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一年期 利率3.3%与上次持平
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一年期 利率3.3%与上次持平

5月14日,央行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560亿元,无逆回购操作。均为一年期,利率3.3%,与上次持平。上周六MLF到期规模3925亿元顺延至今日。不过据央行,4月25日部分金融机构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MLF 9000亿元后,5月剩余的MLF到期量为1560亿元。[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5月14日  09:47
央行周一继续暂停逆回购 开展1560亿元MLF
央行周一继续暂停逆回购 开展1560亿元MLF

市场人士指出,结合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态来看,货币政策仍维持稳健中性,同时回归实质中性或边际趋松的概率加大,加之短期流动性扰动因素较少,预计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格局仍将持续。[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年05月14日  09:58
MLF存局限性 年内仍有降准空间
MLF存局限性 年内仍有降准空间

专家表示,由于金融防风险需要和美联储仍会保持稳步加息等原因,国内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存在方向性改变的可能。伴随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中期借贷便利(MLF)可能将不会被无限制使用,用降准对冲MLF是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转型的标志。年内央行仍有降准空间。[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年05月14日  01:03
央行报告判断宏观杠杆率趋稳 货币政策思路表述微调
央行报告判断宏观杠杆率趋稳 货币政策思路表述微调

报告指出,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加强政策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8年05月14日  07:40
拆迁撑起的经济
拆迁撑起的经济

债市降准之前就看空了,结果被降准不小心打脸。现在还是看空,因为经济没那么弱嘛!只要没有经济持续的超预期下行,央行是不会宽松的。[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5月07日  16:39
中信证券明明:6月美国若加息 中国央行有这三个选项
中信证券明明:6月美国若加息 中国央行有这三个选项

今年6月加息与否需进行内外部和长短期均衡。外部环境压力较大,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成为人民银行加息的理由。内部环境制约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面临压力较大。长短期权衡货币政策后续操作空间和灵活性,美联储加息节奏存在不确定性。人民银行加息如果短期一步到位,后续的货币政策会较为被动。[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05月09日  16:42
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 货币政策可稳健中性偏积极
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 货币政策可稳健中性偏积极

  ■阎 岳 从5月份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旺盛,而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也有比较强烈的流动性需求。再加上美联储加息窗口的来临,这些对央行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构成了考验。笔者认为,在货币政策坚持稳健中性取向的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偏积极一些,以满足国内各领域对流动性的合理需求。 5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各界认为,5月份金融数据总体正常。这个总体正常是在较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的。信贷的结构性调整、央行及时进行流动性对冲和必要的投放,有效抵消了税收及贸易摩擦对流动性的冲击。 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础上,采取的措施就已经偏向积极了。两次定向降准、MLF担保品扩围及其他流动性补充工具的适时适度使用,才获得了市场各界对流动性总体稳定的评价。这样的政策力度确实较前期有所突破。 尤其是用降准置换MLF的方法,既不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也不会改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只是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但在流动性管理上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界预计,央行后续仍有可能继续采取用降准置换MLF的方法来帮助金融机构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以更好地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 此外,中央国库现金定存也是补充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一种措施,今年操作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目前共有58家银行可以参与此项业务。 中央国库现金定存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中央国库现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中央国库现金定存操作规模也会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而调整。比如,今年1月份规模为800亿元,2月份为1200亿元,3月份为500亿元,4月份为800亿元,5月份为1200亿元,6月15日的操作规模为10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发行规模的变动与市场流动性紧密相关,流动性充裕时操作规模减少,流动性有缺口时加大操作规模。 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还有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进程,其中美联储的动作最受关注。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时,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目前普遍预期会加息25个基点。对于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动,央行会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但总体上还是以我为主。比如此次美联储若决定加息,市场还是倾向于央行继续采取提高货币市场利率的方式进行应对。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局势愈来愈复杂,为了抵御外部冲击,需要央行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国内经济则沿着既定轨道前行,但融资需求比较强烈,也需要央行做好部署。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下,央行有必要保持今年上半年稳健中性偏积极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节奏。[详情]

