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晓波

  文/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著有作品《激荡三十年》等。

  如果问,腾讯以及其他的互联网企业,为中国商业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除了我们所看到的 “互联网+一切”这种硬件上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化之外,还有在经营哲学意义上的变化。

  传统的大规模制造型企业,采用的都是标准化模型,从福特的流水线,到日本的精益制造,再到德国制造的管理,包括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无一例外。互联网企业,对于商业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反大规模、反标准化的商品生产模式。

  这与企业对商业环境的认知有关,在互联网企业的眼中,世界是充满不确定和未知的。2012年马化腾在一次对话中问凯文·凯利,腾讯未来的敌人是谁?凯文·凯利说,这个人没有出现在你现在的名单里面。这就是一个非常互联网式的回答。因为竞争是跨界的,颠覆金融业公司的不是另外一家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可能是微信和支付宝;颠覆出租车公司的也不是另外一家出租车公司,是滴滴;同样可能颠覆腾讯的,也一定不是下一个腾讯。

  互联网可能是中国最早认识到这一点的行业,过去二十年,他们完成了对其他产业的四次“入侵”,从信息、商品、服务到金融,全方位冲击了中国的传统产业,进而将中国改造为互联网化最为彻底的国家。

  腾讯的这种互联网经营哲学上,至少包括了七条:

  第一,产品极简主义:

  第二,用户驱动战略;

  第三,内部赛马机制;

  第四,试错迭代策略;

  第五,生态养成模式:

  第六,资本整合能力;

  第七,专注创业初心。

  在一个用户驱动的市场上,企业面对的是用户不断的变化,永远不可能关起门生产出一个完善的商品,然后交给消费者。相反,企业需要和用户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发现甚至呼唤他的需求,并且敢于犯错、善于犯错,在迭代的过程中逐步但快速地改善产品,归结起来是八个字:小步迭代,试错快跑。

  腾讯以产品线超长著称,有超过3000个产品,我曾请教马化腾:那么多的产品,你是如何管理,又是做到了如指掌的?

  他的回答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关于如何了解和改善某一种产品,方法有两条:

  其一,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我相信如果产品上线的时候你坚持使用三个月,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你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

  其二,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从哪个地方找问题呢?论坛、博客、RSS订阅啊。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出问题,我们做产品的就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有些确实是用户搞错了,有些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心态要很好,希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有些事情做了,见效很快。要关注多个方面,经常去看看运营,比如说你的产品慢,用户不会管你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差或者其他原因,只知道你的速度慢。”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要求,但是腾讯的工程师都形成了一个习惯,每两个小时轮流监测、回复网上出现的用户意见。

  在马化腾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而在众多产品中,确保长期奔袭的同时保持战略方向的准确,依靠的是赛马机制和生态养成。

  我写《腾讯传》最惊奇之处,在于腾讯历史上决定命运的几个战略性产品,QQ秀、QQ空间、腾讯游戏、微信,无一是决策层开会的战略决策,反而都是边缘部队打出来的。这种适者生存的赛马机制,让这家越来越庞大的巨型公司每每面临关键时刻,就会出现一款关键产品,并改变整个公司的路径。

  生态养成,实际上已涉及到公司边界的定义。随着2013、2014年微信不断壮大,以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腾讯在这一期是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马化腾在2013年宣布,“腾讯只做两件事,连接与内容,就这么简单”,而其他的事环节,则通过开放战略交与市场完成。什么是腾讯的“开放能力”,在决策层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一次总办会上,马化腾让十六个高管在纸上写下他认为的“腾讯核心能力”,一共收集到了二十一个答案。经历了多次的讨论,“能力”被聚焦在两点上,一个是流量,一个是资本。

  腾讯和这一批过去二十年成长起来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与迭代的情况下面对不确定性,加强自己的资本整合能力、将企业的组织变成柔性化、生态化的结果,今天这种经营哲学在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共识,正或许就是他们所带来的变化。



相关报道

【第一期】回首十年,铭记这些推动我们前进的企业!

【第二期】万科:商业文明启蒙者

新浪金麒麟论坛

作为中国经济的见证者,汇聚众多权威的政商学界专家,分析解读我国 经济的政策趋势和战略规划,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商学界提供深度交流的平台,为大众提供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点击报名】