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展开收地计划

香港财政司长:未来5年将展开700公顷收地计划
香港财政司长:未来5年将展开700公顷收地计划

环球时报|2019年09月19日  07:29

最新新闻

香港“三大家族”表示“捐地” 李嘉诚并未表态
香港“三大家族”表示“捐地” 李嘉诚并未表态

  原标题:香港“三大家族”表示“捐地”,李嘉诚并未表态! 来源:樱桃大房子,文章综合自刘晓博说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观察者网/广州(楼盘)日报 众所周知,香港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住房供少于求。 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无偿捐出27万平方米土地 9月25日,新世界发展发布2019财年业绩,公司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于会上宣布,将捐出300万平方英尺(约合27万平方米)农地给社会,以支持舒缓社会房屋问题。 27万多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 大概相当于38个标准足球场,如果按照容积率5倍来计算,则可以兴建135万平米的房产,若按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来算,可满足45000人的居住需求。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另外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此前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 据香港“东网”26日报道,香港地政总署当天根据《收回土地条例》等相关法例,表示政府将在12月27日之前收回784幅私人土地,以推动发展香港北部新界的新发展区。 香港政府公报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位列香港四大地产商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本次将有部分农地被港府收回。 港媒报道称,在上述68公顷土地中,恒基地产占了近七分之一,约100万平方英尺(约合9.3万平方米)。 对于港府的这项决定,恒基地产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会乐意配合。 将被港府收回的土地 图自港媒 目前,香港“四大家族”已经有“三大家族”都已经发生并用实际行动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 而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则回应称,农地用作房屋发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求的人士受惠,该集团会就此作出研究。 事实上,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收回闲置农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动上述四大家族的“蛋糕”。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四大家族拥有的农地分别为: 香港土地面积11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0万,人口密度只有深圳(楼盘)的60%。但香港那种居住条件极端紧张的情况,没有在深圳出现。 上图是香港土地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农地、荒地、林地、水塘等占了75.7%,而住宅用地只有6.9%。即便是这6.9%的住宅用地,还有一半是密度超低的郊区村落,真正高密度开发的住宅只占用了香港土地的3.8%左右。 也就是说,香港只要拿出2%的土地建设高层住宅,就足以让全城住宅面积增长50%。 而香港目前平均每户居民拥有的住宅已经是1.088套(单套面积较小),超过了户均1套。也就是说,解决香港住房问题,根本不是没有条件,难度也不大。 只用新增大约28万套住房(相当于目前存量住房的10%),就可以大大缓解香港的住房问题。因为目前香港轮候公屋(申请政策性住房)总户数也不过27.23万(包括单身申请人)。 28万套住房是什么概念,如果高密度开发,占用的土地不到香港总面积的0.4%。 在香港旁边的惠州(楼盘),每年新增住宅是16万套,而且平均面积要大很多。 有人认为,阻止香港大规模兴建住宅的是“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富豪阶层,其实这未必是问题的全部。 目前香港自有住宅率是49.4%,也就是说,香港一半家庭拥有自有住房。这些家庭也都不希望看到房价下跌,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财富化水。 由于有接近一半香港人不希望房价跌,再加上高房价、高地价存在多年,已经广泛成为银行的抵押物,所以房价下跌会引发金融风险。 未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增加“保障房”的供应,让香港房价横盘,或者涨幅低于居民收入增长。 回收,或者鼓励大地产商捐出“闲置土地”,用来建设保障房,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此外,从那75.7%“非建设用地”里增加住宅用地,操作空间会更大。当然,政府还可以通过类似“明日大屿计划”的方式,填海获得土地。 其实从“需要新增的住房数量”上看,解决香港住房问题并不难,难的是让全社会达成共识。 随着“三大家族捐地”,四大家族不再是“铁板一块”。社会上层态度的转变,有利于促进“香港有房一族”(占全港户数49.4%)态度的转变。 当“香港有房一族”态度发生变化,开始体恤另外一半“无房户”的艰难,而不是更关心自己“房屋价值”的时候,香港住房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毫无疑问,接下来的舆论焦点是——李嘉诚会如何行动![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9月28日 08:40
香港新世界谈捐土地建公屋:捐27万平方米只是第一步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7日 21:41
香港首家!地产巨头新世界无偿捐地价值30亿
香港首家!地产巨头新世界无偿捐地价值30亿

  (观察者网讯)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界)25日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在集团业绩发布会上宣布,集团将捐出不同地点总共300万平方英尺(合27万多平方米)的农地,对象包括特区政府、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用于兴建公共房屋及相关设施,以回馈社会。 香港“东网”报道指出,上述面积的农地,其中邻近天水围港铁站的三块合计2.8万平方英尺地皮经已捐出,将兴建全港首个大型“创意社会房屋”项目“光村”,涉及逾100个单位,预计可以有累计一万人受惠,三块地皮最快2022年可以启用。《南方都市报》报道称,这三块地皮以象征式的1港币租金捐出。由此,新世界发展成为香港首家无偿捐地以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企业。 另外,“光村”主要服务对象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而厘定,没有特定的租金价格。 天水围“光村”地皮 图自“东网” 若以地政总署最新收回农地特惠补偿每平方英尺1124港元计算,新世界计划捐出的300万平方英尺农地,总价值约33.7亿港元(约合30.6亿人民币)。 据港媒统计,新世界目前应占农地土地储备接近1700万平方英尺,主要在元朗区(近1100万平方英尺)。本次捐出土地规模占该公司拥有农地比例近五分之一。 300万平方英尺有多大呢?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面积为190万平方英尺计算,新世界捐出的农地面积约为1.5个维园。 新世界于1970年由郑裕彤领导创立,现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与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地产、长实集团等同为香港地产巨头。郑志刚是郑裕彤之孙,有“郑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之称。 出生于1979年的郑志刚毕业于哈佛大学,于2003年取得东亚研究文学士(荣誉)学位。自哈佛毕业后,他往京都留学一年, 修读日本艺术和文化。 2014年,他获得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SCAD )的人文学科荣誉博士学位,以及岭南大学的荣誉院士。 郑志刚在25日的集团业绩发布会上 图自港媒 郑志刚25日表示,3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中,有100万平方英尺计划和社会企业“要有光”合作,其余200万平方英尺则欢迎其他非营利机构,包括捐予政府兴建公共租住房屋。 为了避免外界觉得新世界以慈善活动“并地”,郑志刚指出,所捐出的农地都不会与集团现有项目毗邻,故不会发生“利益输送”的情况。 他强调,集团一直关注香港住房问题,两年前已在私人发展商之中率先推出首次置业贷款,本次捐地是集团自身的计划,与政府或政党任何的计划无关。 “要有光”创办人余伟业表示,获新世界捐赠的上述三块农地可使用至2047年,需要转换土地用途才能建屋居住,目前预计2022年落成启用,每个单位约300平方英尺。 至于“光村”的租金水平,余伟业称,会视住户支付能力而定。例如,若有住户需要支付医疗开支,则可缴付较便宜的租金,而非固定租金。 据他介绍,新世界会负责部分建筑费用。有需要的家庭需要经过社工的网络甄选,主要服务对象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而厘定,没有特定的租金价格。入住家庭需要在两至三年后搬出,期间社工会协助家庭找工作或训练等,以期提升家庭收入。 截图自“要有光”官方网站 新华社报道指出,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原则上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积极配合特区政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对于新世界本次捐出农地,恒基地产对“东网”表示,此前曾捐地兴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及提供单位作过渡性房屋,该公司乐意与政府磋商,积极协助增加房屋供应,照顾不同阶层的需要。 长实集团则回应指,农地用作房屋发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求的人士受惠,该集团会就此作出研究。来源:观察者网综合责编|徐蕾   [详情]

观察者网 | 2019年09月27日 11:31
“四大家族”郑氏无偿捐地27万平米 李嘉诚最新回应
“四大家族”郑氏无偿捐地27万平米 李嘉诚最新回应

  香港重磅!“四大家族”郑氏宣布:无偿捐地300万平方尺建房子,几万人受益!李嘉诚跟不跟?最新回应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 泰勒 我们知道,香港楼市,一直以“贵”闻名全球,并且供不应求。今年已经是中国香港第9年连续排在全球最贵的房价榜首,再一次“光荣”的成为了全球最负担不起住房的城市。 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香港土地供应不足。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而刚刚,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新世界发展,在昨天的业绩发布会上突然宣布,要把手里拥有的3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捐出去,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这个消息一出来,市场没有一丝丝的防备,大为震惊。 新世界捐300万平方英尺农地 给政府社企建房子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25日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在集团业绩发布会上宣布,集团将捐出不同地点总共300万平方英尺(合27万多平方米)的农地,对象包括特区政府、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用于兴建公共房屋及相关设施,以回馈社会。 郑志刚是四大家族之一郑裕彤的长孙,香港最富有的80后。毕业于哈佛大学,郑志刚曾以身家44亿美元获得亚洲十大年轻富豪第二名。 基金君看了一下,整理了一些细节, 1、捐多少土地?300万平方英尺农地,约27.87万平方米。 相当于39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以维多利亚公园面积为190万平方尺计算,即今次新世界捐出的农地面积约为1.5个维园。 2、3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价值多少? 若按照今年香港政府订立的农地补偿回收价1124港元/平方英尺计算,这部分土地价值约33.72亿港元,等于新世界捐出约33.7亿港元。 3、这些土地捐给谁? 其中的100万英尺的地,捐给社会企业“要有光”(相当于一个慈善机构)。 另外,其他拨地安排将于其他非盈利机构研究,不排除会拿去给香港政府兴建公共房屋。 4、为什么突然公布? 郑志刚强调说,集团未来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非只考虑股东利益,另外,他表示已经于一年前开始筹备相关计划及签定备忘录(MOU),待今日才公布。 5、多少人受益? 据介绍,第一步是向社企‘要有光’拨出28,000平方尺邻近天水围港铁站的三幅地皮,兴建全港首个大型‘创意社会房屋’项目-‘光村’,提供超过100间面积约300尺的单位,目标惠及10000名市民,首要目标是帮助有小朋友的低收入家庭,预计最快2022年落成。拨予‘要有光’的地皮年期为28年至2047年。 6、这么做的目的? 郑志刚透露,捐赠农地是出于社会责任,与香港政府是否引用《土地收回条例》无关,为了避免社会对新世界捐农地会涉及利益输送的误会,捐出的农地周边没有其他新世界的地皮。 7、租金多少? 新世界向社会企业拨出的1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并收取象征式1元租金,为期28年,还是是租期最长的社会房屋。 据新世界介绍,受惠家庭租约会签3年,并不可续租,不过平均2年租户就可以离开,流转率为百分百;需支付的租金水平,会视乎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去决定,例如有长期病患的话,租金会相对较便宜;非排队制,入住由社工配对。 8、不是临时房屋区或廉价劏房 郑志刚表示,选择和‘要有光’合作建光村,是因为大家理念相近,均想探索新解决方案,用新思维去改善住屋问题,并结合双方不同的长处,透过创新的形式,推动基层向上流动,给他们一个新希望、新开始,希望借着一小步,激发各方用创意踏出更大步,为解决房屋问题带来新契机。 9、‘光村’共有四大特点 有关‘创意社会房屋’,亦即‘光村’,共有四大特点,分别主要对象是有小朋友的低收入家庭;租金由‘要有光’制定,将远低于市场水平;创意社区是指提供住屋硬件之外,将有全面软件配合,建立一个帮到基层的创意社区,当中加入全方位配套:例如协助小朋友发挥创意的游乐设施、本地小店等;邀请一班本地年轻建筑师一起设计兴建,利用他们的眼睛及创意,设计能够开创未来,令基层住客感到贴心的家,并借此支持年轻人的发展。 10、新世界有多少土地? 据集团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在香港持有应占总楼面面积约910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可作即时发展,其中物业发展总楼面面积约420万平方尺。与此同时,集团于新界持有合共约1690万平方尺待更改用途之应占农地土地面积。若按是次捐出农地部分,将占集团所持有的农地面积约18%之多。 其他三大富豪家族跟不跟? 据数据统计,香港财富集中度接近80%,香港富豪前十中多数以地产发家。发展至今,香港的众多产业早已被少数品牌地产商垄断。地产商们逐步通过对楼宇的控制,扩展到对交通、电力、电信、超市等各种商铺的控制,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旗下产业版图也从地产跨越到电讯、港口、百货乃至水电燃气等众多领域,牢牢地把控着香港的经济,他们的举动甚至影响着香港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都知道,香港有四个大家族,包括主要以房地产发家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 而这次捐出300万平方英尺的就是郑裕彤家族。 其他家族例如李嘉诚怎么看这件事? 据香港媒体报道,长实发言人响应指出,农地作房屋发展完成需时,可能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要人士受惠,会就这方面作出研究。发言人称,一直以来,李嘉诚基金会及长实亦有以捐款方式,直接支持不同的社会公益项目。 而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地产,回应指出,过往曾捐地兴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以及提供单位作过渡性房屋。恒地称,乐意与政府磋商,积极协助增加房屋供应,照顾不同阶层的需要。 恒基地产创办人兼前主席李兆基,在2012年曾向外表示,有意捐赠位于元朗及粉岭农地予政府,以兴建房屋之用,宣称可以兴建3,000至4,000个单位。 最终李兆基分别向保良局及博爱捐地,以兴建青年宿舍及长者宿舍。其中位于屯门蓝地的安老院舍,合共提供1405个长者宿位,预料在2020至2021年落成。 香港土地供不应求 四大发展商持约930万平方米农地 香港土地面积11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0万,人口密度只有深圳的60%。但香港那种居住条件极端紧张的情况,没有在深圳出现。 上图是香港土地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农地、荒地、林地、水塘等占了75.7%,而住宅用地只有6.9%。即便是这6.9%的住宅用地,还有一半是密度超低的郊区村落,真正高密度开发的住宅只占用了香港土地的3.8%左右。 也就是说,香港只要拿出2%的土地建设高层住宅,就足以让全城住宅面积增长50%。 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香港四大发展商(恒基、新地、新世界、长实)持有农地面积约达一亿方呎(约929万平方米)。具体来看: 恒基居冠,持有农地面积约4500万方呎,占比达四成半;新地持有农地面积约3000万方呎,占比约达三成;新世界则持约1600万方呎;长实则位居第四,持有农地约900万方呎。 香港政府为增加土地供应,多渠道考虑释放现有“生地”的发展潜力,对于发展商手上持有的农地,也成为房屋潜在供应之一。而美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香港四大发展商,包括恒基及新地等手握最多筹码,与政府合作机会最大。 谁解香港楼市死结? 据证券时报报道,香港地势多山,且郊野公园、湿地占地面积大,根据公开数据,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中房屋用地面积仅占6.9%;其余75.7%为郊野公园、水塘等。一边是高昂的楼价和租金,和几乎遥遥无期的公屋轮候,一边却是大量闲置未予开发的土地。 然而,这么多土地,提供住房却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容易。 第一,香港政府征地太难。 据证券时报,元朗水围村,政府要收地,多少钱收?政府出价1300港元/平方尺(折合14040港元/平方米)楼面价,很多村民嫌太少,宁愿不卖。 当地盖一栋房子最高三层,每一层都可以至少卖到500万,一栋丁屋售价1500-2000万港元,所以说征地价太少,村民不卖;倘若价格太高,其他村民就会反对,为何政府这么高的价格去征收水围村的农地,为什么不征收我们村的土地? 家住元朗的张小姐则表示,如果政府收地拿去耕田1300港元每尺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盖房子卖楼,土地就不是农田,那就是房地产价格了,村民不愿意卖,政府也不能强制要求。 第二、不能回收村民的地,那么收地产商的地呢? 行使《土地收回条例》回购地产商手中的土地,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需要以市价去回购,而这个市价明显比地产商当初收购农地时的价格高。不少市民因此批评政府勾结地产商,涉嫌利益输送。 “政府要求介入私人市场,要求地产发展商兴建公屋,那么政府肯定需为发展商提供经济诱因,改变土地用途,增加楼地面积等,只有让地产商获利,才有机会吸引其主动参与计划,有关私营项目的归管与公共资源投放,难免会倾向发展商的利益,计划在本质上已将发展商的商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在旺角工作香港市民李小姐表示。 目前,香港四大开发商恒基地产、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在新界坐拥1.045亿平方尺农地(约1000公顷),其中仅恒基地产就拥有4590万平方尺农地储备尚未开发。 “香港不是没有地,我们有很多地,但是这很多地是动不了的,香港总人口很少,但反对声音很大,有很多不同利益集团,所以这也是为何历届政府都没能解决香港楼市症结的原因。”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教授表示。 第三、填海计划也被搁浅 根据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 “明日大屿”计划,这主要是一个长达20-30年的大型填海造地计划,分三个阶段发展,终极目标是把新的人工岛、北大屿山和新界西连接起来,填的是港岛西和东大屿山之间的海域,总面积约等于1/4个港岛。 这个听起来似乎很可行的方法,却不仅使特首林郑月娥遭遇口诛笔伐,就连民间代表刘德华也因支持填海而成为众矢之的,“明日大屿”看起来利大于弊,结果却引来万人上街游行,理由则是环保,以及填海可能耗尽政府储备加上解决不了短期房屋问题。 据悉,“明日大屿”计划因为各方阻挠已经搁浅。 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 据人民日报,近日,香港民建联在报刊登全版广告,促请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增加土地供应,大量兴建公营房屋,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争取达到“3年上楼”的目标。 香港的居住问题有目共睹,而且正变得日趋严重。公屋申请平均轮候时间已升至5.4年,有10万人住在“棺材房”和“劏房”。这样的局面,与国际知名大都市格格不入,更与太平山上的豪宅形成鲜明对比。 香港不是没有土地,但政府手里地太少。根据去年底的《长远房屋策略》,未来10年,香港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定为7:3,但事实上,政府能觅得的土地,仍不足以支撑这一目标。民建联的建议,无疑为特区政府提出了一条解难题的思路。 要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意味着自有财产与公共利益之间的一次利益平衡。这些土地,主要指囤积于地产商手中长期不开发的土地。由于《基本法》第6条与第105条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外加援引条例或遭旷日持久的司法覆核,特区政府对于是否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有过迟疑。 然而,诸路不通后,收回土地是可行之道。根据《基本法》105条,征用土地的补偿“相当于该财产当时的实际价值”,收回是有偿的。为公共利益计,为解决民生计,地产商是时候释放最大善意,而不应只打自己算盘、囤地居奇、赚尽最后一个铜板。什么才是对香港未来负责?什么才是对年轻人“网开一面”?这才是。 在住房问题上,香港已错失诸多历史契机,不能再拖延。董建华上任之初提出《八万五计划》,提出每年兴建公屋和私营住房不少于八万五千套,10年内让香港七成家庭能自购住房;梁振英执政时期,也将解决市民住房问题当作首要任务,提出要加速修建公屋;林郑月娥上台后,提出填海造岛的“明日大屿”计划……但这些完全为香港长期公共利益考量的方案,或草草收场,或大打折扣,或至今搁浅,都称得上命途多舛。 究其原因,既有反对派在立法会的拉布,为反对而反对,别说“明日大屿”计划本身,即使是申请研究该计划的拨款议案,还因政治缠斗在立法会搁置;也有地产商为既得利益,不断要挟政府、捆绑民意,这让整个香港社会陷入房子买不起又跌不起、不够住又建不起的泥沼;也因为一些公众,对特区政府改善民生的能力,不了解、不信任。这一次,香港社会,能否抛开政见,平心静气坐下来思考《收回土地条例》?能否放下偏见,理性看待特区政府为民生作出的努力?能否正视公与私的天平,真心实意为香港“计深远”? 香港不能再等了。 [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6日 17:40
郑氏家族将捐27万平农地 已1港元“租出”三块地皮
郑氏家族将捐27万平农地 已1港元“租出”三块地皮