证券日报 | 2018年06月14日 05:23
年中资金面料好于预期 市场情绪仍显谨慎
年中资金面料好于预期 市场情绪仍显谨慎

  6月以来,尽管短期资金面持续宽松,但在经历4、5月底的资金“骤紧”过后,市场对年中流动性仍丝毫不敢大意,银行融出中长期限资金的意愿依然偏谨慎。市场人士指出,在美联储大概率加息、季末MPA考核等压力下,不排除出现流动性短时紧张、波动加大现象。不过,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超额续作MLF”的组合操作仍反映了其维稳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端压力的意愿,结合跨季存单发行完成近七成、发行利率出现回落等来看,年中流动性整体料好于预期,资金面平稳跨季可期。 市场情绪仍显谨慎 6月以来,央行回笼了近千亿资金,但月初时点资金面仍较宽松,短期限资金利率整体下行。银行间市场上,截至6月8日收盘,R001、R007加权利率分别大幅回落约75基点、108基点,存款类机构方面,DR001、DR007加权利率也分别下行约35基点、18基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上旬的资金利率也处于偏低水平。如6月1日至8日,DR001、DR007平均值分别为2.59%、2.76%,去年同期DR001、DR007平均值则分别为2.80%、2.96%。 市场人士指出,目前半年度的MPA考核对资金面的压力还未显现,但在经历过今年4、5月底资金面骤紧的冲击后,机构对流动性的预期仍然十分谨慎。 “非银机构仍对流动性有诸多担忧,首先,资管新规和货币基金监管新规落地后,产品规模仍面临缩水压力;其次,信用风险频发,信用事件有向产品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担忧;再者,银行流动性和大额头寸监管指标趋严,半年末MPA监管考核仍引发银行对流动性预期偏谨慎。”国泰君安(港股02611)覃汉称。 兴业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4月降准以来,DR007的波动与季节性规律整体相符,R007的波动则明显超出季节性规律,并且与3月相比,波动也呈现出放大的特征。银行和非银资金面表现的分化似乎指向非银资金面的不稳定性有所上升。该团队认为,考虑到大行在回购市场的融出意愿回落,且当前资金融出的水位仍然相对不高,在此背景下,非银资金面的波动仍值得警惕,尤其在月中和月末等关键时点。 “中下旬资金面压力不容忽视。”华创证券债券团队表示,首先,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量较大,约为66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月底最后一周;其次,6月缴准的规模较大,根据历史经验一般在5000亿元左右,不过会有财政投放,一般在2500亿元左右;最后,6月同业存单到期量为2.2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月底还有MPA考核。 流动性预期再修正 有观点认为,央行4月17日宣布降准以来,整体资金面并未出现趋势改善,短债收益率也明显上行,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市场对流动性宽松预期的持续“矫正”。 Wind数据显示,央行宣布降准过后,4月底资金面反而一度出现超预期紧张,DR007一度回升至3%上方,5月底又因缴税扰动再次收紧,回到2.95%一线;4月18日至6月8日,DR007平均值为2.82%,与2月16日至3月30日DR007均值2.86%相比,并无明显下行。与此同时,中债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月18日的2.91%一路反弹至6月8日的3.21%,上行幅度达30基点。 市场人士指出,在4月份降准替代MLF之后,市场对再次降准存在较强的预期,尤其是近期违约事件频发,更强化了债市的这种预期。但投资者等来的却是MLF组合拳:担保品放宽+MLF超额续作。由此,市场对短期内降准的预期迅速降温,货币政策预期迎来再修正,债券收益率因“预期差”出现上行。 近两周债市的表现也可以进一步验证市场对流动性的谨慎看法。在月初资金面持续宽松的背景下,6月以来债市短端收益率与长端收益率同时上行,其中中债1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约5基点、2.5基点。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短端收益率涨幅较大,与资金面有所放松相违背,“不排除机构卖债确保跨月资金的可能。” 市场人士指出,近期央行实施“扩大MLF担保品范围+超额续作MLF”的组合操作后,市场对短期内央行降准的预期降温,加之央行很大概率将跟随美联储加息而上调公开市场利率,结合MPA考核、缴准缴税等因素的扰动,不排除流动性会出现短时紧张的局面。 平稳跨季可期 尽管市场对年中流动性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但对流动性预期的修复也不宜矫枉过正。机构认为,短期内降准预期虽落空,但央行维稳流动性的意图并未改变,结合跨季存单发行完成近七成、发行利率出现回落迹象来看,年中流动性整体料好于预期,资金面平稳跨季仍可期。 一方面,降准预期虽然落空,但央行仍将平抑流动性波动,且不排除年内再次降准的可能性。机构分析称,今年以来,央行通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降准置换MLF等,部分改善了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压力,无论是短期流动性、长期流动性增量方面,也都好于去年同期水平。近期央行通过“MLF扩大担保品范围+MLF超额续作”释放流动性,维持了中性偏宽松的态度。这种政策导向下,央行维护流动性平稳运行的意图未变,年中流动性出现收紧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仍强调扩大内需和宏观稳杠杆的阶段性方向,预计年内货币政策仍将继续维持平衡偏松,为银行提供充足流动性,不排除下半年经济基本面承压情况下再度实施降准置换存量MLF的可能性,此次扩大MLF余额也为后续操作留出一定余地。”申万宏源(港股00218)证券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将存款偏离度指标由原来的3%调整至4%,这将有利于缓和半年末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和拉存款压力。 中信证券(港股06030)明明点评称,此举将有助于缓解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情况下,月末及季末时点资金面惯性紧张,导致资金面波动幅度较大,资金利率走高的情形。 与此同时,尽管6月同业存单到期压力巨大,但在到期结构上,中小银行存单占比明显减少,供给刚性远小于3月份。国泰君安覃汉指出,中小银行对同业负债的刚性需求较强,随着占比下降,同业存单发行的刚性和竞相提价的格局可能会整体缓和,从这个角度来看,同业存单净融资压力和利率上行的冲击均相对可控。 近期3个月同业存单利率虽持续上行,但机构认为,这整体仍属于季节性的上行,背后反映的是对跨半年资金需求的上升。上周以来,同业存单市场明显放量,随后发行利率呈现下行迹象,这可能意味着同业存单利率可能将见顶回落,进而有助于中短端利率的下行。Wind数据显示,自6月6日触及4.60%后,3个月同业存单利率目前已下滑至4.57%一线。 “从近期同业存单发行情况看,银行机构的负债端压力总体不大,目前跨季存单的发行已完成接近7成,后续发行压力总体不大,短端利率接近市场顶部,资金面不会发生持续性紧张的局面,大概率在季末前几天才会有些趋紧。”覃汉称。[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8年06月12日 03:44
证券日报头版:降准可能会迟到 但绝不会缺席
证券日报头版:降准可能会迟到 但绝不会缺席

