是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详情]

小米柔宇隔空掐架:真首款还是假宣传?
小米柔宇隔空掐架:真首款还是假宣传?

  企业应该把关注点放到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上,不要一味地追求绝对性的概念来炒作营销,更不要通过虚假的信息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选择。[详情]

柔宇"开撕"小米折叠手机 小米: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柔宇

  柔宇科技“开撕”小米折叠手机 小米回应: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刘春山    实习编辑 梁枭     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月25日,小米方面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称,小米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折叠屏手机是业内共同关注的热点创新方向,市场很大,真正专注研发,才能推动创新竞争共同进步。 上述事件的背景是,柔宇科技两位高管昨日晚间在社交平台上开撕小米,暗指小米最近展示的折叠屏幕手机是供应链组装产品,小米并没有在其中注入较多技术含量。柔宇CEO刘自鸿在微博表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图片来源:柔宇科技董事长、CEO刘自鸿微博截图 也是在昨日,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宣布,华为将在2月25~28日召开的2019 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5G手机。此前,三星产品战略与营销总监Suzanne de Silva向媒体Digital Trends确认,三星将会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一款采用Infinity Flex折叠显示屏的手机。 柔宇科技是一家位于深圳的做柔性屏的创业公司。去年10月份,柔宇科技发售了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此次小米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称,做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小米集团总裁林斌日前在微博上表示,在攻克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小米做出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林斌还称:“还是工程机,发出来给大家看看。如果大家喜欢,我们会考虑未来做成量产机发布。” 图片来源:小米集团总裁林斌微博截图 当前,三星、京东方和LGD等面板企业已有能力实现折叠屏量产,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手机企业开始追逐这一新技术。联想集团总裁兰奇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折叠屏会提供一些不同的使用场景或者不同的使用的形态有很多折叠的方式,对折或者竖着折或者横着折,甚至你可以折叠两次的可能性在未来都可以发生。采用柔性屏技术,折叠手机屏特点在于能给手机带来更大的屏幕空间,现手机与平板电脑之间的无缝切换,兼具手机的便携性和平板电脑的显示面积及输入便利性。 小米回应全文: 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而且折叠手机的柔性折叠屏幕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组件,但屏幕之外同样还涉及结构、堆叠、元器件定制、交互设计、系统适配等诸多关键创新领域。而在小米双折叠手机中,上述方面都是小米自主创新研发的结果。 所以,并非供应链能够提供折叠屏幕就能马上形成折叠手机,这是对产品研发的误解和不专业。小米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I”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双折叠、单折叠和全打开都会让柔性屏幕处于不同的形态,承受不同的应力。如何在整机设计,转轴设计上尽可能的保护好屏幕,是整机设计难点之一。小米双折叠手机从十几种设计中,反复实验验证,才有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每一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都源自于上游供应链厂商和终端厂商共同倾注的大量研发心血。产业链不同环节述业虽然有专攻,但协同倾力研发,才能为用户提供真正优秀的产品和体验。 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折叠屏手机是业内共同关注的热点创新方向,市场很大,真正专注研发,才能推动创新竞争共同进步;也只有真正专注研发,拿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尊重。 以下为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发布的微信朋友圈部分内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向柔宇科技方面求证了该微信朋友圈的真实性) CES刚结束不久,各路朋友纷纷发来一个号称全球首款双折叠屏手机的视频。本来还挺好奇什么牛逼的公司在柔派后又做了一个新的折叠手机让我们在国际上扬眉吐气。 能像柔宇的柔派手机一样再次因颠覆式自主创新并在国际上率先量产发售而真正受人尊重称赞一把,但当看到这家公司的总裁居然大言不惭说“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立刻发现有些公司和他们的最高管理层就算做再大,也无法真正赢得业界和用户的尊重,难怪业界那么多人瞧不起他们,因为这种很low的价值观不值得尊重! 屏幕核心技术专利产线啥都没有的手机组装公司,买个别人的尚未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幕和概念机就说自己“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作为上市公司,难道只是重而无基,信誉何在,不怕被告?国际媒体会对此作何评价? 这就是为什么像这样的中国公司在国内炒概念风生水起在国际上却从来得不到尊重和认可。因为他们不仅只会抄袭模仿而没有真正的创新,甚至还公然造假。这样公司的优秀员工们应该为公司和高管的价值观感到羞愧而主动辞职绝不同流合污! 自从全球首款真正的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在18年10月发布并在柔宇官网销售以后,发布各种类似概念手机的公司越来越多,但除了三星LG,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机就更差十万八千里才能上市销售。 目前全球范围内同时有自己核心柔性屏技术(不是固定曲面技术,很多人把以前的固定曲面也称为柔性屏是混淆视听)和柔性终端产品如可折叠手机技术并且两者都能量产的公司,只有柔宇,三星在2019年会是第二家。[详情]