  原标题:郑氏家族将捐27万平农地,已1港元“租出”三块地皮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界)25日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在集团业绩发布会上宣布,集团将捐出不同地点总共300万平方英尺(合27万多平方米)的农地,对象包括特区政府、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用于兴建公共房屋及相关设施,以回馈社会。 香港“东网”报道指出,上述面积的农地,其中邻近天水围港铁站的三块合计2.8万平方英尺地皮经已捐出,将兴建全港首个大型“创意社会房屋”项目“光村”,涉及逾100个单位,预计可以有累计一万人受惠,三块地皮最快2022年可以启用。《南方都市报》报道称,这三块地皮以象征式的1港币租金捐出。 另外,“光村”主要服务对象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而厘定,没有特定的租金价格。 天水围“光村”地皮 图自“东网” 若以地政总署最新收回农地特惠补偿每平方英尺1124港元计算,新世界计划捐出的300万平方英尺农地,总价值约33.7亿港元(约合30.6亿人民币)。 据港媒统计,新世界目前应占农地土地储备接近1700万平方英尺,主要在元朗区(近1100万平方英尺)。本次捐出土地规模占该公司拥有农地比例近五分之一。 300万平方英尺有多大呢?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面积为190万平方英尺计算,新世界捐出的农地面积约为1.5个维园。 新世界于1970年由郑裕彤领导创立,现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与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地产、长实集团等同为香港地产巨头。郑志刚是郑裕彤之孙,有“郑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之称。 郑志刚在25日的集团业绩发布会上 图自港媒 郑志刚25日表示,3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中,有100万平方英尺计划和社会企业“要有光”合作,其余200万平方英尺则欢迎其他非营利机构,包括捐予政府兴建公共租住房屋。 为了避免外界觉得新世界以慈善活动“并地”,郑志刚指出,所捐出的农地都不会与集团现有项目毗邻,故不会发生“利益输送”的情况。 他强调,集团一直关注香港住房问题,两年前已在私人发展商之中率先推出首次置业贷款,本次捐地是集团自身的计划,与政府或政党任何的计划无关。 “要有光”创办人余伟业表示,获新世界捐赠的上述三块农地可使用至2047年,需要转换土地用途才能建屋居住,目前预计2022年落成启用,每个单位约300平方英尺。 至于“光村”的租金水平,余伟业称,会视住户支付能力而定。例如,若有住户需要支付医疗开支,则可缴付较便宜的租金,而非固定租金。 据他介绍,新世界会负责部分建筑费用。有需要的家庭需要经过社工的网络甄选,主要服务对象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而厘定,没有特定的租金价格。入住家庭需要在两至三年后搬出,期间社工会协助家庭找工作或训练等,以期提升家庭收入。 截图自“要有光”官方网站 新华社报道指出,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原则上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积极配合特区政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对于新世界本次捐出农地,恒基地产对“东网”表示,此前曾捐地兴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及提供单位作过渡性房屋,该公司乐意与政府磋商,积极协助增加房屋供应,照顾不同阶层的需要。 长实集团则回应指,农地用作房屋发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求的人士受惠,该集团会就此作出研究。 [详情]

观察者网 | 2019年09月26日 16:06
新世界发展升幅扩至近3% 宣布捐300万呎农地
新世界发展升幅扩至近3% 宣布捐300万呎农地

  新浪港股讯,新世界发展(00017)现价升2.6%报10.26元,暂为升幅最大恒指成分股;成交约1573万股,涉资1.62亿元。 公司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在业绩会上表示,将捐出300万平方呎的农地予社企及非牟利组织等,占集团农地土地储备面积约17.75%,以纾缓香港房屋问题.而公司否认是次捐地与政府或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有关,又表示今次所捐土地周围没有集团其他土地,以避免被人误会利益输送。 资料显示,新世界目前农地储备达1700万平方呎,主要在元朗区。 现时,恒生指数报25976点,升30点或升0.12%,主板成交436.42亿元.国企指数报10198点,升29点或升0.29%。 上证综合指数报2942点,跌12点或跌0.43%,成交1653.96亿元人民币。 深证成份指数报9523点,跌147点或跌1.52%,成交2488.50亿元人民币。 表列同板块或相关股份表现: 股份(编号)现价变幅 ------------------------------ 新世界(00017)10.26元升2.60% 新地(00016)111.10元跌1.24% 恒基地产(00012)36.50元跌0.82% 会德丰(00020)44.30元升0.11% 信和置业(00083)11.72元跌0.68% 恒隆地产(00101)17.52元升0.23% 长实集团(01113)53.20元无升跌 太古地产(01972)23.90元跌2.05% 九仓置业(01997)42.30元跌0.24% ------------------------------[详情]

新浪港股 | 2019年09月26日 14:07
新世界发展免费送土地给市民 一口气拿出27万平方米
新世界发展免费送土地给市民 一口气拿出27万平方米

  原标题:香港顶级开发商免费送土地给市民了,一口气拿出27万平方米!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编辑 孙志成 杜恒峰     众所周知,香港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住房供少于求。 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25日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无偿捐出27万平方米土地 9月25日,新世界发展(00017-HK)发布2019财年业绩,公司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于会上宣布,将捐出300万平方英尺(约合27万平方米)农地给社会,以支持舒缓社会房屋问题。会以开放的态度考虑划拨给社会企业发展社会房屋,以及给政府兴建公屋项目等可能性,不过会优先考虑和社会企业合作。目前,新世界于新界持有共约169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 27万多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38个标准足球场,如果按照容积率5倍来计算,则可以兴建135万平米的房产,若按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来算,可满足45000人的居住需求。 据港媒报道,新世界和社会企业“要有光”去年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发展项目“光村”。新世界将天水围三幅地拨给“要有光”,兴建社会房屋“光村”。该项目将兴建超过100个面积约200~300平方英尺的住宅单位。 “这些合作是有成效的,两到三年内,相信‘光村’可以落成,受惠人数可达到一万人”,郑志刚说。在“光村”房屋租住期限和租金方面,每户家庭最长租住三年,租金水平视租户家庭收入水平定夺,确保租户可负担得起租金。新世界与“要有光”合作,交由“要有光”营运的年限为28年,可营运至2047年。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此前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原则上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积极配合特区政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界发展发布截至6月底的年度业绩公告称,期内收入约767.636亿港元,同比增26.5%。有分析师指出,相比于香港其他几家大型地产公司同期负增长的营收,新世界发展的营收数据非常亮眼。 截至26日港股上午收盘,新世界发展股价大涨3.4%,报价10.34港元。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截图 香港住房用地不足问题严峻 香港地势多山,且郊野公园、湿地占地面积大。根据公开数据,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余75.7%为郊野公园、水塘等,其中房屋用地面积仅占6.9%,导致楼价畸高,租金贵。 根据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去年底的数据,香港土地缺乏且楼价及租金不断上升。保守估计,到2047年香港的用地短缺将达到1200公顷,其中约有815公顷的土地供应短缺问题将会在2026年前出现,这之中又有约108公顷(约1162.08万平方英尺)是来自房屋用地的短缺。根据香港政府房屋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约有14.79万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10.82万宗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一般申请人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 近期有香港政党要求政府考虑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向发展商等收回农地兴建房屋,令新界农地发展再成为市场焦点。 据《星岛日报》9月16日引述美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香港四大发展商(恒基、新地、新世界、长实)持有农地面积约达一亿平方英尺(约929万平方米)。具体来看: 恒基居冠,持有农地面积约4500万平方英尺,占比达四成半;新地持有农地面积约3000万平方英尺,占比约达三成;新世界则持约1600万平方英尺;长实则位居第四,持有农地约900万平方英尺。 据证券时报,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黄远山指出,未来10年,香港将欠缺9万至10万个公屋单位,因此政府必须着手解决住房一事,而《收回土地条例》是其中一个收地方式,最重要的是找到新土地资源,以不同方式获得土地,并作发展用途。 香港议员刘国勋表示,回归20多年来,特区政府仅13次引用《土地收回条例》。此次提议引用《土地收回条例》主要是以释放个别新界农地为主,发展新市镇。 不过,在被问及新世界此次捐出农地是否与此条例有关时,郑志刚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收回条例到目前都没有明确要怎么做,是否可以加快审批或者可以释放多少项目,现在都不知道。但是新世界两年前就开始做首置项目了,我们已经开始和社会企业合作。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去做,我们是用新思维和新方法去舒缓房屋问题”。 港府收地阻力大 香港住宅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其中一大原因是香港政府收地面临的巨大阻力。 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发展新界,为获得新界原居民支持,推出了丁屋政策,规定18周岁及以上的新界原住民男性后人(必须是男丁),每人可一生申请一次在认可范围内建造一座最高3层的丁屋,每层面积不超过65平方米,总高度不超过8.23米,也无需向政府补充地价。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香港房价水涨船高,如今,这些丁屋一层就能买出500万港元,一栋能卖1500万~2000万港元。 据证券时报,元朗水围村村民谭先生表示,特区政府征地时给出的楼面价只有1300港元/平方英尺(折合14040港元/平方米)。“我一套房都能卖几千万,房价还在涨,所以为什么要卖给政府?”谭先生说。 家住元朗的张小姐则表示,如果政府收地拿去耕田,则每平方英尺1300港元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盖房子卖楼,土地就不是农田,那就是房地产价格了,肯定是便宜了。村民不卖,政府也不能强制要求。 此前,港府提出“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即由地产商交出使用农地,政府为其改划用途,并在额外楼地面积以7:3比例兴建公私营房屋(即公屋、私屋)。但因被担心“倾向发展商的利益”而遭到部分市民反对。况且,根据过去经验,将农地转换为住宅用地时,需要处理各项繁复的改划程序,从申请改划到通过城规会审批一般需要8-10年,然后获地政总署批出基本的土地条款协议又需要10-12年,即还未到补地价的阶段,已耗时大约20年。 除此之外,香港公屋资产申请资格有严格限制,在收入上不能超过政府规定比例。这造成无法享受公屋好处的居民抵制港府高价收地。并且部分在香港有自有住房的居民也不支持港府大建公屋,因为担心影响房价。 2005年后,香港土地开发几乎停顿,导致公营、私营房屋落成量均大幅减少。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及房屋署的数据,2007年至2016年,当地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约2.57万个单位,较前10年下跌超过50%。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证券时报等[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6日 13:55
香港新世界捐地建公屋 还将持续加码300万平方尺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6日 11:13
香港富豪献地 新世界捐30万平建基层房屋
财新网 | 2019年09月26日 09:59
实探香港楼市:畸高数十年死结亟待解
实探香港楼市:畸高数十年死结亟待解