  今日视点:降准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阎 岳 尽管降准并没有在预期中到来,但各界坚信,当下实体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以及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的改善都需要央行在货币政策层面给予适时适度的支持。也就是说,降准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但央行下调的过程将是谨慎的。 首先,未来流动性将会继续注入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 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更加倾向于小微企业、绿色经济、普惠金融等领域。今年第一次降准面向的就是普惠金融。第二次降准主要用于置换MLF,超出的近4000亿元流动性则是用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并且有关落实情况将纳入今年后三个季度的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MLF担保品范围的扩大,也是为了强化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央行今年出台的三项政策,包括两次定向降准和一次流动性管理创新工具的升级,也将施策方向聚焦于这三个领域。因为这是经济最有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把有限的流动性用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夯实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仍会偏向于这些领域。 其次,在金融防风险和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形势下,流动性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今年4月25日的降准就是用于置换9000亿元MLF。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措施呢?央行的解释是为了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MLF的创设确实解决了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的补给问题,但也成为金融机构的负累。所以,通过各种形式削减MLF余额将是央行今后政策施力的主要方向之一。6月份MLF到期规模为4980亿元。假如央行继续维持每月一次的MLF操作,即便有了6月6日的超额续作,MLF余额仍会有所减少。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MLF余额为40170亿元。 用降准置换MLF不会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只是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因此,为了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后续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采取用降准置换MLF的方法来解决流动性困难。 第三,今年以来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也需要货币政策给予必要的支持。 关于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今年以来的表现,大家都有切身感受,笔者就不再赘述了。但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就是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里讲的流动性也应该包括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当然了,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会以间接的形势表现在资本市场上。所以,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的基础上有必要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 最后,在全国经济一盘棋、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动的大框架下,货币政策应该更敏感一些,反应更快速一些。[详情]

证券日报 | 2018年06月11日 08:40
外媒:中国央行可能会很快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外媒:中国央行可能会很快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来源:彭博社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理由正在变得越来越强。 中国银行业此前从央行取得了2.93万亿元人民币(4570亿美元)的中期贷款,这些贷款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到期。此种情况促使部分分析师认为,中国央行可能会很快再次采取4月份的做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银行业补充流动性,从而助其偿还贷款。 尽管4月份降准1个百分点已经缓解了部分贷款偿还压力,但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工具还有80%以上的贷款仍未到期--其他方面的压力也令情况更加紧迫。银行业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季度监管审查囤积现金,按照彭博计算,需要在6月份偿还2.3万亿元的短期银行间债务,并且为7月份的财税季留出现金。 央行降准将有助于缓解现金匮乏的担忧,以免扰乱中国的金融市场,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实际上,降准还将提高银行向规模较小的企业和私营企业放贷的能力,近期随着官方的去杠杆举措限制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此类企业出现一系列违约事件。 大多数银行适用的16%的存款准备金率异常高企--目的是要消除多年的资本流入,因此,中国可以通过降准的方式向金融体系释放资金,同时避免危及金融稳定。[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5月31日 09:07
中国央行上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至2.85%
中国央行上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至2.85%

  新浪财经讯 5月28日,中国央行上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至2.85%,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55%与上次持平。此前中国央行已上调7天期及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5月28日 09:47
中国央行今日公开市场净投放1800亿元
中国央行今日公开市场净投放1800亿元

  新浪财经讯 5月15日,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000亿元7天期、8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55%、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70%,均与上次持平。[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5月15日 09:16
MLF叠加PSL 央行意在优化流动性结构
MLF叠加PSL 央行意在优化流动性结构

  专家预计,年内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降准空间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央行5月14日发布公告称,在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801亿元的基础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560亿元,中标利率3.3%,与此前持平,无逆回购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有1560亿元MLF到期。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昨日央行MLF投放量低于之前月份,主要是由于4月底央行定向降准后已对冲了9000亿元MLF,5月份剩余的MLF到期量为1560亿元。因此,整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将保持稳定,利率水平也不会出现较大波动。不过考虑到经过定向降准对冲后,MLF余额已由3月份的4.9万亿元降至4万亿元,作为流动性补充工具作用有所减弱。因此,本次央行同时发放了801亿元PSL,一方面是为了补充和中和MLF余额减少对流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央行“锁短放长”、降低中长期利率水平的目的。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昨日有1560亿元MLF到期。这是4月份定向降准置换MLF后首笔到期MLF,央行如何操作对市场预期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从结果来看,央行进行全额对冲操作,背后是5月份以来市场流动性压力得到缓解,央行意在维持当前资金面水平,向市场释放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信号。 其次,王青表示,央行发放PSL属于扩大基础货币投放,有利于改善长端流动性;另外,PSL利率为2.75%,显著低于当前市场利率,有助于控制市场融资成本。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央行PSL发放力度加大,PSL余额保持33%左右的高增长水平,增速较上年年末有所回升。2018年财政赤字率下调,近期PPP整顿力度较大,一定规模的PSL能够起到稳定房地产投资,对冲基建增速下行的作用。 “PSL贷款期限以中长期为主,通过减少短期资金,提供中长期资金,利率曲线将更加平坦化,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王有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表述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略有调整,由之前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转变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对此,王有鑫认为,货币政策制定将更加重视结构问题,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高端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央行将灵活运用价格和数量等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政策制定将更加讲究平衡和适度,央行可考虑进一步利用降准置换MLF,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同时结合PSL、逆回购、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等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提高流动性调控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王青表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仍属谈判阶段,各类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尚未发生明显波动。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央行仍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掌控好流动性尺度。资管新规如期落地表明,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整顿金融秩序仍是当前央行的工作重心之一。为了有序推动表外融资回表,压缩非标存量规模,预计年内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降准空间。[详情]