小米回应"双折叠手机抄袭":是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
小米回应

  小米回应“双折叠手机抄袭造假”:是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 新京报讯(记者 马婧)折叠屏手机最近又火了一把。事情的起因是,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上展示了小米正在研发的双折叠屏手机,并称应该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随后,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朋友圈炮轰小米,称小米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小米双折叠手机是买的别人尚未量产的概念机。 图片来源于小米总裁林斌微博 今日,小米做出官方回应称,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折叠手机的柔性折叠屏幕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组件,但屏幕之外同样还涉及结构、堆叠、元器件定制、交互设计、系统适配等诸多关键创新领域。在小米双折叠手机中,上述方面都是小米自主创新研发的结果。 官方回应原文如下: 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而且折叠手机的柔性折叠屏幕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组件,但屏幕之外同样还涉及结构、堆叠、元器件定制、交互设计、系统适配等诸多关键创新领域。而在小米双折叠手机中,上述方面都是小米自主创新研发的结果。 所以,并非供应链能够提供折叠屏幕就能马上形成折叠手机,这是对产品研发的误解和不专业。小米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I”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双折叠、单折叠和全打开都会让柔性屏幕处于不同的形态,承受不同的应力。如何在整机设计、转轴设计上尽可能的保护好屏幕,是整机设计难点之一。 小米双折叠手机从十几种设计中,反复实验验证,才有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每一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都源自于上游供应链厂商和终端厂商共同倾注的大量研发心血。产业链不同环节术业虽然有专攻,但协同倾力研发,才能为用户提供真正优秀的产品和体验。 我们无法理解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折叠屏手机是业内共同关注的热点创新方向,市场很大,真正专注研发,才能推动创新竞争共同进步;也只有真正专注研发,拿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尊重。[详情]

小米回应柔宇质疑:罔顾业内常识 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小米回应柔宇质疑:罔顾业内常识 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新浪财经讯 1月25日消息,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昨日在朋友圈炮轰小米,表示小米宣称“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是公然造假,并称小米是一家屏幕核心技术专利生产线都没有的手机组装公司。对此,小米官方今日回应称,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以下为回应全文: 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而且折叠手机的柔性折叠屏幕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组件,但屏幕之外同样还涉及结构、堆叠、元器件定制、交互设计、系统适配等诸多关键创新领域。而在小米双折叠手机中,上述方面都是小米自主创新研发的结果。 所以,并非供应链能够提供折叠屏幕就能马上形成折叠手机,这是对产品研发的误解和不专业。小米双折叠工程概念机的屏幕供应商也并非传言所说的LG,所谓“供应链拿来的机器刷MIUI”的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双折叠、单折叠和全打开都会让柔性屏幕处于不同的形态,承受不同的应力。如何在整机设计,转轴设计上尽可能的保护好屏幕,是整机设计难点之一。 小米双折叠手机从十几种设计中,反复实验验证,才有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每一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都源自于上游供应链厂商和终端厂商共同倾注的大量研发心血。产业链不同环节述业虽然有专攻,但协同倾力研发,才能为用户提供真正优秀的产品和体验。 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折叠屏手机是业内共同关注的热点创新方向,市场很大,真正专注研发,才能推动创新竞争共同进步;也只有真正专注研发,拿出更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尊重。[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