  原标题:实探香港楼市:畸高数十年死结亟待解 来源:证券时报 一边是住房紧张,一边是楼价频破纪录创新高,香港的居住问题一直都是香港特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多年来成效甚微,申请公屋平均轮候时间已变成5.4年。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香港新界区元朗、天水围、锦田一带,以及港岛区中环、九龙区旺角、尖沙咀一带,采访市民对于港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的想法,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负责人,政界人士对香港土地供应需求的看法。 美联物业销售中介陈小姐向记者透露,9月16日,又有内地富豪再斥资5.8亿港元购买香港山顶超级豪宅Mount Nicholson。该处楼盘目前均价15万元/尺(折合人民币162万元/平方米),Mount Nicholson在2017年楼价均价为120万元/平方米。9月初,观塘(距离港岛区市中心乘坐地铁约要一个半小时)晓丽苑均价已达10万元/平方米。 “政府征地兴建公屋一直以来遭遇各方阻拦,政府发展农地被认为是输送利益,发展郊野公园又会被指破坏环境,发展新界会漠视丁权,填海造地被开发商各种环保借口抵制,平日天天抱怨楼价贵,没土地。每次只要一有新的土地开发计划,第一就是反对,反对,反对。”市民江先生说,“试问反对者,到底如何才能既不花钱,又变出大量适合开发的土地呢?” “土地供应为本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而且必须多管齐下。”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经广泛公众咨询,于去年12月向政府提交的建议,政府今年2月全面接纳,将推行更有力的土地供应策略,持续大幅增加土地供应,以落实长远房屋策略所制定的十年建屋目标。” 土地供应极度紧张 香港地势多山,且郊野公园、湿地占地面积大。根据公开数据,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余75.7%为郊野公园、水塘等,其中房屋用地面积仅占6.9%,导致楼价畸高,租金贵。 近日,民建联刊登全版广告,促请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大量收地兴建公屋,以解决公共房屋短缺问题。民建联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向记者表示,香港有很多深层次矛盾,其中土地、房屋是众多深层次矛盾的重中之重,香港特区政府必须大刀阔斧,破釜沉舟。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黄远山向记者指出,未来10年,香港将欠缺9万至10万个公屋单位,因此政府必须着手解决住房一事,而《收回土地条例》是其中一个收地方式,最重要的是找到新土地资源,以不同方式获得土地,并作发展用途。 根据香港政府房屋署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约有14.79万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10.82万宗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一般申请人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 对于此次民建联的提议,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根据《收回土地条例》,政府引用该条例收回私人土地,需要在确立适用于有关土地的“公共用途”,港府未来会就不同的新发展区及公屋计划收回私人土地;未来数年在几项大型土地发展项目的范围内,包括横州发展第一期,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及洪水桥新发展区,估计亦会收回约500公顷的私人土地。政府亦会继续为发展公屋做规划工作并收回所需的私人土地。 上述新闻发言人还向记者透露,香港正就“土地共享先导计划”的执行框架拟定具体的准则及其他执行细节,以期释放主要位于新界的私人土地作短中期的公私营房屋发展,政府稍后会公布相关安排并听取相关持份者意见。 港府收地遭遇强阻力 民建联议员刘国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归20多年来政府仅13次引用《土地收回条例》。此次民建联提议引用《土地收回条例》主要是以释放个别新界农地为主,发展新市镇。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公众咨询将于9月26日完结,但民间已掀起一场土地大辩论。 9月18日,记者实地走访新界区元朗、天水围等地,以及九龙区、港岛区等地,采访不同村民及市民对政府收地看法。 港铁西铁线从柯士甸站向西出发,途经南昌、美孚、荃湾西、锦上路、元朗、天水围、屯门,全部属于新界区。而新界区是拥有最多农地、荒地、湿地和山地的地区,地铁经过的很多地方至今尚未开发。 从事酒店服务行业30多年的谭先生退休后做了的士生意,是元朗水围村村民。他向记者表示:“我们村民手中也握有很多农地,除了自己居住的一栋三层楼的丁屋,其他都尚未开发,政府要收地,要多少钱收?政府出价1300港元/平方尺(折合14040港元/平方米)楼面价,很多村民嫌太少,宁愿不卖,几百万卖一块地皮,要是你肯定也不愿意啦。我和你讲,我们丁屋是有丁权的,盖一栋房子最高三层,每一层都可以至少卖到500万,一栋丁屋售价1500万~2000万港元,所以说征地价太少,村民不卖,价格太高,其他村民就会反对——为何政府这么高的价格去征收水围村的农地,却不征收我们村的土地?” 据谭先生介绍,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发展新界,为获得新界原居民支持推出的丁屋政策,规定18周岁及以上的新界原居民男性后人(必须是男丁),每人可一生申请一次在认可范围内建造一座最高3层的丁屋,每层面积不超过65平方米,总高度不超过8.23米,也无需向政府补充地价。 “我一套房都能卖几千万,房价还在涨,所以为什么要卖给政府?”谭先生表示。 家住元朗的张小姐向记者表示,如果政府收地拿去耕田,则每平方尺1300港元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盖房子卖楼,土地就不是农田,那就是房地产价格了,肯定是便宜。村民不卖,政府也不能强制要求,而且很多村民都会将二层和三层租给非本村人,很多人租不起外面电梯楼,特别是家里人多的,有些希望养狗的,或者有车的人,会租村屋。现在二层可以租到8000~10000港元/月,三层因为有天台,可以租到12000港元/月以上,如果村屋靠近地铁站,三层则可租到2万港元/月。 行使《土地收回条例》最大的问题,便是政府需要以市价去回购土地。这个市价比起很多地产商当初收购农地时的价格,明显高了许多,最明显的就是地产商获利。因此,不少市民批评政府联合地产商,涉嫌利益输送,且兴建的公屋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申请。 在中环工作的香港市民江先生向记者表示,政府用高价征收土地建公屋,但香港750万人口,100多万富人有能力购买私楼甚至豪宅,300万中产,100万穷人,剩下200多万“夹心层”。公屋资产申请资格有严格限制,在收入上不能超过政府规定比例,总之收入不能多,个人资产也不能多,那些享受不到公屋好处的市民就会抵制——为什么要用纳税人的钱去高价向村民或者地产商收购土地?而且,在香港有房住的人肯定不希望政府大建公屋,因为会影响楼价。 港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即由地产商交出使用农地,政府为其改划用途,并在额外楼地面积以7:3比例兴建公私营房屋(即公屋、私屋)。这一计划亦遭到市民反对。 “政府要求介入私人市场,要求地产发展商兴建公屋,那么政府肯定需为发展商提供经济诱因,改变土地用途,增加楼地面积等,只有让地产商能从中获利,才有机会吸引其主动参与计划,有关私营项目的归管与公共资源投放,难免会倾向发展商的利益。”在旺角工作香港市民李小姐表示,“(这个)计划在本质上已将发展商的商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目前香港四大开发商恒基地产、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在新界坐拥1.045亿平方尺农地(约1000公顷),仅恒基地产就拥有4590万平方尺农地储备尚未开发。 地产商买入农地后,不作任何发展,囤地意图众人皆知。更严重的是,这批农地即使现时不去收购,其价值仍会随着香港地价不停上涨,所有持有农地的地产商,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 “香港不是没有地,我们有很多地,但是这很多地是动不了的。香港总人口很少,但反对声音很大,有很多不同利益集团。”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表示,“这也是香港楼市症结为何历届政府都未能解决的原因。” 2005年后,香港土地开发几乎停顿,导致公营、私营房屋落成量均大幅减少。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及房屋署数据,2007年至2016年,当地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约2.57万个单位,较前10年下跌超过50%。 征地建屋尽快启动呼声高 记者实地走访香港公屋最多的天水围。地铁天水围站出来就能看到政府兴建的公屋,交通非常便利。市民蔡女士向记者介绍,靠近天水围站的公屋项目建成时间距今接近10年,当时购买的价格在35万港元左右,面积400尺左右(37平方米)。 “我们其实是支持政府兴建公屋的,因为价格便宜,而且香港政府兴建的公屋交通位置都比较便利,里面的设施比较齐全,政府能够大量征地兴建公屋,社会矛盾也就不会深啦。”蔡女士表示,“我们香港政府其实很好的,老人退休每个月政府补贴还有几千港元,医疗看病也都是免费,现在上街游行的小孩子都不懂事。” 记者走访天水围天耀一邨,楼宇多,里面配套设施齐全, 其中还有不同学校,比如香港潮杨学校、伊丽莎伯中学、天水围官立中学等。 不仅是教育设施配套齐全,还有儿童游乐场、休息亭、篮球场,亦有安老院,名为东华三院梁昌纪念安老院。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柯创盛表示,目前香港约有10万人居住于“棺材房”、劏房等不适宜居住的环境。劏房租金昂贵,一些很小的单位每月租金可能要5000~6000港元。 民建联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表示,政府过去觅地工作“龟速”,现时公营房屋的土地缺口庞大,如再不做改善,市民会越来越失望,征地建屋工作应该立即启动。 供求失衡困局如何扭转? 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遭到多方反对,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政府会积极推动和研究不同可增加或加快土地供应的措施,多管齐下保证土地供应,让年轻人可以“上车”。 从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到梁振英提出的加速修建公屋,再到林郑月娥“明日大屿”计划……翻看香港政府22年以来的施政报告,房屋和土地供应一直是港府头等大事。记者向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提问“明日大屿”计划进程时,对方并未直接回复。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的“明日大屿”计划,主要是一个长达20~30年的大型填海造地计划,分三个阶段发展,终极目标是把新的人工岛、北大屿山和新界西连接起来,填的是港岛西和东大屿山之间的海域,总面积约等于1/4个港岛。根据《施政报告》,交椅洲是“明日大屿”填海计划的核心区域,发展人工岛,成为继中环、九龙东之后第三个核心商业区。 但是,这个听起来似乎可行的方法,不仅使特首林郑月娥遭遇口诛笔伐,就连民间代表刘德华也因支持填海而成为众矢之的。“明日大屿”看起来利大于弊,结果却引来万人上街游行,理由则是环保,以及填海可能耗尽政府储备加上解决不了短期房屋问题。 “土地供应不是造房子,如果没有提前布局规划,绝无可能扭转香港十几年来供求失衡困局。”市民江先生表示,“那么香港房屋问题将永远是一个死结。”[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9月21日 01:20
香港“三大家族”表示“捐地” 李嘉诚并未表态
香港“三大家族”表示“捐地” 李嘉诚并未表态

  原标题:香港“三大家族”表示“捐地”,李嘉诚并未表态! 来源:樱桃大房子,文章综合自刘晓博说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观察者网/广州(楼盘)日报 众所周知,香港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住房供少于求。 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无偿捐出27万平方米土地 9月25日,新世界发展发布2019财年业绩,公司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于会上宣布,将捐出300万平方英尺(约合27万平方米)农地给社会,以支持舒缓社会房屋问题。 27万多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 大概相当于38个标准足球场,如果按照容积率5倍来计算,则可以兴建135万平米的房产,若按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来算,可满足45000人的居住需求。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另外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此前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 据香港“东网”26日报道,香港地政总署当天根据《收回土地条例》等相关法例,表示政府将在12月27日之前收回784幅私人土地,以推动发展香港北部新界的新发展区。 香港政府公报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位列香港四大地产商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本次将有部分农地被港府收回。 港媒报道称,在上述68公顷土地中,恒基地产占了近七分之一,约100万平方英尺(约合9.3万平方米)。 对于港府的这项决定,恒基地产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会乐意配合。 将被港府收回的土地 图自港媒 目前,香港“四大家族”已经有“三大家族”都已经发生并用实际行动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 而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则回应称,农地用作房屋发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求的人士受惠,该集团会就此作出研究。 事实上,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收回闲置农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动上述四大家族的“蛋糕”。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四大家族拥有的农地分别为: 香港土地面积11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0万,人口密度只有深圳(楼盘)的60%。但香港那种居住条件极端紧张的情况,没有在深圳出现。 上图是香港土地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农地、荒地、林地、水塘等占了75.7%,而住宅用地只有6.9%。即便是这6.9%的住宅用地,还有一半是密度超低的郊区村落,真正高密度开发的住宅只占用了香港土地的3.8%左右。 也就是说,香港只要拿出2%的土地建设高层住宅,就足以让全城住宅面积增长50%。 而香港目前平均每户居民拥有的住宅已经是1.088套(单套面积较小),超过了户均1套。也就是说,解决香港住房问题,根本不是没有条件,难度也不大。 只用新增大约28万套住房(相当于目前存量住房的10%),就可以大大缓解香港的住房问题。因为目前香港轮候公屋(申请政策性住房)总户数也不过27.23万(包括单身申请人)。 28万套住房是什么概念,如果高密度开发,占用的土地不到香港总面积的0.4%。 在香港旁边的惠州(楼盘),每年新增住宅是16万套,而且平均面积要大很多。 有人认为,阻止香港大规模兴建住宅的是“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富豪阶层,其实这未必是问题的全部。 目前香港自有住宅率是49.4%,也就是说,香港一半家庭拥有自有住房。这些家庭也都不希望看到房价下跌,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财富化水。 由于有接近一半香港人不希望房价跌,再加上高房价、高地价存在多年,已经广泛成为银行的抵押物,所以房价下跌会引发金融风险。 未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增加“保障房”的供应,让香港房价横盘,或者涨幅低于居民收入增长。 回收,或者鼓励大地产商捐出“闲置土地”,用来建设保障房,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此外,从那75.7%“非建设用地”里增加住宅用地,操作空间会更大。当然,政府还可以通过类似“明日大屿计划”的方式,填海获得土地。 其实从“需要新增的住房数量”上看,解决香港住房问题并不难,难的是让全社会达成共识。 随着“三大家族捐地”,四大家族不再是“铁板一块”。社会上层态度的转变,有利于促进“香港有房一族”(占全港户数49.4%)态度的转变。 当“香港有房一族”态度发生变化,开始体恤另外一半“无房户”的艰难,而不是更关心自己“房屋价值”的时候,香港住房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毫无疑问,接下来的舆论焦点是——李嘉诚会如何行动![详情]