证券日报 | 2018年05月15日 06:08
央行周一继续暂停逆回购 开展1560亿元MLF
央行周一继续暂停逆回购 开展1560亿元MLF

  中证网讯 (记者 王姣)周一(5月14日),央行继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不过在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801亿元的基础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560亿元,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有3925亿元MLF顺延到期。市场人士指出,结合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态来看,货币政策仍维持稳健中性,同时回归实质中性或边际趋松的概率加大,加之短期流动性扰动因素较少,预计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格局仍将持续。 上周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央行继续净回笼资金。具体来看,上周有2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1300亿元,净回笼资金1400亿元;此外,央行开展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完全对冲到期量;而上周六(5月12日)到期的3925亿元MLF,顺延到本周一(5月14日)到期。 从货币市场表现看,上周资金面延续宽松格局,主要资金利率继续下行,其中R001均值下行15基点至2.55%,R007均值下行29基点至2.84%;存款类机构方面,DR001加权均价下行10基点至2.45%,DR007加权均价则持稳于2.69%。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到期量继续减少,Wind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周二、周五均无逆回购到期,周三、周四分别到期600亿元、200亿元;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表示,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中金公司点评称,从201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去年四季度的对比来看,有了一些明显的措辞上的变化。比如从此前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改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已经把“去杠杆”去掉,回到“调结构”,显示经过去年货币政策的紧缩,各类杠杆都已经得到一定控制,去杠杆的迫切性已经没有那么高。此外,“削峰填谷”这个关键词这次也去掉,显示货币政策态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转松,会维持流动性大部分时候稳中偏松一些。 中金公司并指出,“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也改为“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很明显的体现了货币政策关注重心已经从金融监管转移到了经济增长。预计未来一个阶段,稳增长的诉求会提高。货币政策更多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流动性和贷款额度都会有适度的放松。 “流动性易松难紧。”海通证券姜超团队同时表示,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速放缓,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未来要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将“去杠杆”替换为“调结构”),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回归管理经济、通胀运行的主业。 姜超认为,在表外融资趋降、推动利率“两轨”逐步合一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不再收紧,并将呵护资金面稳定。未来流动性不排除受缴税、季末月末因素短期有冲击,但整体相对宽松的格局不变。[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8年05月14日 09:58
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一年期 利率3.3%与上次持平
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一年期 利率3.3%与上次持平

  新浪财经讯 5月14日,央行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560亿元,无逆回购操作。均为一年期,利率3.3%,与上次持平。上周六MLF到期规模3925亿元顺延至今日。不过据央行,4月25日部分金融机构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MLF 9000亿元后,5月剩余的MLF到期量为1560亿元。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05月14日 09:47
央行报告判断宏观杠杆率趋稳 货币政策思路表述微调
央行报告判断宏观杠杆率趋稳 货币政策思路表述微调

  央行近日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在这一判断下,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官方表述也有微调,从上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转变为本期报告中的“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虽然“调结构”替换了“去杠杆”,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并未改变,货币供给总闸门仍将管住。 报告指出,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加强政策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报告测算,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2017年之前的一段时期,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2012年至2016年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稳中向好及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有效实施,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 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年至2016年年均则增长8.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6年年均则增长1.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宏观杠杆率趋稳的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加之全球经济回暖,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有助于稳定债务率;二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及结构性信贷政策效果显现,货币信贷总体保持适度增长;三是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等软约束主体债务增长受到遏制,国有企业债务增速放缓。 报告判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过去推升宏观杠杆率的因素开始出现变化。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一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提高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带动杠杆率下行。二是我国商品和要素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已经较高,伴随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货币化进程也将趋于放缓,在杠杆率上会有所显现。三是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对影子银行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有所抑制。四是地方政府债务约束硬化,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规范。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加之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深入实施等,都将有利于宏观杠杆率企稳甚至下降。 报告还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下,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作用,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8年05月14日 07:40
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 货币政策可稳健中性偏积极
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 货币政策可稳健中性偏积极

  ■阎 岳 从5月份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旺盛,而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也有比较强烈的流动性需求。再加上美联储加息窗口的来临,这些对央行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构成了考验。笔者认为,在货币政策坚持稳健中性取向的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偏积极一些,以满足国内各领域对流动性的合理需求。 5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各界认为,5月份金融数据总体正常。这个总体正常是在较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的。信贷的结构性调整、央行及时进行流动性对冲和必要的投放,有效抵消了税收及贸易摩擦对流动性的冲击。 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础上,采取的措施就已经偏向积极了。两次定向降准、MLF担保品扩围及其他流动性补充工具的适时适度使用,才获得了市场各界对流动性总体稳定的评价。这样的政策力度确实较前期有所突破。 尤其是用降准置换MLF的方法,既不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也不会改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只是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但在流动性管理上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界预计,央行后续仍有可能继续采取用降准置换MLF的方法来帮助金融机构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以更好地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 此外,中央国库现金定存也是补充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一种措施,今年操作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目前共有58家银行可以参与此项业务。 中央国库现金定存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中央国库现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中央国库现金定存操作规模也会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而调整。比如,今年1月份规模为800亿元,2月份为1200亿元,3月份为500亿元,4月份为800亿元,5月份为1200亿元,6月15日的操作规模为10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发行规模的变动与市场流动性紧密相关,流动性充裕时操作规模减少,流动性有缺口时加大操作规模。 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还有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进程,其中美联储的动作最受关注。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时,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市场目前普遍预期会加息25个基点。对于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动,央行会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但总体上还是以我为主。比如此次美联储若决定加息,市场还是倾向于央行继续采取提高货币市场利率的方式进行应对。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局势愈来愈复杂,为了抵御外部冲击,需要央行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国内经济则沿着既定轨道前行,但融资需求比较强烈,也需要央行做好部署。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下,央行有必要保持今年上半年稳健中性偏积极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节奏。[详情]