香港新世界谈捐土地建公屋:捐27万平方米只是第一步
香港新世界谈捐土地建公屋:捐27万平方米只是第一步

   香港新世界谈捐土地建公屋:捐27万平方米只是第一步,要探索捐助机制 来源:梨视频 9月25日,新世界举行全年业绩发布会,新世界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表示,以象征式的1港币租金,捐出28000平方英尺(2600平方米)地皮兴建社会房屋,未来将合并捐出近27万平方米的农地,以支持舒缓社会房屋问题。他还表示,要探索捐助机制,捐出27万平米土地只是第一步。 [详情]

香港首家!地产巨头新世界无偿捐地价值30亿
香港首家!地产巨头新世界无偿捐地价值30亿

  (观察者网讯)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界)25日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在集团业绩发布会上宣布,集团将捐出不同地点总共300万平方英尺(合27万多平方米)的农地,对象包括特区政府、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用于兴建公共房屋及相关设施,以回馈社会。 香港“东网”报道指出,上述面积的农地,其中邻近天水围港铁站的三块合计2.8万平方英尺地皮经已捐出,将兴建全港首个大型“创意社会房屋”项目“光村”,涉及逾100个单位,预计可以有累计一万人受惠,三块地皮最快2022年可以启用。《南方都市报》报道称,这三块地皮以象征式的1港币租金捐出。由此,新世界发展成为香港首家无偿捐地以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企业。 另外,“光村”主要服务对象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而厘定,没有特定的租金价格。 天水围“光村”地皮 图自“东网” 若以地政总署最新收回农地特惠补偿每平方英尺1124港元计算,新世界计划捐出的300万平方英尺农地,总价值约33.7亿港元(约合30.6亿人民币)。 据港媒统计,新世界目前应占农地土地储备接近1700万平方英尺,主要在元朗区(近1100万平方英尺)。本次捐出土地规模占该公司拥有农地比例近五分之一。 300万平方英尺有多大呢?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面积为190万平方英尺计算,新世界捐出的农地面积约为1.5个维园。 新世界于1970年由郑裕彤领导创立,现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与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地产、长实集团等同为香港地产巨头。郑志刚是郑裕彤之孙,有“郑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之称。 出生于1979年的郑志刚毕业于哈佛大学,于2003年取得东亚研究文学士(荣誉)学位。自哈佛毕业后,他往京都留学一年, 修读日本艺术和文化。 2014年,他获得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SCAD )的人文学科荣誉博士学位,以及岭南大学的荣誉院士。 郑志刚在25日的集团业绩发布会上 图自港媒 郑志刚25日表示,3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中,有100万平方英尺计划和社会企业“要有光”合作,其余200万平方英尺则欢迎其他非营利机构,包括捐予政府兴建公共租住房屋。 为了避免外界觉得新世界以慈善活动“并地”,郑志刚指出,所捐出的农地都不会与集团现有项目毗邻,故不会发生“利益输送”的情况。 他强调,集团一直关注香港住房问题,两年前已在私人发展商之中率先推出首次置业贷款,本次捐地是集团自身的计划,与政府或政党任何的计划无关。 “要有光”创办人余伟业表示,获新世界捐赠的上述三块农地可使用至2047年,需要转换土地用途才能建屋居住,目前预计2022年落成启用,每个单位约300平方英尺。 至于“光村”的租金水平,余伟业称,会视住户支付能力而定。例如,若有住户需要支付医疗开支,则可缴付较便宜的租金,而非固定租金。 据他介绍,新世界会负责部分建筑费用。有需要的家庭需要经过社工的网络甄选,主要服务对象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而厘定,没有特定的租金价格。入住家庭需要在两至三年后搬出,期间社工会协助家庭找工作或训练等,以期提升家庭收入。 截图自“要有光”官方网站 新华社报道指出,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原则上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积极配合特区政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对于新世界本次捐出农地,恒基地产对“东网”表示,此前曾捐地兴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及提供单位作过渡性房屋,该公司乐意与政府磋商,积极协助增加房屋供应,照顾不同阶层的需要。 长实集团则回应指,农地用作房屋发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求的人士受惠,该集团会就此作出研究。来源:观察者网综合责编|徐蕾   [详情]

“四大家族”郑氏无偿捐地27万平米 李嘉诚最新回应
“四大家族”郑氏无偿捐地27万平米 李嘉诚最新回应

  香港重磅!“四大家族”郑氏宣布:无偿捐地300万平方尺建房子,几万人受益!李嘉诚跟不跟?最新回应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 泰勒 我们知道,香港楼市,一直以“贵”闻名全球,并且供不应求。今年已经是中国香港第9年连续排在全球最贵的房价榜首,再一次“光荣”的成为了全球最负担不起住房的城市。 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香港土地供应不足。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而刚刚,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新世界发展,在昨天的业绩发布会上突然宣布,要把手里拥有的3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捐出去,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这个消息一出来,市场没有一丝丝的防备,大为震惊。 新世界捐300万平方英尺农地 给政府社企建房子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25日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在集团业绩发布会上宣布,集团将捐出不同地点总共300万平方英尺(合27万多平方米)的农地,对象包括特区政府、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用于兴建公共房屋及相关设施,以回馈社会。 郑志刚是四大家族之一郑裕彤的长孙,香港最富有的80后。毕业于哈佛大学,郑志刚曾以身家44亿美元获得亚洲十大年轻富豪第二名。 基金君看了一下,整理了一些细节, 1、捐多少土地?300万平方英尺农地,约27.87万平方米。 相当于39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以维多利亚公园面积为190万平方尺计算,即今次新世界捐出的农地面积约为1.5个维园。 2、3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价值多少? 若按照今年香港政府订立的农地补偿回收价1124港元/平方英尺计算,这部分土地价值约33.72亿港元,等于新世界捐出约33.7亿港元。 3、这些土地捐给谁? 其中的100万英尺的地,捐给社会企业“要有光”(相当于一个慈善机构)。 另外,其他拨地安排将于其他非盈利机构研究,不排除会拿去给香港政府兴建公共房屋。 4、为什么突然公布? 郑志刚强调说,集团未来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非只考虑股东利益,另外,他表示已经于一年前开始筹备相关计划及签定备忘录(MOU),待今日才公布。 5、多少人受益? 据介绍,第一步是向社企‘要有光’拨出28,000平方尺邻近天水围港铁站的三幅地皮,兴建全港首个大型‘创意社会房屋’项目-‘光村’,提供超过100间面积约300尺的单位,目标惠及10000名市民,首要目标是帮助有小朋友的低收入家庭,预计最快2022年落成。拨予‘要有光’的地皮年期为28年至2047年。 6、这么做的目的? 郑志刚透露,捐赠农地是出于社会责任,与香港政府是否引用《土地收回条例》无关,为了避免社会对新世界捐农地会涉及利益输送的误会,捐出的农地周边没有其他新世界的地皮。 7、租金多少? 新世界向社会企业拨出的1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并收取象征式1元租金,为期28年,还是是租期最长的社会房屋。 据新世界介绍,受惠家庭租约会签3年,并不可续租,不过平均2年租户就可以离开,流转率为百分百;需支付的租金水平,会视乎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去决定,例如有长期病患的话,租金会相对较便宜;非排队制,入住由社工配对。 8、不是临时房屋区或廉价劏房 郑志刚表示,选择和‘要有光’合作建光村,是因为大家理念相近,均想探索新解决方案,用新思维去改善住屋问题,并结合双方不同的长处,透过创新的形式,推动基层向上流动,给他们一个新希望、新开始,希望借着一小步,激发各方用创意踏出更大步,为解决房屋问题带来新契机。 9、‘光村’共有四大特点 有关‘创意社会房屋’,亦即‘光村’,共有四大特点,分别主要对象是有小朋友的低收入家庭;租金由‘要有光’制定,将远低于市场水平;创意社区是指提供住屋硬件之外,将有全面软件配合,建立一个帮到基层的创意社区,当中加入全方位配套:例如协助小朋友发挥创意的游乐设施、本地小店等;邀请一班本地年轻建筑师一起设计兴建,利用他们的眼睛及创意,设计能够开创未来,令基层住客感到贴心的家,并借此支持年轻人的发展。 10、新世界有多少土地? 据集团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在香港持有应占总楼面面积约910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可作即时发展,其中物业发展总楼面面积约420万平方尺。与此同时,集团于新界持有合共约1690万平方尺待更改用途之应占农地土地面积。若按是次捐出农地部分,将占集团所持有的农地面积约18%之多。 其他三大富豪家族跟不跟? 据数据统计,香港财富集中度接近80%,香港富豪前十中多数以地产发家。发展至今,香港的众多产业早已被少数品牌地产商垄断。地产商们逐步通过对楼宇的控制,扩展到对交通、电力、电信、超市等各种商铺的控制,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旗下产业版图也从地产跨越到电讯、港口、百货乃至水电燃气等众多领域,牢牢地把控着香港的经济,他们的举动甚至影响着香港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都知道,香港有四个大家族,包括主要以房地产发家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 而这次捐出300万平方英尺的就是郑裕彤家族。 其他家族例如李嘉诚怎么看这件事? 据香港媒体报道,长实发言人响应指出,农地作房屋发展完成需时,可能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要人士受惠,会就这方面作出研究。发言人称,一直以来,李嘉诚基金会及长实亦有以捐款方式,直接支持不同的社会公益项目。 而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地产,回应指出,过往曾捐地兴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以及提供单位作过渡性房屋。恒地称,乐意与政府磋商,积极协助增加房屋供应,照顾不同阶层的需要。 恒基地产创办人兼前主席李兆基,在2012年曾向外表示,有意捐赠位于元朗及粉岭农地予政府,以兴建房屋之用,宣称可以兴建3,000至4,000个单位。 最终李兆基分别向保良局及博爱捐地,以兴建青年宿舍及长者宿舍。其中位于屯门蓝地的安老院舍,合共提供1405个长者宿位,预料在2020至2021年落成。 香港土地供不应求 四大发展商持约930万平方米农地 香港土地面积11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0万,人口密度只有深圳的60%。但香港那种居住条件极端紧张的情况,没有在深圳出现。 上图是香港土地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农地、荒地、林地、水塘等占了75.7%,而住宅用地只有6.9%。即便是这6.9%的住宅用地,还有一半是密度超低的郊区村落,真正高密度开发的住宅只占用了香港土地的3.8%左右。 也就是说,香港只要拿出2%的土地建设高层住宅,就足以让全城住宅面积增长50%。 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香港四大发展商(恒基、新地、新世界、长实)持有农地面积约达一亿方呎(约929万平方米)。具体来看: 恒基居冠,持有农地面积约4500万方呎,占比达四成半;新地持有农地面积约3000万方呎,占比约达三成;新世界则持约1600万方呎;长实则位居第四,持有农地约900万方呎。 香港政府为增加土地供应,多渠道考虑释放现有“生地”的发展潜力,对于发展商手上持有的农地,也成为房屋潜在供应之一。而美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香港四大发展商,包括恒基及新地等手握最多筹码,与政府合作机会最大。 谁解香港楼市死结? 据证券时报报道,香港地势多山,且郊野公园、湿地占地面积大,根据公开数据,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中房屋用地面积仅占6.9%;其余75.7%为郊野公园、水塘等。一边是高昂的楼价和租金,和几乎遥遥无期的公屋轮候,一边却是大量闲置未予开发的土地。 然而,这么多土地,提供住房却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容易。 第一,香港政府征地太难。 据证券时报,元朗水围村,政府要收地,多少钱收?政府出价1300港元/平方尺(折合14040港元/平方米)楼面价,很多村民嫌太少,宁愿不卖。 当地盖一栋房子最高三层,每一层都可以至少卖到500万,一栋丁屋售价1500-2000万港元,所以说征地价太少,村民不卖;倘若价格太高,其他村民就会反对,为何政府这么高的价格去征收水围村的农地,为什么不征收我们村的土地? 家住元朗的张小姐则表示,如果政府收地拿去耕田1300港元每尺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盖房子卖楼,土地就不是农田,那就是房地产价格了,村民不愿意卖,政府也不能强制要求。 第二、不能回收村民的地,那么收地产商的地呢? 行使《土地收回条例》回购地产商手中的土地,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需要以市价去回购,而这个市价明显比地产商当初收购农地时的价格高。不少市民因此批评政府勾结地产商,涉嫌利益输送。 “政府要求介入私人市场,要求地产发展商兴建公屋,那么政府肯定需为发展商提供经济诱因,改变土地用途,增加楼地面积等,只有让地产商获利,才有机会吸引其主动参与计划,有关私营项目的归管与公共资源投放,难免会倾向发展商的利益,计划在本质上已将发展商的商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在旺角工作香港市民李小姐表示。 目前,香港四大开发商恒基地产、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在新界坐拥1.045亿平方尺农地(约1000公顷),其中仅恒基地产就拥有4590万平方尺农地储备尚未开发。 “香港不是没有地,我们有很多地,但是这很多地是动不了的,香港总人口很少,但反对声音很大,有很多不同利益集团,所以这也是为何历届政府都没能解决香港楼市症结的原因。”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教授表示。 第三、填海计划也被搁浅 根据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 “明日大屿”计划,这主要是一个长达20-30年的大型填海造地计划,分三个阶段发展,终极目标是把新的人工岛、北大屿山和新界西连接起来,填的是港岛西和东大屿山之间的海域,总面积约等于1/4个港岛。 这个听起来似乎很可行的方法,却不仅使特首林郑月娥遭遇口诛笔伐,就连民间代表刘德华也因支持填海而成为众矢之的,“明日大屿”看起来利大于弊,结果却引来万人上街游行,理由则是环保,以及填海可能耗尽政府储备加上解决不了短期房屋问题。 据悉,“明日大屿”计划因为各方阻挠已经搁浅。 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 据人民日报,近日,香港民建联在报刊登全版广告,促请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增加土地供应,大量兴建公营房屋,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争取达到“3年上楼”的目标。 香港的居住问题有目共睹,而且正变得日趋严重。公屋申请平均轮候时间已升至5.4年,有10万人住在“棺材房”和“劏房”。这样的局面,与国际知名大都市格格不入,更与太平山上的豪宅形成鲜明对比。 香港不是没有土地,但政府手里地太少。根据去年底的《长远房屋策略》,未来10年,香港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定为7:3,但事实上,政府能觅得的土地,仍不足以支撑这一目标。民建联的建议,无疑为特区政府提出了一条解难题的思路。 要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意味着自有财产与公共利益之间的一次利益平衡。这些土地,主要指囤积于地产商手中长期不开发的土地。由于《基本法》第6条与第105条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外加援引条例或遭旷日持久的司法覆核,特区政府对于是否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有过迟疑。 然而,诸路不通后,收回土地是可行之道。根据《基本法》105条,征用土地的补偿“相当于该财产当时的实际价值”,收回是有偿的。为公共利益计,为解决民生计,地产商是时候释放最大善意,而不应只打自己算盘、囤地居奇、赚尽最后一个铜板。什么才是对香港未来负责?什么才是对年轻人“网开一面”?这才是。 在住房问题上,香港已错失诸多历史契机,不能再拖延。董建华上任之初提出《八万五计划》,提出每年兴建公屋和私营住房不少于八万五千套,10年内让香港七成家庭能自购住房;梁振英执政时期,也将解决市民住房问题当作首要任务,提出要加速修建公屋;林郑月娥上台后,提出填海造岛的“明日大屿”计划……但这些完全为香港长期公共利益考量的方案,或草草收场,或大打折扣,或至今搁浅,都称得上命途多舛。 究其原因,既有反对派在立法会的拉布,为反对而反对,别说“明日大屿”计划本身,即使是申请研究该计划的拨款议案,还因政治缠斗在立法会搁置;也有地产商为既得利益,不断要挟政府、捆绑民意,这让整个香港社会陷入房子买不起又跌不起、不够住又建不起的泥沼;也因为一些公众,对特区政府改善民生的能力,不了解、不信任。这一次,香港社会,能否抛开政见,平心静气坐下来思考《收回土地条例》?能否放下偏见,理性看待特区政府为民生作出的努力?能否正视公与私的天平,真心实意为香港“计深远”? 香港不能再等了。 [详情]

郑氏家族将捐27万平农地 已1港元“租出”三块地皮
郑氏家族将捐27万平农地 已1港元“租出”三块地皮

  原标题:郑氏家族将捐27万平农地,已1港元“租出”三块地皮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界)25日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在集团业绩发布会上宣布,集团将捐出不同地点总共300万平方英尺(合27万多平方米)的农地,对象包括特区政府、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用于兴建公共房屋及相关设施,以回馈社会。 香港“东网”报道指出,上述面积的农地,其中邻近天水围港铁站的三块合计2.8万平方英尺地皮经已捐出,将兴建全港首个大型“创意社会房屋”项目“光村”,涉及逾100个单位,预计可以有累计一万人受惠,三块地皮最快2022年可以启用。《南方都市报》报道称,这三块地皮以象征式的1港币租金捐出。 另外,“光村”主要服务对象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而厘定,没有特定的租金价格。 天水围“光村”地皮 图自“东网” 若以地政总署最新收回农地特惠补偿每平方英尺1124港元计算,新世界计划捐出的300万平方英尺农地,总价值约33.7亿港元(约合30.6亿人民币)。 据港媒统计,新世界目前应占农地土地储备接近1700万平方英尺,主要在元朗区(近1100万平方英尺)。本次捐出土地规模占该公司拥有农地比例近五分之一。 300万平方英尺有多大呢?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面积为190万平方英尺计算,新世界捐出的农地面积约为1.5个维园。 新世界于1970年由郑裕彤领导创立,现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与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地产、长实集团等同为香港地产巨头。郑志刚是郑裕彤之孙,有“郑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之称。 郑志刚在25日的集团业绩发布会上 图自港媒 郑志刚25日表示,30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中,有100万平方英尺计划和社会企业“要有光”合作,其余200万平方英尺则欢迎其他非营利机构,包括捐予政府兴建公共租住房屋。 为了避免外界觉得新世界以慈善活动“并地”,郑志刚指出,所捐出的农地都不会与集团现有项目毗邻,故不会发生“利益输送”的情况。 他强调,集团一直关注香港住房问题,两年前已在私人发展商之中率先推出首次置业贷款,本次捐地是集团自身的计划,与政府或政党任何的计划无关。 “要有光”创办人余伟业表示,获新世界捐赠的上述三块农地可使用至2047年,需要转换土地用途才能建屋居住,目前预计2022年落成启用,每个单位约300平方英尺。 至于“光村”的租金水平,余伟业称,会视住户支付能力而定。例如,若有住户需要支付医疗开支,则可缴付较便宜的租金,而非固定租金。 据他介绍,新世界会负责部分建筑费用。有需要的家庭需要经过社工的网络甄选,主要服务对象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户的收入和支出而厘定,没有特定的租金价格。入住家庭需要在两至三年后搬出,期间社工会协助家庭找工作或训练等,以期提升家庭收入。 截图自“要有光”官方网站 新华社报道指出,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原则上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积极配合特区政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对于新世界本次捐出农地,恒基地产对“东网”表示,此前曾捐地兴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及提供单位作过渡性房屋,该公司乐意与政府磋商,积极协助增加房屋供应,照顾不同阶层的需要。 长实集团则回应指,农地用作房屋发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求的人士受惠,该集团会就此作出研究。 [详情]

新世界发展升幅扩至近3% 宣布捐300万呎农地
新世界发展升幅扩至近3% 宣布捐300万呎农地

  新浪港股讯,新世界发展(00017)现价升2.6%报10.26元,暂为升幅最大恒指成分股;成交约1573万股,涉资1.62亿元。 公司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在业绩会上表示,将捐出300万平方呎的农地予社企及非牟利组织等,占集团农地土地储备面积约17.75%,以纾缓香港房屋问题.而公司否认是次捐地与政府或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有关,又表示今次所捐土地周围没有集团其他土地,以避免被人误会利益输送。 资料显示,新世界目前农地储备达1700万平方呎,主要在元朗区。 现时,恒生指数报25976点,升30点或升0.12%,主板成交436.42亿元.国企指数报10198点,升29点或升0.29%。 上证综合指数报2942点,跌12点或跌0.43%,成交1653.96亿元人民币。 深证成份指数报9523点,跌147点或跌1.52%,成交2488.50亿元人民币。 表列同板块或相关股份表现: 股份(编号)现价变幅 ------------------------------ 新世界(00017)10.26元升2.60% 新地(00016)111.10元跌1.24% 恒基地产(00012)36.50元跌0.82% 会德丰(00020)44.30元升0.11% 信和置业(00083)11.72元跌0.68% 恒隆地产(00101)17.52元升0.23% 长实集团(01113)53.20元无升跌 太古地产(01972)23.90元跌2.05% 九仓置业(01997)42.30元跌0.24% ------------------------------[详情]

新世界发展免费送土地给市民 一口气拿出27万平方米
新世界发展免费送土地给市民 一口气拿出27万平方米

  原标题:香港顶级开发商免费送土地给市民了,一口气拿出27万平方米!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编辑 孙志成 杜恒峰     众所周知,香港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住房供少于求。 随着房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香港社会近期就增加土地供应展开热议,部分房地产商也作出回应。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25日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无偿捐出27万平方米土地 9月25日,新世界发展(00017-HK)发布2019财年业绩,公司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于会上宣布,将捐出300万平方英尺(约合27万平方米)农地给社会,以支持舒缓社会房屋问题。会以开放的态度考虑划拨给社会企业发展社会房屋,以及给政府兴建公屋项目等可能性,不过会优先考虑和社会企业合作。目前,新世界于新界持有共约1690万平方英尺的农地。 27万多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38个标准足球场,如果按照容积率5倍来计算,则可以兴建135万平米的房产,若按人均住宅面积30平方米来算,可满足45000人的居住需求。 据港媒报道,新世界和社会企业“要有光”去年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发展项目“光村”。新世界将天水围三幅地拨给“要有光”,兴建社会房屋“光村”。该项目将兴建超过100个面积约200~300平方英尺的住宅单位。 “这些合作是有成效的,两到三年内,相信‘光村’可以落成,受惠人数可达到一万人”,郑志刚说。在“光村”房屋租住期限和租金方面,每户家庭最长租住三年,租金水平视租户家庭收入水平定夺,确保租户可负担得起租金。新世界与“要有光”合作,交由“要有光”营运的年限为28年,可营运至2047年。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此前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原则上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积极配合特区政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界发展发布截至6月底的年度业绩公告称,期内收入约767.636亿港元,同比增26.5%。有分析师指出,相比于香港其他几家大型地产公司同期负增长的营收,新世界发展的营收数据非常亮眼。 截至26日港股上午收盘,新世界发展股价大涨3.4%,报价10.34港元。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截图 香港住房用地不足问题严峻 香港地势多山,且郊野公园、湿地占地面积大。根据公开数据,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余75.7%为郊野公园、水塘等,其中房屋用地面积仅占6.9%,导致楼价畸高,租金贵。 根据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去年底的数据,香港土地缺乏且楼价及租金不断上升。保守估计,到2047年香港的用地短缺将达到1200公顷,其中约有815公顷的土地供应短缺问题将会在2026年前出现,这之中又有约108公顷(约1162.08万平方英尺)是来自房屋用地的短缺。根据香港政府房屋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约有14.79万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10.82万宗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一般申请人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 近期有香港政党要求政府考虑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向发展商等收回农地兴建房屋,令新界农地发展再成为市场焦点。 据《星岛日报》9月16日引述美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香港四大发展商(恒基、新地、新世界、长实)持有农地面积约达一亿平方英尺(约929万平方米)。具体来看: 恒基居冠,持有农地面积约4500万平方英尺,占比达四成半;新地持有农地面积约3000万平方英尺,占比约达三成;新世界则持约1600万平方英尺;长实则位居第四,持有农地约900万平方英尺。 据证券时报,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黄远山指出,未来10年,香港将欠缺9万至10万个公屋单位,因此政府必须着手解决住房一事,而《收回土地条例》是其中一个收地方式,最重要的是找到新土地资源,以不同方式获得土地,并作发展用途。 香港议员刘国勋表示,回归20多年来,特区政府仅13次引用《土地收回条例》。此次提议引用《土地收回条例》主要是以释放个别新界农地为主,发展新市镇。 不过,在被问及新世界此次捐出农地是否与此条例有关时,郑志刚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收回条例到目前都没有明确要怎么做,是否可以加快审批或者可以释放多少项目,现在都不知道。但是新世界两年前就开始做首置项目了,我们已经开始和社会企业合作。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去做,我们是用新思维和新方法去舒缓房屋问题”。 港府收地阻力大 香港住宅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其中一大原因是香港政府收地面临的巨大阻力。 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发展新界,为获得新界原居民支持,推出了丁屋政策,规定18周岁及以上的新界原住民男性后人(必须是男丁),每人可一生申请一次在认可范围内建造一座最高3层的丁屋,每层面积不超过65平方米,总高度不超过8.23米,也无需向政府补充地价。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香港房价水涨船高,如今,这些丁屋一层就能买出500万港元,一栋能卖1500万~2000万港元。 据证券时报,元朗水围村村民谭先生表示,特区政府征地时给出的楼面价只有1300港元/平方英尺(折合14040港元/平方米)。“我一套房都能卖几千万,房价还在涨,所以为什么要卖给政府?”谭先生说。 家住元朗的张小姐则表示,如果政府收地拿去耕田,则每平方英尺1300港元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盖房子卖楼,土地就不是农田,那就是房地产价格了,肯定是便宜了。村民不卖,政府也不能强制要求。 此前,港府提出“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即由地产商交出使用农地,政府为其改划用途,并在额外楼地面积以7:3比例兴建公私营房屋(即公屋、私屋)。但因被担心“倾向发展商的利益”而遭到部分市民反对。况且,根据过去经验,将农地转换为住宅用地时,需要处理各项繁复的改划程序,从申请改划到通过城规会审批一般需要8-10年,然后获地政总署批出基本的土地条款协议又需要10-12年,即还未到补地价的阶段,已耗时大约20年。 除此之外,香港公屋资产申请资格有严格限制,在收入上不能超过政府规定比例。这造成无法享受公屋好处的居民抵制港府高价收地。并且部分在香港有自有住房的居民也不支持港府大建公屋,因为担心影响房价。 2005年后,香港土地开发几乎停顿,导致公营、私营房屋落成量均大幅减少。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及房屋署的数据,2007年至2016年,当地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约2.57万个单位,较前10年下跌超过50%。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证券时报等[详情]