年中资金面料好于预期 市场情绪仍显谨慎
年中资金面料好于预期 市场情绪仍显谨慎

  6月以来,尽管短期资金面持续宽松,但在经历4、5月底的资金“骤紧”过后,市场对年中流动性仍丝毫不敢大意,银行融出中长期限资金的意愿依然偏谨慎。市场人士指出,在美联储大概率加息、季末MPA考核等压力下,不排除出现流动性短时紧张、波动加大现象。不过,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超额续作MLF”的组合操作仍反映了其维稳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端压力的意愿,结合跨季存单发行完成近七成、发行利率出现回落等来看,年中流动性整体料好于预期,资金面平稳跨季可期。 市场情绪仍显谨慎 6月以来,央行回笼了近千亿资金,但月初时点资金面仍较宽松,短期限资金利率整体下行。银行间市场上,截至6月8日收盘,R001、R007加权利率分别大幅回落约75基点、108基点,存款类机构方面,DR001、DR007加权利率也分别下行约35基点、18基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上旬的资金利率也处于偏低水平。如6月1日至8日,DR001、DR007平均值分别为2.59%、2.76%,去年同期DR001、DR007平均值则分别为2.80%、2.96%。 市场人士指出,目前半年度的MPA考核对资金面的压力还未显现,但在经历过今年4、5月底资金面骤紧的冲击后,机构对流动性的预期仍然十分谨慎。 “非银机构仍对流动性有诸多担忧,首先,资管新规和货币基金监管新规落地后,产品规模仍面临缩水压力;其次,信用风险频发,信用事件有向产品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担忧;再者,银行流动性和大额头寸监管指标趋严,半年末MPA监管考核仍引发银行对流动性预期偏谨慎。”国泰君安(港股02611)覃汉称。 兴业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4月降准以来,DR007的波动与季节性规律整体相符,R007的波动则明显超出季节性规律,并且与3月相比,波动也呈现出放大的特征。银行和非银资金面表现的分化似乎指向非银资金面的不稳定性有所上升。该团队认为,考虑到大行在回购市场的融出意愿回落,且当前资金融出的水位仍然相对不高,在此背景下,非银资金面的波动仍值得警惕,尤其在月中和月末等关键时点。 “中下旬资金面压力不容忽视。”华创证券债券团队表示,首先,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量较大,约为66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月底最后一周;其次,6月缴准的规模较大,根据历史经验一般在5000亿元左右,不过会有财政投放,一般在2500亿元左右;最后,6月同业存单到期量为2.2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月底还有MPA考核。 流动性预期再修正 有观点认为,央行4月17日宣布降准以来,整体资金面并未出现趋势改善,短债收益率也明显上行,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市场对流动性宽松预期的持续“矫正”。 Wind数据显示,央行宣布降准过后,4月底资金面反而一度出现超预期紧张,DR007一度回升至3%上方,5月底又因缴税扰动再次收紧,回到2.95%一线;4月18日至6月8日,DR007平均值为2.82%,与2月16日至3月30日DR007均值2.86%相比,并无明显下行。与此同时,中债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月18日的2.91%一路反弹至6月8日的3.21%,上行幅度达30基点。 市场人士指出,在4月份降准替代MLF之后,市场对再次降准存在较强的预期,尤其是近期违约事件频发,更强化了债市的这种预期。但投资者等来的却是MLF组合拳:担保品放宽+MLF超额续作。由此,市场对短期内降准的预期迅速降温,货币政策预期迎来再修正,债券收益率因“预期差”出现上行。 近两周债市的表现也可以进一步验证市场对流动性的谨慎看法。在月初资金面持续宽松的背景下,6月以来债市短端收益率与长端收益率同时上行,其中中债1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约5基点、2.5基点。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短端收益率涨幅较大,与资金面有所放松相违背,“不排除机构卖债确保跨月资金的可能。” 市场人士指出,近期央行实施“扩大MLF担保品范围+超额续作MLF”的组合操作后,市场对短期内央行降准的预期降温,加之央行很大概率将跟随美联储加息而上调公开市场利率,结合MPA考核、缴准缴税等因素的扰动,不排除流动性会出现短时紧张的局面。 平稳跨季可期 尽管市场对年中流动性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但对流动性预期的修复也不宜矫枉过正。机构认为,短期内降准预期虽落空,但央行维稳流动性的意图并未改变,结合跨季存单发行完成近七成、发行利率出现回落迹象来看,年中流动性整体料好于预期,资金面平稳跨季仍可期。 一方面,降准预期虽然落空,但央行仍将平抑流动性波动,且不排除年内再次降准的可能性。机构分析称,今年以来,央行通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降准置换MLF等,部分改善了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压力,无论是短期流动性、长期流动性增量方面,也都好于去年同期水平。近期央行通过“MLF扩大担保品范围+MLF超额续作”释放流动性,维持了中性偏宽松的态度。这种政策导向下,央行维护流动性平稳运行的意图未变,年中流动性出现收紧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仍强调扩大内需和宏观稳杠杆的阶段性方向,预计年内货币政策仍将继续维持平衡偏松,为银行提供充足流动性,不排除下半年经济基本面承压情况下再度实施降准置换存量MLF的可能性,此次扩大MLF余额也为后续操作留出一定余地。”申万宏源(港股00218)证券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将存款偏离度指标由原来的3%调整至4%,这将有利于缓和半年末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和拉存款压力。 中信证券(港股06030)明明点评称,此举将有助于缓解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情况下,月末及季末时点资金面惯性紧张,导致资金面波动幅度较大,资金利率走高的情形。 与此同时,尽管6月同业存单到期压力巨大,但在到期结构上,中小银行存单占比明显减少,供给刚性远小于3月份。国泰君安覃汉指出,中小银行对同业负债的刚性需求较强,随着占比下降,同业存单发行的刚性和竞相提价的格局可能会整体缓和,从这个角度来看,同业存单净融资压力和利率上行的冲击均相对可控。 近期3个月同业存单利率虽持续上行,但机构认为,这整体仍属于季节性的上行,背后反映的是对跨半年资金需求的上升。上周以来,同业存单市场明显放量,随后发行利率呈现下行迹象,这可能意味着同业存单利率可能将见顶回落,进而有助于中短端利率的下行。Wind数据显示,自6月6日触及4.60%后,3个月同业存单利率目前已下滑至4.57%一线。 “从近期同业存单发行情况看,银行机构的负债端压力总体不大,目前跨季存单的发行已完成接近7成,后续发行压力总体不大,短端利率接近市场顶部,资金面不会发生持续性紧张的局面,大概率在季末前几天才会有些趋紧。”覃汉称。[详情]