香港新世界捐地建公屋 还将持续加码300万平方尺
香港新世界捐地建公屋 还将持续加码300万平方尺

  原标题:香港新世界捐地建公屋 还将持续加码300万平方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9月25日,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界发展”,00017.HK)在香港举行的2019财年业绩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与非盈利机构“要有光”合作,以象征式的1港币租金,捐出香港28,000平方尺地皮兴建社会房屋,以帮助有小朋友的低收入家庭。 同时,新世界发展其后将持续加码,合计拨出300万平方尺农地兴建社会房屋,舒缓基层居住压力,帮助建设社会。由此,新世界发展成为香港首家无偿捐地以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企业。 近年,香港居住用地紧张情况日益凸显,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此次,新世界发展首家提出以无偿捐地、兴建社会房屋的方式帮助低收入家庭,或为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创想。 据悉,新世界发展选址临近天水围港铁站的三幅地皮,占地面积28,000平方尺,采用与非牟利机构“要有光”合作的形式,兴建全港首个大型“创意社会房屋”项目——“光村”,提供超过100个面积各300尺的单位,惠及超过10,000名市民。 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表示,28,000平方尺的建设只是第一阶段,集团将持续加码,合并捐出300万平方尺的更多农地帮助建设社会。希望当中100万尺可以给予“要有光”这类的非牟利机构兴建创意房屋。如果政府有需要用之建设公共房屋,新世界集团也欢迎作进一步研究。 据美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新世界发展持有农地面积约1,700万平方尺,300万平方尺的捐地计划相当于拿出了集团在香港农地储备的近1/5。 新世界发展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多年来,新世界集团坚定不移地秉持爱国爱港立场,心系家国。就最近两个月香港社会发生的暴力事件,新世界发展主席兼执行董事郑家纯、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呼吁各界以和平理性的讨论,共同寻求解决方法,重建香港的经济民生。针对日渐凸显的居住用地不足问题,新世界集团早于2年前即已开始与非牟利社会机构合作,希望通过率先启动无偿捐地的实践,为香港经济恢复、解决民生做出切实贡献。[详情]

香港富豪献地 新世界捐30万平建基层房屋
香港富豪献地 新世界捐30万平建基层房屋

   【推荐阅读】 香港顶级开发商免费送土地了 一口气拿出27万平方米 原标题:香港富豪献地 新世界捐30万平建基层房屋 【财新网】(驻香港记者 刘雁菲 记者 黄姝伦)香港房屋供应不足、楼价高企被视作是近期香港社会风波的根源问题之一。香港地产“四大家族”之一的新世界发展(00017.HK,下称新世界)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 9月25日下午在公司业绩发布会上突然宣布将捐出300万平方呎(约27.87万平方米)农地,来发展基层房屋。 新世界是香港近期首个宣布捐赠土地以兴建社会房屋的香港大型地产商。若以面积计算,新世界捐出的这些土地面积约等于39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若按照今年港府订立的农地补偿回收价1124港元计算,这部分土地价值约33.72亿港元。[详情]

实探香港楼市:畸高数十年死结亟待解
实探香港楼市:畸高数十年死结亟待解

  原标题:实探香港楼市:畸高数十年死结亟待解 来源:证券时报 一边是住房紧张,一边是楼价频破纪录创新高,香港的居住问题一直都是香港特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多年来成效甚微,申请公屋平均轮候时间已变成5.4年。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香港新界区元朗、天水围、锦田一带,以及港岛区中环、九龙区旺角、尖沙咀一带,采访市民对于港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的想法,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负责人,政界人士对香港土地供应需求的看法。 美联物业销售中介陈小姐向记者透露,9月16日,又有内地富豪再斥资5.8亿港元购买香港山顶超级豪宅Mount Nicholson。该处楼盘目前均价15万元/尺(折合人民币162万元/平方米),Mount Nicholson在2017年楼价均价为120万元/平方米。9月初,观塘(距离港岛区市中心乘坐地铁约要一个半小时)晓丽苑均价已达10万元/平方米。 “政府征地兴建公屋一直以来遭遇各方阻拦,政府发展农地被认为是输送利益,发展郊野公园又会被指破坏环境,发展新界会漠视丁权,填海造地被开发商各种环保借口抵制,平日天天抱怨楼价贵,没土地。每次只要一有新的土地开发计划,第一就是反对,反对,反对。”市民江先生说,“试问反对者,到底如何才能既不花钱,又变出大量适合开发的土地呢?” “土地供应为本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而且必须多管齐下。”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经广泛公众咨询,于去年12月向政府提交的建议,政府今年2月全面接纳,将推行更有力的土地供应策略,持续大幅增加土地供应,以落实长远房屋策略所制定的十年建屋目标。” 土地供应极度紧张 香港地势多山,且郊野公园、湿地占地面积大。根据公开数据,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余75.7%为郊野公园、水塘等,其中房屋用地面积仅占6.9%,导致楼价畸高,租金贵。 近日,民建联刊登全版广告,促请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大量收地兴建公屋,以解决公共房屋短缺问题。民建联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向记者表示,香港有很多深层次矛盾,其中土地、房屋是众多深层次矛盾的重中之重,香港特区政府必须大刀阔斧,破釜沉舟。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黄远山向记者指出,未来10年,香港将欠缺9万至10万个公屋单位,因此政府必须着手解决住房一事,而《收回土地条例》是其中一个收地方式,最重要的是找到新土地资源,以不同方式获得土地,并作发展用途。 根据香港政府房屋署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约有14.79万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10.82万宗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一般申请人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 对于此次民建联的提议,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根据《收回土地条例》,政府引用该条例收回私人土地,需要在确立适用于有关土地的“公共用途”,港府未来会就不同的新发展区及公屋计划收回私人土地;未来数年在几项大型土地发展项目的范围内,包括横州发展第一期,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及洪水桥新发展区,估计亦会收回约500公顷的私人土地。政府亦会继续为发展公屋做规划工作并收回所需的私人土地。 上述新闻发言人还向记者透露,香港正就“土地共享先导计划”的执行框架拟定具体的准则及其他执行细节,以期释放主要位于新界的私人土地作短中期的公私营房屋发展,政府稍后会公布相关安排并听取相关持份者意见。 港府收地遭遇强阻力 民建联议员刘国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归20多年来政府仅13次引用《土地收回条例》。此次民建联提议引用《土地收回条例》主要是以释放个别新界农地为主,发展新市镇。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公众咨询将于9月26日完结,但民间已掀起一场土地大辩论。 9月18日,记者实地走访新界区元朗、天水围等地,以及九龙区、港岛区等地,采访不同村民及市民对政府收地看法。 港铁西铁线从柯士甸站向西出发,途经南昌、美孚、荃湾西、锦上路、元朗、天水围、屯门,全部属于新界区。而新界区是拥有最多农地、荒地、湿地和山地的地区,地铁经过的很多地方至今尚未开发。 从事酒店服务行业30多年的谭先生退休后做了的士生意,是元朗水围村村民。他向记者表示:“我们村民手中也握有很多农地,除了自己居住的一栋三层楼的丁屋,其他都尚未开发,政府要收地,要多少钱收?政府出价1300港元/平方尺(折合14040港元/平方米)楼面价,很多村民嫌太少,宁愿不卖,几百万卖一块地皮,要是你肯定也不愿意啦。我和你讲,我们丁屋是有丁权的,盖一栋房子最高三层,每一层都可以至少卖到500万,一栋丁屋售价1500万~2000万港元,所以说征地价太少,村民不卖,价格太高,其他村民就会反对——为何政府这么高的价格去征收水围村的农地,却不征收我们村的土地?” 据谭先生介绍,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发展新界,为获得新界原居民支持推出的丁屋政策,规定18周岁及以上的新界原居民男性后人(必须是男丁),每人可一生申请一次在认可范围内建造一座最高3层的丁屋,每层面积不超过65平方米,总高度不超过8.23米,也无需向政府补充地价。 “我一套房都能卖几千万,房价还在涨,所以为什么要卖给政府?”谭先生表示。 家住元朗的张小姐向记者表示,如果政府收地拿去耕田,则每平方尺1300港元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盖房子卖楼,土地就不是农田,那就是房地产价格了,肯定是便宜。村民不卖,政府也不能强制要求,而且很多村民都会将二层和三层租给非本村人,很多人租不起外面电梯楼,特别是家里人多的,有些希望养狗的,或者有车的人,会租村屋。现在二层可以租到8000~10000港元/月,三层因为有天台,可以租到12000港元/月以上,如果村屋靠近地铁站,三层则可租到2万港元/月。 行使《土地收回条例》最大的问题,便是政府需要以市价去回购土地。这个市价比起很多地产商当初收购农地时的价格,明显高了许多,最明显的就是地产商获利。因此,不少市民批评政府联合地产商,涉嫌利益输送,且兴建的公屋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申请。 在中环工作的香港市民江先生向记者表示,政府用高价征收土地建公屋,但香港750万人口,100多万富人有能力购买私楼甚至豪宅,300万中产,100万穷人,剩下200多万“夹心层”。公屋资产申请资格有严格限制,在收入上不能超过政府规定比例,总之收入不能多,个人资产也不能多,那些享受不到公屋好处的市民就会抵制——为什么要用纳税人的钱去高价向村民或者地产商收购土地?而且,在香港有房住的人肯定不希望政府大建公屋,因为会影响楼价。 港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即由地产商交出使用农地,政府为其改划用途,并在额外楼地面积以7:3比例兴建公私营房屋(即公屋、私屋)。这一计划亦遭到市民反对。 “政府要求介入私人市场,要求地产发展商兴建公屋,那么政府肯定需为发展商提供经济诱因,改变土地用途,增加楼地面积等,只有让地产商能从中获利,才有机会吸引其主动参与计划,有关私营项目的归管与公共资源投放,难免会倾向发展商的利益。”在旺角工作香港市民李小姐表示,“(这个)计划在本质上已将发展商的商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目前香港四大开发商恒基地产、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在新界坐拥1.045亿平方尺农地(约1000公顷),仅恒基地产就拥有4590万平方尺农地储备尚未开发。 地产商买入农地后,不作任何发展,囤地意图众人皆知。更严重的是,这批农地即使现时不去收购,其价值仍会随着香港地价不停上涨,所有持有农地的地产商,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 “香港不是没有地,我们有很多地,但是这很多地是动不了的。香港总人口很少,但反对声音很大,有很多不同利益集团。”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表示,“这也是香港楼市症结为何历届政府都未能解决的原因。” 2005年后,香港土地开发几乎停顿,导致公营、私营房屋落成量均大幅减少。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及房屋署数据,2007年至2016年,当地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约2.57万个单位,较前10年下跌超过50%。 征地建屋尽快启动呼声高 记者实地走访香港公屋最多的天水围。地铁天水围站出来就能看到政府兴建的公屋,交通非常便利。市民蔡女士向记者介绍,靠近天水围站的公屋项目建成时间距今接近10年,当时购买的价格在35万港元左右,面积400尺左右(37平方米)。 “我们其实是支持政府兴建公屋的,因为价格便宜,而且香港政府兴建的公屋交通位置都比较便利,里面的设施比较齐全,政府能够大量征地兴建公屋,社会矛盾也就不会深啦。”蔡女士表示,“我们香港政府其实很好的,老人退休每个月政府补贴还有几千港元,医疗看病也都是免费,现在上街游行的小孩子都不懂事。” 记者走访天水围天耀一邨,楼宇多,里面配套设施齐全, 其中还有不同学校,比如香港潮杨学校、伊丽莎伯中学、天水围官立中学等。 不仅是教育设施配套齐全,还有儿童游乐场、休息亭、篮球场,亦有安老院,名为东华三院梁昌纪念安老院。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柯创盛表示,目前香港约有10万人居住于“棺材房”、劏房等不适宜居住的环境。劏房租金昂贵,一些很小的单位每月租金可能要5000~6000港元。 民建联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表示,政府过去觅地工作“龟速”,现时公营房屋的土地缺口庞大,如再不做改善,市民会越来越失望,征地建屋工作应该立即启动。 供求失衡困局如何扭转? 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遭到多方反对,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新闻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政府会积极推动和研究不同可增加或加快土地供应的措施,多管齐下保证土地供应,让年轻人可以“上车”。 从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到梁振英提出的加速修建公屋,再到林郑月娥“明日大屿”计划……翻看香港政府22年以来的施政报告,房屋和土地供应一直是港府头等大事。记者向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提问“明日大屿”计划进程时,对方并未直接回复。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的“明日大屿”计划,主要是一个长达20~30年的大型填海造地计划,分三个阶段发展,终极目标是把新的人工岛、北大屿山和新界西连接起来,填的是港岛西和东大屿山之间的海域,总面积约等于1/4个港岛。根据《施政报告》,交椅洲是“明日大屿”填海计划的核心区域,发展人工岛,成为继中环、九龙东之后第三个核心商业区。 但是,这个听起来似乎可行的方法,不仅使特首林郑月娥遭遇口诛笔伐,就连民间代表刘德华也因支持填海而成为众矢之的。“明日大屿”看起来利大于弊,结果却引来万人上街游行,理由则是环保,以及填海可能耗尽政府储备加上解决不了短期房屋问题。 “土地供应不是造房子,如果没有提前布局规划,绝无可能扭转香港十几年来供求失衡困局。”市民江先生表示,“那么香港房屋问题将永远是一个死结。”[详情]

特写:香港彩虹邨一户居民的坚守与期望
特写:香港彩虹邨一户居民的坚守与期望

  原标题:特写:香港彩虹邨一户居民的坚守与期望 新华社香港9月20日电 题:香港彩虹邨一户居民的坚守与期望 新华社记者苏万明 方栋 彩虹邨,香港知名公屋小区——当地政府为低收入市民修筑的“廉租房”小区,一度是“网红打卡地”。57年的历史,外墙被涂成彩虹色的楼房,让许多游客喜欢站在小区停车场顶部的平台上,以“彩虹楼”为背景,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 如今,一如“彩虹楼”外墙颜色随着年久逐渐变淡褪色,这里的部分居民生活也陷入种种困境,然而他们依然怀揣梦想,期待“彩虹”色的未来。 走进其中一座楼,五六十米的走廊居中贯穿,两边分布着40来间房子,灰蓝色铁门紧闭。40多岁的香港市民王女士就住在其中一间公屋内。打开屋门,一架电风扇正使劲摇头吹着风,稍稍减少了屋里的热气。 长三四米、宽七八米的长方形房间,高约三米,没有“室”也没有厅。屋子中间从屋门到屋尾,有一米多宽的空间,杂乱堆满了小方桌等物件。右边墙壁紧靠着一组柜子,直排到屋尾。左墙的前半部安着两张床,头尾相接,都是上下铺,直顶到屋顶。床头抽屉把手上加装了一块铁片,以便踩着上下床。一米多长、不到一米宽的厕所紧挨着床尾,没有窗。再往屋尾,是约两平方米的厨房,纸箱等杂物堆在里面,两个人很难下脚。 狭窄的空间里现在住着4口人,王女士夫妇、18岁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王女士说,她婆婆1962年起就入住这间公屋,后来传给了他们夫妇。这么多年来,倒不是他们不想换新的公屋,而是没有轮到更合适的。 王女士曾经排队等了3年左右,2007年前后等到了一个公屋,在秀茂坪邨。不过那个公屋面积和现住的差不多,而且地段太偏远、交通成本太高,不利于丈夫外出打散工,也不利于老人活动和子女教育,而彩虹邨外就有地铁和公交车,思来想去他们还是选择留在彩虹邨。 进门位置,有一个小秋千和两个云梯,从房顶垂到地面。“这是平时儿子做感统训练用的,锻炼前庭功能,每天练两个小时,不是玩具。”王女士说,小区里没有类似的训练器械,她只能自己在家安装。 王女士说,儿子2岁的时候,只能说单个的词,而且词汇量很少,也不能正常走路。她和丈夫感觉不对,带着儿子去评估,结果显示儿子是自闭症、感统失调、有限智能等症状叠加,属于SEN(特殊教育需要)伤残人士。 王女士目前家庭月收入2万元(港币,下同)左右:丈夫是一名“地盘工”,平日里四处找活干,时干时停,月均收入不到两万元;政府伤残补贴1600元/月,不过明年9月就将到期,能否继续发放得由政府评估;此外,还有一笔社会关爱基金提供的2400元/月的照顾者津贴,不过当前仍处于试验期,明年不一定再有。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在哪里都适用。王女士家每个月雷打不动的一大块消费,是儿子的教育。听从医生的建议,儿子3岁以来,必须接受特殊教育课程,如言语、感统训练、社交、绘画、游泳等,每个月至少花1万元。 “政府也有分级的特殊教育学校,但资源不够,一些课程时断时续、‘有头无尾’,必须自己报私教课。”她说,有的私教课一堂课45分钟花费就达900元,不过在当地已算便宜。 对从小学习优秀的女儿,王女士也有隐隐的担心。近年来,她成绩慢慢落后,性格也变得很固执孤僻,基本没有朋友。回到家就蜷进上铺,躲进帘子后面玩手机。“18岁大姑娘了,家里连个私密的地方也没有,实在也苦了她了!” 尽管生活面临重重压力,王女士和丈夫一直努力为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他们一直坚持家庭日活动,会在周末一家四口齐齐整整外出郊游,有时还会准备一些食材去海边烧烤…… 令人欣慰的是,付出终有回报:在最近的一次评估中,儿子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女儿也开始选修浸会大学的视觉艺术和社会心理学两项课程,还结识了3个朋友,一点点开朗起来。 “希望儿子能健康成长,女儿将来能顺利找份工作好好生活……”她说,她也很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购买更多特殊教育方面的社会服务,为小区修建更多适合特殊人群的娱乐和锻炼设施。 据香港工会联合会社区干事苏嘉乐介绍,彩虹邨有7000多住户、1.6万余人,三成左右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王女士家相似,期待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扶持。[详情]

从"笼屋"到"千呎豪宅" 香港人为什么住得那么挤?
从

  原标题:从“笼屋”到90平米的“千呎豪宅”,香港人为什么住得那么挤?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黄博宁】“楼价高企,房屋供不应求,是市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用大篇幅提到住房拥挤的问题。为解决住房难题,香港上下集思广益,并准备多管齐下:特区政府宪报13日刊登《2019年差饷(修订)条例草案》,旨在“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征收‘房屋空置税’”;民建联11日促请港府积极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建公屋;此外,还有正在实施的将原本计划用于私营房屋的土地改作兴建公营房屋;修改住宅预售制度,防止地产商“挤牙膏”式卖房;成立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加快推进各个项目等。一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香港人士表示,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解决这一香港深层次矛盾已经是刻不容缓。 从“笼屋”到“千呎豪宅” 从公屋到居屋,从洋房到“劏房”,从“笼屋”到“棺材房”,香港的住房种类繁多,也体现着社会的贫富悬殊。走在香港街头,可以在房屋中介公司的橱窗上看到花花绿绿的租售广告,在房屋面积一栏通常都写“多少呎”。“呎”本为英尺旧称,1呎约为0.3米,但在香港,人们习惯在指房屋面积时用呎代替“平方呎”,这时1呎就是约为0.09 平方米。2017年11月27日,特区政府统计处相关报告首次披露香港人均居所面积为161呎,约14.5平方米。这一数据低于内地城镇及新加坡,后两地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381及323呎。 《环球时报》记者在香港生活期间,连找房子带采访和去朋友家做客,进过上百户人家。记者曾走访过一栋公屋,一层有三四十户人家,感觉有点像走进福建的土楼。公屋是港府为基层提供的租房,约有30.7%的香港人租住,租金非常便宜,每月1000至3000港元不等。据了解,申请公屋要经过严格审批,对收入、资产都有要求,超过就要多交租金或让出。目前香港是“一屋难求”,超过15万个家庭和单身长者正轮候公屋,平均轮候时间超过5.3年。据了解,单身人士居住的公屋一套约10平方米。如果是三居室至多不会超过50平方米,有的仅30多平方米。记者的一位朋友婚后和先生、公婆住在一套三居室的公屋。因为这几年添了两个孩子,公屋一下子显得很拥挤。现在她和先生联名申请的公屋还没有排上号。 居屋是港督麦理浩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当时政府以市价的60%至70%,将40到80平方米的房子以200万到300万港元的价格卖出。现在约15.2%的港人住在居屋中。居屋社区超市、健身设备、中小学一应俱全。居屋如果出售,必须补齐地价,所以业主大多不卖,而是偷偷把居屋租出去。据一位房屋租赁中介介绍,九龙半岛黄大仙区的一套两居室居屋月租金1.2万港元,而香港刚入职的文员或助理月收入也就是这么多。居屋的条件略微好于公屋,一层可能8到10户左右。 在香港,公屋以“邨”命名,居屋以“苑”命名,剩下的都是私人楼宇。私楼分成唐楼和洋楼。唐楼大多比较旧,楼龄有40年以上,没有电梯,没有保安,有的底层是商铺。位于鲗鱼涌的5座旧唐楼连在一起呈U形,因做过电影《变形金刚》取景地而小有名气。5座楼一共有2243套房子,如果按一套住4到6人计算,居住人口可以超过1万人。《环球时报》记者曾陪朋友在香港租房子,记得中介最开始问“唐楼介不介意”,她当时还觉得就算一层住的人多点也没什么,可是等真正看到破旧的楼道和墙壁,以及房子的结构,她就放弃了。有的唐楼还被房东改成“劏房”——把一套分成几个套间租出去,每间7到10平方米左右。在红磡,稍微好一点的劏房月租金至少要7000港元。 在香港,能住比较新或是保养程度比较好的洋楼,大多是中产人士。更高级的小区一般都要出地铁后再换专线巴士或小巴才能到达。高级洋楼多在山上或海边,小区很安静,入住密度低。高级小区里有香港少见的“千呎豪宅”,其实面积也只是90多平方米,但月租金可以达到8万港元。 “政治斗争的延伸” 近两年,常有香港政商界人士体验普通港人的住房难。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几年前在参观名为“局住”的展览会时,试坐模拟的“棺材房”,她的感受是“这真是香港作为富裕城市的一大讽刺”。“棺材房”通常只有两平方米大小,下面放张床,其他生活用品都放在格子里或挂墙上。比“棺材房”还要差的是“笼屋”,一个不大的空间还要分成上中下铺,铺和铺之间用全封闭的铁丝网隔开,像笼子一样。2016年,香港富商田北辰参加真人秀节目《穷富翁大作战》,体验时薪25港元的清洁工如何生存,如何住在15呎的笼屋中。他同样感慨,“香港怎么变成了这样子”。 曾任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香港经济学会顾问刘佩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香港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内,约40%为郊野公园。根据香港现行法律,这些土地不能用于居住房屋的开发。此外,香港也还有一些空置的土地,包括闲置的农地以及棕地(新界从事工业活动的农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工业化之后,政府并没有及时收回这些农地,它们部分被地产商收购,部分在乡绅及村民手里闲着,还有一些当废弃工厂用。如果收回或开发,需要漫长的谈判程序和法律手续。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分享蛋糕,土地问题就横在这里阻碍香港经济民生发展。刘佩琼表示,英国殖民统治香港时,遇到的社会阻力又远小于现在的港府。上世纪70年代至回归前,香港建了大量的公屋和居屋,当时每年的供应量约4万套,至今香港约45%的人居住在这两种房屋中。此外,开发商和港府合作,对沙田、大浦、荃湾等原来的工业区进行开发,在上世纪80年代兴建了大量私人房屋。 为改善香港人的住房条件,1997年10月,董建华在上任后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按照香港长远人口及住屋需求,每年兴建8.5万套住宅,作为长远的建屋目标。回顾这段历史,刘佩琼说,香港当时房价已涨到每平方米6万港元左右,特首董建华提出“八万五计划”,希望以十年的时间解决高房价问题,但政策一推出就遭到大量有产阶级以及开发商的反对。当时又赶上金融危机,楼价下跌60%至70%,很多刚贷款买房的人变成了负资产,于是这一政策很快被叫停。2003年之后,香港公屋和居屋的建设几乎停止,市民只好买私楼。但香港每年新楼供应量仅1万多套,远远不能满足新一代希望独立门户的需求。由于供不应求,房价也是一再飙升,现在每平方米均价差不多15万港元,而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月薪在1万到2万港元之间,无论如何努力也看不到希望。 《环球时报》记者一位准备置业的朋友看中的楼盘共有三期,每期300多套房子。其中4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售价也在800万港元以上。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收入不错,她看上的是一套1300万港元、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计划是首付一半,然后每月月供约3万港元。 刘佩琼说,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先生是测量师出身,提出过开发新界东北的计划。可梁振英一上台就遇到“反国民教育”运动。新界东北的总体规划并不顺利,遭到有产权业主的反对,激进环保组织也以“破坏生态”为由反对。林郑月娥提出明日大屿计划,希望以填海的方式,绕开“征地”这一难题,但仍然被大地产商支持的反对派以“环保”之名反对。她认为,在解决住房难的问题上,特首的困境也是香港政治斗争的延伸。除了既有利益群体之外,香港现有法律体系偏向土地拥有者的利益。所以,一旦政府征地出现问题,法律官司打起来,时间会拖得很长。 模式、视野和心态 在中银香港资深经济研究员王春新看来,香港现有的房地产模式既不是美国的偏重于自由市场原则的利伯维尔场经济模式,也不是新加坡以政府为主的模式。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香港的模式,看似市场主导,实际上是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结合在一起,才沦为现在的情况。王春新说:“这好比我们要抓一条蛇,非常简单,就是要抓头和尾,抓到以后蛇就动不了。现在我们的调控却是在抓蛇身,根本就抓不住,还会被反咬一口。头是土地供应,在欧美是纯粹市场经济供应,如果楼市价格上涨,人人都可以买土地盖房子。尾是控制资产价格的膨胀,最重要的是对房地产的增值增税。香港头和尾都没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香港的楼市发展、经济增长、民生问题有相当大影响。”他认为,现在那么多人反对填海,就是因为解决房屋的方案和土地开发是分开进行的,如果将房屋和土地捆绑在一起,这个问题就有办法解决。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周文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土地及房屋之短缺和价格之高,已影响到香港百业运作和市民日常生活。要解决香港的这一深层次矛盾,必先从土地及房屋的供应开始,而且刻不容缓。而香港的土地和房屋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责任不只是在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立法会也有很大的责任,这些方面香港市民应该公平看待。周文港说:“非常可笑的是,有关环保团体一直表示反对或拒绝出席相关土地开发的咨询会。还有一些持本土孤岛主义心态的人认为,土地和房屋无需增加,只需要拦截外地人、包括专才来港的人数,即可解决土地房屋问题。这种欠缺理性的声音,对解决香港住房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作为一位从事政策研究的学者,周文港建议大家要以解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困难为主要目标,不应以狭隘的视野和自私自利的心态抗拒社会变革。[详情]

新华社:各方共同应对房屋土地问题 促进香港民生改善
新华社:各方共同应对房屋土地问题 促进香港民生改善

  原标题:新闻分析:各方共同应对房屋土地问题 共同促进香港民生改善 新华社香港9月14日电 新闻分析:各方共同应对房屋土地问题 共同促进香港民生改善 新华社记者 特区政府将空置税条例刊宪,政团建议政府增加土地供应,地产界部分企业回应积极……目前,香港各方正就应对房价高企、土地供应短缺等问题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多位受访专家指出,这将改善香港民生状况,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019年差饷(修订)条例草案》13日在特区政府宪报上刊登。该条例草案旨在落实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去年6月提出的“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征收‘额外差饷’”。差饷是香港对不动产保有环节的一种税收。 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根据特区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估计,未来五年平均每年落成的住宅单位约为20400套。推动实施该条例草案,是希望这些住宅单位兴建完成后,不论出售或是出租,都能够尽快推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 香港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周文港指出,按照空置税条例草案里的税率计算,税额相当于楼价的5%左右。因此,这一举措如能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产商囤积居奇,增加房屋供应,平抑房价。 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一手私人住宅市场于2011至2018年内已落成、但未售出的剩余单位约有9000个。业内人士指出,其中超过50%的单位如果未能出租,就很可能符合关于空置的定义,需要交纳空置税。 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朱家健说:“空置税可令房价暂时冷却甚至回落,为楼市降温,减轻部分家庭购房压力。而市民安居乐业正是社会安宁的写照。” 在香港,房屋是民众最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也是社会的一大深层次矛盾。面对动辄每平方米20余万港元的房价,基层市民内心充满无奈,甚至连不少中等收入阶层也难以负担。不断推高的香港楼价和房租还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制约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可能。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采取多种手段抑制房产投机、增加土地供应,包括将部分原计划用于私营房屋的土地改作兴建公营房屋、修改住宅预售制度防止“挤牙膏”式卖房、成立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加快推进项目等政策措施。 基于社会民生等因素考虑,特区政府在此前公营房屋与私营房屋60%比40%的供应比例基础上,将2019至2020年度起十年期的供应比例调整至70%比30%。即便如此,到今年6月,香港住宅售价、居民置业购买力指数(即按揭供款相对居于私营房屋的住户入息中位数的比率)等仍然偏高。 对此,香港最大政团民建联于9月12日向政府建言献策。民建联指出,按照特区政府目前掌握的土地资源,未来10年只能新建约24.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与建设约31.5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目标相差较大。通过规划新发展区或公营发展项目,并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是短期和中期内大量增加公营房屋供应的有效办法,政府应该积极引用。 13日,民建联再就此议题与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会面。会后,民建联介绍,发展局对相关建议反应正面,并表示将就新界北第一期进行规划研究,主要是新田及落马洲开展招标程序,争取加快觅地工作。 陈茂波也明确表示,过去政府有引用过《收回土地条例》来收回土地用作公众利益,未来政府也仍然会这么做。 全国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原则上支持及欢迎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农地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积极配合特区政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温天纳说,在新界和其他郊区还有大量荒废的土地未曾得到利用。如果这些土地没有特别用途的话,特区政府可以考虑进行合作开发,这样能够营造政府、地产商和居民三赢的局面。 目前,香港主流舆论对各方积极应对房屋土地问题的言行评价正面,鼓励相关各方克服困难、形成共识,共同为改善香港民生状况做出贡献。 《大公报》社评表示,实施物业空置税是当局稳定楼市的一小步,社会大众无不期待特区政府在增加住宅、土地供应方面做出更多实事。香港《文汇报》社评强调,特区政府应该主动作为,抑制过高的楼价。发展商也不能只顾及商业利益,更要考虑全社会的利益。 《信报》社评表示,香港土地及房屋问题需要刻不容缓设法纾解,这是特区政府恢复社会稳定的关键,各方面都期待特区政府在住房政策上有更大作为。香港《经济日报》评论指出,香港没有拣择手段的余地,所有能增加土地供应的短中长期措施,都应尽快推行,而这亦是社会的主流共识。[详情]