证券日报头版:降准可能会迟到 但绝不会缺席
证券日报头版:降准可能会迟到 但绝不会缺席

  今日视点:降准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阎 岳 尽管降准并没有在预期中到来,但各界坚信,当下实体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以及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的改善都需要央行在货币政策层面给予适时适度的支持。也就是说,降准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但央行下调的过程将是谨慎的。 首先,未来流动性将会继续注入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 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更加倾向于小微企业、绿色经济、普惠金融等领域。今年第一次降准面向的就是普惠金融。第二次降准主要用于置换MLF,超出的近4000亿元流动性则是用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并且有关落实情况将纳入今年后三个季度的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MLF担保品范围的扩大,也是为了强化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央行今年出台的三项政策,包括两次定向降准和一次流动性管理创新工具的升级,也将施策方向聚焦于这三个领域。因为这是经济最有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把有限的流动性用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夯实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仍会偏向于这些领域。 其次,在金融防风险和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形势下,流动性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今年4月25日的降准就是用于置换9000亿元MLF。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措施呢?央行的解释是为了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MLF的创设确实解决了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的补给问题,但也成为金融机构的负累。所以,通过各种形式削减MLF余额将是央行今后政策施力的主要方向之一。6月份MLF到期规模为4980亿元。假如央行继续维持每月一次的MLF操作,即便有了6月6日的超额续作,MLF余额仍会有所减少。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MLF余额为40170亿元。 用降准置换MLF不会改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只是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因此,为了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后续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采取用降准置换MLF的方法来解决流动性困难。 第三,今年以来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也需要货币政策给予必要的支持。 关于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今年以来的表现,大家都有切身感受,笔者就不再赘述了。但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就是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里讲的流动性也应该包括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当然了,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会以间接的形势表现在资本市场上。所以,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的基础上有必要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 最后,在全国经济一盘棋、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动的大框架下,货币政策应该更敏感一些,反应更快速一些。[详情]

外媒:中国央行可能会很快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外媒:中国央行可能会很快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来源:彭博社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理由正在变得越来越强。 中国银行业此前从央行取得了2.93万亿元人民币(4570亿美元)的中期贷款,这些贷款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到期。此种情况促使部分分析师认为,中国央行可能会很快再次采取4月份的做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银行业补充流动性,从而助其偿还贷款。 尽管4月份降准1个百分点已经缓解了部分贷款偿还压力,但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工具还有80%以上的贷款仍未到期--其他方面的压力也令情况更加紧迫。银行业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季度监管审查囤积现金,按照彭博计算,需要在6月份偿还2.3万亿元的短期银行间债务,并且为7月份的财税季留出现金。 央行降准将有助于缓解现金匮乏的担忧,以免扰乱中国的金融市场,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实际上,降准还将提高银行向规模较小的企业和私营企业放贷的能力,近期随着官方的去杠杆举措限制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此类企业出现一系列违约事件。 大多数银行适用的16%的存款准备金率异常高企--目的是要消除多年的资本流入,因此,中国可以通过降准的方式向金融体系释放资金,同时避免危及金融稳定。[详情]

中国央行上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至2.85%
中国央行上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至2.85%

  新浪财经讯 5月28日,中国央行上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至2.85%,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55%与上次持平。此前中国央行已上调7天期及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详情]

中国央行今日公开市场净投放1800亿元
中国央行今日公开市场净投放1800亿元

  新浪财经讯 5月15日,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000亿元7天期、8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55%、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70%,均与上次持平。[详情]