人民锐评: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
人民锐评: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

  原标题:人民锐评: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  作者 何鼎鼎   昨天,香港民建联在报刊登全版广告,促请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增加土地供应,大量兴建公营房屋,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争取达到“3年上楼”的目标。随着香港局势发展,广大香港市民除了进一步呼吁止暴制乱,更多人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影响香港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香港的居住问题有目共睹,而且正变得日趋严重。公屋申请平均轮候时间已跌宕至5.4年,有10万人住在“棺材房”和“劏房”。这样的局面,与国际知名大都市格格不入,更与太平山上的豪宅形成鲜明对比。香港人看重人权。但在一般人看来,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正是最基本的人权,是最基本的尊严。香港绝没有理由,一面穿着“全球最有竞争力经济体”等光鲜靓丽的外衣,一面却在住房上露出极为难堪的里子。 香港住房问题的核心症结在于土地,增加土地供应已经刻不容缓。香港不是没有土地,但政府手里地太少。根据去年底的《长远房屋策略》,未来10年,香港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定为7:3,但事实上,政府能觅得的土地,仍不足以支撑这一目标。民建联的建议,无疑为特区政府提出了一条解难题的思路。 要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意味着自有财产与公共利益之间的一次利益平衡。这些土地,主要指囤积于地产商手中长期不开发的土地。由于《基本法》第6条与第105条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外加援引条例或遭旷日持久的司法覆核,特区政府对于是否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有过迟疑。然而,诸路不通后,收回土地是可行之道。根据基本法105条,征用土地的补偿“相当于该财产当时的实际价值”,收回是有偿的。为公共利益计,为解决民生计,地产商是时候释放最大善意,而不应只打自己算盘、囤地居奇、赚尽最后一个铜板。什么才是对香港未来负责?什么才是对年轻人“网开一面”?这才是。 这也是调整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次契机。香港社会被金融地产互相缠绕的发展逻辑捆绑已久,但这一发展模式,既不是永动机,更潜藏着不少危机。我们很能理解,一些香港市民担心,供地增加,或导致资产短期无法快速升值,也理解地产商在商言商。但这恰恰是一次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重新审视,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发展利益的再权衡。一旦香港社会打上死结、失去竞争力,所有人的房产都会不断贬值;只要东方明珠持续保持竞争力,那么受益者,一定是香港企业与市民。 今天,我们必须全面考虑香港的竞争力。人们一贯认为,自由才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民生也是竞争力。保障民生,让社会更加公平,也是积蓄的发展动力。香港历来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改善民生方面,一直秉承“积极不干预”理念,但这一思路已成历史教训。香港不仅要“有效市场”,更需要“有为政府”。三个月来,“反修例”之所以将许多原本不关心政治的年轻人卷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对未来的无力感,而住房,正是重要根源。对于这一影响香港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特区政府有预见力、决断力、执行力,更需要香港全社会凝聚共识。 在住房问题上,香港已错失诸多历史契机,不能再拖延。董建华上任之初提出《八万五计划》,提出每年兴建公屋和私营住房不少于八万五千套,10年内让香港七成家庭能自购住房;梁振英执政时期,也将解决市民住房问题当作首要任务,提出要加速修建公屋;林郑月娥上台后,提出填海造岛的“明日大屿”计划……但这些完全为香港长期公共利益考量的方案,或草草收场,或大打折扣,或至今搁浅,都称得上命途多舛。 究其原因,既有反对派在立法会的拉布,为反对而反对,别说“明日大屿”计划本身,即使是申请研究该计划的拨款议案,还因政治缠斗在立法会搁置;也有地产商为既得利益,不断要挟政府、捆绑民意,这让整个香港社会陷入房子买不起又跌不起、不够住又建不起的泥沼;也因为一些公众,对特区政府改善民生的能力,不了解、不信任。这一次,香港社会,能否抛开政见,平心静气坐下来思考《收回土地条例》?能否放下偏见,理性看待特区政府为民生作出的努力?能否正视公与私的天平,真心实意为香港“计深远”? 香港不能再等了。[详情]

民建联:破解香港土地瓶颈 应加快收地大建公屋
民建联:破解香港土地瓶颈 应加快收地大建公屋

  原标题:民建联支招香港土地瓶颈破解:加快收地,大建公屋,争取3年上楼 香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是过高的楼价、过少的土地供应,导致普通市民上楼难。也正是包括高楼价等在内的民生和社会问题,催生了近期香港的系列示威游行甚至暴力冲击。如何破解土地问题,可以说是当下香港市民最关注的议题之一。 9月11日,香港最大政团民主建港协进联盟(简称“民建联”)召开记者会,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大量兴建公营房屋,争取3年上楼。此外,民建联还建议,应尽快重启“土地共享先导计划”,主动规划选址,邀请业权人参与;设立“居所租金扣税额”,让租住私楼的纳税人享有扣税额。 民建联成立于1992年,是香港建制派政团之一。《收回土地条例》是香港特区的一项法令,根据其规定,每当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须收回任何土地作公共用途时,行政长官可根据本条例命令收回该土地。 民建联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指出,香港有很多深层次矛盾,其中土地、房屋是众多深层次矛盾的重中之重。香港特区政府须大刀阔斧,破釜沉舟,通过《收回土地条例》兴建公屋,达致“三年上楼”的目标。 香港地势多山,备受土地短缺问题困扰,导致楼价高、租金贵、上车难。根据公开数据,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已建设土地占24.3%,其余75.7%为郊野公园、水塘等。其中,房屋用地仅占6.9%。2005年后,香港土地开发几乎停顿,导致公营、私营房屋落成量均大幅减少。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及房屋署数据,2007-2016年,当地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约25700个单位,较前10年下跌超过五成。 而在公屋轮候方面,根据房屋署数据,在2019年6月底,约有147900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108200宗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当中长者一人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2.9年。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刘国勋表示,现时棕地约有700公顷,以15万宗轮候申请计算,要做到3年上楼,每年要多收25公顷土地,3年共收约75公顷,约占目前闲置棕地大约十分之一。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柯创盛表示,目前,香港约10万人居住于“棺材房”、劏房等不适宜居住的环境,劏房租金昂贵,一些很小的单位租金可能要5000-6000港元。 李慧琼表示,政府过去觅地工作“龟速”,不做改善的话,市民会越来越失望,令民怨积累,也令修例风波演变为较为激烈,她建议不要等待施政报告才公布土地房屋措施,应立即启动工作。 民建联指出,政府于2018年12月宣布修改《长远房屋策略》,公屋、私屋供应比例由6:4比改为7:3,由于没有新增土地配合,“修改”实际只是画饼充饥。虽然香港特区政府是香港最大的“地主”,但手上实际控制的土地其实没有想象的多。现时政府短期最主要的住宅用地来源是210幅散于全港、被划作不同用途的土地,但总其数量也只是500公顷,仅及私人发展商已知土地储备的一半。 自香港回归至2019年8月的20多年里,特区政府仅13次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建公营房屋。民建联建议,现时公营房屋的土地缺口庞大,当局就应集中精力规划公营房屋发展项目(如新界区内约110-220公顷的棕地),并以“公共用途”为由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这既合乎民意,亦可将政府所忧虑的司法复核等法律争议风险减至最低。[详情]

你可能想不到 这是香港一部分人真实的住宿条件
你可能想不到 这是香港一部分人真实的住宿条件

  原标题:你可能想不到,这是香港一部分人真实的住宿条件。 私自改建带来安全隐患,房间狭小自然舒适难保,走进“劏房”感受香港民生问题。 9月7日,香港湾仔道一“劏(tāng)房”发生火灾致1死7伤,事件再次令“劏房”这一具有香港地区特色的住房模式成为焦点。近日,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几次走访香港的“劏房”社区,走进当地居民家中,切身感受到在这座国际大都市光鲜亮丽的背后,确实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土瓜湾“劏房”社区一栋楼实景。 “劏房”失火引安全问题关注 所谓“劏房”,即“分间楼宇单位”,又名房中房,是一种具有香港特色的房屋形式。“劏”在粤语中有“剖开”的意思,“劏房”即业主或二房东将一个普通住宅分成多个更小的住房单位,然后将这些更小的单位进行出售或出租。 由于“劏房”多数都未经申请便私自改建,甚至将承重墙拆去,或将地台升高以铺设排水系统,令楼宇结构出现安全问题。此外,由于一个单元房内有多个房间,同屋人数多于建筑物预设量,通道较窄,也容易导致消防问题。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探访香港九龙红磡“劏房”社区。 2011年6月,土瓜湾马头围道一栋54年楼龄的大楼曾改建大量“劏房”,结果在一场大火中4死19伤。同年11月,花园街排档发生火灾,大火蔓延多幢楼,造成9死34伤,其后发现“劏房”封锁了后楼梯影响逃生。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湾仔道一“劏房”发生火灾,导致1死7伤。据香港东方日报网报道,截至8日早,两名男子依然伤势严重。港媒称,起火房间为一间约50平米的单元房,该房屋被分成3个“劏房”。虽然起火原因目前待进一步调查,但位于中间的房间火势较猛,现场有大量杂物,火灾时曾产生大量浓烟。 灶台紧挨马桶,居民心里苦 “劏房”虽然便宜,但从安全和舒适度等方面,居民是有苦说不出。8日,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前往位于九龙红磡土瓜湾的一个社区采访。这里的楼十分老旧,在香港被称为唐楼。建筑大概有五六层,楼下是商铺,楼上住人,没有电梯,居住条件非常差。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探访香港九龙红磡“劏房”社区。 记者走进几户人家,其中一户房屋里住了一对夫妻。房间虽然整理得很干净,但是面积目测仅有5-6平方米,厨房、灶台和马桶几乎挨着,更没有能坐下的位置。“没有窗户,空气也不好,要憋死人了。” 在楼下,记者遇到一位50多岁的男子。该男子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土瓜湾的“劏房”社区附近开了一个摩托车店铺。遇到记者后,他主动上来说话,言辞犀利,情绪较激动,看得出来心里有不少气。记者了解到,这位先生主要是对政府拆除唐楼、改建高楼计划生气。他认为,如果唐楼改建了,他这样的租户也拿不到很多补偿金,新房太贵住不起。“他们要赶我们走,我们应该去哪住。” 特区政府努力解决 记者走访“劏房”时,一位旅游界人士表示,香港住这样房屋的人有上百万。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暂时无法求证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但能感受到香港的住房问题确实非常突出,即使是条件较好的年轻工薪阶层也难以摆脱这一问题。 记者采访了一名年轻的金融界人士罗先生。他和妻子算是条件不错,在市区较好地段租了一间开间。虽然大楼整体很干净,管理得非常好,公共设施也很齐全,但罗先生大约30平方米的房间内还是非常拥挤。夫妇二人对目前的生活还算满意,但是也表示压力不小。罗先生目前背负包括20万港元学生贷款、10万元用于婚礼的贷款、每月1.8万元的房租,这些开销要占去二人每月收入近一半。 在采访过程中,虽然很多人都反对暴力,也有人对“年轻人心里有气”表示理解。他们说,如果不解决这些香港民众的切实问题,即使暴力得到控制,也很难平复民怨。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探访香港九龙红磡“劏房”社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本周提出四项措施,试图开启对话,解决这些“深层次”社会问题。不过解决过程阻碍重重,主要是因反对派的无理拒绝以及各方复杂的利益交割。比如在九龙红磡区唐楼,政府早已计划拆除,改建却一直推动不了,除了反对派阻拦之外,也有一些不愿意搬走的住户。 8日上午,记者再次乘车到土瓜湾“劏房”社区发现,附近一众店铺大多未营业,人烟寥寥,与不久前同一时段所看到的景象大有不同。是否由于周日休息,所以店铺不营业呢?对于这个问题,一家便利店店员摇头否认。店员指着关门的店铺说,政府要拆除附近的楼,很多家店铺门口都贴了市区重建局贴的告示。一位食品加工店的老板把记者当成租客,好心劝阻不要来附近租房,“要拆迁,已经没什么房可租了”。 时隔没几天,土瓜湾的“劏房”社区就发生不小变化,令人颇感意外。虽不知这样的迹象是否意味着政府能顺利对社区进行改造,但记者从这些“劏房”中走出、来到主干道上时,看到了来来往往的人流和一家营业中装潢美观的麦当劳,恍若隔世。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探访香港九龙红磡“劏房”社区。 (本文图片系环球时报-环球网赴香港特派记者 王聪 黎巧毅 崔天也 摄)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赴香港特派记者/王聪 黎巧毅 崔天也[详情]

专题评论加载中...

微博/微信扫一扫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