MLF叠加PSL 央行意在优化流动性结构
MLF叠加PSL 央行意在优化流动性结构

  专家预计,年内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降准空间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央行5月14日发布公告称,在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801亿元的基础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560亿元,中标利率3.3%,与此前持平,无逆回购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有1560亿元MLF到期。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昨日央行MLF投放量低于之前月份,主要是由于4月底央行定向降准后已对冲了9000亿元MLF,5月份剩余的MLF到期量为1560亿元。因此,整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将保持稳定,利率水平也不会出现较大波动。不过考虑到经过定向降准对冲后,MLF余额已由3月份的4.9万亿元降至4万亿元,作为流动性补充工具作用有所减弱。因此,本次央行同时发放了801亿元PSL,一方面是为了补充和中和MLF余额减少对流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央行“锁短放长”、降低中长期利率水平的目的。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昨日有1560亿元MLF到期。这是4月份定向降准置换MLF后首笔到期MLF,央行如何操作对市场预期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从结果来看,央行进行全额对冲操作,背后是5月份以来市场流动性压力得到缓解,央行意在维持当前资金面水平,向市场释放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信号。 其次,王青表示,央行发放PSL属于扩大基础货币投放,有利于改善长端流动性;另外,PSL利率为2.75%,显著低于当前市场利率,有助于控制市场融资成本。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央行PSL发放力度加大,PSL余额保持33%左右的高增长水平,增速较上年年末有所回升。2018年财政赤字率下调,近期PPP整顿力度较大,一定规模的PSL能够起到稳定房地产投资,对冲基建增速下行的作用。 “PSL贷款期限以中长期为主,通过减少短期资金,提供中长期资金,利率曲线将更加平坦化,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王有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表述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略有调整,由之前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转变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对此,王有鑫认为,货币政策制定将更加重视结构问题,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高端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央行将灵活运用价格和数量等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政策制定将更加讲究平衡和适度,央行可考虑进一步利用降准置换MLF,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同时结合PSL、逆回购、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等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提高流动性调控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王青表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仍属谈判阶段,各类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尚未发生明显波动。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央行仍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掌控好流动性尺度。资管新规如期落地表明,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整顿金融秩序仍是当前央行的工作重心之一。为了有序推动表外融资回表,压缩非标存量规模,预计年内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降准空间。[详情]

央行周一继续暂停逆回购 开展1560亿元MLF
央行周一继续暂停逆回购 开展1560亿元MLF

  中证网讯 (记者 王姣)周一(5月14日),央行继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不过在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801亿元的基础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560亿元,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有3925亿元MLF顺延到期。市场人士指出,结合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态来看,货币政策仍维持稳健中性,同时回归实质中性或边际趋松的概率加大,加之短期流动性扰动因素较少,预计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格局仍将持续。 上周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央行继续净回笼资金。具体来看,上周有2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1300亿元,净回笼资金1400亿元;此外,央行开展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完全对冲到期量;而上周六(5月12日)到期的3925亿元MLF,顺延到本周一(5月14日)到期。 从货币市场表现看,上周资金面延续宽松格局,主要资金利率继续下行,其中R001均值下行15基点至2.55%,R007均值下行29基点至2.84%;存款类机构方面,DR001加权均价下行10基点至2.45%,DR007加权均价则持稳于2.69%。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到期量继续减少,Wind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周二、周五均无逆回购到期,周三、周四分别到期600亿元、200亿元;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表示,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中金公司点评称,从201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去年四季度的对比来看,有了一些明显的措辞上的变化。比如从此前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改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已经把“去杠杆”去掉,回到“调结构”,显示经过去年货币政策的紧缩,各类杠杆都已经得到一定控制,去杠杆的迫切性已经没有那么高。此外,“削峰填谷”这个关键词这次也去掉,显示货币政策态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转松,会维持流动性大部分时候稳中偏松一些。 中金公司并指出,“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也改为“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很明显的体现了货币政策关注重心已经从金融监管转移到了经济增长。预计未来一个阶段,稳增长的诉求会提高。货币政策更多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流动性和贷款额度都会有适度的放松。 “流动性易松难紧。”海通证券姜超团队同时表示,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速放缓,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未来要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将“去杠杆”替换为“调结构”),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回归管理经济、通胀运行的主业。 姜超认为,在表外融资趋降、推动利率“两轨”逐步合一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不再收紧,并将呵护资金面稳定。未来流动性不排除受缴税、季末月末因素短期有冲击,但整体相对宽松的格局不变。[详情]

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一年期 利率3.3%与上次持平
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一年期 利率3.3%与上次持平

  新浪财经讯 5月14日,央行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560亿元,无逆回购操作。均为一年期,利率3.3%,与上次持平。上周六MLF到期规模3925亿元顺延至今日。不过据央行,4月25日部分金融机构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MLF 9000亿元后,5月剩余的MLF到期量为1560亿元。 [详情]

央行报告判断宏观杠杆率趋稳 货币政策思路表述微调
央行报告判断宏观杠杆率趋稳 货币政策思路表述微调

  央行近日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在这一判断下,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官方表述也有微调,从上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转变为本期报告中的“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虽然“调结构”替换了“去杠杆”,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并未改变,货币供给总闸门仍将管住。 报告指出,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加强政策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报告测算,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2017年之前的一段时期,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2012年至2016年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稳中向好及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有效实施,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 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年至2016年年均则增长8.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6年年均则增长1.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宏观杠杆率趋稳的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加之全球经济回暖,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有助于稳定债务率;二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及结构性信贷政策效果显现,货币信贷总体保持适度增长;三是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等软约束主体债务增长受到遏制,国有企业债务增速放缓。 报告判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过去推升宏观杠杆率的因素开始出现变化。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一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提高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带动杠杆率下行。二是我国商品和要素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已经较高,伴随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货币化进程也将趋于放缓,在杠杆率上会有所显现。三是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对影子银行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有所抑制。四是地方政府债务约束硬化,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规范。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加之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深入实施等,都将有利于宏观杠杆率企稳甚至下降。 报告还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下,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作用,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详情]

MLF存局限性 年内仍有降准空间
MLF存局限性 年内仍有降准空间

  MLF存局限性 年内仍有降准空间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彭扬 今年年内央行是否还会降准以释放流动性、如何加速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等问题近期备受市场关注。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由于金融防风险需要和美联储仍会保持稳步加息等原因,国内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存在方向性改变的可能。伴随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中期借贷便利(MLF)可能将不会被无限制使用,用降准对冲MLF是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转型的标志。年内央行仍有降准空间。 货币政策难有方向性改变 对流动性的观察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朱鸿鸣表示,后续流动性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看美国国债收益率及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二是看国内自身流动性操作。在经济和金融形势较稳定的情况下,流动性也能保持基本稳定状态。 有专家认为,目前金融市场流动性看起来相对宽裕,但有流动性泛滥的可能。光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坦言:“当下与2014年相似,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乏力。货币政策放松主要表现在基础货币投放方面,但若基础货币投放出来后,社会融资规模没有提高,那么基础货币只能堆积在金融市场中,无法变成实体经济融资增长,这可以被称为流动性‘堰塞湖’。当下流动性‘堰塞湖’可能将重现,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很有可能会发生。在此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非常有必要增加对实体经济流动性投放,否则实体经济融资难现象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引导预期,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徐高表示,美国经济指标已很明显地出现了触顶回落现象。从经济景气看,发达经济体开始进入同步下滑态势。在此态势下,美国加息和缩表还能维持多久,本身是存疑的。若按美国当下的既定路径,今年加息三次,明年再加息两到三次,频率相对较温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完全可控。我国货币政策完全有空间对冲外来影响。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提升带动美国无风险利率走高,中美利差收窄可能会使美元资产更具新引力,会刺激资金回流美国。结合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出现贬值态势看,这种压力已有所体现。这使我国货币政策很难进一步放松,保持紧平衡既是防范资金大规模外流的要求,也是国内防范金融风险需要。 沈建光说,短期内不存在方向性改变的可能。美联储仍保持稳步加息态势,也使我国货币政策有必要保持中性偏紧态势。预计在今年美联储加息关键时点,我国央行利率仍有上调可能。 MLF不会无限制使用 MLF、隔夜常备借贷便利(SLF)等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的新型工具发挥了较好作用,增强了央行流动性管理灵活性和有效性,维护了流动性合理稳定。但此类货币政策工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国人民银行4月17日决定,从4月2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些金融机构将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过去几年参考的MLF和SLF就是一种置换。MLF和SLF有两个明显缺点:一是抬高银行资金成本;二是只有部分银行才能通过MLF和SLF“拿到”资金和流动性。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为防范金融风险,央行自2016年一季度后多采取MLF等方式补充流动性,但MLF无法完全替代降准。首先,MLF加剧流动性分层。因MLF需要质押品,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型金融机构不易从央行获得流动性,只能从大型金融机构获得流动性。这样,一则加剧流动性分层现象,二则拉长了金融产品链。其次,MLF有时间期限,央行续作MLF又存在不确定性,这会引发市场对流动性的不稳定预期。降准增加长期资金供应,有利于稳定流动性,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 沈建光认为,MLF作为创新工具,可弥补金融机构流动性,但仍具有局限性。MLF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重要设计。MLF其实带有过渡性工具性质。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MLF不会无限制使用,规模可能将受到控制。用降准对冲MLF是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标志。 维持高存准率必要性降低 市场人士认为,今年央行可能将继续降准两到三次。徐高认为,化解实体经济融资难有赖于货币政策“放松”。在社会融资规模较低的背景下,央行可能会进一步降准。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花长春表示,7月可能将再次开展定向降准或降准置换MLF。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看,后续仍有可能开展定向降准,一是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偏高,影响货币政策传导;二是资管新规开始落实,在金融紧的情况下,要保持货币和信贷稳。 朱鸿鸣表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是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种。考虑目前情况,存款准备金在释放流动性、资金稳定性和成本方面都有优势。当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比较高,根据流动性变化,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过程中,降准是可以考虑的。具体是否会定向降准或全面降准,则要根据流动性情况和市场对资金稳定性和成本考虑。 “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角度看,降准可能性仍存在。”沈建光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加快,银行利润压缩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过高会推高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近期,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再度加快,包括国有大行在内多家银行上浮大额存单利率。伴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贷差缩减,考虑到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普遍高于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造成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增加与低效率,存款准备金率有进一步下调空间。 沈建光强调,此前存款准备金率维持高位。这是由于过去十多年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保持资金流入态势,基础货币主要靠外汇占款投放,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创设并发行央票回笼货币。过去两年,由于美元走强,资本流出压力增加,外汇占款减少,同时伴随我国资本项目逐步开放,资金双向流动需求增加,外汇占款不会单向大幅增加,央行维持高存款准备金率必要性降低,需通过降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详情]

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有800亿逆回购和3925亿MLF到期
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有800亿逆回购和3925亿MLF到期

  格隆汇11日讯,Wind统计数据显示,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有800亿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周二、周五均无逆回购到期,周三、周四分别到期600亿、200亿;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此外本周六(5月12日)有3925亿MLF到期顺延到下周一(5月14日)。央行如何处理MLF引人关注。交易员指出,下周一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是否续做、若续做比例又如何牵动人心,考虑到这是4月置换降准后首笔到期的MLF,央行的操作态度将后市对政策预期形成更明确指引;此外近期将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也是市场的关注点之一。[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